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肇G1项目分包管理工作总结

广东省江门至肇庆公路G1合同段土建工程

分包管理工作总结

中交一航局江肇项目经理部

二O一O年九月二十三日

江肇G1项目分包管理工作总结

一、工程概况

广东省江门至肇庆高速公路,全长107km,双向六车道全封闭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km/h,路基宽度33.5m,中央分割带宽度2m,沥青混凝土路面,土建工程共设16个合同段及2个梁板预制合同段,路面工程设2个合同段,交通安全设施工程设2个合同段。我单位施工的为土建工程G1合同段,主线起讫桩号为K0+000~K4+360(含莲花山互通立交一处),全长4.36km,合同造价为14811.3669万元(有效工程造价为14173.2844万元),工期20个月(开工日期20xx年10月25日),质量等级合格。主要工程量有互通立交一处,大中桥7座,长1300.12m,涵洞26道,土石挖填方约186万m3,软基段280m,排水23559m,防护12135m3。

建设单位:广东江肇高速公路管理中心

设计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山西交科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分包单位:广州市奥思路交通设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分包单位)

二、分包管理工作现状

本工程自开工以来,项目部除依据合作协议对分包单位安全、进度、质量、合同、信息等履约管理监控外,重点深入分包单位内部,加强对各种合同、报表、结算、测量、试验、自检自评质保资料等内业资料管理,以及深入施工现场对施工进度计划安排、施工方案(含专项方案)审核、验收、监督、原材料及现场检验检测、施工过程控制等进行管理,基本能按照业主要求贯彻执行。

1、安全管理:按《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计提安全生产专项经费,公路工程安全费用为1%合同造价约141万元,分包单位安全投入包括变压器3台、电线电缆、分配电箱、交通警示标志、钢管支架、“三宝”、爆破器材、消防器材、安全教育、安全检查等约130余万元,基本满足生产和生活需求,但仍存在安全设施不到位的情况。

2、进度管理:合同工期20个月,开工日期为20xx年10月25日,计划竣工日期为20xx年6月24日,但由于诸多因素导致工期滞后,如业

主征地拆迁滞后;分包单位没有固定的合作伙伴及施工经验不熟练,加之项目工程变更频繁,且变更量较大,变更工程量约6203.5416万元,占合同工程量的43.84%;南方天气变化无常等。截止20xx年9月18日,累计已完成总工程量15754.5071万元,剩余产值900万元,工程最终造价约16654万元。按业主要求,项目已制定抢工计划,预计在20xx年10月10日前完工。

3、质量管理:工程质量等级为合格,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划分,本项目共有9个单位工程,43个分部工程,168个子分部工程,约655个分项工程,目前已完成个97个子分部工程,568个分项工程,占87%,所有已完成分项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

4、合同管理:项目部共与合作单位签订广东江门至肇庆公路G1段施工合同、建设工程施工专业分包合同、建设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合同、机械设备租赁合同(包月)、物资买卖合同等共5份,合同基本履约,主要合同风险有工期风险及审计风险,项目已提前关注并做好应对措施。

5、信息管理:项目上充分利用分公司计算机信息平台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利用业主HDS系统及HCS系统HQS系统对项目施工资料、计量情况及质量情况进行管理,有效保障了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制度建设情况

为加强项目分包管理,满足合同要求,项目部在合同协议框架内建立并认真贯彻执行了分公司《工程承包(分包)管理办法》、《工程承包(分包)招标管理办法》、《工程项目前期策划管理办法》、《工程开竣工管理办法》、《项目目标责任书管理办法》、《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管理办法》《测量管理办法》《试验管理办法》、《施工现场安全环保管理办法》等28项项目管理办法,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分包单位基本能够按照国家、行业、地方有关现行规范规程标准及分公司制度要求落实执行。

四、分包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分包单位在地域及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摸索适宜的分包管理模式成为项目管理工作中的一项艰巨任务。目前分包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项目部与分包单位追求目标不同,造成施工管理方法不同。对于公司及项目部,目标是要履约合同内容,树立企业形象,开拓津外市场,培育公司人才,所以在施工管理中会严格按照规范规程标准及公司各项管理制

度进行管理,并主动做好技术支持及现场服务工作,强调过程控制及最终结果,对分包单位就是一种带动、约束和牵制。对于分包单位,目标则是要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过程简单化,进而在人员、设备、材料的选择上以基本满足施工需求为主,一般没有“闲”人,从而造成组织体系不健全,人员流动性大且稳定性差,只注重利益,不注重过程,增加了对项目整体管控的难度。

五、主要管理经验与做法、教训、措施

项目部在施工管理中秉承“一航精神”,甘于吃苦奉献,勇于创新领先,善于协作团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加强沟通,增进了解,通过近两年时间的施工管理磨合,正向着默契方向发展。在施工管理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与分包单位意见不一致的地方,项目部主要通过正面沟通,身体力行,取得分包单位的认同,另一方面通过公司级沟通,与分包单位达成共识。

在管理中寻求好的经验,其实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值得借鉴的是当分包单位确定后,应充分利用分包单位的长处,如天时、地利、人和等,调动分包单位积极性,明确责任,鼓励鞭策,超前谋划,友好提醒,团结合作,相互补位,达到双盈,规避风险。

六、分包管理思路

分包商做的是交易,我们做的是事业,这种本质上的差异是合作模式的最大瓶颈。所以分包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重点管理内容,抓好项目分包管理是项目成败的关键。通过本项目工程施工,有苦有甜,有辛酸有泪水,项目部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分包队伍选择:优先选择有经验的分包商或有过合作历史并有良好信誉的分包商作为分包单位,对首次合作的分包商需在项目经营期间对分包单位的资质、信誉、人、材、机储备的情况及人脉情况进行考察,为便于后期项目的实施管理,项目经理应参与考察,考察以分包单位实力能够基本满足公司及合同要求为标准。

2、工程投标:除分包单位参与外,拟定项目经理全过程参与工程投标及前期调查策划,了解工程内容、现场情况总体安排、重点难点、项目风险、报价、合同成本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也便于后期项目具体实施

管理。

3、分包队伍管理:中标后项目部应对整个工程实行有效控制,特别是资金、安全、质量、进度方面要进行有效控制。项目管理人员组织机构骨架(项目经理、项目总工、财务负责人、质检员、工程科长、主要施工员等)最好为公司委派,并明确岗位职责与相应的权力,对项目实施总体把关控制,不至于出现大的质量、安全问题及违约,分包单位派生产副经理并按合同及公司要求投入相应合格人员、材料、设备等,并对项目负责,应切实赋予项目经理、总工充分把控项目的权利,强化执行力,不能搞两层皮。

4、分包文化管理:分包单位一般是临时组织起来的项目管理团队,一般情况下,人员相互不熟悉,风俗文化不相通,想有一个统一的管理过程比较漫长,项目部主要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增进交流,促进友谊,建立一航文化,让一航文化落地生根。

中交一航局江肇项目部

二O一O九月二十三日

 

第二篇:20xx年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工作总结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总结

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作为九项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之一,是我们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这项工作对我们非常陌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又有相当难度,对此,我们单位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在年初把它列入今年中心中重点工作之一,首先成立领导小组,制定《重性精神病患者项目管理实施方案》和不断完善工作流程,通过一年来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开展较规范管理,已收到初步成效,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转变观念,真正重视,制定计划,重在落实

国家非常重视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已把它纳入九项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之一,因此中心首先召开会议,将制订的《20xx年重性精神疾病项目管理实施方案》等文件交由大家学习和讨论,达成共识;同时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落实,为做好这项工作奠定组织和领导基础。

二、工作流程科学化,任务职责明确化。

为更好的开展工作,明确目标,规范管理,我们制定了《重性精神病工作制度》、《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流程图》以及《重性精神病管理随访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考虑到辖区居民重性精神病患者人数不多,要求他们结合以前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登记并与居委会联系,逐户摸底排查。明确任务,分工到人,责任到人,保证完成目标所规定的任务。为了做好落实,我们制定明确了工作小组的个人职责,

三、加大宣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重性精神病患者是容易受歧视的群体,我们大力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精神病防康复意识。我们利用宣传栏、健康处方和定期随访广泛宣传精神健康知识,不断引起社会关注,使共同参与到精仿工作中来。

四、强化培训、指导,确保项目质量。

由于这项工作对我们是项全新的工作,不管从专业知识、管理经验都十分缺乏,经费紧张,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很困难。为此我们选派了分管领导和责任医师到专业精神病医院进行培训,组织相关医务人员学习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xx年版)》,使医务人员提高专业业务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五、管理效果

20xx年我们单位共管理了20名确诊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档案建档率100%,患者检出率2.0‰,规范化管理率100%,在管患者病情稳定率100%,未发现有患者肇事肇祸等现象。

六、存在不足

1.因硬件、网络等问题,前期随访未能及时录入网络系统。

2.经费欠缺、人员紧张。

3.知识宣传、健康教育普及力度不够。

4.相关人员业务知识有待加强。

二○一二年十二月一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