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作品分析方法

《摄影作品分析》读书笔记

摄影作品分析的一般性步骤和方法

英国《剑桥艺术史》认为艺术作品(美术作品)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四个方面:

首先是看其功用目的,即服务于谁的问题;其二看其文化背景;第三看作品的写实特色,有没有形成什么风格;最后看其形式,如画面构成技巧方面的特点。显然,艺术语言,尤其是具有创造性和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在作品中的运用程度,是作品分析的一大重点。 分析摄影作品,许多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主张,但不管怎么说,在分析过程中最基本的几个步骤都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看看、想想、看看、再想想。一看“说"什么,二看怎么“说”,三看“说"到了什么程度。分析一般都是从读图开始,分析者最好具备一定的视觉表达方面的知识,如视觉心理学、摄影术、摄影史和视觉语言等方面的知识.从画面内外尽可能多地了解摄影画面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分析者必须明确他们将要分析的摄影作品所属的类别以及它们各自所适用的基本的创作标准。一般的欣赏者读懂了画面也就不再企求什么了.但对较认真的欣赏者来说,他们并不满足于读懂画面,他们还想读懂摄影师,读通这一类摄影作品,了解有关作品、作者和这类创作现象的更多的资料或信息.以便作进一步的比较研究.并且还要深入地对摄影作品本身的表达技巧进行剖析。 概括起来就是以下四个步骤:

1.从读图开始:

2.了解画面的真实意图:

3.解读摄影师(如有可能的话,尽量去了解与作品创作相关的背景资料): 4.分析画面内容与形式(也可称为“意义与结构”或“立意与表达”)的关系。

看立意——读懂画面的含义

◎审视摄影作品的标题,抓住画面所揭示的主题标题(包括副标题)对大多数摄影作品来说,通常都属于点睛之笔或是最简练的内容概括。不管该摄影作品是系列照片,还是单幅照片,通过其标题的引导,你就会立即明确该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及其大致含义。因此,我们看作品,应结合标题看画面,或者说是联系画面看标题。标题中所提供的信息,有来自时间方面的(某年某月某日,表明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有来自空间方面的(某某地方,表明特定的拍摄场所),也有说明事件、情节的,甚至是表达某种特定的情绪心态和奇特感受的,这些都是作品中最重要的信息. 或者说是重要信息中的一部分。总之,标题能或多或少地明示或暗示该作品所要揭示的内容与创作者的立意。

◎结合画面,由标题作引申,概括出作品的主题思想(立意) 主题思想(立意)是作品的灵魂,是作品的价值所在。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我们也是首先根据作品的立意来确定该作品的思想深度和人文方面的立场.并以此来推断它的存在价值与社会效应的,从标题开始结合画面推断出作品的立意.再从对作品的一步步解读中.仔细体会创作者对拍摄主题的提炼与概括.以及对各种表现技巧的驾驭.这实际上是对创作者心智运作过程的一次重现与还原n我们可以由此判断出该摄影作品创作的成败和思想品位的高下。

看表达——分析画面内外的各种表现技巧

不管画面立意有多重要.终究都要取决于画面所采取的表达方式。立意一旦离开了表达,也就变得没有意义了,因为只有表达出来的立意,才能为人所理解和接受。也就是说,我们大部分人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意义.只能是被表达出来的意义。而理解与接受的程度,则完全取决于表达的程度。正因为如此, “高僧只说家常话"。说给别人听的,是为了让人明白所说的意义,除非你压根儿就不想让别人明白。故弄玄虚,其目的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学识"。然而,视觉的含义与文字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事实上,具象本身就存在着显著的意义,但这种显著的意义往往是不经意和不确定的,在理解上具有多种可能性。视觉的表达,难就难在它表达的合乎目的性(即对具象特定含义的筛选与确认)。对摄影来说,只要拍出了图像,就存在了意义的表达,问题就在于这一表达是否达意.是否与立意还有一段距离,而如何缩短甚至消除这一距离,正是我们学习摄影这一视觉表达手段的主要目的. ◎造型能力的分析判断

◇构图技巧分析

1.主体对象的选择与强调。

这里主要包括:拍摄作品时镜头焦距的运用.景别的选择与控制,拍摄距离、拍摄高度与拍摄方向上的考虑.背景的范围、明暗和虚实等方面的控制,景深的选择.运动的处理,神态的处理,情节的控制.瞬间的取舍,细节的刻画.编辑或展示的思路和方案等.有效的手段.也可以说是唯一的途径。每个具体的摄影画面都应该如实地体现摄影师特定的拍摄意图。摄影师凭借构图手段来充分证明他在拍摄现场对某个拍摄主题的新发现,而摄影师的视觉发现则主要依赖于他对被摄主体的全新的观察角度。新角度产生新感觉。在角度独特的摄影画面中,新感觉才能被充分有效地加以强调。因此,充分运用摄影独特的表现手法来选择与强调主体对象,也就成了摄影表达上的首要任务。如采用哪一段镜头焦距?选择怎样的拍摄角度?取什么样的景别(如果是特写.是采用广角镜头靠近拍摄,还是采用长焦距镜头后退拍摄)?选什么样的景深?画面细节如何控制?虚实如何安排?瞬间如何选择?影调如何处理?如果是系

列照片,整体表现上又该如何构思?我们分析摄影作品,就是要看摄影师究竟是采用何种手段来突出画面的主体,达到表现目的的。

就拍摄距离而言.其中便大有学问。有人说,距离产生美,指出保持距离在审美情状下的重要性。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只是为了追求美,因为在创作中还有比美更重要的东西。正因为如此.罗伯特.卡帕就直言相告: “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的确,对于新闻照片来说.重要的莫过于照片能如实地再现真实的现场感觉。当然,卡帕的这番言论还包含着另一层含义.那就是摄影师素质中更令人敬佩的执著、勇敢和随时随地都准备付出生命代价的牺牲精神。卡帕的主张对现代世界新闻摄影的影响尤为深刻。以纪实摄影见长的意大利现代摄影家恩佐.桑最主要的摄影经验也是: “我宁愿靠近拍摄,而且靠得非常近。"尽管他拍摄的大构图是实现摄影师想法的最多不是新闻照片.但近距离拍摄所得到的却是照片中拍摄行为的自行消解——画面给人的感觉.已经完全无视照相机的存在,镜头的视点似乎已经消失在主观感受之中.照片里剩下的只是怦然心动的那份真情实感了。无独有偶,成功地自费环球拍摄世界政治文化名人的中国当代摄影家邓伟也主张近距离拍摄人物肖像.为的是“要能听得见彼此的心跳".这已经演化成了一种极具心理张力与人本精神的挑战。

2.画面空间的经营处理。

这里主要包括:形状(主体形状与背景形状、)与画面空间的关系,如“松"与“紧"、 “疏"与“密”等;均衡与画面空间的关系.如传统绘画中的均衡原则在摄影中的运用,以及现代摄影构图中均衡规则的新变化等:透视与画面空间的关系,如画面视角的开阔程度、远近感觉和空间深度,不同焦距镜头对透视的夸张与压缩处理等;动感与画面空间的关系,如沉寂与飞动、内在的较为隐含的动感与外在的较为紧张激烈的动感对画面空间形成与配置的影响:节奏与画面空间,如节奏所产生的视觉愉悦感和视觉含义的完整表达.对画外心理空间的建立所需要的象征性与寓意性(明示或暗示)因素的要求等。

3.画面影调的构成。

指适应视觉表达的需要而确定的摄影画面内的明暗配置情况,如:画面调子轻重浓淡的取舍与合理的分配:影子的处理;画面基调的确立:全影调照片的技术控制:黑白照片中的影调调节与反差控制:影调与画面虚实感觉的关系:背景影调与主体影调的区分处理:整体影调效果与画面情绪气氛的关系等。

4.画面线条的构成。

线条是构成摄影画面主要造型感觉的最抽象也是最基本的视觉元素.它能强调出主体与背景的形状.形成和谐的视觉秩序.产生画面内外的视觉张力。在分析具体的摄影作品中,一般从画面的主线着手,推断出摄影师在创作时对画面的主线进行提炼和截取的真实意图。因为当我们顺着主线的方向进行搜寻时.就可以非常自然地了解画面所要表达的含义。因此,我们也通常将这一贯穿画面情节内容的主线.称为“视觉引导线"。

5.画面色彩的构成。

色彩感觉在视觉表达方面是最强烈.也是最外在化的,因而也是摄影创作中最难驾驭和最活跃的视觉元素。许多人奈何不了它.是因为不了解色彩的脾性.尤其在对客观色的选择与主观色的控制方面,处处都有陷阱,时时都会面临新的挑战。用色不仅要有深厚的艺术修养.还得有独特的色彩体验和行之有效的创意表达方法。

6.画面背景气氛的营造。

视觉表达难就难在气氛的表现。优秀的戏剧或电影导演,不光会导戏,更善于诱导气氛。其实,拍摄照片也同

理。许多初学者拿起照相机拍照,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主体,不见背景,注意力分配不当,全集中在主体一头了,而在不知不觉间放弃了对整个画面的全面经营。拍摄出来的照片,由于背景严重失控,主体的表现不得不受到来自背景杂乱因素的视觉干扰,以至于无法明确表达拍摄者的真正意图。有经验的摄影师知道,拍摄照片花在画面背景上的时间与精力,要远远大于对主体选择控制所需的时间与精力。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背景往往比主体还重要,因为经营画面必须有一个通盘的考虑。对摄影师来说,必须对画面进行全面的控制。不光要以背景来有效地衬托主体,还要有意识地将背景因素当作与主体密切相关的信息来表达n其实。背景本身就是主体表达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摄影作品的分析

1、创作成功的评判标准

准确评价摄影作品究竟是否成功及它们已取得成功的程度,应当站在摄影史的高度,站在系统、全面而深入的公正立场上,充分尊重摄影自身发展的规律,用发展的眼光、宽容的心态、赞赏的姿态,严肃、审慎地对待各种不同门类及各种不同创作风格的摄影作品。 概括起来就是“四个维度”:难易程度、创新程度、思想深度和美感程度。

1.1难易程度

具体说来,这个“难易程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技艺上的难度,也就是摄影者在具体运用摄影手段方面尽最大努力所能达到的程度。

1.2创新程度

所谓“创新程度”,就是指摄影作品超越一般与传统的距离。 突破既定的模式,思维的定势。

1.3思想深度

1.4美感程度

摄影作品的画面的表现效果,如形式的美感、形象的美感和含义上的美感等,简单说起来就是画面的“可观赏性”。

2、摄影作品分析的一般性步骤和方法

艺术语言,尤其是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在作品中的运用程度,是作品分析的一大重点。

在分析过程中最基本的几个步骤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看“说”什么,二看怎么“说”,三看“说”到了什么程度。

分析一般都是从读图开始,分析者最好具备一定的视觉表达方面的知识,如视觉心理学、摄影术、摄影史常识和视觉语言方面的知识,从画面内外尽可能地了解摄影画面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其中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分析者必须明确他们将要分析的摄影作品所属的类别及它们各自所适用的基本的创作标准。 概括起来就是以下四个步骤

(1)、从读图开始; (2)、了解画面的真实意图

(3)、解读摄影师(如有可能的话,尽量去了解与作品创作相关的背景资料);

(4)、分析画面内容与形式(也可称为“意义与结构”或“立意与表达”)的关系。

注:边看别人的作品边对照自己所拍摄的照片,找一找差距,体会一下别人的创意,就会得

到许多收获。

2.1 看立意——读懂画面的含义

2.11审视标题,抓住主题 2.12结合画面,概括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立意)是作品的灵魂,是作品的价值所在。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我们也是首先根据作品的立意来确定该作品思想深度和人文方面的立场,并以此来推断它的存在价值与社会效应的。

2.2、看表达——分析画面内外的各种表现技巧

不管画面含义有多重要,它终究都要取决于画面所采取的表达方式。意义一旦离开了表达,也就变得没有意义了,也就是说,我们大部分人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意义,只能是被表达出来的意义。 2.21造型能力的分析判断 (1)构图技巧分析 主体对象的选择与强调

主体对象的选择与强调包括:拍摄作品时镜头焦距的运用,经别的选择与控制,拍摄距离、拍摄高度与拍摄方向上的考虑,背景的范围、明暗和虚实等方面的控制,景深的选择,运动的处理,神态的处理,情节的控制,瞬间的取舍,细节的刻画,编辑或展示的思路和方案等。 构图是实现摄影师想法的最有效的手段,每个具体的摄影画面都应该如实地体现摄影师的特定的拍摄意图。

摄影作品,就是要看摄影师究竟采用何种手段,来突出画面的主体,达到表现的目的。

(2)画面空间的处理

画面空间的处理主要包括:形状(主体形状与背景形状)与画面空间的关系,如“松”与“紧”、“疏’,与“密”等;均衡与画面空间的关系等:透视与画面空间的关系,如画面视角的开阔程度、远近感觉和空间深度,不同焦距镜头对透视的夸张与压缩处理等;动感与画面空间的关系,如内在的较为隐含的动感与外在的较为紧张激烈的动感对画面空间形成与配置的影响;节奏与画面空间的关系,如节奏所产生的视觉愉悦感和视觉含义的完整性表达,对画外心理空间的建立所需要的象征性与寓含性(明示或暗示)因素的要求等。

(3)画面影调的构成

画面影调的构成指适应视觉表达的需要而确定的摄影画面内的明暗配置情况,如:画面调子轻重浓淡的取舍与合理的分配;影子的处理;画面基调的确立;全影调照片的技术控制;黑白照片中的影调调节与反差控制;影调与画面虚实感觉的关系;背景影调与主体影调的区分处理;整体影调效果与画面情绪气氛的关系等。 (4)画面线条的构成

线条是构成摄影画面主要造型感觉的最抽象也是最基本的视觉元素,它能强调出主体与背景

的形状,形成和谐的视觉秩序,产生画面内外的视觉张力。 (5)画面色彩的构成

色彩感觉在视觉表达方面是最强烈也是最为外在化的,因而也是摄影画面控制中最为活跃和最难以驾驭的视觉元素。 (6)画面背景气氛的营造

视觉表达难就难在气氛的表达。优秀的戏剧或电影导演,不光会导戏,更善于诱导气氛。 背景本身就是主体表达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22用光技巧分析

对光线的特殊敏感和细入微的控制能力是摄影师最不可缺少的素质。

2.23其他综合技巧的合理运用

视觉语言有视觉语言的局限性,摄影当然也有自身的局限:其一,摄影只是属于视觉的,它肯定没法被听见或被嗅到;其二,摄影所展示的是二维的平面空间,它根本无法与真实的三维世界相提并论;其三,摄影是静态的表达,它只是截取了运动中的一个瞬间,不是对一个过程的忠实复写,它在时间与空间上都受到了极其严格的限制。

在分析他人的作品的时候,应当充分注意到这一点。

3、比较分析法研究

我们分析摄影作品,就是一个由感性化认识到理性化理解的过程。

比较,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以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分析,则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或方面,把事物整体的个别特征或个别属性分解出来的过程。

比较分析法就是有意识地对所选作品的相同点、不同点进行比较,采取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抽丝剥茧的分析,来客观、全面、深刻和细致地认识事物的方法。

在摄影作品的比较分析中,较为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从摄影创作风格的演变来比较分析 3.2 从师承关系分析

3.3 从摄影师自身的创作中寻找可比较因素 3.4 东西方同类创作的比较 3.5 历史上同类创作的比较

注:观摩几组精心选择的在摄影史或当今社会较有影响的摄影作品,分别对其中同类摄影作品的选材方式、构思特色和立意层次等进行多个视角的解读,进而归纳整理出摄影创作之中常见的各种颇有启发性的创作思路。

摄影作品分析的一般性步骤和方法:仔细阅读作品

第一,看作品要“说”什么,总结出主题和立意。分析者要具备一定的视觉表达方面的知识(摄影基础知识、摄影史、视觉心理学、视觉语言),从画面中尽可能多的了解摄影画面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读懂作品;如有可能,进一步读懂摄影师(了解摄影师的生平及创作态度)。对摄影师有一个简单地介绍(生平及创作时期、主要代表作品、风格特点等) 看立意——读懂画面的含义

(1)审视摄影作品的标题,抓住画面所揭示的主题。

(2)结合画面,从标题引申,概括出作品的主题思想(立意)。根据作品的立意来确定作品的思想深度和人文方面的立场,并以此来推断它的存在价值与社会效应。 第二,看作品是怎么“说”出来的。

深入对摄影作品本身的表达技巧进行剖析——分析画面的内容与形式。就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看摄影师究竟是采用何种手段来突出画面主体,达到要表现的意图的。

(1)从构图上分析(画面空间的经营处理)摄影师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想法的。 (2)焦距的选择与运用及画面表现出来的特点(取景范围及成像特点)。景深的运用(影响景深的因素)及对画面的表达作用。

(3)景别的选择与控制。拍摄距离、拍摄高度与拍摄方向上的选择。 (4)画面用光技巧分析。

(5)画面色彩的分析,看摄影师是如何运用色彩来表达感情和画面气氛控制的。 (6)瞬间神态的抓取、运动与静止的处理、细节的刻画。 (7)前后景的运用及作用,明暗、影调和虚实方面的控制。 (8)如是组图,看其编辑或展示的思路。

(9)其它综合技巧的运用。如,为打破图片的局限性,运用文字或图形符号所作的补充说明。

总之,尽可能多的展示你所掌握的知识,要注意文字措辞的准确和语言的调理性。 第三,总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