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

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名称:

汽车运用与维修

二、入学资格:

初中毕业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

三、学习年限:

三年

四、培养目标:

面向汽车维修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了解相关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状况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员。

五、职业领域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类汽车维修企业从事汽车发动机维修、底盘维修、汽车电气维修和汽车外形整修等各类汽车维修工作;也可以从事汽车零配件管理、汽车维修业务接待、汽车及配件销售等工作。

六、专业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服务意识,诚实守信,有良好平衡心,在工作中善于思索,勇于创新。

(2)掌握人际交往与沟通的基本知识,具有良好沟通及协作能力;

(3)树立环保、节能、安全等意识,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4)具有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适应职业变化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5)具有较坚实的本专业知识基础。

(6)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

(7)具有适应岗位需要的体能。

(8)具有计算机控制及操作能力。

2、专业技能与知识

本专业毕业生应当具备以下专业知识和技能。

   (1)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机械、材料、电工和电子、液压技术等基本知识;

(3)具有读图和制图基本知识,能够识读一般装配图、绘制简单零件图和进行零件测量;

(4)具有汽车构造、使用性能、检测、维护、修理和汽车驾驶的知识和技能;

(5)掌握汽车维修企业1~2个工作岗位所需的业务知识、基本技能,并具有初步经验,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本专业毕业生应当具备以下从业技能。

    (1)了解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过程,具有初步的企业生产经验;

    (2)能够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的一般技术问题(如诊断、检测等),具有初步的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和评估能力;

    (3)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一般的专业外文技术资料;

    (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5)具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以及汽车维修等法规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3、职业资格证书

(1)通过劳动部门汽车维修工技能考核,取得相应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2)通过车管部门汽车驾驶技能考核,取得相应的驾驶资格证书。

(3)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维修电工/中级

(4)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电工作业操作与维修上岗证。

七、课程及教学计划安排

(一)公共基础课程

1、职业生涯规划 ( 34课时)

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2、职业道德与法律 (30课时)

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3、经济政治与社会 (28课时)

教学任务: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4、哲学与人生 (28课时)

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5、语文(184课时)

培养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课程设置:

(1)基础模块(120学时)

学生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能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能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章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能运用现代工具筛选和提取有用的信息,以达到正确认读并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做到表达清楚说话得体,能进行简单的篇章写作。

(2)专业模块(64课时)

在掌握语文基本知识的同时,能阅读与专业相关的各类文章,读懂主要内容;能阅读有关职业理想、行业发展、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文章,培养健康的职业情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阅读中提高搜集相关职业信息的能力,从而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培养职业意识。掌握接待、洽谈、咨询、协商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做到态度真诚,表达准确,语言文明,仪态大方,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掌握常用且简单的应用文写作。

6、数学(184课时)

培养目标: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旨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和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课程设置:

1)基础模块(120课时)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其中包括集合、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平面向量(矢量)、直线和圆的方程、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初步,每周四课时,教学时数为128学时。

2)职业模块(62课时)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其中包括三角计算及其应用、坐标变换与参数方程、复数及其应用、逻辑代数初步、算法与程序框图、数据表格信息处理、编制计划的原理与方法、线性规划初步,每周二课时,教学时数为32—64学时。

7、英语(152课时)

培养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

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

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

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

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1)基础模块(100课时)

基础模块的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个层次,学校根据所在地区、学制、专业等实际情况选择教学要求的层次,并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达到较高要求。

    基本要求:

1听

能根据简单课堂教学用语做出反应;

能利用关键词捕捉简单信息(如姓名、电话号码、职业等);

能听懂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会话和职业场景中的简单指令。

2说

能给出简单的要求和指令;

能借助肢体语言进行日常会话;

能简单描述个人和日常生活情况;

能运用附件二“交际功能项目表”中不标*号的功能进行简单交际。

3读

能抓住阅读材料的中心意思,找出细节信息;

能读懂简单的应用文,如请柬、通知及表格等;

能读懂附件三“话题项目表”范围内常见题材的简短阅读材料。

4写

能填写简单的表格(如:个人信息、问卷等);

能写简单的个人介绍;

能用简单句描述事物、表达看法。

5语音

能朗读句子和短文,节奏、重音基本正确;

能借助国际音标和拼读规则读新单词;

能在交流中做到语音、语调基本达意。

6词汇

学习1 700个左右单词(含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词汇),同时学习200个左右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

7语法

能理解附件四“语法项目表”中不带*号语法项目的形式和意义并使用。

2)职业模块(52课时)

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可因不同行业对学生听、说、读、写等技能的不同需求而异。

基本要求:

1学习300个左右行业通用的专业词汇及缩略语。

2生产制造类专业的教学,可侧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读懂与专业相关的简单技术、业务资料,如:简单的产品说明、广告和操作说明等,并能通过网络查询相关信息。

3服务类专业的教学,可侧重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要求能用英语初步处理简单的常规业务。如:接待、处理业务电话、信函、电子邮件以及填写业务表格和相关票据等。

4对英语要求较高的相关专业,可根据专业实际,把职业模块整合为相关专业课,增加相应学时,进一步扩展职场常用英语的深度和广度,以满足职业需求。

5其他专业类别的教学,可根据本行业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要求。

8、体育与健康(120课时)

(1)课程性质与任务

体育与健康应视为人体科学的课程。其内容不仅包括身体锻炼,而且包括体育文化知识、健康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础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体改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和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合格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2)课程教学目标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鼓励学生探索和了解自己的世界,通过看、听和做,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合作能力,并且享受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愉悦,在活动中能娴熟地运用自己的技能、技巧、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使之有信心在走出校门和以后的生活中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

具体是通过运动参与、增强体能、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职业素质等七个方面,构建包括认识,技能和情感三要素在内,能够体现素质教育和职业特点的目标体系。

(3)知识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个部分组成。

1基础模块是对一年级学生开始必选内容,教学时数为72学时

2拓展模块是对二年级学生开设的选项内容,教学时数为72-90学时。其中,拓展模块A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身体状况开设的,以健身、娱乐、养生和保健为主的选项课;拓展模块B是根据某些对体力和技能有特殊要求的专业的雪球,创造条件开设的与职业生涯有关的限选内容(B本校不开展)。

顶岗实习期间,应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个小时,达到《标准》要求,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

9、计算机(128课时)

(1)课程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2)课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3)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1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

2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10、音乐(32课时)

本课程是为了让本校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学会欣赏和享受音乐的魅力,同时陶冶情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专业技能课 — 基础课

11、汽车机械制图(51课时)

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图示方法和国家制图标准。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能正确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能够绘制简单的零件图,具有使用常用绘图工具绘制草图的基本技能。

12、机械基础(51课时)

机构、机械的组成;熟悉机械传动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结构及标准;了解液压传动机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初步具有分析一般机械功能和动作的能力。

13、汽车电工电子基础(45课时)

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知识,光作用、热作用及电磁作用在汽车上的应用;理解逻辑控制基本原理和微机控制基本知识。要求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规律;掌握半导体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和作用,初步具有分析汽车简单照明线路功能、测试元件性能和照明线路,以及排除照明线路简单故障的能力;了解逻辑控制电路和微机控制的原理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

(三)专业技能课 — 专门化课程

14、汽车美容与装饰 (84课时)

通过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使学员能较为全面地了解汽车美容与装潢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的漆面研磨与抛光、车身封釉、汽车防护装饰等作业技术,并能对日常使用的设备设施进行正确的维护保养。使学生通过学习基本具备汽车美容装潢的独立工作能力。

15、汽车概论 (51课时)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发展史;知道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驾驶技术和交通法规等常识;熟习各种汽车命名及系统组成。

16、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87课时)

1、 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原理及控制,拆装与维修

通过课程教学和技能实训,使学生基本具备汽车发动机拆卸、装配的知识和能力;具备使用维修工具、量具、设备,进行发动机各总成、部件修复的知识和技能;能排除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

2、 掌握电控发动机结构和工作原理,电控发动机维护知识,故障检测、诊断方法、修理方法。能熟练使用电控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设备,使用电控发动机检测、诊断仪器设备,对电控发动机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

17、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112课时)

1、 汽车底盘各总成、部件的结构、原理及控制、拆装和维修

通过课程教学和技能实训,使学生基本具备汽车底盘拆卸、装配能力;具备使用汽车底盘维修工具、量具、设备进行底盘各总成、部件修复的技能;能排除汽车底盘常见故障

2、 掌握液力传动与液压控制基础知识、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自动变速器的检查及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能正确使用常用拆卸工具和测试仪器仪表、分析行星齿轮工作原理及各档位动力传动。 掌握自动变速器进行正确解体和装配技能,根据试验结果对自动变速器故障原因进行分析。

18、汽车电器构造、检测与维护(112课时)

1、 汽车电源、起动、点火系统、照明设备与信号装置、仪表与辅助电气设备等汽车用各类电气装置设备的结构认识、原理、控制及拆装和维修,性能测试技能训练,汽车电气设备维修用基本工具、量具、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训练

通过课程教学和技能实训,使学生基本具备汽车电气设备各总成、装置的拆卸、装配连接能力;使用汽车电气维修工具、仪器设备进行各电气总成、装置的修复和线路连接技能;能排除汽车电气设备常见故障

2、 汽车安全性能检测,汽车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四轮定位、车轮动平衡检测和调试通过课程教学和技能实训,使学生基本具备汽车主要使用性能的检测技能

19、汽车材料(45课时)

汽车维修常用的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以及汽车运行材料的性能与使用等有关知 识。要求掌握常用材料的牌号及其使用性能,掌握材料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的基本知识。

20、汽车柴油机(56课时)

现代柴油发动机结构、原理及控制,拆装与维修。通过课程教学和技能实训,使学生初步具备喷油泵、喷油器的检修技能;喷油泵试验台和喷油器试验仪的操作技能,以及排除柴油发动机常见故障的知识与技能

(四)专业技能课 — 实习实践

21、汽车拆装实训 (1周)

了解汽车的结构,对汽车有整体的认识。

22、汽车电控系统实训 (3周)

要求通过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使学生能熟练使用电控发动机维护、修理工具设备; 能熟练使用电控发动机检测、诊断仪器设备; 能对电控发动机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 掌握电控发动机维修、装配、调整和性能试验技能。初步具备安全生产的能力。

23、汽车金工实训 (2周)

熟悉钳工、钣金工常用工具、量具、机具设备的操作方法,进行划线、度量、錾切、锯锉、钻孔、铰孔、攻丝、套扣、钣金、装配等基本操作训练;要求具有钳工、钣金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汽车拆装的钳工操作技能。

24、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3周)

要求通过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使学生能熟练使用常用拆卸工具和测试仪器仪表; 能分析行星齿轮工作原理及各档位动力传动; 掌握自动变速器进行正确解体和装配技能;能根据试验结果对自动变速器故障原因进行分析。

25、汽车维护保养实训 (2周)

要求通过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使学生能熟练使用常用检测仪器、仪表和设备; 掌握检测结果分析,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正确处理的技术方案; 能合理使用汽车;. 掌握汽车使用性能检测的相关法规要求。

26、顶岗实习(38周)

    通过一年的顶岗实习使学生掌握汽修工的基本技能,至少达到汽修初级工的水平,以满足用人单位的用工要求。

(五)选修课 — 专业课

27、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 (56课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家对各种汽车的性能指标要求,掌握常用工具、设备的检测方法,并可根据检测结果确定被测车辆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即年审是否过关)。

28、汽车营销基础(42课时)

在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汽车配件及汽车营销、金融借贷等知识及计算机数据统计、处理技术;网络销售技术。使学生掌握汽车及配件营销业务中必备的专业知识;初步具有零配件管理、资料查询、汽车及零配件销售的能力;具有执行与销售有关的政策和法规的能力;具有汽车营销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六)选修课 — 人文课

29、汽车运用管理(56课时)

在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使学生掌握从车辆的合理选购、正确使用、强制维护、定期检测、视情修理、直至车辆报废的全过程管理的知识;初步具有对车辆正确使用和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实践能力。

30、物理(32课时)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在汽车工业中的实际应用,更能体会到:汽车零部件在设计、生产过程中必须要满足物理学基本原理,才能进一步提高汽车各种性能指标。

八、核心课程与实训项目

根据企业用人具体要求和校内外教学与训练条件,可对核心课程与实训项目进行必要的选择与组合,也可以对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做适当调整。

九、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

(一)“2+1”课程模式

1、课程结构表

注:(1)文化课(人文课)学时数 = 文化课学时数 + 人文课学时数;

(2)专业课(课堂教学)学时数=专业基础课讲授学时数 + 专业专门化方向课讲授学时数 + 拓展专业课讲授学时数;

(3)校内专业实训课学时数 = 专业基础课实验实训学时数 + 部分专业实践课学时数 + 专业专门化方向课实验实训学时数 + 部分拓展专业课实验实训学时数。

(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表

十、教学质量检查方案

(一) 全校质量检查

  1、终结性评价

  1)  期中考试占20%。

 2)  期末考试占30%。

  2、过程性评价

  该评价占总评价50%,主要由以下两个部分构成:

 1) 平时累积占35%;含上课情况、回答问题等方面情况。

 2) 单元或阶段测试15%;一学期共有4小次。

(二) 定期技能抽考

学校教务处将组织专门人员对各个专业科目进行技能抽考,以监督教师教学情况与学生的学习质量,巩固教学成果

(三) 全校性技能竞赛

在第二学年的下半期,学校会组织全校性的的专业技能竞赛,从中反馈教学情况,检验教学实效,并且促使个专业间的相互学习。

(四) 职业技能鉴定考试

    经过将近两年的学习,学校将组织学生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通过考试来验证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达到相关标准,是否具有合格的职业技能,来胜任相关岗位。

十一、本专业所用教材如下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