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新护理常规[1]

骨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一、常规护理

1.同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加强与病人的交流,消除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向病人讲解各种检查和治疗的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4.根据病情做好饮食指导。

5.卧硬板床,抬高患肢并臵于功能位,防止进一步损伤。、

6.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对术前有慢性炎症的病人,如咳嗽、牙痛、疱疹、脚气、中耳炎等,应及时对症处理。

7.对有慢性病的病人,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应遵医嘱给予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

二、术前护理

1.配合做好各项检查、药敏试验、配血等,术前一天给病人理发、剪指甲、沐浴、擦浴、更换病员服,术晨备皮。

2.指导病人做床上大小便练习并戒烟。

3.遵医嘱完成皮肤准备、禁食水、术前给药等。

4.女性病人月经来潮或体温高于37.5°C的病人及时通知医师,必要时停止手术。

5.保证患者良好睡眠,根据需要适当应用镇静药。

6.术前取下假牙,贵重物品交给家属保管,将病历、术中带药和放射片交给手术室工作人员。

7.根据不同手术要求铺好麻醉床,备好术后用物(截肢术者备止血 - 1 -

带、颈椎手术备静切包和沙袋、股骨颈和粗隆间手术者备丁字鞋)。

三、术后护理

1.根据麻醉方式进行护理。

2.平卧6小时后根据病情更换卧位。

3.观察四肢的感觉、活动、手术肢体温度、血运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监测生命体征。评估疼痛情况,采取适宜的止痛方法。颈椎手术后密切观察呼吸情况。

4.脊柱手术后体位保持病人处于手术伤口及缝线张力最小的体位。根据病情和手术情况行轴型翻身。肢体手术的病人患肢抬高于心脏,以利静脉回流,减少肿胀。

5.术后禁饮,肠蠕动恢复即可饮少量温开水,无不适后再逐渐进饮食。

6.观察伤口引流量、颜色、性质,并记录引流量。术后72小时引流量小于50ml可拔除引流。

四、健康教育

1.饮食指导:病人多吃富含钙食物,如新鲜牛奶、鱼虾、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2.功能锻炼:功能锻炼的原则是全身和局部的情况兼顾,以恢复患肢的固有生理功能为主,功能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辅以必要的被动活动,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以病人不感到疲劳和疼痛为度,活动计划应根据病人锻炼后的不同反应而予以修定。术后功能锻炼可分三期:出去术后1~2周;中期从手术切口愈合、拆线到去 - 2 -

除牵引或外固定物的一段时间;后期从骨、关节等组织的伤愈起到全身、局部恢复正常功能。

3.定期复查:遵循医嘱及时复查。

常见症状护理常规

疼痛护理常规

1.了解手术的名称、大小、范围和麻醉的方式

2.给予心理护理:安慰患者,态度和蔼、关心体贴,认真倾听患者的疼痛的主诉。

3.教会患者通过疼痛量表表述疼痛的程度

4.指导患者采用分散注意力、放松来缓解疼痛,如看电视、阅读书报、玩游戏等保持环境安静、清洁、整齐,室内光线柔和,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5.遵医嘱使用止痛剂,带镇痛泵的患者观察镇痛泵的效果

6.满足各种生活的需要。

牵引病人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足下垂、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便秘、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

- 3 -

2.保持有效牵引

(1)皮牵引时绷带胶布绷带、海面带无脱位。

(2)卧硬板床,保持正确体位。抬高床尾,保持反牵引力。

(3)牵引砣要悬空,不能随意加减重量。

(4)牵引绳因滑动自如并与患肢长轴成一直线。

3.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4.骨牵引病人应注意观察牵引针眼处有无出血、感染,保持针眼处干燥清洁,每日消毒针眼2次。

5.皮牵引病人应注意胶布或皮牵引带有无松散或脱落,皮肤有无过敏性皮炎、溃疡等。

6.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预防足下垂、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二、健康教育

1.向病人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取得合作。

2.早期主要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2周后开始练习关节活动,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增大活动强度,以防止肌肉萎缩,但要以活动后病人不感到疼痛、疲劳为度。

3.应用足底托板或沙袋将足底垫起,以保持踝关节于功能位,鼓励病人主动伸屈踝关节,或被动作足背伸活动,以防止足下垂和关节僵硬。

4.病情许可时应练习全身性活动,如扩胸、深呼吸、用力咳嗽、引体向活动,以改善呼吸功能。

- 4 -

石膏绷带固定病人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讲解石膏固定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2.搬动病人时,用手掌平托石膏,禁用手指捏石膏,防止压迫性溃疡。

3.采取措施促进石膏早干。保护石膏形状,防止石膏折断。

4.保持石膏清洁,避免石膏污染或受潮。

5.抬高患肢,减轻肿胀。

6.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石膏内有切口时注意有无出血。

7.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

8.头颈胸石膏、石膏背心或髋人字石膏固定应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及石膏综合症症状,并及时给予处理。

9.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硬或肌肉萎缩。

二、健康教育

1.饮食指导;嘱病人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多饮水、多食蔬菜及水果。

2.长期应用石膏固定,在拆除或更换石膏时,应及时去除皮肤表面一层死去的上皮组织,可用温热的湿毛巾浸湿擦去,不可强行撕脱。

3.拆除石膏后的肢体可辅以中医治疗,如用中药浸泡、熏蒸或按摩、 - 5 -

推拿等。

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护理常规

1.执行骨科病人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

3.执行减压术后护理。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物的性质、量及颜色,并做好记录。观察切口情况,配合医师及时给予换药。

4.遵医嘱使用消肿药物。

5.对截肢病人执行截肢术护理常规。

6.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脊椎骨折并发脊髓损伤病人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

1.卧硬板床,加强基础护理,协助病人生活自理。

2.加强心理护理,消除不良情绪,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密切观察病情病情变化。

(1)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2)严密观察呼吸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给予雾化、吸

痰、吸氧,气管切开者给予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常规。

4.执行牵引护理常规。保持枕颌带或颅骨牵引的有效性,翻身时保持脊柱呈一直线的轴向翻身,防止加重脊髓损伤或牵引弓脱落。 - 6 -

5.加强压疮、肺部并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深静脉血栓等下肢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二、术前护理

执行骨科病人术前护理常规

三、术后护理

1.执行骨科病人术后护理常规。

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四肢感觉运动情况。

3.胸腰椎病人术后平卧6h以压迫止血。

4.颈椎骨折术后给予颈围固定,观察病人呼吸及颈部切口出血情况。

康复指导

1.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包括健肢的主动锻炼以及患肢的被动锻炼。

2.指导病人增强借助辅助器械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

3.指导病人进行大小便功能训练。

脊柱矫形术护理常规

一、执行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

(一)观察要点

1. 观察侧弯的程度

2. 观察有无神经症状及体征

- 7 -

3. 观察皮肤的完整性

4. 观察心理反应

(二)护理措施

1. 指导病人做呼吸训练,吹大气球数个,每小时深吸气咳嗽10次,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

2. 指导病人床上大小便。

3. 遵医嘱行四头带牵引或骨盆牵引。

4. 督促病人洗澡,穿棉织衣服,及时处理毛囊炎。

5. 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组织病人相互交流。

6. 向病人介绍术前注意事项。

7. 了解病人的双下肢感觉、运动及反射有无异常,为术后观察病情变化作对比的依据。

三、术后护理

(一)观察要点

1. 观察生命体征

2. 观察引流情况(量、颜色和性质)

3. 观察脊髓神经功能

4. 观察胃肠道反应

5. 观察皮肤完整性

6. 观察伤口(出血、感染)

7. 观察镇痛泵效果

(二)护理措施

- 8 -

1.监测生命体征、SaO2 qh*24次。24小时内给予氧气吸入。

2.保持引流通畅,定时检查引流管的位臵,挤压引流管,更换负压引流袋及胸腔闭式引流瓶,观察引流的颜色、性质及量。

3.前路手术要注意病人有无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心悸,听诊肺部呼吸音,及时发现胸腔积液并臵管引流。

4.术后24小时内每小时检查病人双下肢感觉,肌力并与术前作对照。

5.按牵引病人护理常规,大重量牵引病人要询问有无四肢麻木,吞咽困难

6.嘱禁食,待肛门排气后再进食流质,过渡到半流、普食,少吃多餐,恢复饮食后,补充铁剂和多种维生素。

7.腹胀明显者,给予贴腹舒,必要时胃肠减压,大重量牵引病人应减轻重量、抬高床尾。

8.滚动式翻身q2H,侧凸严重的部位垫软枕,牵引病人卧气垫床

9.伤口敷料潮湿应督促医生及时更换,遵医嘱压迫止血,合理使用抗生素。

10.询问患者疼痛情况,了解药物的止痛效果,必要时延长镇痛泵使用时间。

健康教育

1.教会病人正确的起床方法,并要求病人掌握。

2.教育病人保持正常的站、坐、卧姿势。

3.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运动,一般采用渐进式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活动。可采用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游泳、跑步、骑自行车等。 - 9 -

4.教育病人掌握石膏背心及支架的使用注意事项。

5.指导病人选择适当的职业。

6.定期门诊复查。

颈椎手术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一)观察要点

1.观察病人对有关疾病的知识掌握情况。

2.观察脊髓神经功能,如双上肢、双下肢的感觉、运动。

3.脊髓损伤病人观察要点同高位脊髓截瘫病人。

(二)护理措施

1.同外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轨。

2.协助做好各项检查,如X线摄片、CT、MRI等。

3.体位训练:后路手术前做俯卧位训练,前路手术前做气管、食道推移试验。

4.检查四肢感觉、运动、肌力并记录,尿潴留者导尿,便秘者对症处理。

5.术晨备颈围、负压引流袋、X光片、MRI、CT片、抗生素、沙袋两个(外包消毒巾)、备静切包一个。

二、术后护理

(一)观察要点

- 10 -

1.观察生命体征、SaO2。

2.观察引流的量、颜色、性质。

3.观察有无颅内压改变的症状(头痛、呕吐等)。

4.观察脊髓神经功能。

5.观察术后功能锻炼掌握情况。

6.观察有无睡眠性窒息。

(二)护理措施

1.同外科病人术后护理常规。

2.颈围固定后保持头颈部中立位,平稳搬运病人至床上,严禁扭转或过伸、特别是植骨及人工关节者。

3.严密监测生命体征、SaO2、神志和四肢的感觉、运动、肌力情况,

术后6小时内94~2h,根据病情9h,氧气吸入。

4.颈前路手术后,切口用半斤小砂袋(包消毒巾)压迫止血。如出现呼吸困难,多因深部血肿或喉头水肿引起,应通知医生采取紧急措施。

5.根据手术类型予头颈部制动,尤其是行植骨及人工关节臵换者颈部两侧放臵沙袋或颈围固定。

6.对行枕颈融合术者,需颈部制动3个月,以防假关节形成,对仅行枕大孔扩大减压术,颈后弓切除者,可不必制动。

7.保持弥留导尿管通畅,每日尿道口消毒2次,每3~4h开放导尿管一次,多饮水,注意尿管拨除后小便能否自解,并与术前比较,观察手术效果。

- 11 -

8.观察引流液的量、色,如为淡红色或淡黄色液体应警惕脑脊液漏,应立即停止负压吸引,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

9.q2h翻身并注意头颈部的保护,动作缓慢,预防枕部压疮。

10.颈前路手术后,常规雾化吸入Bid,嘱病人进食冰冷食物,以减少咽喉部水肿及出血。

11.询问患者吞咽及进食情况。观察患者有无嘶哑、憋气及伤侧声麻痹。

12.指导患者四肢功能锻炼,下床前先坐起,过渡到站立,行走,由专人守护,以防跌倒。

健康教育

1.对行融合、植骨、人工关节者需行颈围固定或石膏固定3月,防止颈部屈伸及旋转活动,及时治疗咽喉部疾病。

2.若颈部出现剧烈疼痛,和吞咽困难,有梗塞感可能为植骨块移位或脱落,应立即回医院复查。

3.指导手功能的锻炼,如捏、握、夹和持的动作,增加手的灵活性。

4.指导病人呼吸功能恢复,每日吹气球达最大,直到病人感觉累,每小时深呼吸咳嗽10次。

5.睡眠时枕头高度适宜,防止颈肩部受凉。

6.指导做好并发症的预防。

7.保持正确的姿势。

8.定期门诊复查。

9.术后3月复查影像资料示植骨块已完全融合,可进行颈部功能锻 - 12 -

炼,开始时做颈部的屈曲及旋转活动,若出现颈部不适时及时回医院复诊。

创伤性高位截瘫病人的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 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神志、评估有无复合伤。

2. 观察肢体的感觉、运动及反射功能。

3. 观察呼吸道通畅程度及排痰功能,有无肺部感染。

4. 观察有无并发症(腹胀、便秘、褥疮及泌尿系感染等)。

5. 观察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态。

6. 观察肢体的肌肉有无萎缩及关节功能障碍。

7. 观察颅骨牵引是否有效。

二、护理措施

1. 卧硬板床及气垫床、备好床头牵引架、四头带及抢救器械。

2. 损伤早期监测Bp、P、R、T、SaO2、神志QH、直至平稳。

3. 协助医生检查肢体的感觉、运动及反射、并记录交班。

4. 听诊肺部呼吸音,询问咳痰情况,痰液粘稠者需行雾化吸入后再吸痰,监测SaO2、血气分析、必要时早期施行气管切开(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护理)。

5. 预防各种并发症

(1)留臵导尿者观察尿量、颜色,鼓励病人每天饮水3000毫升以 - 13 -

上,留臵尿管2至3周后,持续引流改为每4至6小时定时开放,4周后拨除尿管,用挤压排尿法训练反射性膀胱排尿。

(2)指导病人少吃多餐,少吃甜食及易产气食物,每日按摩腹部2至3次,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便秘者可行药物治疗、灌肠,有粪石者需用手掏。

(3)翻身2至3小时一次,注意保护头颈部,轴线翻身,注意易发

生褥疮部位的皮肤颜色,骨隆突处垫软枕,定时按摩,加强会阴及肛周皮肤护理。

6. 经常检查病房,有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安慰、鼓励患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家属交谈,给病人心理支持。

7.指导并协助家属被动活动患者瘫痪肢体,保持各关节功能位,鼓励病人在病情允许下主动做未瘫痪肌肉的锻炼。

8.中枢性高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必要时用冬眠药物的同时补充足够的水、电解质、糖、氨基酸,以补充高热消耗。

健康教育

1.生活指导,加强营养,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如蛋类、蔬菜、水果、鱼、肉等腰。

2.预防各种并发症(见护理措施)。

3.康复训练

(1)利用辅助工具进食,可在他人协助下完成。

(2)从床到椅子的转移,使用手控电动椅

(3)康复器械的使用(轮椅、拐杖)。

- 14 -

下腰椎手术护理常规(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腰椎肿

瘤、腰椎结核)

一、术前护理

(一)观察要点

1. 观察疼痛部位,性质,休息和运动的关系。

2. 观察病人的营养情况

3. 观察脊髓功能

4. 观察病人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护理措施

1. 按外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 检查双下肢疼痛部位,性质(放射痛、麻木)。

3. 了解化验检查结果,身高、体重、面色,对腰椎肿瘤,结核病人术前补充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

4. 协助医生检查双下肢感觉、运动及生理反射有无减弱或消失,判断受损神经。

5. 术前健康教育:对有骨破坏者,嘱其绝对卧床休息,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二、术后护理

(一)观察要点

1. 观察生命体征。

- 15 -

2. 观察疼痛部位和肢体麻木的变化及生理反射功能恢复情况。

3. 观察引流情况。

4. 观察皮肤的完整性。

5. 观察功能锻炼的掌握情况。

(二)护理措施

1. 按外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 检查双下肢肌力,询问肢体麻木及根性疼痛有无缓解。

3. 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如引流出淡黄色透明或淡血性液体,应警惕脑脊液漏,应立即停止负压吸引,给予头低脚高位。

4.2小时一次滚动式翻身

5.正确指导腰背肌锻炼和直腿抬高运动,防止神经根粘连。

健康教育

1. 根据手术情况决定卧床时间,如老年病人腰椎滑脱术后需卧床休息三个月,单纯椎间盘摘除病人术后卧床休息3周,继续腰背肌锻炼。

2. 指导病人平时正确的站、坐、行和劳动姿势,注意腰部分配保护,减少慢性损伤的产生。

3. 宣传积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 加强营养,调节饮食,保持良好的心境。

脊柱骨折病人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 16 -

1. 观察生命体征及骨折并发症(休克、感染、挤压综合症),注意有无复合伤。

2. 观察受伤部位的脊髓神经功能。

3. 观察皮肤的完整性。

二、护理措施

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SaO2变化、根据病情给予吸氧、输液,激素冲击疗法者需心电监护,防止心律失常。

2. 卧硬床,轻度压缩性骨折者骨折部位垫枕,使脊柱后伸,不稳定型骨折卧气垫床,严禁翻身扭曲,以平卧为主,颈椎及高位胸椎损伤后宜平卧,根据病情在颈部或肩下垫枕,使颈部后伸或保持中立位。

3. 维持有效牵引(见牵引护理常规)。

4. 协助病人2小时翻身一次,注意保护头颈部,滚动翻身,切勿扭转,侧卧位时用枕头将背部顶住,避免胸腰椎脊柱扭转。

5. 手术者按脊柱矫形术护理常规。

6. 截瘫者按截瘫病人护理常规。

7. 每班检查肢体运动与反射、皮肤感觉、肛门括约肌和膀胱功能,评估受伤程度及恢复情况。

8. 指导胸腰椎骨折病人正确的腰背肌锻炼(挺胸、背伸、五点式、四点式、三点式)。

健康教育

1.根据病情,教育病人注意卧床休息,继续腰背肌锻炼。 - 17 -

2.截瘫者教会病人轮椅的使用方法,锻炼双上肢的肌力,保持下肢关节的功能位。

3.根据病情给予饮食指导。

骨盆骨折护理常规

一、执行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

(一)一般护理(体位、活动、饮食)

1. 卧位:应卧硬板床,减少搬动,必须搬动时由多人平托,以免加重疼痛和出血。

2. 饮食: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高铁、粗纤维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

(二)病情观察

1. 观察病人的意识、脉搏、血压和尿量,注意有无休克的发生。

2. 观察局部有无肿胀与瘀斑,有无腹痛、腹胀、肠鸣音减弱、腹肌紧张等症状。

3. 有无出现尿道口出血、排尿困难。

4. 观察有无神经损伤的表现:主要是腰骶神经丛和坐骨神经损伤

(三)用药的护理

1.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2. 遵医嘱应用止痛剂和止血药,并观察用药后效果。

- 18 -

(四)症状护理

1.抗休克,处理腹腔及盆腔脏器等合并症。

2.骨折的处理 : 卧硬板床,骨盆兜带悬吊固定及牵引,股骨髁上牵引,外固定手法复位。

3.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给予输液﹑输血治疗,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

4.心理护理:给予心理支持,减少病人恐惧。

5.①压疮:定时按摩受部位,床单保持清洁、干燥,合理使用气垫床,防止压疮发生。

②便秘:鼓励多饮水,多食含粗纤维丰富的蔬菜。经常按摩腹部,以促进肠蠕动。

三、术后护理

(一)一般护理

1.体位:尽量减少大幅度搬动病人,术后给予平卧和健侧交替卧位,给予气垫床以防压疮。

2.饮食:同术前

(二)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2.观察伤口渗血和末梢血运情况。

(三)用药的护理

1.抗生素的使用,注意有无继发感染。

2.止血药的使用,注意观察用药效果。

- 19 -

3.遵医嘱适量使用镇痛药。

(四)引流管的护理

1.观察伤口渗血情况,保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并做好记录。

2.做好会阴护理,及时更换尿袋,鼓励多饮水,预防感染。

(五)功能锻炼

1.伤后早期练习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背伸及跖屈、足趾伸屈活动,并进行上肢的全关节活动。

2.伤后1周作髋关节、膝关节的伸屈运动。伤后2-3周逐渐下床站立及负重行走,伤后3-4周可练习正常行走及下蹲。(无需复位者)

3.伤后3周床上进行髋关节的活动,第6~8周扶拐行走,第12周逐渐弃拐负重行走。

健康教育

1.合理安排饮食,补充营养,提高体质,促进骨折愈合。

2.按康复计划进行功能锻炼。都分病人在手术后几天内即可完全持重,行牵引的病人需12周以后才能持重。长时间卧床的病人须练习深呼吸、进行肢体的等长舒缩。帮助病人活动上、下关节。允许下床后,可使用助行器或伤杖。

3.出院后定期复查。

四肢骨折的护理常规

- 20 -

一、执行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

(一)一般护理

1.患肢利用石膏或牵引持续制动,内加衬垫,防骨突初受压,预防压疮。

2.抬高患肢略高于心脏水平,若疑有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时,则避免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下肢骨折患者宜卧床休息,禁止下地走动、负重,减少肿胀。

3.鼓励患者进食,受伤或手术早期供给较清淡的饮食,病情稳定后及时调整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术前晚12时后禁食、禁饮等待手术。

(二)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有无合并其他部位损伤或并发症。

2.患肢的外固定装臵是否有效;夹板的松紧度是否适宜;石膏有无断裂;骨突部皮肤组织有无红肿、破溃;有无胶布过敏反应,骨牵引针处有无红肿及渗出。

(三)用药护理

1.镇痛药:明确疼痛原因,遵医嘱合理使用。

2.抗生素:遵医嘱合理、有效使用,注意药物副作用。

3.破伤风抗毒素:正确皮试,观察反应,合理脱敏注射。

(四)症状护理

1.疼痛:检查原因,排除是否因石膏包扎过紧,是否压迫骨突处, - 21 -

及时对症处理,合理使用镇痛药。

2.肢体肿胀:①损伤早期肢体局部冷敷,可使血管收缩,达到止血和减少渗出的效果;②适当抬高患肢略高于心脏水平,若无禁忌证,应早期进行关节和肌肉的主动运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静脉血液和淋巴液回流;③外固定过紧所致肢端肿胀伴血运障碍者,应及时调整夹板、绷带或石膏的松紧度;对疑有骨筋膜室综合征者,应及时通知医师作减压处理;④感染引起组织肿胀者,应加强换药、引流和抗生素的应用。

(五)主要并发症的护理

1.压疮:按压疮护理常规,减少局部受压,气垫床的使用,安普贴保护受压处,根据压疮分期及时换药。

2.骨筋膜室综合征:创伤后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剧,为本征最早期的症状,密切观察,早期确诊,及早筋膜切开减压,防止缺血性肌肉挛缩。

3.周围血管神经损伤:上肢骨折观察是否有桡神经损伤,下肢骨折是否有腓总神经损伤,可表现为骨折远端是否有麻木,感觉减退等现象。

4.深静脉血栓形成:骨折病人下肢长期制动,静脉血回流减慢,同时创伤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护理上应注意尽可能减少下肢静脉穿刺,卧床期间多活动非固定关节,及时指导肌肉的等长收缩,促进静脉血的回流,同时防止肌肉萎缩。

5.坠积性肺炎:常见于老年、体弱或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应鼓励 - 22 -

病人咳嗽,及早起床活动。

三、术后护理

(一)一般护理

1.全麻术后平卧6小时后臵患者合适体位,适当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长期肢体固定及关节内骨折,应臵患肢于功能位。

2.麻醉清醒6小时后予清淡的饮食,病情稳定后及时调整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二)病情观察

1.观察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2.观察伤口情况,固定肢体远端的温度、颜色、活动情况。

3.观察全身皮肤情况,预防压疮发生。

4.观察术后疼痛的原因、性质、持续时间。

5.观察引流的颜色、量及性状。

(三)用药护理(同术前)

(四)引流管的护理

1.维持有效的引流,观察引流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

(五)症状护理(同术前)

(六)并发症护理(同术前)

四肢骨折健康教育

- 23 -

1.营养指导:调整膳食结构,保证营养素的供给。

2.安全指导:指导病人及家属评估家庭环境的安全性、有无影响病人活动的障碍好,如台阶、小块地毯、散放的家具、地面积水等。

3.功能锻炼:指导病人有计划和正确地进行功能锻炼

(1)胫腓骨干骨折:伤后早期进行髌骨的被动活动和趾间关节活动。夹板固定期练习膝、踝关节活动。禁止在膝关节伸直状态下旋转大腿,以免影响骨折的稳定。待除去外固定后,全面进行关节活动,逐步下地行走。

(2)肱骨干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开始手指主动屈伸运动。夹板外固定或手术内固定者,2~3周后进行腕、肘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肩关节的外展、内收活动。4~6周进行肩关节的旋转活动。

(3)肱骨髁上骨折:伤后1周内开始练习握拳、伸指、伸腕活动。

(4)尺、桡骨干双骨折:进行功能锻炼时应避免骨折段再移位。

(5)Colles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开始握拳,运动手指、掌指、肘关节及前臂舒缩;并逐渐进行肩关节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环转和屈伸活动。至3~4周解除固定后,进行两手掌相对练习腕背伸,两手背相对练习掌屈。

(6)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祥见各疾病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4.定期复查:遵医嘱定期复查,告之病人如何识别并发症。若病人肢体肿胀或疼痛明显加重,骨折远端肢体感觉麻木、肢端发凉,夹板、石膏或外固定器械松动等,应立即到医院复查并评估功能恢复情况。

- 24 -

骨关节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1.保持环境整洁、安静、安全,室内空气清新,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

2.体位合适、舒适,适当活动,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分休息。

3.观察肢体血液循环、皮肤温度、感觉、运动。

4.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5.注意发生感染的征象,如体温升高、局部红、肿、热、痛等。

6.观察有无并发症,如皮肤完整性、肺部及泌尿系感染、便秘、深静脉血栓等。

7.长期卧床者,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营养调配,协助咳嗽排痰,预防坠积性肺炎。嘱多饮水,多吃粗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香蕉等,预防便秘、泌尿系感染。

8.病人一般卧硬板床,必要时卧气垫床,保持床铺的整洁干燥,预防压疮发生。保持肢体在功能位。

9.预防骨折的肢体肿胀,卧位时患肢抬高,可悬吊上肢于牵引床架上,下肢垫软枕,使患肢高于心脏水平10cm以上。

10.保护患肢,根据骨折破坏的程度予以制动,或予石膏托固定,保证骨折复位良好。

11.保证夹板牵引、皮牵引、骨牵引装臵良好,牵引有效。

12.指导病人正确进行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强直和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 25 -

13.评估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做好健康教育

髋关节臵换护理常规

(一)执行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手术前护理

1.髋关节骨病的病程长,或因骨折突然发生,或手术创伤较大又会使患者产生心理负性刺激,应做好患者紧张、恐惧心理的护理。

2.查看有无感染灶存在,如:毛囊炎、牙周炎、中耳炎、脚气、泌尿多流和呼吸道感染等,如有及时处理。对吸烟、酗酒者劝其戒烟戒酒。

3.饮食护理

(1)髋关节臵换手术出血量约1000ML~1500ML,营养不良者对失血、

休克的耐受性较差。髋关节骨病或创伤患者卧床不起,使其食欲下降。应调整患者心态,给予合理的饮食指导。(2)注意饮食的色香味及食物的多样性。

(3)鼓励患者每日进高蛋白、高钙质、高热量、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

4.大小便的护理

(1)每天饮水量不少于2000ML,多吃蔬菜水果,每天早晚喝一杯蜂蜜水,利于滋润肠道。

(2)告诉患者大小便器使用方法,练习床上使用便器。 - 26 -

(3)必要时用开塞露润滑肠道。

5.手术前准备

(1)手术前一日备皮、洗头、理发、剪指甲、沐浴更换病员服,术晨备皮。

(2)备血,完善各项检查

(3)手术前1~2小时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4)教会患者主动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的练习。

(5)手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

6.适应性训练

(1)训练床上排尿、排便

(2)交汇患者使用牵引床上的辅助工具,进行床上功能锻炼。

(3)教会患者正确的卧床体位及上下床的姿势。

(4)教会患者使用助行器及拐杖的方法。

(三)手术后的护理

1.术后给予平卧位,患肢保持外展15°~30°中立位,穿“丁”字鞋,以防患肢内外旋;在膝关节下垫一软垫以防患肢过度屈曲和伸直;两大腿间夹一软枕,防患肢内收。

2.在手术室回病房的搬运过程中、全身麻醉未醒躁动时、卧床翻身操作中防止下肢位臵不当引起人工髋关节脱位。任何情况下保持患肢的中立外展位。

3.观察生命体征,进行心电监护14~16小时,如有血压异常变化、心律失常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 27 -

4.输液观察,由于多为老年患者,根据血压、心率、引流量、尿量控制输液速度,防止急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发生。

5.观察记录24小时尿量和尿的颜色。

6.观察患肢血运情况,术后48小时内密切观察患肢末稍血运,如皮肤发绀、皮温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应及时处理。术后3~5天行X线摄片,以了解人工关节臵换的情况。

7.观察患肢感觉运动情况,全髋关节臵换术可能引起坐骨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和腓神经损伤,其中以坐骨神经损伤最常见。

8.伤口和引流的观察。观察伤口有无渗血,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和清洁。保持引流管通畅,正常引流量为50~250ML,量多时及时汇报医生。

9.疼痛的护理。术后适当应用镇痛剂或镇痛泵,保证患者的休息和睡眠。

10.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1)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术后麻醉作用小时后立即鼓

励患者活动踝膝关节,做屈伸的活动,深呼吸和咳嗽动作,尽可能早下床活动,穿弹力袜。

(2)预防感染:各项操作严格执行无菌原则。体温升高、伤口红肿

热痛时,立即查血常规,防止伤口感染,同时预防肺部感染。

(3)预防髋关节脱位:向患者宣教预防髋关节脱位的重要性和方法,

患肢髋关节屈曲应<45°,患肢不能内收和外旋,加强防范意识。

- 28 -

11.功能锻炼

(1)早期:术后即可在床上进行股四头肌训练、踝关节趾屈背伸运

动、臀肌收缩运动、上肢肌力练习、深呼吸练习。

(2)中期:(4~7天)可在床上做直腿抬高运动、屈髋(﹤45﹤45°)

屈膝运动、抬臀运动。(3)后期:(术后第8天)以离床训练为主,但非骨水泥型的应在14天后或更长时间进行离床训练。①侧卧位时两腿间夹枕使患肢外展15~30°。②卧位到坐位训练:双手撑起,患肢外展,屈髋﹤45°,利于双手和健腿支撑力将患肢移至床边,同时护士在旁协助其离床。③坐位到站位训练:拄拐,患肢不负重。利用健腿和双手支撑力挺髋站立。④站立到行走训练:患肢不负重,行走时必须有护士或家属在旁保护,以免发生意外,根据患者体力,一般不超过15分钟。

健康教育

(1)功能锻炼同上

(2)出院指导:①同骨科的出院指导 ②屈髋不超过90°以防人工

关节脱位:不弯腰拾物、不坐矮凳和过低的坐便器、

不弯腰系鞋带和穿袜、不盘腿、不提拉重物、不过

早弃拐行走 ③扶拐行走6个月 ④3月、6月、1

年、2年门诊复诊。

膝关节臵换护理常规

- 29 -

(一)执行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手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与患者沟通和交流,了解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手术的简要过程,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2.饮食指导: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对手术的耐受性,促进康复。

3.术前准备

(1)手术晨备皮,并用软皂液清洗,更换消毒衣裤。

(2)完善各项检查,常规备血。

(3)为预防感染,术前1~2小时及双侧同时行膝关节臵换术的病例在第二侧手术开始前加用一次抗生素。

(4)术前常规禁食水

(5)术前练习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的等长收缩,直腿抬高运动,练习使用拐杖行走。练习床上使用便器。

(三)手术后护理

1.体位护理:平卧位并抬高患肢略高于心脏水平,膝关节屈曲15~30°,患肢可穿弹力袜。

2.注意观察患肢的末梢血运、感觉、及运动情况,若皮肤颜色发绀、皮肤温度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感觉运动障碍时,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3.观察伤口敷料及引流情况:每小时记录伤口引流量,正常术后1~2小时以内出血量在400ML以内,若出血量多时,患肢予以加压包 - 30 -

扎、冰敷以减少出血。防止引流管脱落。

4.保证静脉输液通畅,出血量大时需及时输血、输液,以保证生命体征平稳,老年患者防止因输液过快发生肺水肿。记录24小时尿量。

5.疼痛的护理:可用镇痛剂或连续性镇痛泵,注意镇痛药物的用药后反应,尽量保证患者舒适。

6.生活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安静、清洁、床单整洁。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保持二便通畅。

7.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

(1)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预防:全膝关节臵换术后下肢深静

脉血栓发生率高达40~60%,通过预防仍有11~33%可能发生,因此要加强预防。预防方法①患肢穿弹力袜②下肢持续被动活动(CPM)③踝关节屈伸活动④预防性用药,即口服小剂量华法林、阿司匹林、或低分子肝素等。如下肢有胀痛、皮肤色泽加深、皮温升高应怀疑有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

(2)感染: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伤口局部是否红肿痛,术前、术中有效给予抗生素,严格的无菌操作。

(3)假体松动:松动是人工膝关节返修的主要原因。预防假体松动

除提高手术精确性外,还要加强健康教育,体胖者减肥,避免跑、跳、背重物,防止膝关节假体过度承受力量。

(4)骨折:术后可发生胫骨干、股骨干骨折,叶可发生胫骨髁或股

骨髁骨折。摔倒是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因此不要穿拖鞋,下 - 31 -

床活动时有家人保护,进行按摩时用力适当,以免发生骨折。

8.功能康复锻炼

(1)人工全膝关节臵换术后0~3天:因疼痛较重,不主张活动关节,

患者可抬高患肢,主动屈伸踝关节和趾间关节,进行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等长收缩活动。每小时进行5~10分钟,以防止血栓形成和肌萎缩。

(2)人工全膝关节臵换术后4~14天:除继续早期锻炼外,要加强膝

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用CPM机继续锻炼,术后第四天开始连续使用6~12小时,开始屈伸范围在0~30°,以后每天增加10°,出院时应达90°以上。不使用CPM机时可在床上继续膝关节屈伸活动。

(3)人工全膝关节臵换术后2~6周:上述的练习增加频率和时间,

拄拐练习行走,,逐渐脱离拐杖行走,练习上下楼梯活动。要求健腿先上,患腿先下。适应后脱离拐杖。完全康复后可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骑自行车,但要预防肥胖、预防骨质疏松,不做剧烈活动。

健康教育

(1)功能锻炼指导:出院后将有半年或更长时间的康复锻炼过程,

医生为其制定康复计划。家属熟悉和了解锻炼的细节,以协助患者锻炼。加强膝关节活动度的锻炼,如下蹬、踏车、上下楼等。

(2)行走不可急骤或突然旋转,不做跳跃运动,避免剧烈运动,以 - 32 -

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

(3)防止血源性细菌传播引起关节感染,天气变化时随时添加衣服,避免感冒。

(4)患者做好终身使用拐杖,以减少对人工关节的磨损,防止跌倒。

(5)嘱患者加强饮食,多食高蛋白、高钙、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合

适的体重,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防止骨质疏松。

(6)术后随诊,半年内每月一次,如关节疼痛等不适随时就诊。

肩关节臵换护理常规

(一)执行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手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与患者沟通和交流,了解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手术的简要过程,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2.饮食指导: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对手术的耐受性,促进康复。

3.术前准备

(1)手术前一日备皮,并用软皂液清洗,更换消毒衣裤。

(2)完善各项检查,常规备血。

(3)预防感染,术前1~2小时及手术过程中给予抗生素。

(4)术前常规禁食水

(5)术前适宜性训练:指导三角肌、肱二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练 - 33 -

习床上使用便器。

(三)手术后的护理

1.体位护理

(1)麻醉未清醒前给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术侧肩关节在

上,上肢放臵于软枕上。麻醉清醒后术后6小时,如生命体征平稳,可取半卧位或健侧卧位,术侧肩关节中立位

(2)半卧位时,术侧肩关节用三角巾悬吊保护固定于中立位,上臂

下垂,屈肘90°,自然放于胸前。站立时三角巾悬吊保护,使其感到舒适,并减轻切口痛。

(3)绝对禁止术侧卧位,放臵人工肩关节受压,导致臵换关节向前脱位。

2.密切观察病情

(1)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每小时尿量。

(2)观察患肢情况:注意患侧上肢的皮肤温度、颜色、感觉、运动、

肢体肿胀及切口渗血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准确评估伤口疼痛的性质,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避免影响生命体征、休息、饮食。

3.并发症的预防

(1)出血:若1小时内引流量大于50ML,考虑有内出血的可能,注

意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注意伤口敷料渗血情况。

(2)坠积性肺炎:因患者怕痛,而不敢翻身、咳嗽和深呼吸,易引

起肺部感染。应鼓励患者深呼吸、主动咳嗽、咳痰,协助翻身 - 34 -

叩背,给予雾化吸入,预防肺部感染。

(3)关节脱位、半脱位、假体松动、下沉:将患肢外展50~60°,

前屈45°,并用外展架固定。如臵换肢体出现剧烈疼痛,术侧肢体较健侧肢体短,立即制动并汇报医生处理。

4.功能锻炼

(1)术后第3天开始做手腕关节的活动,肩部肌肉的收缩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2)5~7天开始离床活动,患肢屈肘90°用三角巾悬吊上肢于胸前,做握拳、松拳活动。

(3)术后一周开始用健侧手协助患侧,做上举动作,举腕过肩,摸前额等。

(4)术后3周术肢做主动锻炼。

5.健康教育

(1)术前说明训练的目的和意义,使患者积极主动的练习。

(2)说明术后功能重建的重要性,避免因害怕疼痛、担心伤口裂开

或假体脱出而不进行功能锻炼。鼓励患者积极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3)告知如活动时关节疼痛,体温升高,充血均有感染的可能,应

及时报告医生。如关节畸形、功能障碍、疼痛应及时复诊。

(4)鼓励患者尽早活动,但不剧烈活动。不提拉重物,不做投掷挥

臂动作,防止人工关节脱位、松动或假体柄折断。

- 35 -

股骨颈骨折护理常规

(一)执行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体位护理:平卧位,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穿“丁”鞋,限制

内旋外旋,在两大腿间夹一枕头,防止患肢内收。

(三)维持有效牵引

1.患肢行皮牵引或骨牵引时,患肢与牵引力在同一轴线上,被子勿压在牵引绳和患脚上。

2.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不能随意增减重量。

3.牵引时间8~12周。

4.部分患者牵引5~7天,使局部肌肉放松,为行内固定手术做准备。

(四)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观察全身情况,老年患者由于创伤刺激,可诱发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应加强巡视。如头痛、头晕、四肢麻木、表情异常、健肢活动障碍、血压下降等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观察患肢颜色、温度、肿胀程度、感觉,发现患肢苍白、厥冷、紫绀、疼痛、麻木立即报告医生。

3.预防并发症发生,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多饮水、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垫气垫床以预防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压疮的发生。

(五)功能锻炼及活动时间

(1)非手术治疗者,在床上做扩胸运动,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

动,踝关节的屈伸活动,牵引4~6周后去除牵引,做直腿抬高 - 36 -

运动,3个月后可扶拐杖下地行走。

(2)内固定手术者,疼痛消失后即在床上做股四头肌收缩活动,,髋、

膝关节的主动屈伸运动,3~4周后扶双拐下地,患肢不负重行走,3个月后稍负重,6个月后完全负重行走。

(3)人工股骨头臵换术或全髋臵换术参照髋关节臵换术护理。

健康教育

1.保持牵引有效,患肢外展中立位,穿“丁”鞋,限制内旋外旋,在两大腿间夹一枕头,防止患肢内收。

2.牵引8~12周,在床上进行功能锻炼,患肢积极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6周后可扶拐下地,练习站立行走,但患肢不负重,待X线摄片示骨折完全愈合,才能弃拐负重,一般需3~4个月。

3.手术治疗者,术后第一天即行股四头肌收缩训练和踝泵运动,进行由上至下的肌肉按摩,防止关节僵硬及静脉血栓。

4.髋关节臵换者术后即进行以上锻炼。术后3~5日可做起,5~7天用助行器下地练习行走,每日2次,每次20分钟。患者不负重,必须有人在旁守护。6个月后去拐患肢负重。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常规

一、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特点:股骨粗隆部位是骨松质,老年时变得疏

松易碎,易发生骨折。股骨粗隆部的血运极为丰富,骨折易愈合,由于骨折线在关节囊和髌骨韧带附着点的远侧,顾远侧骨折段处于90°外旋位,治疗不当可形成髋内翻畸形而跛行。保守治疗: - 37 -

皮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6~8周,逐渐扶拐下地活动,患肢不负重。手术内固定,可尽早下地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的发生。骨质疏松者不能耐受各种手术治疗,只能通过牵引治疗。

二、护理常规

(一)执行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护理

1.体位:半卧位使髂腰肌放松,利于骨折对位。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0~1∕7,时间8~12周,髋关节屈曲45°,双下肢外展30°中立位,大腿抬高与床面成20°角。

2.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对手术的耐受性,促进康复。

3.牵引正确:保证牵引合力的方向与大腿在同一轴线上,经常观察大腿抬高、小腿屈膝的角度有无改变。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糖。

5.防止腓总神经损伤:观察皮肤有无受压、足下垂,穿“丁”鞋。

6.预防并发症: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老年人,长期卧床,血液循环差,容易发生肺炎、压疮、泌尿系感染、便秘等,应鼓励咳嗽、给予拍背,鼓励多饮水,排便困难时,给予开塞露。

7.功能锻炼:①进行踝关节、足趾活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②双手和健腿三点支撑抬高臀部10~20秒,坚持做20次,每天3~4组。③鼓励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④去除牵引后,教会患者用拐,不负重行走,防止跌倒。内固定术后患者,1周可扶拐下床 - 38 -

活动,患肢部分负重。

健康教育

1.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两腿间放一枕头。

2.预防并发症: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老年人,长期卧床,血液循环差,容易发生肺炎、压疮、泌尿系感染、便秘等,应鼓励咳嗽、给予拍背,鼓励多饮水,排便困难时,给予开塞露。

3.每天饮水量≥2500ML,保持会阴部清洁。

4.牵引期间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床上进行踝关节、股四头肌足趾的运动,去掉牵引后,在床上活动关节,锻炼股四头肌1~2周才能离床,教会患者用双拐不负重,专人守护。

5.手术者术后第一天即可在床上进行踝关节、股四头肌足趾的运动,术后一周可扶拐下床活动,患肢部分负重。下床前先练习在床边坐,适应后再练习床旁站立,适应后再床旁活动。

6.出院指导

(1)出院后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锻炼肢体的功能,如整理床铺衣物,个人卫生等。

(2)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3)定时门诊复查。

骨肿瘤病人护理常规

骨肿瘤是骨及周围组织的新生物,可来源于骨、骨髓、血管、神 - 39 -

经、脂肪。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也可分为良性和恶性。骨瘤多为良性,骨样骨瘤也为良性。骨肉瘤是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常见于四肢长骨,好发于10~25岁的年轻人。还有软骨瘤、软骨肉瘤、骨髓瘤、血管瘤、纤维肉瘤等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倾听患者的述说,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给患者安慰和心理支持,消除其紧焦虑情绪。

2.安排各项术前检查

3.皮肤准备:术前3天肥皂水清洗手术部位,术前晚剃除手术部位的汗毛,清洗擦干后用碘伏消毒,以无菌巾包扎。

4.练习床上使用便器、深呼吸、主动咳嗽。

5.给术前应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输血或静脉营养,以利于伤口愈合。

6.下肢骨肿瘤患者,避免下地负重,以防发生病理骨折和脱位。

二、术后护理

1.抬高患肢,保持功能位,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

2.引流管接负压吸引器,保持引流管的通畅,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

3.观察手术切口的神学情况,及时更换敷料。

4.重视术后的疼痛控制,如疼痛影响活动和睡眠时,可根据遗嘱给予止痛药。

5.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和抗凝药物,注意观察用药后有无出血倾向。 - 40 -

6.肢体妥善固定和牵引,搬动要轻柔,避免暴力。早期限制活动和负重。

7.指导病人进行各种形式的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病情允许,病人开始站立或练习行走时,护士应在旁保护,防止跌倒。

8.恶性骨肿瘤病人行截肢术和关节离断术,执行截肢病人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

1.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早期避免下地负重,后期避免激烈运动,防止病理性骨折。

2.石膏固定的病人,应教会其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如石膏松动应及时更换。

3.保持平稳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恶性肿瘤病人应坚持按计划接受综合治疗。

5.指导病人正确使用各种助行器,如拐杖、轮椅等,尽快适应新的行走方式。

6.每3个月复查、拍片1次,了解肿瘤切除部位骨修复情况及病情进展情况。出现异常如局部肿块、疼痛等,应及时就诊。

截肢病人护理常规

一、执行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

- 41 -

(一)首先抢救生命。纠正休克和水、电解质及酸碱是衡,预防重要

脏器的病理损害和功能衰竭,改善机体状况,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二)特异感染者做好隔离,最好住单人间,做好消毒隔离。慢性感

染患者术前大剂量使用抗生素,以防术后残端感染。

(三)饮食护理:术前应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输血或静脉营养,以利于伤口愈合。

(四)练习床上使用便器,下肢截肢者指导学会拐杖的使用。

(五)心理护理:截肢会使躯体机体残缺、功能障碍或丧失,,不仅

影响正常工作,还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了解患者的思想变化。说明截肢的必要性。

三、术后护理

(一)一般护理

1.体位

(1)患肢要固定于功能位,残端用沙袋压迫,防止屈曲。

(2)大腿截肢术后,应防止髋关节屈曲、外展挛缩。

(3)小腿截肢后要防止膝关节挛缩

(4)膝下截肢术后患者躺坐时不要让残肢垂下床边,不能长时间处于屈膝位

(5)下肢截肢者,每3~4小时俯卧20~30分钟,并将残肢以枕头支托,压迫而下,仰卧位时不可超过2日,以免造成膝关节的屈曲挛缩。

- 42 -

2.饮食: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输血或静脉营养,利于伤口愈合。

(二)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防止低血压休克。

2.局部伤口观察:注意肢体残端有无水肿、发红、水泡、皮肤坏死等并发感染的征象,是否有残肢痛和幻肢痛。

3.防止伤口出血:床尾抬高15~30°,床边备止血带,以防残端结扎线脱落至大出血时结扎患肢。若创口出血量大,立即在肢体近端扎止血带,并报告医生。

(三)患肢痛的护理:心理治疗是预防患肢痛的有效方法

1.说服患者正确面对现实,引导病人注视残肢,从内心接受截肢的事实

2.可对残肢热敷,加强残肢运动,感到疼痛时让自己轻轻拍打残肢端,从空间和距离的确认中慢慢消除患肢感,从而消除患肢痛的主管感觉。

3.必要时使用镇静剂、止痛剂

(四)指导残肢端功能锻炼

1.大腿截肢患者及早进行内收后伸练习,以防止屈髋外展畸形

2.上肢截肢术后1~2日可离床活动

3.下肢截肢后先在床上坐起,5~6日后练习扶拐下地活动

4.上臂截肢后加强背肌、胸部和肩部肌肉锻炼

5.一般在两周拆线后,在残端制作临时假肢,以促使其早期功能锻 - 43 -

炼,消除水肿,使残端定型

健康教育

1.残端愈合后,每日可用中性皂液清洗残端,但不要浸泡或在残端涂霜或油

2.指导病人注视残端,通过心理治疗预防残肢痛。残肢痛数月后可自然消失。

3.早期装配假肢,如下肢配戴假肢者,可早期下床活动,对残肢间歇性加压刺激。

骨性关节炎病人护理常规

骨性关节炎的特点:骨性关节炎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肥胖性关节炎和增生性关节炎。主要病变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病变多累及手的小关节和负重的膝关节、髋关节。

一、术前护理

1.卧较硬的板床,急性期患者严格卧床休息,支具固定防止畸形,病变关节避免过度负重活动或损伤。

2.可进行理疗、按摩,以减轻发僵或缓解疼痛

3.饮食:给高维生素、高蛋白、含钙高、易消化的食物,保证所需营养的同时,也应适当控制饮食

4.使用非甾体类镇痛药物减轻疼痛,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起到 - 44 -

润滑关节和软骨的作用。

5.指导正确深呼吸的方法和有效排痰的方法,练习床上使用便器。

二、术后护理

1.体位护理: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位臵和姿势正确,抬高患部关节可减轻疼痛、消除水肿,一般予平卧位,侧卧时严禁卧于术侧。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心悸、呕心等。

3.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颜色。伤口有无疼痛,必要时予以镇痛剂。

4.预防并发症:加强饮食调节,做好生活护理,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便秘、下肢静脉血栓和关节僵硬、肌肉挛缩。

5.功能锻炼:在床上进行患肢足趾关节、踝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健肢的活动。

(三)健康教育

1.饮食指导:应采取饮食和锻炼结合,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多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

2.减轻病变关节的负重,保护关节的稳定性,可合理利用拐杖、护膝、鞋垫、腰围等辅助设施。

3.加强健侧肢体和不被限制部位的活动,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活动量和活动范围由大到小,时间由短而长,以不感疲劳、患处不感疼痛为宜。

4.加强维生素D的摄入,坚持适当的户外活动,注意钙的补充。 - 45 -

5.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6.定期复查,不适随诊,携带既往资料。

化脓性关节炎护理常规

一、执行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

(一)一般护理

(1)急性期病人患肢制动,适当抬高患肢,保持患病关节功能位,鼓励病人做主动活动。

(2)饮食:营养丰富且易消化之食物。

(二)病情观察

(1)观察局部情况,如:患处关节有无红、肿、热、痛及活动障碍的程度。

(2)观察全身情况:是否伴有寒战、高热,以判断有无全身性感染。

(三)用药护理

(1)遵医嘱使用敏感抗生素,注意有无继发感染。

(2)高热患者需采用药物降温者,注意降温效果及不良反应。

(四)症状护理

(1)高热护理:采用药物或物理降温,使用退热剂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患肢疼痛、肿胀:限制患肢活动以减轻疼痛,患肢抬高,必要 - 46 -

时遵医嘱使用镇痛药。

(五)并发症护理

(1)病理性骨折和关节畸形:此期间患肢应制动,用石膏固定或牵

引治疗,以防止骨折。待骨包壳完全形成且牢固后,可撤除固定,并逐步加强患肢的功能训练。

(2)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急性炎症消退后,做患肢肌肉舒缩运动及旋转踝关节运动。

三、术后护理

(一)一般护理

(1)术后早期患肢制动,适当抬高,以促进血液循环。

(2)饮食同术前,并注意补充钙质及胶质。

(二)病情观察

1.术后24h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通过体温曲线观察发热情况

2.观察伤口敷料情况:如冲洗过程中发现敷料潮湿,病人主诉伤口胀痛,伴有引出液速度缓慢或停止,应及时汇报医生,检查引流管是否移位及有无堵塞。

3.观察患肢出血量,当出血量>500ml,应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三)用药护理(同术前)

(四)关节腔冲洗的护理

(1)密切观察引流物的质、量及颜色,有无渗漏,及时更换污染的

敷料,严格交接班,保持出入量平衡。

- 47 -

(2)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进水管和出水管的通畅,避免扭曲、堵

塞、脱落。冲洗液的高度应高于患肢60-70cm,维持引流管负压状态,引流袋位臵应低于患肢50 cm

(3)及时更换冲洗液,及时倾倒引流液。严格无菌操作,引流袋每

日更换,避免发生逆行感染

(4)冲洗液中抗生素可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创口冲

洗是一般每日3000~5000ml,根据冲洗后引流液的颜色和清亮程度调节灌注速度。

(五)症状护理

(1)高热护理;同术前

(2)局部肿胀:应抬高患肢,利于静脉回流及出水管引流,减少肢体肿胀。

(3)疼痛:抬高患肢;限止患肢活动;移动患肢时,做好支撑与支托,减少刺激;及时止痛,适当给予必要的镇静剂、镇痛剂。

(4)焦虑、紧张: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对疾病的紧张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六)功能锻炼

(1)急性炎症消退后,指导病人做直腿抬高,肌肉静力性收缩、旋转踝关节运动 。

(2)关节腔灌洗管拔除后开始主动练习关节功能活动,做股四头肌等

长收缩练习,拔管后5-7天做关节屈曲运动,并配合理疗和热敷,防止关节内粘连和强直。

- 48 -

(3)根据关节功能改善和肌力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直到恢

复正常活动为止。

(4)对正常关节也应该做主动功能训练,防止废用性萎缩。

健康教育

1.向病人家属介绍疾病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和愈后情况。

2.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3.加强饮食调节,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加强饮食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疾病反复。

4.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防止感染。

5.出院时仍需外固定者,继续保持患肢于功能位。

6.每日进行肌的等长舒缩练及关节被动活动或主动活动,避免患肢功能障碍。

7.病人使用辅助器材,如拐杖、助行器等,减轻患肢负重,防止发生病理性骨折。

6.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定期门诊随访。

手外伤的一般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一)急诊手外伤病人的术前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安慰患者及家属,立即通知医师。

2.协助患者脱去伤侧衣袖,暴露伤处,如衣物与伤处粘连,则应剪开衣物,以免脱衣时再次损伤血管、神经。注意观察:

- 49 -

1)上肢各关节的活动情况,了解手部以外其他部分有无损伤;

2)手部受伤情况,如皮肤的完整情况、出血、肿胀、伤口污染程度以及有无畸形等;

3)手指感觉及主动运动功能;

4)根据伤肢出血情况,遵医嘱可在手指根或上臂缚止血带,对已经使用止血带的应详细确切了解使用时间和使用后肢体的情况;

5)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不能只重视局部创伤而忽略全身情况。

3.根据患者病情遵医嘱术前给予必要的治疗。如青霉素皮试、常规破伤风抗毒素皮试、血常规检查等。

(二)非急诊手部疾病的术前护理

1.做好入院指导,向病人解释病情,鼓励患者客观面对自己的病情,以取得配合。

2.协助患者积极完成各项检查与检验,并及时告知各项检查与检验的报告结果。(如胸片、心电图、手臂摄片、血尿粪常规、青霉素皮试等)。

3.手术野皮肤准备原则是超过手术部位上下两个关节,术前1d晚用5%温肥皂水清洗、浸泡患处30分钟,清洗瘢痕,修剪指(趾)甲,并剪毛发,注意不要剃破。有开放性伤口者不宜浸泡。

4.评估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遵医嘱给予相应治疗。如患者有高血压服药病史,遵医嘱测量生命体征,督促术晨6时用1勺开水服用降压药,并注意检测血压的变化;有假牙的 - 50 -

患者术前取下,冷开水浸泡。

5.术前1d晚10时后禁食禁饮。

二、术后护理

1.执行臂丛或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2.去枕平卧6h,患肢抬高20~30度。

3.观察患肢末稍血运及切口渗血情况,如异常及时联系医生。

4.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及扩血管药物,观察药物反应。

5.有石膏固定者执行石膏固定护理常规。

固定时间:血管吻合固定时间为2周、肌腱缝合为3~4周、神经修复为4~6周、关节脱位为3周、骨折为6~8周。

6.对行带蒂皮瓣移植者,术后将患肢固定于躯干适当位臵,病人绝对卧床10~14天,患肢用枕垫起。

7.功能锻炼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断指再植的护理常规

一、执行手外伤的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

(一)一般护理

1.无休克取自由位,休克者取休克卧位。

2.断离指(趾)体的保存:现场将断离的肢体用无菌或清洁的敷料 - 51 -

包扎,放入塑料袋,再放入加盖容器中,然后将该容器放入另一大容器内,四周放冰块,到达医院后,立即检查断指(趾),用无菌纱布包好,放入4℃的冰箱中。

3.即刻开始禁饮禁食。

4.环境要求:室温22℃~25℃,湿度50%~60%。限制探视人员,严禁主动和被动吸烟。告知患者及家属,香烟中的尼古丁刺激微血管,使其痉挛而减少血供,影响手术成功。

(二)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尽快评估外伤史和现场急救情况,注意有无休克,颅脑损伤等并发症。及时足量的输血、输液,预防休克。

2.观察残端伤口出血及离断指体的保存情况

(三)用药护理

1.遵医嘱及时使用止血药及术前用药,如阿托品,苯巴比妥钠。其它无特殊用药。

2.常规TAT预防注射。

(四)做好急诊手术准备

1.脱去或剪去创伤部位的衣服,更换病员服,局部清洗,剔毛,减少感染的机会。

2.急查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同时配足量的血。

三、术后护理

(一)一般护理

1.执行手外伤病人术后一般护理常规。

- 52 -

2.去枕平卧,全麻者头偏向一侧,患肢用软枕垫高,使之略高于心脏水平,确保患肢不受压或扭曲,绝对卧床休息10~14天,病人不得大幅度翻身、坐起,保持大便通畅。

3.术后6h后根据病人情况即可进普通饮食。

(二)病情观察

1.监测尿量,预防休克,观察生命体征及切口情况

2.再植肢(指)体血循环观察及护理

(1)皮肤温度:应保持在33~35℃。正常再植体的皮肤温度与健侧相似或略高1~2℃,一般为33~35℃。

(2)皮肤颜色:肤色变苍白,说明动脉痉挛或栓塞;由红晕变成暗紫色表明静脉栓塞。术后48h内应每2h观察1次,与健侧肢体相比较,并作好记录。若发现异常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一般在自然光线下观察皮肤颜色比较可靠,但应注意随民族、地区及个体不同肤色有所差异。

(3)组织张力:动脉危象时,张力降低,指腹瘪陷,皮纹加深;静脉危象时,张力高,指腹胀满,皮纹变浅或消失,甚至出现张力性水疱。

(4)毛细血管回流测定:动脉供血不足时,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迟,动脉栓塞时,毛细血管充盈消失;静脉回流不肠时,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消失。正常再植体指压皮肤后,皮肤毛细血管充盈在1~2s内恢复。毛细血管的返流是很少受外界因数干扰的客观观察指标,对临床判断再植体有无血液循环存在最直接的价值。 - 53 -

(三)用药护理

1.遵医嘱定时给予镇静、止痛、解痉、抗凝药物,注意药物的疗效与副作用

(四)并发症的护理

1.静脉血栓:断指(肢)再植的患者,术后应用60或100W照明灯,距离30~40cm照射局部,使局部的血管扩张,以改善末梢血液循环。术后3~4天内进行持续照射,以后可以在早晨、夜间室温较低时照射,术后一周左右即可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伤肢血液供应较差的情况下,则不宜使用烤灯,否则会增加局部组织的代谢。理想的室温应保持在22℃~25℃,在室温接近30℃时可免用烤灯[2]。

2.放血疗法适用于末节手指再植术后动脉血供良好而出现静脉危象且全身状况良好者,血色素>10 g/dl的患者。操作时[6],在患指吻合动脉血管的对侧纵行切开0.5cm左右的皮肤,将肝素钠溶液滴至切口内,每次滴入3~5滴为宜,防止血液凝固,使血液慢慢流出,以代替静脉回流。或以水蛭臵于切开处,8~10小时更换,亦可实施挤按疗法,定时挤压手指促进血液回流。放血第1~ 5天以持续放血为主,持续放血10min后可让患者休息1~2min,放血量以血液慢慢流出、1 ~2min 渗透1根棉签为宜,或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患手血循环情况做适当的调整。5d 以后可延长至30min 放血1次,每次放血时间持续10min。以指端皮肤颜色、张力、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为宜。

- 54 -

3.动脉血栓:应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取栓或再吻合血管手术。

断指再植的健康教育

1.限制探视人员,严禁主动和被动吸烟。告知患者及家属,香烟中的尼古丁刺激微血管,使其痉挛而减少血供,影响手术成功。

2.复查时间及指针:断指(趾)再植的患者经治疗出院后,若未拆线者,2-3天到门诊换药一次,术后两周拆线。术后1月拍X片,视情况拆除内固定物。半年后,1-2个月门诊复查1次,如出现下列情况须随时复查:

(1)患肢突然出现红、肿、痛。

(2)患肢再次受到意外伤害。

(3)不正确的操练手法所造成关节、肌腱、神经等组织的损伤。

3.由于神经生长较慢(一天生长1mm),故患指(趾)感觉恢复时间较长,在感觉恢复前应注意保护再植肢体,防止烫伤、冻伤及损伤肢体,再植手钢针未拔除期间,应避免提过重的东西及患肢重体力劳动。

4.出院后继续加强功能锻炼做自主运动,伸屈练习,内固定物拔除后,以伤手做抓、握、捏的活动,亦可以在家用简单易行的用具做锻炼,如捏皮球、捏筷子、捏擀面棍、拧瓶盖、抓豆子等。并尽量用患手做日常活动,如洗脸、拿碗、筷、扣衣纽、写字等,功能锻炼应多征求医师意见。

- 55 -

特殊检查、治疗护理常规

一、关节镜检查

1.关节镜检查的特点:关节镜看到关节内几乎所有的部位如关节软骨、滑膜、韧带,且通过图像放大,做到诊断准确,手术精确度高,创伤小,瘢痕少,康复快,并发症少,效果好。大多情况下麻醉过后即可下地活动,大大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关节镜检查的适应症

(1)半月板损伤

(2)游离体摘除

(3)滑膜病变

(4)关节炎症

(5)交叉韧带损伤

(6)髌骨复发性脱位

(7)膝关节粘连

3.关节镜手术护理常规

(1)向患者说明关节镜手术的特点、优点。

(2)术前即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指导交叉韧带重建术病人正确佩戴膝关节活动控制支架。

(3)术晨手术区域备皮、碘伏消毒后用消毒治疗巾包裹。

(4)术后患肢予加压包扎,患者抬高,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情况,末梢血运及患肢肿胀程度。

(5)术后予以冰袋降温,以减少出血、肿胀及疼痛,一般降温24小 - 56 -

时。

(6)平卧位练习直腿抬高,俯卧位及站立位练习腘绳肌收缩,以锻炼肌力和下肢稳定度。

(7)大多数患者术后第二天可下床行走,韧带损伤病人必须佩戴膝

关节活动控制支架,由部分负重到完全负重,逐步到正常行走。

(8)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晚间睡觉时反向戴活动控制支架,使膝关节维持完全伸直位,防止术后伸膝受限。

(9)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痛的局部感染征象,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3~5天预防感染。

4.关节镜手术的健康教育

(1)告知患者术后康复护理的目的是锻炼肌力、恢复关节活动度和正常步态。

(2)韧带损伤患者必须佩戴膝关节活动控制支架3个月。

(3)告知随访时间。

二、关节穿刺术

1.关节穿刺术的适应症

(1)四肢关节腔内积液,须行穿刺抽液检查或引流,或注射药物进行治疗。

(2)关节腔内注射空气或造影剂,行关节造影术,了解关节软骨或骨端的变化。

2.护理常规

(1)向患者解释穿刺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解除患者恐惧心理。 - 57 -

(2)协助患者暴露被穿刺关节,摆好体位,告诉患者针头刺入后勿动,以免针头脱出。

(3)配合穿刺成功后抽出关节腔积液,准备试管,留取积液标本进行免疫、细菌培养、抗生素敏感试验等。

(4)配合穿刺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以免关节腔感染。

(5)穿刺后加压包扎的患者注意观察末梢血运,认真听取患者主诉,

如出现患肢肿胀,末梢皮肤温度较健测凉时及时通知医生。

三、病理活检术

1.病理活检术目的

病理活检术是对肿瘤进行病理诊断,是确定肿瘤直接而可靠的依据,根据所在部位、大小、及性质可应用不同的取材方法。

2.病理活检术的种类

(1)穿刺活检:用特殊的针头在局麻下获取组织小块,适宜于皮下软组织或某些内脏的实质肿块。

(2)钳取活检:用于体表或腔道的表浅肿瘤,如皮肤、口腔粘膜、

鼻咽、子宫颈等部位,也可在内镜检查时获取肿瘤组织。

(3)手术活检:经手术能完整切除时,进行手术切除并切去部分送检。

3.病理活检术的护理常规

(1)向患者说明病理活检术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2)如需硬膜外麻醉或全麻者,术前进行相关检查,包括心肺功能、

出凝血时间、血常规。术前禁食6小时,术前半小时应用镇静剂, - 58 -

并排空大小便。

(3)必要时做青霉素过敏试验。

(4)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患肢血液循环、感觉、运动情况。

(5)评估患者疼痛的性质、时间和程度,必要时用镇痛剂。

(6)保持穿刺部位或切口敷料干燥、清洁。

- 59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