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典型例题回放及答题模式总结

高考散文典型例题回放及答题模式总结

高考阅读

2014-03-23 2110 5d56b7b40102eici

高考散文典型例题回放及答题模式总结

一、概括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局部内容,概括主旨)

(1)①审准答题方向,②明确概括范围,③充分利用原文关键语句,④根据文章层次分点作答,⑤把握概括角度(句子主语),⑥注意答案的语言形式

(2)概括主旨的思路和要点概括内容+明确态度(情感)+揭示观点 典型例题

11.从文中看,“我”真正尝到拉纤的“苦味”包含了哪些内容?请简要加以概括。(6分)

①雪天纤道十分难寻;②雪地行走,双脚挨冻无比痛楚;③过险滩高度惊险,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每点2分) 《过滩

谣》

13.文章第二至第四段反映了华夏先民哪些初创生活?(6分)

①寻觅种子,种植谷物。 ②拓荒旷野,耕耘土地。 ③品尝百草,治疗疾病。(6分,每点2分)(每条答对一小句得1分。如某条内容提取正确,但主语为神农氏,则扣1

分) 《天 子 坟》

二、作用题(句子作用、段落作用、局部内容作用、景物作用、事物作用、人物作用)

(1)、建立“瞻前顾后”的思维习惯

(2)、首先明确句段相关内容在文章中的地位

(3)、相关答题要点首先概括相应内容,

点题、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开门见山、

为??作铺垫、承上启下、与??构成对比、衬托、作为线索、总结全文、卒章显志、升化主旨、呼应、丰富文意、增加文化意蕴、表明(体现)文章的某种思路等

(4)、答案要落实为相关文章的具体内容,不能搞术语展览。

典型例题

14、“我渐渐地觉得柳树不仅可爱,而且可敬”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直陈胸臆,既是全文的文眼,又是全文结构思路的总纲(总领全

文)。 《柳》

11、从结构上看,文章第一段有哪些作用?(5分)

点题(1分),由交代行程引出下文对神农氏的追述(2分),与结尾“天子坟是山”形成呼应(2分)。

(点题1分;引出下文1分,写出引出的具体内容1分,答铺垫或总领全文不给分;首尾呼应1分,写出呼应的具体内容1

分。) 《天 子 坟》

1、“就这样,走近了汉家寨”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承上启下。承接前文对自然“空旷宁寂、四顾无援”的死寂气氛的渲染,引出对汉家寨的描写和对汉家寨人坚守精神的诠释。 《汉家寨》

13、文章结尾部分,写老牛拉磨的情景的意图是什么?

与上文喧闹的木偶戏演出,形成强烈对比(2)

运用象征手法(1),以老牛的形象,暗示古老乡村生活的单一闭塞与村民生存状态的沉重麻木,表现了乡村的沉睡不醒与经年不变(2)。 《木偶戏》

13.文章写故乡“温软的稻草”,而从第三段文字却主要写了稻子的丰姿和农人收割稻子的热闹场景,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4分)

①内容上,描写故乡的美丽画面,以收割情景表现乡村生活的热闹、丰富和诗意。(2分)

②结构上,为后文续写稻草的种种温软作映衬铺垫。(2分) 《温软的稻草》

三、鉴赏题

审题注意点①首先要分清是局部欣赏还是整体把握;②其次要分清是人物还是景物还是抒发情感

答题准备

(1)景物描写欣赏选取典型对象(有代表性的事物)、具体的描写技巧(同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等)、修辞方法、想象、语言特色

(2)人物描写欣赏侧面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等)、修辞方法、想象、语言特色

(3)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各种抒情技巧、人称等

答题要点

概括相关内容,点明手法,结合文本落实、分析(不要忘了效果词和情感) 典型例题

船仿佛被冰冻凝住在滩涂上了。所有的纤夫都死死地把铁耙般的脚掌抠进积雪,抠进地面。尽管北风呼呼地嚎叫,他们的躯体却在咝咝地冒着热气;他们那弓成桥拱状的脊背,在嘎吧嘎吧地作响;而那一双双粗手,都颤颤抖抖地向前伸着,企图抓到一点点能够牵引自己的东西——哪怕是一条细藤、一棵小草,那也是救星呀!

12.文中画线文字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5分)

(1)大量使用叠词,运用比喻、排比和对比,以及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

(2)描写了拉纤过险滩时惊心动魄的场面,刻画了纤夫们齐心协力、坚毅顽强的形象。 《过滩谣》

15.“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4 分)

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温软的稻草》

思念月亮。月亮是城里所没有的。它无声地泻落在乌黑的屋瓦、霉墙、石子路,清凉如水,池塘是别一风味,粼光如荧光,而荧光又是别一种风味。月夜的笛声是好的,难怪帕斯卡尔因吹笛而赞美了人的脆

弱。还有潇潇春夜雨,满枕蛙声,客人不来不也很好吗?我思念我的小屋子,以及那棕色的小木门。傍晚,父亲常常走出大屋巷口,高高叫唤着乳名催我吃饭,见我迟不归,就会径直过来,手扶木门,静静的看我读书和写

字?? 《故乡》

12、文章第③段描写了故乡的风物,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5分)

选取故乡最具代表性的风景、人情等细节(1分,答出“代表性细节”或“典型细节”即可得1分);运用了化静为动(如它无声地泻落在乌黑的屋瓦??)、以动衬静(如月夜的笛声是好的??,还有潇潇春夜雨,满枕蛙声??)、联想(如由笛声想到斯卡尔因吹笛而赞美了人的脆弱)、融情于景(借家乡典型风物如月亮、屋瓦、霉墙等抒发对家乡的思念)、融情于事(借对父亲的回忆表达对家乡的思念)等表达方式,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上都是从表现手法角度例举的,还可以从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角度回答,这里不一一列举)(任意答出两点得4分,每一点中必须包括表达手法和分析

13.本文写“墓碑后面的字”,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作具体说明。

①记叙描写与议论抒情相结合。(1分)②注重环境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表达对墓碑后面的字的感人思考;(2分)③议论抒情通过对比手法表达对墓碑后面的字的理性思考;(2分);④议论抒情还通过虚实结合和托物言志表达对汉字的精神思考。(1分)

(说明表现手法首先从表达方式切入分析,然后具体说明每种表达方式包含了哪些“手法”。全文手法分析是个薄弱环节,所以在“查漏补缺”时有必要再次强调) 《墓碑后面的字》

13.最后两小节人称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有何艺术效果?(5分)

将“松涛”称作“你”,赋予松涛人格化的特点,有利于抒发情感(2分),表达了对松涛的感激之情(1分);将“我”称作“他”,突出“我”和听到松涛的每个人,都会进入新的境界,有新的认识和胸襟。(2分,意思对即可)。 《听松》

四、句意理解题

(1)观察句子,发现特色(2)联系语境,落实要点(3)紧扣要求,组织答案 典型例题

14.结合全文,探究“天子坟,原本就是一座山,一座不断长高的山”的几层含义。(6分)

. ①天子坟高大如山;②神农氏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厚重如山;③这种精神在子孙后代心中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6分,每点2分)

(第一点评分标准改动如下“天子坟高大如山”答出得1分,增加“代代农人为天子坟培土,使它越长越高”,答出得1分。其余两条不变。) 《天子坟》

五、构思和选材(构思特色分析题)

欲扬先抑、逐层深入、由实到虚、以小见大、双线结构等

典型例题

15、第⑴段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最后一段又说“寒冷还会来的”,请探究这样表达的理由。(6分)

开头是说人们对生活中“寒冷”体验的机会越来越少(2分);结尾说经历“寒冷”不仅是生活的自然规律,而遭受挫折乃至磨难等人生的“寒冷”更是生命的成长规律;人需要“寒冷”以发挥生命潜质,锻炼意志品格,使自己坚强勇敢。文章由实到虚,首尾呼应,紧扣主题,使主旨更加突出。 《寒冷的味道》

17.这篇散文回忆姥姥,姥姥应该有很多事情可写,但只选取了过端午、包粽子一件事来写,请探究这样选材的好处。(6分)

①使文章笔墨更为集中,能在有限的篇幅内生动细致地刻画出姥姥的可敬形象。②使文章的线索更为明晰,通过不同时期过端午、包粽子的事情,形象地展示了姥姥勤劳的一生。③使姥姥这个人物更具有鲜明的个性,姥姥的勤劳、善良、智慧、慈爱,全都融合在端午这个特殊的节日氛围里,化为清清的粽香,萦绕在儿孙的记忆里。④使作品更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文气息。⑤明确传达出“端午”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普通民众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影响。(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姥姥的端午》

六、探究题

认真审题,明确题目实质(前面的所有题型都可能成为探究题,并没有为探究而探究的探究题),答案紧密结合文章

典型例题

七、理解标题,探究主旨

要点概括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旨

典型例题

11.文章的题目为“孤独的守望”,从文中看包含哪些方面的含义?(5分) ①老人孤独地守望着被遗弃的村庄;

②村庄的一切孤独地守望着过去的生活;

③庄稼、蔬菜孤独地守望着被弃置的土地;

④孤独地守望着美丽的精神家园。

(5分,第①点2分,其余3点各1分) 《孤独的守望》

12.有人评价此文“因为朴素而逼近真实,因为真实而显现生活的本质。”请结合这句话探究原文是表现了怎样的“朴素”“真实”的“生活的本质”。(6分)

文章选取稻草、草帽、锄镐等大量、具体、典型的农村生活物品,//描绘了充满着土地与阳光气息,有着劳动的喧闹、丰收的色彩、孩子们的笑声和农人平和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简单、朴素和农人的自然朴

实。 (三层意思,意思对即可。) 《温软的稻草》

14.第7自然段说“贫困终被繁华取代,宁静总被喧哗掩盖”,结合全文探究这句话包含了怎样复杂的感情。(6分)

①肯定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希望山里人能够摆脱贫困,希望山村的发展能够融入现代文明;②对美丽山村被遗弃成为空村的荒凉景象十分痛惜;③对逃离喧嚣城市却因乡村衰落而陷入更大孤独感到迷惘。 《孤独的守望》 解题准备

一、整体把握

1、准确把握文章的关键语句。 2、分析文章结构层次。 3、把握文章主旨。

二、相关基础知识准备

(一)句段的作用(不同段落的作用)

1、如果所问的句段处于文章的前面,那一般要回答

(1)总领全文(2)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

(3)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形成对比 (4)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2、如果所问的句段在文章的中间,那就要回答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前后呼应。

3、如果问文中结尾句段的作用,那一般要回答

(1)升华感情;(2)深化主题;(3)总结上文;(4)卒章显志,点明主题;(5)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首尾圆和;(6)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4、过渡和照应

(二)人称、顺序、线索、伏笔、照应、铺垫、详略、先抑后扬、以小见大、联想想象

(三)表达技巧描写技巧、叙议结合、象征、对比、衬托、修辞

 

第二篇:散文题型总结__20xx

散文题型总结 20xx-03-02 09:58:46|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

散文题型繁复而庞大,因此,我总结了散文的题型如下:

散文类型赏读。

文体意识:明确各种文体的相关特点。不同的文体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结构、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语体色彩,因而也有不同的解读方法。

散文训练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如下方面的阅读思路:

①记叙性散文—记人叙事—细节描写—反映世态

②抒情性散文—咏物状景—借物抒情—言志抒情

③议论性散文—议论见长—典型言行—杂感随想

散文题型展示及总结。

从形象、构思、语言、选材、手法、主旨等方向思考。

一、有关鉴赏形象的题型:

人物形象:

⒈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⒉答题要点: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指出人物的典型(社会)意义。

3、答题思路:概括(特点+身份)+具体(分条,明确特点+举例阐释)+典型意义

例如:《溜索》(20xx江苏卷)1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 答案:(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2) 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

(3) 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

(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 :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景物事物形象:

1、提问方式:概括文本中某某景物事物的特点。

2、答题格式:分条+特点+象征意义

3、注意点:概括特点要全。要分条。事物的鉴赏要注意象征义。

例如:09全国I《彩色的荒漠》14. 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第一问:①戈壁滩环绕的恶劣;②戈壁滩色彩的单调;第二问: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②为下文要描写的彩色的建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先抑后扬,激发读者兴趣。

二、内容要点概括类试题

1.命题类型:

⑴全文内容要点概括。

第一种:概括某些原因

答题要点:很多散文,作家都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结

尾的“果”)从何(“因”)而来,那就是前面的叙事、描写、回忆等等。说到底,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复句,所以这类题设题要求的跨度一般较大,涉及全文。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因”的数量找全。

例如:09江苏《上善若水》⒓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③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第二种:围绕标题关键词语进行内容概括

答题要点:因文章的表述中心常常表现在散文文题上,关键词就是文章的表述中心,所以文题中的关键词常常是命题者关注的对象。答题时一定要从全文着眼,全局兼顾。最好的办法可能还是要使用段意概括和层次切分的办法。对于多侧面内涵的关键词,要注意依据“先概括后具体”的原则。

第三种:文中作者的多种情感概括

答题要点:多种情感,指的是对不同的人、事、物而表现出的不同的情感,或是对同一人、事、物的前后情感变化。答题时最重要的是在分点概括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几个答案并列成同一层意思,或者同一内涵的答案分成几条。

例如:09全国II《岳桦》16.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

答案:①它们的命运不同: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岳桦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②它们的形态不同:白桦挺拔明快,而岳桦身躯匍匐;③它们性格不同:白桦风流浪漫,而岳桦倔强壮烈。

三、选材题型设计及解答:

设问方式:

①文中为什么写到某事物或者人物或者某件事?②文中为什么引用某诗句、名言?

解题思路:散文中的事物往往起到衬托或者对比的作用;做铺垫、引起下文等作用;对主要事件往往起到补充、丰富等的作用。

例如:08江西《朦胧的敬慕》17.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为何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

答案:衬托 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用作者孩提时代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慕衬托跛脚小孩对鲁迅先生的敬慕。

解题思路:引用诗句的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内容上印证作者的观点或者强化、抒发作者的某种情感,或者突出文本的主旨;结构上是为了上下文的衔接,或者照应上文,或者引起下文,等等。

例如:《又见鹭鸶》6.联系全文,鉴赏文章结尾引用《蒹葭》诗句的好处。(4分)

答案:引用《诗经》名句呼应了作者寻觅鹭鸶的过程;寄托了作者人鸟同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理想;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抒情韵味。

四、结构、行文思路答题思路汇总:

注:明确不同句子在结构上因不同位置而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的不同术语:

如果首段是写景句段答题格式:描写(渲染、烘托、营造)了某一自然环境的??画面(气氛、特点、氛围),表现了人物的??情绪(心理),为下文写??作铺垫或者形成对比衬托等。

(一)要求分析全文的行文思路(或结构)

答题思路:这类题的答案绝不是各段落大意的简单累加,而是把文章各层次的层意概括进行组合。答题程序应该是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

答题格式:第一部分(先)写了什么,第二部分(然后)写了什么,第三部分(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例如:

1、08湖北《雾》19.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答案:①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②来加德满都后,开始“喜欢”进而“欣赏”后来“赞美”雾景。③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④作者最终“陶醉”在雾境幻象中。

2、08江西《朦胧的敬慕》17.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采用了“总—分—总”结构方式。①②段总写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③—⑩段分写为鲁迅守灵时的所见所感;⑥—⑩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是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⑾⑿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

(二)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描写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1、如果句子或者段落位于中间:

答题要点:第一结构关系一般为承上启下(或前后呼应,或自然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作用。 二是要在内容上考虑它与主体内容的关系。

答题思路:作用术语(如:承上启下)+分析(内容概括)

2、如果句子或者段落位于开头:

答题要点:一是与文题是否照应;二是是否能够自然引出下文主体内容,为下文作铺垫;三是与结尾是否照应;四是与主体内容是否形成反衬。

答题思路:结构作用术语+分析(本段内容和下段内容概括)

例如:09山东《记住回家的路》19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内容上,以个人习惯类比人生,引发感悟;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

09北京《司马祠》18.第二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在结构上统领下文,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起下文??;内容上表现司马祠的地势由低到高的走向;暗含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

3、如果句子或者段落位于结尾:

答题思路:结构作用术语+内容(本段和上文内容)分析

五、散文语言方面题型类

1、解释语句在文中的含义。

答题要点:①还原修辞句的本义;②揭示警策句的哲理;③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④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例如:《针挑土》(20xx全国卷)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2)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

答案(1)这句话采用拟人修辞,富于表现力,不仅交代了时间已经很晚,而且暗含人与物的比较,太阳已经有倦容了,但为苗绣的保存与继承发扬做出贡献黑妮还不见疲倦。看似不经意的一句,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黑妮的钦佩与称赞。

(2)黑妮的眼睛素净,显示了黑妮献身保存民族工艺的“针挑土”式工作的执着与坚持;而她的眼睛亮了,则表达了工作有了成绩的喜悦,以及对他人给予这种工作支持的感激之情。 答题格式:手法+效果+内容(人物、事物、景物特点)+作者的情感、观点

2、赏析语句或者分析语句的表现手法、表达特色。

答题思路:

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突出了事物的何种特点+景物营造了何种意境+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思想情感、观点态度。

例如:08天津《敦煌》20.赏析本文第五自然段画线的文字。

答案:采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将静态画面赋予动态美,表现了对生命的张扬和自由的渴望。

3、语言风格展示。

简练准确,朴素自然(朴实、质朴),清淡平实,清新明快,豪放粗犷、气势磅礴,细腻婉约,繁复浓丽、辞藻华丽,典雅清新,舒缓自然、热烈奔放,地方特色、方言口语,委婉含蓄,幽默讽刺等。

例如:

1、《灯笼红》(20xx上海卷)11.概括本文的语言风格,联系文章主要内容进行赏析。 答案:11.本文语言本色、平实(1分)。文章主要叙写了“我”的童年回忆,塑造了曾祖母这位慈爱、温厚的乡村老年妇女的形象(1分),语言与人物形象特征相吻合(1分)。

2、09天津《老屋》19.第五自然段划线部分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语言表达有何特点?这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通过对儿时生活片段的回忆,表现了淳朴、快乐、悠然自在的乡村童趣。生动形象有画面感,朴实自然有乡土气息。引起下文。

六、表现手法考虑角度:

(一)叙述人称

⒈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例如: 20xx年全国卷《长城》中问: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答:⑴将长城拟人化:A. 便于与长城对话,B. 便于抒发感情。

⑵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手法

1、人物描写:肖像、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2、景物描写:再现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对比、衬托: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主要情感,对比鲜明。

5、正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6、虚实结合:丰富形象,拓宽画面,激发人的想象力,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7、象征手法及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更加直观,形象生动。

8、想象、联想:丰富内容,拓宽境界,激发想象。

9、角度:远近高低空间角度,古今、早晚等时间角度,味觉、触觉、感觉等感官角度。多侧面展示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情感。。

(四)修辞手法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七、文章主旨的概括

概括方法:

①关注文题。标题能提供阅读的线索。(标题隐含了信息-----写作对象、重要事件、作者情感等,甚至可以借此把握文章的主题。)

一类如:08福建《吟风》,08天津的《敦煌》,08湖北的《雾》 ---直接明确了写作的对象。写作对象明确了,按照散文的行文规律,一切材料、段落的安排都是为了中心(散文的“神”),那么神是什么?一定是作者通过对写作对象的叙述、描写,来表现作者的喜、怒、哀、乐(某种情感),从而表达作者的某种生活感悟(道理启示)。

一类如: 08全国1《阳关古道苍凉美》,08四川《我爱水》----文题不仅明确了写作对象,更是明确表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抓住文尾的议论、抒情语句。这些语句常常是结尾点题,明确主旨。

③在概括段意、整合层次的基础上,再高度概括层意,概括出的语言就是主旨。

答题格式: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事物,揭示了??现象,抒发了作者??情感态度。

例如:09天津《老屋》20.请你结合对文中“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本文主旨。为凸显文章主旨,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句意理解:社会进步速度惊人。本文主旨:通过感叹新房迅速变“老”,反映了社会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表现手法:对比。

八、散文探究题

命题特点及答题思路:

从命题类型看,有两种:

一类是文本内探究。一类是文本内涵(可以看作是主旨)探究。这类题按照命题指向基本属于文章主旨内涵范畴的探究。或者说,这类探究题要求必须准确把握主旨,否则就无法完成答题要求。答案基本都是文章多层内容的高度概括。这需要能够准确把握命题指向,准确切分文章相关区域的表述层次,并能够高度洗练地进行语言概括。这类题答题时要分点答题,且答案要全面,不能遗漏。

答题格式:结合文本逐条阐释。

一类是有文本内的写法技巧延伸到写作实践进行感悟总结。这类题答题要求走三步:第一步,胸中要积累一些写作技法,并要有一定的认识能力;第二步要能准确判断文中使用了何种突出的写作特色;第三步谈感受,在平时的作文实践中要有感受、启发的厚实积累。

例如:08山东《歌德之勺》22.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写作技法

答案:主要是以小见大的手法。启示主要有两点:①要善于观察,注意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寻找最佳的切入点。如本文对歌德故居中的炊勺的发现。②要精于思考,学会从具体事物中发现和发掘深刻的意蕴,就像作者从炊勺中看到了歌德的非同一般一样。

九、关于散文标题的题型

(一)标题的作用

答题思路:内容+结构

(二)标题的妙处、可否更换标题

答题思路:语言特点+内容+结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