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医学科研设计 - 海南医学院

第十三章 医学科研设计

A型选择题

1.抽样调查小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应调查足够的人数,是因为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学生身体处于发育阶段,变异程度大 现在学生的生活条件优越 现在学生人数增多 对学生不宜采用配对调查 学生难于配合检查 随机、配对、盲法、对照 重复、随机、配对、均衡 随机、盲法、配对、均衡 齐同、均衡、盲法、随机 随机、重复、均衡、对照 实验设计以动物为对象 调查设计以人为对象 实验设计可随机分组 实验设计可人为设置处理因素 两者无区别 样本统计量值之差 系统误差 总体参数值之差 测量误差 样本统计量值和所估计的总体参数值之差 节省时间 节省人力 节省经费 干扰因素少 统计分析指标少 第一类误差 第二类误差 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 3.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的根本区别是 4.估计样本含量的容许误差是指 5.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相比,主要优点是 6.在实验设计中要确定样本含量,必须先定出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把握度 第一类误差和把握度 第二类误差和把握度 试验组接受疫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 观察者和试验对象都不知道安慰剂的性质 观察者和试验对象都不知道谁接受疫苗谁接受安慰剂 试验组和对照组都不知道谁是观察者 两组试验对象都不知道自己是试验组还是对照组 层内个体差异小,层间差异大 层内个体差异大,层间差异小 层内个体差异小,层间差异小 层内个体差异大,层间差异大 分层完全随机 验证方法 保证科研成果质量 排除干扰 找出差异 减少误差 7.作某疫苗的效果观察欲用“双盲”试验,所谓“双盲”即 8.分层抽样要求把总体分层,为了减少抽样误差,要求 9.实验设计的目的是

10.已知某省山区、丘陵、平原的婴幼儿体格发育有较大的差异,现需制定该省婴幼儿体格发育有关指标的正常值范围,调查设计最好采取

A.

B.

C.

D.

E.

A.

B.

C.

D.

E. 简单随机抽样 分层抽样 机械抽样 整群抽样 以上都不是 总体标准差 α β 容许误差 以上都是

11.实验设计中影响样本含量大小的因素有

B型选择题

A.

B.

C.

D.

E. 实验对照 空白对照 历史对照 标准对照 相互对照

1.几种药物治疗同一疾病的效果比较

2.消除有关实验条件的影响的对照

3.对照组不施加处理因素,但施加某种实验因素

4.用已知的正常值作对照

5.以本人过去的研究或他人研究结果与目前研究结果作对照

X型选择题

1.作实验设计,在选择反映实验效应的各项实验指标时应注意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指标的精密度 指标的准确度 指标的客观性 指标的灵敏度 指标的特异性 个体差异大,所需样本含量大 干扰因素多,所需样本含量大 处理效果间的差异越大,所需样本含量越大 所定把握度大,所需样本含量大 所定第一类误差小,所需样本含量大 研究对象明确具体 研究目的明确 拟定适宜的调查表 对调查员进行培训 选定可靠的研究方法 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 调查方法灵活机动、省时省力 调查单位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典型单位是根据调查的目的,有意识选择出来的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单位 2.调查设计和实验设计的样本含量决定于 3.调查设计必须包括的基本内容有 4.典型调查的主要特点是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可以对总体进行估计 机械法 分层法 抽签法 抓阄法 随机数字表法 要求每隔一定数量的单位抽一个样本 不适于抽样范围大及工作量大的研究 每个抽样单位均有同等的机会被抽中 方法简便易行 样本代表性较差 使样本能充分反映总体情况 避免客观无意识的偏性影响 避免主观意愿的偏性影响 排除干扰因素的影响 便于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 由部分推断总体 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 按随意原则抽取样本 可以事先计算并控制抽样误差 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 简单随机抽样 整群抽样 分层抽样 系统抽样 不重复抽样和重复抽样 非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 经常性调查 5.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有 6.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是 7.在抽样研究中遵循随机化原则的目的是 8.抽样调查的特点是 9.按组织方式不同,抽样调查有 10.普查一般属于

D.

E. 一次性调查 专门组织的调查

计算分析题

1.某研究者欲将18只大白鼠分成三组进行动物实验,要求每组动物数相等,试将其随机分入各组

2.已知甲乙两种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为74%和62%,若比较两种疾病的患病率有无差别,按α=0.05,β=0.1标准,至少需要调查多少人

3.欲研究两种饲料喂养某种动物对动物体重增长的效果,按配对实验设计,希望本次实验结果的平均相差为15公斤方能测出显著差异,根据文献报道,标准差为20公斤,按α=0.05,β=0.1标准,需要多少头动物才能满足要求

4. 研究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病人与健康人的尿中17-酮类固醇排出量的差别,经小样本观察发现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病人17-酮类固醇排出量均数为

4.38mg/24h,健康人为5.56mg/24h,两组的标准差分别为1.61mg/24h和

1.62mg/24h,若α=0.05,β=0.10,问两组应分别观察多少例

5. 在生化实验中要评定A1、A2、A3、A4四种检验方法,操作者有甲、乙、丙、丁四人,每人作四次实验,请作这一实验的设计

6. 欲作某项动物实验,文献查得标准差为10.5,取α=0.05,β=0.20,容许误差为5.0,请用公式法和查表法计算出样本含量为多少

 

第二篇:影像学课程目标与教学计划(医学本科) - 海南医学院

《医学影像学》公共课教学大纲

(甲平台)

医学影像学是利用各种成像技术显示的人体解剖、生理、生化及病理变化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其内容包括X线成像、CT(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超声成像、MRI(磁共振成像)、放射性核素成像、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介入放射学等,现代医学影像学源自传统的X线诊断学,随着电子计算机及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影像学的发展也有力地促进了其它临床各学科地发展。学习医学影像学是要了解各种检查方法的成像原理,学会使用各种成像技术为临床服务,为学习观察分析各种影像学图像奠定一定基础。

该课程主要内容涵盖临床医生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医学影像知识:X线、超声、CT、MR的成像原理、图像特点和临床应用。分别描述呼吸、骨关节、循环、消化、泌尿、中枢神经与头颈部的正常影像学表现、检查方法、基本病变和常见病变的典型基本影像学诊断。重点为X线成像。适当介绍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概念和临床应用。能够满足执业医师考试的技能考试要求。主要适合于临床医学专业。

本大纲是老师授课和学生考核的依据。

课程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标

1.熟悉X线、超声、CT和MR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诊断价值与限度、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和

最新发展动态。

2.掌握临床常用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及其应用范围,并能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正确

使用。

3.学会对不同成像的观察、分析,并结合临床作出综合判断。

4.重点掌握骨骼和肌肉系统、胸部、腹部的正常及基本病变X线、CT表现,掌握几种常见疾病的影

像诊断。

5.掌握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的正常解剖、基本病变和几种常见病的影像学诊断。

6.了解介入放射学的概念、诊疗方法及主要的临床应用。

二、教学方法

1.理论授课

2.见习看片,注意参考实习指导

3.自学与讨论,注意网络课程和影像教学素材库

4.PBL教学

三、学时分布:

69学时,其中理论授课48学时,实习21学时,自学6学时,PBL3学时。授课时数分配

内容(理论授课)

总论

B超总论时数93

6内容(见习看片)第二课堂骨骼和肌肉系统

1时数每组2小时3

胸部(肺与纵隔)

胸部(心脏与大血管)63

3

3胸部(肺与纵隔)3腹部(胃肠)

急腹症、泌尿33腹部(急腹症、泌尿)

腹部(肝胆胰)33

3

3

3

48自学PBL6321

69,第二课堂2学时介入放射学总计(理论+见习+自习+PBL)

按课程实际运行情况,本大纲按放射影像部分和超声影像部分分别描述。

放射影像部分

第一篇总论

【授课目标】

1.掌据X线与CT的成像原理、图像特点

2.掌据X线诊断与CT诊断的应用范围、价值和限度

3.掌握常用的X线与CT检查方法及其选用原则

4.掌握X线与CT图像的观察分析方法以及诊断原则

5.了解数字X线成像、MRI成像基本原理,图像特点及临床应用

6.了解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及信息放射学的有关知识

【基础知识要求】

1.基础医学知识:解剖学、病理学等

2.临床基础知识:临床内外科为主

【教学内容】

第一章X线成像

一、X线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1.X线的产生与特性

⑴X线产生

⑵X线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防护)

2.X线的成像基本原理:X线穿透力,组织结构密度和厚度差异,X线片显示

3.X线成像设备

二、X线图像特点

三、X线检查技术

明确自然对比与人工对比是X线检查的基础2

1.

2.

3.

4.普通检查:透视、摄影特殊检查造影检查X线检查方法的选用原则:安全、简便、经济,先普通检查,再考虑造影

四、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

五、数字X线成像

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七、X线防护(自学)

八、常用专业术语:

1.医学影像学(medicalimageology)

2.放射诊断学(diagnosticradiology)

3.X线诊断(x-raydiagnosis)

4.荧光透视(fluoroscopy)

5.放射摄影(radiology)

6.造影剂(contrastagents)

第二章计算机体层成像

一、CT成像基本原理与CT设备

1.成像基本原理:扫描后由探测器接受通过人体X线转变成可见光,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

为数字,计算机处理排列成矩阵,再经数字/模拟转换器转为CT图像

2.设备:普通CT、螺旋CT、电子束CT

二、CT图像特点:CT值具有量化概念,人体各组织CT值范围-1000(空气)至+1000(骨),水吸收

值只为0

三、检查技术及临床应用和限度

1.技术:CT平扫和增强,图像后处理技术,CT灌注成像;

2.应用:CT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头颈部、腹部及盆腔、胸部及心脏与大血管等部位疾病检查

3.专业术语:

⑴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tomography(CT)

⑵CT值单位:Houlsfieldunit(HU)

第四章磁共振成像

MRI成像基本原理、MRI图像特点、设备、常用检查序列、技术及其他各种检查技术

MRI临床应用

专业术语

1)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

2)T1成像T1weighted(T1WI)image

3)T2成像T2weighted(T2WI)image

4)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

5)流空效应flowingvoideffect

第五章

一、不同成像的观察与分析

1.X线成像观察与分析

1)全面观察不同成像的观察、分析及综合应用1.2.3.

3

2)熟悉正常,识别异常

3)具体分析:(①部位、分布、数目,②范围、大小,③形状、边缘,④密度、回声、信号、增强、其它图像处理,⑥周围组织改变,⑥生理功能改变,⑦动态观察)

2.医学影像学征象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注意同征异病和异征同病

2)结论有三种情况:①肯定性诊断;②否定性诊断;③可能性诊断

二、不同成像方法的优选和综合应用

先易后难,先廉后贵,先非损伤性后损伤性。

第六章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与信息放射学

PACS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及临床应用

信息放射学1.2.

【重要知识点】

1.X线与CT的成像原理、图像特点

2.X线诊断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和限度

3.常用的X线与CT检查方法及其选用原则

4.X线与CT图像的观察分析方法以及诊断的原则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多媒体)6学时

2.第二课堂:20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到X线机房、CT机房、X线观片室、CT观片

室、各登记室,由带教老师引导放射科工作流程,CT、X线机操作方法,并指定学生模拟病人作胸部透视、CT扫描,进行现场观摩。

【考核检查】

1.考核要求:

识记

1)

2)

3)

4)

5)

6)

7)

熟悉

8)

9)

10)

11)

领会

12)

13)

14)X线的产生和特性X线成像基本原理、图像特点X线检查技术及其选用原则CT的成像原理、图像特点普通CT、螺旋CT、电子束CT的概念CT检查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不同成像的观察、分析方法MRI成像基本原理、MRI图像特点MRI序列技术及其他各种检查技术MRI临床应用医学影像学征象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不同成像方法的优选和综合应用图像的存档和传输系统信息放射学

4

执行检查

15)

16)教学日志提问记录技能考核

第二篇骨骼与肌肉系统

【授课目标】

1.掌握骨关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了解骨关节的正常X线、CT表现,了解骨关节与软组织MRI表现

3.掌握骨关节的基本病变X线、CT表现,了解骨关节与软组织基本病变MRI表现。

4.掌握骨关节外伤主要X线诊断,了解骨、关节结核及良性与恶性骨肿瘤的典型X线、CT表

现,了解上述病变及软组织疾患MRI诊断。

【基础知识要求】

1.基础医学知识:骨、关节及软组织正常解剖;与骨代谢有关的内分泌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2.临床基础知识:与骨、关节疾病(尤其肿瘤、炎症)相关的病理学

【教学内容】

一、概述骨肌系统及关节有良好的自然对比.X线诊断的准确性较高,是骨关节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

应用广泛.但也有一定限度.CT显示骨内小病灶及软组织效果更佳,MRI对软组织及骨髓病变的分辨率优于X线和CT。

二、检查方法

1.X线检查

2.CT检查

3.MRI检查

4.血管造影方法

三、正常影像学表现

1.骨和关节的结构与骨的发育

2.长骨

3.脊柱

结合解剖和生理,讲授四肢长骨与关节以及脊柱在生长期及成人期的正常影像所见

四、基本病变

1.骨骼的基本病变:概述骨骼基本病变在x线上主要表现为密度、大小与形状上的改变:(骨质

疏松、骨质软化、骨质破坏、骨质增生硬化、骨膜增生)

2.关节的基本病变:(关节破坏、关节退行性变、关节强直、关节脱位)

五、比较影像学:目前X线平片仍是骨、关节常用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在具体应用时还要根据疾病

性质、临床诊治的要求和不同成像手段的特点,恰当选择其它的影像检查方法。

六、常见病诊断

1.骨外伤

1)骨折:讲授骨折的X线表现、骨折愈合及骨折的并发症X线表现和儿童骨折特点,长

骨骨折、脊柱骨折、椎间盘突出影像学表现。

2)关节外伤:关节脱位

2.骨、关节与软组织感染及其它病变

1)骨结核:讲授骨、干骺端结核、脊椎结核以及关节结核X表现。

2)退行性骨关节病:腰椎间盘病变的X线、CT表现。

3.骨肿瘤

1)良性:骨巨细胞瘤、骨囊肿

5

恶性:骨肉瘤、转移性骨肿瘤、软组织肿瘤

阐明良恶性瘤的基本特点及鉴别要点。

【重要知识点】

1.骨、关节及软组织的正常X线、CT表现

2.骨、关节及软组织基本病变X线表现

3.骨、关节外伤的X线、CT表现及诊断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多媒体)6学时

2.3.自习:多媒体教学光盘、网络课程和影像素材库

【考核检查】

1.考核要求

识记

1)骨、关节及软组织正常X线表现

2)骨、关节及软组织基本病变的概念、X线、CT表现

3)骨与关节外伤、骨良性及恶性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熟悉

1)骨结核、关节结核X线、CT表现

领会:不同影像检查手段的特点、价值以及在骨关节疾病诊断中应用顺序

2.执行检查

1)教学日志提问记录

2)技能考核

3)实习诊断报告

4)PBL成绩

【专业词汇】

1)骨质疏松osteomalacia

2)骨质软化osteosclerosis

3)骨质破坏destructionofbone

4)骨膜反应periostealreaction

5)骨折fracture

6)关节脱位dislocation

第三篇胸部2)

【授课目标】

1.掌握肺与纵隔影像检查方法

2.了解正常胸部X线、CT表现

3.掌握肺与纵隔基本病变的X线、CT表现

4.掌握肺炎、肺结核及原发性肺癌的典型X线及CT表现以及诊断

5.了解MRI在胸部疾病的应用。

【基础知识要求】

1.基础医学知识:胸部解剖(包括断层解剖);呼吸生理

2.临床基础知识:胸部疾病病理

6

【教学内容】

1.引言:概述肺与纵隔有良好的自然对比.X线、CT检查是肺与纵隔疾病有效的诊断方法,应用广泛,但也有一定限度,需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及其他影像学手段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MRI对纵隔肿瘤定位和定性价值优越。

2.检查方法: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

3.正常表现:讲授胸壁、纵隔、横膈、胸膜以及肺部的支气管、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肺血管、肺叶、肺段、肺小叶和腺泡正常影像学表现。肺门、肺纹理正常表现。注意肺野同肺叶及肺段的关系。肺部要结合解剖和生理进行讲解。

4.基本病变表现:概述呼吸系统基本病变在影像上主要表现为肺野透亮度的改变和肺野中出现异常的密度与形态的阴影。

肺部病变:①支气管阻塞及其后果(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不张);②肺实变;③空洞与空腔;④结节状影与肿块阴影;⑤网状、细线状及条索状影;⑥钙化阴影。

胸腔病变(①胸腔积液(游离性积液、局限性积液)②气胸及液气胸;③胸膜肥厚、粘连、钙化。

五、比较影像学

1.胸部影像检查的比较:X线经济简便、应用广泛、整体感强,CT用于隐匿病灶、纵隔病变,

MRI对纵隔、肺门病变显示好,不用增强

2.胸部影像检查的优选:在选择不同成像技术时,注意因时而异,因病而异,因人而异,本着

先简单后复杂,先经济后昂贵,同时还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选

六、常见疾病诊断

1.肺炎:(①大叶性肺炎;②支气管肺炎;③间质性肺炎。

2.肺结核:概述X线检查在防痨工作中的作用,结合病理特点选择不同阶段有代表性而又常见

的病变,以发展的观点讲授其X线表现。注意结核病的最新分型。

3.肺肿瘤:结合X线分型及转移途径,阐明原发性肺癌(中心型肺癌、周围型)X线、CT及MRI

表现。

【重要知识点】

1.正常胸部影像学表现

2.肺与纵隔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3.肺炎、肺结核及原发性肺癌的影像学诊断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多媒体)6学时

2.3.自习,多媒体教学光盘、网络课程和影像素材库

【考核检查】

1.考核要求

识记

1)正常胸部影像学表现,

2)肺与纵隔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3)肺炎、肺结核及原发性肺癌、纵隔原发肿瘤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领会:胸部影像检查的比较及优选

2.执行检查

1)教学日志提问记录

2)技能考核

3)实习诊断报告

PBL成绩

7

【专业词汇】

1.空洞cavity

2.空腔intrapulmonaryaircontainingspace

3.支气管充气征airbronchogram

第十章心脏与大血管

【授课目标】

1.熟悉心脏大血管的影像检查方法。

2.了解正常心脏大血管的X线表现,血管多层螺旋CT表现。

3.了解心脏增大与肺血异常,了解常见大血管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

【基础知识要求】

1.基础医学知识:心脏与大血管解剖

2.临床基础知识:心脏疾病病理

【教学内容】

一、检查方法

1.普通X线检查(透视;摄片)

2.CT:(MSCT)冠脉成像与大血管成像

3.MRI:心血管MRI的主要优点与缺点

4.心血管造影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5.首选影像检查:传统X线、超声心动图(USG)

二、影像观察与分析:结合心脏大血管的解剖、生理、讲授其正常X线、CT、MRI表现,并讲解心脏

大血管基本病变时形态、大小、内部结构及造影表现。

1.正常影像学表现

1)正常X线检查所见:正常情况下仅显示心脏各房室和大血管的轮廓,不能显示内部结

构和分界(分别讲授心脏大血管在不同检查体位时的投影:后前位。

2)判断心脏大小的基本方法:心胸比例

2.CT检查:大血管成像冠状动脉

3.MRI检查:各轴位解剖与CT所见相同(心肌心内膜瓣膜心包)

二、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基本影像学表现

1.各房室形态和大小异常:分型:二尖瓣型主动脉型普大型;心脏增大包括心壁肥

厚和心腔扩大,或者两者并存。轻度增大0.51-0.55,中度增大0.56-0.60,重度增大0.60以上);各房室增大;全心增大。内部结构异常:常用超声检查,MSCT和MRI也可很好显示。

2.冠状动脉异常:冠脉造影仍为金标准,MSCT、MRI也可用于检查冠状动脉

3.肺血改变:肺充血、肺淤血及肺静脉高压、肺血减少、肺水肿

4.肺动脉高压

三、比较影像学

1.X线平片:显示心脏、大血管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缘、搏动,但腔内结构无法显示,肺

血管情况提供良好观察,目前仍为心血管的基本检查方法。

2.MSCT:包括CT和MR技术,无创和微创检查方法,评价心肌活性、心肌血流灌注、心肌病、

心脏肿瘤、心包疾病等可取代心血管造影

3.心血管造影检查:对于冠心病及冠心病介入治疗有独特的价值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上,选择检

查方法的次序为无创、少创到有创

8

四、心脏大血管疾病诊断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⑴X线表现:价值有限。

⑵心血管造影:诊断金标准并可行治疗

⑶CT表现:MSCT对显示心壁、心肌收缩、室壁运动功能等较好

⑷MRI表现:价值较大,显示缺血心肌灌注减低,信号改变及运动异常

2.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

【重要知识点】

1.正常心脏与大血管的影像学表现。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影像学表现及诊断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多媒体)3学时

2.自习看片:心脏与大血管的X线、CT各类教学片

【专业词汇】

1.肺血增多increasingpulmonoarybloodvessels

2.肺血减少decreasingpulmonoarybloodvessels

3.肺淤血pulmonarycongestion

4.肺水肿pulmonaryedema

第四篇腹部

【授课目标】

1、掌握腹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特点

2、了解腹部影像解剖(包括影像断层解剖)及生理特点

3、掌握腹部平片和胃肠道造影的正常X线表现

4、掌握腹部平片和胃肠道造影的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5、掌握腹部急腹症平片、胃肠道溃疡与肿瘤胃肠道造影的表现与诊断

6、了解食道静脉曲张与贲门失迟缓症、肝肿瘤和胆系结石和梗阻的X线、CT表现与诊断,泌尿系结石及梗阻病变的影像诊断

【基础知识要求】

1、基础医学知识:熟悉人体腹部正常解剖结构、腹部正常X线影像解剖(包括影像断层解剖)

及生理特征。

2、临床基础知识:熟悉腹部结构的病理特征。

【教学内容】

概述腹部软组织密度,与邻近器官缺乏自然对比。除某些急腹症外,大多数需造影检查,检查时需透视与照片相结合;肝脏、胆系、胰腺、肾、肾上腺、腹膜后区及盆腔器官则以CT为主。

一、急腹症:

1、检查方法:以X线平片,CT。

2、正常X线表现:

3、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4、常见急腹症的影像表现:

⑴肠梗阻

⑵胃肠道穿孔

二、胃肠道

1、引言:阐明胃肠道X线检查的特点及诊断作用与限度。指明早期诊断需与其他检查结果,如

9

内窥镜检查结果相结合的重要性。

2、检查方法:以X线平片、消化道钡餐、钡剂灌肠为主;

3、正常X线表现:结合解剖和生理,讲授胃肠道的正常x线表现及胃的正常CT表现。4、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概述胃肠道病变如肿瘤、溃疡多引起胃肠道的轮廓、大小、位置、粘

膜和功能的改变。

5、常见病的x线表现

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注意胃良、恶溃疡的鉴别)。

(2)胃癌(以讲述X线表现为主;了解CT、MRI影像特点,着重强调其对腔外侵犯及转移情况观察的优越性)。类推食管癌和肠癌影像表现。

三、肝脏、胆系、胰腺

概述CT、MRI、US检查是肝脏、胆系和胰腺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指明其作用及限度。并简述影像学新技术:PTC、ERCP、MRCP、螺旋CT双期扫描、动态增强MRI等

(一)检查方法(CT、MRI、US为主)。

(二)正常影像学表现。

(三)常见病影像学表现(重点讲述CT表现)。

1.肝脏

1)肝囊肿

2)肝血管瘤

3)肝癌

2.胆系

1)胆系结石(胆囊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

3.比较影像学

4.梗阻性黄疸(首先明确有无梗阻,确定梗阻平面,分析梗阻原因。)

【专业词汇】

1.经内镜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cncreatography(ERCP)

四、泌尿系统

1、引言:概述位于腹膜后的肾脏、输尿管及盆腔内的膀胱等泌尿系结构,其位置比较深,与邻

近器官缺乏天然对比,泌尿系疾病除观察泌尿系阳性结石和异常钙化外,平片价值有限。一般均需进一步造影、CT、MRI等影像检查。

2、检查方法(X线平片、造影、CT、MRI):

3、正常X线和CT表现:结合解剖、生理讲述肾脏、输尿管和膀胱的正常X线表现(包括平片、

尿路造影、CT、MRI)。并指出CT、MRI在泌尿系疾病诊断中的优越性。

4、基本病变:概述泌尿系病变不仅引起影像学形态的改变,还会导致肾脏功能方面的变化。⑴肾盂、肾盏异常表现:积水扩大。

⑵肾脏肿块。

(3)异常钙化。

5、常见病的X线和CT表现:

⑴泌尿系结石(X线、CT)。

⑵泌尿系肿瘤(肾肿瘤)(X线造影、CT、MRI。强调CT、MRI对肿瘤的定性诊断、侵犯范围和转移等评估的重要性)。

(3)比较影像学(强调平片是诊断泌尿系结石的首选方法,CT、MRI对肾实质、膀胱等肿瘤的诊断尤为重要)

【专业词汇】

1.排泄性尿路造影excretoryurography

10

2.

3.

4.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pyelography逆行尿路造影retrogradeurography选择性肾动脉造影selectiverenalarteriography

【重点知识点】

1、腹部影像学检查方法

2、腹部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平片与造影)

3、常见疾病的影像特征:急腹症、胃肠道溃疡与肿瘤、食道静脉曲张与贲门失迟缓症。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多媒体,并引入PBL教学方法)3学时。

2、3、自习:影像学多媒体教学光盘题库与网络课程和素材库等,提高学生自学兴趣。

【考核检查】

1、考核要求

识记

⑴腹部正常影像学表现。

⑵腹部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⑶常见疾病的影像特征。

⑷腹部常见的基本概念。

熟悉:腹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领会: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分别在腹部疾病应用中的地位,最新进展,为科学合理地选择检查手段打下基础。

2、执行检查

⑴加强平时考绩和做好教学日志提问记录

⑵PBL。

⑶做好学生自学问题提问记录和实习情况记录。

第五篇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

【授课目标】

1、掌握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的影像检查方法。

2、了解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的正常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平片和CT)。

3、掌握颅脑与头颈部几个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

4、了解MRI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优越性。

5、了解头颈部正常常见病影像学适应症。

【基础知识要求】

1、基础医学知识:熟悉人体神经系统与头颈部正常解剖结构及其正常X线影像解剖特征(包括

影像断层解剖)。

2、临床基础知识:熟悉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的病理特征。

【教学内容】

一、引言:阐明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疾病x线检查的价值和限度。

二、检查方法

1.X线平片、DSA

11

2.CT(包括CTA)

3.MRI(包括MRA,强调MRI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

三、各种影像学检查的正常表现

四、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1、颅脑与头颈部外伤(X线、CT)

2、颅内与头颈部肿瘤(CT、MRI):脑肿瘤、鼻咽癌。

3、脑血管疾病(DSA、CT、MRI):脑出血、脑梗塞

4、头颈部炎症的影像学表现(X线、CT):副鼻窦炎、中耳乳突炎

【重点知识点】

1、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的正常X线表现。

3、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4、颅脑外伤、脑卒中、脑肿瘤、中耳乳突炎、副鼻窦炎的影像特征。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多媒体,并引入PBL教学方法),3学时。

2、自习:影像学多媒体教学光盘题库与网络课程和素材库。

【考核检查】

3、考核要求

识记

⑴颅脑外伤、脑卒中、脑肿瘤。

熟悉: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断层解剖。

领会: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分别在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的疾病应用中的地位,最新进展,为科学合理地选择检查手段打下基础。

【专业词汇】

1.脑血管造影cerebralarteriography

2.脑梗塞cerebralinfarction

第六章介入放射学

【授课目标】

1、掌握介入放射学基本概念。

2、掌握介入放射学主要技术。

3、了解介入放射学的主要临床应用范围及价值。

4、了解介入放射学的常用设备和药物

5、了解DSA的成像原理、检查方法、临床应用指征和价值(自学)

【基础知识要求】

1.基础医学知识:熟悉人体血管解剖。

2.临床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一、介入放射学(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进展及基本概念

二、基本技术

1.Seldinger技术:是Seldinger发明的技术:即先用穿刺针进入表浅大血管,如股动脉,再将导

丝引入,留置,拔出针管,最后放入导管的一套基本方法。它是介入放射学的先导技术,目前在此基础上已有了很大的发展。

2.常用的介入技术与治疗原理:可用五个字来概括:灌,堵,通,引,封。

12

三、基本内容及临床应用.

1、血管介入技术

⑴经导管栓塞术

⑵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球囊成形术,激光成形术及血管内支撑器)

⑶心脏瓣膜狭窄经皮球囊成形术

⑷经导管灌注药物治疗

2、非血管介入技术

⑴管道狭窄扩张成形术

⑵经皮穿刺引流与抽吸引流

⑶胆管结石的介入处理

【重点知识点】

1、介入放射学基本概念。

2、介入放射学的主要技术。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多媒体,并引入PBL教学方法),学时。

【考核检查】

1、考核要求

识记

⑴介入放射学基本概念。

⑵Seldinger技术

熟悉:介入放射学的常规方法。

领会: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分别在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最新进展,为科学合理地选择诊断和治疗方法打下基础。

【专业词汇】

1.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radiology

2.血管性介入放射学Vascularinterventionalradiology

3.栓塞术transcatheterembolization(TAE)

超声诊断部分

超声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成熟的临床学科。目前,已成为检查与辅助诊断全身各系统疾患的一种非创伤性的检查技术。在临床心血管、腹部、妇产及浅表组织器官等方面的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也有力地促进了其它临床各学科地发展。

课程目标:

1、了解超声成像的原理、超声诊断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了解超声诊断技术发展概况与新进展。

2、了解脏器常见病变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教学方法:

1、理论授课:

在教学中要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理论课要图文并茂,重点介绍各检查方法,启发学生理解影像学的基本病变,学会应用、理解超声影像学。要把正常和各种病变的超声显像同解剖模式图及病理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医学影像形成的解剖基础与病理基础的理解。

2、见习:要以图像资料和现场操作为主,充分让学生零距离接触超声仪器,了解操作规程、步骤

13

和常用的检查部位和声像图。

3、自学与PBL讨论:两者结合,提出案例或问题,让学生利用自学时间探讨问题,再利用PBL课程进行讨论。

教学要求:

针对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学生,超声作为一般了解,侧重于适应症和基本成像特点、了解超声诊断的成像原理、检查方法,能够识别正常与异常的基本病变图像,不要求能够独立做出诊断。

第一节超声成像总论

【授课目标】

了解超声的基础物理及成像基本原理、图像特点;

了解超声的临床应用范围、价值和限度;

了解超声常用的检查方法及其适用原则;

认识正常超声图像及最典型常见病的超声图像表现

其中:理论授课3学时,

见习3学时

【教学内容】

(一)超声波的定义及物理特性

(三)超声图像分析与诊断:四种回声类型与超声诊断应用范围

四种回声类型

1、无波反射型(无回声)

2、少波的反射型(低回声/弱回声)

3、多波反射型(强回声/高回声)

4、全反射型(含气型)

超声的临床应用范围

?内脏软组织器官:肝、脾、胰、肾、子宫、卵巢、前列腺

?浅表软组织器官:眼、甲状腺、涎腺、乳腺、睾丸、阴茎

?含液性空腔脏器:心脏、血管、胆、膀胱、胃、肠(阑尾炎)。

自学内容:多普勒效应、多普勒超声等。

【重要知识点】

超声成像的原理、图像特点和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和限度

【教学方法】

(一)、课堂讲授(多媒体)3学时。

(二)、见习:3学时

分成若干小组,20人一组,30分钟/1组,分别到B室、彩超室,各带教老师轮流进行讲解。1、见习地点:临床技能实验室或B超室;

2、见习要求:通过见习要求实地观察不同的病人超声检查及超声诊断报告书写和图文工作站的使用。

【专业词汇】

ultrasound超声

colorDopplerultrasound彩色多普勒超声

sonogram(echogram)声像图

strongecho强回声

hypoecho低回声

anecho无回声

第二章心脏与大血管

14

【授课目标】

了解心脏大血管的超声检查方法与临床应用。

了解风湿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超声心动图表现。

【基础知识要求】

心脏与大血管解剖心脏疾病病理生理

【教学内容】

一、检查方法:心脏大血管的影像检查首选超声心动图(USG)

二、影像观察与分析

1.位置异常

2.各房室形态和大小异常,内部结构异常:最常用的手段是超声检查。

3.运动异常:运动增强、减弱、消失、局部矛盾运动。

4.心包病变:心包积液

四、心脏大血管疾病诊断

(一)风湿性心脏病

1、二尖瓣狭窄

2、自学:二尖瓣关闭不全。

(二)先天性心病

1、房间隔缺损

2、自学内容:室间隔缺损、法乐四联症、心包积液

【重要知识点】

正常心脏与大血管的超声图像表现。

心脏与大血管基本病变的超声图像表现。

风湿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超声诊断

[专业词汇]

mitralstenosis

congenitalheartdisease

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

atrialseptaldefect(ASD)二尖瓣狭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

第三章腹部

【授课目标】

一、理论授课

1、了解超声在内脏软组织器官囊性或实质性占位性病变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2、了解超声在内脏含液性空腔脏器:胆、膀胱等常见病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3、了解超声在肝内胆管扩张与肾积水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基础知识】

人体腹部正常局部解剖结构及声像解剖图,腹部脏器的病理及生理特征。

【教学内容】

(一)肝脏与肾脏:

(1)囊性占位性病变:肝囊肿与肾囊肿声像图

(2)实性占位性病变:肝血管瘤与肾错构瘤、肝癌与肾癌声像图

(3)弥漫性病变肝硬化、脂肪肝、慢性肾炎的超声表现

(二)胆囊与膀胱:

(1)正常胆囊与膀胱声像:

(2)胆囊与膀胱结石超声表现:

15

(3)急性胆囊炎与慢性膀胱炎超声表现:

(4)胆囊癌与膀胱癌超声表现:

(三)胆总管与肝内胆管扩张、输尿管扩张与肾积水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

【专业词汇】

hepatichemangioma

cholecystitis

cholecyslithiasis(gallstone)

livercarcinoma

hepaticcyst肝血管瘤胆囊炎胆囊结石肝癌肝囊肿PBL教学

胸部、腹部、中枢神经与骨关节系统各出两个常见病例,同时含两种以上影像学资料和临床信息。将同学分成若干组,每组10人左右,进行讨论、自学、查资料(6学时)。

分成数个大组进行汇报讨论(3学时)

要求人人参加,按发言情况及平时分1次。

老师最后点评。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