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工作情况汇报

子长县医改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子长县委 子长县人民政府

(20xx年10月21日)

子长县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延安市北部,是民族英雄谢子长将军的故乡,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东征的出发地,著名的瓦窑堡会议就在这里召开,先后有9名子长籍军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素有中国革命的“红都”和陕西“将军县”之美誉。全县总面积2405平方公里,设9镇1乡5个中心社区1个街道办事处,辖358个村委会、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7.3万人,其中县城人口11万人。20xx年实现生产总值74.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57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亿元。全县现有公立医疗机构17个,其中,公立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15个、民营医院3个。

近年来,在部、省、市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指导下,我县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一基本原则,统筹安排,精心组织,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改五项重点任务基本完成,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子长模式”的医改经验得到了中省市及世界卫生组织的充分肯定,成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样本”,并荣获第六届“中国地方 - 1 -

政府创新奖”最高奖—优胜奖和陕西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县。

一、主要做法及工作进展情况

子长县既是革命老区,也是贫困山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较为突出。20xx年,为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县委、县政府本着“宁肯少上几个项目,也要把这件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办实办好”的决心,在县医院率先启动了“以确保医院公益性质为核心、以强化政府投入为抓手、以建立平价医疗服务体系为重点、以改革创新医院管理体制机制为动力”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随后,又在药品集中采购、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县镇一体化管理等方面全面跟进,主要采取了九项措施全面推进医改工作。

1、加大投入,建立凸显公益性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明确了政府举办卫生事业的主体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努力维护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一是取消了15%的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医院因此形成的减收由财政补贴。按照“总量控制、结构平衡”的原则对全县医疗机构的收费价格进行了全面调整,把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的项目上调50%,对大型检查和检验项目分别下调15%—30%。二是全县公立医院由差额单位改为全额预算单位,把过去财政对公立医院只核发70%的工资改为100%核发。三是医务人员津贴绩效工资和人才培养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县财政每年为公立医 - 2 -

院安排130万元的专项资金,奖励优秀人才。四是把公立医院的历史债务1941万元经过审计后,由县财政统一打包,现已全部还清。五是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更新由县财政负担。六是乡镇卫生院的运转经费由财政每院每年定额补贴8—10万元。医改五年来,县财政累计投入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年均为8.7%,年增幅29.2%。全县三级医疗机构年均用于推进医改增加的经常性支出20xx年为2900万元,占当年医疗卫生总支出的20.9%,占县财政总支出的

1.8%。

2、实行全员聘用,建立良性竞争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总量、比例、结构“三不突破”原则,合理设置卫生岗位,推行全员聘用制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对医院院长公开选任,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合同聘用、岗位管理,建立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新机制。采取专兼职相结合、提前离岗等方法,压缩管理和工勤岗位,给予落聘和提前离岗人员较为合理的待遇保障,实现了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定编定岗后,全县共聘用医务人员86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84%,较改革前提高15个百分点。

3、推行绩效工资,建立公平竞争的激励分配机制。扩大活工资部分,重点向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重点岗位和高风险岗位倾斜,适当拉开分配档次。将财政拨付的档案工资和绩效工资作为基础工资,分为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 - 3 -

分。岗位工资占基础工资总量的40%,按岗位考勤结果发放;绩效工资占基础工资总量的60%,按岗位工作数量、质量、医德医风和群众满意度等绩效考核发放;把医院收支结余的30%和财政补贴收益作为效益工资,按绩效考核发放,使医务人员可变动工资占到工资总量的80%以上,有效打破了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充分调动了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县医院同科室医务人员月绩效工资相差7000多元。设立了3—5万元的乡镇卫生院院长奖励基金,使乡镇卫生院院长年收入达到8—10万元以上。

4、突出精细化管理,建立密切协作的内部运行机制。首先,围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行会计委派制,对财务集中核算、预算管理,强化财政对公立医院的监管。其次,在医院内部推行以三级成本核算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改革,将过去粗放型的成本核算更加精细化,逐步实现医院、科室、单元(个人)三级成本核算,使医院财务管理更加科学规范,降低运行成本。第三,完善以目标责任管理为核心的监管机制,对公立医院实行年度目标责任管理,明确各项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以及经营运行指标,签订目标责任书并予以考评。第四,完善以便民惠民措施为核心的内部运行机制,对困难群众实行免挂号费、门诊检查费、注射费、换药费,门诊手术、放射检查、三常规化验费用减半的“四免三减半”惠民措施,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建立社会各界评医院、医院 - 4 -

内部评科室和就医患者评医务人员的“三评一考”制度和患者“五知道五明白”等制度,开展医院文化建设和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5、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建立规范价廉的药品采供机制。一是建立药品集中采供制度。20xx年6月,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所有用药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实现了公立医疗机构所有药品同质同价。20xx年又将中药饮片和医用耗材纳入集中采供范围。二是着力规范药品配送工作。设立了药品配送中心,编制了药品配送目录,制定了实施方案、监管办法和对配送企业管理的规定。三是建立基本药物目录动态调整制度。先后4次对药品配送目录进行了调整,增补药品品规151个,县级《目录》现有975个品种1528个品规(基药占54.5%),乡级《目录》现有795个品种1650个品规(基药占97.2%),实现了省药品“三统一”基本药物目录的全覆盖。截止9月底,全县药品采购1625万元,减轻群众负担520多万元。目前,包括基本药物在内的药品配送率保持在95%以上,基本药物使用率保持在85%以上。

6、上下联动,建立互通互联的信息共享机制。卫生部援助我县1900多万元的软件设备,县财政配套1000万元,建立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全国农村卫生协会为我县捐赠了4台DR,建立了区域影像网络远程会诊中心,使医院内部实现了信息、检验、影像三大系统的互联互通,全县实现了卫 - 5 -

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医保经办机构、药品配送中心和患者之间的资源共享,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7、密切协作,建立县乡村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县医院与北医三院、西安交大二附院、省人民医院、中医院、延安市人民医院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开展技术帮扶和人才培训,与北医三院、解放军第二炮兵医院建立了免费“网上远程专家会诊”系统,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实行县镇和乡村一体化管理,县级三家医疗机构托管6个乡镇卫生院,给予管理、技术、设备等全方位支持,双向转诊有效衔接。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机构、人员、业务、财务、药械、绩效考核“六统一”管理,有效带动和提升了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的诊疗水平,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

8、分类管理,建立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类管理制度,将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内容分为个体项目和群体项目,分类核算人均成本,确定单位定额。按照政府出资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原则,据实测算制定了《子长县20xx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执行标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30元,资金分配按县级4.51%、乡级58.05%、村级37.44%的比例进行分配,使任务和经费下沉,发挥乡村两级作用。严格绩效考核,采 - 6 -

取先预拨、后结算的办法兑现补助,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果。

9、扩面提标,建立统筹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一是完成了城乡居民医保市级统筹工作,使15个乡镇卫生院也成为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参保患者可在全市范围内自由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住院费用实行即时结算。二是提升了参保覆盖面和补偿水平。20xx年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参保率分别达到96%和98%。城乡居民人均筹资水平达到365元以上,其中各级财政补助300元,个人按65元、100元和150元三个标准筹资。省市定点医院报销比例提高到55%-60%,县乡分别提高到80%和90%,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75%以上,住院费用报销最高封顶线达到17万元。三是启动了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居民住院费用经医保报销后,对个人负担的符合报销规定的费用超过1.5万元的,分段按50%—90%不同比例给予再次报销,且不设封顶线。截止9月底,共有530人次进入大病保险报销范围,报销500万元。

二、取得的初步成效

经过五年多的探索实践,我县医改工作的阶段性成效逐步显现,群众医疗负担明显减轻,总体呈现出“四升四降”的趋势,即:门诊住院人次、业务收入、职工收入、患者满 - 7 -

意度上升,就诊次均费用、医院运行成本、患者转院转诊率、群众负担下降。

1、政府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药品购销、会计委派、绩效考核、院长招聘等一系列综合改革,使政府对医院的监管进一步加强,人力、物力、财力调配更加顺畅,医改的政策落实更加有效,增强了公立医院综合实力,减少了医药市场无序竞争,回归了医院的公益性质。

2、群众就医负担明显下降。政府保障性全额投入,使医院不再为生存担忧,趋利性明显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显著下降。与改革前相比,住院病人平均费用下降44.8%,门诊平均费用下降45%。全县公立医疗机构药品价格较改革前下降了40%左右,药占比从20xx年的61.3%降低到目前的33.1%。仅药品集中采购一项,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1000多万元。

3、医务人员积极性有效提高。绩效工资合理拉大了医务人员的收入分配,充分调动了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确保了医院在市场竞争中活力不减、人才不外流。与改革前相比,县医院职工年平均收入由2.9万元提高到6.9万元,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职工年平均收入由2.4万元分别提高到

6.1万元和5.7万元,医务人员的收入明显高于我县教师和公务员。

- 8 -

4、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得以提升。一是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新建成的县医院门诊住院大楼即将投入使用,新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8所、村卫生室259个、城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为15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心电图、血常规分析仪、X光机等医疗设备。二是服务模式整体转变。实现了从注重诊疗到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从与大医院无序竞争到分级诊疗、分工协作,从提供专科服务到全科诊疗,从坐堂行医到上门服务的“四个转变”。三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外转率下降。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外转率分别由20xx年的67%、46.5%下降到目前的36%、25%,总的外转率下降到25.85%。今年1-9月份,县医院、中医院门诊人次分别达到12.4万、2.3万,同比增长24%、64%;住院人次分别达到1.17万、1395,同比增长14%、150%;业务收入分别为5436万元、617万元,同比增长24%、168%。四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到位。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建档率85%,45岁以上人群免费健康体检率65%,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率95%,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慢性病管理率94%以上,健康知识知晓率84%、健康行为形成率80%。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医改以来,虽然我县公立医疗机构在环境面貌、基础设施、医疗水平、服务能力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善和提高,但由 - 9 -

于历史欠账较多,仍存在一定困难。一是人才短缺。全县专业人才总量不足,科室领军人才更为缺乏,每千人口医生1.32人、护士1人,均低于全省最低水平。医改前10年卫生系统基本未进人,年龄在45岁以上的占到近一半,人才梯队断层趋势明显,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现行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对乡镇卫生院的负面影响特别大,受城乡居民医保“门诊三个50元”、“住院起付标准200元”报销规定的影响,乡镇卫生院门诊业务量和住院业务量急剧下滑,1-9月乡镇卫生院共住院4079人次,较去年同期下降22.51%,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1.33%;门诊患者共41839人次,较去年同期下降42.97%,业务收入同比下降53.69%。部分乡镇卫生院为了保住医疗收入,必然会导致次均住院费用增加。三是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县妇幼保健院和部分乡镇卫生院急需改造。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确立的“十二五”综合医改思路是,巩固改革成果、完善制度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构建“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预防在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为此,今后着力在以下三方面寻求突破。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解决能力不足问题。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全面落实省上连续五年为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定向招聘医学类本科生1万名的要求,从编制、职称、工资、住房和安家费等方面给予保障,每年招聘 - 10 -

50名医学类本科毕业生,充实到县乡医疗机构。二是高薪聘请医学类专家到县级医院坐诊,通过临床帮带,提升服务能力。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协调对口支援的三甲医院每年派出1-2批3人以上的医疗队常驻子长,帮助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建设3-5个重点科室。四是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每年派出业务骨干和新进本科毕业生各5—10名,到三级医院进行1年以上的临床进修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我县培养领军人才和医疗卫生服务人才。

2、完善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解决优质资源下沉问题。针对目前县内优质资源下不去、基层人才留不住、群众看病不方便问题,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对乡镇卫生院全部实行一体化管理,按照人员、业务、财务“三个统一”,行政建制、功能定位、全额管理“三个不变”,基本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农民就近享受优质服务“三个加强”的原则,全面提升县域内医疗服务能力,实现把90%的病人留在县域内就医的目标。

3、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探索改革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三会”形式的管理模式,即:在县政府层面设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医院设立院务会,公立医院外部设立监事会,建立公立医院的决策、执行、监督议事机构为基本框架的“管委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围绕公立医 - 11 -

院内部运行机制、学科建设、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的继续深化、精细化管理、信息化建设等积极探索。

我县医改工作虽然起步较早、收效明显,但是一些改革的制度和措施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许多难题还有待不断探索实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中、省、市各级部署和具体要求,继续巩固、完善、提高公立医院管理机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和监管机制,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把卫生事业办成人民满意的事业。

- 12 -

 

第二篇:长治市20xx年医改工作情况汇报

长治市卫生系统医改工作汇报材料

(长治市卫生局)

20xx年,全市卫生系统医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卫生厅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按照省卫生厅医改工作要求,紧密结合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任务,锐意进取,开拓创新,逐项落实,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成效逐步显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成效明显、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妥推进,全市卫生系统医改工作保持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xx年医改工作情况回顾。

(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更加完善。截止20xx年12月31日,全市参合农民达221万,参合率达到94.5%。全市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达到15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60元,省市县三级财政补助60元,农民个人缴费30元。在全市13个县市区 1

全面推行了新农合门诊统筹试点工作。政策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为61.43%,最高支付限额达到4万元。参合农民在本市范围内市、县、乡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定点住院,全部实现医疗费用即时结算。

(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我市基本药物制度推行工作开局比较顺利。从20xx年3月15日起,第一批试点县区(城区、襄垣县、长子县、长治县)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第二批试点县区(郊区、潞城市、沁源县、壶关县)从9月1日开始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达到了省政府年底前60%(8个试点县区75个乡镇卫生院、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要求。其中,8个试点县区中有17个乡镇、198个行政村推行了基本药物乡村一体化管理(沁源县14个乡镇115个行政村、长治县3个乡镇83个行政村),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率”销售。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医保报销政策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补偿政策,确保补偿资金及时到位,实际补助支出291.6万元。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新农合报销范围,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到20xx年12月底,试点县区共采购挂网基本药物1526.85万元。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积极推进了机构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并利用巡回医疗车到村为农民进行免费体检,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门诊量明显提高。

(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20xx年,8所 2

县级医院(长治县中医院、襄垣县中医院、平顺县人民医院、壶关县人民医院、武乡县人民医院、沁县中医院、潞城市人民医院、郊区人民医院)均已完成初步设计并开工建设。4所乡镇卫生院(郊区老顶山镇中心卫生院、郊区大辛庄镇中心卫生院、黎城县西井镇中心卫生院、上遥镇中心卫生院)全部完成初步设计并开工建设。新建44所村卫生室(武乡县24所,沁县20所)主体全部完工。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青街道常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北街道城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北街道长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潞城街道潞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完成初步设计并开工建设。启动并实施以全科医学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 20xx年为乡镇卫生院招收27名定向免费医学生,安排59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组织省市8所三级医院对口支援14所县级医院,签订了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协议。安排31名县级医院骨干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按照每村不低于400元的标准对乡村医生进行了补助。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全部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范围,提高10%的报销比例。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已全部开展,截止20xx年12月底,农村已建立健康档案113.3万份,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47.8%。城市社区已建立健康档案46.9万份,建档率50%,率先实行 3

了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出台了?关于印发?长治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管理办法??,与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完善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及资金管理办法。为115641名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完成宫颈癌筛查24000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发放30661人,育龄妇女免费补服叶酸29291人,为306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开展了复明手术。召开了?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启动会,举办培训班二期,共培训了160余人。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确定长治市人民医院和长子县人民医院为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结合长治实际,在规范医疗服务等六个方面进行了重点突破,并初见成效。(一是积极推广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二是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三是继续落实方便群众就医看病的各项惠民措施;四是有序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五是全面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步伐;六是着力加强帮扶基层对口支援工作。)

二、医改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全市卫生系统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和国家、省、先进地市以及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县区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深入不到位,抓医改落实不到位,造成了进展情况参差不齐,影响到改革的均衡推进。二是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创新意 4

识不强,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氛围不够浓厚。三是方案、政策制定滞后,影响工作的按时开展。对于这些问题,我局将进一步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全市医改工作有创新、有突破、有亮点。

三、20xx年医改工作安排

20xx年4月22日,我局在长治市疾控中心召开了?全市卫生系统医改工作会议?,会上与各县(市、区)签定了?20xx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责任书?,将工作任务指标层层进行量化、分解,确保医改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一)加快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全面落实。

在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方面,一是确保政府对新农合的补助经费及时足额到位。二是政府补助资金提高后,尽快出台和调整相应的补偿方案,提高保障水平。三是各项试点工作尽早展开,提高统筹层次、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开展特重大疾病救助、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等试点工作尽快启动实施。

在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方面,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0?62号)和?山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办法?(晋财社?2010?7号),逐步建立健全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确保补助经费足额到位。

在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方面,按照?山西省基层 5

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规划?和?关于调整城市社区卫生机构设置规划的通知?的要求,确保地方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任务。确保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二甲水平。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并巩固提高村卫生室全覆盖成果。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保证国家下达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为乡镇卫生院招收定向免费医学生、为乡村培训医务人员等指标任务的按时完成。

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方面,确保县级对基本公共卫生经费的补助经费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配套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面,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加大指导力度,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各试点单位尽快抓出明确成效并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推行惠民便民措施,开展预约门诊服务、优质护理服务、临床路径管理,进一步优化诊疗流程、简化就医结算。

(二)扎实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

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和10个配套文件的要求,确保全市所有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在8月中旬全面完成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 6

制综合改革。在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中,按照?山西省乡镇卫生院分流人员安置办法?的文件要求,积极配合县人社、财政等部门,通过落实相关待遇或经济补偿等途径,解决好分流人员的安置问题,确保不出现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维护全市和谐稳定的大局。

(三)有效推进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 实施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是我省结合实际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襄垣、沁源县作为试点县将严格按照县域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要求,加快改革方案的制定和部署,确保8月底前基本完成。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