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的调查报告

由传统服务业迈向现代服务业

——对**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调查报告

进入信息时代,一种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变化正悄然出现。服务业和工业一样,也面临着优化结构、升级转型的重要课题。国家在不久前制定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制定和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 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规划》强调“大城市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有条件的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一个区别于传统服务业,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现代服务业成为了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本文选取了**市近年来服务业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着重对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区别,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传统服务业的基本状况及运行特征

狭义上讲,传统服务业是指商贸流通业,它与现代服务业有着承继性和交融性。目前,传统服务业仍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在对现代服务业进行分析之前,首先要对**市传统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作一个总体概括,通过对比数据,**传统服务业发展呈现以下几种态势:

1、总量持续扩大。20xx年-20xx年,**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以15%的速度增长,增幅为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连锁业年递增 1

率高达55%;商品市场成交额年递增率15.48%。服务网点也迅速增加,新增沃尔玛、金润发鼓楼店、欧倍德栖霞店、好美家建材超市、金盛国际家居广场、家乐家超市、百安居建材超市、苏宁环球汽车城等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卖场等商业服务网点达130万平方米,投资总额超40亿元;新建和改造农贸市场52个,总面积11.5万平方米,投资2.7亿元。

2、扩张势头迅猛。近年来,**市商贸流通企业主动融入区域大市场。比如五星电器公司20xx年一年间,就深入安徽、山东、浙江、江西相继开设大型直营专卖场50余家;中央商场在短短两年内先后在淮安、济宁、连云港、徐州等地开辟大中型零售商场4个;苏果超市的连锁店、加盟店已遍及周边市县、乡镇;白云亭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应天路水产品市场的经营辐射力已穿越华东、华北,达到东北、西北和华南等地区。据统计,到20xx年底**市共发展都市圈网点600个,销售逾百亿元;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有20%来自市外消费;商品市场成交总额中约30%为异地成交。

3、品牌效应突出。近年来,消费日益向品牌商圈和品牌企业集中,新街口商圈20xx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6亿元,占全市的17%,新百商店、中央商场、金鹰购物中心、东方商城、金陵百货又成为商圈中的品牌集中消费区域,五家合计销售为65.5亿元。连锁业中,苏宁、苏果、五星等企业在20xx年分别跻身全国连锁业30强中的第3、7、13位,成为国家级品牌企业。在商品市场成交额排在前列的,也都是白云亭、金桥、玉桥、金盛等国家级大市场,品牌效应十分突出。

4、集群特征明显。新街口商圈集中了**市85%以上的大中型商业企业,营业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商场就有30家。下关、赛虹桥 2

和浦口三大市场群集中了我市70%的各类商品市场。专业街、专业店群兴起。如珠江路电子、大明路汽车、莫愁路机电、丹凤街通信产品、新庄汽配等专业商品街、专业店群的企业数量、销售规模都在平稳上升。同时,以**1912为代表的时尚酒吧、餐饮专业店群也 在逐步形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市传统服务业已经具有了相当规模,同时,现代服务业的功能和特征已经初步萌芽。传统服务业的创新、转型和升级,目前已具备了基本条件:一是服务业全面发展的大环境更加成熟。从国家到地方,都先后出台了落实和扶持服务业的发展的政策,为传统服务业创新、改造提供了政策资源。二是基础设施日趋完备,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空间优势。主要包括了大规模的道路、桥梁、地铁建设,为服务网点扩充、物流配送、城乡居民消费提供了极为便利的交通条件。三是连锁业等新型业态的飞速增长,现代经营理念与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商业街、特色街的蓬勃崛起,区域扩张、大流通格局与集群效应的演进,都为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改造转型提供了物质基础。四是企业改制为传统服务业注入了活力。传统服务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到20xx年底,商贸、粮食、供销等五个服务业系统中已完成改制企事业单位56家,其中包括一批有影响的商业批零企业,目前这类企业正在加紧调整结构,整合资产,拓展经营,体现出相应的活力。五是国际大型企业的落户对传统服务业创新、改造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麦德龙、家乐福、欧倍德等国际大型超市相继落户,不仅带来的是经营扩张,更带来了现代经营方式、服务技术和消费理念.

二、传统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3

虽然**的商贸流通业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但是用国际现代服务业理念和标准加以衡量,特别是与上海、广州等城市相比较,可以发现,**市传统服务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1、观念因素。首先,是对发展服务业的观念相对滞后,对国内外产业结构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趋势认识不足,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消费服务业互动发展的长期性和规律性理解不深,对传统服务业提档、改造的意识不强。其次,是把超市、便利店及农贸市场等本属于服务业经营的领域,仍然当作“满足居民购物需要”的公益型事业来办,并以此作为市场准入的规则,影响了市场的开放程度、企业缺乏竞争环境的历练。第三,是服务业行业内部,同样存在着创新意识不强的现象,缺乏对传统服务业改造、创新、提档升级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标准因素。传统服务业发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制定科学的运行标准是当务之急。只有对现代服务业有一个比较科学的界定,才可以指导企业的发展方向,提高经营的运作层次。目前,包括**在内的许多城市尚未形成符合国际通则、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服务业发展标准,如对消费集中、市场细分、集群现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一些明显特征,还习惯地用“规模”、“体量”、“专业市场份额”等老套数去归纳、评价,起点不高,这样的理念运用在目标计划的制订上则很难引导企业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层面。

3、结构因素。一方面,**市传统服务业的发展得益于市场的开放与竞争,得益于一批龙头企业的有效创新;另一方面,仍有一些企业经营业态单一,服务方式老化,技术手段落后,硬件档次较低,内部机制不活。连锁业、步行街、专业街等新型业态虽然不断引进,但是下一步将面临着引入新的经营理念、提档升级和规范运 4

作等问题,可以讲,没有结构的调整和机制的创新,服务业的竞争能力和整体实力将受到制约。

4、人才因素。全市服务业专业人才普遍缺乏,尤其是一些现代服务业所需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据对一家中等规模的国有服务企业的调查表明,中高层管理人员中,经管和营销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不及三成,正规的MBA专业毕业的硕士生竟无一人。同时,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也相对薄弱,主要停留在劳务使用的层次上,这些都是传统服务业改造、创新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三、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的趋势和方向

1、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拓展。新型业态将成为传统服务业升级发展的“坐标”和主导方向。主要包括了连锁业、特色街和现代多功能商区的发展,以及服务业发展的品牌战略。比如,便民店将向多功能服务业态转变,日本“7+1”便民连锁将是发展方向,形成集购物、洗涤、快印、订购车船机票、信息传递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新兴连锁企业。再比如,围绕服务社区,一批设施好、技术新、功能全的“邻里中心”将逐步建立,以便捷、有效的方式,为市民提供购物、保洁、护理、劳务等全方位的服务。

2、运行质量将进一步提高。服务型企业在经营扩张的同时,必须加快科研开发,全面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完善信息化服务方式,提升企业运作的科技含量,并注重做好营销理念和消费理念的扩张,早日融入国际市场。比如,服务型企业在营销上搭建电子信息平台,构筑新型工商关系;在服务方式上推广信用卡消费、电子商务、电视购物等技术;在企业内部机制上实现“用工机制、薪酬体系、目标考核、风险控制和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创新,实现由粗放型经营到集约型经营的转变;农贸市场将向超级市场的环境 5

设施、经营管理靠拢,普及包间管理、品牌经营和科技检测,提高技术含量,商品市场将逐步实行大型配送中心和零售商场式的改造。

3、投资渠道进一步多元化。传统服务业的改造,投资、融资不可避免地成为“瓶颈”问题。除了由政府主导的专项发展基金外,主要是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和集聚投资。比如,大型商贸企业通过增资扩股、并购中小企业,完成资产、资本的综合运作,再比如通过合资合作,引入国外资金,更可以将境外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销售技术“嫁接”进来,实现“软硬件”的双向引进,或者由几家大型国内商贸集团共同出巨资收购“洋超市”、“洋企业”,实现新增效益,提升示范效应。

4、人才竞争将进一步激烈。现代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将更加注重从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现有技术业务骨干的待遇,尽快实现“留住,引进、培养、储备”人才的企业用人体系。同时,企业还会加强对现有服务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与高等学校和经济研究机构进行合作,系统地培训服务业人才,掌握利用人才优势参与市场竞争的本领。

5、政府服务监管体系将进一步完善。一是随着《公司法》的修订,市场准入制度将进一步放宽,政府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将会鼓励企业增设网点,积极扩张,自主经营。二是政府将加快商业立法,通过调整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引导企业向现代服务型转变。三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城市规划布局。结合国有服务业产权制度改革,对机制落后、结构单一、效益差的零售批发企业实行转轨变型;对一批场所简陋、管理混乱、既无特色、又无力改造的老式服 6

务企业实行退出;对不合规划、重复建设的初低级零售商场、农贸市场和商品市场实行重新规划建设,促进企业优胜劣汰。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是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实现这样的转变和升级,不仅要把握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内涵,而且要结合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实际如何将发展理论与本地实际有机结合,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则是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资料:

1、《发展经济学概论》 谭崇台 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2、《加入WTO后的服务业的发展》 黄繁华 著 人民出版社

3、《知识服务业的产业生态》 李 波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4、《20xx年**市国民经济统计年鉴》

7

 

第二篇:现代服务业建设调研报告

环境是生产力,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不断营造环境比较优势,才能抢得发展先机,赢得更多的关注和项目投资,进一步把园区做大、做强,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结合我区实际,课题组近期深入经济开发区和部分项目单位,就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园区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基本情况

1、园区建设情况。20xx年,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原经济开发区梅花园区的基础上,南延建立城南工业项目区,规划控制20km2,其中起步区(核心区)6km2,着力建设“以工业为主导的南部新城”。城南工业项目区在去年征地1平方公里的基础上,今年新征土地1650亩,建成区初步实现“七通一平”。另外,占地31亩、投资3000多万元的生活配套服务区正在加紧拆迁建设之中。

2、园区项目建设情况。目前,梅花园区共入驻项目46个,并全部建成投产;城南项目区已入驻项目31个,引资总额达6.2亿元,部分项目已建成投产,涉及机械、建材、纺织、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今年上半年两园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8404万元、工业增加值2698万元、商贸及工业销售收入73080万元、税收918.65万元、财政收入1569.5万元,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3、为项目服务情况。在为入园项目服务过程中,实行重大项目落地联席会议制度、四大班子领导联系项目制度、“四个一、三个帮”和“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制度。同时,强化服务质量监督,实行入园企业封闭式管理、检查备案制度,开展“发展环境千人评”活动,成立经济环境保护委员会和“经保办”等,为入园项目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目前我区的园区建设有较快发展,环境秩序总体趋好,绝大多数企业对政府职能部门提供的服务较为满意,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环境不优和园区建设滞后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前我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是为项目服务的体制不顺。园区功能不全,缺乏规划、土地、建设、环保等方面职能,使“一站式”服务无法完全落实,影响了为入园项目提供报批、建设等方面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招商部门由于客观原因造成其指导、信息服务、企业落地服务等功能不能有效发挥。虽有项目落地联席会议制度,但由于联席会议涉及众多职能部门且次数有限,造成实际落实不力。撤市设区后,区级政府职能大大削弱,工作协调难度加大,难为企业一步到位解决相关问题,如:城南镇梅花村、樊通桥村沿西环路外沿200米内及七里岗村一部分的建设规划属市控制,区无权规划建设,严重制约了园区项目供地需求;入园项目从确定投资意向到建成厂房,要经历很多环节,涉及众多职能部门,千万元以上项目的环评、立项、工商登记等还需到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各单位在招商过程中各自为政,有时发生区内几家单位同时与同一投资商洽谈的问题,影响了招商效果。

二是园区规划布局起点较低。由于我区的园区建设时间短,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招商引资规模小,项目档次低,缺少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牵动性强的大项目。园区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功能定位不明确,没有划分相应的功能区,入驻项目布局处于无序状态,甚至存在相互污染的隐患,难以适应长远发展和产业集聚的需要。同时,少数入驻项目建设缓慢、进展不快,存在“有钱买地、无钱建设”的现象,不仅浪费土地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区的形象。

三是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部门和单位只关心部门的权力和利益、眼前的利益和个人的利害得失,对优化环境认识不到位,或把口号喊在嘴上、贴在墙上,却不落实在行动上。一些职能部门服务意识淡薄,“管理”得多,“检查监督”得多,服务得少,主动上门服务则少之又少。有的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不高,据部分项目单位反映,现在到有些部门办事,

一趟能解决的问题往往要跑多趟,甚至还要找到关系人说情才肯办理。有的部门收费项目、标准不公开,相关费用的标准“不确定”。有些执法部门、执法人员过分强调管理职能,注重处罚与收费,行为简单粗暴,随意性大。有些部门和单位政令不畅通,很多工作在一些环节难落实,形成严重的“中梗阻”。另外,从事招商的工作人员政策水平层次不齐,对外招商缺乏统一口径,有的对本地的资源优势、产业方向、优惠政策,甚至水、电价格及设施建设费用也不完全了解,对投资咨询难以应对自如。

四是各项配套尚未完全到位。一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如:虽安装了部分路灯,但未能实现“亮化”;虽硬化了部分道路、建成了部分厂房,但未设置导向标志;虽实施了部分绿化工程,但有的建成企业门前未能及时绿化;虽能通车,但市内公交未能通达等。二是失地农民保障不够,在失地农民的拆迁安置、养老保险、就业保障等方面没有系统的规划安排。三是缺乏较为全面的投资信息资料,投资者难以迅速获取全区可公开的资源信息(包括矿产、能源、生态)、生产要素信息(技术、人才等)、企业信息(包括各类企业的分布、产品、联系地址等)、投资信息(包括投资类行业的申办手续和程序等)、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等。四是缺乏一整套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责任追究办法,尚需进一步强化各项服务监管措施。

三、几点建议

实践证明,没有一个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千辛万苦洽谈的项目难落地,费尽心机引来的企业难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园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位置,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努力打造投资兴业的一流环境,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对当前市、区不合理的行政职能分配和行政权力划分作出科学、合理的调整,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及县级政府职能设置的要求,把该下放的行政职能放到区,如下放园区项目用地审批权等,以形成职能完整、职权合理、功能完善、工作高效的区一级行政体系。围绕加快我区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的需要,

合理界定区招商局和开发区管委会的职责,在开发区管委会内部设立园区建设发展办公室和招商办公室,使调整后的职责更有利于为园区的发展发挥指导、协调、服务作用;把有关部门的职能下放到开发区,或设立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从相关职能部门抽调专门人员办公,赋予相应权力,开通“一站式”全程办事代理制服务,简化审批环节。由区招商办公室负责对各部门各单位外出招商信息建立招商项目库,统一调度,避免重复招商、交叉洽谈,形成对外招商的整体合力。

二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园区发展规划。好的园区建设规划是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园区建设的重要条件,要进一步集中力量搞好园区的发展规划,认真做好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企业集聚发展规划的衔接。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合理确定园区定位,突出园区的行业特色和产业特色,确定园区的产业政策导向,将园区划分为建筑建材、食品加工、机械配件、服装纺织、化学工业等功能区。根据园区主导产业定位,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招商指标体系,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导向,在投资密度、产出效益、环境污染等方面对不同的产业项目设立不同的准入“门槛”,着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在此基础上,推动大项目入园、中小企业跟进,引导园区朝产业集群方向发展,优化园区企业之间生产协作流程,鼓励和引导关联企业或配套企业向龙头企业所在功能区聚集,培育一批企业关联性强、产业集聚发展的产业带,努力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发展高地,使之成为相关产业集聚的有效载体。

三要建立精简高效的服务保障机制。要认真抓好招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实行定期“充电”,使招商工作人员熟知国家、省、市各级政府有关招商引资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并能如数家珍地介绍我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现状,讲清地理、区位、交通、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和特色。要实施标准工业园建设工程,建好部分综合管理服务区、生活区、标准厂房区等,出租或出售给入驻企业,以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降低企业征地成本、缩短项目建设周期,使入园企业能够快捷高效地投入生产运营。对进入园区的新办企业,严格实行“一站式”服务,推动限时办结制、办事程序公开制、收费公示制、服务承诺制、全程代理制、审批“超

时默认”制和企业特事特办制度等,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完善入驻项目建设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协调解决入驻项目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成立建筑建材、机械配件等园区产业行业协会,加强对外联系,形成对外竞争合力,促进区内企业之间协作和沟通,并通过建立市场供求、生产能力等方面的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和行业预警制度,及时反映行业动向,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四要打造配套和谐的园区发展环境。要按照新城区建设标准,完善园区内配套设施,尤其要尽快实现建成企业门前的绿化和亮化,在园区内各主干道旁分别设置交通标识和路标,着力提升园区建设档次。要积极协调市有关部门,开通到园区的公交线路,方便入驻企业职工上下班。要切实加强园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对引进入园企业的同志按照企业到位资金比例兑现奖励,以促进园区的快速壮大。要健全园区失地农民保障机制,为他们制定类似下岗工人的优惠政策,举办园区入驻企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训,发动他们参加养老保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强化投诉受理机制,制定园区企业保护措施,增设跟踪服务企业监测点,及时解决企业投诉问题,严肃查处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积极为企业发展生产搞好服务。要完善服务企业质量公开评议制度,在深入开展“发展环境千人评”的基础上,聘请“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督员”进行明察暗访、予以监督,同时不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企业对行政管理、执法部门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执法水平等情况进行评议,以促进机关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