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免疫学

1免疫:指机体识别并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其功能概括为: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

2免疫防御:指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清除病原体产生毒性代谢产物或其他异物的侵害,以保护机体免受感染的功能。

3基因工程抗体:指应用DNA重组技术,在基因水平对Ig分子进行切割、拼接或修饰,甚至是人工合成后导入受体细胞表达产生的新型抗体。 4独特型:指同一个体内不同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Ig分子具有不同的免疫原性,为Ig的细胞特异性,由超变区氨基酸的组成、排列和构型决定,也存在于TCR、BCR的可变区中。

5MAC:补体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溶菌溶细胞作用(MAC/C5b6789)。

6IL(白细胞介素)是指由病毒或其他诱生剂诱导宿主细胞产生的一类多功能糖蛋白,具有干扰病毒复制功能。 7TNF(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种能使肿瘤细胞发生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

8分化群(CD)是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为一个分化群,CD分子是位于细胞膜上一类分化抗原的总称。

判断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无免疫力。 干扰素、氧自由基、一氧化氮、脂质介质等。 性肾小球肾炎等。 40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可通过滤菌器,能在无生命培养九、试述青霉素引起全身过敏性休克的作用机制。 细菌 脓汁 病灶特征 原因 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葡萄球菌 黏稠 容易局限化,与周围组织界限 血浆凝固酶:容易在菌体41缺陷病毒:由于缺乏某些基因,不能复制成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病毒颗粒,此 周围形成 种病毒称为缺陷病毒。 分明,脓汁黄而黏稠 纤维蛋白,具抗吞噬,抗42潜伏感染:经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组织或细胞内而不增 杀菌物质的杀伤,且易形殖。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而出现急性发作。 成血栓。 43抗原性漂移:指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仅发生亚型内部较小的量变,即HA 链球菌 稀薄 容易扩散,与周围组织界限不 1、透明质酸酶:分解细胞和NA仅发生小变异,引起流感小规模流行。 间质,促 44Dane颗粒:也称为大球形颗粒,是结构完整、有感染性的HBV颗粒,存在于 清,脓汁稀薄、带血色,边缘 进细菌扩散2、链激酶:HBV感染者血液中,因Dane在19xx年首次用电镜观察到而得名。 溶解血块、。 一、试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功能区及其功能。 不清。 阻止血浆凝固,促细菌扩散1、基本结构:Ig分子的基本结构由两条相同的轻链(L链)和两条相同的重链 3、链道酶:溶解脓汁中DNA,(H链)组成,两条H链之间、H链和L链之间由二硫键连接。 降低黏稠度, 2、功能区:1)L链功能区:L链分为可变区(VL)和恒定区(CL)两功能区。 促细菌扩散 9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F):是一类与IgV区或者C区折叠结构相似、氨基酸组成有一定同源性的黏附分子。 10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染色体上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编码产物决定移植排斥反应、参与抗原肽的提呈,在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1HLA:人类MHC编码产物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或MHC分子。

12单元型遗传:指HLA单元型作为一个完整的遗传单位由亲代传给子代,等位基因很少发生同源染色体间的交换。 13抗原提呈细胞(APC):指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相应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14专职APC:通常指表达MHCII类分子的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 15超抗原:指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多克隆T、B细胞,产生极强免疫应答的抗原。

16PRR:是一类主要表达于天然免疫细胞表面、非克隆性分布、可识别一种或多种PAMP的识别分子。

17PAMP:是指一类或一群病原微生物或其产物所共有的某些非特异性的、高度保守且为其生存和致病性所必需的分子结构。

18中枢耐受:指在胚胎期及出生后不成熟T及B细胞在发育过程中,遇到抗原所形成的耐受。

19免疫忽视:指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对组织特异性自身抗原的亲和力低,或这类自身抗原浓度很低,经APC提呈,不足以活化相应的初始T细胞,这种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与相应组织特异性抗原并存,在正常情况下,不引起自身免疫病发生的现象,称为免疫忽视。

20超敏反应:指机体受到抗原持续刺激或已致敏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所引起的以生理功能紊乱或(和)组织损伤为主要表现的病理性免疫应答。 21自身免疫: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成分,产生针对自身成分的抗体或细胞免疫的现象。

22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以T细胞和B细胞同时受累或功能缺陷的联合型免疫缺陷病。

23DiGeorge综合征:以细胞免疫缺陷为主的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或III、IV咽囊综合征。

24HVGR(宿主抗移植物反应):指受者免疫细胞在移植物抗原刺激下活化,产生针对移植物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导致移植物被排斥。 25GVHR(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指移植物中的免疫细胞识别宿主抗原,发生免疫应答导致宿主全身组织器官的损伤。

26肿瘤抗原:指细胞在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或异常表达的抗原物质的总称。、

27TAA(肿瘤相关抗原):指非肿瘤细胞特有的,正常细胞和其他组织上也存在的抗原,在细胞癌变时含量明显增加,且含量多少与肿瘤发展相关。 28TSA(肿瘤特异性抗原):指仅在肿瘤细胞表达而正常细胞所没有的抗原。 29免疫标记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反应与相应标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用荧光素、酶、放射性核素、胶体金等标记物标记抗体或抗原,通过检测标记物间接测定抗原或抗体。

30DNA疫苗:是将有效免疫原的编码基因插入细菌的质粒中,将构建的重组质粒直接免疫机体,通过其在体内的表达,来激发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

31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结构为双链闭合环状DNA,带有遗传信息,具有自我复制功能。可使细菌获得某些特定性状,如耐药、毒力等。 32细菌L型:有些细菌在某些体内外环境及抗生素等作用下,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此现象首先由Lister研究发现,故称细菌L型(即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在适宜条件下,多数细菌L型可回复成原细菌型。

33消毒:指杀死物体上一般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不一定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如酒精消毒。

34普遍性转导:供体菌任何片段的DNA都有同等的机会被装入噬菌体内,通过噬菌体进入受体菌内,完成遗传物质的转移过程。

35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全身严重的中毒症状,如鼠疫和炭疽菌,引起不规则发热,皮肤和黏膜有出血点,肝脾肿大等。白喉和破伤风菌等。

36菌群失调:正常菌群之间的数量和组成发生明显的改变即为菌群失调,多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 37抗“O”(链球菌溶素)试验:是以链球菌溶素O为抗原,检测血清中相应抗体ASO,常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

38肥达试验: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O、H抗原,及甲型副伤寒菌、肖氏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的H抗原与受检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测定血清中有无抗体及其效价,以辅助诊断伤寒和副伤寒。

39结核菌素试验:用结核菌素作皮试,测定能否引起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以2)H链功能区:H链有4~5个功能区,其中IgG、IgA、IgD有VH、CH1、CH2、CH3四个功能区,IgM、IgE有VH、CH1、CH2、CH3、CH4五个功能区。 3、功能区功能:以IgG为例,各功能区的作用是:1)VL、VH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2)CH1、CL是遗传标志所在3)CH2是补体结合位点,通过与C1q结合,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4)CH3是与各种组织表面IgG Fc受体(FcγR)结合部位。IgG的CH2和CH3与其穿过胎盘有关。 二、试比较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主要异同点。 比较内容 经典激活途径 替代激活途径 MBL途径 激活物质 抗原-抗体复合物 肽聚糖、酵母多糖、脂多糖、 MBL、CRP 凝聚的IgA、IgG4 起始分子 C1q C3 MASP 参与成分 C1-C9 C3、C5-C9、B因子、D因子、P因子 C2-C9 所需离子 Ca2+、Mg2+ Mg2+ Ca2+、Mg2+ C3转化酶 C4b2b C3bBb C4b2b C5转化酶 C4b2b3b C3bnBb C4b2b3b 生物学 抗体形成后发挥作用 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感染早期发挥作用 作用 参与特异性免疫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三、试述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1发挥免疫效应:如IFN-α、IFN-β能干扰、抑制病毒的复制。TNF可作用于肿瘤细胞,使之DNA断裂,细胞凋亡。2、调节免疫应答:如IFN-γ诱导APC表达MHCⅡ类分子,促进抗原提呈。IL-2、4、5、6等促进T、B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TGF-β、IL-10抑制T细胞的杀伤作用。3、刺激造血:如IL-3、CSF等刺激多种祖细胞和多种干细胞增殖分化。4、促进炎症反应:如TNF-α、IL-1等作为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还可促进炎性细胞聚集活化。 四、简述MHC基因的结构特点。 MHC位于第6号染色体的短臂上,经典的MHCI类基因包括B、C、A三个座位,编码HLAI类分子。MHCⅢ类基因位于I类和Ⅱ类基因之间,编码补体成分C2、C4、B因子、TNF以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 MHC的结构牲为多基因性、多态性及多样性。(简述多基因性、多态性及多样性概念)。 五、试述T细胞的分化、发育成熟过程。 T细胞的起源:骨髓的多能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淋巴样干细胞,淋巴样干细胞分化为祖T淋巴细胞,祖T淋巴细胞经血循环进入胸腺。 T细胞的分化、发育成熟过程:祖T淋巴细胞在胸腺皮质浅层发育为DP;在胸腺皮质浅层经过阳性选择,发育为表达CD8或CD4分子的SP细胞,分别获得了识别自身MHCI类分子和MHCⅡ类分子的能力,即具有MHC的限制性;在皮质和髓质交界处经过阴性选择,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被清除,获得自身免疫耐受性;成熟的T细胞经血流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 六、阐述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及提呈过程。 外源性抗原经吞噬、吞饮或受体介导进入APC内,与溶酶体融合形成吞噬溶酶体,抗原被降解成多肽。粗面内质网内合成并被转运到吞噬溶酶体,在吞噬溶酶体内Ii链被降解,抗原肽与MHCⅡ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被转运至APC表面提呈给CD4+T细胞识别。 七、试述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 1、抗原识别结合阶段:TCR/CD3特异性识别抗原。CD4T细胞识别结合APC提呈的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CD8T细胞识别结合靶细胞提呈的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 2、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阶段:TCR/CD3+抗原肽/MHC分子给T细胞第一活化信号;CD28+B7等协同刺激分子提供第二活化信号。获得两个活化信号后,T细胞活化,并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 3、效应阶段:有Th1和CTL发挥效应。Th1释放淋巴因子趋化、活化巨噬细胞发挥作用;CTL通过细胞裂解和凋亡两种机制导致靶细胞死亡。 八、试述固有性免疫的组成及其作用。 1、屏障结构,包括1)皮肤-黏膜屏障:物理屏障作用、化学屏障作用、生物学屏障作用;2)血-脑屏障:能阻挡血液中病原微生物及其他大分子物质进入脑组织及脑室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3)胎盘屏障:防止母体内病原微生物进入胎儿,保护胎儿免遭感染。 2、吞噬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在固有免疫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清除致病微生物的重要效应细胞。 3、NK细胞,细胞毒作用,其机制主要是ADCC作用和分泌穿孔素、颗粒酶致靶细胞调亡。 4、正常组织体液中的抗感染分子,如补体系统、防御素、细胞因子、溶菌酶、 十、试述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为Ⅱ型和Ⅲ型超敏反应。 1)Ⅱ型超敏反应:链球菌的某些成分与肾小球基膜具有共同成分,链球菌感染后产生抗体(IgG、IgM),抗体结合肾小球基膜,激活补体、ADCC、调理作用,损伤肾小球基膜。 2)Ⅲ型超敏反应:链球菌抗原刺激产生抗体,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成免疫复合物,循环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膜沉积,激活补体,引起血管炎症;补体活化释放的趋化因子吸引中性粒细胞浸润,释放溶酶体酶,造成血管及周围组织损伤;血管损伤、基膜暴露、释放的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导血小板聚集和活化,5-羟色胺释放,形成血栓,致局部组织缺血、出血、坏死。 十一、阐述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主要与MHC、Ig基因、T细胞受体基因、凋亡基因等有关,如携带HLA DR3的个体易患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SLE、重症肌无力等。 2、抗原因素:隐蔽的自身抗原释放;自身抗原的改变;分子模拟;非特异免疫细胞刺激剂。 3、机体免疫功能异常: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逃避“克隆清除”或紧急突变机体因素;T、B细胞活化信号的出现;Th细胞旁路激活;自身反应性细胞克隆脱抑制;免疫缺陷。 4、神经内分泌因素:如女性雌激素代谢异常易发生某些自身免疫病。 5、其他:年龄、性别、精神因素(如应激)、机体状态(如营养不良、创伤等)均影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与发展。如女性发生SLE约是男性的10倍;男性发生强直性脊柱炎是女性的3倍。 十二、阐述移植排斥反应的识别机制。 1、直接识别:是受者T细胞直接识别移植物抗原递呈细胞表面的同种异型MHC分子。供者移植物的血管或组织中有残存的抗原递呈细胞可将外来的抗原肽(如微生物抗原肽)或供者自身的抗原肽递呈给受者的T细胞,经过识别,激活T细胞,使其增殖。增殖的T细胞克隆随血液或淋巴液到达移植物内,导致移植排斥反应。 2、间接识别:是供者的移植细胞、抗原片段或MHC分子从移植物上脱落,被受者的抗原递呈细胞所摄取,经过加工处理,形成短的抗原肽,表达在细胞表面,与MHC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弟呈给受者的CD4+T细胞进行识别。 十三、简述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其机制可能是:1、肿瘤免疫原性弱或抗原调变;2、肿瘤细胞MHC分子表达低下;3、肿瘤细胞缺乏协同刺激信号;4肿瘤抗原加工提呈障碍;5、肿瘤细胞的免疫掏作用;6、肿瘤细胞抗凋亡或诱导免疫细胞凋亡;7、各种原因所致的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 十四、列表比较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区别要点 外毒素 内毒素 来源 G+菌与部分G-菌 G-菌 存在部位 多数由活菌分泌,少数由死菌裂解释出 G-菌细胞壁成分,细菌裂解后释出 化学成分 蛋白质 脂多糖 稳定性 不稳定,60-800.5小时被破坏 稳定,160-1802-4小时或是400.5小时被破坏 毒性作用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的毒性作用, 较弱,无选择性,毒素作用大致相 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同(发热、白细胞反应、内毒素休克、DIC等) 免疫原性 强,刺激产生抗毒素;经甲醛脱毒可 弱,甲醛处理不形成类毒素 形成类毒素 十五、葡萄球菌、链球菌在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有何特点?为什么? 主要致病物质:1)细菌胞壁万分脂磷壁酸、M蛋白;2)侵袭性酶(透明质酸酶、链道酶、链激酶);3)外毒素:链球菌溶素、致热外毒素。 所致疾病:引起的疾病有三类:1)化脓性感染:淋巴管炎、蜂窝织炎、扁桃体炎、产褥热等;2)中毒性疾病:猩红热;3)超敏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和急十六、试述结核菌素试验原理、结果判定及意义。 1、原理:结核菌素试验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用结核菌素试剂作皮肤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现阳性反应。 2、结果分析:红肿硬结大小>5mm为阳性,≥15mm为强阳性,<5mm为阴性。阳性反应表明机体已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卡介苗接种成功(有免疫力);强阳性反应则表明可能有活动性结核病灶;阴性反应表明:a、未感染过结核杆菌或未接种过卡介苗;b、原发感染早期;c、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老年人、重度结核病口才及艾滋病患者或肿瘤等胜过免疫抑制剂引起的。 3、意义: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和测定卡介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应接种或补种卡介苗;在未接种卡介苗的人群中作结合分枝杆菌感染的

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人群自然感染率;作为婴细儿(尚未接种过卡介苗)结核

病的辅助诊断;测定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十七、病毒的致病机制是什么? 病毒的致病机制包括:1、病毒对突主细胞的直接操作,可表现为杀细胞效应、稳定状态感染、细胞凋亡、细胞增生和转化、病毒基因的整合及包涵体的形成等,导致细胞破坏、死亡引起疾病的发生;2、病毒感染过程中激发的免疫应答所引起的免疫病理损伤,包括体液免疫病理作用、细胞免疫病理作用;3、病毒

对免疫系统的致病作用,如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等。

十八、试述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形态、结构及基因组的组成。

HBV在电镜下观察有3种病毒颗粒,即直径22nm的小球形颗粒,直径22nm、长40-200nm的管状颗粒和直径42nm的大球状颗粒(或称Dane颗粒),前二者为缺少病毒核心的外衣壳蛋白(HBsAg),无传染性。病毒体即Dane颗粒,为完整的病毒体,具有双层衣壳,外衣壳有表面抗原(HBsAg及少量PreS1和PreS2);内衣壳有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内部含有双链DNA和DNA多聚酶。 基因结构与功能:基因组为不完整的双链环状DNA,仅含约3200bp,长链为负链,短链为正链。负链DNA含有4个ORF(S、C、P和X区);S区有S基因、前S1(PreS1)和前S2基因(PreS2),分别编码HBV外衣壳蛋白(HBsAg, PreS1与PreS2抗原);C区有C基因及前C基因,分别编码HBcAg及HBeAg;P区编码DNA多聚酶等;X区编码HBxAg(可反式激活细胞的癌基因及病毒基因,与HBV致癌性有关)。 十九、试述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及致病机制。 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和血制品、垂直传播、性接触等。HBV的致病机制除对肝细胞有直接损害作用外,主要通过机体免疫应答引起肝细胞的病理改变;1)病毒感染导致机体免疫应答能力下降;2)免疫逃逸:如PreC基因变异,从而逃逸机体对HBeAg的特异性免疫;3)免疫病理损伤:由Ⅱ型、Ⅲ型(可致肝外系统损害)、Ⅳ型超敏反应造成肝细胞的损伤。临床表现有重症、急性、慢性肝炎及无症状携带者等不同类型,与细胞免疫应答的强弱有密切关系,约10%乙型肝炎可转变为慢性肝炎,继而演变为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4)自身免疫反应:肝细胞受染后,胞膜表面自身抗原—肝特异性脂蛋白抗原(LSP)暴露,从而诱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损害。 二十、试述HIV的结构,传播途径及怎样预防AIDS? 1、HIV的结构:圆形,直系约100nm,为球形有包膜病毒,包膜上有gp41和gp120两种糖蛋白。衣壳二十面体对称,核心为两条相同的正链RNA、核衣壳蛋白和反转录酶组成。 2、传播途径:HIV的传染源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和AIDS患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源和垂直传播。 3、预防AIDS: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的主要措施是:a: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预防知识,杜绝恶习如吸毒、性乱等。b:对献血员和器官捐献者等进行HIV抗体的检测,确保血制品的安全性。c:建立对HIV的监测,了解流行动态。d:积极进行疫苗研制。 选择题: 1、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B)病毒。 2、T、B细胞定居、发生活化增殖的场所是(E)外周免疫器官。 3、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B)C朊粒、HIV。 4、胎儿宫内感染时,脐带血中含量增高的免疫球蛋白是(D)IgM。 5、特异性IgM水平升高有助于感染早期诊断的原因是(D)IgM是免疫应答中最先产生的抗体,同时其半衰期较短。 6、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C)VH和VL。 7、IgG分子中与补体结合的部位存在于(A)CH2。 8、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B)IgG。 9、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A)IgM。 10、可将IgG分解成F(ab’)2和pFc’的酶是(C)胃蛋白酶。 11、人体内天然存在的血型抗原是(D)IgM。 12、具有清除免疫复合物作用的补体活性片段是(C)C3b。

13、补体旁路途径活化产生的C3转化酶是(D)C3bBb。 14、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E)IgM。

15、在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补体与IgG的结合部位在CH1。

16、关于补体分子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E)含量随免疫原的刺激而增高。 17、可抑制C3转化酶形成的补体膜调节因子是(C)DAF。 18、具有趋化作用的补体片段是(A)C5a。

19、具有炎症介质作用,能引起发热效应的是(A)IL-1。 20、抑制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的是(D)IL-10。 21、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是(D)CSF。

22、可诱导Th0细胞分化为Th1细胞的细胞因子是(C)IL-12。 23、可诱导Th0细胞分化为Th2细胞的细胞因子是(A)IL-4。

24、下列关于细胞因子的叙述哪些是错误的?(E)一种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但一种细胞因子只作用于一种细胞。

25、与肿瘤病人进行性消瘦有关的细胞因子是(E)TNF-a。 26、发挥效应时最具有种属特异性的IL是(C)IFN-γ。

27、诱导APC表达MHCⅡ类分子,促进抗原提呈的是(C)IFN-γ。 28、巨噬细胞产生的能使T细胞活化增殖的是(A)IL-1。 29、LFA-1的配体是(D)ICAM-1。 30、CD2分子又称为(B)LFA-2。

31、MHC-Ⅱ类分子的配体是(D)CD4。

32、在B细胞上表达的CD分子是(C)CD19。 33、能与EB病毒结合的CD分子是(B)CD21。 34、能与绵羊红细胞结合的CD分子是(C)CD2。

35、能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结合的CD分子是(C)CD4。 36、为T细胞提供抑制信号的是(D)CTLA4-B7。 37、不表达HLAⅠ类分子的细胞是(C)成熟红细胞。

38、不表达HLAⅡ类分子的细胞是(A)正常胰岛β细胞。 39、MHC限制性表现在(C)T细胞识别靶细胞的过程。

40、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与下列哪一种HLA分子密切相关?(C)HLA-B27。 41、编码HLAⅠ类分子基因的座位是(B)HLA-A、B、C座位。

42既表达MHCⅠ类分子,又表达MHC-Ⅱ类分子的细胞是(C)B细胞。 43、人类HLA基因与下列哪一项无关?(B)X连锁。

44、HLA高度多态性是指(B)群体中,同一基因座位上存在众多的复等到位基因。

45、对人而言,HLA属于(C)同种异型抗原。

46、相互作用受MHC-Ⅱ类分子限制的是(C)巨噬细胞与Th细胞。

47、与Th细胞表面CD4分子结合的部位是(C)MHC-Ⅱ类分子α2β2区。 48、初始T细胞是(B)未接触过抗原的静止状态的T细胞。 49、Th1细胞不能分泌的细胞因子是(A)IL-4。

50、对肿瘤靶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的细胞是(E)CTL细胞。 51、下列哪种标志出现在T细胞表面(D)PHA-R。 52、阳性选择使T细胞(B)获得MHC限制性。

53、主要分布于表皮和小肠黏膜下的淋巴细胞是(D)γδT细胞。 54、与mIg共同组成BCR复合体的CD分子是(B)CD79a和CD79b。 55、关于TCR,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能识别在细菌表面的抗原。

56、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特点是(C)可直接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57、能有效激活初始T细胞的抗原提呈细胞是(B)树突状细胞。 58、摄取、加工处理抗原能力最强的树突状细胞是(C)未成熟DC。 59、内源性抗原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消化降解的部位(E)以上均可以。 60、下列细胞因子组合中,均可引起发热的是(E)TNF-α和IL-6。 61、抗原的免疫原性强弱取决于抗原的(E)以上均有关。

62、位于抗原分子表面,易被BCR或抗体识别结合的表位称(C)功能性抗原表位。

63、对人体而言,ABO血型抗原是(E)同种异型抗原。 64、异嗜性抗原的本质是(A)异种抗原。

65、TD-Ag得名,是因为(E)产生相应的抗体需T细胞辅助。 66、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A)抗原表位。

67、交叉反应是由于两种不同的抗原分子中具有(D)共同表位。 68、能多克隆激活T细胞的是(C)超抗原。 69、外伤后所致的继发性不育症(E)自身抗原。

70、产生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最重要的膜分子是(D)C28与B7分子之间的作用。

71、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A)B细胞在骨髓内的分化、成熟。 72、TD抗原引起的免疫应答的特点是(E)可形成记忆细胞。 73、CTL杀伤靶细胞的特点是(E)具有特异性。 74、可产生免疫记忆的细胞是(C)T、B淋巴细胞。

75、下列何组组成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B)TCR-抗原肽,MHCⅡ/I-CD4/CD8。 76、可用下列哪种分子的McAb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数目(A)CD3。 77、与细胞免疫无关的免疫现象(E)中和外毒素。

78、CD8+细胞杀伤靶细胞(A)要识别MHCI类分子上的肽类。 79、抗原激活成熟的T细胞后,可诱使其表达(B)IL-2R。

80、B-1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抗体主要是(B)低亲和力IgM类抗体。 81、可表达CD40L的淋巴细胞是(D)活化T细胞。 82、抗体产生再次应答的特点是(A)IgG为主。

83、TI抗原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D)只引起体液免疫。

84、婴儿易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由于(D)血-脑屏障发育尚未完善阶段。 85、以游离形式存在的模式识别受体是(B)MBL。 86、MBL识别结合的是(B)PAMP。 87、TLR结合的是(B)PAMP。 88、PRR结合的是(B)PAMP。

89、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是(ABCDE)直接识别病原体共有高度保守配体分子;识别结合相应配体,立即产生免疫应答;无抗原特异性;没有免疫记忆功能,不能引起再次应答;免疫应答维持时间较短。

90、下列属于细胞免疫的是(ABDE)迟发型超敏反应;对胞内寄生菌的抗感染作用;抗肿瘤免疫;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91、最易诱导免疫耐受的是(E)胚胎期。

92、导致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消除的主要原因是(B)胸腺内引发的阴性选择过程。

93、下列途径注射抗原最易诱导人工耐受(A)静脉。

94、引起中枢耐受抗原是(D)各组织表达的共同自身抗原。 95、中枢耐受形成机制是(B)克隆消除。

96、大剂量TD抗原诱导免疫耐受形成的原因是(E)Ts细胞活化,抑制免疫应答。

97、形成低带耐受的细胞是(B)T细胞。

98、形成高带耐受的细胞是(C)T细胞和B细胞。

99、克隆无能是因为抗原激活CD4+T细胞时,信号不完善,缺乏下列(C)B7信号。

100、容易引起免疫耐受性的抗原注射途径依次为(B)静脉>腹腔>皮下、肌肉。

1、治疗SLE(A)建立免疫耐受。 2、治疗肿瘤(B)打破免疫耐受。

3、易产生免疫耐受的是(ADE)可溶性多糖抗原;脂多糖;10-8M的BSA。 4、表面具有高亲和性IgEFc受体的细胞是(B)嗜碱粒细胞。 5、预先存在于颗粒内的生物活性介质是(E)组胺。 6、不属于I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传染性变态反应。 7、在I型超敏反应发生无关的成分是(E)CD4+Th1细胞。

8、能与类风湿因子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是(C)自身变性的IgG分子。

9、新生儿溶血症有可能发生于(C)Rh-母亲再次妊娠,血型为Rh+的新生儿。 10、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E)EB病毒感染的溶血性贫血。 11、属于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E)血清病。 12、类风湿性关节炎(C)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3、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是(ABDE)IL-13诱导IgE产生;遗传倾向性;IFN-γ可抑制IgE产生;IgE介导。

14、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细胞有(ABCE)肥大细胞;浆细胞;Th细胞;CTL。 15、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不具务的特征是(C)自身免疫性疾病易发于男性。 16、关于自身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E)自身抗体过量产生可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17、典型的器官非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C)系统性红斑狼疮。 18、SLE的患者通常具有(B)HLA-DR3。

19、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体内存在(D)抗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

20、下列自身免疫疾病中,可检出高效价抗核抗体的是(A)系统性红斑狼疮。 21、外伤诱发抗自身精子抗体的机制是(C)隐蔽抗原释放。 22、RA(C)抗自身变性IgG抗体。

23、重症肌无力(B)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

24、免疫缺陷病最主要、最严重和最常见的表现是(B)对各种感染的易感性增加。

25、发病率最高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B)原发性B细胞缺陷。 26、发病率最高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B)原发性B细胞缺陷。 27、不支持T细胞缺陷的诊断是(C)患者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28、SCID的主要表现是(E)体液和细胞免疫均缺陷。

29、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可表现为(B)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低下。 30、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消肿的发生原因是(A)C1抑制分子缺陷。

31、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可使接种者发生全身感染甚至死亡的原因是(B)T细胞缺陷。

32性联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的发生机制是(A)IL-2受体γ链基因突变。使T细胞发育停滞于pro-T阶段。

33、慢性肉芽肿病发病原因是(D)中性粒细胞细胞功能缺陷。 34、属于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是(C)AIDS。

35、治疗Bruton病通常采用的方法是(D)注射人免疫球蛋白。 36、治疗致死性免疫缺陷病采用方法是(A)骨髓移植。 37、Bruton病主要表现为(A)B细胞功能缺陷。

38、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主要通过(D)受者T细胞对同种异型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引起。

39、在同种异型抗原间接识别过程中,受者T细胞识别的抗原是(D)受者APC提呈的来源于供者MHC的抗原肽。

40、引起超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是受者体内存在(A)针对移植物ABO血型抗原的抗体。

41、受者体内移植前已经存在的抗移植物血型抗体引发的排斥反应属于(E)超急性反应。

42、引起慢性排斥反应的主要机制是(A)CD4+T细胞/巨噬细胞。 43、移植排斥反应的预防原则是(E)以上均对。 44、同卵双生子之间的移植属于(C)同种同基因。 45、不属于移植抗原的是(A)Ig。、

46、同种异型器官移植,配型最为重要的是(E)HLA-DR。 47、属于肿瘤特异性抗原的是(A)甲胎蛋白。

48、化学因素诱发的肿瘤抗原特点是(B)特异性高,抗原性弱。

49、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的特点是(A)同一种病毒诱发的肿瘤均表达相同的抗原。

49、胚胎抗原的特点是(C)在宿主体内抗原性极弱。 50、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是(A)CTL。

51、肿瘤的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可采用(A)瘤苗。

52、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不包括(C)MHCⅡ类分子表达低下。 53、人类大部分肿瘤属于(E)自发肿瘤。 54、小鼠肉瘤(C)甲基胆蒽。

55、成人急性T细胞白血病(A)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 56、Burkitt淋巴瘤(B)EB病毒。

57、抗原和抗体结合是否出现可见反应,主要与下列哪项相关(C)抗原和抗体的数量比例。58、用于T细胞功能检测的方法应除外(D)抗体形成细胞试验。 59、E玫瑰花结形成试验的原理是因为SRBC可与(D)T细胞的CD2结合。 60、琼脂扩散试验属于(C)沉淀反应。

61、下列哪种抗原不是颗粒性抗原(E)细菌外毒素。

62、可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剂是(B)破伤风抗毒素。 63、可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剂是(B)白喉类毒素。 64、预防病毒的活疫苗是(E)脊髓灰质炎疫苗。

65、提取病原体的有效免疫原成分制成的疫苗(D)亚单位疫苗。 66、属于自然主动免疫的是(B)患传染病后获得的免疫。 67、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称为(B)人工主动免疫。 68、胎儿经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D)属自然被动免疫。 69、用于紧急预防和治疗的制品应除外(C)类毒素。 70、细菌大小的测量单位是(B)μm。

71、关于细菌细胞壁的功能错误的是(E)增强细菌抵抗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72、L型细菌的生物学特点是(D)细菌缺少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 73、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肽聚糖。 74、与细菌动力有关的细菌结构是(C)鞭毛。

75、判断消毒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是(A)细菌的芽胞是否被杀灭。 76、革兰染色过程中使用的媒染剂是(A)卢戈氏碘液。 77、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是(C)质粒。

78、与细菌粘附于黏膜的能力有关的结构是(A)普通菌毛。 79、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A)鞭毛。 80、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E)脂多糖。

81、G+与G-细菌的细胞壁肽聚糖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C)五肽交联桥。 82、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理是(D)破坏细胞壁中的肽聚糖。

83、有关质粒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细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因。 84、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C)芽胞。

85、下列物质中不是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是(D)抗毒素。 86、去除热原质最好的方法是(E)干烤法。

87、研究细菌性状最好选用哪个生长期的细菌(B)对数期。 88、繁殖速度最慢的细菌是(E)结核分枝杆菌。

89、欲对血清培养基进行灭菌,宜选用(A)间歇灭菌法。

90、杀灭细菌芽胞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是(E)高压蒸汽灭菌法。 91、紫外线杀菌原理是(C)破坏DNA构型。

92、杀灭物体表面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D)消毒。 93、H-O变异属于(C)鞭毛变异。

94、下列细菌中,产生毒素与噬菌体有关的是(B)白喉棒状杆菌。 95、下列哪项不是噬菌体的特性(B)具备细胞结构。

96、前噬菌体是指(A)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 97、转化过程中受体菌摄取供体菌遗传物质的方式是(E)直接摄取。 98、突变使细菌遗传物质发生下列哪种改变(D)核苷酸序列改变。 99、细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到受体菌的过程,称为(D)接合。 100、引起菌群失调症的原因是(E)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

1、关于正常菌群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

2、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为(D)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3、有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E)透明质酸酶。

4、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E)耐热,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仍不能将其破坏。

5、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A)肉毒素。

6、类毒素是(C)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7、在标本的采集与送检中不正确的做法是(B)采取局部病变标本时要严格消毒后采集。

8、葡萄球菌致急性胃肠炎的致病因素是(C)肠毒素。 9、可与IgG Fc段结合的细菌表面蛋白是(C)SPA。

10、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微生物是(E)金黄色葡萄球菌。

11、根据抗原结构分类,链球菌分20个群,对人致病的90%属于(A)A群。 12、用于辅助诊断风湿热的抗“O”试验原理是(D)毒素与抗毒素中和反应。 13、下列哪种细菌感染一般不侵入血流(B)淋球菌。 14、肺炎链球菌的致病因素主要是(C)荚膜。

15、关于淋球菌,下列错误的是(E)女性感染者比男性严重。 16、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B)内毒素。

17、初步鉴定肠道致病菌与非肠道致病菌常用的试验是(C)乳糖发酵试验。 18、常作为饮用水、食品卫生细菌学检查指标的是(A)大肠埃希菌。 19、志贺菌引起中毒性菌痢的主要致病物质是(C)内毒素。

20、伤寒的并发症肠穿孔和肠出血常发生在病程(C)第2-3周。 21、肥达反应的原理是(B)凝集反应。

22、肥达反应有诊断价值的伤寒沙门菌抗体效价,通常是(B)O凝集价≥1:80,H凝集价≥1:160。

23、关于霍乱弧菌,正确的叙述是(B)而碱不而酸。 24、关于破伤风梭菌,以下正确的是(D)芽胞抵抗力强。

25、注射TAT的目的是(D)中和游离于神经组织外的外毒素。 26、破伤风特异性治疗可应用(B)抗毒素。

27、牛乳培养基中可形成“汹涌发酵”现象的细菌是(D)产气荚膜梭菌。 28、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是(E)肉毒毒素。 29、肉毒毒素的作用部位是(C)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 30、下列细菌中繁殖最慢的是(D)结核分枝杆菌。

31、与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性有关的成分是(C)分枝菌酸。 32、卡介苗属于下列哪种变异(A)毒力变异。

33、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特点是(C)为有菌免疫。 34、痰结核杆菌培养,应选用的培养基是(C)罗氏培养基。

35、结核菌素试验为阳性反应,下述情况不符合的是(E)表明机体对结核杆菌无免疫力。

36、下列哪项不是白喉棒状杆菌感染的特点(D)白喉棒状杆菌在局部系列后入血。

37、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系列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C)支原体。 38、友原体与病毒的相同点是(B)个体微小,能通过滤菌器。 39、由立克次体引起的疾病是(E)恙虫病。

40、有关衣原体发育周期的描述正确的是(D)以二分裂形式繁殖。 41、下列观察螺旋体最好的方法是(D)暗视野显微镜法。

42、梅毒患者出现一期临床症状,检查梅毒螺旋体的最适标本是(C)硬下疳渗出液。

43、钩端螺旋体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是(A)接触疫水或疫土。 44、病毒大小的测量单位是(A)nm。

45、下列描述病毒的基本性状中,错误的是(B)对抗生素敏感。 46、裸露病毒体的结构是(D)核心+衣壳。 47、构成病毒核心的化学成分是(E)核酸。

48、对病毒包膜的叙述错误的是(B)表面凸起称为壳粒。 49、病毒的增殖方式是(A)复制。

50、以“出芽方式”从宿主细胞中释放的病毒是(D)有包膜病毒。

51、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周期过程,正确的是(A)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及释放。

52、病毒感染后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称(B)亚临床感染。 53、潜伏感染的特点是(E)潜伏状态检测不到病毒。 54、垂直传播常引起胎儿畸形的病毒是(A)风疹病毒。

55、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机制是(C)作用于邻近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56、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主要是(C)阻止病毒吸附靶细胞。 57、γ-IFN主要来源的细胞是(A)活化的T细胞。

58、下列不适于培养动物病毒的方法是(B)人工合成培养基培养。 59、普通感冒的最常见病原是(E)鼻病毒和冠状病毒。 60、流感病毒的核酸类型是(A)单负链RNA,分节段。

61、流感病毒的分型根据是(C)核糖核蛋白和包膜基质蛋白。 62、流感病毒最易变异的结构是(A)甲型流感病毒的HA。 63、抗原只有一个型别的病毒是(D)腮腺炎病毒。 64、小儿麻痹症的病原体是(A)脊髓灰质炎病毒。 65、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是(D)粪口传播。

66、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破坏的细胞是(B)脊髓前角神经细胞。 67、引起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是(B)人类轮状病毒。 68、关于甲型肝炎病毒错误的是(A)抵抗力弱,对脂溶剂敏感。 69、乙型肝炎病毒的核酸类型是(D)双链环状DNA。

70、可致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毒是(B)HBV,HCV和HDV。 71、HBV感染的主要标志是(A)HBsAg。

72、乙肝病毒基因组含有S、C、P和X区4个开放性读码框架,其中最易发生变异的是(E)C区的PreC基因。

73、可抵抗HBV感染的抗体主要是(B)抗HBsIgG。 74、血液中不易查到的HBV抗原是(B)HBcAg。

75、关于抗HBc-IgM,正确的叙述是(B)阳性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76、有高度传染性的乙肝患者血液中含有(E)HBsAg、抗HBc、HBeAg。

77、下列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的致病性与免疫性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E)感染HCV后,机体免疫力稳固,可预防再次感染HCV。 78、孕妇感染后病死率高的病毒是(E)HEV。

79、均为粪-口途径传播的病原体为(D)戊肝病毒、志贺菌、甲肝病毒。 80、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是(C)受感染的幼猪。 81、不能经虫媒传播感染的病原体是(B)狂犬病病毒。

82、关于虫媒病毒的共同特点,错误的是(B)抵抗力强,耐脂溶剂、胆汁。 83、关于乙脑病毒错误的是(B)无包膜。 84、AIDS的病原体是(D)HIV。

85、HIV的传播途径不包括(E)日常生活的一般接触。

86、目前预防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主要采取的措施是(E)加强性卫生知识教育与血源管理,取缔娼妓及杜绝吸毒等切断传播途径的综合措施。 87、适用于HIV感染的确诊试验是(B)WB试验。 88、真菌孢子的主要作用是(C)进行繁殖。

89、引起婴幼儿鹅口疮的真菌是(C)白色念球菌。 90、引起脚癣的真菌是(A)皮肤癣菌。

91、关于新型陷球菌的描述,错误的是(B)主要经胃肠道进入机体。

92、关于皮肤癣菌下述哪项是错误的(D)一种皮肤癣菌仅能引起一种癣病。 93、下列真菌中最易侵犯脑组织的是(D)新生隐球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