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德育教育模式的若干思考

润物细无声 声声入心田

——体验式德育教育模式的若干思考

武汉市光谷第二初级中学 吴小章

【摘要】:当前许多学校德育工作还停留在单一的“传统模式”中,喜欢以“活动”的方式跟着社会热点问题开展,最大缺陷却是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违背了德育工作长期性、系统性的规律,最终导致学校德育工作的低效和失败。在教育实践中我发现,让学生在实践中认知的德育活动——“体验式教育” 值得让人深思。

【关键词】体验式教育 高耗低效 基本条件 实践探索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由此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根本变化,出现了青少年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性,但学校的德育工作却显得滞后,不与时代合拍,德育工作还定位在“高、大、空”上,学校固有的德育模式已露弊端,造成德育机器高效低能,甚至无能。如何抓住机遇,深化德育改革,提高德育效能以适应培养现代人的需要,是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一个最大课题。

学校思想道德体验式教育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产生主观性的感觉、情感和意识的过程,是把外求和内求有机结合的德育形态。其重视外部自然界和人际之间道德信息的传递,追求体验者内外全面的感悟;其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追求外在的教育与学生内在的道德成长需要的和谐;其实现了知、情、意、行的整合,凸现了道德教育的渗透性、实践性、主动性和内在性。通过创设有效的德育实践活动,触发学生对思想道德的切身体验,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德育的效能。

一、造成学校德育高耗低效的原因

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事物的变化是由其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不少学生在学校德育情境的表现与非学校德育情景下的表现迥异,表现出知行不

一、知情不一等矛盾的双重人格。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数量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正确与错误并存,普遍缺乏自觉纪律、缺乏自我负责精神,缺乏责任感、使命感等现象。造成德育这一现象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有内外两方面:

(1)内因:随着社会经济全面深入的发展,激烈的社会竞争要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当今多为独生子女的学生,个性心理品德上普遍存在着不善于协调人际关系,不善克服学习焦虑、缺乏经受挫折、保持进取的意志力和克服自己欲望自制力,环境适应能力不强,无法自我消除心理紧障碍??这些问题,使传统型的德育模式无力解决,迫切需要新型的德育途径加以引导和调节。

(2)外因: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未建立“德育整体工程”,教育内容脱离学生实际而欠务实,形式枯燥单调,对学生未建立科学的德育工作评估制度,评优工作带有很大的主观性、情感性;家庭教育、社会现实中的消极因素无情地冲击着学校德育为学生们苦心构筑的道育之堤。而现代社会各种通讯技术与交际媒介已成为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来源,导致了学校德育工作难度的加大。

因此,充分发挥教育整体的效能,变单渠道的封闭式教育为多渠道的开放式教育,发挥学校在多渠道教育中的作用,形成教育一致性的良好氛围,是学生思想道德、道德行为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大量事实也表明:一个人理想、信念的确

立,思想品德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在实践中完成。“体验式教育模式”正是适应了学校道德教育的合力,引导学生进行健康、积极向上的行为心理体验,且上个世纪50年代,布鲁纳发现的认知结构理论已为体验式教育找到了心理学的依据。

二、体验式教育模式开展的基本条件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体验过程是建立在个体自我意识的基础之上,必须依赖外界的刺激进行个体内心的体悟。即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和观念,以致反思、再生产新经验的反复循环的心智活动。

1、活动: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启发诱导,在于创设特定的环境,让受教育者自己“进入角色“去感悟、去体会,从而自觉地接受教育。在指导思想上始终把学生看作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在实际工作中,把学生当作选择、决策、行动的主体和责任主体对待,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满足学生心理的需要,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践中来。让我们把丰富的、生动的社会生活纳入德育的教育视野,让学生亲身接触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中增长才干,领悟人生。如从活动空间看,有校园活动、家庭活动、社会活动等;从活动内容看,有学习活动、体育活动、艺术活动、科技活动、社交活动、家务活动、旅游活动等。

2、情境: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广义上讲,任何学习都是一种体验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提供充分的从事体验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人文素质,增强实践能力。学校教育还必须向现实生活领域不断扩张,引导学生在学习德育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

3、体悟:体悟能力作为体验的内部条件,需要依靠实践活动和具体的情境等外在条件的激发,并在此过程中得到训练,逐步形成学生内在的素质,成为有效进行道德体验的一个支点。体悟,作为一种个人的心理活动,是别人所无法代替的,是一种由教育对象亲身经历,自我作用的过程,它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教育者完全没有机会“说教”、“灌输”或“包办代替”。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使其在教育教程中产生以“我“为中心的自主意识,从而奠定学生自主发展的基础。

三、体验式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

《学会生存》一书在谈到学校教育时指出,儿童人格被分裂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世界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因此,德育必须贴近生活,回归生活世界。学校思想道德体验教育的核心是走进生活世界,实现体验、内化和外化的道德培养过程,所侧重培养的是生活中最基础的道德认识、道德能力和道德智慧。

1、捕捉道德表现,进行随机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态度具有定向作用,不断积累的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对人的行为有调节作用。要多积累体验就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得到及时和正确的强化。生物课上,教师要求观察蚯蚓的特征,一位同学用嘴品尝后告诉老师蚯蚓是咸的。老师说,“在科学面前,我不如你”。一位班主任老师,对新报到的七年级学生需要家长陪同的现象若有所思,第二天便作了题为“不要为父亲弯腰”的演讲,在她充满激情的演讲中不少同学羞愧地低下了头,还有同学流下了泪,大家相约“在漫漫的人生历程中,要给父亲捶背,不要让父亲弯腰”。

根据学生的日常道德表现随机教学,及时强化,会使良好道德行为者备受鼓舞,使有不良道德行为者及时醒悟。

2、营造德育氛围,进行渗透教育

英国哲学家威尔逊曾在分析家庭满足学生道德教育外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学校应参照家庭模式进行教育。这种做法不现实却并非毫无道理;“岳母刺字”、“孔融让梨”等故事启发我们去寻求社会、家庭道德情境与学校道德情境的共同之处,创设一个既有校园特色又有社会生活气息的德育氛围,使学生喜爱在这种氛围中获得道德生活体验,同化和凝聚情境中的道德规范。在心灵震撼中,在被激发的内心冲突中,自觉地调整道德认识,积淀情感体验。

(1)走进学习生活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之一,因此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道德体验成为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学习生活中引导他们把为教师、同学服务作为“岗位”,如把当“一天班主任”、“一日班长”等作为扮演的角色,体验组织活动、备课、讲课、组织教学、维护秩序、后勤服务等项工作的重要性,获得为人师表的真实感受,明白尊师的道理,养成热爱学习的品质,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本领。最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和失败,体验分歧和争论,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坚强的毅力,以及合作态度和竞争能力;在学习的内容中体验优良文化和传统的熏陶,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案例:我在班级中组织了“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系列教学活动。其中在《我的一家人》教学活动中,通过亲子共同参加健康的活动,使孩子体验到家庭的欢乐和幸福,学会尊敬、关心父母; 让孩子和父母更多地接触,更好地沟通,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 本次活动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①“向你介绍我的家”: 展示“全家福”,旨在让学生从自己生活中找到“全家福”。把反映生活中家庭温暖的点滴资料收集起来,通过自编自唱歌曲、讲故事、演小品、群组舞蹈、照片集锦版等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共同体验家人的关爱,从中更进一步领悟了感性知识、本领和做人的道理;

② “讲讲家中的趣事”:让学生自己把感受到的快乐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家长们听得笑眯眯的,还不时帮自己的孩子补充完整;

③ “亲子活动”环节中安排了游戏一:“爸爸妈妈的小秘密”; 游戏二:“抱气球比赛 ”,游戏气氛非常热烈。通过游戏使学生体验到游戏时的感受,感悟到要与父母多沟通,更能享受家的幸福,游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体验,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流露真我,轻松地体验到某种道德认识。

④ “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活动:“假如我来做父母”,让学生演一演:如果孩子努力学着做了一件事,作为父母会是怎样的心情,会对孩子说什么?如果孩子晚上迟迟没回家,父母会是怎样的心情,孩子回来后会说什么?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节中得到心灵的交汇,情感的共鸣。

课后感悟:表演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对七年级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不但喜欢看,而且乐于表演。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组织学生表演,让学生担当教材中的角色,体悟文中所描绘的情景,使台上台下的学生情不自禁地融于直接体验中。尤其通过转换角色表演,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父母那融融的的爱。

反思: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灌输性、接受性学习只会教给学生一些死的规范、条文,把这些

所学的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行为是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把品德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以学生的生活情境为切入点,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从学生的生活取材,设计一系列学生感兴趣、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悟出道理。

(2)、走进交往生活

当代独生子女多,加上紧张的学习和生活节奏,人际关系问题日益突出, 在他们中间出现了不会交往、不敢交往、畸形交往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多元化的生活世界要求学生具备主体性道德人格,为此学校体验教育要积极创导学生的交往生活,另外,我们更要增强活动和交往的探索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稳定发展做好人际储备。

柯尔伯格认为,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促进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创设一些有探索性的内容丰富的活动,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现一些并非有意的失误,引导他去总结,有利于提高理性选择能力和行为实践能力。其次,增强学生对活动与交往的参与性,培养道德实践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杜威提出的“做中学”的方法,陶行知也强调“做即是学,学即是做”。这些提法对我们很有教益。这种实践活动,使学生成为“责、权、利”的完整统一体。

(3)、走进日常生活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应该怎样养成生活习惯,是摆在学生面前的新问题。学校思想德育教育应该抓住这一主题,创设情景或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他们得到真实体验和感悟。

〈1〉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体验。

家庭生活是学生最多的体验场所,要引导学生把家庭生活服务作为“岗位”,扮演一天爸爸、妈妈的角色,打扫房间、买菜、做饭、洗衣服、照顾老人、邻里沟通等具体事务,根据父母的工作情况跟父母一天的工作劳动量,体验父母的辛苦和紧张,获得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提倡回报感恩活动,如:每周至少给长辈通一次电话,为父母做一次早餐??特别是我班一位男生的“寒假生活ABC”中记载了“我为外婆写春联”、“我的自理小天地”、“生活五味瓶”等精彩的照片和主人公的旁白,受到了到会采访记者的一致赞赏。在班上交流的“亲情日记”中,使我亲切地感受到,学生从中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学会为父母分忧、生活自理的本领。到残疾人、孤寡老人、生活贫困家庭帮困助残,体验他们生活的艰辛,学习他们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培养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

〈2〉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

案例:学校组织围绕环保为主题的“绿色地球,我的家”的班会活动,分给我们班级的是“超级变变变”这一项目,要求进行环保制作。我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基础上畅所欲言,提出制作的一些设想,学生们兴趣盎然,讨论和发言劲头十足。第二天,学生的作品相继展示在大家的面前,我首先用赞赏的语言鼓励爱动脑筋的同学,同时,让合作组的同学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大家逐步明白了任何事的成功都需要付出自己的汗水,不断地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发挥最佳潜能,争取做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现实作品。经过大家的努力,一系列的环保作品诞生了:家用电器系列有“电冰箱”、“微波炉”、“电视机”“洗衣机”“节能净水器”、“联想电脑”、“洗碗机”、“消毒柜”等;生活用品系列有“鞋架”、“三门大衣橱柜”、“水果盆”、“电脑桌”、“太阳灶”;美化家庭系列有“环保型

别墅”、“农家小园”、“避暑山庄”、“摩天高楼群”等,除此之外,还有服装系列、装饰材料系列等,在大队活动表演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反思:教师要善于创造学生参与活动与交往的机会,将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们根据根据自我选择目标,自我调控,自我发展,懂得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对生活负责。由此可见,体验教育是在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经验、新认识,从中发展学生适应自然与社会的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促使个性成长的一种教育方式。

〈3〉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体验,每个人都要接触社会,进入社会生活。因此,我根据本地具体的社会参与实践,把为社会服务作为“岗位”,把体验一天父母的工作岗位如:“销售员”、“装配工”、“售货员”、“送水工”等作为扮演的角色,体验面对工作时的心情和责任、工作过程中的辛劳和情感、工作完成后的情绪和收获,获得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实现价值的真实感受。如:布置的“寒假生活ABC体验大行动”中,学生纷纷以“体验日记”、“DV光盘制作”“群组照片”等形式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其中有“我当唐鹰小老板”、“今天,我是环卫工人”、“我是车间主任”、“我是楼长”、“我当出色的邮递员”等等。在活动中,学生明白了做一个合格小公民的道理,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学会适应不同生活环境,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本领。

〈4〉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体验。我结合学生所学的自然知识、生物知识,引导学生开展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探秘、远足、野营、旅游等活动,鼓励他们多接触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形成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操。同时,懂得在大自然生存实践活动中体验生命的宝贵,学会自我保护、互相救助的本领。

体验教育是一个道德认识的过程、道德情感升华的过程、道德实践的过程和人的社会化过程。体验教育是活的教育,它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在社会生活中体验、成长。因此,我们只有必须摆脱传统框架的束缚,走进生活,去构建以“体验教育”为载体,“以人为本”为全新教育理念的新的德育模式,才能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和知识技能刻苦铭心,才能加速他们的社会化进程,使他们早日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教育目标才能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真正引领学校德育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①《构建德育的立交桥》 ——《班主任之友》2001 年 第4期

②《促进学生体验的教育策略》——《中国教育学刊》20xx年第4期 ③《从概念界定看“实践性知识”》——《全球教育展望》20xx年第4期 ④《师生关系与教学资源》——《当代教育论坛》20xx年第8期

 

第二篇:体验式学习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修改)

体验式学习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

【摘要】体验式学习重点强调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悟。该模式有利于挖掘德育课的实用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有利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中,体验式学习可以通过创设情景,组织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实训课和工学结合,亲临现场,参加集体活动,营造浓厚道德氛围等策略来实现。

【关键词】中职生;体验式学习;德育

我校本学期借鉴山东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开展了“自主管理 快乐学习”的学习模式。在这一学习模式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发现只有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去做,去实践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而在中职德育的课堂上更应该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思”和“悟”。即“做中学、做中悟”的体验式学习方式。我们通常将传统学习方式比喻成“观摩游泳”,将体验式学习方式比喻成“自己游泳”。传统学习通过教师和书本讲解正确姿势,但是无论讲解观摩如何细致,学习者若不亲身体验是学不会游泳的。而体验式学习就是让你亲自下水,在摸索中与教练不断沟通,发现自己的盲点,总结姿势技巧,学习主体是自己,而池边的教练只是一面镜子,为你的表现不断作出回馈及鼓励。这样做能够将学习者的潜能真正发挥出来,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

一、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职生重技能轻文化。大多数学生把专业课的学习放在第一位,文化课放在其次,文化课中,又把德育课放在后面,部分学生甚至觉得德育课可有可无;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德育课的存在是必要的,但觉得现行德育课的教学方式不适合他们,教学内容与他们的思想实际、知识水平相去甚远,理解较困难,今天的德育课教学对他们没有带来多少益处。因此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就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难以真正溶入到课堂中,在课堂上的表现为有的学生上课不专心,人在曹营心在汉;有的通宵上网聊天、玩游戏,上课趴在课桌上睡觉;有的上课讲话、玩手机、听MP3,对教师干涉不听,反而顶撞教师;有的经常无故旷课、迟到早退、东游西逛、无所事事。

(二)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缺乏。教育学认为,教育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它既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相互影响关系的活动,又是受教育者主观世界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具有作用与反作用性,如果这种双边的互动的残缺就

意味着教育的残缺。德育课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积极互动的过程,德育课课堂内师生互动的状况如何,直接反映出了德育课的教学效益。但是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主要还是教师“一言堂”为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与主动参与性被忽视,与师生的互动教学相差很远。

(三)中职德育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存在问题。德育课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德育课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密切关系。但是很多教师认为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太差,接受、理解知识能力极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上是唱“独角戏”, 把讲授法作为最常用教学方法,照本宣科,不从学生出发,不为学生着想,不考虑学生的年龄因素及接受能力,过多运用学生不懂的专业术语,对学生觉得难懂不理解的地方一带而过,草率了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堆砌材料,把一些无关的事实随意迁移,而对那些相关的事实不进行组织整理,零碎杂乱地讲授给学生,这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毫无意义的“教师乱讲一气,学生死记硬背”的满堂灌的僵化局面。到头来,教学计划虽然完成了,教学目的却没有达到。其实过度使用讲授法的结果就会忽视学生的感受,忽视学生的体验、学生即使学到了知识也不会达到“悟”的目的,进而德育课中非常重要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就很难实现。

针对以上问题,我通过不断的课堂实践和探索发现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二、中职德育课体验式学习的内涵

体验式学习理论的最早构建者戴维?库伯认为:“学习是体验的转换并创造知识的过程。”将体验式学习放入教育中,可以将其定义为在某个真实或者模拟的场景中,由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切实的实践并获得充分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对其以往的经验进行运用、反思和改造,并与他人分享,从而得出新经验、新知识、实现自我认识、技能的改造、提升的一种学习方式。

三、体验式学习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挖掘德育课的实用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人们印象中,德育是空洞的教条和说教,德育教师是矜持、刻板的“马列主义老太太”,很多学生对德育课抱有可学可不学,学了也没用的错误思想。特别是目前绝大多数中职生都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中考失利者,他们基础知识较薄弱,耐性差,自信心不足,从而不想学、不爱学甚至拒绝学习,教师天天面对不

爱学也不会学的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兴趣淡然,再加上学生难管、难教,传统的教学根本无法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体验式学习就是由学生亲自参与到发现知识的过程中来,将德育课教学活动根植于生活,将教学与生活融合在一起,通过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主动参与的强烈愿望,激发起学生求索问题的热忱,同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在生活的背景、事件、经历和问题中自主探究、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掌握服务生活的本领和技能,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深入认识,有利于增强自信、负责的精神,形成稳固的学习动机,从而实现德育课的教学目的。

(二)有利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不仅是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条件。中等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技术特别是新技术知识,往往是在课堂上获取的,但要真正掌握技术,必须通过应用即充分的实践,实施活动教学。体验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亲自感受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等实践性活动,诱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四、体验式学习在中职德育课中运用的策略

体验式学习重视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它的有效性、重要性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充分展现出来。

(一)创设情景,开展课内体验式学习活动。

德育课堂上开展德育体验式学习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从学生平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实践中发现、收集德育素材作为课堂德育活动的背景资料,这些从学生身上得到的素材真实并且能令学生信服;其次,根据素材设计情景,并以辩论、演讲、经历分享、角色扮演等活动为载体,融入相关的道德知识,借助学生的以往经历、体验、情感等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体验,学习相关的德育内容。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参与到课内道德教学中来,有效提升了课堂德育效果。如教学时,“小品进课堂”,开展情境表演,就可以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纸面上站起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如:上《天天3.15——

关注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时,用小品创设两个人在各个消费场所中的情景。小品是我自己根据教学内容编写的,课前先让学生练习。当在课堂上展示的时候,引起了台下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整个小品表演下来,同学们全神贯注,观看得非常认真,比我平时讲课的效果好了很多。表演结束后,当我问起在小品中有哪些消费类型的时候,学生们都能积极地回答。学生还能回答在这些消费活动中消费者的哪些权利被侵犯了,哪些权利得到了保护。整堂课下来,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很好。通过这种小品活动学生不仅学习了课本内容,更学到了在实际的消费活动中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另外,也可以用案例创设情景。如我在上《杜绝不良行为》这一课时,我就根据课堂内容编写了一则案例发给学生,当我讲到不良行为的内容时,我就问学生在案例中有哪些不良行为,在讲到不良行为的危害时,我就问学生案例中的主人公受到了哪些处罚,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不良行为的危害。这样就不用教师大张旗鼓地去讲了。在讲到如何杜绝不良行为时,我就让学生帮助案例中的主人公出出主意,如何才能改掉身上的这些坏毛病。最后我又因势利导,教育学生应该遵守有关学生守则,遵守学校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组织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理可讲,有话可说。

中职德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中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也要求课堂教学要具有实践性。

我们学校学生现在使用的四本德育课国家规划教材就有太多可取之处,特别是其中的社会调查部分,我们德育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充分利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言堂”出现的原因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的问题,我觉得在很多时候还在于学生不会讲或无话可讲。只有让学生去调查、去体验,他们才能有话可说,有感受可讲。如在上《投资理财》这一课时,我就事先把学生分成四组并布置不同的任务。第一组主要是到各大银行了解存贷款利率和手续,第二组主要是了解债券的种类,最好能拿到几张债券的样张,第三组主要是了解各类保险的办理手续并把自己参加的一些保单拿过来展示,第四组主要是调查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投资方式外,还有哪些投资方式。通过调查后的课堂上差点没了老师说话的机会。整节课下来,讨论异常激烈,而且都是有理有据,完全打破了“一言堂”的沉闷。课堂效果可想而知。总之,创设的情景形式多样,但

无论形式怎样变化,其宗旨都是通过教师创设学习诱因,激发学生情意,调动学生动机,从而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三)充分利用实训课和工学结合的机会,体现“做学合一”

中职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体验式学习的资源。学生在学习专业时,开展项目教学,专业技能实习,都要深人社区,深人工厂,与社会接触,与企业接触,与厂长、会计等企业管理人员交流。我们德育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等多种方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德育知识的价值,体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心理,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体验环节,丰富教学内容,是德育生本教学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教学策略。如在财会专业学习货币职能时,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收集常见的信用工具,了解不同形式结算的情景,归纳货币的职能,并开展“金钱万能吗”的讨论。如一个参加工学结合的电子班回来后,我在上《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这一课时,让学生谈谈在工学结合期间遇到的一些困难以及是如何解决的,学生们踊跃回答。原因就在于他们去体验了,有经历,有感受。

(四)带领学生亲临现场,让学生亲身体验。

哲学、政治经济学有些知识比较抽象,有的知识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很难理解。通过带领学生亲临现场,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易于构建知识,巩固知识。如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犯罪的惩罚》时,组织学生深人县人民法院旁听法官审判,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审判程序。特别是最后法官宣读对犯罪人的判罚时,给了学生很大地思想冲击。这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了活动,更好地理解了知识,形成了认识。

(五)组织集体活动,促进学生道德学习。

学校的运动会、班团会等活动都可以为德育所用。以运动会为例,学生在活动中会自觉的遵守团结、合作、公平竞争等要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这些活动中的道德体验,使道德体验和自觉产生的道德行为外化,这样学生的道德体验会更加深刻,也能使道德行为更具自觉性和迁移性。

(六)营造浓厚的道德氛围,陶冶学生道德品质

学生每一天的生活都是一种真实而自然的体验情景,这个情景对于学生来说是高度个性化的,学生在情景中会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东西,并有可能终身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学习氛围。氛围的营造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其一,从学生自身的层面来看,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

的集体,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通过集体产生的“平行的教育力量”;其二,全体教师要联合起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要将德育作为全体教职员工的责任,营造全校范围内的德育氛围。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同时应该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让自己成为学生良好职业素养、道德品质的最佳榜样。

体验式学习丰富了学生的心理体验,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德育课的重要功能是促进学生思想上的成长,而有些知识在课堂内讲解是无法理解的,是需要学生亲自实践,用心体验的。通过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技能知识等层次全面和谐地发展,使学生的知、情、意、信、行发生变化,以“体验”促发展,进而达到知行统一,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职业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职德育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的初探》 广西航运学校 龙小兰

2.《“活动—发展”教学模式在中职德育课的构建》 詹敏玲 龙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