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赏析

赏析军报消息《全军和武警部队近十万大军投入抗震救灾》:好新闻在万众注目中

新闻赏析

部队近十万大军投入抗震救灾/子弟兵在所有重灾乡镇展开救援》荣获二等奖。读过这篇新闻的读者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此文的成功,得益于作者对抗震救灾形势的全局把握,以及急读者所急、从万众注目的渴盼中捕捉和采写新闻的功力。

主题的紧迫性,决定了报道的新闻价值

众所周知,20xx年5月12日14点28分,我国的四川汶川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大地震,造成了数万人伤亡和失踪。地震发生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在第一时间全面部署抗震救灾,人民子弟兵第二天就有5万官兵奔赴灾区。但是,由于道路中断,运输不畅,部队开进艰难,救援的军民迟迟不能进入震中地域。到5月14日,虽有少数空降兵在震中地区成功实施伞降,但杯水车薪,仍旧难以实施全面救援,情况十万火急。于是全国人民在为灾区群众担忧的同时,自然把希望寄托在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身上。就是在这个紧急关头,《解放军报》的头版头条急13亿人民之所急,以一条750字的消息告诉“久旱盼甘霖”的读者:全军和武警部队近10万大军投入抗震救灾,子弟兵在所有重灾乡镇展开救援!这句最能概括抗震救灾形势的话不仅豁然成为消息的标题,并有两个中心词格外令人欣喜:一是“近10万”,显示投入军力之多;二是“所有重灾乡镇”,表现救灾覆盖范围之广,其用意在于告诉广大读者:此举标志着抗震救灾工作已全面展开。这一主题所反映的事实不正是13亿人民翘首以盼、急切想要知道的吗?如此紧迫和必要的新闻不正是其新闻价值所在吗?

事件的显著性,增强了报道的新闻价值

按照新闻学对新闻的定义,大凡新闻事件的显著性往往决定其新闻价值的重大。这条新闻所报道的新闻事件不仅是突发性事件,而且属于全国性的显著事件、重大事件、核心事件,这就使此文的新闻价值又增强了一个层次。该文的显著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入军力之多。大家知道,军队的一兵一卒不经过相当一级领导或领导机关的批准是不能随便调动的。中央军委一声令下,近10万大军开赴灾区。该文从“济南军区参加抗震救灾的第二梯队官兵乘坐的一架大型运输机在成都机场着陆”入手,既写了兰州军区“又抽调红军师2100多名官兵投入陇南重灾区”,也写了武警的“抢通突击队奔袭91公里,准时到达灾区”,还写了空军部队“出动各型飞机148架”等,这些数字和事实构成了新闻显著性的重要一翼;二是涉及范围之广。该文的第二段,除了写中央军委的“三天两次增兵”,着重写了这次增兵所涉及的单位和兵种,其中只是涉及的军区军兵种就有成都等五大军区及海、空、二炮、武警等大单位,涉及的专业兵种就有防化、工程、医疗防疫、侦查、通信等20余个。这又是增强事件显著性的又一重要一翼。正因为这一显著性的彰显,使该文的可读性和新闻价值大大增强。

成绩的确实性,升华了报道的新闻价值

救援的成绩和效果如何?这也是广大读者想知而未知的新闻事实。该文从第三段开始,具体介绍救援的成绩和效果。先是介绍救灾部队的开进方式和救援方位,其中列举的二炮某总队268名工程骨干“以最快的速度”投入道路、桥梁的抢修战,济南军区某通信团53名技术骨干携带13台通讯设备抵达成都并派出13人的小分队飞往汶川等,这些都在于说明:“至此,所有受灾县都有救灾部队”。接着,作者将救援的成绩具体化。在介绍空军部队在运输上的初步成绩时,该文引用了一组确凿的数字:其中有从全国各地运往成都的2815万元物资,有价值1.9亿元的通用车辆,24.3万件器材,120套机械工具等,“目前,空军和成都军区在重灾区已空运空投帐篷、食品、药品各类物资近300吨”。这些具体行动的数字,确确凿凿,实实在在,无一含糊虚假,这就使得救灾官兵看了备受鼓舞,全国人民看了对人民子弟兵更加钦佩和尊敬。正是以上事迹的如实和准确的介绍,使我军的救援成绩更加突出,导向更加鲜明,从而,也使该文的新闻价值得以强化和升华。

该文的成功不是偶然的。透过这篇获奖的新闻力作,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汲取有益的营养:

一是审时度势,胸有全局。一个名记者谈到当好记者的体会时说:“一个成功的记者,干的是采写稿件,想的是总理的事,是军委主席的事”,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记者不应只考虑局部的琐事,而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全军的事,想全国的事,亦即想大事、想全局的事。从该文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作者虽是一个普通的记者,但他既要搞抗震救灾的报道,就从进入情况的那一刻开始,时刻站在抗震救灾的全局考虑问题,如当前的救灾进展和形势如何?全军各部队都有哪些具体动作和显著成绩?在贯彻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方面有哪些突出的行动或经验?等等。如此对全局了然于胸,一旦需要“发言”时,便能较容易地捕捉到关键和紧要的信息,从而报道出有分量有价值的新闻。

二是深入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作为一线记者,深入调查采访自然不可少,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足迹走遍每一个角落,采访完每个官兵,这就需要记者要成为一个资料收集的有心人。该文虽只有几百字,却包含有几十个准确有据的数字和确实无误的事实,这些事实和数字,有的是走出去见到的,有的是请进来听到的,大量是通过打电话、听广播、学文件、参加会议了解的。一个手中无资料、无素材的记者,犹如一个无米下锅的媳妇,纵然再巧,也难以做出“无米之炊”的!

三是夯实“快采、快写、快发”的基本功。“新”是新闻的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讲,“快”有时就是新闻的质量。一个成熟的记者,不仅要思维敏锐,而且要有好的文字基本功,这个基本功集中表现在快采访、快写作、快传送稿件上。该文作者的这一基本功是很扎实、娴熟的。采写这样一篇涉及方方面面的事实和数字的重头稿件,作者却举重若轻,从容应对,稿件当日(20xx年5月15日)采访,当日成稿,当日发往编辑部。这就可以保证夜班编辑在第一时间里编发稿件,并交工厂发排和印刷,使稿件及时出现在次日的报纸版面上。我们每个记者和通讯员,都应该练就这种“快手”,从而保证不使稿件的新闻价值因自己的“慢动作”而贬值

 

第二篇:选修 获奖新闻赏析

选修获奖新闻赏析

选修获奖新闻赏析

选修获奖新闻赏析

选修获奖新闻赏析

选修获奖新闻赏析

选修获奖新闻赏析

选修获奖新闻赏析

选修获奖新闻赏析

选修获奖新闻赏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