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的编写及质量控制规范

审计报告的编写及质量控制规范

徐州市审计局   徐霄鹏

审计报告是指具体承办审计事项的审计人员或审计组织就审计工作的结果向其委托人、授权人或其他法定报告对象,提交的书面文件,它是审计工作情况和结果的综合反映,是体现审计成果的主要形式。不同的审计主体、不同类型的审计业务以及不同的报告对象,其审计报告的性质、内容、法律效力以及编制方法等都是不同的。

本文所谈的审计报告主要是指国家审计中审计组向审计机关提交的审计报告,它是审计组在现场审计结束后向其所在的审计机关提出的关于审计任务完成情况和审计结果的书面文件。

本文仅从审计报告的目的及作用,报告的编写要求,报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报告的质量控制规范等几个基本方面谈谈个人看法。

一、重现场审计,轻审计报告,对审计报告缺乏正确、严谨的态度。

审计报告对审计机关履行审计监督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审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审计报告是整个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工作离不开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机关的声誉,关系到审计工作的效果和效率,它不仅只是个文字技巧问题,尤其要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准确引用国家的财经法规,全面反映审计实际工作,并要具备比较规范、熟练的文字技巧。审计报告的写作是对审计工作和审计成果通过文字加以反映的一种手段,是对具体审计工作的综合和概括。

目前的审计工作中,许多同志都存在着重现场审计,轻审计报告的错误认识,仍停留在只要查出问题,就是完成任务的阶段,仅仅满足于查出了多少问题,单纯的认为现场审计是审计业务,是真本事,对于撰写审计报告并不看重,认为问题查清了,抓准了,就是成绩,写出的审计报告事实叙述不清楚,语言文字似是而非,法规条文引用不准确,令人不知所云。

审计报告的优劣,不仅体现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同时也体现了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一个单位的干部素质和水平较高,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作风踏实细致,必然能写出高水平的报告。如果水平不高,又不负责任,粗枝大叶,其所写的报告文也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如果我们具备了较高的业务素质,同时又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那必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如果“数字清楚,文字糊涂”,不能正确地使用报告和作出正确的表达,那将事倍功半,有时还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二、审计报告的编写违反准则规范,出现较多问题,质量难以保证。

审计准则规范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应当遵循的行为规则,按照既定规则依法、科学、有序、高效运行,从总体上提高审计业务质量。准则是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明确审计责任的保证。

审计组应当根据审计工作底稿以及相关资料,在综合分析、归类、整理、核对的基础上,汇总形成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在审计工作底稿的基础上编写的,必须对审计过程形成的全部审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综合,对尚未查实的问题或证据不足的问题进行补充。

编制审计报告一般步骤为:

(-)整理和分析审计工作底稿(二)提炼审计资料,精选审计证据(三)讨论编写提纲,草拟审计报告(四)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修订审计报告(五)对审计报告进行复核(六)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

目前的审计工作中,部分同志存在着不编审计工作底稿,或工作底稿不完整时,就撰写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先于工作底稿产生,根据报告编写工作底稿的现象,导致了数字、事实不够真实可靠,问题不够全面完整,内容与目的不一致,结论不够客观公正等问题。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工作的原始记录,是编写审计报告的直接依据。在编写审计报告之前,应将审计工作底稿中的各种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归纳、整理、分类、分析。

1.检查审计方案规定的审计任务是否都已完成,且有相应的工作底稿支持。

2.整理所有审计发现的问题,并将其按不同的性质进行归类、汇总。

3.检查审计发现问题的事实是否清楚,相应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

4.分析审计范围内的各审计事项,看事实是否都已查清,相关的证据资料是否都已取得,所得的审计结论是否正确。

根据审计工作底稿编写的审计报告,可以使审计报告将审计方案要解决的问题,达到的目的完成;审计报告所列的事项根据查证的材料编写,数字不准、事实含糊不清的不能编写进去,审计的主要问题不会出现失误和遗漏。使审计报告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所得结论正确。

三、编写的审计报告经不起推敲,缺乏认真、严谨的文风。

审计报告作为审计应用公文的一种形式,具有目的明确,客观真实,符合法规,文字简明,体式一致等特点。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符合国家的财经法规;事实、文字表达、数字、引用法规等正确;全面反映客观实际,突出重点问题;行文符合程序;文字精练通达等基本要求。端正写作态度;认真修改初稿;遵守写作规定程序等文风。

目前的审计工作中,部分同志因重现场审计,轻审计报告,对审计报告缺乏正确、严谨的态度,审计报告的编写违反准则规范情况,存在着审计报告内行看不明白,外行看不懂的问题,经不起推敲,不能达到李金华审计长提出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要求。

为了保证审计报告的质量,更好地发挥审计报告的作用,在编写审计报告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事实清楚,数据真实

审计报告所列的事实必须清楚,数据要准确、真实、可靠。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交代清楚。只有这样才便于审计机关对审计事项作出正确的评价和结论,才便于审计报告的使用者准确理解审计报告。

(二)内容完整,重点突出

为了完整准确地反映审计结果,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作出正确评价,审计报告的内容必须完整。首先是报告的基本要素要齐全,其次是报告的具体内容要能够反映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在完整的同时,还应突出重点,主次分明。要抓主要问题,不能面面俱到。

(三)层次清晰,结构合理

为了便于报告使用者阅读,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审计报告应做到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就是要将报告内容进行归类和条理化,每个段落既要有明确分工,相互之间又能联系;同类问题要集中在一段或一节内表述,而不应在同一段内说明不同类别的几个问题,或将一个或一类问题分散在几个段落进行说明。结构合理,就是报告的内容框架应符合规范要求,主次问题排列合理。一般模式是主要问题在前,次要问题在后。在讲一个问题时要先说明事实,后定性,再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先摆情况,后评价,再提意见和建议。

(四)证据充分,定性准确

审计报告要以事实为依据,要以证据来支持所列示的事实。同时还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因此所用的证据材料必须可靠、充分,足以支持所形成的审计意见。审计定性一定要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引用的法律、法规依据要得当、准确,引文时除写明文件名称和文号外,还应将引用的有关条款写上,使审计报告对问题的评价和处理更有说服力。

(五)文字简练,表述准确

由于审计报告是一种机关文书,应以说明问题为原则,文字表达要简练、准确,符合审计公文语体。在写审计报告时应尽量使用定性、定量、判断和反映程度的词汇,切记使用模棱两可的文字和夸张的语言。文字表述还应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六)坚持原则,实事求是

坚持原则是指审计报告应依照国家的政策法规,对审计事项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作出公正的评价,态度要鲜明,不能含糊其词,对问题的定性和处理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正确地作出审计结论和处理意见,不回避矛盾,不避重就轻。实事求是是指审计报告所反映的情况和问题要真实,不随意扩大或者缩小;评价要恰如其分,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不足。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不是简单地按法论处,而还要从实际出发,客观公正地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和所处的客观环境。

四、以《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为根本,抓基础,讲实效,切实提高审计报告的编写水平。

李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重视审计报告对于审计机关履行职责的作用,是国际审计发展的一个趋势。随着我国审计工作由单纯的合法性审计向‘两个并重’转变,审计报告在体现审计成果,履行审计职责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必须高度重视审计报告的编写,不断提高报告质量。”

将审计报告从审计机关的内部业务文书变为审计机关对外发布的审计结果文书,能够全面、完整地反映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和审计结果,审计报告作为审计结果的最终载体,向社会公布,是审计机关对外发布的审计法律文书。

要提高审计报告的编写质量,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就必须以《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为根本,在审计理念、审计管理审计质量和审计技术方法等方面按照“突出重点、分步推进、讲求实效”的原则,正视存在的问题,增强审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抓基础,讲实效,踏踏实实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以实现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使国家审计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孔金华、王鲁平等编著,《实用审计应用文写作》。中国时代出版社,20##年7 月出版。 

2.李金华主编,《审计干部审计知识读本》。中国审计出版社,20##年6月出版。

                                 

 

第二篇:审计质量控制

审计质量控制:缺陷分析与对策思考 徐 琳

[ 录入者:编辑069 | 时间:2008-03-16 14:27:20 | 作者:编辑069| 来源:本站 | 浏览:0次 ]

审计质量控制:缺陷分析与对策思考 徐 琳 论文

[摘 要]目前我国在审计质量控制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缺陷,隐藏着极大的审计风险。本文着重列示了我国在健全法规制度、编制审计方案和审计工作底稿、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审计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进一步确保审计证据充分性、提高审计工作真实性、保证审计报告质量的措施,旨在进一步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关键词]审计质量;有效控制 [中图分类号]E23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8—2670(2006)03—0075—02 审计是国家经济监督和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工作能够真实地揭露和反映财政、财务收支方面发生的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强化监督力度,对维护财经法纪、规范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审计工作的关键之一便是对审计质量的控制,从而防范审计风险。 一、我国审计质量控制缺陷分析 (一)审计计划方案不科学,对实施审计缺乏约束力 审计计划方案是审计的工作大纲,需体现审计依据、范围、内容、目标、步骤等要素,对整个审计过程具有约束力,是审计工作不可缺少和简化的基础环节。据有关资料介绍,发达国家政府审计,制定一个项目审计计划、方案要占完成整个项目时间的三分之一还多,这说明在搞好调查基础上编制一个科学、完整的审计计划或方案,对保证审计项目高质量、高效率、全面、规范地实施是很重要的。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有些项目的审计计划方案所列内容简单笼统,容易造成人员分工不细、落实具体责任不清、审计目标和标准不明等问题。另外,方案可行性与合理性也无从考究。

(二)审计工作底稿不规范,直接影响了审计质量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方案的要求,在审计过程中所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工作及其结果的记录。它与审计证据一起成为编制审计报告、检查审计程序是否合规的重要依据,也是形成审计评价意见和审计结论最主要的支持。因此,审计底稿的质量直接决定审计工作的质量。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一些审计人员编制审计底稿,取得审计证据的规范性还比较差。 1.底稿编制不健全,层次不清。表述不清晰且没有汇总项目,审计证据事实不清楚,定性欠准确,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审计记录和审计证据只与审计报告中被审单位的违纪违规问题相对应,而对合规但需审计认定的事项、账户所进行实质性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却没有底稿反映,这样不能全面考察审计方案所分配的工作是否进行了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深度如何,是否达到了所定目标,有关事项是否漏审等等,从底稿中无法反映,这就对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留下了风险隐患。 2.底稿制作的基本要素不完整。内容简单,也没有复核监督制度,不符合规范要求。如有的底稿没有编制者、复核者的签名,缺少审计人员对所查事项审计质量的监督、评价和处理意见。 (三)审计人员专业技能不过关,造成审计结论出现偏差 国内外许多审计诉讼案件表明,审计人员之所以未能识别重大错报和漏报,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不了解被审计单位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在行业的情况和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而仅局限于审查会计资料,这样就难以发现隐藏在背后的错弊。具体表现为: 1.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未作深入审查。某些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而审计人员又不能察觉,从而造成了很大的审计风险。现代审计工作都是在审查和评价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再对其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查。这样做,可以充分利用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确定审计范围,抓住薄弱环节对其进行审查,既能节省审计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又能抓住关键,达到事半功倍之效。然而有的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做评价时,并未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进行测试,即使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较为理想,但是对被审计单位是否真正遵循这一内控制度,执行的程度如何,并未做进一步了解。 2.没有准确发现被审单位失真的会计资料信息,取证不到位。造成会计资料失真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由于企业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差,出现技术性差错;有的是由于企业受利益驱动,人为制造假账;还有个别不法分子有意搞乱账目,企图从中谋利。主要表现有:会计原始凭证混乱,例如白条抵库现象;会计账簿、报表失真,例如企业收入不真实、成本不真实、虚增利润、虚减利润等;有账无实或资产不入账,例如虚构存货或其它资产;企业在多间银行开户。对于上述种种迹象,一些审计人员却熟视无睹,错失取证良机。 3.被审单位的行为及经营状况的不稳定。审计人员并未对企业从独立生产到联合生产、从独资到合资、改组、

兼并、重组等这些新的因素的出现与存在进行核实,从而影响审计结论的正确,影响审计质量。

二、加强审计控制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审计基础工作,全面贯彻审计准则 审计基础工作是指审计从项目的立项、实施、总结等过程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审计基础工作对于规范审计程序,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要严格审计项目审批程序。对于每一项审计业务,都要明确其审计的对象、范围、内容及时间要求等,做好审前准备工作。 2.要严格审计工作方案的编制。通过审前调阅原有的审计档案,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状况,了解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结论的情况,以确定审计的范围、重点和方法。编制审计工作方案时,审计范围、内容、目标、步骤、人员责任如何落实等问题应尽可能详细。 3.要严格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程序。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是否充实、全面,直接影响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及其在审计中的作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一要根据审计工作方案确定的项目内容,逐项逐步编制分项目审计工作底稿,并在此基础上,按分项目审计工作底稿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归集,综合编制汇总审计工作底稿;二要严格遵守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按照《内部审计工作底稿准则》的规定,做到内容全面充分、完整真实、重点突出、观点明确、条理清楚、用词恰当、字迹清晰、格式规范,记载的事实应当附有证明材料;三要严格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建立完善的复核制度,并加强审计终结阶段的复核,规范管理。 (二)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优化审计人员群体结构 审计人员的素质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要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加强审计人员的素质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来说: 1.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是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直的人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一个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德、能、勤、公、廉、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 要]目前我国在审计质量控制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缺陷,隐藏着极大的审计风险。本文着重列示了我国在健全法规制度、编制审计方案和审计工作底稿、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审计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进一步确保审计证据充分性、提高审计工作真实性、保证审计报告质量的措施,旨在进一步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关键词]审计质量;有效控制

[中图分类号]E23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6)03—0075—02 审计是国家经济监督和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工作能够真实地揭露和反映财政、财务收支方面发生的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强化监督力度,对维护财经法纪、规范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审计工作的关键之一便是对审计质量的控制,从而防范审计风险。 一、我国审计质量控制缺陷分析 (一)审计计划方案不科学,对实施审计缺乏约束力 审计计划方案是审计的工作大纲,需体现审计依据、范围、内容、目标、步骤等要素,对整个审计过程具有约束力,是审计工作不可缺少和简化的基础环节。据有关资料介绍,发达国家政府审计,制定一个项目审计计划、方案要占完成整个项目时间的三分之一还多,这说明在搞好调查基础上编制一个科学、完整的审计计划或方案,对保证审计项目高质量、高效率、全面、规范地实施是很重要的。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有些项目的审计计划方案所列内容简单笼统,容易造成人员分工不细、落实具体责任不清、审计目标和标准不明等问题。另外,方案可行性与合理性也无从考究。 (二)审计工作底稿不规范,直接影响了审计质量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方案的要求,在审计过程中所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工作及其结果的记录。它与审计证据一起成为编制审计报告、检查审计程序是否合规的重要依据,也是形成审计评价意见和审计结论最主要的支持。因此,审计底稿的质量直接决定审计工作的质量。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一些审计人员编制审计底稿,取得审计证据的规范性还比较差。 1.底稿编制不健全,层次不清。表述不清晰且没有汇总项目,审计证据事实不清楚,定性欠准确,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审计记录和审计证据只与审计报告中被审单位的违纪违规问题相对应,而对合规但需审计认定的事项、账户所进行实质性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却没有底稿反映,这样不能全面考察审计方案所分配的工作是否进行了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深度如何,是否达到了所定目标,有关事项是否漏审等等,从底稿中无法反映,这就对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留下了风险隐患。 2.底稿制作的基本要素不完整。内容简单,也没有复核监督制度,不符合规范要求。如有的底稿没有编制者、复核者的签名,缺少审计人员对所查事项审计质量的监督、评价和处理意见。 (三)审计人员专业技能不过关,造成审计结论出现偏差 国内外许多

审计诉讼案件表明,审计人员之所以未能识别重大错报和漏报,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不了解被审计单位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在行业的情况和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而仅局限于审查会计资料,这样就难以发现隐藏在背后的错弊。具体表现为: 1.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未作深入审查。某些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而审计人员又不能察觉,从而造成了很大的审计风险。现代审计工作都是在审查和评价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再对其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查。这样做,可以充分利用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确定审计范围,抓住薄弱环节对其进行审查,既能节省审计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又能抓住关键,达到事半功倍之效。然而有的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做评价时,并未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进行测试,即使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较为理想,但是对被审计单位是否真正遵循这一内控制度,执行的程度如何,并未做进一步了解。 2.没有准确发现被审单位失真的会计资料信息,取证不到位。造成会计资料失真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由于企业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差,出现技术性差错;有的是由于企业受利益驱动,人为制造假账;还有个别不法分子有意搞乱账目,企图从中谋利。主要表现有:会计原始凭证混乱,例如白条抵库现象;会计账簿、报表失真,例如企业收入不真实、成本不真实、虚增利润、虚减利润等;有账无实或资产不入账,例如虚构存货或其它资产;企业在多间银行开户。对于上述种种迹象,一些审计人员却熟视无睹,错失取证良机。 3.被审单位的行为及经营状况的不稳定。审计人员并未对企业从独立生产到联合生产、从独资到合资、改组、兼并、重组等这些新的因素的出现与存在进行核实,从而影响审计结论的正确,影响审计质量。 二、加强审计控制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审计基础工作,全面贯彻审计准则 审计基础工作是指审计从项目的立项、实施、总结等过程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审计基础工作对于规范审计程序,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要严格审计项目审批程序。对于每一项审计业务,都要明确其审计的对象、范围、内容及时间要求等,做好审前准备工作。 2.要严格审计工作方案的编制。通过审前调阅原有的审计档案,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状况,了解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结论的情况,以确定审计的范围、重点和方法。编制审计工作方案时,审计范围、内容、目标、步骤、人员责任如何落实等问题应尽可能详细。 3.要严格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程序。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是否充实、全面,直接影响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及其在审计中的作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一要根据审计工作方案确定的项目内容,逐项逐步编制分项目审计工作底稿,并在此基础上,按分项目审计工作底稿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归集,综合编制汇总审计工作底稿;二要严格遵守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按照《内部审计工作底稿准则》的规定,做到内容全面充分、完整真实、重点突出、观点明确、条理清楚、用词恰当、字迹清晰、格式规范,记载的事实应当附有证明材料;三要严格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建立完善的复核制度,并加强审计终结阶段的复核,规范管理。 (二)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优化审计人员群体结构 审计人员的素质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要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加强审计人员的素质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具体来说: 1.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是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直的人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一个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德、能、勤、公、廉、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俭六个方面的素质。 2.要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定期培训,不断拓展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空间,使审计队伍不断精干,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与业务活动保持同步。同时,还要使每个审计人员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掌握其他相关专业技术知识,并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运用到工作中去。 3.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学习,分清自己审计责任和被审单位的责任。要建立激励机制,落实责任追究。明确在哪些情况下要承担经济或法律责任,如对会计报表审计中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是评价被审计单位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正确,从而评价其公允性、合法性和一贯性,亦即审计人员对自己的评价和鉴证承担责任。做到优化组合,知识互补,取长补短,形成一支思想作风端正、精通审计业务、团结协作、廉洁奉公、纪律严明的审计队伍。 (三)采用科学的取证方法,确保审计证据的充分及正确 审计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得、分析审计证据的过程。审计结论的恰当性要求其依据的资料和事实(审计证据)达到一定的要求,对其结论要有充分的证明力。《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对审计证据的要求是:充分性、可靠性和相关性。审计终结需揭示或需处理、处罚的问题应当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性准确,不能主观臆想,随意

妄断;也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合格的审计要求收集充分适当的证据,并恰当地加以评价。具体应考虑以下两点: 1.要制止审计取证中的主观随意性。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必须做到事实清楚、准确,要有法律法规依据,要有可以实际收集到的证据,收集审计证据过程中,对重要的财政财务收支事项必须证明其真相。 2.审计人员在取证和选用证据上,要研究和采用科学的方法。要考虑审计证据在数量上究竟要多少才能最充分地证明其最终审计结论的可靠性。要注意审计证据的相关的取证范围、取证的全面性。要鼓励企业积极开发内部控制,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促使审计职能由从前的监督向管理服务延伸,

并且利用自身对企业情况较熟悉的优势,发现问题的根源,提出可行的建议,为企业进一步完善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于倩茹,吴景杰.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中国内部审计,2004,(7). [2]王娟.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中国内部审计,2004,(8). [4]单华军,刘剑民.建立高素质财务会计队伍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5,(5). [5]袁园,刘骏.审计独立性与会计信息质量[J].会计研究,2005,(3). (责任编辑:赵 利)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审计质量控制:缺陷分析与对策思考 徐 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