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实习报告标准版

11月16日温江实习报告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9级

实习时间 :20xx年11月16日 实习地点:温江气象局 实习人:sb 1> 实习目的:

1、对农业气象有新的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及学会农业气象的观测规范;

2、观看人工影响天气的规范要求,操作过程。对人工影响天气的环境要求,及仪器的使用;

3、掌握气象的观测和研究方法;

4、根据要求观测各气象要素,掌握正确的观测和记录方法,保证气象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

5、通过测量空气温度、地表温度、气压来预报天气;

6、通过实习了解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的测定方法和整理方式步骤,具体为各实验仪器(干湿温度表、最低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曲管地温表、地面温度表、风向仪、空盒气压表)的安装使用,(2)实验数据的正确读取、精确记录以及数据处理图标;

7、将所学得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来,深化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 实习内容

1、听农业气象知识讲座,观测内容,操作过程;

2、观看人工影响天气的仪器,及使用规范;

3、地面观测场听讲解及使用规范,使用方法,操作过程。

3> 实习概况

1、农业气象知识讲座

农业气象观测是对农业生产的对象和过程同时进行平行的观察、测定和记载,是农业气象服务和科研工作的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农业气象要素观测,农业小气候观测,农作物、畜禽、经济林木发育期和生长状况观测,自然物候观测以及农牧业气象灾害观测等。农业气象观测所获得的资料可用来鉴定农业生产对象和过程与气象条件的定量关系,进行农业气象情报、预报服务以及气候的分析和区划,也可为利用、调节和改造农业小气候条件提供基本资料。

农业气象观测遵循平行观测的原则,在农业气象站附近的农业气象观测地段上进行。为了使观测资料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在选择观测地段时要考虑地形、地下水位和耕作技术等因素在年际间的基本一致。观测的农业对象要选择当地最有代表性的种类。物候观测的时间间隔以不漏测和不迟测为原则,农业气象要素的观测应能反映其变化状况和极值。观测时间可根据农业气象要素和农业生产对象的特点来确定;同时要考虑与气象站的气象观测时间相配合,通常采用定期观测,也可进行不定期观测。

农业气象观测方法根据所要求的精度分为目测、常规仪器观测和精密仪器观测。70年代以来,观测仪器有所改进,出现了遥测和综合农业气象观测仪器,可自动打印记录多种农业气象要素的数据。遥感技术提供大范围的雨量信息,也可用于确定自然植被和畜禽的状况。这些都为农业气象观测工作的自动化、遥测化和综合化以及最后达到客观化展示了良好的前景。

农业气象服务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人们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合理地利用有利的天气和气候条件,克服不利的天气和气候条件(趋利避害)以便帮助农业丰产丰收。它的任务是及时为农业领导机关和农业生产单位提供农业气象预报、农业气象情报、农业气象专题分析以及有关的农业气候资料,并在实际工作中帮助有关单位正确利用这些信息,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

2、人工影响天气

温江的人工降雨基站,只有经过指挥中心的允许才可以经行人工降雨的作业。指挥中心通过雷达的观测可以知道高空的云水汽的含量,在需要降雨的地方在合适的时候,向所在地站点下达命令和信息,哪里的工作人员就可以发射高炮或火箭进行人工降雨了。空中作业是用飞机云中播撒催化剂。地面作业是利用高炮、火箭从地面上发射。炮弹在云中爆炸,把炮弹中的碘化银燃成烟剂撒在云中。火箭在到达云中高度以后,碘化银剂开始点燃,随着火箭的飞行,沿途拉烟播撒。飞机作业一般选择稳定性天气,才能确保安全。一般高炮、火箭作业较为广泛。碘化银在人工降雨中所起的作用在气象学上称作冷云催化。碘化银只要受热后就会在空气中形成极多极细(只有头发直径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的碘化银粒子。1g碘化银可以形成几十万亿个微粒。这些微粒会随气流运动进入云中,在冷云中产生几万亿到上百亿个冰晶。因此,用碘化银催化降雨不需飞机,设备简单、用 量很少,费用低廉,可以大面积推广。 除了人工降水(雨、雪)外,碘化银还可以用于人工消云雾、消闪电、削弱台 风、抑制冰雹等。

目前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使用的高炮主要以65式双37高炮为主,高炮由4部分构成:自动机和反后坐装置、瞄准具、拖架、炮车。其中,自动机和反后坐装置是整个高炮的核心部分。讲解人员拿出两枚37高射炮弹做介绍。炮弹是铜制结构,37cm高,弹夹是铝质,一般是只装一片弹夹,弹壳是铜质。其内部装的是碘化银,根据碘化银的分量来区别起作用,比如是增雨弹还是防雹弹。

完了我们又观看了一台车载火箭。车载火箭的有效射程是8千米,其作用和高炮一样,只是其火箭的发射是电力点火,人员安全距离是30米。车载火箭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其火箭的造价也相当的昂贵。

3、地面及高空观测

高空站主要负责本地区高空气象要素探测。主要利用无线电高空探测仪,无线电高空探测仪为一次性产品,悬挂在气象气球上升空(或由定高气球、飞机、火箭上下投),能测定各个高度上的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和气压,每天早晨七点和晚上七点释放一次,还有凌晨一点钟放一次。无线探空仪在使用前要对各项数据进行严格的检测,当探空仪升入空中后,l波段雷达会进行自动跟踪。无线电探空仪由感应元件、转换电路、编码装置、无线电发射机和电源组成。可以连续不断地发送气球上升(或降落)过程中所测各高度上的气象要素值。地面接收设备则进行信号接收、解码和资料处理工作,由计算机终端直观显示出来。这次实习主要观看了二次测风雷达。

地面气象观测的内容很多,包括气温、气压、空气湿度、风向风速、云、能见度、天气现象、降水、蒸发、辐射等。

地面气象观测的许多项目都是通过固定在观测场内的各种仪器进行的,所以气象站的站址和观测场地的选择以及维护,仪器的安装是否正确,都对气象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说来,气象台站的地址应选在能代表其周围大部分地区天气、气候特点的地方,并且尽量避免小范围和局部环境的影响,同时应当选在当地最多风向

的上风方。观测场要求四周平坦空旷并能代表周围的地形,观测场附近不应有任何物体。观测场周围十米范围内不能种植高杆作物,以保证气流畅通。气象台站的房屋一般应建在观测场的北面。另外,一个气象台站建成之后,要长期稳定,不要轻易搬家,因为搬家不仅会影响观测资料的连续性,影响使用,还会造成很大浪费。

观测场内仪器安装的原则是:保持距离,互不影响;北高南低,东西成行;靠近小路,便于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分为定时观测和不定时观测两类。定时观测是气象台站的基本观测,主要目的是为天气预报提供依据,积累资料,了解一个地方的气候变化规律,为经济建设服务。气象工作者经过统计发现,每天选择适当时间观测4次与观测24次(1次每小时)的日平均值非常接近。因此,中国气象局规定,国家基本气象站每天必须进行2点、8点、14点、20点这四个时次定时观测,昼夜要守班;国家一般气象站每天只进行8点、14点、20点3次定时观测,夜间不必守班。

4> 实习总结

这天的实习,我获益匪浅。我十分感谢老师和气象台站的工作人员。通过这次实习,在气象方面的知识增加了许多,在此体验到了气象工作者的艰辛,收获丰富,感触颇多。首先我熟悉了农业气象业务的整个流程,对于农业气象有了新的深刻的认识。其次,对整个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其工作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地面及高空观测方面,重新熟悉了使用的仪器,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操作规范,及数据对于气象预报的重要性,并意识到了气象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出现误报的严重后果,作为一个气象人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这次实习,使得我们对气象行业有了新的认识对于所学的知识,有了实践的基础。可以说,这次实习收获丰硕。

 

第二篇:东北师大20xx气象实习报告

                                                                                 气象实习报告

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班级:20##级地理科学

学号:

姓名:

实习目的:

    1. 通过对空气湿度、温度、土壤温度、降水、风、日照、蒸发量等气象要素的观测分析,熟悉仪器的使用,了解这些气象要素的

日变化规律;

    2. 通过对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用目测手段对风、云变化测量和估计的能力熟悉室外数据采集过程和对有效数据的整理过程,培养对气象与气候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思维方法;

    3. 培养对气象与气候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思维方法,加强时间概念在气象与气候的数据收集的有效性的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个人素质。激发对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兴趣。


  实习概况
时间:20##年7月1日——7月2日

地点:东北师范大学本部观测点

具体观测场地: 气象园

    假山

    图书馆门前裸地、宿舍门前裸地

    生科广场的草地

    学林

    静湖附近(3组)

指导老师:靳英华

三、观测实习的程序和所用仪器的说明

      我们此次实习属于小气候的观测,每天按2小时间隔定点观测(2、4、6、8…22、24时,12次/天),原计划是连续观测两天(20012.7.1—2012.7.2),但第一天晚上入夜有雷阵雨,所以实际观测时间是8月1日8时至18时,8月2日8时至12时。其中每个时间点我们观测的主要内容是风向、风速、空气相对湿度、地表温度、地中5cm温度、地中10cm温度、地中15cm温度、地中20cm温度、水温等,观测项目按各个组的实际条件进行。

实习过程中我们主要使用到的仪器有:

     测温仪器:普通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地面温度表、曲管温度表、水温表、温度计

     测湿仪器:通风干湿表(干湿球温度表,即阿斯曼)

     测风仪器:轻便三杯风向风速表

注意事项:

  (1)地温表的安装:

    地面三支温度表水平地平行安放在地面上,从北向南依次为地面普通、地面最低和地面最高,相互间隔5cm,温度表感应球部朝东,球部和表身一半埋入土中,一半漏出地面。

 (2)曲管地温表的安装:

在地面最低温度表的西边约20cm处,按5、10、15、20cm深顺序由东向西排列,感应部分朝北,表间相隔10cm,表身与地面成45度的夹角。安装时,先挖一段45cm的沟:沟的北壁垂直向下,与东西向的南壁成30度角,南壁随深度挖成与北壁成45度交角的斜坡面。再沿南壁量出各地温表的水平位置,在北壁量取所需深度,并在该深度处作出一水平小洞穴,然后分别把地温表放入沟内,使感应部嵌入北壁的小洞,并检测深度是否准确,最后小心用土将沟填平。 

、所要探索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1山地气候----------假山

    ①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空气、水汽、尘埃等随之减少,太阳直接辐射增强,紫外辐射增强尤为明显;但有效辐射也增大。

    ②气温低,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③降水在湿润气流的迎风面上增多,在高原内部和背风面大大减少;

     ④风力大。

2海洋性气候--------静湖

    ①气温年变化与日变化都很小,在洋面上甚至观测不到日变化。

  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降水日数多,但强度小。云雾频数多,湿度高。

  ③在热带海洋多风暴,如北太平洋西南部分与中国南海是台风生成和影响强烈的地区。

  ④多云雾天气,湿度大。

3草原气候 -----生命科学广场

  草原气候属于沙漠气候和湿润气候之间的过渡性气候。其特征是降雨量偏少,以夏季阵性降雨为主,气候干燥,高大的树木无法生长。草原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短促,气温不很高。但全年的日照时间较长,拥有较好的热量条件,适于牧草的生长。

4城市气候-------图书馆前门

     热岛效应是城市温度高于郊区或乡村的一种城市气候特征,是城市气  候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还包括降水量,气温,湿度,太阳辐射,昼夜温差,以及灾害性天气:台风,热带风暴,伏旱,暴雨,冰雹,沙尘暴 。此外城市下雨比较多,湿度也较大,紫外线比较严重(就是太阳辐射比较厉害),气温比较高

城市的污染严重,好象污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使得城市环境大受影响,造成了独特的环境

5森林气候 -----学林

森林气候是指由森林以及林冠下灌木丛和草被等形成的一种特殊小气候。在森林小气候的形成中,组成森林的树木品种、林龄、结构、郁闭度以及灌木层和草被的特性等,都起着很大的作用。由于森林的存在和影响,在林内表现出太阳辐射减少、气温日变化缓和、空气湿度和降水量增大以及风速减小等小气候特征。此外,森林小气候还与四周气候条件、地形特征和土壤性质等有关。因之,在研究森林小气候时必须注意分析森林的特征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观测实习的内容与与数据分析

    本次实习的主要观测的内容有:风向、风速、空气相对湿度、地表温度、地表最高温度、地表最低温度、地中5cm 温度、地中10cm 温度、地中15cm 温度、地中20cm 温度。此处我的数据分析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对比各点的同一项指标,从中总结数据变化的规律,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一)地表温度数据分析

地表温度是反映天气状况的一个重要参数,我们每隔2小时记录下相应的地表温度,并在晚上八点记录下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但因下雨,8月1号数据记录了8、10、12、14、16、18时地面温度,8月2号数据记录了8、10、12时地面温度)。

数据整理如下:

表一.各小组地面温度数据

整理成折线图如下:

    图2.各小组地面温度数据折线图

由图可以明显看出静湖中心岛10时和12时数据可能存在错误,因为静湖中心岛四面环水白天升温慢,相对于宿舍楼前一舍B广场和体育馆前裸地来说(都为水泥地面且没有树木遮挡),应该地温要低。

忽略掉镜湖中心岛这组数据,就其它8组数据来说,宿舍楼前一舍B广场观测的温度基本是这几个观测点中最高的,为“高温点”; 气象园次;假山上下、学林、静湖白桦林四点的地表温度较接近,为“低温点”;生命广场和体育馆门前裸地处在平均位置。此图充分反映了不同环境在同一时刻温度的差异性:气象园的地面为太阳直射,故温度较高;体育馆前裸地和生命广场草地的地面温度在8——12时较为相近,12时以后体育馆前裸地地温超过生命广场草地地温,看来植被可以蒸发出水分降低地温;学林、假山、静湖白桦林均有树木遮挡,能避免阳光直射,地表温度要相对低一些。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裸地和草地的昼夜温差较林地、山地和水域的要大,这是因为树木、水对温度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同时,7月1日8时到12时的地面温度明显高于7月2日8时到12时的地面温度,这是因为7月1日晚上下雨,到早上时地面仍然较湿。再者,也与7月2日气温降低有关系。

(二)相对湿度

将各组数据中用干湿球温度表测出的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加以计算处理,整理出各小组相对湿度变化情况折线图。现已绘出,如下所示:

图3.各小组相对湿度数据折线图

长春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我们实习的时间正好处于长春的夏季,及雨季。从上图也可看出,此时长春的相对湿度较大。而且相对湿度的变化范围不是很大大,我认为原因有下:①根据给定的干湿度对照表,有一部分数据计算出的干湿示差过大,超过给定的界限,而上图取的为干湿度对照表上的临界值。这就使得误差增大(尤其是对体育馆前裸地和宿舍楼前一舍B广场影响最大)。②我们对于干湿球温度表的操作,存在不当之处。同时读取数据时也存在错误,如第五小组及位于学林的那一组,14时数据明显存在错误,估计湿球温度应该为21.2℃,而不是记录的31.2℃。上图已经过修改,取21.2℃绘制。

就上面的两点来说,可能假山上、修改后的学林、静湖中心岛、静湖白桦林、生命广场、假山上和气象园的数据还比较具有说服力。这几组数据中,假山上的相对湿度明显大于其他组,这可能是山地的一个气候特点。同时可以看出,静湖周围和学林的相对湿度变化要比其他组大,这就又体现出了水域和林地的气候特点。

(三)地中温度(5cm、10cm、15cm、20cm)

因体育馆前裸地和宿舍楼前一舍B广场为水泥地面,所以这两点此项无法测量。下面各图均只取假山上、学林、静湖中心岛、静湖白桦林、生命广场、假山上和气象园这7组数据分别绘制了5㎝、10cm、15cm、20㎝地中温度图。如下所示:

图4.各小组5cm地中温度数据折线图

图5.各小组10cm地中温度数据折线图

图6.各小组15cm地中温度数据折线图

图7.各小组20cm地中温度数据折线图

由图可以看出,地中温度的变化幅度都较小,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变化更小。因为相对于地表来说,地中受到太阳直射的影响要小的多,随着深度的增加,接收到上面传递过来的热量减少。再加上保温作用的增强,自然地中温度变化就不在明显。再者,这7组数据中变化最大的应属气象园和生命广场。这两个地方都为草地,易受太阳辐射影响。其他的地方为水域或者林地,均受太阳辐射影响小。

                                                              

(四)风向风速

图8.风速风频玫瑰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长春的南风和西风刮的较多一些,而风速比较均匀。

六、实习总结:

      通过此次气象观测实习,我们实地体验了各项气象要素的测定方法,了解并掌握了各种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从获得数据到自己总结的过程,也培养了我们自主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对所学过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加强了我们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我从中领会到了许多东西:

(1)      实习前应有充分的准备。气象学的实习内容多,而且多个项目是连起来进行观测的,尽管如果自己不明白跟着别人的思路去走,完全也能做出这些记录和实验,但毕竟不知道一二三。在看似简单的一些观测和数据中,后面是一些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支撑。在这次实习中,我深深的感觉自己课本知识学习的不扎实,导致实习过程中的被动,无法理清楚其中的思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自己一定要养成成事前准备的习惯。

(2)      对仪器和误差思想的进一步认识。严谨的态度从何而来,我觉得首先从对待误差的态度而来。我们学习过的所有学科中,从没有一门学科像气象学这样强调误差的重要性。几乎每一个数据都需要校正。这些练习更加让我理解到培养起误差正确认识的重要性。

(3)      学习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2天的实习看似枯燥,但却有一种责任在里面,无论对什么,都应本着一种负责的态度去做事。

(4)   本次实习时间太短,再加上天气原因导致实习数据较少,数据的普遍性不显著,所以在数据分析和结论上可能有些误差。

为期2天气象的实习结束了,在此对靳英华老师的教诲与指导表示深深的感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