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来》读书体会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体会

前一阵子,在去往青岛的火车上,我把它带上了车。在上铺的小男孩看着我捧着这本书,天真的对妈妈说:“我很好奇,这个姐姐又没有孩子,为什么看这样的书?”的确,我虽然还没有做过母亲,但是这本书的题目终究吸引了我。“孩子,你慢慢来”,在当今迅猛发展的社会,追求速度的社会,“慢慢来”似乎是一种不太可能的事情。带着好奇,我翻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龙应台有着丰富、激烈的内心冲突,而正是通过对这一冲突的诉说,表现出她内心深处的母爱。但它不是传统母爱的歌颂,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这样的生活散文。

是的,慢一点,我们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是多么丰盛的礼物。更真切地感受爱,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怀,更多的爱。

或许你会抱怨现在的教育急功近利,一年级要读二年级的学业,二年级要读三年级的学业??纷繁的早教机构、亲子教育无孔不入,婴儿出生后就面对了一个竞争如此残酷的社会,父母时刻被提醒着要为孩子的教育早作准备,让孩子学得快、学得多,恨不得一夜成才。父母们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难免会浮躁、会困惑——教育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一种快餐消费呢?吃快餐的确能管快管饱,但是最终的结果必定是消化不良、恶性循环。我们常常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认为他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

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强大,希望他优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烦。却忘记了,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当宝宝跌倒时,不要急着上前扶他,看着他如何笨拙地从地上爬起;当宝宝搭的积木倒塌了,不要急着帮他拾起,看着他如何不厌其烦地重新搭建;当宝宝

不原意和别人分享玩具时,不要急着教育他把玩具递给别人,看着他如何适应这个社会学会与人共处??看着孩子一点点长大,同他一同体会成功的喜悦,享受这样的过程,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其实,孩子在不经意间,已经长大。 每一个孩子都是如此纯真、可爱、充满好奇心,无意中能给成人最大的喜悦和安慰,但不是每个妈妈都像安安的妈妈一般耐心、细心。而我们面对着这么多孩子的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孩子们从感知父母家人的抚爱开始,认识周边的寸土、花木、虫鱼,了解身边的人和语言,然后再渐渐接触更多无形的东西,他们开始知道人间有美丽的传说和信仰,也有残酷的战争和杀戮。这一条长长的细细的成长之路,一切都要慢慢来。在一个班级的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家庭环境地的不同也使每一个个体的成长不同。我们老师是不是也能对慢一些的孩子们说一声:孩子你慢慢来呢?

孩子宛如植物,生长有个体之别,有时令之分,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作为老师,作为母亲,请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

教育是慢的艺术。

教育孩子,请慢慢来。

 

第二篇:暑期读书体会

暑期读书体会

锦纶中学 王晓峰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新一轮的教学课改浪潮中,打造有效、高效课堂已成为教学成败的试金石。为了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同时也为了自己个人的学习成长与发展,利用暑假空余时间,我认真阅读并学习了《课堂教学问题诊断和教学技能应用丛书》一书。读后感受良多,对自己的很有帮助。一方面自己学习到了专家与优秀同行的宝贵案例及分析,另一方面纠正和改进自己在教学中偏差认识与做法,理清了思路,端正了认识,回归了方向。

《课堂教学问题诊断和教学技能应用丛书》该书是在教育教学专家引领之下,由来自多地的教研员,一线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先进教学理念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等。他们都对课堂教学有着深入仔细的观察和思考探究,有自己个人独特的意识和思维,有调查有发言权。他们提供了来源于真实课堂的真实教学案例,成功的或不成功的,完美的与不完美的,共计150多个。就这些活生生的真实案例,专家们和同行们都或多或少提出了自己的改进和可供借鉴的方案和建议。全书囊括8个话题:教材的解读与把握、课堂教学设计、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课堂的组织与调控、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课堂的评价及课堂教学研究。对基础教育课改大好形势下,对当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典型性、普遍性、可预见性困惑、疑难问题直接面对面,不加掩饰,不回避,不刻画,本着高度负责的专业敬业精神,务实高效的治学传道态度。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篇篇扎根,点点写实,滴滴透真。建议针对性强,高屋建瓴,从新视角从细微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帮助年轻教师总结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得与失、错与对、功与过,从而反思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仔细反复阅读、领悟个中精华,对照专家和同行们的金玉良言,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深深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差距,自我迫切学习提升的必须。理应借鉴和参考本书的建议和要求,寻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病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关注教学过程,关注学习水平,关注情感态度;重视学生的年龄特点,重视学习的阶段性,重视学生质疑意识的培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