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范文

发布时间:2014-08-07 来源:读书笔记网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本学期,校长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一、博大而炽热的爱,在爱中不断认识自我

名言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名师魏书生认为: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不好教,常常是我们的方法太少。众多的成功者一再告诉我们,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处境,只要你有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你就会自觉地去改变自己把外在的压力转化成巨大的动力,不断地学习,引千道清泉、集百家之长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标示了有效教师高尚的师德境界。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教育尤其需要热情,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博大而炽热的爱,就不能成就有效教师。古今中外的名师们都是在以德之教,以身示范的教育过程中站立起来的,都是在无私奉献、无私的爱中不断认识自我。

二、在不泯的童心面前,时刻警醒自我

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保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王国亮老师说: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

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刘又喜老师整天与学生一起沉浸于小发明之中,多年如一日,乐此不疲。试问他们又怎么不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又怎么会不亲其师信其道呢?

“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这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在学习与反思中,不断发展自我

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只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可见要成为有效教师对于学习的至关重要要有深刻认识,要把学习作为自身发展、胜任教学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深入的思考,那么既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他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它清楚地揭示了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反思。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他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研究的过程,是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的深层次的对话,要想成为一名有效教师,扎实苦干的精神和态度是基础,而学会不断地自我反思则是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

四、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宪政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助,团结的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

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一位特级教师总结自己的待人之道是:“念人之功,容人之过,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多么豁达的胸怀,剖析许多名师的成长经历,是我们前进的灯塔,沿着名师的足迹,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第二篇:《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经贸学院 七班 李琰明 201001182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读书笔记

看完序言,我对此书有了初步的了解。紧接着我又随着恩格斯游历于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正是在此中,我看到了家庭、私有制的出现、发展和变更。再然后我就见到了国家是如何在氏族制度的废墟上兴起的,此时人类已经历了两次大分工,一次是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另一次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两次社会大分工使人类步入了文明的门槛,并随着氏族制度的衰落,国家的产生迎来兴盛发展的春天。我认为“眼见为虚,思想为实”才是对的,但这并不表明我就是唯心的,恰恰相反,我是一名忠实的理性的唯物主义者。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为表象所迷惑,而看不清事物背后的真实本质,最终是误导了别人,也欺骗了自己。思想不同,深邃的思想让我变得理性而不盲从,从容而不急功近利,恰如某句话所说的:“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思想,引领我们走向真实的世界。

看了这本书后,感觉了解到很多关于国家起源,家庭制度,社会起源的问题。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料剩余,私有制开始出现。人类由原始社会的共同生活的制度,转换为奴隶制社会,国家也随之产生了。同时婚姻制也在变化,一夫一妻制家庭产生的唯一目的是为了保护私有财产的社会延续。分析了女性被压迫的缘由,主张妇女要想获得自由必须独立起来,脱离男人的经济供给。书中也讨论了关于私有制的产生,讨论问题。恩格斯提出了两种生产力理论,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这本书讨论了许多马克思生前没有说出的一些理论,恩格斯研究了史前各文化阶段与家庭的起源、演变和发展,着重论述了人类史前各阶段文化的特征、早期的婚姻和从原始状态中发展出来的几种家庭形式,指出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产生和最后胜利乃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根据大量史料,阐述了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原始社会解体的过程和私有制、阶级的产生,揭示了国家的起源、阶级本质及发展和消亡的规律。这本书是一部很好的研究古代历史,国家,家庭,私有制的书。它科学地阐明了家庭、私有制、阶级的起源与国家产生的关系,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是一本经典国家学说的著作。

在这本书中的我侧重于国家的起源的部分看的,最喜欢的也是这一部分的论述。感觉很精彩的部分,在此做一下摘录,恩格斯在书中说: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曾经有过不需要国家,而且根本不知国家和国家权力为何物的社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必然使社会必然分裂为阶级时,国家就由于这种分裂而成为必要了。现在我们正在以迅速的步伐走向这样的生产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这些阶级的存在不仅不再必要,而且成了生产的真正障碍。阶级不可避免地要消灭,正如它们从前不可避免地产生一样。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的消失。在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的基础上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将把全部国家机器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即放到古物陈列馆去,同纺车和青铜器陈列在一起。

这一段说了关于国家存在的必要性,它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的,并不是一直需要存在的。恩格斯说的这一段话感觉很大气磅礴,虽然是论述性语言,

经贸学院 七班 李琰明 201001182

但感觉其中的对自己思想的坚持。让我也了解到国家不是一直存在,它伴随着社会制度的转变而消亡,再生。这本书分别考察了国家在氏族制度的废墟上兴起的三种主要形式。分别是雅典、罗马、德意志。这三个有利的证据充分证明了氏族的衰落与国家的兴起。

此外,我还想到一点,如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必然会消失,那么必将会有更好的制度来取代国家。那个未知的制度会是什么呢?我想到了欧盟,几个国家的结合体,政治经济一体化,独立发行货币,具有国家的特征,却又要优于国家,世界会不会朝着那样的方向发展呢?

而在书的最后一段,恩格斯引用了摩尔根的话:自从文明时代开始以来所经历过的时间,只是人类已经经历过的生存时间的一小部分,只是人类将要经历的生存时间的一小部分。管理上的民主,社会上的博爱,权利的平等,普及的教育,将揭开社会的下一个更高的阶段,经验,理智和科学正在不断向这个阶段努力。这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形式上的复活。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我看完这一段感觉深受启发。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世界在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消亡与再生往复循环,我们终究是短暂的存在,但也推动着历史的齿轮不断的滚动,运转。世界会一步步走向更高级的形态,一种社会形态生成,伴随它相适应的生产力,生产方式,合适的国家的形式也会形成。最终将达成马克思思想中的理想共产主义,阶级矛盾弱化,人类走向更加和谐的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