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市五小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正是通过文化经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播和不断发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深远,基于此种认识,我校把“中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作为民族精神教育规划中的重要板块之一。优秀的古典诗文(唐诗、宋词、元曲等)、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以及反映本地区改革开放新成就的优秀作品都在我们的诵读之列。这些作品既是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蓝本,也是我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

二、活动目标

通过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潜移默化地陶冶其性情。

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2、让学生诵读经典、理解经典,以经典诗文,陶冶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 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

三、活动原则

1、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3、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4、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四、诵读内容

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小学篇)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

读诗文为主要内容,以及旨在提高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励志、爱国、惜时、亲情、好学等方面的诗文和中外现、当代美文。

各年级诵读内容附后。

四、诵读活动基本时间安排

保证学生不少于20分钟的诵读时间。

1、早读:班干部 诵或看书吟诵

2、语文课前3分钟。 语文老师负责,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见缝插针,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3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吟唱或强化记忆。

3、课后 班主任或家长负责,开展丰富活动,体验“诵读”乐趣,开展 “诵读比赛”、“诗文书画比赛”比赛、“古诗文诵读先进班”评比等活动。

五、活动方法

1 、开设经典诵读课、活动课。每周一节,由语文老师担任教师。通过开展晨读、早读、大课间、课外活动等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利用自习课、辅导课、活动课、班会课、朝会课、读报课等时间,开发经典诗文兴趣课、

体验课等特色课程,确保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时间、数量、质量的保证。

1、语文阅读课。各年级阅读课利用几分钟作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时间,各班每周以经典诵读课为载体,做好诵读工作。2)校本、地方等活动课。各年级各班级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与校本、地方课、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注意学科整合。音乐学科与诗文诵读的整合。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寻找或自编教学内容,将诗文诵读与音乐融为一体。研究课:音乐中的古诗词。美术学科与诗文诵读的结合。给经典诗文配画,应成为美术教学中探索学科整合的一条途径。研究课:诗配画。其他学科,如政治、历史等亦可探索与诗文诵读的相关整合。

2 、充分发挥师生能动性,组织学校的各种文艺社团积极参与诵读活动。利用黑板报、橱窗、宣传栏、校园广播,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

3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诵读比赛、知识竞赛、写经典、悟经典、演经典等活动和比赛,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主题

实践活动,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终生受益。 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动,交流情感。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

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六、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明确活动重要意义。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民族文化精髓。通过深入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能够使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了解、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在新形势下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对广大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具体措施。各班级要结合工作实际,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经典诵读,把经典诵读与感恩教育、礼仪规范教育和才艺展示等活动结合起来,增强活动教育效果。

2、精心组织,注重活动实际效果。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要与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和其他节庆的重大演出相结合,挖掘与诠释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弘扬健康向上的节庆文化,彰显中华语言与文化魅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要以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为基本原则,从古代、现代、当代名家名篇中精选作品,注重广大群众和青少年耳熟能详,引导人们感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

深刻内涵。要把“经典诵读”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需求,选编经典诵读读本,纳入校本课程管理,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有机融合。要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师诵读知识和能力的

培训,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组织好广大学生开展诵读活动,增强活动效果。

3、创新形式,力求活动丰富多彩。以班级为点,以年级为线,以学校为面;以个人为根,以集体学习为干,以校园活动为叶,以开创风气为主,以文化熏陶为本,以文化教育为重。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各年级要在活动中注重艺术创新,用普通话和现代舞台艺术手段表现经典内容,通过诵读活动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激励人生,演绎时代精神。

4. 学校将制定经典诵读的考核评价机制。将此纳入对学生的个体思想品德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对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评比,鼓励创造性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将对此项活动进行总结,对做得好的指导教师、班级和学生进行表彰。

石嘴山市第五小学

2014-3-24

 

第二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意义

中国的古典诗文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言简意丰,也包含很多哲理。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化,提高文化底蕴,同时亦是启迪人类智慧的久 经历史考验的教科书。学生背诵经典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依托“读书明理”、 “读书做人”, 强化素质教育。 大力营造我校校园文化、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我们积极倡议全校师生进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现将实施方案计划如下:

二、目的要求

1、读书明理。从古诗文中吸取中华文化的智慧,懂得“人伦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艺术,懂得人应当进入文学化的境界,远离低俗,升华自己;

2、学习读书方法,培养读书兴趣和习惯,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3、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和过目不忘的记忆能力,提高注意力;

4、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学鉴赏水平,陶冶高雅情操;

5、通过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6、变化气质,提高心理素质,使人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

7、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需要全体老师、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三、具体措施

(一)内容

主要诵记内容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 :《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笠翁对韵》《幼学琼林》《增广贤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易经》《礼记》《孝经》等。

年 级 学 期 诵 读 内 容

年级一 第一学期 《弟子规》(1—8周);《三字经》(9—16周) 第二学期 《千字文》(1-8周);《百家姓》(9-12周);《治家格言》(9-12周)

年级二 第一学期 《笠翁对韵》上(1—8周);《笠翁对韵》(9—16周)

第二学期 《幼学琼林》(1—8周);《增广贤文》(9—16周) 年级三 第一学期 《大学》(1—8周);《中庸》(9—16周) 第二学期 《论语》(1—8周);《孟子》(9—16周)

年级四 第一学期 《诗经》部分篇目(1—10周);《易经》(11

—16周)

第二学期 《礼记》(1—8周);《孝经》(9—16周) 年级五 第一学期 《老子》(1—16周)

第二学期 《孙子》(1—16周)

年级六 第一学期 《荀子》(1—16周)

第二学期 《墨子》(1—16周)

(二) 时间

1、从 20xx年9月1日起,全校师生要形成吟诵经典名著的氛围。师生同读、同背,教学相长。

2、课前 3分钟时间诵读。

3、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诵读。机动时间各班主任灵活安排,全校师生天天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4、各班级每星期一、三、五早读课为固定的诵读时间。

(三)指导

为了提高学生的诵读效果,我们提倡学生准备专用本手抄口诵,随身携带,达到最佳效果。

1、各班语文教师负责本班每周的诵读组织与检查工作。

2、将古诗和中华经典按学期的教学时间分段学习,分段背诵。

3、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和检查制度。

4、班主任也必须协助语文老师检查背诵情况。

5、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

并给予相应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四)措施

学生诵记的诗文,也许会忘,但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候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1.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质量第一,效果第一,不盲目追求数量。

2.以激发学生兴趣,多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与这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

3、 保证平均每天30分钟的诵读时间。

4.建议各班墙报栏专门开辟“古诗文园地”,报道本班诵读情况。

5.给家长印发通知(或电话联系),介绍诵读活动,请家长协助搞好此项活动。

6.本学期学校计划举办一次全校性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展示活动。

7.学校对各班诵读情况进行每天跟踪检查,形式不定。 全体师生都要积极参与该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去,形成人人参与,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诵读氛围。

8、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的宣传功能,倡导诵读热情。可以安排各班级优 秀学生通过广播轮流诵读。

9、纳入课程计划,每周各班自主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诵读、赏析,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10、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做到“读而常吟之”,

“学而时习之”。

11、每星期一早上,老师只要用一分钟,亲自检查一个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即给他一百分。该生即指定为本周经典诵读班长。让他利用课余时间去检测组长,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交与老师处理。

12、凡通不过组长检查者,由老师特殊处理。让他利用下课时间补念即可。

13、学期结束,对每位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