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读后感

《经济法》课程论文

《只有往前飞奔:顺丰领头人王卫》读后感

学 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老师 罗玲苑

日 期 20xx年4月18日

《只有往前飞奔:顺丰领头人王卫》读后感

读书,是一个陪伴我们长大的话题,无论喜欢与否,我们都必须苦读,不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为“学而优则仕”,有时仅仅为了父母嘉许的一句话语,同学羡慕的一个眼神,都可以成为我们读书的动力。在书海中遨游,我们总能收获一些东西,可能是一些知识,可能是一丝感动。慢慢长大了些,懂事了,知道读书是为自己而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此话虽然含有一些偏激与歧视,但也确实反映了一定程度的现实,古今皆同。“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成为了多少人奋斗的目标。为了实现目标,不得不付出许多。于是乎,有人焚膏继晷,有人头悬梁,有人锥剌骨,不辞辛劳,不安享逸。然而读书的心境不同,感受也就自不相同了。当你卸下沉重的包袱,摆脱名利的羁绊,你才能真正享受读书的乐趣,太多的顾虑只会窒息读书的乐趣和书中要告诉我们的真谛。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我们总能有所得,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我想这就是罗玲苑老师要我们多读书的原因吧。

由于自己是学物流方向的,所以我个人对于物流这一方面的书籍比较感兴趣,于是当我在图书馆看到《只有往前飞奔:顺丰领头人王卫》这本书的时候,我便被它吸引住了。这本书主要讲了王卫在创业的时候的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包括王卫自己本人的一些特质,因为王卫为人比较低调,很少在公众面前公开说话,所以大家对他的了解并不多。他低调专注,把派件当成事业去经营;他像个“赌徒”,为顺丰9次抵押全部身家;他桀骜不驯,拒见阿里教父马云、QQ帮主马化腾;他如佛亦如魔,喜爱安静地喝茶看报,又酷爱冒险挑战极限运动;他创造了无数个行业第一,却从未公开露面。他就是顺丰速运的掌门人——王卫。整本书一共分为15章,讲了一些王卫在其创业过程中的个人原则,包括不接受外国融资,不上市,不接受外国快递行业巨头的收购,而只是一直坚持把自己分内的事做好的故事。最后还有两个附录,主要是王卫在顺丰速运企业内部的一些讲话。第一章还原了王卫带领顺丰从起家到扩张壮大的全过程,第二章到第六章讲诉了支撑着王卫一直走到现在的精神支柱。第七章到第十五章则讲了他如何在诱惑和危机面前保持清醒和冷静,把21万人的物流大军管理得井井有条,并能做到让客户真正满意。

20世纪90年代初期,邓小平南巡之后,香港8万多家制造工厂转移到内地,珠三角凭借地理优势吸纳了5万多家,因此香港与珠三角之间货物和信件的业务往来暴增。这就是王卫最初创立顺丰速递的时代背景。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蕴藏其中的商机,于是果断地跟父亲借了10万元开始创业,在广东顺德注册了“顺丰速运”。一开始公司只有6个人,包括王卫在内,为了快速抢占市场,别的公司70元钱送一件货,顺丰却只收40元。这种“割价抢滩”的策略让这个只有6个

人的小公司迅速吸引了大批客户,存活了下来。到19xx年年初,顺丰已经基本垄断了港深货运,两地陆地上70%的货物都是顺丰运送的。就是凭借着这样的搏杀精神和“薄利多销”的策略,王卫带领的顺丰如同久旱的土地疯狂地吸收着雨露,从香港到华南、华东、华北地区,再到几乎整个中国,顺丰成了中国快递行业首屈一指的企业。

顺丰从19xx年建立到19xx年基本垄断整个华南地区的快递业务,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速度快得惊人。而那时,王卫才25岁。不过很多广东人都不清楚顺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企业,至于华南地区以外的快递同行们,在顺丰进入华东地区之前,听都没听说过顺丰为何物。这实际上是不可思议的,一切皆源于顺丰的低调。企业文化其实就是老板文化,顺丰的低调,其实就是掌门人王卫的低调。与内地传统商人不同,王卫身上拥有粤商的沉稳与低调,而且当时香港人的私生活观念远比内地人成熟,所以王卫在工作之余,本能地厌烦镁光灯,不喜欢所谓的大场面、大时代、大手笔的做人方式。在他看来,力量蕴藏于安静,沉默是金。其实这种企业家才是更成熟的企业家。在管理顺丰的过程中,不关注外在包装的王卫,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如何做好分内之事上,埋头苦干,努力提升顺丰快递的服务质量,这种专注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在创业过程中,王卫一直觉得艺术家气质是企业能够获得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倾注理想去做事情,财富和利润就会随之而来。理想和追求就像一只大手,推动着自己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和问题,不断前进。成功是每一个创业者所热烈期盼和向往的,是每一个奋斗者为之倾心的夙愿。在理想的推动下,人就能够被激励、被鞭策,从而处于一种昂扬、激奋的状态,去积极进取、创造,向着美好的未来挺近。理想是成功的基石,是成功路上的启明星。理想能给你一个看得见的靶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这些目标,你就会有成就感,感到更加信心百倍,向顶峰挺近。正是因为把理想和追求放在第一位,王卫才能带着顺丰“一路狂奔”,让顺丰离最受消费者信赖和尊敬的企业目标越来越近。而这些理想追求也逐渐融入了顺丰的企业文化,成为支撑王卫和员工们不断拼搏进取的动力。

在王卫看来,一个人的思考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和发展方向。虽然创业的过程中充满了未知和无常,但是当一个人能够把自己要走的每一步都想清楚的时候,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主动权。地产大王潘石屹也非常推崇在创业中学会冷静思考,他说:“所有人都在胡言乱语时,我们尤其要保持冷静,甚至坚持孤独,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从古至今,任何激进的行为、冒进的行为,任何过分渲染的喧哗,都不会长久。轰然而来的东西往往也会轰然离去,大自然如此,人类社会也是如此。你应该回到红红的太阳下,把自己想清楚。”创业最根本的是要把自己想清楚,从自身条件出发进行选择。在进行创业项目选择时要根

据自身条件,结合性格、兴趣、专长、实力、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

在一个没有信仰的企业里,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员工的心念太杂,这样的企业就很难形成凝聚力,也就谈不上有多长远的发展。顺丰之所以能够做得如此成功,就是因为顺丰人有着坚定的信仰。顺丰人的信仰就是王卫创造的企业文化,王卫在一次访问过程中道出了区中的因由:“一棵大树,露在外面的树干和树冠能否真正经历暴风雪,还是取决于它深入土壤的根系是否扎实和健康。我相信,只有公司内部先做好了,只要我们内部对顺丰的企业文化形成了一种信仰,那离外部对我们的信仰也就不远了。”王卫把信仰当作支撑企业发展的灵魂,在创业的过程中坚守自己的原则,用专注把信仰贯彻到行动中。虽然有时候看似 吃亏,但是却守住了企业的根,从而能够获得长远的发展。

马云曾说:“创业是一辈子的创业,成功是一种坚持的成功。”对于创业者来说,凭着一股热血坚持一段时间并不难,但是无论在多么艰难的环境下都能够生存下来,在事业上取得一些进步的同时也能够守住根本、保持清醒的人却并不多,然而成功的创业者都是能够沉得住气坚持到最后的人。要想创业成功,懂得低调地坚持是至关重要的。王卫坚持顺丰一贯的市场定位,锁定中高端的客户人群,并且坚持只接一定数量发订单,坚持做好服务,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以获取客户的高满意度。当别的快递公司有件就收的时候,王卫却是有选择性的。他首先细分市场,定位中高端,之后,对包裹的重量有限制,由于寄大件不是自己的强项,王卫拒绝了摩托罗拉公司的物流邀约。市场和服务明确了,就能制定统一标准的价格。正是因为王卫把坚持做小型快递当作明确的定位,才能在别的快递公司一团糟的时候保持专业的标准和比较好的优势,王卫才能把顺丰的网店从几个区域做到全国的范围,一路突飞猛进。

不管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创业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创业本身就是在冒险,创业的失败率是很高的。在美国,每年有几十万人开公司,每年也有几十万家公司倒闭。常常有人说,创业的成功率小于癌症的治愈率,是不无道理的。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市场瞬息万变,机会与风险共存。立志创业,必须敢闯敢干,有胆有识,才能把自己的理想变成现实。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王卫对于自己理想和个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的坚持,以及在企业陷入困境时的不放弃,我想这些都是当前中国所有创业者所必须学习和借鉴的。人们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想,只有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断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审时度势,与时代的脚步齐头并进,才能紧跟时代潮流,做新时代的弄潮人,从而驾着自己的梦想之船驶向成功的彼岸。

 

第二篇:《家》读后感

《家》读后感

家是什么?家是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那轮明月;家是马致远《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九曲回肠;家是崔颢《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家,是灵魂栖息的港口,是心灵停泊的港湾。它在我们生活中是十分熟悉的,也是亲切温暖和睦的。然而在巴金小说《家》中高觉新一家却是每天都在明争暗斗,是为了争夺那点家产,正面以笑脸对着家人,转身却是在暗地里说对方的闲话??这样的家,还是家吗? 在巴金的《家》中,大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逆来顺受的孝顺子弟,一种是思想前卫反抗封建的子弟。就拿“觉新”来说,他就是那些逆来顺受孝顺子弟,他“父亲”自作主张让他和现在的“大嫂”结婚,他心中虽不愿意,因为他爱的是“梅”表妹,但他不敢为自己的爱情去争取,只是惟命是从,结果最终还是和自己所爱的人分开了。思想前卫反抗封建的莫过于“觉慧”,他积极参加学生会,参加游行,敢于表现对现实社会的严重不满,敢于做出反抗。即使他爷爷不许他外出,他也并没有就此放弃了学生会的工作,而是在家看书读报,了解当天的时事新闻,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社会的统治,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满。再看看今天,家家户户和和睦睦,极少存在家庭的明争暗斗,都是民主制度,家和万事兴,有什么事情说出来和家人合伙商量解决,小孩子也有发言权,有时还能提出一些家长不能相处的解决方法,并不是一味的不分对错的唯命是从;和那封建社会的那种“我是长辈,我说了算”的封建专制家长,逆来顺受的孝顺子弟,钩心斗角、互相倾轧、损人利己、口是心非的男男女女截然不同。

社会是不断的在进步,像《家》里面的“觉民”、“觉慧”那样,有着先进文明的思想,勇敢的反抗着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行为以及家长的封建思想意识,为自己所认识的真理去奋斗。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并不是说我们也要反封建社会,而是勇敢的反对社会上错误的腐败的思想意识,要敢于开拓创新,坚持遵纪守法,相信科学,坚持科学真理,反对迷信。就拿文中的例子来说吧!文章中的“鸣凤”是一个丫鬟,她喜欢了“三少爷”,但后来她被“老太爷”卖给“冯老板”做小老婆,她心中不愿,但她身份低下,无选择的权力,最后跳湖自尽。再比比我们现在的社会,现在的社会人人平等,不分贵贱,没有主仆之分,一视同仁,而且每一个人都受到最基本的尊重,不像封建社会那样,身份低下的人,可以随便给有钱人家的公子少爷老爷当作礼品或物品用金钱买卖,完全没有了人身自由。

《家》向我们充分的展现了封建社会家庭的面貌,封建的思想意识把人们一个个逼上了绝路:大少爷“高觉新”终日思念“梅”;“鸣凤”因被迫婚自尽;“觉新”的表妹因大人思想保守,有病不能及时医治,最终死了。当今社会,新的思想意识层出不穷,现在的思想是开放的,并不局限于传统的观念,新的资讯通过各种渠道传送到我们面前,开拓了我们的视野,给我们灌输了最新的有益的思想意识;变封建为开放,变传统为创新,变专制为民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向《家》里面的“觉民”、“觉慧”学习,接受更多的资讯,敢想敢做;还要以《家》中的“觉新”为借鉴,不要一味的盲目的顺从,否则到头来还是苦了自己,要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

《家》描写了一个家族的分崩离析,深刻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全面崩溃的现实和趋向。而今天我们的家,家里面我们成为了中心,父母长辈为我们而日益忙碌操劳,我们经常是坐享其成。更有的孩子连家务活都不懂得做,不懂得为父母分忧,甚至还常常抱怨父母“没有给最好的条件”。但是事事父母征求和尊重我们的意见,宠爱并且溺爱我们,我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即便在如此幸福的生活中,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应该满足,应该回报他们。看了《家》以后,我们为之反思,我们生活在如此幸福的今天,是否应感觉到庆幸,感到快乐,感到幸福,并不断努力,用自己最完美的成就来回报父母长辈们为我们的付出呢?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如此不易的幸福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