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提升管理规划方案

品质提升管理规划方案

一、项目实施总体目标:

1.   优化品质方针和目标;

2.   优化品质管理流程;

3.   优化品质检验标准;

4.   优化品质统计分析;

5.   建立品质持续改善机制。

二、组建项目团队:

1.   召开项目启动会,营造品质提升管理氛围。

2.   《项目小组职责》:

1)   品质提升管理小组组织结构:

 

2)   品质提升管理小组成员职责:

a.   组长:

u  把控品质提升管理方向;

u  确认品质提升管理规划、工作计划,控制项目进度;

u  确认品质提升管理方案;

u  协调品质提升管理资源配置。

b.   执行组长、副组长:

u  负责品质提升管理计划、组织、执行与控制;

u  负责品质提升管理课题的调研、设计、培训、辅导;

u  负责品质提升管理的统筹安排,主持课题研究;

u  跟踪方案执行效果。

c.   联络稽查员:

u  协助组织、跟踪方案的执行;

u  协调品质提升管理日常培训、会议事项;

u  分发各阶段作业并跟进并回复作业完成情况;

u  报告方案、作业执行异常;

u  做好品质提升管理文宣工作;

u  协调日常办公事务。

d.   执行小组成员:

u  提供真实有效的调研资料;

u  参与品质提升管理方案研讨;

u  参加品质提升管理方案培训;

u  组织品质提升管理方案在本部门的执行。

3.   品质提升管理小组成员名单:

1)   组长:  总经理

2)   执行组长:杨武

3)   执行副组长:技术经理、生产经理、品质经理 

4)        联络稽查员: 行政部主任 、杨武          

5)   成员:各车间主任

三、品质部门规划,职责沟通:

1.   品质部门岗位规划;

2.   品质岗位分析,职责说明;

3.   品质岗位职责确认,培训,考试。

四、品质提升相关标准、流程、制度的建立、实施、稽核与改善:

1.   品质管制现状的把握;

2.   检验依据的查核;

3.   建立进料检验标准、抽样标准、金工、焊接、抛光、电解、喷漆、丝印、玻璃杯、包装检验标准;

4.   建立金工、焊接、抛光、电解、喷漆、丝印、玻璃杯、包装作业指导书;

5.   完善检验依据,各产品图纸的标准化与确认;

6.   建立和完善进料检验流程、制程检验流程、成品检验流程、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品质异常处理流程、品质记录管理流程;

7.   已建立流程、标准、作业指导书的现场教导;

8.   已运行流程、标准、作业指导书的现场查核;

9.   品质管理流程和标准的全面实施。

五、建立品质统计分析体系:

1.         建立各部门品质管理统计项目;

2.         建立各部门品质管理统计表格;

3.   品质统计的实施与查核;

4.   建立品质统计月报。

六、运用PDCA手法,建立品质持续改善机制:

1.   组建品质改善小组;

2.   根据品质现状,分析品质瓶颈,建立品质改善专案;

3.   根据公司品质管理统计分析进行品质改善;

4.   品质管理系统和全面实施和稽核,根据稽核结果进行现状分析,进行品质管理系统的完善。

七、人员教育、培训、素质提升:

1.   各流程、标准、制度、作业指导书培训;

2.   《管理人员应有的观念》、《作业人员应有的观念》;

3.   品管统计方法;

4.   如何进行制度稽查;

5.   如何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八、项目实施进度:20##年9月——20##年1月。

阶段一:20##年9月

阶段二:20##年10月

                                         

阶段三:20##年11月

  

     

                                       

阶段四:20##年12月

日期:               编制:                    审核:

                                                            

                                              

                                                       2012年8月20日

 

第二篇:卓越品质管理

卓越品质管理

追求卓越品质的原则:

²  领导层是关键

²  以用户为导向

²  全员参与是保障

²  PDCA是方法:计划(Plan) → 执行(Do) → 检查(Check) → 处理(Act)

经典品质管理

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

设置一个良好的组织机构的原则:

1)                                                                                    部门越少越好:     部门越多,不仅管理成本增大,业务之间衔接的难度增大,互相之间的工作也越难协调,或会互相推诿,形成“三不管地带”。

2)                                                                                    集权和分权相结合: 集权使企业的最高管理层更好地做到统一指挥,分权使各层人员更好地 落实组织工作。集权过分,易生盲目决策的失误,且调动不了中、基层人员的积极性;分权过分,易使运作偏离目标,导致各行其是。

3)                                                                                    执行与监督分设:   任何权力都需要监督,任何执行都需要验证。企业应考虑执行与监督分设的原则,例如:生产部应与负责过程检验及最终检验的部门分设,采购部应与进货检验部及仓务部分设等。

4)                                                                                    组织架构的适中:   根据企业规模、人员素质、产品情况等因素设计合理的管理层次和管    理跨度。

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

1)      知识开发:    不断更新员工的知识构成。

2)      技能开发:    使员工掌握了用于实际操作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3)      态度开发:    培养员工正确的工作态度,自动自觉地配合企业的目标。

4)      行为开发:    使员工的行为符合企业行为准则的要求。

人力资源开发的方法:

1)培训:        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最常用的方法。

可提供在职前培训,包括知识、技能、态度、行为规范。

2)合理使用人才:合适偏高原则:感到有干劲、更努力提升自己、更负责。

配合个人专长和兴趣:使之积极投入、自觉。

避免大材小用:易工作压抑、人力成本加大、人力资源浪费。

避免小材大用:吃力、恐惧、失去信心、造成工作环境不协调。

3)创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包括:企业提倡什么、不提倡什么、员工素质综合、员工所处环境、怎分配资源、各规章制度、职效评价方法与报酬等。创建企业文化可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4)安排合适的报酬政策。

品质组织机构的设置

1 原材料检验

不良品发现越早,成本就越低,损失就越少。所以,企业应重视原材料检验。

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处置方法有:

1)      应有利于目视管理,如在外包装上标明“不合格”、堆放于“不合格区”或挂上“不合格”标识牌等。

2)      退货或要求协力厂商返工。

3)      对协力厂商做好辅导和培训,确保批量不合格的产品不再发生。

2 制程检验

指制造过程的检验,包括工序产品检验及工序品质检验。

1)      产品:制成品的质量。

2)      人员:操作员的执行质量、设备操作技能等。

3)      设备:设备的运行状态、负荷程度。

4)      技术:是否符合产品特性要求。

5)      环境:是否适宜产品生产之需求。

3 成品出厂检验

产品虽然是合格,但经一段时间的存放,可能会因各种因素,如搬运方式不当、存放环境不适宜、产品发生混淆、过期存放等,而令品质造成不良。所以,成品出厂前应进行成品出厂检验,一般包括:

1)      包装检验:包装是否牢固、是否符合运输要求……

2)      标识检验:商标、批号是否正确。

3)      外观检验:有否破损、裂开、划/刮伤。

4)      内在特性检验:检验项目同工序产品检验。

4 品质稽查

品质的保持和改善需要品质稽查提供决策信息。稽查范围包括以下各项:

1)        新产品设计品质。

2)        文件及资料的管理和使用。

3)        采购品质(原材料品质、协力厂商评定品质)。

4)        管理执行情况。

5)        客户合同执行情况。

6)        生产设备的操作、维修、保养。

7)        监测设备的操作、维修、保养、计量。

8)        原材料、工序产品、成品检验。

9)        生产环境管理。

10)    不良品处理。

11)    搬运、储存、包装、防护和交付品质。

12)    品质记录管理。

13)    人员培训品质。

14)    售后服务品质等等。

此外,在提升品质方面可以:

1)        推行5S。

2)        推行QCC(品管圈,稍后详谈)。

3)        推行JIT(及时生产方法,请参考《现场改善-日式管理》内文)。

4)        引入“可持续发展”品质管理理念。

卓越设备管理

购置设备时,可遵照下列原则:

1)        生产需要性:      应满足生产需要,如扩大生产、更换设备。

2)        性能适宜性:      设备精度、使用可靠性、技术指标及型号满足企业需求。

3)        物理状态适宜性:  设备体积、大小、所占空间、环境要求等要适合企业所需。

4)        零件耐用性:      应考虑零件抗磨损、抗腐蚀性能。

5)        设备可维修性:    零件应易更换、设备便于维修、拆卸、组装。

6)        节能降耗性:      节省原料、电、水、油能耗较低。

7)        环保性:          易于达到清洁生产、绿色生产的要求。

8)        安全性:          有人身安全防范设施、人身健康控制设施。

9)        设备成套性:      易于控制品质、缩短投产时间。

卓越仓库管理

做好仓库管理,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 进出验收、品质第一。验收时应注意:

1)        品名、规格。

2)        数量。

3)        品质。

4)        凭据。

2. 分类储存、环境适宜。

3. 合理分区、明确标识。

1)        分类分区。

2)                                               四号定位:按区号、架号、层号、位号对物资进行统一编号,并与帐、卡上的编号对应:

区号:仓库平面分类分区,每一分区给予一编号,如A区。

架号:区内放物品架,每一架给予一编号,如b架。

层号:物品架横向分为层,每一层给予一编号,如3层。

位号:物品架纵向分为位,每一位给予一编号,如5位。

则放于A区b架3层5位物资编号为A-b-3-5

3)        立牌立卡。

4)                                             五五摆放:依据各类物资之性质和形状以五为计量基数,做到五五成行、五五成层、五五成串、五五成包、五五成堆。既整齐美观、又易于清点堆放。

4. 帐物一致、卡证对应。

5. 定期盘点、村损防积。

协力厂商(供货厂商)卓越管理

应对协力厂商进行监督,以防止协力厂商的懈怠,减少协力厂商品质异常波动对公司的影响,并应及时取消不合格协力厂商的资格和选择新的合格协力厂商。进行监督可分为:

1)      派驻品质监督员:向一些较重要的原料或外发加工的协力厂商派驻品质监督员,用以对协力厂商的生产及检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对发回公司的物资在装运前进行检验把关,及时掌握协力厂商品质波动情况及品质管理的实际状况。

2)      定期对协力厂商进行对比评定:通过对各协力厂商进行对比排名,激励并奖励优秀协力厂商,鞭策落后协力厂商,来实现对办力厂商的监督。如定期对各协力厂商进厂物资品质状况进行统计、分析、评分、排名,并将排名结果通报各协力厂商,并据此奖罚。

客户反馈信息处理

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同一行业企业提供给客户的同类产品的基本效用和功能不会有太大的差异,技术水平的差距正逐步缩小。因而,能了解客户、能抓住客户的心,就能拥有客户。对于客户提供的信息(包括:抱怨、品质投诉、建议、要求的改进、售后服务需求),均需予以积极正确的处理。

品管圈活动(QCC

品管圈是由工作性质相同、相近或互补人员组成一个小圈子,大家集思广益,按一定的程序,用各种改善方法,合作去解决工作中待解决的课题或出现的问题。

一个企业中可以有若干的品管圈,并有一个机制对品管圈进行管理督导,定期召开成果发表会,这是企业推行QCC活动的一般模式。

品管圈通常有两种类型:一、依据课题选择圈员成立,称为课题型品管圈;二、依据人员的工作性质、兴趣等因素成立,称为人员型品管圈。

组织品管圈,应掌握下列事项:

1.        圈长:要有组织领导能力,课题型品管圈的圈长由指定人员担任,人员型品管圈的圈长通过推选产生。

2.        圈员:以3~10人为佳,可同部门或跨部门。成立之初,应选较外向、敢言、进取的圈员,以后可逐步吸收圈员。

3.        圈名:可任意发挥,但最好能反映该圈活动特色。

4.        讨论周期:一般每月两次,或自定。

5.        整个活动周期:半年或一年。

6.        确定适当主题:分两类:

课题类的主题:如“决定把目标管理模式导入本部门”。

问题类的主题:如“如何解决A工序返工率过高的现象”。

7.        按科学的程序:PDCA程序:(请参考《现场改善-日式管理》内文),此程序较适用于课题类的主题。

问题->原因->措施->验证的程序:适用于问题类的主题。

8.        进行适当的记录:由圈长或一圈员兼任记录员,设计有关记录表格,如“圈会记录表”、“课题进度表”。

9.        作出总结报告:包括所取得的成果及仍存在的问题。

10.    奖励措施:对有良好成果的,加以表彰。

5S管理(略)

ISO认证(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