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课改总结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高一政治课改总结

新课改已一年多了,做为新课改的第一批也是最后一批实践者,我带着对新知识的渴望又带着各种压力和挑战,在我校课改方针的指导下,全体政治教师积极行动起来,以满腔的热忱投入到新课改实验工作中。经过一年的用心努力,有收获的喜悦,但也有困惑和迷惘。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对新课改的认识

新课程改革教材内容和结构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从四个必修模块“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的设置,不难看出,课改后要求我们政治课的教学应立足于生活,反映生活,为生活服务。正如新课标所说“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

实施新课改首先要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已有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统一,如教学大纲的要求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制定教学计划一刀切,并且目标要求也较高,对一般学生而言,完成目标有一定困难且忽视了学困生对目标的完成程度。而新课程标准在制定大纲时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及学生个体差异,学习目标的制定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且起点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的不同,起点科学合理,既考虑到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所学知识,又充分考虑到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开放式培养,使每

个学生的学习特长都能得以发挥,从而使学困生有成功感,学优生能最大限度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掌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各展所长,各有收获。

实施新课改必须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以往的老师在教学时多是满堂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水平、理解程度、个性差别,要求所有学生对学业的完成整齐划一,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扼杀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新课改要求老师在授课时要注意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不搞一刀切,一言堂,要结合政治课特点充分合理的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要敢于让学生提问,让学生发言,让学生表现自己,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的创造性,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不包办代替,不扼杀。

实施新课改必须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已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只是对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品质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新课改要求在评价学生时不是只看学生的成绩,更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总之,新课改要改什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是目的;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不是目的。目的是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而这才是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根本所在。

二、我们的做法及成效

新课程序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起点。作为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底蕴

翻开新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要点知识都是一笔带过,内容很枯燥,与学生的生活距离很远,而给学生留下巨大的思维和拓展空间,再加上政治学科鲜明的时代性和时政性,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完善、去充实自己的知识,既要熟悉并精通原版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内容,又要不断地涉猎新的知识,不断地更新知识,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为此我们更加珍惜学校为我们提供的一切学习机会,如,去通辽听观摩课;走出去,学习新课改地区的先进经验等等。通过学习,使我们受益匪浅,使我进一步懂得:要想提高自己,需向一切人学习的理念。同时,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教材已经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每个教师都应该具备搜集、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制作教学课件,把影音文件、重要新闻、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搬进课堂,以满足学生情感体验、直接感知、真实感受的需要。这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展示政治知识的真实性都有很大的帮助。

2、群策群力在集体备课中共同进步

全组教师群策群力,共同完成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并且相互听课,提意见,博彩众长,共同进步。例如在设计“纸币的含义”教学时,高莉老师提出用现实的人民币与同等价值的商品通过设问:印刷一百元纸币的时间与生产商品耗费的时间相对比,将深遂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在设计“价值规律表现“的教学时,尹玉华老师制作动画曲线,形象的揭示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使学生眼前一亮。在讲到“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课时,张红梅老师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利用开鲁地区红干椒价格的变化,引导学生分析直接原因,学生贴近生活,感受生活??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集体备课时用心设计教学过程,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加强巩固练习,并进行学法、考法指导。

3、要不断转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而政治课本身理论性强,趣味性少,如果不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学生在学习中必然会感觉枯燥无味。我们将先进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进课堂,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在自主的实践活动中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教学时,利用视频“温家宝讲话”中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讲到政府职能时播放“温总理亲临汶川地震灾区指挥抗震救灾”的视频,真正让学生体味我国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4、认真组织课堂的讨论活动

新教材中讨论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组织。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论题进行讨论,教师适当的给各小组进行理论指导,不断的引导他们得出观点,并尊重和支持他们具有个性的观点,最后让各小组选出一位代表给全班同汇报他们的结论或观点。这样做有助于自由地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价值观,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发展。例如:在设计“居民投资理财”教学时,备课组共同研究原创设置了探究问题“请你为父母设计一个10万元的投资理财计划,并说明理由。”论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效果非常好。

5、积极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的教不可能代替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善于为学生营造恰当的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通常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式教学,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例如: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行使民主决策权利教学时,建议学生撰写时政小论文,表达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从而为政府决策出谋划策,同时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6、要采用新理念审视评估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作为老师,应该懂得欣赏学生,发现学生,尊重学生,要知道在学生的心目中任何老师都是学生学习的楷模,老师的不轻易的一句话往往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用“每个学生都是最好的”这种教学理念

来指导我们的教学,能为我们的事业收获成功的喜悦和幸福。政治课教学在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心灵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作为政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有利的平台为学生树立好自信心、进取心、自尊心发挥最大的功能。

三、 课改中面临的问题

1、初中开卷考试导致的学生学习政治的迷惘和困惑,引起学生不会听课、不会思考、不会做笔记等不良学习习惯,给政治课教学和新课改带来了巨大困难。

2、教师对新课改纲要和课程标理解尚属初学阶段,对删减知识点及教材深度的把握还需进一步探索。

3、传统的错误思想的影响,学生学习政治的态度不端正。

4、新课改教材在原有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五本教材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文化生活,同时需学习两本选修,这样就出现了课时紧与教学任务重的双重矛盾。而新课改又同时提倡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多参与,由于学生参与多,一节课的内容很难完成,因此,理想与现实之间又有很大难以实现的差距。导致改革放不开,教师依然畏首畏尾!

5、学生对接受式学习已经习以为常,习惯于知识由教师灌输,习惯于从教师那里得到现成的知识;不注意知识的建构,知识面窄;不善于思考问题;缺乏探究精神,学习方法与方式单一化。

四、努力方向

1、 教师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

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更重要的要有终身学习的行动。学习《考纲》,学习课程标准,学习教材,学习课程理论,多读些专业书籍,如《邓小平理论》、马恩选集等理论专著。同时,掌握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2、教师要建立起新课程、新观念下的教学方式

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深刻地影响并引导着教师教学实践的改变,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进而达到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为我国实现创新型国家培养真正的人才。

3、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克服过去那种“只顾耕耘不管收获”的教学方式,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要有新的教学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条件许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感悟知识!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的合作性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

总之,新课改下的政治教学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在这种活动中要勇于实践,并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广泛的教学资源,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我坚信,新课改道路虽然曲折,但前途一定光明!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

黄沙始到金

高一政治课改总结

杨凤慧

 

第二篇:高一政治课改的思考

关于课改的思考

高一政治组:曹俊然

新课程改革已近一年了,这是教育的一个重大变革,是教育进步的一个里程碑。课改之风引发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材处理及教学评价等一系列方面的变革。这次改革对于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课改作为一个新事物,虽然外出学习过,但具体如何实施大家基本上还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边实践一边探索。新课改实施中,我们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惑。作为这场教学改革实践的参与者,借次之机,就新课改背景下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以便和大家交流。

一、收获: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主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及其要求,政治教师为此进行了理论方面的深入探讨和教学实践的摸索,通过示范课、汇报课、赛课等,各种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方法等得以展现。师生在这场如火如荼的课程改革的探索中,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模式在孕育、在孵化、在衍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多少年教师们沿袭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而新的课程改革给思想政治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使思想政治课焕发了勃勃生机,让人觉得焕然一新,从而提高了高中政治课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在教学相长中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在转变。课改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改变以往围绕“应试”要求组织教学内容的倾向,更多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陶冶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倡导学生多说、多问、多讨论、多交流、多合作、多参与;倡导教师多引导、多组织、多鼓励、多“无为”、多反思、多研究;教学评价由原来的单一成绩评价转变为目标多元化,方式多样化,注重过程、促进全面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就是教着学生自己去学,边“学”边“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自我实现的过程;是师生一起分享,促进学习的过程。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自主学习是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预习自学,为课堂探究学习做准备,解决“能会”的问题;合作探究,强调学法指导,重在“导”字,解决“会学”的问题;课堂训练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提升的载体,立足实现目标,解决“学会”的问题;通过课堂中的这三个环节,充分贯彻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较之以往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做法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改不仅改变老师教的方式,也改变了学生学的方式,在课堂上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自主去学、去做、去体验;给学生合作机会,让他们在相同思维层面上碰撞智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问题意识、提 问精神、创造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于不同起点、不同需求的学生,使他们的学习水平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发挥,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变化。在民主和自由的环境中成长。现在课堂上读书的声音大了、读书的人数多了;讨论的问题多了、参与的面广了;师生交流对话的机会多了、师生之间更加融洽和谐了。

二、问题与困惑:

新教改实施中,我们虽然付出了艰苦的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必须承认教改实践和新的理念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有徘徊和迷惘,问题与困惑,尤其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盲目性或误区。这表现在:

1、认为课堂气氛越活跃越好。不少老师认为课改后的课堂应该是十分活跃的,于是就千方百计的调动课堂气氛。在课堂中插入各种教学活动,使教学变成了生动的活泼的东西,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学与教学活动的主题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导

致课堂气氛是活跃了,但是学生学到的知识却达不到要求了,这就属于本末倒置了。课改时,不能一味的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要在保证学生目标达成的同时,尽量的调动课堂气氛,要平衡好知识学习和课堂气氛之间的关系,切记舍本逐末。

2、老师讲得越少越好。很多老师认为,课改后,教师的任务就是秩序的维持者,课堂上,教师只要把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告诉学生,再提问几个问题,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自己练习、小组讨论、自己背诵等等就可以了。甚至认为,老师讲的越少,就代表学生自主性学习贯彻的越好。我认为这是误区,自主性学习并不代表着可以放羊,课堂主角虽然是学生,但是老师仍然担当着指导、点拨、引领等责任。如果一味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就会影响学生对教材知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的理解把握,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3、为讨论而讨论。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就需要讨论、辩论、模拟等多种教学形式的应用。例如,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讨论法,这是很常见的,但如果教师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无视知识的难易程度,一概交给学生去交流、讨论。这样的后果就是,学生因其知识面所限对很多问题无从下手,讨论结果往往漫无边际而不着主题,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课堂效果不理想,学生收获也不多。

4、教师的权威意识太强,习惯于给学生标准答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时表面讨论很热烈,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是在争持不下的情况下,老师就给出了所谓的定论作为标准答案,这属于教师的思维定势。教育观念是一种教育的思想意识,对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有重要影响。有些教师习惯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进行规范,甚至是有创造性地按自己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格式化。

5、新课程改革中的教材的问题也是众多老师深感困惑所在。新教材内容多,课时少。例如经济生活(必修l)共有四个单元,十一课,其内容相当于课改前的经济常识上、下两册,而课时上则只安排一个学期。尽管内容、段落等方面作了一些删减,但是书本内的基本概念、原理却压缩不多,较以前两个学期的时间来说,一个学期的时间显然还是比较仓促。政治生活(必修2)、生活与哲学(必修4)也是如此。另外,还增加了文化生活(必修3)的内容。从教材的内容与学时分配来看,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矛盾。新课程改革重视减轻学生的负担,要用一学期的时间完成以前两学期的教学任务,结果却使学生的学习任务更重,而保证学习的时间相对减少。似乎与课改的初衷相违背。

归纳起来,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对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理解不全面、不系统、不透彻;二是对新课改的具体实施缺乏清晰认识。

总之,新课改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求教师从课堂的主讲者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新课改作为新事物,它的成长仍需一个长期、艰巨的发展过程。我们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