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06年精华版

红色均为历年考题

一、医学科研的程序

1.科研选题

原则(06年考试的简答题)

1〉科学性原则 

2〉先进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创新性原则原始创新:在所研究领域基本概念上的建立和突破,新方法的建立或在新领域内的拓展,即前认为尝试过的探索。它对科学和社会的贡献较大,难度也较高;②次级创新:对现有概念、理论、方法等的补充和改良。

2.科研设计

3.实施方法: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

观察法:研究者不能主动地控制研究因素。在自然状态下,观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和规律,以阐述疾病的分布特征,认识疾病的病因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为观察法,包括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

4.统计分析

5.归纳总结:常用方法1.求同法;2.求异法;3.求同求异共用法;4.共变法;5.剩余法;6.类推法

二、基本要素:处理因素、受试因素(敏感、稳定)、实验效应     观察指标应具有客观性、特异性、敏感性

三、医学科研设计的一般过程: 

1.原始想法或问题的提出;  2.假设的形成;3.科研论证与分析性文献综述;4.方案的确定;5.实验、调查观察及搜集资料;6.数据处理与分析;7.结果解释与论文写作。

三、医学科研设计的原则:

1.对照原则:对照是比较的基础,要确定被试因素与实验效应的关系就必须设立对照。

    1〉要求:遵循均衡原则

2〉意义:鉴别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的差异,消除和减少试验误差。(06年考题)

3〉形式、措施:历史、自身、相互、空白、标准对照、安慰剂对照

安慰剂:一种外形与实验药物完全相同但内容是无治疗效果的物质或用标准药物,不易识别

安慰剂效应(05年考题)

2.重复原则: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观察,即要求各组的实验单位都要有一定的数量,要考虑样本含量的大小。作用:控制试验误差和抽样误差

确定样本含量可根据有关公式或表格估算

参考值:干预措施实施前后研究人群中疾病的治愈率或有效率;显著性水平α;检验效能(1-β);合并标准差或合并阳性率;两个率或平均数显著差别时的最小差值。

确定样本含量的方法:①两样本均数比较

②估计样本例数、计算检验效能和推算差值的公式

③样本拘束和总体均数比较

3.随机化原则随机抽样、随机化分组

1〉概念:每一个受试对象都有相等的概率被分入各组

2〉意义:使组间非处理因素均衡一致,使不可控制的因素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影响较为均衡(06年考题)

3〉方法:随机化数字表和随机化排列表

4.盲法原则

   1〉定义:临床试验中,如果试验的研究者或受试者都不知道试验对象分配所在组,接受的是试验措施还是对照措施,这种试验方法称为盲法试验。

   2〉意义 :为了有效地避免研究者或者受试者的测量性偏倚和主观偏见

   3〉分类:单盲试验、双盲试验及双盲、双模拟试验。除开放性试验或某些不宜设盲的试验如外科手术、引起生活方式改变等干预试验外,如条件许可,均应采用盲法试验。

  双盲实验:执行医疗措施的医护人员和病人读不知道每个病人接受何种治疗,这样可以使医生对每个患者询问、检查同样认真负责、实事求是。

4〉注意点:盲法的原则应自始至终地贯彻于整个试验之中。

a、安慰剂:应与所模拟的药品在剂型,外形等方面完全一致,并不含有任何有效成份。

b、胶囊技术:将试验药与对照药装入外形相同的胶囊中以达到双盲目的的技术。因改变剂型可能会改变药代动力学或药效学的特性,因此,需有相应的技术资料支持。

c、药品编盲与盲底保存:由不参与临床试验的人员根据已产生的随机数对试验用药进行分配编码的过程称为药品编盲。随机数、产生随机数的参数及试验用药编码统称为双盲临床试验的盲底。盲底应一式二份密封,交主要研究单位的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和申办者保存。

d、应急信件与紧急揭盲:应急信件内容为该编号的受试者所分入的组别及用药情况。在发生紧急情况,由研究人员按试验方案规定的程序拆阅。一旦被拆阅,该编号病例将中止试验,研究者应将中止原因记录在病例报告表中。

e、揭盲规定:试验方案中,当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例数相等时,一般采用两次揭盲法。两次揭盲都由保存盲底的有关人员执行。

  5.均衡原则齐同对比

   1>实验设计要求各处理组非试验因素的条件基本一致,以消除其影响,称为均衡。

   2〉意义:在实验中,要求受试对象除了要观察的某种被试因素不同外,其他一切条件应尽可能与对照组相同或相近,以消除非被试因素对实验效应的影响。

   3〉方法:了解总体分布的大致情况,找出影响实验结果的非被试因素,将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分层,再在分层的基础上,层内随机抽样进行实验对象分配。至于次要影响因素,按随机化原则处理。

误差、偏倚及其控制

一、误差:研究所获得的实际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系统误差:在调查或测量中,由于某种确定的原因(如方法不当)引起调查结果偏大或偏小。

随机误差:由于偶然的原因(如实验室的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果变化(06年名解)

误差的定义、分类及控制办法(06年问答题)

二、偏倚

1〉偏倚:研究中(从设计到执行的各环节)的系统误差以及结果解释、推论中的片面性,使得研究结果与真实值出现倾向性的差异,从而导致错误的结论。

2〉分类

①选择偏倚:在对样本进行研究时,入选的研究对象与总体之间的某些特征具有较大的差别,导致样本不能代表总体,因而使样本的研究结果与总体真实值之间有差别。

方法:正确拟定观察对象的纳入排除标准;分层抽样;正确设立对照,贯彻随机化原则。

②信息偏倚: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或测量时存在频度和(或)强度的差异,其结果是错误地划分被研究对象的暴露(研究因素)和疾病的状态。分5类:回忆偏倚、暴露怀疑偏倚、诊断怀疑偏倚、说谎偏倚、诱导偏倚。

方法:提高资料搜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盲法;签订科研合同;检查依从情况;加强教育注意医德;定期检查研究记录;对每种实验方法、诊断标准重复判断一致性。

依从性研究对象对干预措施的执行、服从态度,包括服药、接受调查、回答问题等。(06年名解)

  提高依从性方法:1.统计实际服药片占应服药片之比了解依从性的情况;2.观察药物的副作用估计依从性的高低;3.测定体内的药物浓度的水平来考核依从性;并将测定结果及时反馈给患者以提高依从性;4.询问病人也可找到线索,设法改进依从性。

③混杂偏倚:混杂因子存在时,在分析结果时可能错误地把某一因素当成某一结果的原因,即是存在混杂偏倚。方法:限制、随机化、配比、统计学处理(标准化方法、分层分析、多因素分析技术)

配比是控制混杂偏倚的常用方法。指按照病例组(或暴露组)人群混杂因素的分布情况选择对照组人群,使得对照组的常见混杂因素分布与病例组(或暴露组)相同。配比又分为个体匹配和频数匹配两种方法。

三、方差分析:

1〉基本思想:将全部观察单位的总变异,按照需要和设计分成两个或以上的组成部分。其自由度也分享应的部分,每部分表示一定的意义,其中至少有一部分表示各组均数间的变异,一部分表示误差。

2〉应用条件:随机样本、正态总体、方差齐性

3〉方法:完全随机设计:总=组间+组内

         随机区组设计:总=处理+单位+误差

         拉丁方设计:总=处理+行+列+误差

实验性研究

一、概述

1.实验性研究的概念:采用随机化分配的方法,将来自总体的代表性样本(研究对象)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然后接受相应的实验措施,在一致的条件下观察,并用客观的效应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试验措施的效果评价。

临床试验:以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和评价干预及对照措施疗效的前瞻性研究。

2.特点:实验措施

        分组(研究者决定,遵循随机化原则)

        研究的真实性高(有效控制了选择和混杂偏倚)

        有效控制人为因素的影响(盲法、安慰剂)

3. 多因素设计类型:

1〉析因设计:将两个或多个因素的各水平分别组合,交叉排列惊醒实验的实验性研究。可检验每个因素各水平间的差异及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特点:工作效率高,计算量大。

2〉交叉设计:样本分配按异体配对方式,用两种处理先后交叉进行观察,即在前一处理作用完全消失后给与另一处理,最后比较分析。是RCT的一种特例,要用盲法,适合某些病程较长的疾病。缺点:两次实验之间要有间隔。优点有:节约样本含量;能够控制时间因素及个体差异对处理方式的影响;均等地考虑了每个患者的利益。

3〉正交设计:按正交表和相应的交互表进行设计,对多因素多水平进行非全面实验设计,不仅能了解各因素的作用程度,还能知道各因素存在的低阶交互作用,找出诸因素各水平的最佳搭配。

特点:整体考虑,综合比较,避免了析因设计的全面试验工作量大的弊病

步骤:①确定观察指标②拟定可能影响观察指标的因子和水平③根据所拟定的因子以及打算要分析的各因子间的交互作用作表头设计④按设计要求进行试验,收集数据⑤对数据作方差分析,获得结论。

4〉重复测量设计

4.原则:对照、随机、盲法

二、完全随机设计 

  1〉概念:用随机化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配为几组,然后依实验的目的对各组实施不同的处理。

  2〉优点:简单易行,统计分析简单,医学科研中最常用的一种实验设计,适应面广,不论组数、不论样本间含量等或不等,均可采用

3〉缺点:要求实验单位间有较好的同质性,需要注意在小样本实验时,受试对象完全按随机分配,可能造成较大的抽样误差,因此,设计的效率低于配对设计,从而要求样本含量相对较多。

 三、配对设计:        条件相同才能配对

四、配伍组设计(随机区组设计) 

  1〉概念:按照一定的条件,将几个条件相同的受试对象划成一个配伍组或区组,而后在每个区组内部按随机原则,将每个受试对象分配到各组,对每组分别施与不同的处理,然后对其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2〉缺点:区组单位数与处理数相同,不能有缺失值

优点:区组内各单位有较好的同质性,减少误差,提高试验效率。

五、拉丁方设计   三        三因素的水平数是相等的

六、随机对照试验设计(RCT设计)

  1〉RCT将研究人群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将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试验人群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果以判断措施的效果。(06年名解)

  2〉特点:①主动干预试验措施②前瞻性③试验同步,条件一致④结果到结束才获得

  3〉原则:实行盲法实验;有足够的样本例数;随机化分组;保持组间的均衡性

七、序贯试验设计       对试验对象逐个试验、逐个分析,一旦得出结论就立即停止的试验。具有减少样本含量的特点,常用于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研究。较快获得结果。

医学调查研究方法

一、调查设计的基本内容 

1〉计划:调查计划,整理分析计划

2〉调查方法: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病例对照调查;定群调查。

二、横断面研究

  1〉定义: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搜集特定时间内疾病的描述性资料,以描述疾病的分布及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2〉特点:开始时一般不设有对照组;特定时点;在确定因果关系时受到限制;对不会发生改变的暴露因素,可以作因果推论;在一定条件下用现在的暴露(特征)来代替或估计过去的情况

3〉分类:普查;抽样调查(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

三、前瞻性研究:由因索果

 *定义:选定可能的暴露危险因素,追踪观察暴露与未暴露人群的发病结局,从而判断暴露与疾病的关联

*方法:从人群中抽出一定的研究对象,按目前或过去某个时期内是否暴露于危险因素或不同的暴露水平,而将研究对象分成不同的组,比较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显著,就可以估计暴露于发病及死亡间的联系。

*优点:偏倚较小,结果可信

*缺点:所需观察的人群样本很大,观察时间长,花费大,影响可行性

*偏倚:选择、信息、混杂、随访偏倚

*资料分析指标:

率:发病率IR,死亡率MR,标准死亡率SMR

  关联强度:RR相对危险度AR特异危险度

ARP特异危险度百分比PAR人群特异危险度

队列研究---属于前瞻性研究

  1〉特点:①设立对照组②由因及果(前瞻性)③属于观察法④能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

2〉设计方法①确定研究目的②选择研究方法③研究对象的选择④资料搜集和随访(基线资料的获取、随访的对象和内容、观察终点和终止时间、失访及其处理)⑤质量控制

队列研究中研究对象原则及来源

研究对象是人群,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包括暴露组和对照组。原则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必须有可比性,非暴露组应该是除了未暴露于某因素之外,其余各方面都尽可能与暴露组相同的一组人群。

暴露人群包括一般人群和特殊人群。特殊人群包括有组织的人群团体、职业人群和特殊暴露人群等。对照人群分为内对照、外对照、总人口对照和多重对照。

四、回顾性研究:由果溯因

*定义:从某种欲研究的疾病出发,去回顾探索危险因素的既往暴露史,从而判断关联

*优点:省时、省力、出结果快

*缺点:因资料积累时受研究者控制,所以内容上未必符合要求

*偏倚:选择、信息(回忆偏倚)、混杂

*率:AR

关联性:比值比OR:病例组暴露与对照组暴露的比值,

OR>1,暴露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越大,关联性越强

病例对照研究----属于回顾性研究

  1〉定义:选定一组患有某病的病人,再按某种条件(如年龄、性别…)选一组健康人或未患该病的其他病人,调查两组人既往某些因素的暴露史,如某种暴露的频率和数量在两组间无差别,那么这一暴露与该病无联系,否则则有联系。

  2〉特点优点①简便,省时、省力、费用低,效率高;②适宜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病因研究;③可研究一种疾病与多种暴露的关系;④可初步验证已明确的病因假设,亦可广泛探索众多因素与某种疾病的关系,用以建立病因假设。缺点:①容易受偏倚的影响;②不能得到疾病的发病率;③在病因研究方面说服力有限

3〉应用:病因学研究、预防和治疗的研究、预后研究

队列研究和病理对照研究的区别与关联

区别:

1>.观察人数与完成时间:病例对照研究需要观察的人数较少,时间短,不需随访。

2>.研究因子的数目:病例对照研究在一个研究中可同时调查多个因子与一种疾病的关系。队列研究则可同时调查一个因子与多种疾病的关系。对于一种危险作用广泛的因子,只有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才能全面揭露其效应,特别是长期健康效应。

3>.发生偏倚的可能性:

⑴选择偏倚:病倒对照研究发生选择偏倚的可能较大。队列研究也有可能发生。

⑵信息偏倚:病例对照法需要被调查者回忆过去对若干因素的暴露史,出现回忆偏倚的可能较大;队列研究因随访时间较长,可能出现失访偏倚

4>.率与联系指标:病例对照研究一般不知道总人口中的病例数和未病者人数,所以不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RR和超额危险度。但可计算OR、 PAR。病例对照研究虽可判断暴露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有统计学上的联系,但不易作出有因果联系的结论。从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较易作出是否有因果联系的结论,其说服力仅次于实验研究结果。

 联系:一般把病例对照研究用于筛选可疑病因,建立假设,作为病因研究的第一阶段,而把队列研究用于检验假设,作为第二阶段。新近的趋势是主张在队列研究中嵌进一个病例对照研究,以兼取两者之长。但实际上仍须很大的规模,一般难以做到。

诊断性试验

1.定义:一种准确、安全、简便易行的新法代替或淘汰诊断旧法的实验性研究。

2.设计步骤:

①确定金标准

②选择研究对象

③同步盲法测试

金标准医学界公认的最可靠的、准确度相当高的诊断方法,作为比较的统一标准,能正确区分有病与无病或阳性与阴性。

3.指标:1〉可靠性指标

2〉真实性指标:会计算(06年考题)

①敏感度SN=A/(A+C)真阳性率,指筛检方法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判为患者的比例。

②特异度SP=D/(B+D)真阴性率,指筛检方法将实际无病的人正确判定为非患者的比例。

似然比LR=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真阳性率/1-真阴性率

④Youden指数:一个诊断方法的正确诊断指数。可用于比较两个诊断方法,它表示诊断方法的真实度。

Yi=(灵敏度+特异度)-1= a/(a+c)  +  d/(b+d)  -1

⑤一致率=(a+d)/(a+b+c+d)

SN+假阳性率(误诊率)=SP+假阴性率(漏诊率)=1

论文

一、资料的处理:

1.围绕论文题目的假说集中取舍材料;2.保持材料之间的层次及内在联系;3.科学的处理阴性和不显著材料

二、格式及内容

前置部分

1题目  特色:与众不同;新意:突出创造性;切题:对象、干预措施、结果;具体:不夸大;简明:<20字, 一般不加副标题;勿用化学结构式、非习用缩略语与符号

2署名   凡参与了研究的实质性工作者,都具有作者资格,仅筹集资金、收集少量资料、提出一般性的建议或仅为有关的主管领导,都不足以成为作者,但可在文末对他们予以致谢 按贡献大小排列,应征得同意,第一作者是主要负责者

3摘要(06年问答题)  简短,有相对独立性,可单独引用,但应包括关键性资料和数据,力戒空泛。目的是便于读者概略的了解全文内容。<300字(结构式)目的、材料与方法、结果、结论

目的(可简要交代研究的背景);基本步骤(包括材料及方法,如研究对象选择、分组方法、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主要的结果和发现(应尽量提供具体的数据及其统计学意义);主要的结论及其意义(着重描述有创新或较重要的内容)

4关键词   能代表文章主要内容或主题的词或词组 3-5个

正文部分

5引言   研究的动机、目的、内容和意义,可适当介绍背景和理论依据。开门见山、引人入胜、实事求是、精练(一般<300字)

6材料与方法   说明研究所用的材料、方法和研究的基本过程,以便读者了解论文的研究设计的可靠性,也为别人重复提供资料  ①研究对象;②研究方法 ;③实验因素;④效应指标;⑤统计方法

7结果  核心部分  指标明确可靠,数据准确无误,文字描述言简意明,图标设计正确合理,由此引出推理和结论。

一般资料(基线资料):例数、年龄、性别、分期、病理等

    研究结果:文字、数字、表、图、照片

例数前后呼应、流失者的说明与分析、副反应、并发症、法定计量单位、注意有效数字、精确度的一致、图表必要的文字解释

8讨论  对结果进行解释;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分析内在的联系、规律、现象;探讨其机制,上升到理论;额外的发现;副反应、并发症的分析;与其它结果的比较;推广范围、可行性;临床意义、结论;不足、可改进之处;进一步研究方向

9致谢  不一定要,应征得书面同意

10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