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武隆 学习心得

重庆武隆学习心得

——新华 陈艳君

我从小就喜欢自然地理与中国历史,喜欢我国辽阔土地上的大山大河,在这块土地上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国,这个伟大而响亮的名字傲然屹立于世界之林,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让中国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上大放光彩。在20xx年6月20日之际,有幸在政府的组织下前往重庆市武隆县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参观学习。一路游来,震撼颇多,感触良深。

武隆始建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距今1392年历史,有汉族、苗族、土家族、仡佬族等民族,地处云贵高原大娄山和武陵山脉交错的褶皱地带,在重庆市东南的乌江下游,距重庆市区137公里。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和三峡库区淹没县;也是重庆市日益崛起的新兴旅游大县,自古有“渝黔门屏”之称。喀斯特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被誉为世界喀斯特生态博物馆;目前,已建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AAAA级旅游区3个、县城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区,整个县域为国家岩溶地质公园和中国户外运动基地,中国南方喀斯特——“重庆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是全国第6个、重庆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

武隆县发展旅游的主要措施:

一是谋划大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武隆县自19xx年芙蓉洞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创新思路抓旅游、跳出旅游抓旅游”的理念,旅游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已成为全县的主导产业。武隆旅游在重庆从默默无闻到小有名气, 20xx年6月27日,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芙蓉洞、天生三桥、后坪箐口天坑为代表的“武隆喀斯特”获得全票通过,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武隆旅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搭建新的发展平台,确保“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武隆县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搭建旅游投融资平台,由政府出资1亿元组建了重庆市武隆喀斯特旅游投资有限公司,重点实施对已开发6个景区的经营权回购、新景点的保护性开发等工作。于20xx年底投资6.8亿元回购了天生三桥、仙女山、龙水峡地缝、芙蓉洞、芙蓉江、黄柏渡等6景区的股权。至此,武隆旅游实现所有景区的所有权、保护权、经营权和开发权“四权合一”。

二是推进大整合。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旅游资源整合。整合旅游资源,实施景区经营权回购。整合关联资源,通过打好“遗产、体育和文化”三张牌,创立了旅游、体育、文化“三位一体”的关联产业互动、品牌组合营销的发展模式,并以此带动现代服务业及相关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整合行政资源,

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相关部门牵头实施。整合经营资源,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要求组建集团公司,对优势资源实施整合,确保旅游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强势大营销。为做大游客总量,提高武隆旅游知名度,从20xx年起每年筹资宣传营销资金近1亿元。按照“巩固市内游、主攻云贵川、做大珠三角、激活长三角、提升津京唐、挺进大中原”的国内市场开发方略,发展“国内游”;按照“开发港澳市场、做大东南亚市场、发展日韩市场、开拓欧美市场”的入境市场开发方略,发展“入境游”。

四是抓好大提升。为了不让游客失望,不断加强旅游要素建设。深入挖掘和打造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文化、户外休闲时尚文化、民间特色的“马术文化”和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文化,实施“森林武隆”工程,倾力打造重庆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全国生态示范县。构建“公共设施、标准服务、安全保障、旅游信用和市场治理”五大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组织和服务技能,努力提高游客满意度。

通过这次旅游学习,不仅能够让我们从紧张的工作中得到缓解,也让我们初步了解了我景区需要借鉴其它景区的地方。更加了解旅游是一种在辛苦和疲惫中寻找快乐和放松并增长见识的经历;是增长见识和经验的好机会。正如古人所说:“读书万卷不如行万里路”。去名胜古迹可以看看古人在这块土地上留下的各种遗迹,了解了解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到更多的知识。去自然风景区,能够直接面对自然界的奇异景观,陶冶情操增长见闻。

 

第二篇:重庆交通大学工程测量实习总结

工程测量技术总结

班级: 组别: 姓名: 学号:

这学期开设了工程测量这门课程,在课上老师讲过很多专业的测量方面知识,虽然讲的十分详细,也容易理解,但对于没有一点知识铺垫的我们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来记下所有这些东西,特别是涉及到仪器操作和实地野外测量部分的内容。测量实习,作为这门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就给了我们一个加深知识理解、增强实际运用所学内容、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最简单高效的途径。

我们的测量实习为期两周,从十七周正式开始。测量的范围是在以D点为基准点偏向宿舍楼的那一片区域,大师范围也就是第七到十五栋宿舍楼的一大片区域。在测量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发挥所长、明确分工,每一天都稳步高效地完成了任务,保障了整个测量的工作的逐步推进并最后完成任务。但是,在整个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的问题。这里简要总结一下其中的几点。

一、测量范围确定与控制点的选择

刚接到任务的的下午,我们小组几个成员都开始着手定下我们的测量范围和控制点,这是首先就要做的一项工作,之后才能拿出具体的施测方案。但由于对实际距离的估计没有明确清晰的概念,我们只是依照学校的一个公共平面图展板进行了一下目估然后就确定下了我们的范围就是十二到十五栋的区域。可是当我们组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把控制点的坐标高程信息都测量出来准备进行下一步工作的时候才发现我们的估计有很大的偏差,但具体偏差多大还不好说。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采取了这样一个办法。通过谷歌地图网站来观看我们学校的平面地形图,并将我们的大致范围部分截图,然后根据地图截图通过电脑软件画出了这片区域的主要地物轮廓线及C、D点,并打印出来,最后根据比例尺以计算和手画的方式将正确的3*3的区域九宫格网画在了这张轮廓图上。我们这才真正明确的我们应该测量的范围是在哪些地方,除了开始确定的那几栋楼,我们还应把七到十一栋的一部分都包含到我们的区域中去。幸好我们先前所做的工作没有白费,只有十二栋后面的两个控制点没有用到,其他的控制点还是能够辐射完整个区域,对于后面的碎部工作没多大影响。

这张精准的轮廓图的出现也为我们后面的工作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每到一个测站,我们都能根据图来精确估计出我们需要测到哪个范围,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施测效率,因为没有一个点是多余测量的,也没有一个点是被遗漏测量的。

二、测量精度的保证

说到测量就不得不提到误差和精度的问题。老师在课上也不断强调过“测量不能出错”这个问题。所以在我们的施测过程中一直把提高我们的测量精度作为我们的工作重点。仪器领来之后我们就开始了对仪器的校准,直到所有的误差都在了容许的范围之内我们才拿出来正式工作。在测量中,对于每个数据我们都是让两个人在不知道对方读数的情况下分别来读数,如果两个人的读数有明显的差异就要求必须重测。同时,对于读数没有差错但还是和其他数据有比较明显不合的情况,我们也是采取变换测量方式重复测量的方式来测量,直到测量达到要求为止。

第四天下午我们进行的是1号控制点碎部测量。但测量出来的数据总是不符合要求,多次测量出来的数据每次都有很大的偏差,我们的操作读数都没有问题。最后我们才想起来气温对于仪器精度的影响。当时是连续几天的39度高温,我

们测量的时间是下午的四点多,温度正值最高的时候。因为高温导致经纬仪表面也有些发烫,工作不正常。我们不得不把经纬仪从脚架上拆下来然后其中一个人把经纬仪带到了超市用空调进行降温。大约十多分钟后,经纬仪终于降温了。重新安装上脚架,这样一测就准了。基于这样的经验,我们之后的测量工作都选择在了气温不高的时间段进行,同时注意在仪器上面撑一把伞,尽可能的保证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以提高测量精度。

三、图纸的绘制

前面的所有工作都只是一个储备和铺垫,整个测量的所有成果最后都要反映到这张图上来。虽然我没有负责画图,但对于这项工作我知道是一项十分细致困难的工作。我们组采取的是在每个控制点都边测边画图的方式,这样便于我们在出现错误的时候立刻发现错误进而改正,不至于大面积返工。前四个控制点的测量画图过程还算顺利。但当我们开始测量5号控制点的时候,问题出现了。在5号控制点开始测出来的各个数据画到图纸上都发现有明显的偏差,简单的误差不可能造成这样的后果。通过反复检查最终发现时我们在画图的一开始就出现了错误。三个控制点的X、Y坐标画反了。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导致前面所画的都白费了,必须重画。我们的所有数据都记录下来了,重画没多大问题,但这样低级的错误不应该出现的。于是在后面的画图工作中我们都分外小心,尽可能减少瑕疵。每画一个点都反复检查,力争一次完成。还有图例符号,这一点看似不那么重要,但不严格按照规范来画,最后画出的结果肯定不好。只有严格按照规范,图纸才能画得美观整洁。

以上的这些问题只是整个测量实习过程中暴露出的一小部分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有其产生的原因。这些问题有很多是本来可以避免,但由于我们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导致后面才出现各种问题。这是我们以后都需要注意的地方。

虽然天气条件艰苦,但这次测量实习我们圆满完成了任务。我们从中也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加深了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了许多实际测量的经验技巧。这是一次很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实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