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总结

第23章

1.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

因为每宗交易都有买方和卖方,所以收入等于支出。

2.许多年前,Peggy花了500美元收藏唱片。今天在旧货销售中她卖出了100美元。这种销售如何影响GDP?

GDP只包括现期生产的最终商品和劳务,不包括过去生产的。

3.为什么经济学家在判断经济福利时用真实GDP不用名义GDP? 因为真实GDP能更真实地反映经济中商品与劳务生产,它去除了通货膨胀的影响。

4.你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怎么影响GDP?

增加了消费,减少了净出口,所以GDP不变。(购买外国商品GDP不变)

5.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税收

6.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X100

第24章

1.CPI(物价消费指数)=(当前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X100

2.CPI无法衡量的生活费用的问题:A.替代偏向B.新产品的引入 C.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 (都高估了生活成本的增加)

3.CPI和GDP平减指数的比较:A. 进口商品,包含在CPI中,不包含在GDP中。 B. 军队用品,包含在GDP中,不包含在CPI中。

4.指数化:根据法律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美元数量的自动调整。

5.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真实利率经过通货膨胀校正)

6.长期中,糖果价格从0.10美元上升到0.60美元。在同一时期中,消费物价指数从150上升到300。根据整体通货膨胀调整后,糖果价格变动了多少?今年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数量X(今年CPI/T年CPI)=0.10X2=0.20美元 上升了0.40美元

7.通过CPI和GDP平减指数计算的通货膨胀率相同吗?为什么? 不相同,因为GDP涉及生产的所有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的计算,而CPI只涉及到了部分商品的价格。

8.个人电脑价格下降导致购买量增加和汽油价格上升导致节油车销量上升对CPI分别有什么影响?

CPI只和价格有关,一篮子商品数量不会马上改变,所以分别下降和上升。

9.当决定把多少收入用于退休储蓄时,工人应该考虑到他们将赚到的是真实利率还是名义利率?为什么?

因为真实利率才能衡量实际的购买力。

10.假设债务人和债权人一致同意按名义利率来支付贷款,结果通货膨胀高于双方预期。

A.这笔贷款的真实利率是高于还是低于预期的水平?

低于。

B.这种高通货膨胀下,债权人是获益还是受损?债务人是获益还是受损?

债权人受损,因为他拿到的钱已经不值钱了。债务人获益,因为高通胀所以还一样的美元数量更容易了。

第25章

1.生产率的决定因素

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知识。(物质资本: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存量;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获得的技能;自然资源:由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投入;技术知识:社会对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

2.提高储蓄对生产率的影响?

提高储蓄,增加投资,更多的资源投资于制作实物资本,增加了资本存量,提高了生产率。

3.高储蓄率引起的经济增长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

提高储蓄率,降低了消费,增加了储蓄和投资,把更多现有资源投资于实物资本的生产,由于资本收益递减,所以高储蓄带来的经济增长是暂时的。(收益递减规律产生追赶效应,当经济资本水平低时,增加一单位资本引起产量大幅度增加。)

4.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导致自然资源紧张,稀释了资本存量,但促进了技术进步。

5.为什么取消关税这类贸易限制能引起快的经济增长?

吸收外来技术,促进技术进步。

6.很多国家都从其他国家进口物品和劳务,但是本章认为只有一国本

身能生产大量物品与劳务时它才能享受高生活水平。如何使这两个事实一致?

国际贸易的前提是本国须生产出足够多的产品和劳务,通过国际贸易提高生活水平。

7.投资的机会成本是什么?会有过度投资吗?

降低了消费。有,因为边际收益递减。

8.政治稳定和经济增长之间如何相互促进?

政治稳定能吸引投资,提高资本存量,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能提高国民收入,提升国民生活水平,人民满意,政治稳定。

第26章

1.金融体系的作用

促进储蓄和投资的匹配。

2.共同基金的优点

钱不多的人进行多元化投资。

3.储蓄激励(预算盈余)——增加可贷资金市场的供给

投资激励(投资赋税减免)——增加可贷资金市场的需求

4.政府预算赤字借款导致投资减少称为挤出

5.用200美元工资购买AT&T公司的股票是储蓄。

6.假设家庭相信,政府现在借款越多表示未来为了偿还政府债务必须征收更高的税率,那么这种信念对私人储蓄和可贷资金市场的供给有什么影响?

人们未雨绸缪,私人储蓄增多,可贷资金市场供给上升。

第27章

1. 现值:未来收入现在的价值,用现行利率衡量。

2. 保险市场受到的困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3.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资产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开的、可获得的信息的理论。(即不能用现期的信息去预计将来的股票价格变化,股票价格是随机行走的。)

怀疑有效市场假说的专家:股票价格波动是人们的心理作用。

4. 人们从保险市场得到了什么利益?人们降低了其面对的风险水平。

5. 什么是多元化?通过大量不相关的小风险代替一种风险来降低风险。

6. 企业特有风险和市场风险哪一个会让股东需要更高收益?企业特有风险,因为这是企业特有的风险。

第28章

1. 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劳动力)X100%

劳动力参工率=(劳动力人口/成年人口)X100%

2. 失业率对自然失业率的背离称为周期性失业。

3. 丧失信心的工人,尽管他们没有工作,但是在失业统计中没有表示出来。

4. 工人和工作相匹配的过程引起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供给量大

于需求量所引起的失业叫结构性失业(与政策相关性大)。

5. 失业保险增加了摩擦性失业。

6. 导致长期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

最低工资法:使最低工资高于均衡工资,劳动力需求下降,供给上升产生失业。

工会:把工资提到均衡工资以上,增加劳动供给量,减少劳动需求量,那些在较高工资仍然就业的工人状况变好了,那些以前有工作而现在失业的工人状况变坏了。但是工会也能平衡企业的市场势力,保护工人免受企业所有者的摆布。(局内人状况变好,局外人变坏。)

效率工资理论:企业为提高工人生产率而提高工资。认为如果工资高于均衡水平,则企业的经营会更有效率。工人健康,工人流动率,工人素质,工人努力程度。

导致摩擦性失业的原因:

失业保险、工人寻找技能适配的工作。

7. 为什么摩擦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

因为总有行业在扩张,有些行业在萎缩。有些地区在发展,有些地区在衰退。政府应提供招工信息,或培训工人使其符合工作需要。

8. 如果制造业工人成立了工会使制造业工人工资上升,就业下降,那么对服务业工人的劳动供给会有什么影响?

制造业工人都到服务业去找工作,使服务业市场劳动供给上升,

工资下降。

9. 有个法律的实行使得雇佣雇员的成本上升了4美元一小时,但雇员对这种津贴的评价恰好等于成本,那么这个法律对劳动供给有什么影响?

劳动供给曲线下降4美元。因为雇员认为这4美元是多余收入,他们愿意增加工作量或为同样工作量而工资少要4美元。

第29章

1. 货币的职能:交换媒介、计价单位和价值储藏。

2. 商品货币是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法定货币是没内在价值的、由政府法令确定作为通货使用的货币。

3. T型账户

4. 货币乘数=1/准备金率,一开始存进银行的1美元创造的货币量

5. 美联储控制货币的工具

公开市场操作:通过买卖政府债券影响货币量。

贴现率:美联储向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降低贴现率,增加货币供给。

法定准备金:规定银行必须持有的最低的准备金。

6. 联邦基金利率:银行间隔夜贷款利率。

7. 为什么美联储不能完全控制货币数量?

因为美联储不能控制家庭存款量和银行贷款量。

8. 100美元存入银行,银行准备金率为10%,货币供给会增加多少?

900美元。

第30章

1.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对物价水平和货币价值的影响。(图)

2. 货币数量论:认为可得到的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可得到的货币量的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

3. 古典二分法:经济变量分为名义变量和真实变量。名义变量是按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真实变量是以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

4. 货币中性:长期中,货币供给变动并不影响真实变量。

5. 货币流通速度:V=(物价水平X产量)/货币量。其中物价水平=名义GDP/真实GDP

或者写成数量方程式:M·V=P·Y 由于V是个稳定的量,Y与M无关,所以M上升P上升。

6. 通货膨胀税:政府通过创造货币而筹集的收入。

7. 费雪效应:名义利率=真实利率+通货膨胀率。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名义利率也随着上升。

8. 通货膨胀本身并没有降低人们的实际购买力。物价上升-生产者收入上升-消费者收入上升-购买力上升。

9. 通货膨胀的成本:皮鞋成本,菜单成本,相对价格变动与资源配置不当,税收扭曲,混乱与不方便,任意财富再分配。

10. 为什么说通货膨胀更像一种税?

因为人们都丧失了购买力,而政府却更容易还清债务,筹集资金。

11. “如果价格以一种使物价总水平不变的方式变动,那么没有一个人的状况会变得更好或更坏。” 错的!因为就算物价总水平不变,相对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某些人的生活水平。

第31章

1. 资本净流出=本国居民购买外国资产-外国居民购买本国资产 包括国外直接投资,国外有价证券投资。

2. 净出口=资本净流出,因为资金流到外国,外国才有钱买本国商品,所以进口等于资本流出。

3. 国民储蓄=国内投资+资本净流出=国内投资+净出口

4. 名义汇率:一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真实汇率:一个人可以用一国的物品与劳务交换另一国物品与劳务的比率。

5. 真实汇率=(名义利率X国内价格)/国外价格

6. 购买力平价:即真实汇率=1。即一种商品在所有地方都应该以相同价格出售,否则就存在套利空间。但购买力平价有局限性,因为不是所以东西都能贸易,例如理发、看电影;很多东西是不能替代的。

第32章

1. P219页图

2. 汇率上升,净出口减少。

3. 汇率变化不影响资本净流出。(所以资本净流出线垂直)

4. 元汇率上升—出口减少—净出口减少。(结果净出口不变)

5. 所以贸易政策并不影响贸易余额。

6. 资本净流出增加,可贷资金市场需求上升,利率上升,同时外汇市场供给增加,汇率降低。

7. 自于国内投资和资本净流出,外汇市场供给来源于资本净流出,外汇市场需求来源于净出口。

8. 如果中国人减少对美国的投资,那么美国的可贷资金市场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如果减少对美国投资,则美国资本净流出增加,对可贷资金市场的需求增加,利率上升,储蓄上升,投资下降。

9. 对外投资或对内投资都影响资本净流出。

第33章

1.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物价水平和产量

2.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财富效应,物价下降,消费者更富有了,促进对消费品的需求。 利率效应,物价下降,所需现金减少,储蓄增加,利率下降,投资增多,促进对投资品的需求。

汇率效应,物价下降,利率下降,资本净流出上升,外汇美元供给上升,汇率下降,出口上升,促进了净出口的需求。

3. 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因为总供给与物价水平无关,与劳动、资本、自然资源、技术有关。

4. 长期中,技术进步使得长期总供给上升,同时货币供给的增长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产量提高,物价水平上升。P251

5. 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黏性工资理论:物价水平下降,但工资水平变化慢,还是保持原来高度,导致成本增加,产量减少。

黏性价格理论:物价水平下降,但产品价格下降慢,导致销售减少,产量减少。

错觉理论:物价水平下降,供给者错觉认为只是自己的产品价格下降,所以减少供给,产量减少。

6. 短期总供给移动的原因:劳动、资本、自然资源、技术和对物价水平的预期

7. 分析宏观经济波动:A判断影响总需求还是总供给 B确定曲线移动方向 C 说明如何影响短期产量和物价 D 分析短期均衡到长期均衡

8. 加拿大经济繁荣对美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增加了对美国产品的总需求,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物价上升,对物价水平的预期上升,短期总供给上升,长期中,工资又上涨了,成本上升,物价又回到正常水平,供给曲线向左移动。P258

9. 当总供给受到滞涨而产生不利移动时,决策者应该怎么做来减轻这种影响。

总供给减少,曲线向左移动,决策者应加大总需求,使产量回到自然产量率上,但物价进一步上涨了。P267

10. 假如股市崩溃导致总需求减少,那么请根据黏性工资理论解释长期中产量和物价水平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动?

根据黏性工资理论,工资变化较慢,物价水平下降,则生产成本上升,公司减产。但长期中,工资水平下降,则短期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回到自然产量率,物价水平下降,产量上升。

11. 假设企业对未来经济状况非常乐观,大量投资新资本设备,从总需求总供给角度说明它的影响。

大量投资,资本存量上升,生产率上升,总供给也上升。

12. A经济中,所有员工的名义工资都提前达成了协议。B经济中,一半员工签订了指数化就业合同,工资会随物价上升下降。根据总供给的黏性工资理论,哪一个经济的短期总供给曲线会更陡峭?

B的会更陡峭,因为B的成本不会增加,所以物价上升下降对供给量没有影响,B曲线垂直。

第34章

1. 因为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与利率有关,所以可以通过改变货币供给从而改变利率来影响总需求。(对美国而言最重要)

2. 货币市场的均衡:货币供给不变,货币需求与利率负相关。这里描述的利率是短期的,而可贷资金市场里描述的利率是长期的。

3. 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利率的调整使货币的需求和货币的供给平衡。(人们愿意持有多少流动性财富。)

4. 联系货币市场和总需求曲线,探究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物价水平上升,对货币的需求上升,导致利率上升,于是又减少了物品和劳务的需求量。P278

5. 货币供给变动:当美联储增加货币供给时,利率下降,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增加了既定物价水平时的物品和劳务需求量。

6. 乘数效应:政府花费一美元的购买所增加的社会中的总需求大于一美元。

7. 边际消费倾向MPC:每收入1美元所打算花费掉的货币量。与乘数效应有关。乘数=1/(1-MPC)

8. 挤出效应:扩张性政策提高了货币需求,利率上升,总需求又下降。

9. 反对积极稳定政策论者认为经济稳定政策存在时滞,反而会引起经济波动。

10. 家庭决定把更多钱用于节日购物。货币需求上升。

11. 减税对总需求的影响:假设政府减税200亿,边际消费倾向是3/4 那么减税对总需求最初的影响是多少?总影响是多少?

因为只是减税不是直接扩大总需求,所以最初影响是200X3/4=150.总影响是600亿。

第35章

1. 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关系,即物价水平和产量的关系。

2. 高通胀带来低失业,低通胀带来高失业。

3. 但是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垂直,因为长期中的失业率维持在自然失业率水平。与通货膨胀无关。(长期总供给也垂直)

4.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α(实际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

5. 美联储实行扩张性政策,使实际通货膨胀上升,但预期通货膨胀不变,菲利普斯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失业率下降。长期中,人们预期通货膨胀上升,所以失业率又回归自然失业率。P305

6. 供给冲击和预期通胀上升都会使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动。

7. 牺牲率:通货膨胀减少一个百分点的过程中,每年产量损失的百分点数。

8. 无代价反通货膨胀:政府做出承诺低通货膨胀,使人们预期并相信低通货膨胀,那么菲利普斯曲线就会向下移动且无需付出高失业低产量的代价。

9. 干旱摧毁农作物并使食物价格上升对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有何影响?

总供给减少,物价上涨,产量下降,通货膨胀上升,失业率上升。

10. 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的调整快则降低通胀的代价小。

 

第二篇:《曼昆—宏观经济学》 重点总结

23一国收入的衡量—GDP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个别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个经济,包括通货膨胀、失业率和经济增长。

GDP

1 定义: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2 组成:GDP(用Y代表)被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Y = C + I + G + NX

3 实际GDP与名义GDP:实际GDP=名义GDP-通货膨胀率,衡量的是生产的变动,而不是物价的变动。

4 GDP平减指数: ,是经济学家用来检测经济平均物价水平,从而监测通货膨胀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GDP deflator)

5 GDP与经济福利:

  • 由于GDP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包括进来,特别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 GDP没有包括的另一种东西是环境质量。
  • GDP也没有涉及收入分配。

衡量收入的其他指标:

  •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国永久居民(称为国民)所赚到的总收入。它与GDP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
  • 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国居民的总收入(GNP)减折旧的消耗。
  •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24生活费用的衡量—CPI

CPI

1 定义:消费物价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CPI) 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标准

2 计算:定义篮子 → 找出价格 → 计算费用 → 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 → 计算通货膨胀率

消费者物价指数=*100

3 衡量生活费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替代倾向

新产品的引进

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

4 GDP平减指数与消费者物价指数

差别1:GDP平减指数反映了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消费物价指数反交映了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差别2: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固定的一篮子,只是偶尔变动;而GDP deflator 则是现期价格,随时间变化而不断变化。

PPI

生产物价指数衡量的是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由于企业最终要把它们的费用以更高消费价格的形式转移给消费者,通常认为生产物价指数的变动在预测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中是有用的。

三 不同时期的美元数字(根据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校正经济变量)

实际利率 = 名义利率 - 通货膨胀率

25生产与经济增长

世界各国的增长

各国的人均GDP和实际GDP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可以看出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程度有很大的差距。

什么决定了一国经济的增长

生产率:指一个工人每小时工作能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数量。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了一国的生活水平的增长速度,那么什么决定了一国的生产率呢?

n 物质资本(简称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存量。

n 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n 自然资源

n 技术知识:懂得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方法。

怎么保证一国生活水平的提高

² 储蓄和投资:提高储蓄率,将储存的钱进行投资,必然减少现期劳务的消费,但是会增加未来生产率。

收益递减:在工人已经用大量资本存量生产物品与劳务时,给他们增加的一单位资本所提高的生产率是微小的。

追赶效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国开始时较穷,它就更易实现迅速增长。这是由于资本的收益递减效应引起的。

所以,储蓄率的增加引起的高增长只是暂时的。

² 吸引外资:吸引外资,可以增加本国的资本存量,进而增加GDP,国际组织为世界银行。

² 教育和健康营养:良好的教育、健康的身体,有利于提高生产率,进而提高生活水平和收入。

² 人口增长:稀释了自然资源;稀释了资本存量;促进了技术进步。

² 产权和政治稳定

² 自由贸易:内向型政策和外向型政策的选择,穷国一般选择前者保护自己被发达国家侵蚀。

² 研究与开发

长期增长的重要性

保持经济的长期增长才是最终的目标。

26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详见货币银行学原理第五版的整理中

储蓄和投资

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中 S=I 即储蓄=投资,其中储蓄包括私人储蓄和公共储蓄。

私人储蓄:是家庭在支付了税收和消费之后省下来的收入量。

公共储蓄:政府在支付其支出后剩下的税收收入。

可贷资金市场

即货币银行学中的利率决定理论中的可贷资金市场理论,讨论国家的政策对利率的影响。

1 储蓄激励:利息税、税法改革

如果税法变动鼓励了更多储蓄,结果将是利率下降和投资增加。(见图)

2 投资激励

如果税法变动鼓励更多投资,则利率上升且储蓄更多。

3 政府预算赤字与盈余

当政府通过预算赤字而减少了国民储蓄时,利率上升且投资减少。

预算盈余增加了可贷资金的供给,降低了利率,并刺激了投资。

国民储蓄等于私人储蓄力加公共储蓄。政府预算赤字代表负的公共储蓄,从而减少了国民储蓄和可用于为投资筹资的可贷资金供给。当政府预算赤字挤出了投资时,它就降低了生产率和GDP 的增长。

挤出:由于政府借款而引起的投资减少

27基本金融工具

基本金融工具有股票、债券、票据等等,在货币银行学中已经有所介绍,本章主要介绍金融决策中需要考虑的两个因素:时间和风险,进而引出现值和风险管理。

现值:衡量货币的时间价值

如果r是利率,那么,在N年中将得到的X量的现值是X/(l+r)N 。

贴现:贴现是指远期汇票经承兑后,汇票持有人在汇票尚未到期前在贴现市场上转让,受让人扣除贴现息后将票款付给出让人的行为。或银行购买未到期票据的业务。

贴现利息=贴现金额x贴现率x贴现期限 贴现率在人民银行现行的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进行上浮,贴现的利率是市场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但最高不能超过现行的贷款利率。

贴现后的价格:汇票面值-汇票面值*贴现率*(汇票到期日-贴现日)/360   

假设你有一张100万的汇票,今天是6月5日,汇票到期日是8月20日,则你贴现后得到的金额如下:   100-100*3.24%*76/360=99.316万 即根据终值求现值的过程。

风险管理

风险厌恶 购买保险 企业特有风险的多元化

资产评估

基本分析 有效市场假说 在证券投资学中有介绍,因此不作介绍。

第28章 失业

失业的确认

就业者

失业者: 即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谋求工作但未得到就业机会的状态。对于就业年龄,不同国家往往有不同的规定以下几种情况也算作失业:   

(1)被暂时解雇而等待重返原工作岗位的人;   

(2)于30天之内等待到新的工作单位报到的人;   

(3)由于暂时患病或认为本行业一时没有工作可找而又不寻找工作的无业者

非劳动力:家务劳动者和退休人员

失业率围绕正常失业率而波动。正常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

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的背离称为周期性失业

失业有没有时间的长短

大多数人的失业期间是短期的,而在任何一个时间所观察到的大多数失业是长期的。

失业的原因

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工人寻找最适于自己的工作需要时间。由使工人与工作相匹配的过程所引起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劳动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失业的原因

(1) 寻找工作(job search) 政府可以通过就业机构发布信息,就业培训,就业保障进行调整。

(2) 最低工资法 经济中大多数的工资高于法定最低水平。最低工资法主要是限制了劳动力中的最不熟练供热和经验最少的工人,所以最低公司法不是造成失业的主要原因。

(3) 工会和集体谈判

(4) 效率工资理论

和最低工资发的原理相似。效率工资理论主张给工人提供较好的工资,以提高他们的技能、身体健康,最终提高生产率。

29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在货币银行学中有详细的介绍,再次不作赘述。

30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1 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调整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时,就会引起物价水平上升。货币供给量的长期增长引起了持续的通货膨胀。

2 货币中性原理断言,货币量变动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货币中性近似地描述了长期中的经济行为。

3 政府可以简单地通过印发货币来为自己的一些支出付款。当国家主要依靠这种通货膨胀税时, 结果就是超速通货膨胀。

4 货币中性原理的一个应用是费雪效应。根据费雪效应,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名义利率等量上升,因此,实际利率仍然不变。

5 许多人认为,通货膨胀使他们变穷了,因为通货膨胀提高了他们所买东西的成本。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通货膨胀也提高了名义收入。

6 经济学家确定了通货膨胀的六种成本:与减少货币持有量相关的皮鞋成本,与更频繁地调整价格相关的菜单成本,相对价格变动性加剧,由于税规非指数化引起的税收负担的不合意变动,由于计价单位变动引起的混乱和不方便性以及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任意的财富再分配。在超速通货膨胀时期,这许多成本都是巨大的,但温和通货膨胀的这些成本大小并不清楚。

11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31开放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

开放经济以两种方式和其他经济相互交易:

(1)在世界产品市场上购买并出售物品与劳务,包括出口、进口、净出口(NX);

(2)在世界金融市场上购买并出售资本资产,包括资本净流出(NCO)。

二者的关系 :NCO=NX

储蓄、投资及其与国际流动的关系

S=I+NCO

储蓄 = 国内投资 + 资本净流出

表31-1 物品与资本的国际流动:总结

国际交易的价格:实际与名义汇率

名义汇率:名义汇率(nominal exchange rate)是一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名义汇率的表示方法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实际汇率:实际汇率(real exchange rate)是一个人可以用一国的物品与劳务与另一国的物品与劳务交易的比率。例如一磅瑞士奶酷的价格是一磅美国奶酷的2倍。我们就可以说,实际汇率是一磅美国奶酶对1/2磅瑞士奶醋。

汇率决定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一种物品在所有地方都应该按同样的价格出售,否则就有未被利用的利润机会。

局限性:汇率的变动并不总能保证美元在所有国家和所有时期都具有同样的实际价值。

32开放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理论

两个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即劳务和金融两个市场)

1 可贷资金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S = I + NCO

储蓄 = 国内投资 + 资本净流出

2 外汇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NCO = NX

资本净流出 净出口

3 开放市场的均衡

两个市场的连接点—资本净流出

在(a)幅中,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决定了实际利率。在(b)幅中,利率决定了资本净流出,资本净流出提供了外汇市场上的美元价格。在(c)幅中,外汇市场上的美元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了实际汇率。

政策和事件如何影响开放经济

1 政府预算赤字

(1)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因为预算赤字代表负的储蓄),均衡利率上升,挤出了国内投资。

(2) 均衡利率上升导致资本净流出向左移动,资本净流出减少

(3) 资本净流出减少,引起实际汇率的上升,本国货币升值。

2 贸易政策(以进口配额为例)

(1)进口减少,净出口增加,净出口为外汇市场上的需求,所以外汇市场的需求曲线右移,汇率上升

(2)资本净流出是由利率决定,而不是汇率,所以资本净流出不变,本国可贷资金市场也就不变。

(3)结论:贸易政策并不影响贸易余额。

3 政治不稳定与资本外逃

(1)首先,资本外逃导致资本净流出增加,曲线右移。

(2)进而导致本国资金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3)同时导致汇率下降,本国货币贬值。

33总供给和总需求

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

事实1: 经济波动是无规律的和无法预测的

事实2: 大多数宏观经济数量同时波动

事实3: 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

短期的经济波动

1 短期需求曲线:纵坐标是利率,横坐标是产量,向右下方倾斜。

2 供给曲线

(1)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的一条直线,因为长期总供给的变化不受物价的影响。

(2)短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的一条直线。

原因:粘性工资理论、粘性价格理论、错觉理论。

经济波动的两个原因

1 总需求移动。例如,当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时,短期中产量和物价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感觉、工资和物价进行了调整时,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经济在新的低物价水平时恢复到其自然产量率

2 总供给的移动。当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时,短期效应是产量减少和物价上升一一这种结合称为滞胀。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感觉、工资和价格进行了调整时,物价水平回到其原来的水平,而产量也恢复了

34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本章在货币银行学中已经进行了介绍,本章不作赘述

35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呈现负相关关系。

正因为这样,国家在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权衡取舍

36宏观经济政策的五个争论问题

争论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决策者应试图稳定经济吗?

赞成方:如果放任不管,经济就会发生波动,衰退,这代表着资源的绝对浪费。

反对方:政策并不能立即影响经济,发生作用有一定的时滞,不要伤害病人,人体有自我恢复能力

争论二: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还是相机选择?

赞成方:认为相机选择没有限制缺乏能力及滥用权力,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可能会高于合意的水平

反对方:认为货币政策应该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争论三: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吗?

赞成方:通货膨胀并没有给社会带来什么好处,却引起了一些实际成本。

反对方:零通货膨胀率的代价太大,相反,温和的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争论四:政府应该平衡其预算吗

赞成者:政府债务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把负担加在子孙后代的纳税人身上,引起真实利率上升和投资的减少,挤出效应明显。

反对者:政府债务支出,虽然平摊到每个人很多,但是平分到一个人的一生中就很少了。

争论五: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吗?

赞成者:一国的储蓄率是其实现长期经济繁荣的关键决定因素。

反对者:增加储蓄可能是合意的,但这不是税收政策的唯一目标,决策者还必须保证税收负担公平的分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