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

结构技术设计说明

1 结构形式

高层住宅采用钢筋混凝土短肢剪力墙结构,桩基础。商服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多层住宅及其邻街商服采用砖混结构及底框结构,基础拟采用浅基础。最终将根据岩土工程报告确定桩型及基础形式。

2 设计依据

(1)现行的国家规范及行业标准

(2)建筑专业条件图

(3)设计条件

①基本风压=0.65kw/㎡;基本雪压=0.45kw/㎡

②抗震设防列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

③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

④砌体砌筑施工质量控制等级:b级

⑤设计使用年限:50年

⑥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⑦环境类别:一类、二b类

⑧地下室防水等级:二级

⑨楼面和屋面均布活荷载:见下表:

序号 荷载类别 活荷标准值(kw/㎡)

1 办公、信宅、厕所 2.0

2 楼梯 3.5

3 通风机房 7.0

4 贮藏室、首层楼面 5.0

5 不上人屋面 0.70

6 消防车道 20

其余设备荷载按实际重量考虑

(4)主要结构构件材料的先用料

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墙柱:C50~C30;梁板:C30~C25;钢筋采用普通热轧钢筋强度标准值为: HPB235 fyk=235N/㎜2 ;HRB335 fyk=300N/㎜2;HRB400 fyk=400N/㎜2 型钢、钢板:Q235

(5)采用的计算程序

本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PKPM系统软件中的多、高层

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软件 SATWE及PMSAP进行结构分析对比计算。 给排水设计方案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2、建筑专业所提供的条件图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版)。

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xx年版)。

5、<<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5(20xx年版)。

二、系统概述

1.生活给水系统:

(1)小区按地块设两处给水加压泵站,一层及以下建筑物生活用水考虑由市政网直接供给。

(2)各栋单体建筑给水系统根据建筑高度竖向分区。住宅用水与商服、公建用水系统分开,分别计量。

2.排水系统

生活污水及废水: 各栋单体建筑生活污水及废水采用污废合流制排出,接至化粪池,小区各化粪池排出管汇集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线。各单体建筑地面上排水均为重力自流排出,地下排水无法重力自流排出的设污水提升泵压力排出。

雨排水系统:各单体屋面雨水由屋面雨水口及建筑雨排水管系排至室外地面,再由地面径流汇同地面雨水进入地面雨水口,小区设室外地下雨水管系将地面雨水口的雨水汇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或排水管).

响应国家“三节一保”的要求,创建绿色生态家园,设置小区中水系统。

3.消防水系统

1)小区需新建消防水池一座,消防泵房一个, 消防泵房内设室外消火栓泵.室内消火栓泵,喷淋水泵各一套(每套两台:一用一备),小区最高一栋建筑屋顶设消防高位水箱间,内设消防水箱及增压、稳压设备一套。

注: 如市政给水的水压水量均满足室外消火栓系统水压水量要求,经市政给水部门同意后,可省去消防水池的室外消火栓系统蓄水量及室外消火栓泵。

2)消防外网由室外消火栓系统管网,室内消火栓系统管网,喷淋给水系统管网组成。室外消防管网成环状。穿过市政道路的消防管线须经批准并采取必要技术措施。

3)各栋单体的室内消火栓系统.喷淋给水系统根据建筑高度竖向分为高、低区,低区系统管线在建筑引入口处设减压装置,在建筑的适当位置设水泵接合器。

4.人防给排水工程

根据<<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的人防单元功能要求及级别标准情况设战时蓄水、生活给水、饮用水、 洗消水、排污水、消防水、冷却水等水系统。

暖通设计方案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2、建筑专业所提供的条件图

3、<<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4、<<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2004).

5、<<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6、<<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分册 ( 2009版).

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黑龙江省实施细则>>(DB23/1269-2008).

8、<<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二、系统概述

1、高层、中高层住宅采用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系统,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系统按竖向分为高、中、低三个区。商服及其它公共建筑采用散热器采暖系统。

2、小区按地块设一处换热站,可与给水加压泵站合建。散热器采暖系统可由市政热网直接供暖,地热采暖系统竖向分两区,分别由换热站两套换热稳压设备换热供暖,设备容量根据供暖面积(或热负荷)确定。供热外网含散热器采暖系统管网、 地热采暖高区系统管网、 地热采暖低区系统管网。

3.按暖通设计规范设自然或机械通风系统。按防火规范设置消防防排烟系统。按人防设计规范设置人防通风系统。在系统合理.安全经济的前提下可考虑上述系统三者兼用。

4.在以后的深化设计中,根据实际需求设计集中空调系统。金属构建件,接地极均通过等电位边接系统相连通。

电气技术设计说明

一、 设计依据

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2、《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4、《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5057-94(20xx年版)

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xx年版)

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10、《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11、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二、设计范围

1、变、配电系统(高压部分由建设单位另行委托电业部门设计)

2、电力配电系统

3、照明系统

4、防雷与接地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6、电话、宽带、有线电视等弱电系统

三、变、配电系统

1、负荷等级

一级负荷:一类高层的消防电梯、加压风机、排烟风机、消防泵、应急照明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用电设备。其余用电负荷为三级

2、负荷估算

本工程住宅用电指标按50W/平方米(或5KW/户)估算,公建用电指标按80W/平方米估算。

3、供电电源

由上级两个变电站分别引来两路独立10KV电源,同时工作,互为备用。高压供电采用单母线分段,双电源同时供电方式。

低压供电采用单母线分段供电方式,由两台变压器分别供给两段母线,两路电源在末级配电箱处自动切换,并设电气及机械联锁。

四.电力配电系统

配电方式采用放射式与树干或相结合的方式。配电设备设于干燥清洁的环境采用一般型,设于潮湿、多尘的环境中彩用封闭型,大容量电动机采用降压起动,住宅分户集中计量,单元式商服分户计算,计量表箱集中在电井或公共区内。

五、防雷及接地

1、防雷:本工程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雷措施包括防直击雷(含侧击雷)、雷电波侵入、雷电感应等。屋面避雷带明敷,利用外墙结构柱内主筋作为防雷引下线,引下线间距不大于25米。所有进口建筑物的金属线及电缆的金属外皮,在进户处就

近与防雷接地装置相连。

2、接地及安全:接地采用TN-S系统,利用建筑物基础内钢筋作接地极,接地电组不大于1Q,建筑物设有总等电位联结系统,变电所PE母排。

六、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1、本工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形式。

每个区设一处消防控制室,系统设备选用分布式智能报警系统。火灾探测器的设置按使用功能及部位分别采用,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缆式线型定温探测器。各类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及保护半径均按规范设计。

每个防火分区的出口附近设手动报警按扭,从该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近的一个手动报警按钮的步行距离不大于30米。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和形式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和两台以上区域器,各类探测器和各种输入输出控制模块组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用总线制设备。每一报警点或按制点为一独立地址。

3、本工程联动控制的消防设备

室内消火拴泵、喷淋泵、排烟风机、送风阀、防烟防火阀、防火卷帘、消防电梯等设备,均通过控制模块接到总线上。

4、火灾应急广播及消防通讯

本工程全部公共场所及疏散通道内设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其额定功率不小于3W,扬声器的数量保证从本层的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步行距离不大于25米,火灾应急广播的控制满足《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第6.3.1.6条的要求。 消防控制室与下列场所之间设消防对讲电话:

配电室、防排烟机房、空调机房等。

手机报警按扭附近设对讲电话插孔,消防控制室内设置向当地消防部门报警的“119”直通电话。

5、火灾应急照明系统

1)本工程下列部位设置疏散用应急照用:疏散楼梯及其前室、各疏散通道及长度超过20米走廊。疏散照明的照度不低于0.5勒克斯。

2)本工程下列部位设置备用应急照明:防排烟机房、高、低压配电室、弱电机房等。

七、弱电系统

1、电话系统

2、计算机网络系统

3、有线电视系统

4、可视电子对讲系统

5、小区闭路监控系统。

6、IC卡水表计费系统

 

第二篇:简要设计说明

简要设计说明

小区整体建筑规划参考周边建筑,采用东南向约15度朝向。西侧南侧沿街为高层住宅,东侧沿街为多层公寓,中心为叠拼别墅及独栋别墅。其中别墅区为方便管理及业主易达性,将小区分为了内外双区的环路布置。

全区设为三个机动入口,其中西北向为小区主要入口,临入口处为小区配套设施和地下车库出入口。小区设内外环路,高层住宅使用外环,别墅区用户使用内环,高层住宅除部分以为地下停车为主,地上停车为辅。别墅区用户进入小区后由门卫处进入别墅区,机动车停放于建筑外侧景观停车位上,独栋别墅有独立停车位。

景观上高层住宅为集中绿地,别墅区给住户设计入户花园以及中心景观区。

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74500㎡

总建筑面积: 212350㎡

其中 地上建筑面积 172350㎡

其中 高层住宅134964㎡

多层公寓 18546㎡

叠拼别墅 11090㎡

独栋别墅 4050㎡

配套公建3700㎡

地下建筑面积40000㎡

容积率 2.31

总户数1511户

其中 高层住宅: 1314户

多层公寓:144户 叠拼别墅:48户

独栋别墅: 5户

机动车位:1511辆

其中 地上车位:200辆

地下车位:1311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