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供销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供销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编者按:20xx年下半年,省社合作经济指导处对**市**供销社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了解了其不断探索为农服务新方式、新途径,努力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的实践和经验,现将调研报告摘登如下,供各地学习、借鉴。

一、基本情况

1.**供销社

**供销社是一家集农资配送、农资连锁经营、农业科技服务、专业合作社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层社。现有在册职工111人,其中:在岗职工68人、不在岗职工43人,离休职工1人、退休职工15人。20xx年4月,该基层社领办了**市意利达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20xx年4月,成立了**市意利达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该社的股本总额241.4万元,为供销社成立之初的注册资本。

1)资产状况。截止20xx年6月底,**供销社有资产总额2796.8万元,其中:流动资产300.5万元、固定资产净值2433.9万元、在建工程62.4万元。负债总额2061.6万元,其中:流动负债1432.8万元、长期负债628.8万元。资产负债率73.7%。所有者权益735.2万元,其中:实收资本241.4万元、资本公积24.9万元、未分配利润468.9万元。

2)经营情况。多年来,**供销社以农资经营为重点,狠抓农资流通网络建设,大力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形成覆盖全区、辐射周边城乡的农资流通经营网络。到目前为止,建立农资配送中心1个,发展农资连锁店487家(加盟店485家、直营店2家)、村级综合服务部13家。近年来,该社销售、利润稳步增长,20xx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5286.2万元、利润总额83.9万元。

3)组织结构情况。目前,该社设有理事会、监事会、供销社党支部和工会等组织机构,并成立了金桥农资经营配送中心、农资经营协会、意利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意利达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以及意利达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2.意利达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

该专业社是一个集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社会化服务、农民技能培训、农业信息服务、农资连锁经营为一体的综合性合作社。现发展社员581户,带动农户1658户。该专业社的股本总额为332万元,其中:**市新合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市社)57万元、安徽省**市第二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埇桥区社)60万元,个人资本215万元(43人、

每人等股5万元)。

该专业社下设农机作业服务部(机耕、机播、机收)、农资经营服务部(种子、化肥、农药)、植保作业服务部(田间管理、防虫治病、抗旱排涝)、农业技术指导服务部(测土配方施肥、现场技术指导、信息咨询、病虫害预测)及综合办公室。有专业植保队员180人、季节性植保队员580人,拥有农业机械63台套,植保机械6台套。

1)资产状况。截止20xx年6月底,意利达专业社有资产总额590.6万元,其中:流动资产275.5万元、固定资产净值315.1万元。负债总额85.6万元,全部为流动负债。资产负债率14.5%。所有者权益505万元,其中:实收资本332万元,未分配利润98.9万元。

2)经营情况。目前,该专业社承包经营土地2515亩,托管(保姆式)土地1.6万亩,社会化服务(菜单式)面积3万亩,入股土地3050亩,承包荒山1800亩。农资业务经营主要是从**供销社购入农资商品,再用于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农户。20xx年上半年,该专业社实现销售收入总额1098.3万元,实现利润总额45.1万元。

3.意利达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该联合社是在意利达专业社基础上创立和组建的一个松散型合作经济组织,入社成员有18个植保、农机、种植类专业社和18个家庭农场、1个农资配送中心。主要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农产品研发和社会化服务等活动。各成员社通过互通信息、互相合作,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增强服务功能。

二、主要做法

1.以提供农资服务为重点,大力拓展农资经营网络

近年来,**供销社对全市农资连锁店实行网格化管理、网络化服务,在全市及周边地区建立了487家农资连锁店,埇桥区农资网点覆盖率100%,并创立了“意利达社”商标农资经营品牌。经营模式实行“五统一、两标准、一配送”(五统一:统一在门头店面体现“中国供销合作社”店面标识,统一采购配送,统一销售价格,统一服务上门,统一意利达标识。两标准:农资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服务水平达到用户满意标准。一配送:所有农资连锁店配货率达到80%以上)。

2.以创新服务模式为重点,着力构建三大综合服务平台

为更好地服务农民群众,**供销社构建了三大综合服务平台,即农资配送平台、信息咨询平台、科技培训平台。农资配送平台采用统一采购及配送的连锁经营模式。通过“配送中心+直营店(加盟店)+村级综合服务部+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模式提供服务。信息咨询平台是以农资连锁终端为信息点,广泛搜集反馈信息,为农民提供市场咨询服务;科技培训平台是为农民提供义务测土配方施肥、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开展科技种田等服务。2012~20xx年共开展科技下乡活动150多次,培训农民1万余人次。

3.以提供“保姆”式服务为重点,积极开展土地托管

20xx年,专业社开展了土地流转经营,当年流转土地2515亩,随后由于出现了受仓储、晒场、烘干设备制约和土地流转费用太高、自然灾害、市场风险等因素影响,农民增收和土地流转速度缓慢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理事会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开展了土地托管,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具体做法是:

1)与农户签订土地托管协议书。通过签订《土地托管协议书》,明确土地托管双方权利、责任和义务。农户可根据自愿的原则,把种植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或全部环节交给专业社托管。

2)分类开展托管服务。一是全托管服务。该社主要实行“五统一,两分散,三不变”的土地托管模式。五统一:即统一种子供应,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机耕、机播,统一田间管理,包括除草、杀虫、治病,统一机收,即按标准回收良种。两分散:分散晾晒,分散贮存。三不变:土地用途不变,即原来种粮食作物依然不变,大局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土地所有权不变;产品归属权不变,即谁家种的粮食依然归谁所有,这种托管方式实现了“农民放心外出务工挣钱,我社在家帮你种田”。二是菜单式托管服务。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主要采取全程社会化低价有偿服务或“菜单式”服务(生产环节中的一项或多项服务),点什么服务,提供什么服务。土地托管后,专业社农技人员全程跟踪,免费服务。配送的化肥、种子、农药一律从厂家直供到田间地头,配送的产品一律印有“意利达社”商标,实现了质量可追溯。

4.以整合资源为重点,组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供销社于20xx年在意利达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了联合社。联合社吸收了同行业(种植)和不同行业(农机、植保等)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融种植、农机、植保、科技培训、农资供应、信息交流等服务为一体,为农民提供了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目前,联合社成为埇桥区较大的种植产业联合体。

5.以促进供销社加快发展为重点,广泛开展联合合作

1)在市场中求合作。**供销社一是与厂家合作。通过厂家实行测土配方肥料“订单”生产,形成厂家直供供销社,供销社直供用户。二是与商家合作。每到销售旺季来临前,主动邀请一些商家共同商谈价格、商谈市场,共同抵制哄抬,打击假冒伪劣。

2)加强与大型企业合作。多年来,**供销社在农资经营中,与安徽辉隆集团、江苏新港、天津博克、郑州益田等大型企业建立长期营销合作关系。意利达专业社在不断扩大土地托管和社会化服务的同时,积极拓宽发展思路,为托管土地寻找增收途径。20xx年以来,理事会一班人多次外出招商,通过与10多家国有企业洽谈对接,终于和马钢集团、蒙牛集团对接成功。20xx年蒙牛集团委托马钢集团与意利达专业社合作,投资200多万元,在已托管的2000亩土地上种植青稞玉米青储饲料,目前玉米长势良好、丰收在望。20xx年的初步合作成功,20xx年的合作意向正在洽谈,预计20xx年可望扩大玉米青储2万亩和优质大豆3万亩。

三、取得成效

近几年来,**供销社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目前,**供销社形成了基层供销社搭台、专业合作社唱戏、农民及下岗职工获利的良好局面。

1.得到了国家、当地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重视

农业部,省、市、区有关部门多次进行了专门考察,并对供销社的工作和发展作出了充分肯定。青岛农大还把意利达专业社作为现代农业试验基地。

2.增强了经济实力,实现了供销社加快发展

通过多年的艰苦创业,供销社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资产不断增加,现已购置了大型农业机械和植保机械等资产。供销社组织机构、人员队伍不断扩大,人员素质明显提高,供销社发展前景广阔。

3.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供销社以专业社为平台,通过开展土地托管,探索了一条新形势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一是土地托管模式促进了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有利于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目前土地租赁和股份合作越来越难的情况下,土地托管模式得到了大部分农民的认可,已经显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可喜的发展前景。二是土地托管模式加快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专业社采用了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手段,增加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了“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的发展。三是土地托管模式有利于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三不变”的方法没有改变土地承包关系、没有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没有损害农民承包土地权益。

4.更好地服务了“三农”,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一是定期对农户开展农技培训,提高了农民素质。二是及时测报病虫害,提高了农民抗病虫害能力。三是及时提供优质农资服务,满足了农民生产需求。四是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据测算,托管土地可使农民每亩节本增收300多元,其中:每亩节本131元(具体测算见附件1)、增收200元,一是提高科技含量增收。小麦增收110斤/亩左右,玉米增收105斤/亩左右,全年至少增收110元/亩。二是小麦良种繁育增收,托管后良种高出市场价0.08元~0.1元/斤,至少增收90元。

5.为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岗位,为下岗职工提供了再就业

近年来,**供销社共吸纳了6名大学生和16名下岗职工成为正式经营管理者,扶持了160名失地农民实现二次就业,他们珍惜岗位,工作业绩突出,为供销社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存在问题

**供销社在发展中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历史包袱问题。**供销社现有不在岗职工43人,过去以来一直未进行改制,供销社目前若要进行改制,依靠自身没有足够的改制成本。

2.专业社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资金制约。目前,土地承包成本加大,土地流转费由初期500元/亩提升到1000元/亩,每承包1000亩土地需先投入140多万元,资金不足影响了土地流转进程。二是仓储容积和晒场面积不足。收获季节如果出现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现有的仓储、烘干设备不能缓解烘干压力,容易发生霉变。三是难以回避的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若遇较大的自然灾害,就会造成大面积减产,租金难以支付,专业社也面临倒闭风险。

五、经验启示

**供销社通过多年的努力,从传统经营转变成依靠现代科技,实行“网格化”经营、“网络化”管理的新型经营模式,摸索出一条自我经营、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路子。总结**供销社的发展经验,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1.坚持宗旨、扎根农村是供销社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供销社正是在深深地扎根在农村这块肥沃的土壤上,才能生根发芽开花。

2.联合合作是供销社加快发展的关键。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联合合作,扩大生产经营能力,实现规模效益,达到双赢多赢,供销社就能不断发展壮大。**供销社正是做活了联合合作的大文章,才呈现出勃勃生机。

3.党委政府部门重视、村组织支持是供销社加快发展的保证。供销社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供销社从事“三农”工作,接触的是千家万户的农民,更离不开农村基层组织的鼎力相助。**供销社土地托管工作的风生水起,正是得益于此。

4.供销社加快发展需要有一个优秀的领头人和精干的团队。优秀的领头人具有责任意识、担当精神,能够带领一班人敢于不惧困难、迎接挑战,能够善于用人、发挥团队力量。**供销社和意利达专业社正是有了这样的领头人和团队才有今天。

5.供销社加快发展需要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创新就是解决问题。**供销社在农资经营模式、土地流转模式、社会服务模式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创新的举措,并取得了巨大成绩,充分说明了供销社的改革发展需要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6.供销社加快发展需要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供销社在实践中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建立完善了理事会制度、成员(代表)大会制度和专业社、联合社章程等制度,良好的体制机制为供销社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合作组织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肥西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

调研报告

县政协副主席 汪厚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全面推行,确立了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和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大大激活了农村生产力,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很难与竞争激烈的大市场进行有效对接,自身承担、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弱,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慢,加快推进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生产又成了农村改革的新课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农业生产产业化、专业化,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肥西是农村改革第一县,又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先行县,在探索、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期,我们就肥西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肥西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和成效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连接政府与农民的桥梁、市场与基地的纽带、农业特色产业开发的平台、农业项目实施的基础。肥西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从农民自发的小规模短期的局部合作开始,政府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分类引导和指导,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和网络。目前,肥西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总数达307个,其中,专业协会103个,专业合作社204个。从行业分布看,种植业56个,畜牧 - 1 -

业86个,渔业37个,林业19个,农业服务业83个,其他行业26个。从区域分布来看,乡镇内的组织229个,跨乡镇的组织58个,跨县的组织20个。从服务内容来看,从事产加销综合服务的103个,技术信息服务的124个,运销服务的42个,从事其他服务项目的38个。而从组织形式看,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是政府职能部门引办、领办型。立足于县、乡农业技术站(所)、供销合作社等组织,充分发挥技术经济部门本身具有技术、资金、服务、组织等优势,广泛吸纳会员。肥西县廖渡综合养殖合作社,最初就是依托乡镇供销合作社领办而组建成立的,合作社从20xx年的2户养殖20个网箱开始,发展到20xx年的1.8万个网箱,养殖水面达1300亩,年产黄鳝60万公斤,各类鱼、虾23万公斤。目前,入社社员达397人,分布周边5个乡镇以及相邻的舒城县、长丰县、合肥庐阳区等地。此类合作组织占全县的39%。

二是专业大户、致富能手牵头兴办型。这种类型多是由当地头脑比较灵活,长期从事种养、运销、生产的经纪人或者大户,牵头组建的合作经济组织。如上派镇三岗村的刘义旭,为了共同开拓市场、抵御风险,将本地268个苗木花卉营销经纪人组织起来,成立了肥西县苗木花卉经纪人协会,在全国各地构成了苗木花卉营销网络,将本地区的苗木花卉营销到全国各地。通过牵头组建合作经济组织,在自身实现了发展速度加快、效益增加的同时,又促进了三岗地区苗木花卉规模扩张、档次提高。此类合作组织占全县的9.4%。

三是龙头企业带动型。为促进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的农民形成有效对接,依托龙头企业,采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的模 - 2 -

式,建立合作组织。如合肥江夏禽业合作社现有社会218户,就是由龙头企业江夏禽业公司发起、周边养殖户主动参与而成立的,合作社的成立稳定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产销关系,协调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分配关系,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共同发展。此类合作组织占全县的11.6%。

四是相同产业农民自办型。围绕同一产业的生产经营,由众多农户自发进行技术、信息、资金、销售等方面的联合,形成互助合作的技术经济组织。肥西县清平葡萄生产合作社就是以三河镇龙安村果农为龙头,按照入社自愿的原则,联合周边葡萄生产大户于20xx年10月组建成立的一家以葡萄生产经营为主、菜瓜果种植销售为辅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此类合作组织在我县占40%。

肥西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坚持以服务会员为宗旨,以农民自愿加入、民主管理为基础,通过提供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生产资料供应、产品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改变农村面貌、解决三农问题,让广大农民更多地享受改革成果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壮大了主导产业。肥西县苗木花卉经纪人协会等一批合作组织通过为会员提供新型实用技术、良种和信息服务,促进了苗木花卉、畜禽等农业六大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其中苗木花卉基地已达16.8万亩、年销售各类苗木花卉5亿株以上,年出栏家禽7500万只、连续4年稳居全省第一。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通过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延伸了产业链条,把分散农民组织起来,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增强了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有 - 3 -

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合肥江夏禽业合作社通过创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采取统一供应鸡苗、统一供应饲料、统一供应药品、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成鸡调拨、分户结帐和设立风险基金的紧密型合作方式,使养殖户的收益显著增加, 20xx年,成员的养殖收入比上年增长30.5%,户均增收2.85万元。优化了农业资源配置,加快了科技成果应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把一大批致富能手、专业大户组织起来,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等资源汇集起来,促进了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小生产办不了的事。清平葡萄生产合作社成立以来,通过聘请专家开展科技培训、兴办果农综合服务部等方式,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近三年清平葡萄亩均产量稳定在2100公斤以上,果实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内在品质优良,在销售市场十分走俏。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模式,促进了农民自主创业。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等合作组织把农民的土地流转出去,让大户和企业经营,一方面,农民可以获得一定的租金;另一方面,农民可以常年就地为大户和企业提供农业服务,获取工资性收入,或是外出务工经商,从事收入更高的工作。

二、肥西县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主要做法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肥西县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过程中,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目标,坚持“民管、民办、民受益”和“引导不干预、指导不代替”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证他们自主权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肥西农村实际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新路子。

- 4 -

一抓宣传引导。以先进典型来教育引导农民由自发组建向自觉组建转变。通过中央省市县各级媒体大力宣传三河木兰村土地流转合作社成功经验,带动全县先后成立了50多个土地流转合作社,在我县土地规模流转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十佳合作组织”评比,提高合作组织的社会地位,并在县级媒体广泛宣传先进合作组织的做法、成效等,引导企业、大户牵头和农民组建合作组织,20xx年以来,年均新增合作组织40多个。

二抓政策激励。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二十条》,鼓励各村居组建土地流转合作社,引导合作社探索多种经营模式,壮大经济实力。制订《肥西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施办法》,对新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土地流转合作社按规模和效益分别给予0.3万元至20万元不等的奖励。

三抓服务提升。着力采各种措施,提升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水平。帮助合作组织从大专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邀请专家教授到生产基地给成员上课,普及科技知识、提高生产技能。牵头组织清平葡萄节等营销推介活动,增强合作社的品牌意识、竞争意识,帮助合作社及其主导产业扩大知名度。利用阳光培训工程,指导肥西县官亭丝路蚕桑专业合作社、金桥红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花岗职业高中联合办学的方式,为农民开展专业技能学历证书培训,进一步拓宽合作社的服务领域。

四抓规范管理。针对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肥西县坚持边发展、边规范,推进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成立肥西县农村合 - 5 -

作经济组织联合社,对全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指导合作社完善管理制度,提升运营水平。建立全县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信息库,分类型分行业,理清各合作组织经营范围、成立时间、法人代表、商标注册名称,以及主要经营项目、社员户、带动农户数等相关信息,为有效管理合作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肥西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一项新生事物,目前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就肥西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而言,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一)思想认识存在不足。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有了经营自主权,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种什么、如何销售都是农民自己说了算,农民由此养成独立生产的习惯,小农意识浓厚,对市场经济认识不足。因而,农民参与合作组织热情不高,组织、合作意识淡薄。另外,少数干部对发展合作社的重要性、必要性也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了解掌握不够,宣传贯彻不到位,使依法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依然存在不少难度。

(二)内部管理尚欠规范。从调研情况看,有的合作社虽然宣布成立,但还没有完善的章程和管理制度,理事会、监事会名存实亡,没有开展活动;有的合作社虽然制定了章程和管理办法,但没有按章程和管理办法办事,理事会活动很少;有的合作社与会员的联结过于松散,利益关系不紧密,“二次分配”大部分没有实行。这些都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也不利于农民的长远利益

(三)政策扶持有待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为作为弱质产业的农业服务的,市场风险大、自身盈利能力弱,需要各方的大力 - 6 -

支持。但目前,在资金、项目、信贷等方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依然缺少有效的扶持,导致一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想进一步发展壮大又缺乏资金,融资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四)人员整体水平不高。目前,农村有文化的青年大部分外出打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和家庭妇女,合作组织成员和其他农民的文化程度多数是小学,懂经营、有技术、会生产领头创办合作社的能人严重缺乏,使得新技术推广和应用难,创办合作经济组织更难。

四、推动和促进肥西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建议

推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序发展、良性运转,有利于转变农民

思想意识,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生产,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对于筑牢我县“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基石,实现县域经济腾飞作用巨大。

(一)加强宏观指导力度。把制定和实施农村合作组织发展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日常工作,像抓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生育和招商引资一样抓好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有目的、有方向地做好分类指导,引导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二)强化典型示范作用。采取精选典型、以点带面的办法,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社建设。建立合作经济组织评级制度,对符合市级规范化管理要求标准的,经合作组织申报、市县业务部门审核,市、县政府给予挂牌确认,激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发 - 7 -

展壮大。继续开展先进合作组织评选活动,对成功的合作组织进行总结,形成经验,推广应用。同时,加大典型宣传力度,形成关注和重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社会氛围。

(三)着力提高人员素质。因人而异抓好培训工作。首先是抓好合作组织负责人和财会人员的培训,让负责人学会经营管理,让财会人员懂得财务管理。其次是通过负责人,组织成员和农户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内容不仅要有设施农业种植或养殖技术,还要包括科学施肥、施药技术以及合作组织的管理技能等。

(四)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多予、少取、放活、保护”。要进一步确立“扶持农民合作社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扶持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完善配套措施,确保上级政策全面落到实处。要制订鼓励政策,在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激励有能力的人领办合作经济组织;在职称、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到农村生产一线发挥聪明才智。要积极主动争取上级的项目和资金,对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现代化管理的合作组织提供有效支持。

(五)注重监督和协调。从保护农民利益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建议政府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建立专门的监管和协调机构。在做好服务的同时,对以合作组织的名义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要坚决阻止;对合作社内部社员之间的利益纠纷,要及时调节,促进合作经济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 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