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备人才培养计划

储备人才培养计划

一、 制订目的

为了配合公司整体发展战略,支持公司的长远发展,需要培养一批较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人力资源部拟建立储备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外部招聘和内部选拔两种渠道,选拔一批有潜质的员工,组织实施一系列的培训课程,安排相应的轮岗、在岗锻炼等机会,促进储备人才的成长,满足公司的用人需求。

二、 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储备人才的招聘、培养、管理、晋升。

三、 建设原则

1. 持续实施原则。储备人才培养工作原则上至少每年开展一次,保证优秀人才源源不断。

2. 共同培养原则。培训方案由实施主体单位(人力资源部)制定、公司各部门及子公司作为培养基地,共同实施培训工作。

3. 人才共享原则。各部门可根据本部门的用工需求对储备人才进行聘用。储备人才在储备期内也可参与公司的内部岗位竞聘。

4. 自我学习原则。储备人才除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培训之外,需加强自我学习,努力进步。

5. 导师负责原则。储备人才在开班1个月之后,可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可从公司的导师库中选择相应的领导为自己的职业导师(双向选择)。导师有义务辅导储备人才直到其能独立胜任某一岗位。

四、 储备人才的选拔标准

机械类、管理类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熟悉生产运作流程,能熟练操作办公自动化。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为人正直,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能吃苦耐劳,服从公司安排。男性优先。

管理类人员重点考察领导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紧急问题的能力;技术类人员重点考察专业技术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精益求精的意识等方面。

储备的筛选:?筛选简历:对收集到的简历进行整理,筛选出符合储备要求的人员?电话通知其前来我司参加面试?组织面试(提前准备面试材料),对求职者进行初步考核,表现突出者进入笔试环节?组织笔试(提前准备好笔试试卷)?批阅试卷,对求职者进一步评定,成绩优异者可进入复试?组织复试,提前预约相关领导对表现优异的求职者进行复试?求职者回去等候答复?与领导沟通关于复试的结果?务必在求职者参加面试后三个工作日内答复求职者关于复试

储备人才培养计划

五、 储备人才梯队建设培养实施

1. 培养模型——TCT

TCT是以教育培训(Training)、导师辅导(Coaching)、行动学习(Task-assignment)为核心环节的储备培养体系。

?教育培训:根据储备成长需要,从公司现有培训资料中整理资料,对储备实施有针对性的课程教育。培训教育方案所安排的课程,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微调。教育培训每周实施一次,课程实施方案详见附件1。

?导师辅导:导师选择范围,我司经理级以上人员。导师对储备有辅导义务,针对储备在职期间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改进。【导师资料见附件4,资料会根据我司实际情况不断更新】

?行动学习:根据储备人才实际情况进行安排,技术储备以模具车间为主,管理储备根据各部门、车间的用工需求进行合理安排,如无安排的,暂安排到装配车间。根据储备各自的工作需求,与每周末安排交流会,会议内容涉及各车间生产操作流程,增强储备对各车间的了解。

2. 储备成长途径

外部招聘/内部竞聘→通过面试、笔试、复试→录入储备人才库→储备人才培训体系→通过考核→定岗/晋升

3. 培训内容

3.1公司发展历程、企业规章、公司文化;

3.2公司内部举办的各类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

3.3公司安排的车间实习;

3.4导师安排的临时性任务等。

4. 培养机制

储备人才的行到学习,根据我司各部门实际用工需求进行合理安排。

储备人才的教育培训,可根据储备人才的培训需求,从公司的培训资料库中提取培训材料,安排讲师对储备人才进行培养。

技术储备培养的着重点放在模具车间,对表现优异的技术储备优先推荐到工程就职。

5. 过程管控

5.1沟通机制:加强与储备人才的沟通,了解其所思所想并及时解决相关问题,解除其后顾之忧;

5.2反馈机制:及时将学员课堂表现及学习工作成果反馈至其本人及相关领导;

5.3考核机制:实施阶段性考核,对优秀者给予表扬激励、表现一般者给予相应要求和压力,对表现不合格者,予以淘汰。

6. 培养考核

6.1考核实施:储备考核除了每个月月末的总结座谈会、常规考核之外,还要定期组织考核,重点考察管理储备的管理才能,技术储备的专业技能;储备培训期结束,组织最终考核。储备期间,人力资源部对储备进行不定期考核。【储备人才评价表见附加3】

6.2考核数据记录:分教育培训、导师辅导、行动学习三大模块,每模块根据实际培养情况进行细分,比如课堂表现、培训总结提交、读书心得、工作历练表现、工作案例发表、参训次数、参训质量评估等。此类过程数据将统一归档管理。

6.3考核结果运用:实施阶段考核,储备期结束根据多次考核进行综合评定,根据评定结果进行合理的定岗或晋升。公示评定结果。

六、 储备人才梯队建设激励

通过激励管理团队,以达到提高储备人才加强学习的目的。根据考核结果,对储备人才进行合理的定岗、晋升。

共分为以下五类:

储备人才培养计划

六、 薪酬管理

储备人才的薪酬管理:储备期储备人才的薪酬按照计时方式计薪,储备期工资:2000元左右。根据考核评定结果,对储备人才定岗定职,工资按照对应部门的岗位,采取同工同酬,薪资大约2500元左右。表现突出的储备人才,安排车间主任助理职位,薪资大约3000元左右,车间副主任,薪资大约3500元左右。内部竞聘人员工资高于以上标准的,从高执行。【由于储备人才只是车间实习,不建议采取同工同酬的记薪方式】

七、 储备人才定岗

1. 完成储备培养计划的,结合考核评定结果与个人发展规划,按照公司人员编制计划,安排到合适的部门参加工作。

2. 储备期间参加公司内部竞聘,得到相关部门领导认可的,可以提前定岗。【内部竞聘优先考虑储备人才】

八、 讲师管理

1. 内部讲师需提前准备课程课件,在培训课程实施前报备至人力资源部,并知会人力资源部,培训所需要的设备与材料。

2. 培训讲师本着负责的态度,对学员进行培训,严格把控教学质量。

3. 培训课酬参照内部培训师课酬管理。

九、 补充内容

1. 储备人才培训时间为期2年。储备开班时间为7月份。开班期间,入职的储备,根据专业的不同,暂安排在装配车间或者模具车间进行实习。

2. 储备人才培训管理条例参考公司培训管理条例。

储备人才培养计划

3. 储备人才教育培训方案详见附件1。 4. 储备人才行动学习方案详见附件2。 5. 本草案最终解释权归公司人力资源部所有。

十、 附件

附件1:《储备人才教育培训方案》 附件2:《储备人才评价表》

附件3:《导师资料库》

附件4:《储备人才库》

附件5:《面试试题库》

附件6:《笔试试题库》

 

第二篇: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训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11729修改)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实训体系建设研究

秦晓明,杨梦龙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河南 焦作 454000)

摘要:在分析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学生人才培养与就业能力的基础上,针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和实习实训中制约就业质量的瓶颈问题,结合计算机专业的实际进行了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实训体系的实践研究,提出了分阶段进行实训,校内实训平台与校外实训平台相结合的建设思路并进行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较好实训效果,为提高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的实训效果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实习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教高〔20xx〕16号文件要求“加强学生的生产实训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有单位顶岗实习”。[1]这项政策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共同认可。实习实训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但对于大多数内地高职院校来说,学生的实训特别是顶岗实训目前存在着许多因难,分析原因,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目前的高职高专计算机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相对滞后于人才市场需求,在实训方面,由于实训条件的制约,无法为学生提供一个类似企业的软、硬件环境和真实的工程项目,让学生进行工程项目训练;而IT企业考虑到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的要求,客户资料及企业核心机密技术的安全,售后服务、场地设备成本等多方面的要求,也无法接纳大量的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工程项目的实践,企业对接纳学生实训没有动力[2]。

为了改变计算机专业在实训方面的背动局面,20xx年以来,我们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调整,特别是对应用型人才的实习实训体系进行了思考与探索,积极实施工学结合和校企结合,并逐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训环节教学

依据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有关文件精神和就业市场调研,我们确定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紧密合作,重视学生的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逐步推动和落实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形式,促进学生学业与就业发展。

传统的学生的实习实训,主要采取“2+1”的模式,即学生用两年时间在校基金项目:教育部教指委20xx年度立项课题,项目编号:jzw590111047

学习必修的文化知识、专业理论、基本专业技能等课程,用1年时间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岗位实习或顶岗实训。这种模式中的“2”和“1”结合的不是太紧密,有相脱节的现象。因为前两学年是由学校负责完成课程教学,企业基本不参与,第三年派往企业,学校基本上不管理或采用远程指导,有一部分学生自行联系习单位,很多学生实训内容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实训地点分散,学校也难于管理。企业在接收这样的学生实训,管理成本也很高,效益不好,因此积极性不高。原有的实训目标没有把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就业竞争力作为首要任务来考虑,仅仅是把实训作为教学的一个实践环节,学校与企业单位之间只是表层上的联系,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合作。这种旧的模式很难做到企业、学校与学生的双赢。

基于此,20xx年初,在学校制定的“2+1”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总体框架下,我们又重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2+0.5+0.5”的分阶段人才培养方案 ,即两年为基础学习阶段,学生学习必修的文化课、专业课,第三年的第一学期为校企结合的实训平台训练阶段,第二学期为在企业顶岗实训阶段。通过分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进一步充实完善工学结合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条件,选择不同的职业规划发展方向,促进实践性教学计划趋于合理和完善,总体上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目标的实现[3]。我们在更新人才培养方案时具体做法是:

(1)贯通“2”和“1”,人才培养方案由校企双方共同研究制定,积极同相关的IT软件开发企业结合,让企业提出制定出需求人才的相关规格,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与基本要求,分析和确定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结合企业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变化,由学校与用人企业共同制定、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相关的学术指导委员会,由来自行业、用人企业等相关专家组成,定期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2)加快课程设置的更新,对第二年的专业课程依据行业发展方向和趋势,及时更新。同时,引入行业的前沿课程。分别同思科公司、H3C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将思科和H3C的课程嵌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期末参加行业认证考试,获得相关认证即通过本门课程的考核。

(3)结合与北大青鸟合作办学经验,将软件专业主干专业课的内容与技能训练全部采用“项目教学”的形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在实训室,结合实际案例

分析,学生在学习完成该课程后,对项目开发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并掌握基本的软件开发技能。

(4)改革课程实训模式,将学期综合实训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即在前两学年的每学期划分两周时间进行学期双周实训,期间所有的公修课程暂停,全部进行专业课程的学期实训,各专业针对双周实训制定有专门的实训方案,在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上,改革了传统的班级教学概念,以教研室为单元,将教研室命名为项目组,教研室主任担任项目组主管,老师们在项目组中为项目经理,师生通过学期双周实训,为第三年的综合实训积累经验[4]。

2.校内实习实训平台建设

第三年的第一学期的实训内容的设计,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我系结合与北大青鸟进行合作办学的成功经验,积极同具有丰富培训经验的IT培训机构组织合作,导入了企业不同业务背景的真实的工程项目,以校内实训室为基础,引入来自企业的工程项目。如我们同郑州惠文教育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将其成功实训项目引进实训室,搭建校内实训平台,在第三学年,展开为期一个月的Java项目实训,目的是通过真实工程项目的开发,使学生熟悉项目开发流程,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理念,学会需求分析及系统设计方法,充分锻炼团队开发的协作能力,理解测试过程及程序错误跟踪的流程,从而积累真实的项目开发经验,逐步向企业用人规格接轨。

在实训阶段,由于项目开发的需要,学生不可能再采取理论课学习阶段的

管理模式,我们整体仿照软件开发公司的管理模式,采用小班教学,以项目组的形式展天实训,指导教师作为项目经理,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开发。具体教学的管理与组织措施是:

(1) 采用企业管理模式。实行8:00-17:30的作息制度,按照企业模式进行管理。进行日常考勤,对迟到、早退的同学要进行严格记录,并按比例计入最后总成绩。

(2) 采用项目经理制度,指导教师就是项目经理。要求学生把每天项目完成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提交,提交项目日报,指导教师每天仔细阅读学员日报,了解每一个学员一天的学习、工作情况,认真总结问题,给出评语。

(3) 进行分组管理。按照项目需要划分开发小组,每个组都有组长,负责本

组项目进展情况的编制,对小组人员进行日常的管理,并协助老师调试项目程序中的错误。

(4) 实施阶段考核。实训过程分为基础知识讲解、框架讲解、项目实践等多个阶段,需要在每个阶段结束后进行相应考核,检验学习效果。

(5) 及时进行课后总结及思想教育。每天利用下班前例会,认真总结当天出现的问题,共同提出解决方案,采取相应改进措施,保证下一阶段实训任务的顺利进行。

通过一个月的实训,参加实训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了解项目开发的相关流程,独立开发规定的实训项目中的指定内容,并通过系里统一组织的项目评审验收。学生们在总结中都认为这种实训方式使自已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充分了解将来的IT项目开发管理模式,为将来到企业顶岗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专业模块训练。训练周期三个月,这一阶段我们将实训依据专业特点,分为三个应用方向:产品销售技术、硬件组装与维护、局域网规划与组建、网络管理与安全、多媒体产品设计、软件设计开发等,让学生结合自已的方向进行选择,同时启动毕业设计,使学生的专业实训与毕业设计紧密结合,做好毕业设计的开题与中期检查等关键环节,明确目标,组织有效,提高了学生毕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取得了良好效果。

3.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优化工学结合环境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好适应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我们经过考查,分别在北京、上海、苏州、郑州等地建立了北软教育、安博教育、苏州软件园、绿点科技和惠文教育等11个条件较好的校外实训基地,构建了计算机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群。这些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为接下来的第六学期学生的顶岗实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学生进入真实岗位实训奠定良好的基础。

4.注重师资培养,逐步实现校内实训的校本化

指导学生实训的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工作经验,能够胜任项目经理的工作,这对长期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提高指导学生实训能力,我们采取两种方式,一是送出去:利用寒暑假或下基层锻炼的机会,让教师参加相关企业的项目培训,获得相关行业的的职业师资认证。几年来,专业

教师参加的各类培训、进修、研讨会共计30人次。二是请进来:利用同企业进行校内实训的机会,加强同企业指导教师的交流,选派教师参与项目实训辅导,通过学习,了解了企业实训的相关过程,提高教师从事实训项目开发的经验。

5.实训改革取得的成果

(1) 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提高

由于实训对同学们学习的各方面知识起到了融会贯通的作用,在实训中需要编写大量代码、阅读丰富的资料,编写项目文档以及工作日报的训练,所以很多同学们反映有“一个月的实训好象完成了一年学习”的感觉,同学们对这种实训模式给于了较高的评价。

07级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训结束之后,20xx年,共有75名学生参见了“HCNE网络工程师”认证考试并全部通过,取得了“H3C”网络工程师认证,其中一名学生还获得1000元的“网络人才”奖学金、两名学生获得“认证未来”助学金。

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正保教育杯”第五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中取得良好成绩,3名同学获得三等奖、8名同学获动优秀奖、三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我校获得了优秀组织奖。我校的获奖人数和层次均优于同等参赛学校。

20xx年,07级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在参加20xx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河南赛区比赛中,获得“网络组建”比赛二等奖,20xx年,08级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在参加全国届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河南赛区比赛中,获得“组网与信息安全”比赛一等奖。

(2) 师资培训取得成果

为完成相应的项目实训任务,我们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双师培训,每年都有多人次参见双师培训,并获得相应证书。目前,我们超过90%的专任教师持有双证书。通过培训,教师具备了较强的工程项目开发经验和指导管理项目的能力,实现了教师业务能力的再提高、专业知识的再扩充。这不仅使教师逐步具备了实训教学指导的能力,而且引发起教师对理论教学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改革的思考,带动了教学研究和软件开发的能力的提升。

6.小结

构建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习实训体系及实训平台,按照企业管理模式训练学生和实训指导教师,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工程项目环节的训练,建好校内实训平台,进行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的改革,是依据人才就业市场的变化而进行的

适应性调整,是解决计算机专业学生大规模开展实训的一种改革创新,是提高学生实践及工程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有效手段。实践证明,建设校内外结合的实训体系及实训平台模式,能够加快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岗位的适应性,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新. 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的实践及思考.职业教育研究[J].20xx(12):144-145.

[2].甘健侯等.基于校企合作的IT专业学生实训模式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xx(22):152-154

[3].刘绍斌,刘文芝,徐新卫.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xx(11):58-59

[4].王新年.教、学、做合一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xx(8):58-60

作者简介:秦晓明(1966-),男,河南焦作人,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454000).

通信地址:河南省焦作市山阳路998号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邮箱:xmjzhn@tom.com

手机:139xxxxxxx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