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7工作面采后总结

3317工作面采后总结

一、概况

该面1、3煤大部分为原生煤层,仅工作面南部位于1煤老区下部,面内老区走向长约146米,倾斜长最大预计25米。面内有一条老硐穿过。

回采时间:20xx年9月30日至20xx年5月6日

对应地表:位于权旗铁路北,旗山矿风井南100米,地势平坦,无建筑物。

二、煤层情况

该面煤厚平均3.5米,为1、3煤层位,倾角3~15度,平均9°,煤层走向65~100度,倾向335~10度,煤层稳定,玻璃光泽,导热性能低,热稳定性能好。该区域1、3煤层间距在0.01~0.1m之间,合层。

三、设计及掘进

该工作面于20xx年4月30日开始掘进,至20xx年9月26日结束。开采上限-433米,开采下限-454米。进风巷296米,回风巷314米,切眼74米,联络巷84米,合计工程量768米。进风巷掘进煤量0.19万吨;回风巷掘进煤量0.2万吨;切眼掘进煤量0.05万吨;联络巷掘进煤量0.05万吨。3317工作面总掘进煤量0.49万吨。

四、储量及损失

3317工作面动用平面积24365平方米,实际回采平面积17693平方米,采前计算回采面积为18840平方米,减少面积1147平方米;采区动用资源储量9.3万吨,开采量7.08万吨(其中

掘进煤量0.49万吨),采前计算可采量为7.5万吨,实际减少采出量0.42万吨,与面积减少有关;落煤损失0.17万吨,阶段煤柱损失0.89万吨,工作面回采率98%,采区回采率81%。

五、构造或其它情况及影响

3317工作面开采二迭系下石盒子组1、3煤(合层),煤层基本稳定,顶板大部分为原始顶,只有工作面南部位于1煤老区下部,面内老区走向长约146米,倾斜长最大预计25米。

该面地质条件简单,回采过程中受老硐、老区影响较大。揭露的断层计两条, 10F5正断层位于回风巷45米处,走向25°,倾向205°,倾角30~55°,断距1.3米,对回采影响较大。另外一条在切眼北部右侧,即10 F6正断层,基本呈弧形,断距1.5~3.0米,对回采有一定影响。因此,回采至该处时,加强了顶板管理。

该面回采过程中揭露老硐主要有一条,进风巷99米、回风巷97米处,该老硐与两巷道基本垂直相交,距离较长,并且破碎,大块岩石较多,易冒,比较集中。老硐处顶板均较破碎,难管理,对回采影响较大,对于回采时揭露的该老硐,距老硐30~40米时及时下发了安全施工通知单,有关部门并及时制定过老硐措施,确保回采安全。

整个工作面平均采高2.7米,断层处和老硐处煤层采高略有降低,局部采高达2.5米(包括清挖底煤)。

工作面大部分回采1、3煤原始煤层,只有工作面南部位于1煤老区下部回采,出现情况时及时制定了措施,特别加强了现场管理。

六、水文地质情况

该面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由于该区域水文地质资料不详,两道及切眼掘进均坚持“先探后掘”的防治水原则,严格按照探放水设计及措施执行,掘进过程中老空水影响较大,曾经单孔最大涌水量25m3/h,4小时后递减到4 m3/h。在回采工作面时无老空水威胁。回采过程中,随着工作面后部揭露1煤老区范围逐渐增大,残存老空水可能向推进面渗流,因此,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没有老空水的威胁。

七、结论

通过3317工作面的回采,查明了该区域煤层的真厚度及1、3煤层间距,构造的产状清晰准确,煤层的赋存情况掌握详实,为3321工作面以后工作面开采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依据。工作面回采率98%,损失率2%;采区回采率81%,损失率19%,回采率、损失率均达到要求。

该工作面自20xx年9月30日开始回采,至20xx年5月6日停采,历经7个月7天,共采出原煤7.08万吨,损失量 1.1万吨。

附: 3317工作面损失图

20xx年5月16日

 

第二篇:11609工作面采后总结

青龙煤矿一采区

11609外工作面采后总结

编 制: 赵 鹏

审 核:

地测副总:

总工程师:

青龙煤矿地测室

20xx年8月16日

1

11609外工作面采后总结

一、 工作面概况:

该工作面位于一采区中部,南临11607工作面(设计工作面),北临11611工作面(正在准备),西临11609内工作面(已回采)。工作面设计走向长为813m,面宽为165.45 m,于20xx年8月份开始回采至20xx年8月份停采。工作面实际回采长度轨顺为825m、运顺为830m,平均采高

3.35m,回采面积为147853㎡,动用储量74.4万t,实际采出量55.92万t,损失量18.48万t,工作面实际回采率为75%,损失率为25%。

二、煤层及顶底板情况

该工作面所采煤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16煤,回采期间煤层厚度为3.1~3.4m,平均厚3.35m,煤层较稳定,结构相对复杂,以亮~半亮型为主,条带状构造,粉粒状~块状构造。煤层中上部含1~3层泥岩夹矸(厚约0.2~1.0 m),靠近11609外运顺切眼侧煤层中上部含3层泥岩夹矸(厚约1.6~2.0m)。靠近11609切眼附近16煤层相对较薄,由西向东煤层逐渐增厚,绝大部分煤层厚度在3.0m以上。老顶为L7灰岩、灰~深灰色,含泥质,具水平~波状层理,局部垂直裂隙发育,岩石破碎f=8。直接顶为深灰色,泥质粉砂岩,以石英为主,泥质胶结具水平层理,夹粉砂岩条带f=4~6。直接底为泥岩,深灰色~黑色,富含植物化石,稍含粉砂岩,遇水易膨胀底鼓f=3~4。老底部分区域为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互层,灰色~灰黑色,以泥岩为主,质细均一稍具滑感,底部含粉砂岩具水平层理,裂隙发育,呈闭合状,夹薄层状细砂岩,较致密、坚硬F=4~6。

三、地质构造及水文情况

1、地质构造:工作面煤岩层总体趋势(沿倾斜方向)呈现西南高东北低,为一单斜构造,煤层倾角为4~15?下行。该工作面在两顺槽及切 2

眼施工中共揭露9条断层,其中对回采过程中有影响的断层有6条,分别为SF65、SF69、SF80、SF82、SF75、SF76;其余3条断层SF3、SF45、SF48由于在回采工作面外侧,对工作面回采无影响。原预测的隐伏断层KF8 为三维物探断层,物探资料不可靠,在回采过程中未揭露。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新增断层4条,分别为SF609-01、SF609-02、SF609-03、SF609-04,断层落差分别为5.0m、1.5m、1.5m、3.0m,因此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共揭露断层10条,对回采影响较大的断层为SF82、SF609-01,两断层的落差大,延展长度长,对工作面回采影响较大。断层情况见下表:

回采地质明书(预计)

11609工作面采后总结

11609工作面采后总结

回采揭露情况(实际) 3

2、水文地质:工作面直接充水含水层为16煤顶板砂岩及L7灰岩,间接充水含水层为16煤顶部长兴灰岩。16煤顶板为灰~深灰色粉砂岩,泥质胶结,厚层状,平均厚度3.44m,含裂隙水,富水性弱,补给条件差,以静储量为主,充水途径为裂隙。L7灰岩厚度平均为3.48m,富水性中等,以静储量为主,充水途径为裂隙。长兴灰岩底界距16煤顶距约34~42m,平均厚度30.38m,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中等。该工作面16煤层顶板距L7灰岩间距较小,回采地质说明书预计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为15~45m/h,最大涌水量为100m/h。11609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发生两次突水事故,第一次突水在20xx年11月10日凌晨4:10,11609外工作面在运顺推进70m,

轨顺推进68m处,在溜头侧的1#、2#,3#架移架后发生顶板突水事故,瞬间涌水量约4900 m3/h,截止20xx年11月11日早8:00点涌水量稳定在22.5 m3/h左右,突水总量达7153m3。本次突水的特点是瞬间突水量大,来势凶猛,衰减快,突水前没有突水征兆,以静储量为主,这是其他含水层所不具备的;从突水水样来看,水较黄,含大量黄色悬浮物,属于“老陈水”,本次突水为16煤层“三带”裂隙导通上部长兴灰岩岩溶溶洞所致。第二次突水在20xx年进入6月份以来,由于连续降中到大雨,大气降水通过采空区地表裂隙渗透补给,致使11609外采空区涌水量增大,20xx年6月16日采空区涌水量由45 m/h增

4

11609工作面采后总结

3

3

3

至56m/h,20xx年6月29日工作面涌水量达90 m/h,20xx年7月13日工作面涌水量达到150 m/h,且持续时间较长,由于及时对11609外工作面采空区大的地表裂缝进行水泥充填封堵,工作面涌水量未继续增大,这次突水虽未造成淹面事故,但长时间排水对工作面生产影响较大。 333

四、预测与回采情况对比

1、11709工作面设计运、轨顺走向长为813m,面宽为165.45m,煤层平均厚度3.4m,回采面积为134613㎡,动用储量为67.7万t,可采储量为64.4万t。工作面实际回采运顺走向长为830 m、轨顺为825 m,面宽分别为164.45m,平均采高3.35m,回采面积为147853㎡,动用储量74.4万t,实际采出量55.92万t,损失量18.48万t,工作面实际回采率为75%,损失率为25%。工作面实际回采长度比设计长度运顺增加了17m、轨顺增加了12 m,回采煤厚比设计煤厚低于0.5m,两顺槽实际揭露煤厚不能真实反映整个工作面的平均煤厚。由于回采平均煤厚、面积、地质构造等与回采说明书预计的有一定的变化,所以无论是实际动用储量、采出量、损失量、回采率等均与设计出入较大。

2、回采地质说明书预计工作面回采时的最大涌水量为100m/h,正常涌水量15~45m/h。11609外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发生两次突水事故,第一次突水在20xx年11月10日凌晨4:10,11609外工作面在运顺推进70m,轨顺推进68m处,在溜头侧的1#、2#,3#架移架后发生顶板突水事故,瞬间涌水量约4900 m3/h,截止20xx年11月11日早8:00点涌水量稳定在22.5 m3/h左右,突水总量达7153m3。本次突水的特点是瞬间突水量大,来势凶猛,衰减快,突水前没有突水征兆,以静储量为主,这是其他含水层所不具备的;从突水水样来看,水较黄,含大量黄色悬浮物,属于“老陈水”,本次突水为16煤层“三带”裂隙导通上部长兴灰岩岩溶溶洞所致。第二次突水在20xx年进入6月份以来,由于连续降中到大雨,大气降水通过采空区地表裂隙渗透补给,致 5 33

使11609外采空区涌水量增大,20xx年6月16日采空区涌水量由45 m/h增至56m/h,20xx年6月29日工作面涌水量达90 m/h,20xx年7月13日工作面涌水量达到150 m3/h,且持续时间较长,由于及时对11609外工作面采空区大的地表裂缝进行水泥充填封堵,工作面涌水量未继续增大,这次突水虽未造成淹面事故,但长时间排水对工作面生产影响较大。除工作面两次突水外,333在工作面回采期间无持续较大的涌水发生,其平均最大涌水量为60~80m/h,正常涌水量为20~60m/h,局部区段工作面无水,最大涌水量与预计的出入较大,正常涌水量基本相符,主要原因是该工作面发生长兴灰岩岩溶(溶洞)突水和大气降水沿采空区地表裂缝渗透补给,致使工作面最大涌水量增大,在以往几个16煤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从未出现类似现象,采用相关比拟法预计工作面涌水量出入较大。今后要加大水文地质分析预测,提高对16煤上部长兴灰岩岩溶水的认识,采用物探手段对长兴灰岩富水性进行探测;同时要加大对采空区地表裂缝的充填处理,预防大气降水沿地表裂缝渗透补给采空区,尽可能避开雨季回采16煤工作面。

五、回采率分析与总结

11609外工作面的设计回采率为95%,损失率为5%,动用储量为67.7万 t,可采储量为64.4万t,损失量3.3万t。工作面实际动用储量为74.4万t,采出量55.92万t,损失量18.48万t,实际回采率为75%,损失率为25%,工作面实际回采率比设计回采率低出20%。主要原因为工作面内过SF82正断层(∠50H=5.5 m),该断层自切眼揭露,沿工作面推进方向延展435m(平距),在工作面内延展长度约450m(斜距),断层落差增大到5.5m 左右;SF609-01逆断层(∠15~25H=0~5m)断层沿推进方向延伸180m(平距),工作面内延展210m(斜距)。两断层的落差大,延展长度长,影响范围大,造成割岩石较多,导致工作面的实际回采率比设计回采率低。今后需加强煤层探测, 6 33。。

掌握工作面断层等构造的分布,并加强煤层等厚线的分析,找出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得出相近工作面的平均采高,以便核对回采率的变化原因,为今后回采16煤层工作面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