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陪孩子走过三年高中》心得体会

读《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有感

崇文小学教育集团崇文街校区 卫巍

“在铺天盖地的家庭教育类图书中,这一定是不一样的那一本(《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编辑推荐语)”。《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是一本家长用心写给家长的书,没有居高临下的指点,也没有千篇一律的空话,有的只是源自真实生活的点点滴滴:妈妈发起的“厨房悄悄话”,爸爸建立的 “流动小信箱”,还有“冲动的流星雨”和“独特的成人礼”??从每件小事中折射出来的教育智慧,更使我们动容、思考。妈妈“随意”散放的报刊、爸爸“刻 意”设计的拥抱,父母深沉的爱转化成教养的智慧,书中每一处都盛放着可以共享的经验和反思。读刘老师的《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有这样的感受:朴素、清新、真挚的文字,亲切、感人、平实的记录,每一个小故事都记忆犹新,让我这个儿子已升入高中的妈妈有时间细细品尝、慢慢回味,并将书中许多好的理念付之于走进儿子内心世界、解读儿子成长烦恼、培养儿子自强自立、鼓励儿子战胜困难等具体实践中,从而和儿子一起面对,一起扶持,一起走过人生的重要阶段。

感受一:阅读的重要。“读书,让孩子学到了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很好地补充了课本知识的不足;读书,让孩子懂得了老师、父母所不能教到的做人的道理;读书,让孩子提高了情商,学会正确处理学习和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方法。”书中的这段话,令人难忘。我家子儿喜欢阅读,且阅读范围也非常广,爱好阅读,更让他从中收获了不少。 感受二:沟通无障碍。“孩子的困惑我们也曾有过,孩子的喜悦我们也曾体验过。只要把自己的那些经历和感受与孩子分享,孩子是乐意听家长讲的。”“家长要学着从指导者的角色转换到听众的角色。”每天晚上,我们会利用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听听儿子来讲讲他在学校一天遇到的所有新鲜事,言谈中,我们就基本了解了儿子在学校一天的学习、生活,和老师、同学相处的情况,测试的成绩等,知道了儿子的一些想法,也会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及时寻找解决的方法,让儿子天天保持阳光开朗的学

习状态。这一沟通时间,我们已坚持了近一年。当然,沟通无障碍、沟通无局限,良好的沟通,目的是培养儿子健康的心理,让她喜欢学习、向往未来、积极向上。

感受三:快乐的时光。带着孩子到内蒙去看流星雨、每周都有一天的家庭日、全家人一起到处旅游、精心准备的成人礼物??李若辰的快乐不仅让有些孩子羡慕,也让我这个做妈妈的羡慕。当然各家都有各家的快乐,只要你好好利用这些快乐时光,甚至放大一些小小的快乐,快乐就会永驻你家、永远相伴!我家儿子自称是个“吃货”,她喜欢可口的美食,喜欢读书等,为此,一份味美的小吃,一本合胃口的书籍??都能让他感动高兴,感到快乐。这些点点滴滴的快乐,可以让儿子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心情,找到甜蜜的味道和幸福的感觉,使他阳光活泼、性格开朗,从而促进学习。

感受四:家长的服务。做孩子登顶阶段的得力助手、做孩子心灵花园的好园丁、给孩子上好“情商教育”这堂课、做孩子走向独立的教练员、和孩子一起进入冲刺阶段,这是本书的五条主线,我认为归结到一点就是家长的服务和助手。这个服务和助手,不是简单的生活服务、专程陪读,更不是亲自动手帮孩子做作业等,而是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陪孩子一起哭,一起笑,一起享受动与静的片刻,一起体会进步的喜悦。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作为陪读老妈,我也会去读一些书,上网查查资料,加强自己的修养,跟上儿子的思想,以便能和他更好地交流。这是家长服务和助手所必备的素质。

感受五:老师的作用。“孩子上学期间,老师和家长是他健康成长的关键要素,家长一定要把握和老师的配合,共同搞好孩子的学习。”“孩子只有喜欢老师,她才能喜欢老师的课,学习也才能做好。”说实在,我家儿子从小学到高中,教过她的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文化课老师外,还有书法、游泳等课外老师,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喜欢儿子,儿子也喜欢这些老师。当然,这中间,我们家长也非常把握好了和老师的配合。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儿子从中受益多多。学好的课他能保持优良,一开始没有学好的课,他也能慢慢追上来,使自己真正做到全面发展。一个人学业优秀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孩子能爱父母、爱世界、爱自己。他谦逊、自信,你能相信他做成想做的事,他的未来不可限量。天

下有多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奢望自己的孩子做得顶天立地的栋梁,最好事事抢先,样样过人,才心满意足。父母的欲望有多深,孩子便有多累,所谓成功不仅仅只是金榜提名,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成为他想成为的样子。

感慨良多,庆幸自己能马上借鉴,甚至立即付诸行动。儿子是上天给我们的生命之礼,在他求知阶段,我们应该把他管理好、培养好,让他开心过好每一天。《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一起吃“苦”的幸福,这其实是一份浓浓的爱。“爱是会替孩子松绑,能帮孩子透气;爱是慢半拍,退一步。”只有全力倾注、全心投入,才能为孩子将来自食其力、独立生存,才能为将来的放手奠定基础,作好准备!

以下是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摘录:

如果我们把“家长”看做一种职业,那么这个职业一旦从事,就终生不能辞职,且要24小时全天候在岗,没有人领导却最不自由,看似没有规则却工序复杂,还充满了不可确定性。所以,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就需要不断地学习。

缺少课外阅读,不仅会影响到语文的学习,对其他各学科的理解也会大打折扣。

我们都觉得,孩子到了高中,家长应该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所以,不少人像我们刚开始一样把工作辞掉,回到家中,专程陪读。后来我悟到,其实高中的孩子已经能够很好地照顾自己的生活了,家长只需要提供必要的帮助即可,没有必要专门在家照顾他们。

在繁重的学习过后,让孩子开怀大笑,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释放压力的方法。

我总是跟女儿说,人无完人,就算是那些考试好的同学,将来也会碰到比自己强的人,关键是要对自己有信心,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自己的人生。

做家长的,该放手时一定要放手。放手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会成为“啃老族”或“月光族”,因为曾经努力过的孩子知道生活的艰辛,也明白父母拥有的一切都来之不易。同时,放手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仅能力够,也会孝敬父母、懂得仁爱。

 

第二篇: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网络连载稿 20xx年02月21日15:25腾讯高考[微博]我要评论(0)

字号:T|T

前言

家长也需要不断地学习

如果我们把“家长”看做一种职业,那么这个职业一旦从事,就终生不能辞职,且要24小时全天候在岗,没有人领导却最不自由,看似没有规则却工序复杂,还充满了不可确定性。所以,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就需要不断地学习。

如果“家长”是一种职业,那么“父母”就是工作岗位。结婚后,我和我先生还没来得及学习如何做父母,万能的上帝就把女儿送到了我们的身边。毫无思想准备的我们,差不多是被无奈地推到了“父母”这个岗位上的。虽然感觉有些手足无措,好在有学习一路相伴,边学边做,与女儿一同成长,深深感受着养育儿女的艰辛和快乐。

20世纪90年代初,女儿出生在晋南的一个小县城,那时候我在那个县城的一所中学当老师。小县城很封闭,交通不方便,信息闭塞,文化条件也差。怀孕的时候,我特别想读一读相关的书籍,却买不到。为此,我和我先生特意在一个周末跑到几百里外的市里去买了几本书,照着上面写的做胎教。

女儿出生了,我先生从报纸上看到当时风靡的“零岁教育方案”,就通过邮寄的方式从武汉买回来一套,我们自己为孩子做早教训练。虽然现在从专业的角度看来,那套方案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我们努力了,也确实从中受益了。 虽然我们百般努力,但是仍觉得孩子在那样的环境里成长不是太好。 非常幸运,女儿两岁多的时候我们就把她带到了北京。因为之前做老师的经历,我进了一家做教育产品的公司,由于工作之便,我接触到许多经典的教育论著。从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卡尔威特、蒙台梭利成了我的老师,卢梭更是我的偶像,还有那些苏联的教育家们,我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类教育书籍,并在实践中尝试。等到女儿大一点,卢勤的书,孙云晓的书??只要是关于少年儿童教育的书籍,都是我阅读的对象。

阅读,让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少了迷茫,多了理智。于是,在女儿的整个小学阶段,当不少家长都忙于领着孩子去上各种课外辅导班的时候,我们领着女儿到处去玩,践行着卢梭的“自然教育”法则;当许多家长在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再给孩子许多额外的作业的时候,我任凭女儿做家务,和我们一起玩牌。而且,这样做的时候,我很坦然,不像有些家长,表面上让孩子玩了,心里却十分忐忑,生怕孩子被别的孩子拉出差距。我之所以很“另类”地这么做,

是考虑到孩子长远的发展。我很推崇孙云晓老师的那句话:“对人一辈子负责的教育是素质教育。”

我不知道如果我不读那些教育著作的话,是不是会人云亦云,走大多数家长走过的路,但是我知道,正是因为读了那么多书,我才可以毫无顾虑地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特立独行,并且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女儿初三了,进入青春期,我突然发现,那些理论的东西已经难以应付她的状况了。就沟通来说,往往我一句话出来,女儿就有十句话等着我,道理还一套一套的。而且,母女之间、父女之间时不时会有升级的战争,亲子关系不像女儿小时候那么融洽了。

于是,当知道“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课程开课的消息后,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就是冲着“家庭教育指导”几个字去的。听课与阅读的不同之处在于,可以亲耳聆听老师们的教诲,并可以面对面地和老师探讨当下遇到的问题。

课程结束之后,女儿跟我说:“妈妈,我发现你变了,变得不像老巫婆了。”因为之前在一次跟女儿的冲突中,女儿说我是“更年期的老巫婆”,把我气得够呛。

女儿上高一后,我又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学习了心理学课程。学习的结果,就是明白了: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的特征,而家长总是以大人的标准要求孩子,把本来不是问题的事情当做问题来处理,因此亲子之间常常会发生冲突。明白了这些道理以后,我在遇到女儿看起来有些“偏差”的言行时,就会尽量站在她的角度考虑问题。自然而然,亲子关系越来越融洽,孩子和大人的情绪也常处于良性状态了。

女儿上高三之前,我参加了一个叫做“走进青春期”的工作坊。这个工作坊的功劳非常大,让我们一家平稳地度过了女儿高三艰难的阶段。因为参加了这个工作坊,女儿高三一年,我心里非常放松和坦然,虽然偶尔会有焦虑,但是比起周边的“考妈”来要轻松得多。而且在女儿几次情绪出现问题的时候,我都用学到的一些方法带她调适,让她能够很快恢复状态。20xx年我的生日,女儿因为学习紧张没有时间为我挑选礼物,就给我写了几句话,让我很是感慨。她写道:“感谢妈妈在我高三的这些日子里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无论生活还是心理上的。要不是你操持着一切,我的生活还不知乱成什么样子,有些坎也不知道能不能过去??”

在她写这些话的前两天,我还用从萨提亚课程里学来的“冰山”理论为她解开了心里的一些结,使她在高考前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还能制订严密的学习计划,按部就班地去完成,并保持最好的状态到最后。

其实我认为,孩子的高三阶段,家长对孩子心理上的调适比生活上的照顾更加重要。毕竟如今的生活水平已经很好了,如果能在心理上对孩子多加关照,就可以使孩子在高三的“高压”环境下保持良好的状态,以最好的心态面对高考。

? 1 2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网络连载稿 20xx年02月21日15:25腾讯高考[微博]我要评论(0)

字号:T|T

前言

家长也需要不断地学习

如果我们把“家长”看做一种职业,那么这个职业一旦从事,就终生不能辞职,且要24小时全天候在岗,没有人领导却最不自由,看似没有规则却工序复杂,还充满了不可确定性。所以,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就需要不断地学习。

如果“家长”是一种职业,那么“父母”就是工作岗位。结婚后,我和我先生还没来得及学习如何做父母,万能的上帝就把女儿送到了我们的身边。毫无思想准备的我们,差不多是被无奈地推到了“父母”这个岗位上的。虽然感觉有些手足无措,好在有学习一路相伴,边学边做,与女儿一同成长,深深感受着养育儿女的艰辛和快乐。

20世纪90年代初,女儿出生在晋南的一个小县城,那时候我在那个县城的一所中学当老师。小县城很封闭,交通不方便,信息闭塞,文化条件也差。怀孕的时候,我特别想读一读相关的书籍,却买不到。为此,我和我先生特意在一个周末跑到几百里外的市里去买了几本书,照着上面写的做胎教。

女儿出生了,我先生从报纸上看到当时风靡的“零岁教育方案”,就通过邮寄的方式从武汉买回来一套,我们自己为孩子做早教训练。虽然现在从专业的角度看来,那套方案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我们努力了,也确实从中受益了。

虽然我们百般努力,但是仍觉得孩子在那样的环境里成长不是太好。

非常幸运,女儿两岁多的时候我们就把她带到了北京。因为之前做老师的经历,我进了一家做教育产品的公司,由于工作之便,我接触到许多经典的教育论著。从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卡尔威特、蒙台梭利成了我的老师,卢梭更是我的偶像,还有那些苏联的教育家们,我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类教育书籍,并在实践中尝试。等到女儿大一点,卢勤的书,孙云晓的书??只要是关于少年儿童教育的书籍,都是我阅读的对象。

阅读,让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少了迷茫,多了理智。于是,在女儿的整个小学阶段,当不少家长都忙于领着孩子去上各种课外辅导班的时候,我们领着女儿到处去玩,践行着卢梭的“自然教育”法则;当许多家长在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再给孩子许多额外的作业的时候,我任凭女儿做家务,和我们一

起玩牌。而且,这样做的时候,我很坦然,不像有些家长,表面上让孩子玩了,心里却十分忐忑,生怕孩子被别的孩子拉出差距。我之所以很“另类”地这么做,是考虑到孩子长远的发展。我很推崇孙云晓老师的那句话:“对人一辈子负责的教育是素质教育。”

我不知道如果我不读那些教育著作的话,是不是会人云亦云,走大多数家长走过的路,但是我知道,正是因为读了那么多书,我才可以毫无顾虑地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特立独行,并且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女儿初三了,进入青春期,我突然发现,那些理论的东西已经难以应付她的状况了。就沟通来说,往往我一句话出来,女儿就有十句话等着我,道理还一套一套的。而且,母女之间、父女之间时不时会有升级的战争,亲子关系不像女儿小时候那么融洽了。

于是,当知道“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课程开课的消息后,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就是冲着“家庭教育指导”几个字去的。听课与阅读的不同之处在于,可以亲耳聆听老师们的教诲,并可以面对面地和老师探讨当下遇到的问题。

课程结束之后,女儿跟我说:“妈妈,我发现你变了,变得不像老巫婆了。”因为之前在一次跟女儿的冲突中,女儿说我是“更年期的老巫婆”,把我气得够呛。

女儿上高一后,我又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学习了心理学课程。学习的结果,就是明白了: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的特征,而家长总是以大人的标准要求孩子,把本来不是问题的事情当做问题来处理,因此亲子之间常常会发生冲突。明白了这些道理以后,我在遇到女儿看起来有些“偏差”的言行时,就会尽量站在她的角度考虑问题。自然而然,亲子关系越来越融洽,孩子和大人的情绪也常处于良性状态了。

女儿上高三之前,我参加了一个叫做“走进青春期”的工作坊。这个工作坊的功劳非常大,让我们一家平稳地度过了女儿高三艰难的阶段。因为参加了这个工作坊,女儿高三一年,我心里非常放松和坦然,虽然偶尔会有焦虑,但是比起周边的“考妈”来要轻松得多。而且在女儿几次情绪出现问题的时候,我都用学到的一些方法带她调适,让她能够很快恢复状态。20xx年我的生日,女儿因为学习紧张没有时间为我挑选礼物,就给我写了几句话,让我很是感慨。她写道:“感谢妈妈在我高三的这些日子里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无论生活还是心理上的。要不是你操持着一切,我的生活还不知乱成什么样子,有些坎也不知道能不能过去??”

在她写这些话的前两天,我还用从萨提亚课程里学来的“冰山”理论为她解开了心里的一些结,使她在高考前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还能制订严密的学习计划,按部就班地去完成,并保持最好的状态到最后。

其实我认为,孩子的高三阶段,家长对孩子心理上的调适比生活上的照顾更加重要。毕竟如今的生活水平已经很好了,如果能在心理上对孩子多加关照,就可以使孩子在高三的“高压”环境下保持良好的状态,以最好的心态面对高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4 8 3 4 8 13 18

上一页

? ?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网络连载稿 20xx年02月21日15:25腾讯高考[微博]我要评论(0)

字号:T|T

前言

家长也需要不断地学习

如果我们把“家长”看做一种职业,那么这个职业一旦从事,就终生不能辞职,且要24小时全天候在岗,没有人领导却最不自由,看似没有规则却工序复杂,还充满了不可确定性。所以,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就需要不断地学习。

如果“家长”是一种职业,那么“父母”就是工作岗位。结婚后,我和我先生还没来得及学习如何做父母,万能的上帝就把女儿送到了我们的身边。毫无思想准备的我们,差不多是被无奈地推到了“父母”这个岗位上的。虽然感觉有些手足无措,好在有学习一路相伴,边学边做,与女儿一同成长,深深感受着养育儿女的艰辛和快乐。

20世纪90年代初,女儿出生在晋南的一个小县城,那时候我在那个县城的一所中学当老师。小县城很封闭,交通不方便,信息闭塞,文化条件也差。怀孕的时候,我特别想读一读相关的书籍,却买不到。为此,我和我先生特意在一个周末跑到几百里外的市里去买了几本书,照着上面写的做胎教。

女儿出生了,我先生从报纸上看到当时风靡的“零岁教育方案”,就通过邮寄的方式从武汉买回来一套,我们自己为孩子做早教训练。虽然现在从专业的角度看来,那套方案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我们努力了,也确实从中受益了。

虽然我们百般努力,但是仍觉得孩子在那样的环境里成长不是太好。

非常幸运,女儿两岁多的时候我们就把她带到了北京。因为之前做老师的经历,我进了一家做教育产品的公司,由于工作之便,我接触到许多经典的教育论著。从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卡尔威特、蒙台梭利成了我的老师,卢梭更是我的偶像,还有那些苏联的教育家们,我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类教育书籍,并在实践中尝试。等到女儿大一点,卢勤的书,孙云晓的书??只要是关于少年儿童教育的书籍,都是我阅读的对象。

阅读,让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少了迷茫,多了理智。于是,在女儿的整个小学阶段,当不少家长都忙于领着孩子去上各种课外辅导班的时候,我们领着女儿到处去玩,践行着卢梭的“自然教育”法则;当许多家长在孩子完成了老师布

置的作业之后,再给孩子许多额外的作业的时候,我任凭女儿做家务,和我们一起玩牌。而且,这样做的时候,我很坦然,不像有些家长,表面上让孩子玩了,心里却十分忐忑,生怕孩子被别的孩子拉出差距。我之所以很“另类”地这么做,是考虑到孩子长远的发展。我很推崇孙云晓老师的那句话:“对人一辈子负责的教育是素质教育。”

我不知道如果我不读那些教育著作的话,是不是会人云亦云,走大多数家长走过的路,但是我知道,正是因为读了那么多书,我才可以毫无顾虑地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特立独行,并且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女儿初三了,进入青春期,我突然发现,那些理论的东西已经难以应付她的状况了。就沟通来说,往往我一句话出来,女儿就有十句话等着我,道理还一套一套的。而且,母女之间、父女之间时不时会有升级的战争,亲子关系不像女儿小时候那么融洽了。

于是,当知道“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课程开课的消息后,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就是冲着“家庭教育指导”几个字去的。听课与阅读的不同之处在于,可以亲耳聆听老师们的教诲,并可以面对面地和老师探讨当下遇到的问题。

课程结束之后,女儿跟我说:“妈妈,我发现你变了,变得不像老巫婆了。”因为之前在一次跟女儿的冲突中,女儿说我是“更年期的老巫婆”,把我气得够呛。

女儿上高一后,我又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学习了心理学课程。学习的结果,就是明白了: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的特征,而家长总是以大人的标准要求孩子,把本来不是问题的事情当做问题来处理,因此亲子之间常常会发生冲突。明白了这些道理以后,我在遇到女儿看起来有些“偏差”的言行时,就会尽量站在她的角度考虑问题。自然而然,亲子关系越来越融洽,孩子和大人的情绪也常处于良性状态了。

女儿上高三之前,我参加了一个叫做“走进青春期”的工作坊。这个工作坊的功劳非常大,让我们一家平稳地度过了女儿高三艰难的阶段。因为参加了这个工作坊,女儿高三一年,我心里非常放松和坦然,虽然偶尔会有焦虑,但是比起周边的“考妈”来要轻松得多。而且在女儿几次情绪出现问题的时候,我都用学到的一些方法带她调适,让她能够很快恢复状态。20xx年我的生日,女儿因为学习紧张没有时间为我挑选礼物,就给我写了几句话,让我很是感慨。她写道:“感谢妈妈在我高三的这些日子里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无论生活还是心理上的。要不是你操持着一切,我的生活还不知乱成什么样子,有些坎也不知道能不能过去??”

在她写这些话的前两天,我还用从萨提亚课程里学来的“冰山”理论为她解开了心里的一些结,使她在高考前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还能制订严密的学习计划,按部就班地去完成,并保持最好的状态到最后。

其实我认为,孩子的高三阶段,家长对孩子心理上的调适比生活上的照顾更加重要。毕竟如今的生活水平已经很好了,如果能在心理上对孩子多加关照,就可以使孩子在高三的“高压”环境下保持良好的状态,以最好的心态面对高考。 ? ? ? ?

? ? ? ? ? ? ? ? ? ? ? ? ? ? ? ? ? 3 4 8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网络连载稿 20xx年02月21日15:25腾讯高考[微博]我要评论(0)

字号:T|T

前言

家长也需要不断地学习

如果我们把“家长”看做一种职业,那么这个职业一旦从事,就终生不能辞职,且要24小时全天候在岗,没有人领导却最不自由,看似没有规则却工序复杂,还充满了不可确定性。所以,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就需要不断地学习。

如果“家长”是一种职业,那么“父母”就是工作岗位。结婚后,我和我先生还没来得及学习如何做父母,万能的上帝就把女儿送到了我们的身边。毫无思想准备的我们,差不多是被无奈地推到了“父母”这个岗位上的。虽然感觉有些

手足无措,好在有学习一路相伴,边学边做,与女儿一同成长,深深感受着养育儿女的艰辛和快乐。

20世纪90年代初,女儿出生在晋南的一个小县城,那时候我在那个县城的一所中学当老师。小县城很封闭,交通不方便,信息闭塞,文化条件也差。怀孕的时候,我特别想读一读相关的书籍,却买不到。为此,我和我先生特意在一个周末跑到几百里外的市里去买了几本书,照着上面写的做胎教。

女儿出生了,我先生从报纸上看到当时风靡的“零岁教育方案”,就通过邮寄的方式从武汉买回来一套,我们自己为孩子做早教训练。虽然现在从专业的角度看来,那套方案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我们努力了,也确实从中受益了。

虽然我们百般努力,但是仍觉得孩子在那样的环境里成长不是太好。

非常幸运,女儿两岁多的时候我们就把她带到了北京。因为之前做老师的经历,我进了一家做教育产品的公司,由于工作之便,我接触到许多经典的教育论著。从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卡尔威特、蒙台梭利成了我的老师,卢梭更是我的偶像,还有那些苏联的教育家们,我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类教育书籍,并在实践中尝试。等到女儿大一点,卢勤的书,孙云晓的书??只要是关于少年儿童教育的书籍,都是我阅读的对象。

阅读,让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少了迷茫,多了理智。于是,在女儿的整个小学阶段,当不少家长都忙于领着孩子去上各种课外辅导班的时候,我们领着女儿到处去玩,践行着卢梭的“自然教育”法则;当许多家长在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再给孩子许多额外的作业的时候,我任凭女儿做家务,和我们一起玩牌。而且,这样做的时候,我很坦然,不像有些家长,表面上让孩子玩了,心里却十分忐忑,生怕孩子被别的孩子拉出差距。我之所以很“另类”地这么做,是考虑到孩子长远的发展。我很推崇孙云晓老师的那句话:“对人一辈子负责的教育是素质教育。”

我不知道如果我不读那些教育著作的话,是不是会人云亦云,走大多数家长走过的路,但是我知道,正是因为读了那么多书,我才可以毫无顾虑地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特立独行,并且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女儿初三了,进入青春期,我突然发现,那些理论的东西已经难以应付她的状况了。就沟通来说,往往我一句话出来,女儿就有十句话等着我,道理还一套一套的。而且,母女之间、父女之间时不时会有升级的战争,亲子关系不像女儿小时候那么融洽了。

于是,当知道“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课程开课的消息后,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就是冲着“家庭教育指导”几个字去的。听课与阅读的不同之处在于,可以亲耳聆听老师们的教诲,并可以面对面地和老师探讨当下遇到的问题。

课程结束之后,女儿跟我说:“妈妈,我发现你变了,变得不像老巫婆了。”因为之前在一次跟女儿的冲突中,女儿说我是“更年期的老巫婆”,把我气得够呛。

女儿上高一后,我又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学习了心理学课程。学习的结果,就是明白了: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的特征,而家长总是以大人的标准要求孩子,把本来不是问题的事情当做问题来处理,因此亲子之间常常会发生冲突。明白了这些道理以后,我在遇到女儿看起来有些“偏差”的言行时,就会尽量站在她的角度考虑问题。自然而然,亲子关系越来越融洽,孩子和大人的情绪也常处于良性状态了。

女儿上高三之前,我参加了一个叫做“走进青春期”的工作坊。这个工作坊的功劳非常大,让我们一家平稳地度过了女儿高三艰难的阶段。因为参加了这个工作坊,女儿高三一年,我心里非常放松和坦然,虽然偶尔会有焦虑,但是比起周边的“考妈”来要轻松得多。而且在女儿几次情绪出现问题的时候,我都用学到的一些方法带她调适,让她能够很快恢复状态。20xx年我的生日,女儿因为学习紧张没有时间为我挑选礼物,就给我写了几句话,让我很是感慨。她写道:“感谢妈妈在我高三的这些日子里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无论生活还是心理上的。要不是你操持着一切,我的生活还不知乱成什么样子,有些坎也不知道能不能过去??”

在她写这些话的前两天,我还用从萨提亚课程里学来的“冰山”理论为她解开了心里的一些结,使她在高考前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还能制订严密的学习计划,按部就班地去完成,并保持最好的状态到最后。

其实我认为,孩子的高三阶段,家长对孩子心理上的调适比生活上的照顾更加重要。毕竟如今的生活水平已经很好了,如果能在心理上对孩子多加关照,就可以使孩子在高三的“高压”环境下保持良好的状态,以最好的心态面对高考。 ? ? ? ?

? ? ? ? ? ? ? ? ? ? ? ? 2 4 7 12

? ? ? ? ? 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