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审批表

系别: /// 专业: /// 班级:///

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注:(1)“选题理由”由拟题人填写。

(2)本表一式二份,一份系留存,一份发给学生,最后装订在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中。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1.开题报告应根据教师下发的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撰写,在毕业论文(设计)开始后两周内完成。

2.“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至少800字,“设计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及进度计划”至少600字。

3.指导教师意见:应从选题的理论或实际价值出发,阐述学生利用的知识、原理、建立的模型正确与否?学生的论证充分否?通过学生的努力,能否完成课题,达到预期的目标?课题及报告的难度、深度、综合性、创造性等是否达到本科生应该具有的要求。

4.结论:是否同意进入论文(设计)阶段。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汇报表

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黑河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申请书

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黑河学院体育系本科论文检测申请表

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第二篇:地方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xx年度立项课题

地方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研究

开题报告书

本课题20xx年5月批准立项,课题编号为08020417。参与课题研究的有邢台学院的顿淑兰、许存格、陈秀英、席明静、马雪玉,还有邢台市五中的闫军英和邯郸学院的郭海英。

1.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和价值

(1)概念界定

地方高校:指本世纪以来由专科层次升为本科层次的院校。其定位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学科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尽量吻合,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体的教学型本科院校。

逃课:是指学生在未经请假情况下的一种旷课行为,也泛指学生在课堂上做着与课堂内容无关事情的旷课行为。前者称显性逃课,后者称隐性逃课。本课题的研究包括以上两种。

(2)问题提出

学校升本以来,作为教学一线教师,我们观察到学生逃课现象非常严重。为了减少逃课的发生,学校采取了一些管理措施,如上课点名、督导团日常检查、出勤与期末考核挂钩、学生出勤和教师考核挂钩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显性逃课现象,却加大了隐性逃课现象的发生。在逃课发生的概率上,我们发现专业课总体上好于公共课,小班课好于合班课。但对学生逃课的深层原因需做理性思考。从学生角度看,专科升至本科,学生素质提高,相应地要求教师素质 1

提高,并且提高幅度应尽量吻合;从培养目标上看,专科层次单一培养目标应朝多元化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与学生需要,从而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从管理看,建立适应本科层次的管理体系和考核体系,以保证人才质量。从班容量到教师素质、教学方式方法,再到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管理体制及评价,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可能成为学生逃课的原因。探讨该类院校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并在学校资源等条件许可范围内作出调整和改变,是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

(3)研究目的

找出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采取措施,减少甚至基本消除学生逃课现象的发生,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4)课题价值

对邢台学院、邯郸学院、衡水学院三所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逃课现状及逃课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指出大学生逃课的深层原因,提出改进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对策,为以上三所学校管理者制定有效措施、提高到课率、减少逃课现象(尤其是隐性逃课现象)提供指导。

2.研究现状

目前对学生逃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方高校之外的其它院校。研究包括:大学生逃课是一个普遍现象,逃课分为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两种。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逃课主要集中在公共课和基础课两种课程类型;男生逃课率高于女生;逃课率随年级增高而呈递增性;学生逃课率与教师学历、职称、年龄呈现不平衡性,在学历方面, 本科与博士学历教师授课的逃课率较高,硕士学历的教师所授的逃课率较 2

低;在职称方面, 讲师与副教授职称授课的逃课率较低,助教与教授的授课的逃课率高;在年龄方面,年龄在30~45岁的教师的逃课率较低,55岁以上的教师逃课率高。大学生逃课的原因有:1、教师方面,包括教学水平低、平时管理不严等;2、学校管理方面:课程设置不合理、上课时间、教学班人数安排不够妥当等;3、学生自身的原因:认为有些课不重要、理论性太强、从众、懒惰等。探讨逃课的深层原因及如何改变隐性逃课状况成为该类课题的研究趋势。

地方高校大学生逃课和其他高校有共性因素,也有个性因素。探讨个性因素,以更好解决该类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发生。

3.研究理论基础

(1)教育原理

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领域人们公认的两大规律。地方高校作为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高等教育机构,在人才培养上是否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相适应,其适应程度如何;教育作为人谋生的一种手段,其功能作用发挥的怎样,必然直接影响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2)教学论

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构成了矛盾运动的主要方面,教学过程就是促进这一矛盾的向前发展。教学过程要遵循以下规律: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辩证统一,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辩证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统一,教学的教育性。以教学规律为指导,探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问题以及课堂教学出 3

现的问题,减少逃课现象的发生。

(3)课程论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广义上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狭义上是指某一门学科。课程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是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中介,是对学校进行管理与评价提供标准。课程按不同标准可分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各类课程等。从课程论出发,探讨课程结构合理性,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的匹配关系,减少逃课想象。

(4)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个性心理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心理学的流派有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行为学派等。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不管是适应性或非适应性的,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并由于强化而得以巩固。通过奖赏或惩罚的强化方式,可以控制行为增减或改变的方向。认知行为学派认为,人行为的原因不是因为事件,而是因为人对事件的认识决定的。因此,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或情绪,需要改变一个人的认识。

4.主要研究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1)研究内容:

4

研究对象:邢台学院、邯郸学院、衡水学院的在校本科生; 逃课发生概率及目前逃课状况;

逃课原因: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师素质、教学方式方法、考核体系、班容量。

(2)解决的问题:

找出主要原因,制定并实施有效措施,减少逃课想象的发生。

5.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问卷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种。教师问卷主要考查学生逃课现象的发生情况。问卷在参照以往研究基础上自主编写,涉及与逃课有关的因素。为保证材料的真实性,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学生问卷预计发放问卷1000份,采取随堂调查的方式,由任课教师协助完成;

(2)访谈法:选取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访谈,了解逃课情况和原因。对共性问题作出总结。在调查中尽量照顾到性别、年级和文、理、音体美、专业课和公共课、小班课和合班的比例平衡;

(3)文献法:收集三所院校的课程计划、教学管理文件、教学督导档案等资料。

6.研究路线

研读有关大学生逃课的文献资料,搜集有关档案,编制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对资料进行处理,撰写有关论文和报告,检验有关措施,撰写终期论文和报告。

7.预期研究目标和成果

5

(1)阶段性预期目标:

调查报告:地方高校大学生逃课现状的调查报告

论文:①地方高校大学生逃课现状的调查报告;②地方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的思考;③地方高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

(2)最终成果为研究报告: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研究

8.研究基础

(1)课题组共8人,6人专业为教育心理学,1人为汉语言文学,1人为会计学专业;,副教授4人,讲师3人,中一一人;硕士学位6人,本科2人。具备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

(2)相关研究课题已经结题4项,论文数篇;

(3)研究人员全部为教学一线教师,对学生逃课深有体会,有改变学生逃课的积极愿望;课题组成员责任心强,教学优秀,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4)课题主持人已经和其他两所院校建立联系,并达成合作意向。

9.主要研究人员及分工

课题主持人负责确定课题目标、制定研究计划和安排研究步骤及内容、引导督促课题组成员按时完成与其任务,承担问卷的制定、完成最终研究报告;

许存格、郭海英,负责衡水学院和邯郸学院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同时参与问卷编写,负责完成阶段性成果;

6

顿淑兰、陈秀英,负责搜集文献,协调各方关系;并负责完成部分阶段性成果;

席明静、马雪玉、闫军英,从事教育研究方法和教育统计的教学工作,在本课题中负责资料的整理和处理。

10.经费预算

经费开支8000元,项目如下:

印制问卷及材料打印2000元;购买资料1000元;调查差旅费3500元;电话通讯费1000元;小型会议费500元。

11.参考文献

【1】黄彬,大学生逃课的成因及矫治 [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5

【2】冯焱,大学生逃课现象刍议[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9

【3】吴淑娟,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动因分析 [J].长江大学学报,2006,4

【4】程芳玲,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04,4

【5】李介,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 [J].中国青年研究,2006,1

【6】乔颖,大学生逃课元以及对策探悉[J].中国高教研究,2006,3

【7】叶继林,对大学生逃课的几点思考 [J].长江大学学报,2006,2

7

【8】程芳玲,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分析与思考[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9】赵新峰,高等教育合同的特殊性与大学生逃课行为分析

[J].西安文理学院学院学报,2006,2

【10】秦秀清,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分析与思考[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3,6

【11】刘长江,浅谈大学生逃课现象 [J].现代教育,2006,10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