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实习报告

湿地景观特征与保护手法调研分析

                         ——以杭州西溪湿地绿堤为例

调研地点:杭州西溪湿地生态公园

调研时间:20##年2月24日

调研方式:实地考察

调研内容: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崛地而起。短短数年,城市环境问题接踵而来,如城市热岛效应、空气质量差、工业废水排放严重等。湿地对调节城市气候,吸收二氧化碳具有极强的功效,可是由于城市化的盲目进程,大量湿地被填平用作工业建厂和农业耕种。虽然媒体夸大了城市污染的严重程度,但是根据天气、空气质量报告,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的环境较从前存在一定的落差。如何合理利用湿地环境,改善我们城市环境质量,成为目前景观设计的研究重点。

    作为我国第一个湿地生态公园,西溪湿地具有重要的考察意义。本次调研对西溪湿地绿堤进行了详细调研和分析,主要针对湿地的景观配置、生态保护与设计手法进行了解与学习,从而深入了解湿地的景观设计要素,指导今后的毕业设计。

2 西溪湿地生态公园概况

2.1现状综述

经过1600多年的人工干预,尤其是80年代受城市扩张的影响,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保留完整的湿地日渐萎缩(有原来的50多平方公里,浓缩到现在的10.08平方公里)。此次调研的绿堤位于西溪湿地的东部。是一条供游人游览的景观路线长1600米,宽7米。两侧多接鱼塘,鱼塘基上植被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景观优美,具有很高的调研意义。

2.2现状景观资源

2.2.1场地自然条件

绿堤位于西溪湿地东侧,为一条东西1600米的观赏长廊。其生态资源丰富,周边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鱼塘、农田和人工小岛。生态意义重大,植物繁多,沿途具有多个景观休闲小品。根据用途可分为:鱼塘、农田与景观小品。

鱼塘:范围有大有小,水深小于3米。多处于岸边采用水生植物加固,少数岸边以木桩加固,岸边大量种植桑树与柿树。

农田:大量分布于绿堤周边,主要以种植绿色蔬菜为主,长度以100米到200米不等。每隔两米挖渠供水分流动。

景观廊道:连接湿地东门与中部福堤。每隔300至400米设立休息区域。除休息区域,沿途以不同层次的自然景观作为风景,立体感强。

2.2.2人文景观条件

绿堤周围的湿地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西溪湿地自良渚文化时

期已经发展出雏形,汉唐时期开始有人类活动,明清时期百姓开始在岸上养蚕、水塘里养鱼,逐渐形成“千塘百堰”的形态。很多文人骚客聚集于此,教书作画,养活自己,文教事业颇为发达。

3 绿堤景观构思分析

3.1构思立意

绿地作为一个湿地文化的观光长廊,其设计构思体现了出以下特征:

湿地保护:利用西溪原有的湿地资源,由水下至岸边,种植多层次的水生植物,不但美观丰富,而且具有实际净化空气价值,给游客还原一个真实的湿地样貌。

农业种植:利用西溪原有的土地资源,种植瓜果蔬菜,形成另一种田园风景,对长期居住于城市看腻优美庄严景观的游客具有一定吸引力。

植物景观:在一些道路边利用空间起伏的特色种植芳香花,精心选择特色植物,有香有色。另外设置一些岔道,在岔道边开发些花园,增加绿堤的空间丰富感。

3.2总体布局

3.2.1功能分区

根据场地的地质情况,因地制宜,将景观分为了三个区域:湿地区、农耕区、台地区。

湿地区:湿地区是绿堤的主要区域,具有观赏、保护环境、提供鸟类栖息地等多种用途。设计通过将一部分湿地展现给游客,一部分隐藏起来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充分体现了其观赏性和科研性。

农耕区:此地土壤营养丰富,适宜耕种。因而因地制宜,在此耕种瓜果蔬菜。即达到经济效益,又为游人带来正宗的乡间风情。

花园区:为了丰富绿堤的景观层次,突出湿地的优美,在堤边设置若干花园,种植多种鲜艳花朵。为绿堤的四季增添不同的色彩。

3.2.2交通流线

整个绿堤由东向西1600米,宽7米。交通流线十分清晰。是游人自东门游玩的必经之路。

路边有一些深入湿地的岔路,有些供游人游览路边花园,有些供游人深入湿地,还有些是供工作人员养护湿地。

3.2.3竖向设计

景区顺应原有的地形地貌,自西向东遍布密密麻麻的湿地,加上岸边主要由桑树与柿树组成的树林,在空间上处于内向与外向相结合的空间结构。生态敏感区用植物阻挡游览路线更加加强了空间密闭感,告诉游人此处不能入内。在苏堤与福堤的交界处,有一大水湖,由一几何廊道穿过,烘托出空间的灵活感。


主要游线引导:体验湿地的环境,并通过种植丰富多彩的植物来引导游人走向福堤。

3.2.4植被规划

尽量保留迹地区内原有植被,维持生态系统的延续。并对原先杂乱无章的湿地植被做一定调整。特别是绿堤周边的植物。种植了:

湿生植物:如芦苇、芦荻、野茭白、黄菖蒲、香蒲等。通过颜色,形状的差异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是绿堤的主题植物。

滨水植物:如蒲苇、云南黄馨、栀子、野蔷薇等。种植于湿地边,不仅可以坚固坡体,还可以衬托水景,特别是它们的倒影映在水面,形成美丽的景观。

3.3重要景点设计

3.3.1湿地植物园

植物园位于绿堤南侧,景区主要是一大池塘。一条长长的亲水栈道环绕在塘边,供游人近距离观赏湿地景观。顺着池塘边的亲水栈道,不时能看到机制白鹭栖息在池塘边的草坪中。丰富的植物群落,如:千屈菜群落、菰群落、荻群落、菖蒲群落等,给人们带来视觉上多样的感觉。

3.3.2水下观光长廊

是目前国内最长的一座室外水下观光长廊,呈曲尺形在水塘内蜿蜒,总长137米,宽3米,高2.1米,两侧为厚8厘米的亚克力玻璃。游客走入长廊,能看到睡莲、碗莲等浮叶植物;四角菱、野菱等漂浮植物;芦苇、菖蒲、野茭白等挺水植物。

                                         

3.4材料的运用

设计中对材料的选择能够反映一个场所的自然、历史和文化内涵,而适当的材料选择和运用的方式能帮助传达和唤起一个场所的特定历史记忆。

绿堤在设计中主要运用了石材木板这两种材料。

作为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的遗迹,石材最能体现现场的历史记忆,设计师通过石材,来进行绿堤与有些亲水栈道的铺装,加强了地块的历史沧桑感。

木板是纯天然材料。利用木板铺设一些生态廊道,对环境没有影响。木板的纹理,也体现了景区的时代感。行走于木质廊道上,可以感到与周边的环境融为一体。

4 对于绿堤景观设计的思考

4.1基址景观特征  

作为一块历史悠久的湿地资源,把握湿地这一特性对其进行小规模的调整是最为重要的。从景观生态学来讲,湿地对保护环境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我们应该合理的利用它,丰富它的植物群落,让它更高效的为环境的维持做出贡献。

4.2开发利用方式

对于遭受到人为破坏的湿地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其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使其恢复成一个与当地自然界相和谐的生态系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湿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根据区域自然与社会经济特点以及发展方向来兼容人类活动,合理的开发利用湿地。

4.3景观设计手法

在确定了基本的开发利用方向后就需要运用景观的设计手法重新整合组织场地的景观要素,创造满足需求的有一定功能的场所,并且应充分考虑到该地区的生态敏感性,结合景观生态学的理念,充分尊重自然环境。

结语

此次实习收获颇丰,通过实际考察与文献阅读深入了解了湿地的运作模式与景观特征,了解了如何合理高效却又不大动干戈的对景观进行改造,丰富。相信此次考察对接下来的毕业设计能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彭玉-西湖风景区水生植物调查及其应用评价研究[A].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

[2]郭沛涌-杭州西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控制[J].环境保护科学,2005

[3]陈文岳,郑花兰-西溪湿地水质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A].杭州农业科技,2008

 

第二篇:湿地实习报告

 

湿地实习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保护区10

小组:湿地植物兴趣小组

指导老师: 

1、         序言

20##年10月21日,在李红丽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到达湖南汉寿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进行为期10天的野外教学、科研、实习。本次实习中,我们的主要实习内容是在西洞庭湖进行植物样方调查,了解保护区的植物多样性;开展鸟类监测活动,了解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调查走访青山垸社区,了解保护区的社区共管成效;并对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内水体、土壤等相关环境因子作调查了解。

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我们的实习提供了极大地帮助,安排了保护区鸟类、鱼类、植被、社区共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随行解说,让我们对湿地保护区的了解更加深入透彻。

2、         实习地点基本情况

保护区于1998年1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年1月,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我国当时仅有的27块国际重要湿地之一。20##年12月,保护区与汉寿县湖洲管理局合并,组建为新的汉寿西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由原来的正科级升格为副处级事业单位。保护区管理局下设办公室、计划财务科、资源保护科、宣传教育科、旅游管理科及蒋家嘴分局和岩汪湖分局、共有员工39人。

2.1   地理位置

 西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华中地区湖南省汉寿县境内,所处地理位置为:东径111°48ˊ50″—112°16ˊ40″,北纬28°49ˊ50″—29°08ˊ50″,总面积35680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6960公顷。区内永久性淡水湖面积21710公顷,占湿地面积的81%;人工湿地包括水产池塘、水塘、灌溉地、农用泛洪地,面积3466公顷,占湿地面积的13%;永久性的河流面积1784公顷,占湿地面积的6%。其中核心区面积0.867万公顷,缓冲区面积1.044万公顷,实验区面积1.657万公顷。在权属上。1.91万公顷划归保护区管理, 0.09万公顷划归县水利会管理, 1.57万公顷划归周边乡镇管理。

2.2 保护目的

保护区以水禽、水禽栖息地以及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以阻止湿地进一步萎缩退化和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要目标。

洞庭湖湿地是洞庭湖湿地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确认的全球200个重要生态区之一,也是长江中下游湿地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水鸟越冬地,也是东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栖息地;既是淡水鱼类和水生生物重要的繁衍地,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洄游性鱼类繁衍的重要场所。

2.3 保护对象

西洞庭湖湿地属内陆湖泊芦苇沼泽型湿地,地处沅、澧水尾闾,它不仅承接沅、澧二水,而且吞吐长江松滋、太平二口洪流,境内8条河流也由南向北流入西洞庭湖,使得区内洲滩密布,江湖交错,水域辽阔,形成其独特的地形地貌 。“涨水为湖、落水为洲”是其主要特征。该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平均气温16.7℃,降水量1200—1350毫米,无霜期274天,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拥有河流、溪流、湖泊、苔草、芦苇、沙滩、水稻田、鱼池、防浪林等多种湿地生态类型,湿地植被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主,约占湿地面积的20%。区内发达的水系,巨大洪水吞吐量,使其净化水质能力强,湖泊换水周期一般小于湖20天,构成了该区湖泊湿地生态环境特殊演替过程。独特的湿地生态环境更加丰富了区内的生物资源:据调查,保护区有维管植物87科,260属,416种。其中蕨类植物14科、16属、19种;裸子植物1科、2属、2种(均为引种栽培);被子植物72科、242属、395种,分为3个植被型组,70个群系。即:草甸型组、34个群系;沼泽型组、13个群系;水生植物型组、23个群系。有鸟类11目39科198种,其中有白鹤(Grus leucogeranu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黑鹳(Ciconia nigra)等6种国家Ⅰ级保护鸟类;有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卷羽鹈鹕(Pelecanus onocrotalus)等23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本区鸟类的主要特点,一是喜湿和半喜湿鸟类占绝大多数,濒危种多,二是候鸟占优势,三是成分复杂——包括4个世界分布区系鸟类和7个国内地理分布区系鸟类相当数量的代表种,四是非繁殖鸟类占多数,在本区繁殖的鸟类仅49种。有鱼类12目23科114种,在生态组成上,具备江湖复合生态系统所特有的四种典型的生态类型,即湖泊定居型、洄游型(江海洄游)、半洄游型(江湖洄游型)和溪流定居型,鱼类以鲤科鱼类为主,计有54种,珍稀鱼类有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白鲟(Psephurus gladius)、银鱼(Hemisalanx prognathus)、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和长体鳜(Siniperca roulei)等。

2.4 特色资源

重要植物区系:该区域按生境可分为浅水湖面、芦苇沼泽、草甸、农田等几种生境类型,在各生境发育的植物群落中,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莎草(Cyperus glomeratus)等植物常成为相应群落的建群种,各群落植物种类丰富,对该区域丰富的鸟类、鱼类等湿地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调查表明,西洞庭湖有维管植物87科,260属,416种。其中蕨类植物14科、16属、19种;裸子植物1科、2属、2种(均为引种栽培);被子植物72科、242属、395种,分为3个植被型组,70个群系。即:草甸型组34个群系;沼泽型13个群系;水生植物型组23个群系。区内还发现了稀有植物——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具有重要的物种基因库的价值。本区自然植被主要由湿生植物组成,从水域到陆地依次出现的植被类型是: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苔草草甸、柳蒿灌丛、芦荻、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主要湿生植物群落为芦苇群落、荻群落、苔草群落、眼子菜群落、莎草群落等。同层植被分组比较一致,层间植物组成有较大差异。芦苇和荻是本区最有经济价值的植物,苇业生产是当地农业经济支柱产业。

重要动物区系:

  西洞庭湖湿地是野生动物的理想栖息地。据近几年的调查,西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监测调查记录到鸟类15目58科217种,其中冬候鸟121种,夏候鸟39种,留鸟56种,过境鸟1种,分别占56%、18%、26%;加上历史上曾记录的鸟类16种,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共有鸟类15目58科234种,本区鸟类的主要特点,一是喜湿和半喜湿鸟类占绝大多数,水禽83种占61%,濒危种多,二是候鸟占优势,其中冬候鸟76种占56%,夏候鸟36种占26%,留鸟和旅鸟24种占有18%,三是成分复杂——包括4个世界分布区系鸟类和7个国内地理分布区系鸟类相当数量的代表种,四是非繁殖鸟类占多数—在本区繁殖的仅49种占36%。 有鱼类12目23科121种,在生态组成上,具备江湖复合生态系统所特有的四种典型的生态类型,即湖泊定居型、洄游型(江海洄游)、半洄游型(江湖洄游型)和溪流定居型,鱼类以鲤科鱼类为主,计有54种,所占比例为48.6%,鮠科鱼类13种,占11.7%,鳅科鱼类9种,占8.1%,鮨科鱼类5种,占4.5%,银鱼科鱼类5种,占4.5%,其余各科鱼类25种,占22.6%,且每科均不超过3种,珍稀鱼类有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白鲟(Psephurus gladius)、鲥鱼(Macrura reevesii)、银鱼(Hemisalanx prognathus)、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和长体鳜(Siniperca roulei)等。

社会和文化价值:

  该湿地是重要的农业、渔业和畜牧养殖基地。区内有居民21343户,总人口90126人。其中农业人口65781人。国民生产总值为66786万元,人均7420元。其中农业总产值9583万元,工商各业生产总值57203万元。有林地面积5273 hm2,立木蓄积量39.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5%。汉寿县有23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西洞庭湖是春秋战国时代范蠡作五湖游之处;三闾大夫屈原行吟于沧浪,渔歌互答,成为千古绝唱;三国时关羽封“汉寿亭候”于此;唐代诗仙李白醉饮于斯,留太白湖传美名;宋朝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钟相、杨幺在此揭竿而起,一呼百应。概而言之,以屈原、李白、刘禹锡等为代表的沧浪文化是西洞湖区文化的精髓,而渔业生产积淀而成的舟楫文化是该区文化的亮点。西洞庭湖滨地区还出土了从原始人类打制石器到磨制的新石器,从西周早期青铜编钟到战国时的青铜剑,还有楚代京城官印及东汉时期的金、银器等,这些都是非常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

3、          实习方法

3.1植物(湿地植物和水生植物)观测

①实习内容:样点选择、样带和样方布设方式、种面积曲线、生物量、物种、盖度、物候等观测

具体方法如下:

样地选择的标准为保证为典型性、代表性、自然性、充分性、安全和易定位性。一般来说,固定样地设置的面积不小于10hm2,监测位点的面积不小于1hm2,在样地内一般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样方的布设方式:一般选面积足够大的样地,对于草本植物来说一般为10m*10m的样地,每个样方在其四周和中心位置,为5为重复,一般需要10个重复,视情况而定,每两个小组负责5个重复。如图:

 

样带:一般对于沿着一定梯度来进行样点的设置的,为样带设置。

种-面积曲线:根据样地面积选择要适中,既要保证样地内物种数量比较多,同时也要注意工作量。草本一般以10cm*10cm为开始,在相应的面积上增加一倍,分别记录面积数与物种数的关系,依次进行。如图所示。

植物各个指标:

密度:单位面积上某物种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丛表示,用丛与面积比值。

频度:某种植物在全部调查样方中出现的百分率。用同样大小的样方进行比较。

盖度:群落中某种植物遮盖地面的百分率。投影盖度。

植物的高度:以植物自然高度为准,不要拉直。以成熟个体高度的平均数位准。

叶面积指数:为绿色叶面积 土地面积之比,直接测定和干重系数相结合,首先测出一部分叶面积,然后再测出其生物量,求出干重系数,然后根据生物量求出总面积,然后计算。

根据以上指标求:植物的重要值,总优势度,植物多样性指数等。

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可以分层进行洗根测定,不能小于50cm)、凋落物收集量,将当年地面的枯落物收集称重。

季相:花前营养期,花蕾期,开花期,果期,果后营养期、枯死期。

3.2生境观测

①土壤:样点选择、采集土样、四分法、装袋、容重、含水量等测定、土壤ph等计算

根据实验需要取相应的土壤样品,将土壤样品采集如图所示,或者随机方法也可,四份法,将土壤进行十字分开,对角线二分之一去除,直到需要的量。

分层取样:0-60cm,每10cm为单位进行取样。

土壤风干:室内自然风干法和烘干法,后者不能高于40度。

土壤容重:单位体积原状土壤的干重。环刀法,用换刀取样,削平外围土壤,取回环刀,在105度烘干至恒重。

土壤含水量:质量分数,一般为土壤中实际含水量与土壤烘干土壤质量的比值。

土壤ph:用于浸提的水或者盐溶液,与土之比为2.5:1,盐土为5:1,剧烈震荡2min,静置30min,校准ph,进行测定。

②水体:断面布设、样点选择;深度、水位、透明度、流速;水样采集、pH值测量。

河流断面布设:应设置对照、控制区域、消减三个断面进行,主干河流设置左、中、右三点,水深超过5m处,应分层。河宽超过50-100m的,约5m处设置两个采样点。河宽50cm以下,在河流中心一个点。

水温:水体表面温度直接测定。

透明度:透明度板,以20cm黑白相间沉入水中,用看不到的深度来表征其透明度。

③工具:环刀、工兵铲、塑料袋、铅槌、流速仪、酸度计、透明度板、GPS、记录表

4生境因子:土壤因子,进行0-50cm的土壤样品进行采集,以10cm为单位进行分层分析,容重,含水量,盐度等指标。

5水体因子:各个样地水体深度、水体盐度、pH等指标。

3.3湿地动物观测样地设置(参考原则和注意事项)

(1)水禽:样点法(样线法),重点进行观鸟,其它各小组可根据兴趣进行实施。

(2)大型兽类:样线法(视区域情况是否选用样地哄赶法)

(3)小型兽类:标志重捕法(剪趾、测量身长、尾长等)

(4)两爬类:样线法

   3.4社区调查

(1)入户调查:表格设计、调查方式、赠品类型(提前布置,班长和学委组织,按小组设计出来后讨论确定最后方案)

(2)调查内容:居民的生活水平、收入来源、收入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居住位置、对自然保护区的了解程度、社区共管方式等(还需参考Ilwis软件需求)

(3)地点:附近社区

4、              材料准备:

湿地植物调查工具:皮尺、钢尺、标杆、救生衣、采草器、塑料袋、铁抓、测绳、弹簧秤、枝剪、刷子、工兵铲、GPS、记录表

湿地动物调查工具:望远镜、测绳(50-100m)、捕鼠夹、记号笔、枝剪、尺子、手套、塑料袋、GPS、样地表

5、           实习内容

5.1植物样方调查

在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安排技术员曾伟坤、彭平波等人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在保护区核心区下灯靶附近的洲滩和龙王湖管理站附近的杨树林内以及打靶台洲滩完成了湿地植物样方调查。尽管两天的天气都不太理想,但大家热情很高,全部换上水鞋,带上雨伞或穿上雨衣,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样方调查。

在灯靶附近的洲滩,样方由水边向洲滩延伸,宽40米,长80米,每个样方每隔10米内设置一个样带,用GPS记录样带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样带内设置八个1m×1m的样方。具体对每个样点内的湿地植物进行逐一调查,记录样点内所有植物的名称,测量植物的盖度,自然状态下植物高度,并测量每个样点内不同植物茎叶部分生物产量(鲜重)。八个样方分别处于浅水区虉草群落、浅水与滩涂过渡区藨草群落、滩涂区蒌蒿群落、滩涂区水蓼群落、滩涂区芦苇群落。植物的种类比较单一,除了优势种之外,还发现了细叶苔草、野胡萝卜苗、墙草、蓼子草和球果蔊菜。

在龙王湖管理站附近的杨树林内,样方由林外向杨树林深处延伸,宽40米,长40米,每个样方每隔10米内设置一个样带,用GPS记录样带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样带内设置四个1m×1m的样方。具体对每个样点内的草本植物进行逐一调查,记录样点内所有植物的名称,测量植物的盖度,自然状态下植物高度,并测量每个样点内不同植物茎叶部分生物产量(鲜重)。我参加了社区调查兴趣小组的样带调查,林下植物主要是枸杞、鸡矢藤、蔷薇、悬钩子、细叶苔草,此外还有野胡萝卜苗等少量生长。

在打靶台附近的洲滩,样方由水边向洲滩延伸,宽40米,长100米,每个样方每隔10米内设置一个样带,用GPS记录样带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样带内设置八个1m×1m的样方。具体对每个样点内的湿地植物进行逐一调查,记录样点内所有植物的名称,测量植物的盖度,自然状态下植物高度,并测量每个样点内不同植物茎叶部分生物产量(鲜重)。八个样方分别处于浅水区虉草群落、浅水与滩涂过渡区藨草群落、滩涂区蒌蒿群落、滩涂区芦苇群落、滩涂区蓼子草-虉草群落。植物的种类比较单一,除了优势种之外,还发现了细叶苔草、野胡萝卜苗、墙草和球果蔊菜。由于刚刚落潮,芦苇丛中还发现了水生植物荇菜和水葫芦。

5.2 湿地动物调查

湿地动物调查以鸟类为主。样点调查主要是在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青山垸、龙王湖大堤上。20##年10月22日到2012念10月30日,在老师和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主要考察了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青山垸、龙王湖、半边湖3个鸟类栖息地,记录各种鸟类28种,1000多只,其中记录水鸟700多只;沿途还考察了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龙王湖管理站、朱家山管理站、淤洲管理站。

28日,我们分乘4台面包车从教学基地出发,来到保护区东部与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接壤的龙池湖,然后西行至坡头轮渡,过轮渡后沿保护区北部的西湖垸大堤北行至最北端的柳林嘴,然后经西湖农场回转至保护区西部的汉寿沅水大桥,舟车驰骋500里,沿途收获了凤头麦鸡等水鸟。

此次湖南汉寿西洞庭湖湿地调查,我们总共记录鸟类七目二十八科四十五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琵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普通鵟,游隼和鹗。

5.3社区调查

在社区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由于几年前的洪水,很多西洞庭周边的村民失去了原来的村子,由于政府的妥善安置,迁居到了蒋家嘴镇周边。居民的收入主要来自打工,不再从事耕地和打渔,退田还湖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给当地居民造成了影响。

旅游业的发展潜力还很大,调查反映出近年来西洞庭湖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发展生态旅游可以给当地带来很大的经济收入。

6、         实习感想

汉寿西洞庭湖湿地实习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作为一个观鸟爱好者,我亲身感受了一个鸟类越冬地生态系统所应该具备的环境条件。由于我们去的时间还是比较早,没有看到大规模的水鸟,不得不说还有有一点遗憾的。

含羞的西洞庭,湖水如歌,绿岛如诗,蒲草丰茂,野凫绕船,烟波浩渺的湖面、随风飘摇的芦苇、依依呀呀的小舟,还有那一串串欢声笑语,随着渔舟的水痕向前飘去···在这飘逸着屈原、李白、刘禹锡、等文人墨汁芬香的河面,在这飘着扁舟、荇菜的湖面,在这飞翔着白鹳、白鹤、鸬鹚的天空,我们体会到了大自然的温情,她像母亲一样养育着这里的生灵,她的乳汁滋润着花草树木、飞鸟虫鱼,但她又是那么的容易受到伤害。这一切都坚定了我学号湿地保护与管理这门课程的决心。

这次实习,我们了解了南方湿地的特点、学会了如何进行植物样方调查,如何进行湿地生态因子监测。感谢老师和保护区工作人员的悉心指导!

附表1:

西洞庭湖鸟类名录

注:PROT,野生动物国家保护等级。I,国家一级;II,国家二级。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列入附录I,2,列入附录II。RDB,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V,易危;E,濒危;R,稀有;I,未定。*,留鸟;#,夏候鸟;&,冬候鸟;↓,迷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