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安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浅析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农村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效果

——ayjky15250课题组的中期研究报告

立项号:ayjky15250

单位:安阳县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负责人:王丽

地址:安阳县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邮编:455000

电话:135xxxxxxxx

邮箱:wanglianyang@126.com

时间:2015.12

浅析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农村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效果

——ayjky15250课题组的中期研究报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xx年12月,本课题组迎来了我们的中期研究成果,现将研究成果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农村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展示能力。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农村的有效利用,能够显著地改变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使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结构、教学思想与理论都发生重大变革。为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大资源提供保障,实现从备课到授课各个教学环节的无缝衔接,革新课堂教学模式。 以教师各学科教学案例、课件资源库等为基础,以学校多媒体信息网络为保障,建立学科资源利用的有效平台。

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农村课堂教学中那种最基本、最普遍的教学形式,有其广泛的优点,但是 “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因其技术手段单一、教学资源严重受限、教学内容无法再现和重复利用,课堂无法实现知识的大容量,而受到当今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的严峻挑战。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出现为这一现实问题提供了有利的解决方案:交互式电子白板将教学信息通过多彩的图、声音、图表、文字等方式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知识信息来源更为丰富、容量更大、内容更充实。能使教学形象直观、趣味横生,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使学生寓教于乐,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可将书本知识同生产实践、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将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二)实践意义

我们将以三所学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反复实践研究,提炼出“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农村课堂教学的中的使用效果分析”成果。主要研究手段是运用农村学校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创设情境,让静态、抽象的知识,通过声音、图形、动画的融入变得生动活泼,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给学生愉快、欢乐的情绪体验,让他们充分感受和体验到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使学生乐在其中,促进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重视培养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自我成长,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认知态度,强调在实践操作中建构自主学习技能,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发散思维,在开放而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条件下,在师生双方积极实践、积极思考、积极探究和大胆辩论中,实现师生双方的“自我价值”,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从而为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农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三、跟本课题有关的研究现状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与技术手段,引起了世界各地教育界的关注,并迅速在发达国家的中小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我们三所学校自20xx年安装第一块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设备,到20xx年实现了普及或基本普及。设备的更新,并不代表教师技能的提升,有的老师还不能熟练的把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的使用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一些课堂出现了将教师的讲解改为多媒体的演示,一些所谓的课件也没能摆脱“书本搬家”、“板书搬家”、“习题集搬家”的窠臼。有的老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技术,为用而用,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全然不顾是否与主题合拍。针对目前的情况,学校专门成立了该课题研究小组,探讨如何在多媒体环境下恰当地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一现代化教育技术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更多地服务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效果。

四、本课题本阶段研究目标

开发智力,用情景化的教学方式及现场氛围的创设,来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培养孩子们学习技能,促进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心理,使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的交互性、生成性、观感性、可操作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思维飞扬,灵感激发,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随时对教学内容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真正做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课堂教学效率、效果最大化。

五、本课题本阶段研究内容

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研究的知识背景,以有效教学的理念为研究的行动指南,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技能提升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充分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的“互联、互通、互动、节能、经济、高效”的特点,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变传统的、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方式为新型的、主动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营造宽松、愉悦、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师生关系。立足于学生发展,根据学科水平特点,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多媒体教学课件,构建以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为依托、以具体学科特点为内容的教学设计,探讨提升教师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运用水平及教学素养。具体研究内容有:

1、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创设教学情境

所谓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创设教学情境是指通过多媒体设备,将课本中的图像、声音、内容、历史背景等展示在学生面前,调动他们的眼、耳、手等多种器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以语文教学为例,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教《春雨》一课时,教师先播放一段雷声隆隆、风声呼呼、雨声沙沙的录音,创设了一个春雨绵绵的情境,接着播放这首歌的旋律。在欢快的乐声中,教师再用幻灯展示出一颗颗种子发芽、生长出叶子的过程,意境全部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听音乐——看画面——再听音乐——再看画面,深刻地理解了词义,这样把学生置身于音乐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感受力、鉴赏

力和表现力。在教《海燕》这首散文诗的时候,考虑到教材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学生比较难于把握的主题。于是采用多媒体图文并茂:让学生观看海燕在风卷云集的海面上高翔的画面,感受到海燕矫健、勇猛、不畏强暴、勇于博击的雄姿。同时,播放朗诵录音,用形象的图像和富于感染力的音乐语言去调动学生感官,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然后,由教师交代高尔基创作此文的背景,学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海燕象征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2、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的交互功能,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可以多方位展示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更好地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教师可以灵活地把上课需要用到的各种教学资源保存到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的资源库中,以便课堂上随时调用。学生业余时间可以在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上进行操作,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更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体会自我学习的愉快。课堂结构不再是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一形式了。

比如,在练习“好词成句串联成文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上操做,然后再讲解。不管是学生操做还是教师讲解,都可以利用无源感应笔在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上进行随意的拖动、写画。学生边看操作边听讲解,对整个过程一目了然,无源感应笔在动,学生在思考,本来抽象的思维过程形象化了。再比如,数学教学中“四边形、圆”的绘图,用传统的黑板,必须人工在黑板上借助三角板、圆规等做图工作绘制,不利于教师的演示,而且图形也不常常不标准。而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它支持各种笔形和颜色的应用,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读、书写和绘图。

3、运用电子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教学,发挥了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学生基础不同,预定的课堂教学设计,会出现完不成教学任务,也会出现对学情估计偏低,很快完成了教学任务,还会出现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处于不参与状态。那是因学习内容对他来说太难,没有可行性,或者太简单,没有挑战性。运用电子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教学,做到分层教学。

比如在数学教学中《中点四边形》,就充分利用了几何画板进行图形和问题的变式,多媒体的动态变化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省时又省力,又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灵活性,更便于学生观察其中的变化过程。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变化过程中,对学生探索的方向进行了很好的引导。学生很轻松就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容量。而在教学《全等三角形》时,基础偏低的几个同学无法进行图形的分割与填补,于是就从图库中出示了几个基本图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让他们运用公式或转换线段的方法进行线段和角的比较和判定,从而得出图形是否全等。这样既满足了大多数学生,又照顾了差生的发展,课堂效率被最大化。

六、研究方法

学习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的应用与有效课堂教学的专著,掌握不同版本的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软件的用法,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在研究过程中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比较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综合类推法、经验总结法。

1、文献研究法:用于对多媒体信息资源文献材料的搜集、整理。

2、调查比较研究法:本课题通过对三所学校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运用的现

状分析,借鉴兄弟学校先进的研究模式,设计适合我校特色研究方式。

3、个案分析法:参与研究教师通过实践研究要定期撰写相关学科的研究案例,制作课堂教学课件,为本课题的整体研究提供素材支持。

4、综合类推法:以文献资料为基础,将三所学校的成功案例进行组合,适时推广,增加研究内容的可操作性、适用性。

5、经验总结法:及时对教学研究进行反思,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经验论文。

七、本课题本阶段研究安排与预期成果

以三所学校近几年现有的研究论文和优质课为基础,以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的实践应用为保障,紧密结合我市在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创新性研究,熟练掌握新的理论和技术,持续不断地将新成果及时融入到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来,使研究不断丰富、完善。

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5.03-2015.04

1、选定课题、制订研究方案、计划。

2、确定研究人员、学科。

3、完成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课件制作。

4、维护、更新设备,健全校园网络。

(二)、研究阶段:2015.05-2015.10

1、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评价方式及奖励措施,并通过研究实践逐步修订、完善研究方案。

2、研究教师定期上实验课,向课题组提交研究课例、课件,研究论文,教学反思、组内研讨材料等。

3、课题负责人深入年级组、学科组对研究状况进行跟踪,及时了解课题研究中教师的反馈信息,解决存在是问题,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检验和评估。

4、在整体研究运作中,制定和完善教师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教学研究制度,考核评估制度。

5、定期开展以课题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研讨活动。

6、建立校园网,为参研教师搭建网络研究的互动平台。

(三)、总结阶段:2015.11-2015.12

1、课题组搜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课题组提交能反映完整的实验过程的人员工作量表、工作报告、课题实验报告及试验资料分析等文本和电子文档。

2、组织研究教师对成果进行研讨交流、总结,撰写经验论文。

3、撰写并提交《课题中期研究报告》,申请专家鉴定和评估。

八、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以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为信息化教育的基础平台,整合信息技术课堂与传统课堂的优势,探究新技术设备支持下的高效课堂,引领安阳县信息化教育的潮流。该课题利用农村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资源系统,搭建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效利用的教学平台,为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可能。

九、主要参考文献

围绕本课题,研究组成员已经着手开展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收集了许多相关文献,国投影网资讯《交互电子白板服务教学 寻求课堂新道路》,卫平《技能.应用.反思——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的教学思考》等,其中包括与课题相关的

各类论文、理论专著、教学案例及优秀课件等,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调查研究工作,对本课题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计算机辅助教学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初中数学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

的实践和研究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乳山怡园中学

数学课题组

执笔人:常丽艳

1

目录

引言—————————————---——-—————1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2

(三)理论依据-—————-———————————3

二、研究的理论假设和目标————————————3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4

(二)课题研究预计有以下两方面重点突破—————7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一)实验研究对象的选定—————---——-———7

(二)实验方法———————————————--—8

(三)具体实施的步骤———————-————-——8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案例分析、介绍

(一)课题的实验内容——————————————9

(二)《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课例介绍——-—-9

六、课题研究的结论

(一)实验结果与分析————--———————-—16

(二)研究结论——————————————-——18

(三)研究的初步成果———————————---—22

七、问题与思考—————————--

2

引言:近十多年年来,我们对中小学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那就是人们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解。大多数人误以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许多优越性, 其效果一定比传统教学好。在实践中, 这种误解是十分有害的, 可能会阻碍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因为,从国内外研究文献和我们自己的研究实践来看,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固然具有很多潜在的优越性, 但是,这些优越性的发挥,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陈琦(1994)曾提出影响计算机辅助教学效果的变量的模式,她指出,环境变量、学生变量和教师变量是影响计算机辅助教学效果的三大因素。只有处理好了这些因素, 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题拟将专门探讨影响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 这将有助于我们尽快地走出误区, 妥当地控制各种因素的影响, 从而进行有效的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计算机;辅助;课堂

一、 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素质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就教师层面看,乳山市中小学的教师全部配置了电脑,教室里都配备了多媒体。而目前,有的教师的电脑技术水平较低,还不能适应现代化办公的要求,还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设施,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如何让教师尽快掌 3

握基本的计算机技术,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其它学科相比,数学学科在网络备课尤其是课堂教学中用到的教学课件的制作上存在的较大难度。数学需要绘制的图形较多,操作起来较为复杂,不少教师感到力不从心,期待专业引领。在学生层面看,以往的数学教学,虽然有时也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计算机只掌控在教师手中,学生只是充当了观众的角色。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让学生通过电脑的实际操作,获得真切的代数体验和直观的几何空间感,自己去发现数学规律,建立起科学的数学观。但是目前,学生的大脑与电脑还没有进行相关链接,新的研究课题已经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本着数学教学与时代发展同步的宗旨,本着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终身发展铺平道路的教学理念,我们提出了这一现实而又紧迫的研究课题。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解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以下问题: 教师层面:

① 如何根据教材内容,借助相对完备的网络资源,选取在针

对性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② 如何制作与新课标新教材相配套的有实用价值的数学教学

课件。

③ 如何实现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效对接。 学生层面:

4

①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严谨科学的数学思维品质。

②如何让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进而达到“人机对话”的目标。

(三)本课题的依据:

第一,符合第三次全教会提出的教育手段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第二,这一课题的提出,是从我市初中数学教师的实际出发,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初中学科年会上,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制成的课件的展示,使教师感受到课件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

第四,全市数学教师有强烈的心声:教研中心领导能为教师创造更多的机会,举办教师计算机技术专业培训;共同期待着计算机极快走进课堂,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二、研究的理论假设和目标:

(一)理论假设:

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整合就是在不放弃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凸现计算机的作用,挖掘教材的育人功能,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研究目标:

(1)通过课件制作的培训,使教师能独立地制作简易课件; 5

(2)通过对制作课件素材的选取,加深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3)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施,恰当处理好现代与传统的关系,充分发挥计算机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制作课件素材的选取。 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可以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对于那些用常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教学目的的内容,就没有必要使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教学,因为那样只能造成人力、财力浪费。相反,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不易描述、某些规律难以掌握、需要学习者反复练习的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有必要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特别注意要发挥多媒体的特长,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素材、集图、文、声、视频的综合表现功能,有效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例:在课件《圆的认识》的制作中,适当地运用动画、影片和声音来对学生的学习氛围时行调节,在上课前,不再让班长叫起立,而是通过媒体播放一首CD的音乐,让学生在专心致志地欣赏中达到情感智商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讲圆的认识时,设计插入一段动画影片“旋转着的地球”,时间是半分钟,在同学观看时,结合教师课题讲解,使学生对圆的认识从抽象概念到形象感觉的过程中达到对圆的深刻理解。在制作各张画图时,注意用意明确,使常规数学教学中要求的基本技能、重要的思想方法、运算能力和分 6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反映在课件中。各个画面的连接注意衔接合理、自然,利用人工操作控制时间,使其变化有序,让学生避免产生黑板搬家感觉。圆的概念、定义及圆的面积的公式以及归纳总结等与常规教学的方法相接近,使学生比较自如、顺畅地进入数学的学习状态。

(2)利用几何画板,FLASH等软件制作课件。

制作课件时,PowerPoint就是一个最基本、最简单、很实用的应用软件。在这个应用程序中,可通过插入文本框的方式输入大量的文字内容,从而体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某个对象在播放过程中可利用自定义动画或预设动画适当加入一些简单动画和配上一部分声音,通过修饰就可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但有些复杂的动画效果,如:三视图动画、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动画等,就没办法在PowerPoint中实现,而这种效果可以在Flash中轻而易举地完成。如果把Flash播放文件导入到PowerPoint文件中,补充了

PowerPoint动画的单调性,就会使课件更加丰富、直观、生动、有效,为多媒体课起到良好的作用。 几何画板是专门为数学课开发的一个应用软件,通过它可以做出一些数学方面的图形、点的轨迹动画等,数学公式表达式都可以在几何画板中实现,输入起来也比较方便,而其它软件中就很难。可利用几何画板文件将有关的数学内容做好,包括数学图形、表达式、轨迹动画等。

(3)计算机辅助与传统手段有机结合。

7

现代教师要改变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观念。但现在也不是告别“黑板+粉笔”的时代,不是告别书本,只需敲击键盘、点击鼠标的时代。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计算机辅助教学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讲课时间少了,绝对权威地位减弱了,而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信息内化”过程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计算机辅助教学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同时也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只有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论,才能对教育的实践过程作出正确的决策和评价,才能保证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

计算机辅助教学能给数学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动,但计算机不是决定性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是信息时代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

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不是排斥传统教学手段,应是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时通过教师的语言、板演、手势及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提问等反馈手段,教师灵活掌握教学策略,因势利导反而会获得更好的效果。任何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只是教师开展数学活动的工具,它必须依靠教师科学地设计、精心地组织,才能发挥它的效能。教师对学生特有的人格影响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的。而计算机所具有的功能加强大的计算和信息处理功能、直观化。甚至动态效果,也是传统 8

手段无法匹敌的,所以不能厚此薄彼,应二者优势互补。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使学生成为有信息素养的人,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提倡的,用它来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解决问题,或难以实现的问题,似乎更有价值。

(二)课题研究预计有以下两方面重点突破:

(1)在构建教师计算机技术培训的模式上有新突破。突出层次性、梯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课堂教学模式上有新突破。体现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导性、学生学习行为的自主性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开放性。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一)实验研究对象的选定:

以实验教师来确定每个年级的实验班,每位实验教师选择同一年级的一个实验班和一个控制班。但是为了比较准确的验证实验结果,需要加强对非实验变量的控制。

1、为了控制实验教师与非实验教师业务水平的差异,对实验因变量的影响,采用同一教师同时执教实验班和控制班。但也存在不足,即同一教师执教的,可能方法上有类同。

2、为了控制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前的水平和素质差异对实验因变量的影响,为此,必须搞好实验前测工作,尽量选择能力水平大致相近的班级作为实验班和控制班来研究。

3、为了控制师生情感倾向上的差异和教学环境上的差异对实验可信度的影响,采用同一课题由同一教师承担的方式。 9

4、为了控制实验所用的时间以及师生精力上的差异对实验效率的影响,要求搞好实验前的各项培训,实验计划、步骤要尽量制定得详细、规范。

(二)实验方法:

1、调研法:通过问卷、座谈等途径,了解全市数学教师培训的群体和个体需要,以便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以课题研讨课 、阶段性成果汇报的形式,了解课题实施的进度和质量。

2、问题探究法:针对课题实施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采取讨论、答辩等方式,不断拓展研究空间,排除问题障碍。

3、总结提高法:通过三个阶段的过程性总结,查找课题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调整研究思路,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4、行动研究法。研究工作与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活动,采取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的做法,最终实现课题研究目标。

(三)具体实施的步骤:

课题实验周期为三年,共分三个阶段,在实验教师完成实验前的调查测试后实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10—2011.12)

1、拟定调查方案,进行现状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2、确定研究方向,撰写研究方案。

3、结合现状调查情况,撰写开题论证报告,邀请有关专家进行开题论证。

10

4、组织课题的开题工作,组织研究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提高研究水平。

第二阶段:试验阶段(2012.01—2012.12)

1、 根据教材内容,选取制作课件素材,制作课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2、 根据课题有针对性地在全校开展一系列的数学活动。

3、 进行理论辅导,实施研究方案,推出教学模式和优秀课例,同时收集与研究有关的材料,及时写出阶段性的专题小结等。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2013.01—2013.06)

1、 收集整理成果材料。

2、 撰写试验报告。

3、 阶段性总结,研究主体报告。

4、 优秀课例,优秀教学论文。

5、 教师与学生优秀成果展。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案例分析、介绍:

(一)课题的实验内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研究制作课件素材如何选取;

二是研究如何利用几何画板,FLAS等软件制作课件。 三是研究如何将计算机和传统手段有机结合;

(二)《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说课课例介绍: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执讲人:王洪伟

各位领导、老师:

11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第四节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过程”这四大块内容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设计。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是在前面学习了“一次函数”与

“二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是对前面“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的一次提高和升华,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用二次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作必要的知识储备。其中用到的“数形结合”思想是我们数学学习中的一个典范,也是我们数学学习中经常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

(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能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3)能根据一次函数图象求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画图,识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形结合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问题的办法可多元化。

情感目标:

12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提示出方程和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

(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即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1)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与一次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

(四)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二. 说教法

数学学习是一个师生互动交往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他获得知识的方法。只有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所蕴涵的意义。本节课,我准备用“探索发现----建立模型-----巩固训练-----拓展延伸”的模式展开。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归纳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由于其理解难度大,因此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用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来研究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建立模型“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 13

方程组”作充分的准备;对于书上出现的例1:准备用“精讲”的方法以达到“建立模型”的目的;对于书上的练习,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另补充相应的变式练习,以拓展和延伸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起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的突破难点,重点.课前准备一些网格纸,供学生画一次函数图象,另有实物投影与媒体课件等进行辅助教学。

三. 说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操作、观察、交流、归纳等探索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模式,而不是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探索,使学生由“被动学”变成“主动学”.故在本节课开头,我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作为基础,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索思考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探索----研究----发现”的方法,来获得知识,掌握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说过程

苏联著名数学家曾有这样的一段话:“我想尽力做到引进新概念,新理论时,学生先有准备,能尽可能地看到这些新概念,新理论的引进是很自然的,我认为只有利用这种方法,在学生方面才能非形式化的理解,并掌握所学到的东西.”他的这句话很精辟地道出了引入新知识的一个重要原则-----由自然到必然.前面提到“二元一次方程 14

(组的解)与一次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因此,如何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这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下面我就具体谈谈我的过程设计:

(一) 创设情境,以旧引新:这里我在学案中设计了四个问题:

(1)方程x+y=5的解有多少个?写出其中的几个。

(2)在直角坐标系中分别描出以这些解为坐标的点,它们在一次函数y=5-x的图象上吗?

(3)在一次函数y=5-x的图象上任取一点,它的坐标适合方程x+y=5吗?

(4)以方程x+y=5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组成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5-x的图象相同吗?

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图象之间内在的密切的联系。

(二) 探索研究,构建模型:

(1)、把下列二元一次方程改写成形如y=ax+b(a不等于0) 的一次函数的形式。

已知 x+y=5,改写成一次函数为y=________。

已知2x-y=1,改写成一次函数为y=________。

(2)、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

(3)、观察图象,指出它们的交点坐标。

(4)、解方程组: x+y=5

2x-y=1

15

(5)、观察这个方程组的解与这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之间有何关系?

(6)、根据以上过程,你有什么发现?

这一环节主要使学生体会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一次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使学生很自然地想到,要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只要作出其相应的一次函数的图象,并求出交点坐标即可(即用图象法解方程组)。让学生体会到了解决同一问题,即方法的多元化.

接下来就是例1:用作图象的方法解方程组

x-2y=-2

2x-y=2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讲练结合,构建模型,进一步加强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

(三) 操作演练,形成技能

结合本节课的重点,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1)、已知该图象是根据某方程组作出的图象,观察图象可知该方程组的解为_______。

(2)、随堂练习 :用做图象的方法解方程组 2x+y=4

2x-3y=12

(四) 变式训练,交流活动

解决具体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小明由甲地步行前往乙地,小明距乙地的距离s与时间t的函数关 16

系为S1=20-4t;另有小丽同时从乙地骑自行车回甲地,其函数关系为:S2=10t。(S2为小丽距乙地的距离)

(1)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

(2)说明交点的实际意义。

(五) 交流评价,布置作业:

学生讨论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归纳总结。试一试:有一组数同时适合方程x+y=2和x+y=5吗?一次函数y=2-x,y=5-x的象之间有何关系?你能从中“悟”出些什么吗?

五、评价分析,反思困惑:

由于本节课是”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首次紧密结合,其中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中数形结合的思想,协商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主要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的方法 来发现两者之间密不可分,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突破了难点,起到了很好的理解,掌握有关知识内容的作用,教师”引导”的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构建的认识结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有差异,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都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尽可能地让所以学生都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并引导学生与他人交流,提高思维水平.另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布置变式训练,研究性课题作业,去激发他们的数学兴趣,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在这节课的设 17

计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请多请教!

教学设计反思

1、贯穿一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2、突出一个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3、体现一个价值——数学建模的价值

4、渗透一个意识——应用数学的意识

六、课题研究的结论:

(一)实验结果与分析:

1、实验班和控制班阶段性水平比较:

为了检验实验是否能对实验班产生有效作用,对两个班的测试成绩进行了实验前测成绩和提高成绩(提高成绩=后测成绩-前测成绩)的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实验班和控制班前测成绩、提高成绩比较

计算机辅助教学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18

2、实验班和控制班思维成绩比较:

表2 思维类题目前测成绩和提高成绩的比较

计算机辅助教学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从以上两组数据来看,通过“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课题的开展与研究,实验班不仅平均分超过控制班,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学习数学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根据数据,以上结论并非偶然,而是进行“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的学习与教学实验后的必然结果。

3、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素质水平比较:

为了检验实验是否能对实验班产生有效作用,对两个班进行了自主能力、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协作能力、自控能力的比较,结果见表3和表4。

表3 :实验班和控制班实验前的比较

19

表4 :实验班和控制班实验后的比较

计算机辅助教学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从表3和表4的统计来看,进行“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实验的两个班的学生在自主能力、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协作能力、自控能力五个能力的提高方面,实验班提高的幅度远远大于控制班。以上两种模式比较并无差异,数据值得信赖。

(二)研究结论

20

计算机辅助教学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一、运用计算机智辅助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获得成功的教学。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能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兴趣。如教学初一数学第一单元《丰富的图形世界》时,刚上课我提出:“看一看我们周围的世界,你会找到许许多多的图形,它们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空间。”接着多媒体课件呈现出城市一角的远景,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图形的世界,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时我再提出“你能从中发现哪些熟悉的图形?”学生们纷纷踊跃发言。然后,多媒体课件动态呈现同一建筑物的不同方位,我又马上提出:“‘横看成岭侧成峰’当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建筑物时,看到的形状一样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不一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完全激发出来,学习进入最佳状态。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又能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体会生活环境里存在的几何图形,逐步具有几何意识。从中可以看出,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学生问题的提出、探究兴趣的激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出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既拓宽课堂内容,又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数 21

学问题,并能体验数学的实用性,加上鼓励性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运用计算机智辅助课堂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好数学活动情景,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动态的过程静态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化难为易,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重要的数学知识,构建新的数学知识结构及数学思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例如,教学初一数学第十一单元《全等三角形》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呈现两个完全重合的三角形,鲜艳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对学生形成了强烈的多样刺激,使学生正确认识了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并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全等三角形表象。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探究,初步发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这时再利用课件依次闪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因此,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直观生动展示图形的变化,有效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抽象的概念教学具体化。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揭示现象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减少思辨的困难,从而达到知识的迁移,如在教学初二数学“矩形的认识”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操作揭示平行四边形与矩形的 22

内在联系,从而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迁移归纳出矩形的性质。无疑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实际中会对教学起到辅助作用,只要我们运用得当,会对数学教学起到推动作用,也会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运用计算机智辅助课堂教学,可以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教学中需要板书的图形、总结性文字、例题、练习题等,事先制成课件,用时放映出色彩鲜明、结构清晰、系统条理的图表文字,可以省去了课堂上板书、绘图的时间,加快感知进程,使教学一环扣一环,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思路合拍,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中的追及问题时,例题是这样的“小彬和小明每天早晨坚持跑步,小彬每秒跑4米,小明每秒跑6米。如果小明站在百米跑道的起点处,小彬站在他前面10米处,两人同时同向起跑,几秒后小明能追上小彬?”在学生掌握了基本习题解法后,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用不同的叙述方法改变成间接条件,用课件一个一个显示出来,再进行计算。如:(1)如果他们都站在百米跑道的起点处,小彬先跑2秒,小明开始追小彬,几秒后小明能追上小彬?(2)如果他们都站在400米的圆形跑道起点处,两人同时同向起跑,几秒后小明再一次遇到小彬?这样,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3

另外,当新授内容讲完后,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由浅入深,各层次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可以加大练习密度,达到巩固知识,增强记忆的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研究的初步成果

七、问题与思考

在经历了将一年多的实验后,对“计算机智辅助课堂教学”的实验课题已接近尾声,纵观过程,分析结果,整理反思发现,这一结果也并非完美,也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思考。

1、 实验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实验的瓶颈在教师。教师能否完全掌握实验的基本理念还不能一一考核,教师能否适应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要求, 24

值得关注。个别教师思想准备不足,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未能及时转变角色,具有独立开展教研能力的教师有限,教师必须加强知识储备,不断提高科研能力。

2、 对学生认识策略关注程度不够

认识策略是建构的核心问题,老师在实验中的教学情境创设时,侧重于数学知识的结构,过多的关注了知识本身,而忽视了对学生认识策略的培养和帮助,导致了学生的认知差异,并为计算机智辅助课堂教学设置了障碍。

3、 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迎合不足

计算机智辅助课堂教学还要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如果策略不当,不但达不到目的,而且还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如果教学策略得当,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计算机辅助教学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讲课时间少了,绝对权威地位减弱了,而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信息内化”过程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