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实施方案2

峨山县锦屏中学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

实施方案

体验式教学是最近一两年才出现的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它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用亲身的经历去感知、理解、感悟、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提出是以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为基础的,并遵从它的基本理念:即学生是学习主体主动建构的过程。

通过研究锦屏学中的现状和新课改的精神,我们体会到以素质教育为总目标,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课题研究为首是锦中学校自身求发展的一个学校新课改的实验尝试。课题的实施旨在将学校系统内各要素通过整合,合作互补,通过整体优化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锦中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改形式下的发展观和培养人才的需求。为此,学校将开展该课题模式实验研究,特向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申报立项。

一、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施文生

副组长:包少华 吴建民 柏庆春

成员:语文:邱祥生 数学:黄力荣 英语:包美英 政治:普卫文 物理:赵家裕 化学:韩云春

历史:解存明 地理:柴绍清 生物:柏庆春

本课题研究由课题领导小组整体研究设计和全面管理,特邀市教科所李永云所长进行具体指导,校教科室承担项目任务的实施和具体指导,全体教师参加课题实施和研究。

1

二、“体验式”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所谓“体验”是指人通过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或自己身体行为直接感知客观“现象”,并开动思维机器认识“现象”本质的过程。“体验式”教学法可以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向指路创设情景,提供信息、资料、工具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学习成为“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循环渐进的过程。 体验式教学法是以学生动手操作,直观感受,模拟真实等活动方式,获取感性材料作为思维活动的基础,去认识抽象的概念。学生可以在活动之前先接受在生活中早已有的概念并在活动中运用,用“试一试”、“比一比”、“做一做”等体验方法,将“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再现”,使之成为丰富思维的活动。学生正是在这种“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体验”与“认识”的交互作用,促成自己行为和认知的统一。

2.倡导“独立思考”,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体验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引导是要把学生活动的主体积极性最充分地调动起来,教师要多给学生自由活动和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处于主动实践,积极思考的探索状态,让他们主动地动脑、动口、动手,独立地观察、比较、联想、归纳。在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去发现、去评价,从而不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逐步发展体验学习的能力。 3.突出教学的实践性,体现动手动脑相结合。

体验式教学法主张让学生“做中学”,实践中体验,而不是简单地用耳朵听,动手做,更要动脑想,用心去体会。要调动全部感官系统和思维 2

机器,全身心地投入,会动手、会观察、会倾听、会表达、会批评、会创造。

4.注意学法指导,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体验式教学法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就能得到的,需要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己实践获得的。即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和学习伙伴的合作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自己亲身实践的方式建构知识意义。这不仅要求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成为学生体验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用创设情境,提供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探索实践,使“学会”变“会学”。 5.建立新型的师生,增强教学的民主意识。

体验式教学法创建的是一种互动的交往形式,强调重视师生的双边情感体验。教学过程中既是师生信息的交流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教师“爱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欣赏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接纳感受,包容缺点,分享喜悦。让学生体验到亲切,温暖的情感,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下愉快地学习,并能主动克服困难,奋发进取。

三、“体验学习”教学法的基本框架结构

“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必然是和谐、同步前进的。体验式教学的各个环节都突出了学生“体验”二字的地位和作用。其方法可用如下框架结构图来表示:

(1)指教师在备课时,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能力为基础,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考虑如何激发每个学生开动思维机器。在上课的起始阶段,便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体验”,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

并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在教学前,让学生好好“体验”课文内容。这一“体验”不仅是要读懂课文内容,而且要求学生在“体验”课文时进入“主体”角色。

(2)当教师踏上讲台之后,首先要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尽快进入状态。教师先不必考虑如何使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轨道,而是要致力于每个学生都开动思维机器,不怕学生想偏了,甚至进入了思维误区,只怕个别学生对教师的点拨引导“无动于衷”,处于思维静止状态。一般来说,在上课起始阶段,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群体,“体验”的方式和程度是不可能达到一致的。这就是说学生群体处于思维振荡阶段,也是“体验”的初级阶段。

(3)为了使学生进入“体验”的高级阶段,就要使学生再次“体验”,这需要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活动来完成。教师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或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或进入开放式的练习。开放式练习不是简单的模仿性作业,而是要对书本上的“练习”适当改良,或另行设计,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有一个“为什么要这样做”的体验。这也就是进入了“再次体验”的阶段。

(4)教学评估,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评估检测的双向性。评估不仅仅是教师检测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而且也是检测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存在问题的手段。二是评估的公开和公平。教师在阅卷时,要向学生公开评分要求与标准,并严格操作,避免随意性。要允许学生申辩,合理的意见要采纳。对学生来说,评估之后不能只关心“分数”,而要通过“评估”来体验“错误”。认真总结“错误”究竟有哪些,各类错误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 4

么,如何矫治。同样教师也要作相应的反思,并帮助学生矫治“学习误差”的积累。体验“错误”是一种高层次的“体验”,学生掌握了这一本领,对他的终身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5)教学在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结束之后,需要总结和复习。“体验式”教学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教学过程中的“总结”和“复习”,成为学生“再体验?偃鲜?认识飞跃”的过程,教师的主要责任在于引导学生概括,也就是指导学生自己完成对学习的知识内容的高度概括,让知识概念化、系统化、综合化,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这一过程中,实现了认识的飞跃,体验了学习的成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上述五个阶段,便是实施“体验学习”教学方法的全过程。完成这一全过程,自然也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四、课题的目标

1.通过“体验学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通过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价值观。我们期待学生在学习过程、在领悟的基础上能不断创新。

2.通过课题的实施,继续转变教育观念,培养新一代科教兴国的人才。长期以来由于中考的压力,较多老师还处于应试一套的教法,因为它有短期效应。“点对点”的教学方式(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至今还很流行。因此,我们抓住新课程实施这一契机,利用这一场课题科研的机会,更新教育、教学的理念。要求老师把握“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这四步式教学法进行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人本主义思想,围绕着学生 5

这一主体,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会”和“会学”进行活动,使素质教育真正得到落实。

五、课题的理论依据

1.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方法论是我们课题的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它帮助我们解放思想,启迪思维,既继承又批判地对待传统教育教学理论。同时又有助于我们探索教育科研的新路子,研究新问题,从而发展教育理论和实践。

2.依托建构主义理论指导课题顺利进行。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只有把知识的“根”安在学生自己经验(可以是直接经验,也可以是间接经验)的土地上,才能真正地实现意义构建。所谓把知识的“根”安在学生的经验上,就必须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去感受、体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经验与“新知”进行相互作用。学生经历了这一过程,不仅有利于实现意义建构,而且还有利于学生从此过程中了解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科学的方法和获得解决问题的情感体验。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教学的所有设计都是围绕着学生,特别是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而进行的。结合新课程设置的精神,我们拟采用以下几个改革策略。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既然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首先应培养他们能自主学习。老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会猜想,能积极提出问题。为此,作为教师应该按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新课本的内容,提供方方面面的素材用于创 6

设情景,设疑让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积极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重在过程和体验

跨世纪的人才应具备科学的探究精神。作为我们老师应善于根据课标的精神精心创设情景,以问题的设疑,问题的发现、探究和问题的解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并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全过程。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着力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师生互动,生与生互动讨论形成共识,实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3.注重能力的培养

结合新课程的设置,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设疑和启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我们还要做的是在教与学的互动发展中,通过各种活动方式,体验知识与生活、社会各方面的联系。通过各种活动方式,给学生创造条件,给出一定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增加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探索活动,还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方面的能力,获得信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4.在合融中求发展

由于我校生源状况着异性较大,加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性的差异引起分化现象等。教学中,既要学生全体参与,又要考虑到整体性同步发展是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要仔细研究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情况和想法,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师生间的互动和体验需要情感的沟通,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只 7

有和谐才有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有学生主动参与,才有生动活泼的互动情景,才有学生全身心的发展。

总之,我们的教师的策略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在平时组织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学有余力的学生,更要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的策略在教法和学法上的体现不是单一的,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当然,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我们还要不断修改我们的研究策略,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课题研究的计划

1.本课题研究步骤计划

20xx年9月,确定学科子课题。撰写开题报告,向上级申报立项和接受管理。

20xx年10月—11月,申报子课题或分课题。可以由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组或跨学科,数人或个人的形式参加。各个已立项的子课题应拟出研究所需的时间定出创建、研究、发展、终结等各阶段的时间周期。申报者应准备的材料有:选题论证、研究思路、方案设计、步骤措施,上报县教科所立项。

20xx年3月—20xx年8月,课题实施。课题的主持人对课题研究的管理负全责,做好资料积累,相关记录,定期总结、检查。

20xx年8—9月,实验中期总结。拟在暑期召开课题组成员研讨会,阶段总结评估会,收集和交流教师的研究成果,装订成册。

20xx年9月,确立下一阶段实验。

20xx年9月,课题结题,材料上报,推出先进成果。

8

2.课题研究的评估与验收

校教科室依照各子课题的研究与发展时间表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价,及时进行总结,并请有关管理部门专业人员参与指导与阶段验收、作出鉴定。

9 20xx年9月 峨山县锦屏中学

 

第二篇:民法学(2)教学实施方案

民法学(2)教学实施方案

课程概况:

民法学(2)是法学专业第二学期必修的基础专业课程之一,是在学生掌握了法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 具体要求:

学生要在学习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综合练习和综合测试提高自学能力,灵活的运用理论分析和处理具体的案例。 教材简介:

1、《民法学》 主编:王利明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教材共18章,涉及债权(包括合同总论和合同分论)、人身权(包括具体人身权)、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继承权(包括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等)、民事责任(包括违约和侵权)等问题。

2、《民法学学习指导(修订版)》主编:叶志宏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具体实施方案:

民法学2教学实施方案

民法学2教学实施方案

在第八周和第十八周分别安排期中、期末测试,并安排一次论文习作。 教学建议和教学方法:

全面系统的介绍我国民事法律法体系,结构框架和具体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形成较为完整的民事法律意识,在授课中做到原理与案例相结合,学理与法理 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