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XXXX学校20XX年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研能力,依靠教研解决在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充分体现“教中有研,研中有教”的课堂教学特色,推动我校教研课改迈上新台阶,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立足“校本”,搭建平台,兴师重教,铸造品牌。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确保学校教研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使我校的教研教改活动有序正常进行,使教研活动形成经常化、制度化,切实规范教研活动,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业务水平,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主要任务

1、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学习贯彻学校各项教育教学规章制度。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德育优先、能力为本”的教学思想。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制定、学习和研究专业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明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要求,研究执行专业教学计划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制定授课计划,确定学科考试、技能考核鉴定的内容与方法。多教师平行课要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制定相同的授课进度计划。学科考试及技能考核鉴定的内容和方法是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教学改

 

第二篇:隆治乡中心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思路和措施

隆治乡中心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思路和措施 根据《民和县教育局关于2009-20xx年校本研修工作指导意见》和全县校本教研现场会精神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校本教研工作思路和措施:

一、对校本教研的认识

所谓“校本教研”,是指“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教学研究活动。概括地说,校本教研,就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其包含三层意思:

“为了教学”,是指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价值。 “在教学中”,是指校本教研主要研究的是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是研究自己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某种教学理论假设。

“通过教学”,是指校本教研就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让教师将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放在一边,到另外的地方做研究。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无论作为一种活动,还是作为一种机制,其直接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学校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使学校具备研究的职能和能力。对教师而言,不能解决自身真实教学问题的研究,不能提升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不能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研究。

搞好校本教研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各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重视、不开展好这项工作是绝对不行的。我们一定要转变思想,端正对教研工作的认识。

二、校本研修的形式、内容、要求

1、校本研修的形式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三个核心要素。

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多种多样,联系学校实际,本学期,我校以“学习培训、自我反思、交流研讨、协助互助、师徒结对、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案例研究、咨询指导、专题辅导、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等为主要活动形式。教师自主学习,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教师不离职、不离岗,减少工学矛盾影响。教师形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把日常工作与教学融为一体,以新课程为导向,灵活运用案例分析、行动研究、教育实验等多种活动方式,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反思,边反思边改进,边改进边提高,倡导合作、探究、开放、促进、整合式教研活动,不断探索、创新、调整、充实,总结经验,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2、校本研修的内容

校本研修的内容包括培训、教研、科研等。

1、专题研修:组织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并开展好相应的校本培训与管理。具体内容:师德培训、现代教育理论培训、教研培训、科研培训、班主任培训、素质提升培训等。

2、教师的“十个一”或“六个一”研修(具体内容见研修要求)。

3、集体同伴互助。开展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的研修活动,开展新老挂钩、师突结对活动。

4、课题研究。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引领教师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形成教师人人参与的氛围。

5、专业引领。从学校实际出发,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为教师创造参与研修的机会。积极承当各级各类活动,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

3、研修活动要求

①、营造、务实、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之间团结、协作,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倡导科学精神,开展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防止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

②、加强自我研修意识,形成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修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在研修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

③、各教研组必须作好教研活动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好教研活动,做好活动记录、资料收集整理、活动总结等工作。

④、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好专题研究活动,组织参加各级各类培训。 ⑤、开展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等形式多样的研修活动,开展新老挂钩、师突结对活动。

⑥、从学校实际出发

三、校本研修评价体系

1、评价考核机构网络:

学校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年级组——小组成员

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小组成员

2、考核方式

中心学校年终对每个教师集中评议,将所有资料登记考核,按隆治乡中心学校校本教研实施方案评分。最后对各项工作进行综合汇总,按实绩评出优秀、良好、合格。

3、考核资金

校本研修考核与教师的月考核和期末考核联系,具体资金按上级要求确定。

四、工作思路

我乡各小学办学规模小,每个教师包班授课,加上山区教师不便于集中搞教研活动。为此,将川水学校分成2片,下片学校张有福校长负责组织安排,上片由白和德校长负责,后半学期组织活动2次,详细制定出活动安排的时间、地点、作课人、观课点、内容、参加人、主持人、总结人等,中学校在5月底,开展应用三种模式的校本教研活动,作课人隆中教师2名,小学教师1名,活动的具体事宜另行安排。

学校方面:5月20日前,完善原有的制度,将校本教研纳入学校、教师考核,制定出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校本研修工作职责及考核,奖励办法。

开展校本教研具体工作,本学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不求面广,只求掌握方法及纵向深入。

1、磨课研究。就是围绕一个教师连续跟进的指导活动,对基本操作过程为组织教师授课—评议反思—内化—再授课,对常态课进行随机诊断后,再组织教案的深加工,然后进行二次上课的过程。第一节观课后,同学科的教师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并且和上课教师共同备课,接着在另外一个班上第二节课,观察其改进的教案应用与实际操作方面的进步情况,总结提升。

2、同课异构研究。“一课多人上”或“多人共研一节课”的互助教研模式,就是首先备课组的几位老师确定本单元的研讨课题,各自备课,根据自己班学生的特点及自己教学所长确定如何教,有个人主见、方法。接着有经验丰富的教师先上课,其余教师都参与听、评,并结合自己的教案及上课教师的优点充分对比优缺点,修改后轮流公开教学。“多人共研一节课”的教研是由几位教师先确定一个课题,各自备课后集体研究,确定一个最佳的教案,由一位教师先执教,其余教师听课后集体评议,修改后在定案,再执教再修改,同一内容经过几次的教学修改,再进行反思,谈体会,谈感受,最后再分工整理教案,写出精彩的案例。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科异构是教研活动的引线,引发教师对教学的思考。

3、常态课。就是平常的教学,课前安排作课人,每个议课教师课前提出观课点,根据自己的观课点有目的听课、议课。这样让每个教师都有目的的参与教研活动,变被动为主动。教研组长安排详细的计划,每次活动前一周将各个环节指名安排到每一个教师。

4、开展教学反思活动。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是校本教研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或回头看),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个方面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反思行为,校本研究才有基础,才得以真正的落实。

反思的进程和阶段。按教学的进程,教师的自我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是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并作为调整性的预测,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教学中的反思,是指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自动反思、迅速调控。这种反思表现为教学中的一种机智,具有敏感性。教学后的反思,是在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如上完一节课,或上完一个单元的课等等)后,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去发现和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或者对有效的经验进行理性的总结和提升,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

自我反思的内容和作用。教师的自我反思在内容上包括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通过反思、通过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提升教学水平。

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是校本教研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或回头看),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个方面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反思行为,校本研究才有基础,才得以真正的落实。

反思的进程和阶段。按教学的进程,教师的自我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是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并作为调整性的预测,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教学中的反思,是指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自动反思、迅速调控。这种反思表现为教学中的一种机智,具有敏感性。教学后的反思,是在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如上完一节课,或上完一个单元的课等等)后,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去发现和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或者对有效的经验进行理性的总结和提升,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

自我反思的内容和作用。教师的自我反思在内容上包括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通过反思、通过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提升教学水平。

20xx年4月2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