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教学总结

管理会计教学总结

这门课时全英文的教材,而面对的学生又是大专水平学生,所以讲课时要特别设计和备课。

1.首先了解学生的英文水平和专业课水平,然后定位课堂中英文讲解部分占到四分之三,主要是管理会计每个知识点的英文术语的讲解,课堂举例先练习汉语的,再练习全英文的题目,最后课下作业是全英文的题目。

2.备课是汉语和英文同步进行,讲解主要以汉语为主,针对学生的程度适当用英文,但必须做全英的练习题。

3.教材选用全英文的教材,课堂争取把英文教材给学生通讲一边,书上的练习题也讲一遍。另外鉴于学生英文水平较差,所以给他们推荐了一些较好的汉语教材,比如东财出版社的、人大出版社的、西财出版社的等等,汉语的学通了,在来学英文的,难度会降低。

4.课堂提问也是采用全英文的练习题。

5.每堂课会带着学生复习专业术语,基本上只要专业术语掌握的差不多,引文教材就能看懂七八成。

6.最后的期末考试时全英文出卷。

7.国外的教材较之国内的教材,有很多优点。首先是编排思路紧凑,更符合实际和人们的思维,然后是课后有大量的大型案例,可以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以加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第二篇:管理会计国家精品课程学习总结

《管理会计》国家精品课程学习总结

尔滨学院 孟惊雷

20xx年x月x日至29日,我参加了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管理会计》精品课程培训。培训由东北财经大学的吴大军教授、王满教授主讲,他们的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特别是吴教授十分风趣幽默,王教授思维缜密,使我受益匪浅。同时,我还与其他高校的教师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借助于网络教学论坛,及时与全国高校同仁交流切磋,感受大师、接近同行,既拓宽了视野,了解了学科的相关前沿知识,又学习到了专家的教学艺术和教育方法,真正在教师素质上有了更高层次的提升。在此,将自己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学定位要准确

在培训中,吴大军教授在阐述课程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建设重点时指出,东北财经大学的《管理会计》的课程建设定位在本科教学任务上,所以应当与高职高专和研究生教育应当有所区别。这对我很有启发:我校培养的就是本科会计专业人才。所以无论是在教材的选用上,教学大纲的编写上,教学方法的运用上,都要找好定位。

在教材选择上,不能理论性太强,应当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又不能只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应当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区别于高职高专教学,要把握好这个度。我校选用的教材就是吴大军教授主编的《管理会计》,系统性很强,案例专题分析也比较透彻,非常适合本科教学使用。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能把握整体理论体系、接触理论前沿,又能结合中国实际,让所学知识落地生根。一方面要注意那些时效性强,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典型案例,另一方面,应注意那些和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小案例,同时还应考虑专业特色,多选择行业相关案例。

另外,要提倡引进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过excel建模来解决企业在经济管理中的预测、决策等问题。这些知识的渗透对学生毕业后从事财务工作大有裨益。因为本科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必须适应现代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正像王满教授形容的那样:本科生没进过车间,没见过机械设备,即使看到也是间接的,所以应当从简单的部件工作原理讲起。在讲授基础理论和基础方法

的时候,多用专业术语来解释、描述身边的事,这样就会深入浅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态度要精益求精

在培训中,吴大军教授在讲解如何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提到很多细节问题。这对我很有启发:课件的制作应当秉承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在字数安排上,不宜过多;动画设计不要太花哨,以避免哗众取宠、喧宾夺主;对于管理会计这门学科,不宜加入其他音频效果。此外,如果是提供给学生网上下载或在线学习的视频资料不宜过长,最好不要超过五分钟,才能保证观看的效果。

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不宜急功近利,应当注意平时在教学与科研过程中的积累,夯实基础,把每一个环节做好做精,经得起反复推敲。不要错误百出,不要全盘COPY;课程建设应当系统全面,资料完备;又不失自己的特色之处。

三、适当运用提问法,启发式教学

在培训中,吴大军教授说到,一个好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举例,深入浅出;运用手势,加强肢体语言的影响力;还要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这对我很有启发。对此,我的理解是:在讲课时,如果能较好地运用提问法,就能加强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我的体会是:在每个章节一开始时,可以先制作一个比较小型的导入案例,该案例一般会提出一个该章节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一开始就引起学生探究未知的兴趣,感受学习的乐趣。在章节有关内容的讲述中,幻灯片不是一整屏全部显示出来,而是随着操作逐个显示,这样便于在讲述各个知识点时及时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提问学生,考察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于提问,我认为应“适当运用”。提问对于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是有效的,但对于所提的问题应有所选择,问题必须有思考性,如果提的那些问题没有思考性,学生听了很自然地就反映,就训练不了学生的思维,这种气氛的活跃没有意义。所以,在备课时,我会精心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的学习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让学生主动来思考,整理自己的思维,自己总结出有关的知识点,效果较好。

四、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培训中,吴大军教授强调了案例教学在课程讲授中的重要性。案例的类型大致有三种:一是导入案例,表现形式多为小故事,一般适合在导入新课时采用,

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课堂例题的形式,它是现实经济管理实践提炼出来的,便于阐述本节课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有关公式、模型的演练。三是讨论型案例,这种案例的特点是模拟场景,扮演角色,屏蔽结果,没有统一固定的答案,教师最后要予以总结和评价。这对我很有启发。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使用不同的案例类型进行教学。但要注意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如何进行案例教学。低年级学生适合讲小案例,他们才容易理解;高年级学生适合讲大案例,他们才会觉得过瘾。

在培训中,王满教授还鼓励我们教师自己编写案例。案例的编写要素分为形式要素和实质要素。其中,案例的形式要素包括案例名称、编写目的、知识点、关键词、案例摘要,案例的实质要素又包括案例正文、案例思考题和案例说明书(背景信息、分析路径)。这使我对案例的编写规范有了系统的了解和认识。从案例的来源上看,可以从相关书籍、网站以及对身边问题的深刻思索中获得,渠道十分广泛。从案例的讲解方式上看,板书、PPT不能成为唯一的方式,要联系录像、电影、图片等形式综合演绎,有时还要配以角色扮演,才会更加生动深刻。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看,小案例只涉及单一的知识点,大案例包含众多知识点,甚至多学科交叉渗透,比如经济学、管理学。总之,让学生在参与中掌握理论,学会方法,更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世界上没有不好讲的课,只有讲不好课的老师。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勤于思考,经过一点一滴的积累,经过锲而不舍的坚持,一定会成为受人尊敬和爱戴的老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