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美术作品鉴赏论文 最后的晚餐赏析

08软件学院 刘明坤 手机:136xxxxxxxx 欧洲美术作品鉴赏带给我的收获和感悟 记得大一下半学期时,老师对我们说过一段话,给了我很深的感触。他说“现在的大学生都是不完整的,通过文理分科把你们变成二分之一个人,又通过更细致的专业分类把你们变成了四分之一甚至八分之一个人,做得再好也不过是比机器更高级的‘机器’罢了,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能在生活种发现美并懂得欣赏。”听到这席话,我当时就反思自己的现状,发现确实像他说的那样,我只不过是一个“写代码的工具”(我是软件工程的)。于是我决定学的人文方面的东西,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是很有必要的。 于是这学期我毫不犹豫的选了“欧洲美术作品鉴赏”这门课。我希望能学到一点欣赏艺术的能力,不想等到将来别人和我谈论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毕加索时,我还弄不明白他们是谁;更不想在看《雅典学院》时感觉好像对着一张白纸一样。后来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明智的。

在这门课程中,冯敏老师带领我们欣赏了从原始社会到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时期一直到17—20世纪欧洲的美术。在讲述的课程中,老师重点分析了那些影响深远的美术家,雕塑家及其作品。让我领略到欧洲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与魅力,欣赏到一件件惊世骇俗的伟大作品,听到以前从未听到过的名词,真的对我的人文修养提高有很大帮助。在这里我要感谢冯敏老师的精彩讲解,让我对欧洲美术作品有了初步的认识。

我觉得这门课最大的意义就是教会了我怎样去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我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发现美的眼光吧,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本素养。其次这门课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见识到以前闻所未闻的东西,像阿尔塔米拉洞窟上的壁画,母神雕像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哥特式的大教堂,威尼斯画派等等。一门课最重要的作用不是它能为你贡献多少学分,而是通过它学到哪些有用的东西。我觉得我收获了很多,我懂得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和《被缚的奴隶》,贝尼尼的《阿波罗和达芙娜》,梵高的《向日葵》,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绘画和雕塑作品。虽然它没有带给我任何物质上的利益,但它给我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和升华,那些伟大的作品所传达出来的思想和感情是能够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的感触的,这也许就是鉴赏课所起的作用吧,最后一次课放一个关于欧洲美术作品的幻灯片时,冯老师说“看着一幅幅世界名画,听着优美的音乐,这真是一种享受。”是啊,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精神上的陶冶和享受呢。

上面是我的总结了,发现确实收获了很多。不过由于课时有限,所以没有机会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欧洲的美术作品。虽然课程已经结束,我会继续学习和探索下去的。

《最后的晚餐》鉴赏

在我第一次看到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之前我就听过关于画上的故事,我觉得有必要讲述一下它所描绘的故事:耶稣已经预知自己的死期将至,在愈越节的晚上他与众弟子聚餐,目的并非吃饭,而是当众揭露叛徒。当耶稣入座后即说了一句:“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人类的儿子将如预定的一般,离开世界。但把人类的儿子卖掉的人要获得罪谴。”说完此话,引起在座的众弟子一阵骚动,十二个门徒都相应表现出来极大的震动:有的向老师表示自己的忠诚;有的大感不惑要求追查是谁;有的向长者询问,到底谁会是那个不忠的人,会做出如此卑鄙的事。后来所有人都知道那个出卖耶稣的人就是他们那个紧紧捏着钱袋的犹大。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在一四九五年画在一个修道院餐厅墙壁上的。原作面积约合四十四平方米,高四点九七米,宽八点八五米,共画了两年时间。油画420X910厘米,现藏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其实《最后的晚餐》中的故事在达芬奇之前就被很多宗教画家所描绘过,但他们通常将叛徒犹大与其他门徒刻意区分开来,使他处于孤立的位置。也许他们对人物的内心复杂情感无法表现,难以把握从形象上区别善恶。由于达芬奇对人的形象和心理作过深入的观察和研究,能从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表现出来。

画面的背景很简单:空旷的房间,明亮的窗户,一张长长的餐桌。这样可以有够大的空间和余地来表现各个人物的形象和更加细致的展现每个人物流露出的神情,在使每个人物均具有充分表现力的同时,不使画面显得凌乱和分散。构图时,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入微,唯妙唯肖。

全画总共十三人,耶稣居于面面中间位置,其余十二个门徒对称排列在两侧,这些组合是由每个人的内心变化和感情联系自然结合在一起的,画中人的情绪造成画面的气氛有动有静。首先看中间的耶稣,他是画中所描绘的事件的引发者。耶稣已经知道了有人要背叛他,并且就在他身边那些他平时最信任的门徒中间,但并未指出是谁,只是说了句“你们中有间一个人出卖了我”。所以才有了画中门徒的那些形态各异的反应。耶稣说过那句话以后,神色镇静,很自然地摊开两手,微微低垂着头,毫无恐惧之色,似乎对刚才所说的那句话似乎还有点不甚感慨和无奈之情,加强了与他两边人反映的对比。

坐在最靠近耶稣左手边的那一组的三个人,他们各自具有一个流露自己情感的动作和神态。耶稣左手边的那个是那个老雅各,他极度愤慨,用力地摊开双手,身子稍微向后仰,好像在向大家表示他什么都不知道,没有想到竟然出了这样怪异的事,实在是不可思议。在他后面站着的是多马,他视乎控制着不使自己内心的愤慨之情溢于言表,他举着食指向上,似乎对那个即将出卖他们老师的那个叛徒恨之入骨,又或者是不清楚刚才发生的事情,也不敢相信有那么一回事,想要得到耶稣的确认。老雅各布和马可身后的是门徒中反应强烈、显得特别激动的是那个年轻的、显得很急躁的菲利普。他也许是最早有反应的,似乎是突然按捺不住地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带着疑问转向耶稣,他用手捂着胸口,像是在向耶稣表白自己对老师的忠诚,自己是绝对不会做那种卑鄙的事。

在靠近基督右边的三个靠的很近的人中充满着一种复杂情绪。可以看到那

个告密的叛徒犹大就在这他们当中,当他听了耶稣的话以后,心虚地扭动身子,惊恐的仿佛要逃离这让他不安的餐桌,并且下意识地握紧钱袋。犹大害怕地斜视着威严的耶稣,他看起来阴沉而丑陋,但他那显得特别粗鲁的脸皮,被善良的约翰和一身正气的彼得面孔衬托,对照得更加鲜明突出,可以看到所有门徒中惟有犹大一个人不作手势不加询问,而是怀着一种畏惧和紧张的心情向后退仰,右手支桌,与平静的摊开双手坐在众门徒中间的耶酥形成了对比。不仅如此,在色彩上犹大也是处于阴影之中,一种灰色调似乎也表示了一种贬意!耶稣右手边的约翰优柔地把头垂在一边,双手交叉在一起,神色焦虑,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犹大和约翰身后的是圣彼得,他勃然大怒地站起来弯身前倾向着约翰,并把左手按在他的肩头,紧贴耳边,似乎在低声讯问约翰:“你知道是谁出卖了我们的老师吗?”看得出来他是一个极富正义感的人,只是他左手边好像多出来一只手,那只握着刀的手好像不属于画中的任何一个人,不知道是不是达芬奇的疏漏。

在靠近彼得右边张开双手的、显得震惊的是巴多罗迈,他的手势似乎再告诉要大家不要惊慌,他严肃而冷静地凝视着犹大,好像在这危急关头看穿了他的阴谋。挨着巴罗多迈的是小雅各,他紧张地望着耶稣却显得无能为力。站在桌子顶端的是安得烈,他扭身向前,一只手放在餐桌上,似乎有极力凑上前去认真聆听耶稣的打算。这三个人似乎要把把欣赏者的视线完全引向画面的中心人物耶稣。最左边的另外三个人是达太、西门和马太,马太虽然脸向左边的老达太,可是双手却摊开指向耶稣,好像在讯问有经验的达太,想知道刚才老师讲的话到底指的是谁,从他的表情上看他是痛苦的,似乎不愿意承认竟然有人会背叛耶稣。从老达太摊开的双手看,表示自己也正为这件突如其来的事纳闷,好像在十分疑惑地告话马太他同样是什么也不知道。西门也在苦苦思索但是没有结果。

到此为止,画里十三个人的外貌,情绪和性格特征,活灵活现地映入观赏者的眼里,观赏画的人好像随画中人经历了这一严重时刻。这是一群典型的人物,各自具有典型的性格,并且处在典型的环境中。画面具有戏剧冲突的舞台艺术效果,它是一幅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情节性历史画。达芬奇利用餐桌这个有限的空间,用透视法画出画面的深远感,给观众造成心理的错觉,仿佛人们亲眼看见这一幕圣经故事的场面。明暗是利用左上壁的窗子投射进来的光线来表现的。所有人物都被画在阳光中,显得十分清晰,惟独犹大的脸和一部分身体处在黑暗的阴影里。这种象征性的暗示手法,在绘画上是由达芬奇开始的。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最后的晚餐》是空前的杰作。

“一幅人物画的成功表现,应该做到使人一看就很容易从他们的姿势中觉察他们的思想.就好象一个双耳失聪的人,虽然他听不到声音,但是依然可以从说话人的动作姿态以及口形中揣度说话的内容!”达芬奇是这样主张的,他也这样做到了。在《最后的晚餐》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这静止的油画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一群没有任何动作的呆板的人,相反,从每个人的不同神态中,我们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人物的动感。我们仿佛看到了整件事的全过程,耶稣是怎样镇静的说出那句让人震惊的话,菲利普是怎样一跃而起,犹大当时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这都给了欣赏者足够的想象空间。作者使处于静态的画面成为一出剧的缩影,我想这应该是情节性绘画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吧。

欧洲美术作品鉴赏论文最后的晚餐赏析

 

第二篇:美术作品鉴赏论文

鉴赏达芬奇之《岩间圣母》

艺术是人类自我情操陶冶的良药,是感知生命中绚丽华章的剂方,人之所以为人,其最大特点在于人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早在石器时代的远古,聪慧的祖先们便在陶器上绘上五彩的花纹,在历史长河的进程中,诞生出一颗颗璀璨的明星画匠,在群星闪耀之中,有一颗最为美丽的彗星,它的划过,照亮了时代之空。。。。。。 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海滨小镇——芬奇镇,有一个叫安奇亚诺的小村庄。1452年4月15日,伟大的画家莱昂纳多·达·芬奇就在这个美丽的地方降临人世。 列奥纳多·达·芬奇,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达芬奇兴趣广泛,涉猎甚广,在其众多佳作中,我最情有独钟的则是《岩间圣母》了。这幅画的主题是小施洗者约翰在圣母玛利亚与天使面前参拜基督,达芬奇将他们安顿在幽美神秘的岩石风景间,圣母、孩子和天使直接坐在山岩地上,渐浓渐淡的轻烟薄雾呈现出朦

胧画意,整个景象如幽远的梦境。充满了诗一样的温情,祥和而且典雅:画中人物被一种刻意营造出的神秘气氛所笼罩,奇怪形状的悬石从湿漉漉的岩体上垂下,几丛花草从岩缝里穿凿而出,能辨别出鸢尾花,银莲花,紫罗兰和一些蕨类植物。远处蓝色的天空透过岩体之间的孔洞和夹缝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年轻的母亲以温柔的手搂抱着下跪的幼婴约翰,他的另一只手则向儿子伸过去,天使面向着观众,把他们引向画中,用手指示着这个场面。一连串手势代表保护、指示、祝福。。。。。。

在这种稳定和谐画面上,风景不再是简单的背景,逼真的景物环绕于人物四周,自然的和人物融为一体,这种真实感赋予画面一种别具一格的生动。以至于曾在一本书上看到,有人认为《岩间圣母》充满了暗示与象征,显示了达芬奇谜样的心灵,天使以明显的手势指着圣约翰有何含义?被圣母保护着的圣约翰是否代表人类需要圣灵的保护?而被描绘得像子宫般造型的洞穴,是不是暗示着生命的起源?。。。。。

这幅巨作无论在画面设计还是色彩搭配,结构建设还是背景绘制,都让人惊叹绝伦。色调上,全画是以棕褐色为基调的,圣母身上的深青与天使披风上的紫红、金黄和银灰色构成对比;耶稣与约翰的肌肤,与约翰的金黄色鬈发构成对比;洞穴外的风景表现了空气透视,众人物形成了金字塔结构,其顶端则是圣母的头部。天使的面容表达出了达芬奇的理想美,是散发自内心甜美的圣灵;将人物置于阴暗的环境中,以赋予光亮中涌现的景物真正的启示力量,这种崭新的绘画

方式使人物、光线和“次要光线”交织在一起,画布上弥漫着浓重的宗教气息。。。。

总而言之,这幅巨作属传统题材,表达手法和构图布局都体现出了艺术水平之高深: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烟雾状笔法的运用,令人为之惊叹,实在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瑰宝!

后续:

第一次接触这幅巨作时我还是个懵懂小孩儿,但当打开画册的那一刻,我不禁仍被她的美所震撼。。。。。看来,艺术的美是超越了时间的界限,是唯物般永恒之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