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机械知识总结

简单机械知识总结

----杠杆

一、    杠杆的定义

杠杆没有形状的限制,可方、可圆、可直、可弯,只强调“硬”字,当力作用在杠杆上时物体的形变可以忽略,力的作用是使杠杆转动或阻碍杠杆转动。

二、    杠杆的要素

1.三点:支点、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这三点都在杠杆上,但是没有位置顺序的限制,也就是说支点可以在中间,力的作用点也可以在中间(见杠杆示意图)

2.二力:动力和阻力是杠杆受到的力,是其它物体施加在杠杆上的力,而不是杠杆施加给其它物体的力,即杠杆是受力物体。力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其中一个力让杠杆顺时针转动,另一个力让杠杆逆时针转动。动力和阻力也没有限制,只是为了方便,规定其中一个为动力,另一个为阻力。

3.二力臂:力臂是“点”到“线”的距离,“点”指的是“支点”,“线”指的是“力的作用线”,力臂与力的作用线应该是垂直关系。力臂的表示方法:一是实线,两端加箭头;二是虚线,外加大括号。两个力臂之和可以大于、等于、小于杠杆长度。

滑轮

一、定滑轮

定滑轮的实质是以圆心为支点,以半径为力臂的等臂杠杆。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定滑轮中动力与阻力的关系、动力作用点与阻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关系。

简单机械知识总结

二、动滑轮

  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1.支点不是圆心;2.有时费力)

简单机械知识总结         

注意

1.  判断是定滑轮还是动滑轮,关键是看它的轴是否随物体一起运动。拉动绳子时,物体移动,滑轮转动,但定滑轮轴的位置不动,动滑轮轴的位置随物体移动。

2.  分析动力、阻力的关系时,如果是将物体向上提升,克服的是物体的重力,水平拉动物体时克服的是物体与水平面的摩擦力。尤其要注意动滑轮有省力和费力两种情况。

3.  上面动力和阻力的关系成立的条件是动滑轮的重力、绳子的重力、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如果考虑动滑轮的重力将物体升高时F=1/2(G物+G动),距离之间的关系不受此影响。

三、滑轮组

1.滑轮组的特点:滑轮组是由若干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因此也综合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不是所有滑轮组都一定改变用力的方向)滑轮组有几段绳子承担阻力,动力便是阻力的几分之一,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便是物体移动距离的几倍。

2.使用滑轮组时确定承担阻力的绳子段数n的方法

(1)采用分割法:在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将它们隔离开来,只算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包括拴在动滑轮框上和最后从动滑轮引出的拉绳,而跨过定滑轮的绳子和最后从定滑轮引出的拉绳,只起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见下图)

(2)计算法:首先确定动滑轮的个数n动和绳子的固定端,如果是固定在定滑轮上则n=2n动;如果固定在动滑轮上则n=2n动+1。

3.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分析

(1)  滑轮组竖放将物体匀速升高时克服的是物体的重力,F=1/n*G.   s=nh

此式成立的条件是动滑轮的重力、绳子的重力、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如果考虑动滑轮的重力将物体升高时F=1/n(G物+G动),距离间的关系不受此影响。

(2)  滑轮组横放水平匀速拉动物体时克服的是物体与水平面的摩擦力f,不计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时F=1/nf,  s=ns物

任何简单机械省力时费距离,省距离时费力,没有都省的,也没有都费的。

4.滑轮组组装题的思路分析

首先利用已知条件求出绳子的段数n

①如果已知物重G和绳子的最大拉力F,根据公式n≥G/F可求出绳子的段数n,n如果不是整数,要取稍大一些的整数。②如果已知物重G、绳端的实际拉力F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可利用公式   n=G/Fη求出绳子的段数n,利用此公式求出的n本身就是整数。③如果知道钩码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可利用公式n=s/h求出绳子的段数n,利用此公式求出的n本身也是整数。

2 利用绳子的段数n来决定动滑轮的个数 N。在滑轮组中,定滑轮是用来改变力的方向的,动滑轮的使用方法决定着该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根据n=2N或n=2N+1,可以得出动滑轮的个数N。

3         判定定滑轮的个数。

①如果要求用最少的滑轮个数来组装,则当n为偶数时,定滑轮的个数比动滑轮的个数少一个既可满足要求,当n为奇数时,定滑轮的个数等于动滑轮的个数才能满足要求。

②如果要求站在地面上拉物体,隐含的条件是绳端受到拉力的方向是向下的,则需要在上一要求的基础上加一个定滑轮来改变拉力的方向。

 

第二篇: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一、杠杆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F2=L2/L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4.应用:

名称

结 构特 征

特 点

应用举例

省力

杠杆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省力、费距离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费力

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费力、省距离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

等臂

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不省力不费力

天平,定滑轮

  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二、滑轮

  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2.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斜面:W有用= 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 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额=f L

3、总功: 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 W有用/η

斜面:W总= fL+Gh=FL

4、机械效率:①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 公式:

斜 面: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③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通常用 百分数 表示。某滑轮 机械效率为60%表 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机械效率的测量:

① 原 理:

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器 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 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④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 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