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饮食习惯调查报告

幼儿饮食习惯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幼儿,对营养的需求非常广泛。现代家庭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理应不存在营养问题。但是事实际上却由于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宠爱迁就,致使幼儿任性娇惯,边吃边玩,挑剔,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于。因此,怎样才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成为我们一直关注的话题,通过对班级小朋友的饮食习惯进行观察,分析,并和家长取得联系,找出方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调查时间、地点、对象、方法:

(一)、调查时间:20xx年5月14日~6月8日

(二)、调查地点:小红花幼儿园

(三)、调查对象:大上班

(四)、调查方法:观察法、访问法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结果:

在昆明市教工第一幼儿园实习期间,我观察了我所在大一班全休幼儿在班级就餐时的饮食习惯,对于出现的频率较高的不良饮食习惯做做出如下统计:

1、挑食、偏食 9人

2、吃饭时讲话 12人

3、进餐时间超过30分钟 7人

4、汤食 5人

5、饭前忘洗手、饭后不擦嘴 3人

6、饭菜撒在桌上 10人

7、吃饭情绪低落 3人

(二)原因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现象比较严重。通过调查,我发现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形成有如下几个原因:

1、家庭因素影响

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现象在家中发生多于在幼儿园,因为家长的过分娇惯,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父母对孩子总是百依百顺,这样就助长了孩子不良饮食习惯的养成。

有此家长缺乏相应的经验,或者因为工作忙,自己的饮食态度和习惯就不正确,给孩子树立了坏榜样。

2、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老师和家长的评价都会影响孩子的就餐情绪,而就餐心情的好坏能很大程度影响孩子进食。

幼儿在家零食不离口。或则在家吃早餐再来幼儿园,打乱了正常的饮食规律,不利于良好饮食习惯养成。

园伴饮食行为的影响,幼儿喜欢模仿,同伴挑食或速度的快慢都会影响周围幼儿;另外、同伴关系也会影

响进餐,例如同伴之间闹矛盾,导致情绪低落,食欲不佳。

3、身体因素影响

大班幼儿正在换牙期,换牙期间会食欲不佳;

身体状况,生病也会影响饮食。

五、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方法

(一)合理组织,使幼儿有良好的用餐情绪

1、正确对待不同饭量的幼儿

根据各个班幼儿自身的特点,正确对待不同饭量的幼儿。进餐时对生病的,个别食欲不好的幼儿应为他们提供可口的饭菜,不要强迫他们吃掉全部的食物。若幼儿长期饭量不大,但精神状态良好,应尊重幼儿本身的意愿,能吃多少就吃多少。

2、家园共育、控制零食

 

第二篇:3_6岁幼儿饮食习惯调查研究

第24卷第4期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l.24.No.4JournalofYan'anVocational&TechnicalInstitute

20xx年8月Aug.2010

3~6岁幼儿饮食习惯调查研究

敖春美

(银川科技职业学院,宁夏银川750105)

[摘要]为了了解幼儿饮食习惯现状、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在银川市五所幼儿园内随机抽取

了272名幼儿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家长错误教育行为、过度溺爱、忽视幼儿饮食习惯养成等因素影响,幼儿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饮食习惯问题。因此,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等机构的作用,采用自然后果法、增强生理的调节,加强相关的亲职教育是改善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幼儿;饮食习惯;教育方法[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198(2010)04-0037-03

一、问题的提出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习惯”一词做了这样解释:“(v)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n)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从此定义不难看出,习惯具有个体和社会群体两个层面的意义。从个体层面来看,习惯是个体后天习得的自动化了的动作、反应倾向和行为方式。从社会群体层面来看,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反应倾向。按不同的活动领域分,习惯分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进食行为即饮食习惯,是生活习惯的一部分,是指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表的活动,是一种已经成为定势的性格。不良的饮食习惯是指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非正常饮食行为,表现为偏食、挑食、无节制地吃零食等。

二、对象及方法

20xx年3月由本文作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银川市五所幼儿园内抽取了272名幼儿家长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3~4岁幼儿58名,4~5岁幼儿115名,5~6岁幼儿99名,其中男孩151名,女孩121名。

在查询相关资料[1][2][3]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幼儿及家长的一般情况、幼儿进餐的基本情况和家长的教育理念及行为等三个方面。由幼儿园教师分发给家长,填答完后,再由教师收回。

三、结果及原因分析(一)幼儿饮食习惯情况

调查显示,幼儿的饮食习惯状况令人担忧,存在着诸多不良饮食行为问题。如挑食偏食、边吃边玩、边看电视边吃、餐前常吃零食、常吃不健康食品等等。

表1幼儿饮食习惯不良的具体表现(%)挑食厌偏食食

餐前常吃常吃膨化零食食品

边玩边吃

边看菜肉进餐外出电视不均时间常带边吃

匀过长零食

进餐偏少

3一6岁孩子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大,好习惯容易养成,反

之,坏习惯也容易养成,而坏习惯一旦养成后,再纠正起来就困难了。不良的饮食行为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很不利,会造成孩子任性的性格,而且与成年后的健康及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对终身的发展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供应的丰富,幼儿的饮食状况却不容乐观。本调查试图对幼儿家庭饮食习惯现状做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调查,并探究其原因所在,进而力争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希望对解决当前幼儿饮食方面出现的问题有所帮助。

大。

百分比59.634.612.516.229.420.657.76.333.836.8

(二)原因分析

1、家长错误的教育行为,导致对幼儿的饮食教育效果不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

2010-5-28

敖春美(1979-),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人,银川科技职业学院教师。

·37·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表2为达到理想的进食量家长采取的措施(%)

20xx年8月

而忽视了吃饭过程中形成的种种不良饮食习惯,忽视了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在孩子刚产生不良的饮食习惯时没有及时

其他

纠正,家长降低了对教育的要求,这份纵容和迁就助长了孩子不良饮食习惯的形成。

四、讨论与建议

(一)家庭教育中“知行背离”,需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等机构的作用

尽管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家长在教育理念上都认识到了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教育行为中,却仍存在着大量“知行不统一”的现象。明明知道应该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少干预”的进食氛围,事实上强迫喂养的现象仍很普遍。其中讲道理、鼓励的占39.7%,用食物诱惑的占

餐桌上改进服各种增加减少甜强迫饿一

监督烹饪开胃剂运动量食零食进食顿

百分比

42.340.127.222.139.310.74.46.3

由表2可以看出,在餐桌上督促孩子进食的占了最大比例,改进烹饪也占了较大份额,减少甜食零食、增加运动量及服各种开胃剂也占了一定比例,甚至有家长采用强迫进食的方法,但只有百分之4.41%的家长舍得让孩子饿一顿,可见,家长对孩子的进食量是相当关注的,为了增加孩子的进食量,达到他们满意的程度,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表3在餐桌上督促孩子进食采取的态度(%)讲道理、鼓励答应某些条件威胁、恐吓用食物诱惑

百分比

23.2%,答应某些条件的占16.5%,强迫进食的占到10.7%。营

养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证实,家长强迫孩子进食会导致孩子产生厌恶进食的心理,不仅容易使孩子出现“偏食”“拒食”行为,而且会造成孩子营养不良,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4】。而耳边不停地“要多吃”、才能“长胖长高”等单调的说教也已成为噪音,起着抑制食欲的作用。答应某些条件反而会导致幼儿把吃饭作为一种筹码,成为与家长交换条件、达到自己目的的一种手段。这些教育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助长孩子不良饮食习惯的形成。可见,加大家长育儿方面的教育是势在必行的。从调查中我们还看到,家长文化水平还是较高的,高中或中专及以上学历者占79.41%,这就为我们开展教育奠定了一个基本的素质基础。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育儿方面的知识来源从高到低,依次为书籍(41.9%)→广播电视等媒体(26.8%)→报刊、杂志(20.9%)→长辈(16.2%)→家长学校(15.4%)。可见,家长学校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幼儿园作为一所教育机构,应该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召开家长会、创办家长学校,要提供家长科学育儿方法,或为家长提供有关幼教刊物,或者聘请一些专家来园做讲座,内容可以围绕着“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何在”以及“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等,让家长充分意识到习惯的重要性,向广大家长、传递科学育儿的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二)尝试采用自然后果法,多一些生理的调节

当今的父母对孩子的进食量过于敏感,唯恐孩子吃不好、长不高、长不胖,追着哄着喂。调查显示,成人辅助下进食的占

39.716.55.923.2

表3表明,家长在监督孩子进餐时主要采用的是讲道理、鼓励的方法,但也存在一些不良的教育方法,如用食物诱惑、答应某些条件、威胁恐吓等等。

由此可见,家长普遍认识到良好饮食习惯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但在行为上却又迁就、纵容孩子,出现了“言行不一”的现象,从而导致教育效果甚微。虽然大部分家长知道要向幼儿讲道理,但由于好多家长不懂教育,又因为现在的孩子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唯恐孩子摄人营养不够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就采用各种方法保证孩子的进食量,但在教育方法上往往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当孩子不肯吃时,有的答应某些条件、有的喂食、有的用食物诱惑,甚至使用强迫进食的方法,目的只有一个,即让孩子多吃点,“长高”“长胖”,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上。只要能够让孩子吃得多、吃得好,目的就达到了。而采用这些方法对孩子不良饮食习惯的形成以及对长远发展的影响,作为家长的父母却很少顾及得到。如有的家长用买玩具、看电视等等作为孩子多吃饭的条件,这种方法使用久了,会让孩子把吃饭作为一种达到某种目的的筹码,不是为了吃饭而吃饭!到了孩子能够独立就餐的时候,家长还频频喂饭,不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形成。

2、家长过度的迁就、纵容,忽视饮食习惯的培养,助长了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形成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对孩子的各种要求是有求必应。花样百出的零食深受孩子的喜爱,调查发现,餐前常吃零食的就占到12.5%,这样势必会影响到正餐的进食,而零食是不能满足孩子的营养需求的。拿饮料代替水给幼儿喝的占23.9%。即使幼儿已经吃饱了,遇到他喜欢吃的东西,会毫不犹豫买给幼儿的占31.9%。三岁的孩子早就达到可以独立进餐的时候,但需要喂食的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游食、玩食的孩子比比皆是。对孩子出现的各种不良饮食习惯,家长大多采取姑息、纵容的态度。父母童年时生活的年代,由于历史的原因,物质条件比较差并且经受了一系列的磨难。相当多的父母出于补偿心理,不希望孩子再重复自己的童年经历。再者现在的孩子普遍是独生子女,家长容易对孩子过分的关注,孩子就像糖娃娃一样,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只注重吃饭的结果,

19.1%,需要喂食的占5.1%。一岁应能独立进餐,而本调查中

发现,五六岁的孩子仍出现家长喂食的现象[5]。家长对幼儿饮食的过分关注,甚至使出浑身解数只为了孩子能多吃一点,这样长而久之会形成恶性循环。明明自己可以独立进食,却非要家长喂食,或者作为答应某种条件的筹码,否则就不吃。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明确让孩子多吃“一口饭”和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相比,孰轻孰重?!

在教育方法上,可以尝试采用自然后果法。所谓自然后果法是指当儿童犯了错误和过失后,不必直接去制止或处罚他们,而让儿童在同自然的接触中,体会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和过失带来的自然后果[6]。这种方法常用于孩子的不良行为矫正方面,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造成的后果,效果较好。

(下转第46页)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素质培养环境。人文素质教育的第三层面是人类意识教育。包括人类文明基本成果、人类共同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共同的行为规范教育等内容。人类意识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学会同他人和谐相处、同其他民族和谐相处、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使人们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平等权利、平等发展,增强相互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其第四层面是精神修养的教育。包括精神境界、精神修养、理想人格、信仰信念教育等内容。要依据学生特点,结合学科性质设计实践活动课。课题由教师给,实践活动课的形式,组织、实施均由学生自行设计,自行解决,使学生从中获得直接的精神体验。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以人为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以人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诉求,强调人是目的;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逐步形成用人文精神进行学习研究、进行科学实践、进行技术创新、进行创业。训练学生独创的勇气和团结协

参考文献

20xx年8月

作精神,以人文素质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创业能力,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总之,职业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尤其在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显得更加重要,更为迫切。我们必须从自身内在教育实施环节、教育教学方法等诸方面寻求顺应发展、满足人文素质教育需求的教学机制、培养途径和培养方法,才会形成职业教育自身的特色与魅力,才会增强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力,才能有可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1]陈平原.大学何为[M].北京:2006.北京大学出版社,

[2]刘此芦.课程教学与人文素质的培养[J].沈阳师范大学

2006,学报,(4)[3]胡波涌.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之我见[J].中国成2003,人教育,(11)

!!!!!!!!!!!!!!!!!!!!!!!!!!!!!!!!!!!!!!!!!!!!!!!!!!!!!!!!!!!!!!!!!!!!!!!!!!!!!!!!!!!!!!!!!!!!!!!!!!!!!!!!!!!!!!!!!!!

(上接第38页)在具体实施方面,家长最初一定要狠得下心,只要他这顿饭不吃,那就不吃好了,家长跟平常一样很自然地收拾碗筷。但在下顿饭之前,不要让他找到任何东西吃。只要他饿了,他自己会要他想吃的东西,他不吃,是因为他不饿。其实这种态度就是告诉孩子你要吃,那么就在就餐时间吃,如果你不吃。那就说明你不饿。他要承担不按时吃饭不好好吃饭所产生的后果。调查中还发现,有12.50%的幼儿餐前常吃零食,

得比我们更苦,二来祖辈少了“子不教,父之过”的责任。

针对上面的情况,应大力加强相关的亲职教育。通过开展“倾听家长心声”等亲职教育家长会,了解家长的所思所想,找到溺爱孩子的原因所在,从而为“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在会上,家长们还可以互相交流经验。通过家长学校或聘请专家来园开展讲座,让家长意识到溺爱孩子的危害所在和应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

习惯的培养是在不断重复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愤也是长期形成的,因此矫正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有一个逐步纠正的过程。

参考文献

70.22%幼儿有时吃,这个数字是很庞大的。家长都知道,零食

是不能代替正餐的,如果餐前经常吃零食,孩子已经吃饱了,是没有胃口再吃饭的。家长这里就要多一些生理的调节,比如饥饿感、生活规律以及增加运动量等等。

(三)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家教状况不容乐观,应大力加强相关的亲职教育

亲职教育是经以教育和学习的方式,而使父母成为称职父母的角色,并协助父母了解子女的身心发展需要,了解子女不适应的行为,与子女建立正向的亲子关系。它包括了父母的教育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两个方面[7]。

从调查中,发现家长溺爱孩子的现象很普遍。即使孩子已经吃饱了,遇到孩子喜欢吃的东西,会毫不犹豫买给孩子的占

[1]万钫.家庭幼儿饮食行为教育的调查与分析[J].学前教1995,4.育研究,

[2]林娅.杭州市家庭幼儿早餐的调查分析[J].学前教育研2002,究,(6)

[3]孙吉.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分析[J].医药世界,

2006,9.[4]徐浙宁,顾秀娟,彭咏梅.学前儿童饮食状况与家庭喂养

2008,3.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

[5]蒋竟雄,夏秀兰,崔绍珍,宋琴素,袁全莲.三代同堂家庭中祖辈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6,1.

[6]刘焱.学前教育原理[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7]中国心理咨询网:/dispbbs.asp

boardid=3&id=58828.

[8]黄土云.297例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现状分析[J].中国

2001,9儿童保健杂志,(3)

31.9%。3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独立进餐占24.3%!幼儿正常进

餐时间一般是10~20分钟,不能超过30分钟,并随着年龄增长

而相应缩短[8]。调查显示吃饭时间超过30分钟的占6.3%。家长过多的溺爱、包办代替。造成了“有爱无教”的局面。

现在的父母小时候生长在物质生活条件比较匮乏的年代,物质条件得不到满足,现在,他们身为父母了,却生活在一个物质条件相对丰盛的时期,父母普遍有:“我那个年代,什么都没得到过,我一定不能让我的孩子再重复我那种生活。”这种心理。由于父母比较繁忙,养育孩子的责任更多落在了祖辈身上。而这种心理在祖辈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来祖辈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