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2采区采后总结

杉 桥 煤 矿

3292采煤工作面采后总结

矿 长: 总 工 程 师: 魏 梅 初 生 产 矿 长: 安 全 矿 长: 机 电 矿 长: 采 煤 矿 长:

生 产 科 长:

安 全 科 长:

通 防 科 长:

编 制 单 位:杉桥煤矿生产

编 制 日 期:20xx年4月8日

3292工作面采后总结

3292工作面于20xx年3月份开始回采至20xx年6月份停采,现将工作面采后总结如下:

1、概况

1)工作面位置:

32922采煤工作面位于-220水平七石门—八石门之间,位于井田西部,在矿区范围内。地面标高在+105米左右,井下标高在-220米左右,该采区相对地面位置为荒山,无建筑物。工作面斜长平均110米,走向长度100米,倾向长度110米,分上、下两区段回采,上、下区段各50米,区段之间煤柱约10米,运输顺槽沿9煤顶板布置,回风顺槽沿9煤底板布置,为短壁式炮采工作面。

2)巷道布置与联系形式:

3292工作面布置在-220水平七石门—八石门之间的9煤层中,工作面运、回顺槽与八石门通风上山连通,构成完整的通风及生产系统。

3)巷道支护情况:

运输、回风巷,全部采用矿用9号工字钢支护,上净宽1.5m,下净宽2.0m,中净高1.8m,支架间距500mm。

4)支护设备及材料:

根据采煤工作面顶板及现有设备状况,选用DW(06-22)-300/100单体液压支柱配合HDJA-100型金属绞接顶梁,倾向棚布置,配合一梁二柱加强密集支护形式。排距700mm,柱距100mm。 工作面“三、四”控顶管理。

2、煤层特征

1

本工作面内煤层赋存较为稳定,平均煤厚约3.5米,煤层呈层状产出,产状与岩层产状一致,煤层走向335-340之间,煤层倾角约35左右,顶板为深灰色泥质粉砂岩,煤层顶板较为破碎,底板为灰白色粘土质粉砂岩。

3、煤层顶底板岩性

伪顶为碳质泥岩,厚度在0.1-0.2米,性脆随煤层回采而跨落,直接顶为°°°深灰色泥质粉砂岩,厚度在4-12米之间,易冒落,一般随着煤层的回采放顶而垮落,应注意做好敲帮问顶工作。老顶为粗砂岩,比较稳定,不易冒落。直接底为泥质粉砂岩,遇水易膨胀、易底鼓,巷道压力较大,老底为砂质页岩,比较稳定。

4、水文地质

根据工作面开采情况看,初期掘进该区域涌水量不大,但随着采动影响,顶板含水层破坏,含水层的水随着采煤工作面采空区涌出,采面推进正常时,不会形成大的安全隐患,若采面推进速度慢时,采面会出现淋水现象。

5、地质构造

该工作面区域内地层稳定,地质构造简单,从已掘巷查出,未见断层,煤层走向有缓状波动,但不影响正常回采。

6、瓦斯、煤层、煤的自燃性、地温及其它

1)瓦斯

瓦斯:根据20xx年度瓦斯鉴定结果,该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瓦斯20.26 m3/t。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20.38 m3/t。 2

2)煤尘

20xx年经国家安全生产长沙矿用安全仪器检测检验中心取样鉴定结果: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爆炸指数为40%。 3)、煤层自燃倾向性

该区煤层有煤层自燃倾向性,根据国家安全生产长沙矿用安全仪器检测检验中心煤尘爆炸及自燃倾向性鉴定检验报告: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级。

4)地温

区内未发现地温异常区,属地温正常矿井。 5)煤与瓦斯突出

本矿属于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无突出危险性。 7、3292工作面储量计算及回采率

3292采区采后总结

3

8、总结:

1)3292工作面采煤方法为走向短壁采煤法,回收率偏低,回采时必须清理净浮煤,并严格按照设计留设煤柱。

2)因煤层局部区域顶板较破碎,应加强破碎带附近顶板的管理支护工作,确保安全回采。

3)由于煤层倾角较大,在采面推井过程中,应有支柱防倒措施。

4)回采过程中,加强通风、防尘工作,严格控制瓦斯浓度和煤尘浓度不超标,并有防止煤尘自燃措施。

5)在回采中,局部区域顶底板有较大淋涌水,要求加强防治水工作。

6)严格按照规程措施要求施工,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和顶板管理工作。

7)加强浮煤清理,提高资源回收率。

生产技术科

20xx年 7月8日

4

 

第二篇:二采区首采工作面贯通测量总结

二采区首采面贯通测量总结

编制:武常生 20xx年x月x日

二采区首采面贯通测量总结

一、实际偏差的测定:

该工程在贯通前经过测量人员多次深入现场,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严格中腰线的标定工作,最后于20xx年x月x日安全贯通,于20xx年x月x日经过现场闭合测量实测到Z20点,最终结果为Δx=±351mm,Δy=±555mm, 点位误差为±656mm,高程偏差±113mm;方位角误差:为±1’30”,虽然实际偏差比预计偏差大,但未影响到生产的正常使用。 二、精度分析

尽管本次贯通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测量人员的精心施测以及施工人员的密切配合下实现了安全贯通,但是,也存在实际闭合后偏差较大的问题,分析整个贯通方案及贯通施工的经过,发现存在偏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导线测量线路长

整个工作面风机两巷及切眼全长3800米,测设导线长近4500米。 2、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

施测仪器为SET210K全站仪,每年按时校验,各项指标均在误差范围之内,一测回观测,半测回互差不超过20”,但是由于对准误差、观测者和个别导线长度等误差因素的存在,引起贯通误差的出现,这都是无法避免的因素, 这应该是造成实际偏差大于预计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今后的贯通测量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3、造成偏差较大的其他因素

巷道风流较大且开口起始边距离较短也是造成此次偏差较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贯通总结:

1、贯通点的选择,贯通相于点选择在切眼与顺槽的拐点交叉处,能最大程度的减小贯通粗差。

2、选择两条巷道控制导线的最短测量线路。

3、严格按照规定的测量方法和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的测量仪器是此次安全贯通的技术保证。 四、贯通参数的调整:

由于该贯通工程是在工作面的切眼和运输顺槽处贯通,且为沿煤层掘进,贯通精度未影响到工作面的正常安装和使用,中腰线均不需要调整,只是对该贯通工程的进行闭合测量。 五、测量成果

见后附资料:1、导线成果表

2、二采区首采面测量略图

编制:武常生

20xx年x月x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