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公行测各个题型技巧总结

一、数字推理题详解

当我们看到一组有关系的数字时,需要快速的建立起四则运算关系。而且还要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即横向递推、纵向延伸、构造网络。横向递推主要是看一个数与下一个数或者前两个数与下一个数之间的四则运算关系。纵向延伸是把一个数变成另外一种形式从而找到一种新的规律。构造网络是一种逐差逐商的想法。

目前比较新的一种考点是“看变化”。比如看分数的变化。分数的分子分母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可以拆开来看。

例题精讲

例题:1,2/3,5/8,13/21

各分数的分子分母之间有和数列的关系,1+2=3,2+3=5,5+3=8,8+5=13。

还有小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根式的变化(包括底数、指数、根号)。

还有一些更新的考法就是看上去不能拆分但一定要拆分来看的数列。特别是多位数的拆分。

例题:12,1112,3112,211213

表面上看没什么规律,但拆开来看12是由一个1和一个2组成的,那么1112就是在描述前一个数,后面以此类推。

再看例题:1144,1263,1455,1523,(),1966

这组数的规律是:中间两位数是首尾两位数的倍数分别是1倍、2倍、3倍、4倍至6倍。14是14的1倍,26是13的2倍。以此类推

再看数列:22,24,39,28,(),16

规律是每个数的十位数字是个位数字的倍数分别是1倍、2倍、3倍、4倍至6倍。

再看例题:78,57,36,19,10,()

规律是前一个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相乘再加1就是后面的数字。因此考生要随时关注考试题型的变化,及一些地方公务员考试的题型变化趋势。

看下面一道数字变化的例题:

红花映绿叶×夏=叶绿映花红

这种题如果没有选项比较难猜,但是有选项就可以采用代入法把选项逐一代入进行作答。

二、从例题来看数学运算解题方法

数学运算在考生眼里比较难,其实在出题时不是很难。在15道题中约8~9道基本题型,其他几道题是比较有深度的题。作答时要掌握快算、精算、巧算的方法。

例题精解

张警官一年内参与破案的各类案件有一百多件,是王警官的5倍,是李警官的3/5,是赵警官的7/8,问张警官一年之内参与破案的案件一共有多少件?

这道题主要是考查整除特性的关系。从题中可以看出张警官破案件数是同时是3、5、7的倍数,这样的数最小的是105,然后是210,根据题目“一百多件”可判定答案是105。

再看例题:一个袋子里装了各种颜色的小球,其中红球个数占1/4,后来又向袋子中放入10个红球,这时红球个数占总数的2/3,问原来袋子中共有多少球?

这道题要注意,一看到这种比例关系,应立刻想到整除特性的关系。“红球个数占1/4”说明球的总数能被4整除,“后来又向袋子中放入10个红球,这时红球个数占总数的2/3”又说明总数加上10之后能被3整除,还能说明的是,红球在加上10之后能被2整除,原来也能被2整除,就说明原来个数比可以写成2:8的形式,也就说明原来球的总数能被8整除。这种整除特性一目了然,就可以很快得出答案了。

再看下面一道例题:

儿子的年龄是母亲年龄的3/10,是父亲年龄的2/7,父亲年龄又比母亲年龄大2岁,那么父亲、母亲、儿子分别多少岁?

这道题中的比例关系不能直接加减,因为他们的基本量不同,要使比例能直接加减,就要使他们的基本量相同。这里不变的量是儿子的年龄。这样比例关系就可以化成6/20和6/21,但是“父亲年龄又比母亲年龄大2岁”,所以根据比例关系可以判断出父亲的年龄是42,母亲年龄是40,那么儿子的年来就是12。如果这种比例关系运用的很熟练就可以节省大量的做题时间。

另外要注意的是,考生在做历年真题的时候要反复体会题目会有怎样的变化。看一下20xx年的一道真题:

一张节目表有3个节目,如果保持这3个节目的相对位置不变,再填进2个节目会有多少种方法?

这道题就是分类或分步解决问题的题型。按分类法来解:如果把这两个节目同时安排进去有两种情况,相邻和相离。相邻就是把4、5两个节目一并安排在这3个节目所形成的4个空位中。同时4、5两个节目还可以互换位置,也有不同的结果。如果4、5两个节目不相邻,就是在4个空位中选择2个空位,利用排列组合就是 。按分步法来解:可以从4个空位中选择一个位子先安排第四个节目,这样就形成了5个空位。然后再安排第5个节目,结果就是4×5=20。做这种题时要把握能采用分步法就采用分步法的原则,关键就是要琢磨怎样做才能更快更巧。

再看一道例题:将9台型号相同的电脑送给3所希望小学,每所小学至少得到一台,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虽然有前面提到的原则。但是这道题不能采用分步法,只能用分类法,因为9台电脑型号相同。这就是隔板法的重要标志。因此解题办法就是先将3所学校拆开,把9台电脑排成一排,内部形成了8个空,在8个空中选择2个空加隔板就可以分出3所学校。计算方法就是 = 。类似这种题型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计算。

如果此题变化一下,变为:将12台型号相同的电脑分给4所希望小学,每所学校至少分得2台,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这道题就不能用隔板法来计算了,隔板法应用于“每??分1??”的题目。但是可以把之变成“分1”的情况,即先拿出4台电脑分给4所小学,然后剩下的8台电脑再分给4所小学,每所小学至少分一台,这样就可以用隔板算法了。

如果再变化一下,将20台型号相同的电脑分给4所希望小学,每所小学至少分3台

那么这道题的算法就是先拿出8台电脑分给4所小学,每所两台,再将剩下的12台电脑分给4所小学,每所小学至少分一台。

如果题型再变化一下,“将20台电脑分给4所小学,问共有多少种分法?”

这个题中没有约束条件,即有的小学可能没有分得电脑。该题可以这样计算:先从每所小学分别借一台电脑,这样一共就有24台电脑,这时再分时就变成每所小学至少分得一台电脑了,即 。所以做这种题型就要求考生有变通能力,如果变一下数字或描述,是否依然能做出答案。

三、资料分析题及例题讲解

20xx年变化比较大的是法律部分和资料分析题。往年的资料分析题中计算题比较多,08年的资料分析题的20道题中只有3道是计算题,其他都是分析题。侧重点由计算题转向分析题。

言语部分

一、选词填空

首先是从语义的角度来说的,这个词填在这里必须要符合整个句子的语义,如果语义不符是肯定不能选的。

从搭配的角度来说,这个词填在这里和其他词搭配是否正确,这也是一个参考的题型。

第三点是看感情色彩,写这个句子的作者是什么样的感情色彩,这个词跟整个句子的感情色彩是否符合。

二、片段阅读

我们从题型的角度来说,公务员言语理解的考试主要分为两种题型。一类题型是主观性的,一类题型是逻辑性的。

1、逻辑性试题解析

首先我们区分题型的时候,什么样的题型才是逻辑型的,一个主中心的意思就是它只关注材料的内容。那么从提问的角度老说,它往往是这么问的,以下哪项是材料支持的结论?以下哪项从材料当中可以推出?以下哪项跟材料想符合?相矛盾?相一致?大概就是这样一些问法?从问法的角度来区分这些题型。那么从应对的角度来说,逻辑型要注意,不要有过多的主观,完全用逻辑从材料当中推出结论,那么这是逻辑型题型我们的应对方式。

2、主观试题解析 首先什么样的题型是主观型?它的提问方式往往这么问,这段材料主要说明,这段材料意在说明,这段材料的主旨是,那么这些问法都表明它考察的是你对于这个材料的作者它的想法的一个把握,这是主观型。

那么我们在应对的时候应注意,要适应逻辑,更重要的是用作者的一种主观不是自己的一种主观。有些人在做这些题时习惯自己看完材料之后,用自己的一个主观推断出一种结论,往往你会看出作者的一些想法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在把握的时候应顺着文章的结构仔细体会写作者的每一个想法把它的思路理清楚,要换位思考,把自己换成作者,才能真正体会。那么适应逻辑,什么是适应逻辑呢?适应逻辑就是不要认为逻辑上是正确的就直接选了,那往往主观上的题是这样的,选项之中至少有两个选项在逻辑上来说他是正确的,我们必须从主观上来判断哪个选项才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道理。这是主观型的题型我们应该怎

么样的去应对。下面我们讲一讲出题人他在出这些题目的时候有一些什么样的规律我们可以把握。那么有一些原则我们对出题人出题规律的总结。

第一、从弱原则

第二、推论慎选原则 第三、抓关键词原则

第四、抓关键句原则

说关键句可能有同学都知道,首句,尾句。首句尾句是非常关键,但不一定是主旨句,它对于我们理解文章当然很重要,然后还有承上启下啊,表示转折啊,这种句子它也是很重要,这些我们很容易熟悉。另外还有一些句子非常的重要,比如说加引号的,还有比如说自己做一个假设,如果怎么怎么样就怎么怎么样,他就很清楚的体现了作者的一个态度。你会发现,文章当中凡是有作者态度的流露,我们必须要深刻的体会,那么它考察的就是作者的一个意图,所以作者在文章当中有任何感情色彩的流露,比如说批评啊,赞扬,是中性的是支持的是反对的,是在发牢骚,是在赞美,任何这种感情色彩的流露,这种句子我们必须深刻的抓住。作者的感情色彩把握准确了,因为作者的感情色彩对于我们的选项往往有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把握关键句,把握首句尾句,这种作者感情色彩的流露。

第五、谨防无偏反混

第六、把握中心词

整个的这个文章当中他往往很高频率的提到一个词,也就是说他整个的这个文章很可能就是围绕着这个词阐述的,那么这种词就叫做中心词,而中心词我们在判断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个混淆的,他好像同时在谈两个事情,谈了一个东西A,谈了另外一个东西B ,那么我们如何去准确的把握这个中心词呢,我们就需要换位思考,就是说,我们来想一想,如果有人让你来写A这个东西,你要不要写B ,你为什么写B ,写B 对A有什么样的好处。反过来你写B 你为什么要写A ,你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你就会很明显的体会出A、B两者之间的区别,从文章当中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来,而抓到中心词之后,这个文章的难度就大大的减轻了,选项当中凡是它论述的对象,不是中心词的基本上就可以直接排除了,当然这是强调主观性的题型,主观性的题型论述的对象如果不是中心词,那么它就会显得很偏颇,应该直接排除。这就是要抓中心词。

第七、注意未然与已然的区别

有一些文章当中它强调的是可能未来会发生的事情,未来发生的事情在选项中变成已经发生的事情,那么这种时态上的变化很多同学往往就不注意,把一种可能发生的变成事实上已经发生的,把一种将来可能发生的变成想在就已经发生的,那么这两者之间时态上的一种区别,可能与现实,未来与现在,这样一种区别。要在选项注意体会,这是出题人常见的一种手段。大家要注意出题人在设置正确选项的时候,对于正确选项的用词是往往是非常讲究的,他会尽量使用一些程度相对比较中性、比较中肯的词语,过于偏颇、程度比较深的一些词语是不会用的。

举个例子,曾经有一道题,讲到商榷原则,都说世间有很多事我们很无奈,有舍才有得,所以有些事情我们不得不放弃。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就是一场戏,该放弃是就放弃,何必太在意。这个选项从意思角度上说,好像很有道理,但是一定不能选的,因为这个句子从感情色彩上来说,过于极端过于消极,用词过于轻率,所以大家如果仔细去体会的话就知道,出题人这种选项一定是不会认为是正确的选项,在正确选项的用词程度很浅,而且一定很注意它的感情色彩,很注意它的严谨性,一些容易产生诟病的词是不会用的,所以通过这个角度可以去体会出题人的一个想法。这是我们做题应该适用的一些原则,那么就要注意在考

试中的运用

四、例题精解

下面来看两道题目:

第1题 试想,第一届的“超女”冠军安又琪尚未来得及成为令人追捧的唱片歌星, 如今又匆匆推出李宇春、周笔畅和张靓颖,未必不是揠苗助长,想将她们生生扼杀了。张曼玉熬了多少年才红啊!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观点是:

A.人才培养也应“物以稀为贵”

B.“超女”才华将要被扼杀

C.人才“快餐化”等于揠苗助长

D.演艺人才造就是急不得的

这个题目首先来看一下选项,选项当中A和C是一定是不能选的,A和C对应的主题词是什么?对应的是人才,而人才在这个片段当中外延扩大了,本身在这个片段当中,它谈论的这个中心的这个类是安又琪、超女、张曼玉,这类人并不能说直接抽象出来一个概念是人才,首先抽象出来概念是演艺的人才,所以中心词扩大之后,这个选项就是不正确的,这本身是出题人常见的一种出题手段,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中心词外延扩大,所以绝对不能选。另外一方面,大家会发现B和C也是有问题的,B、“超女”才华将要被扼杀,而文章中提到的是“未必不是揠苗助长,想将她们生生扼杀了”,这强调的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说将来一定会被扼杀。所以B在可能与现实之间出现了问题。C也一样,说人才“快餐化”等于揠苗助长,因为说的是未必不是,未必不是意思就是说的可能是,所以发现通过这样的技巧,毫无疑问答案只有一个是第四个了。

我们甚至不需要判断作者在这个文章当中主要想谈什么内容,所以说主观性的题并不是说一定要通过主观性的分析才能得到,那么有的时候通过逻辑也能够把题目分析出来,最后得出正确答案。之前提到过主观性的题要慎用逻辑,慎用逻辑而不是不用逻辑,一个句子如果在逻辑上都是有问题的,一定不可能成为正确答案,所以大家可以通过逻辑来排除,但是不可以通过逻辑来选出答案,答案逻辑不正确就说这个选项是错误的,这个选项的逻辑正确,但是不能说明它就是正确的,这种观念适用在这里,所以这道题的答案应该选择最后一个D、演艺人才造就是急不得的。

再来看一道题:由杨丽萍编导并领衔主演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全球公演计划启动。该歌舞集海外推广商宣布将《云南映象》更名为《寻找香格里拉》,歌舞集的海外演出到目前为止已预订了近200场。这段话,透露出这样一个主要信息()

A.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B.原生态的艺术也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C.民族艺术墙内开花墙外香

D.民族艺术也需要全方位包装推广

这个题目很多人会选择第二个第三个,很多人在推理的时候喜欢把拿出一个例子来得出一个普遍性的结论。比如说第一个选项,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千万要注意,但是这样的说法是有比较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个文章中完全没有提到,这个文章中只是提到了云南印象。从逻辑的角度上看,第一个答案是不对的。那么第二个第三个对不对呢?这就需要大家的分析能力,大家看到文中有一个关键的词“更名”,这是文章中最为突出的地方,如果是B和C,会发现更名这个事实是很没有意义的,本来已经有巨大商业价值,就不需要更名了,云南印象这个名字就很好了。云南映象和名寻找香格里拉这两个名字,从欣赏的角度相差很远,明显感觉后者的名字更加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很明显这就是一个包装。唯一的答案就是第四项。至于C从感情色彩上来说就不能选,民族艺术墙内开花墙外香,从感情色彩上讲,这种语言就不太合适,不是一个什么好的词语,出题人在设置选项的时侯,这样引起别人诟病的词语就不会作为正确答案。

所以通过这两个题,大家要体会出题人的想法,针对片段阅读既要有基本的能力,同时也要把握做题过程中的做题技巧。

推理部分:包括图形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定义判断

一、定义判断 通过对比选项,可以深层次的从定义关键词上正确理解定义,对于选择正确答案是非常有好处的。那么定义的关键词有哪些呢?比较重要的有时间、地点、人物、对象和属性等。通过对比选项间的关键词符合情况,我们可以做出正确选择。也可以反观定义,从而找出定义的关键点。下面我们看个例题:

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律观念的思想、观念、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根据定义,下列不属于法律意识的是:( )

A.郭某感觉到中国法制越来越健全了

B.刘某因卡式炉爆炸而毁容,向法院起诉要求酒店支付5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金

C.孔某认为偷几本书不构成盗窃罪

D.进城务工的农民周某拿不到用人单位的报酬,自认倒霉

面对这道题目的时候很多同学会选择A和D,认为A为主观想法,而D选项中农民工周某显然没有法律意识。那么我们对比一下各选项,发现B明显的与众不同。反观定义,法律意识的关键词为思想、观念、知识和心理,而B根本就没有涉及到,其余的选项都是一种观念,故选择B是最正确的。对于选项的对比和关键词的把握是我们提升总体判断水准的捷径。

二 图形推理 首先,要注意总结一些出题人常用的规律,以出题人的意图为准。这些常见的规律包括数量的规律、对称性的规律、叠加性和统一规律这四大类。

数量规律常见的有交点数、线段数、笔画数、一笔画、部分数、图形种类数、图形个数、角的数目等等,常常转变为数字推理。

对称性规律中常见的有轴对称、中心对称(重点记忆:图形中任意一条不过对称中心的直线都可以在图形找到一条与之平行的直线,那么这个图形就是中心对称图形)、旋转对称图形等等。

叠加性规律中包括简单叠加(第一个图加上第二图得到第三个图有去同存异、去异存同等形式)、复杂叠加(引入了一种定义规律,如黑+黑=白,白+黑=黑)等。

统一性规律是比较弱比较牵强的,是最后的一种无奈之选。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更加重视多图形推理,即一个3×3的九宫格中图形的规律。针对多图形推理我们可以从横向、纵向、对角线方向和整体性规律这四大类来看。

四、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题目可以分为两大类: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

必然性推理又包括三段论、直言命题、复言命题和模态命题。

可能性推理里面包括削弱、加强、支持、反驳等小类型题目。

(一)首先来看下必然性推理。

1、三段论:用两句话阐述,一句话阐述A和B之间的关系,另一句阐述B和C之间的关系,用这两句话作为桥梁来连接A和C。解决三段论最简单的方法是画文氏图。拿到一个题目先分析下A和B的关系,只有全异、全同、相交、包含和包含于5种关系,每种关系都有对应的图形。全同即两个图形完全重合,全异则两个图形完全分开,相交是两个图有公共部分,包含则是一个图在另一个图的里面,包含于则相反。一般的题目中的关系论述是:有些A是B,有些A不是B,所有A是B,所有A不是B这四种。要掌握是四种关系的文氏图画法是非常简单的,所以将题目中生活性的语言转变为这四种关系,再画图解题,是最简单易行的可靠方法。

2、直言命题不像三段论只谈论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而是强调几多个直言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直言命题有6中关系表述:所有A是B,有些A是B,所有A不是B,所有A不是B,A中部分是XX,A中部分不是XX。直言命题中最需要注意的是矛盾关系:永远一真一假的两个命题即为矛盾命题。矛盾关系只有三对命题形式分别举例说明一下,所有人都通过公务员考试和有些人没通过公务员考试一对,所有人都没通过公务员考试和有些人通过了公务员考试两对,张三通过了公务员考试和张三没有通过公务员考试三对。熟记这三对命题形式就可以解决所有矛盾关系的命题。甲、乙、丙、丁四个人各说了一句话,其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的这种题目,我们找到了矛盾命题,则可以确定真话在这两个人中,那么剩下的两个人说的都是假话。通过两句假话我们又可以通过矛盾关系得到真的关系,再来进行判断。下面举例: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中有一位同学为海啸灾区捐款1000元,当老师询问时,他们分别这样回答:

甲:这1000元不是我捐的

乙:这1000元是丁捐的

丙:这1000元是乙捐的

丁:这1000元不是我捐的

这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由此可见这1000元是谁捐的()。

A.甲

B.乙

C.丙

D.丁

显然乙和丁说的话是矛盾的,故甲和丙说的是假话,所以根据甲的话可断定这1000元是甲捐的。

显然熟悉矛盾命题的命题形式后,可以准确快速的解决一些问题。

3、复言命题是比较难的,是直言命题用关联词连接起来的命题,讨论的是复言命题和复言命题间的关系。主要分为三类,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和选择命题。联言命题的标准形式为A且B。如毛主席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强调毛主席既是思想家又是教育家,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联言命题。联言命题中A和B同时为真,但如果AB为假,那么可能A假也可能B假。常见的关联词有?和?,既?又?,这些典型的并列关系关联词语。不但?而且?这种递进关系,虽然?但是?这种转折关系也是联言命题。

4、联言命题的矛盾命题是选言命题,即非A或非B。这样在上述的矛盾关系类题型中出现了联言命题和选言命题的矛盾关系,我们也可以快速判断了。选言命题强调的是整个命题中有一个条件,A或B有一个为真则命题为真,A和B均为假时命题才为假。

5、条件命题包括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和充分必要条件三种关系。A若是B的必要条件,那么B则一定是A的充分条件,这两种关系是相互作用的,故在学习过程中只学习一种,然后相互转化即可。充分条件的一些句式有:如果?那么?、只要?就?等,必要条件的句式有:只有?才?、除非?否则不?等。牢记这些基本的句式,可以使我们能够在考试中迅速判断。条件命题是一种假言命题,并不谈论事实。假设如何如何,就会如何如何。条件命题的推理规则是对于如果A那么B来说,题目给出A发生了,那么我们可以得知B也发生了,但A没有发生时,我们无法推知B是否发生了。如果B发生了,我们不能确定A是否发生了,但B没有发生时,A一定没有发生。如果A那么B的矛盾命题为A且非B没有发生,既A发生了但B没有发生。

举例:

柏拉图学园的门口竖着一块牌子“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这天,来了一群人,他们都是懂几何的人。

如果牌子上的话得到准确的理解和严格的执行,那么以下诸断定中,只有一项是真的。这一真的断定是:

A.他们可能不会被允许进入。

B.他们一定不会被允许进入。

C.他们一定会被允许进入。

D.他们不可能被允许进入。

此题中的事实为这群人不懂几何,即否定了题干中“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的前件,而这句话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否定前件得不到肯定的结论,所以我们无法得知这群人是否会被允许进入。故此,这道题应选A。

(二)其次看一下可能性推理

可能性推理相比必然性推理比较麻烦。可能性推理强调的是削弱或加强某种命题。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论据、论点和论证。

比如秦始皇在统一六国时杀人无数,所以我们得到一个结论,秦始皇是个暴君。首先我们从论据来削弱它,杀人无数这个数据是虚假的,是秦始皇的反对者提供的,没有真实的效力,所以结论是有问题的。从论点上来削弱,如果秦始皇就不是一个暴君这个命题为真,那么题设的结论也得不到。从论证的角度上来削弱:秦始皇杀人无数是为了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让人们有一个安定的生存环境,所以秦始皇不是一个暴君。也有效的削弱了命题。

在考试中要选择的是极强的削弱选项,所以我们要认识一些必然削弱的方法:因果倒置、另有他因和推不出。对于加强性的题目,最常见的是补充题干的逻辑漏洞。

举例:

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副作用,但一种转基因大豆含有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专家建议人们食用这种大豆加工成的产品。

以下哪项最能支持专家的建议?

A.加工后的转基因食品副作用会减少。

B.从其他食品中不能得到此种微量元素。

C.没有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会带来副作用。

D.这种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益处大于转基因食品副作用带来的危害。

A选项中强调的是副作用减少,没有实际意义,没有加强的效果。B中强调的微量元素的作用并没有太答的意义,加强的效果较弱。C为典型的主观项,一定不能选择。所以选择D。

常识部分:包括法律常识、近现代史等

涉及宪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学科

务员考试当中法律知识的考察也集中在宪法、行政法、民法等一些公务员平时的工作和相关的必须掌握的

知识上进行考察,所以对于这个要有清醒地认识,对怎样复习要学会抓大放小,有重点地去学习和掌握。 因为去年涉及到了一些新法,比如物权法,这些新法对于考试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大家要对大的框架和原则性的东西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在每次考试都是有这样一个规律,比如说民法中的合同是比较集中的,还有侵权,要知道动物侵权、普通侵权、特殊侵权里面的细节等等,所以不能单纯的复习一个方面

08年、09年出台的一些新的法律、法规,有一些在复习的参考材料中没有这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自己去寻找、总结和整理,这时候才能够体现自己学习的能力,不要怨天尤人,自己很被动,这样不会有很好的效果。比如说物权法中比较大的原则,物权变动的物权公示有哪些知识点?哪些物权变动需要登记?还有物权法中比较大的改变,业主的那些财产是单独所有的,哪些财产是业主共同所有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建筑物的区分所有权制度,这时很新的知识点,那么就有很强的可考性,对于新的知识点要多去复习研读。 今年考试有哪些新变化

另外一个重要内容是,应该注意的新的法律法规。比如说07年比较重要到现在也是比较重要的物权法,大家在下面要自己去归纳总结,提示一下,物权法下面的几种登记,有几种?还有物权变动下面的公式,交付的几种方式,这是最基本的,大体的框架大家要知道的。

07—08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它的颁布和实施对每个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大家在复习过程中都要针对热点问题进行复习,比如说劳动合同法对于适用期是怎样规定的,劳动合同法最大的特色就是无固定劳动期限合同,对于这个制度大家要详细掌握,什么情况下签订无固定性劳动合同?大家要仔细整理。这些热点成为容易考的内容。

还比如说,一些行政类问题,比如去年颁布的一些新的政策,行政法下面的一些新的解释和规定,行政诉讼案件中管辖的一系列问题,撤诉的若干规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务员的处分条例,这些大家应该抽时间去看看。

还有反垄断法的一些内容,是在经济法里面比较热的,为了一些垄断问题新出台的一项法律制度,这些都是应该注意的问题,对反垄断法下面的经营者集中,什么是反垄断协议,这样的问题应该掌握一下,这很有就可能成为09年的国考的一个考察点。

08年修改的最大一部法律就是民事诉讼法,主要是为了解决执行难的问题,还有保护当事者权益的问题,改变了一些相关的规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