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司人员内刊投稿奖励办法

关于公司人员内刊投稿奖励办法

为调动公司全体员工参与内刊发行的积极性,激发员工岗位主人翁精神,大力宣传本部门、本公司的先进典型、部门动态、经验总结和各种专业论文,扩大公司的社会影响,特制订投稿奖励办法。

一,投稿对象

1. 所有向公司内刊投稿并采用的公司员工。

2. 公司投稿内容文字积极向上,如实的反应公司或行业动态,把握动态稿

件的时效性;针对技术或其他方面论文稿件,要做到观点明确,语言严谨,数据准确(如有图片,要清晰,美观)

3. 公司投稿必须为原创,行业动态可以为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与作者。

不得抄袭。

4. 本次评选类型以应用文和实用文作为参考标准。

二,投稿形式和奖励办法

1. 投稿形式不限,要求积极向上,符合公司的企业文化要求。题材可以

为:安全、技术、生产、好人好事、简报、诗歌、散文、漫画等。

2. 投稿被采用的,每篇奖励10元,每期被同时刊载2篇以上的,每篇

奖励20元,以此类推。

3. 报刊每年年底对其评审,评出一个优秀奖,奖金500元。

三,下发之日起执行,本刊物最终解释权归徐楼铁矿办公室所有。

四,评选人员

1. 每个单位出一个人参加评审,以投票的形式产生奖项。

2. 办公室两人参加。

3. 保证评审的公正,公平。

五,希望公司员工踊跃参加。

办公室

 

第二篇:公司内刊杂志投稿

企业的五面镜子

凡有点体面的人,出门之前或出席活动之前要先走进镜子,梳妆打扮,以求衣冠楚楚,形象逼人。试镜成为人生之必需,正应了常人所云:“人生如舞台”。其实,企业也是舞台。

对于企业来说,走向舞台去出演的目的性更为明确,功利性更强,那就是屹于浪尖,不致覆舟,战胜对手,赢得优势,追求让股东、客户、员工满意并能够“永不倒闭”。

可如何做到?如果“成功的企业都是相同的,而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幸”的话成立,那么不幸的一定是内容。成功的企业之所以成为市场舞台的佼佼者,离不开经常试镜来“知不足,修己身”。照镜子是必需的,但照镜子的方法相同,镜子里的内容却不同,表现也不同,能够折射出镜者的万象千态,这恐怕就是企业成功不可复制,失败的企业之所以失败的根源。

生活之中,可以只有一面镜子,企业之中,却要复杂得多。在企业的舞台并排放着五面不同的镜子。

望远镜,“着远景,知大局”,用以辨别方向,明确路线,告诉企业如何去做正确的事。恒瑞通开发有限公司在镜前已折射出“安防监控行业和信息化建设行业技术型产业公司”的图案。透过望远镜,各部门看准了产业的美好远景,然后去实施策略,领先于对手,恒瑞通公司看准了自己的位置,正摩拳擦掌,身体力行。企业人应该要凝聚起来,对准统一的战略目标,时刻着眼于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给公司给自己创造更高更大的平台。

后视镜的后视一体化作用,对于尊重历史,善于总结提高的明智人来说,其功用会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经历就是财富,知道不足便意味着具有改过提高的机会。回头看看,我们在目标的完成、计划的执行、制度的实施、人员的技能提高上存在哪些差距,是如何表现的,怎样改进?然后横着用计划目标衡量一下,纵着跟过去的工作表现和标杆企业比一比,后视镜的作用显而易见。

平光镜就和你家中衣柜上镶嵌的镜子一样,反映真实的你,天天见面,亲如手足,重要性自不待言。只是需要注意提防劣质平光镜使用后的错误导向。劣质平光镜要么变为凹视镜,将高大的你压入矮小的行列,埋没你的才能,抑制你的热情。要么变形为凸视镜,将原本不高的你拉伸成高大巍峨的地步,让你突然间产生“胸口荡层云”的感觉。

一旦你狂妄自大,想“一览众山小”,接应你的只有脚下的深渊。平光镜没用好危害很大,曾风光一世的安然公司一夜倒台,引发人们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有效性的怀疑。始作俑者并不是安然公司,也不是长其三辈的安达信公司,而是”平光镜”,用错了镜子而已。一个公司的各部经理一般是起到监督管理本部门的作用,带领自己部门人员更好的配合公司更高级领导的工作。如果在标准、尺度、方法上不公平、不准确、不到位,就如同手持劣质平面镜给人照镜,不能真实反应和显示员工工作的真实状态和水平,害了员工也害了自己,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小视的。

放大镜和透视镜的存在完全出于企业所处的环境恶劣和复杂。要想拨开乌云探究真由,追根溯源找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解决问题,就需要一些方法,一些工具。毛泽东在1916年《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说:“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指的就是这个意思。但要充分发挥前三镜的作用,实现良好的愿望,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发现了事实的真相,二是找到了导致该事实产生的真由。因此,就需要借助于放大镜、显微装置等手段,去除一切干扰,发现事实,直捣问题大本营。

“于细微中见精神”,企业中的问题就藏在细节中。比如要使公司的售后服务工作更周到,如果能提前分析产品使用过程的各个细节,强化与客户零的距离接触,持续将客户反映的现场问题放大后拉回到工作中,找到规律,循序改进,定能给客户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市场也如此,“差异营销”的差异之处才能产生竞争力。当然,有时杀机也常常蕴藏在细节中。有人问:为什么天天加班,项目老出不来?产品不能及时到位仅是物流责任吗?我什么时候才能提起精神干活?产品质量和工人的工作习惯有关系吗?答案就在这二镜之中,二镜似宝。放大镜有助于将重点细节放大,再放大,透视问题,发现根源,识别和防范风险,解决许多未知的难解之处。

企业中有许多体现五镜功能的工具,低即日常工作表格、办公软件的使用;中如各种设计解决方案,项目管理及实施流程;高至统一的理念目标,清晰的职业观、成熟的企业领导人风格和管理模式。这样一来,用好企业的五面镜子倒成了关键。既然“人在江湖,身不由已”,那就真正将五镜纳入“工具箱”武装自己,应用实践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