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我们的天气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说课稿

20xx-20xx-1

罗光成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一、说教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了一些分析:《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是四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第7课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有关天气的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天气部分,因此,在本单元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此外,天气观察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工作、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考虑到四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 ,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总结问题能力,使学生学会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并且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一定提高。

3、 情感目标:通过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1

4、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接下来说教学重难点,在本着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难点: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四、 说教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 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天气是不断变化的概念。

五、 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获取相关知识,并得出科学结论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2

2、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天气是不断变化,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 最大程度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六、 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众所周知,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质疑猜测,引发前概念

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 表并提出问题统计云量的小组: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种天气最多?哪种天气最少?

(选用学生一方面进行知识回顾,另一方面进行思维发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被老师带入了新课的教学内容。

(三)实验设计,探究科学概念

按照课本从学生较熟悉的天气日历入手学习,而后介绍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数据,这些都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宜到难,由熟悉到陌生,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气温与社会的关系、体验到应用测量工具的发展。

3

分析天气信息: 1、反馈:(1)统计云量的小组: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种天气最多?哪种天气最少?

(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

(3)统计风向的小组: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

(4)统计风速的小组: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

(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2、问: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

3、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第十一条:国家依法保护气象设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 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气象设施。

第十九条:国家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义务。

第二十二条:国家对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四)、课堂小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已的机会。因此在本节课前及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让学生自已来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首先是我向大家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然后我再进行补充,总结性复述,最终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

(五)、布置作业:

4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我布置如下作业:科学手册《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六)、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因此,本课我采用了知识网络式板书,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把知识的推导过程写在中间,实例应用写在右边。

以上是我对《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这节课的说课。

5

 

第二篇:《爱护我们的眼睛》说课稿

《爱护我们的眼睛》说课稿

一、课题的确定

事件一:20xx年初,成绩一直不错的上小学六年级的外甥女,成绩出现大幅度下滑。家里人都很着急,一再追问下,她才吐露了真情。原来,最进一段时间,她越来越看不清黑板,又怕家长骂,一直没跟家里人说。她父母才恍然大悟,赶快带她到医院检查,配了近视眼镜。一段时间后成绩才逐渐回升,但最终毕业成绩并非最理想水平。

事件二:期中考试后,与我搭档的几位班主任都遇到了件棘手的事情,本想根据班级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班内同学的座位进行调整,但是都困难重重,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同学视力不好,无法适应较为靠后的座位,使班主任的许多想法和计划难以实施。 事件三:全校表彰大会上,年级最优秀的几十名同学领取奖学金后合影留念,欣喜之余,我们发现,他们几乎就是一支“眼镜大军”。

由此,我们确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爱护我们的眼睛。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研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认识“近视眼”的危害,使学生懂得什么情况下容易近视,了解预防近视的知识,了解缓解近视程度加深的知识,学习简单的中医按摩手法,缓解视疲劳,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能向社会大力宣传爱护眼睛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培养学生自主观察、自主动手、自主质疑、自主探索、自主评价、自主探索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通过亲历的实践活动,学会友好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启迪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丰富想象、促使他们树立创新意识。

(2)在团结协作中让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使学生体验如何与人友好的交往,培养学生社会交往的能力,体验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初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来支持。

2、学生在活动之前,已了解了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对怎样开展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综合实践能力要求相对较高的活动,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

四、活动过程

1.准备阶段

(1) 确立研究内容,讨论分组方法及研究方向,讨论研究对象及方法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需要那些帮助。教师及时对此做出指导并提供适当的建议。

(2) 小组选择研究课题、确立研究、方向、制定实施计划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组合组建小组,选举组长并制定活动计划。(教师给予必要的建议和人员调整)。

理论组:重点研究眼睛的生理结构、功能。中学生多发眼病种类、原因。

科研组:重点通过实验研究近、远视眼的矫正光学原理,了解配眼镜度数的来历。 社调组:重点研究班内、学校近、远视眼发病率、配镜情况,配镜后的配戴情况,以及度数的变化情况。

采访组:重点调查全市、全国中学生近、远视眼发病率,以及国家采取的防止措施有哪些;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矫正、治疗近、远视眼的方法及最新的科研进展。并向按摩师学习用按摩的方法如何缓解视疲劳。

网上收集组:发挥网络优势,收集与眼睛有关的保健、卫生、预防眼病发生、矫正、治疗近视等方面的综合知识。

(3) 选择指导教师

我们建议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家庭、朋友等各方面的资源,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指导人员,包括生物教师、物理教师、信息技术教师、校医、眼科医生、著名的按摩师等。

(4) 确定调查的对象及内容:

各小组确定自己研究课题所需要访问调查的对象和访问内容、需要配合的人员以及物质准备。

(5) 讨论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总结方案及成果的展示方式。

以上教师不仅从内容上进行了指导,而且从形式上以及学生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上也做了很好的指导,这样,学生才有可能顺利的进行采访。但是也不排除在采访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挫折,这老师要想办法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失败,想办法去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的耐挫心理。

2.活动的实施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指导教师带领各个小组深入社会进行调查采访工作,实验组同学开始进行实验,使学生投入到活动中,发挥各自的能力,展现他们的才能。

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的条件,或帮助调整研究计划。教师要在实施过程中实现从知识传授到学生学习有组织、指导、参与者有角色转换。但是,由于综合实践过程活动是过程取向的,它强调学习者与具体情境的交互作用,因此,尽管要对活动内容进行预先规划与设计,但随着活动过程的开展和活动情境的也许会不断生成新的目标、新的主题。学生在与教育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自己的目标,同时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兴趣的满足,学生还将产生出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而这些目标与主题并不是预先设定的。但我们也要肯定其存在价值,鼓励学生深入研究。

在活动总结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3.活动后的评价--------成果汇报交流阶段。

汇报交流课上展示自己小组的活动成果。

一.注重过程:对学生的评价重点侧重他们的体验过程。适当关注其合理性与科学性。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活动中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能量,展现他们的思想,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形式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三.教师评价:充分主观的对学生的活动过程、成果进行鼓励或评价,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五、活动后的反思

学生们通过这次活动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入社区,走进了一开放的时空。他们通过观察、调查、访问、整理、研究、展示这样一过程,激起了探究的兴趣,激发了探究的欲望。每个学生都全身心的参与,从而拥有了自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得,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通过这次活动我还发现学生们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与以往相比,在学习中合作,各自的闪光点也突现起来,有的擅长发现问题,有的擅长资料收集,有的擅长社会调查。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社交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综合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看到学生的成长,我真是欣慰。我也通过本次活动获得了与学生同步的成长。综合实践课让我们这些做教师的走下了权威和神坛。在这里我们不再是权威,不再是发号施令者,而是一名顾问,一位意见的交换者,一位“平等国的首席”,一位与学生一起站在起跑线上的共同成长者。但我们的任务并没有减轻,老师的指导使他们少走弯路,更快享受成功的喜悦。综合实践活动也是我们教师发出了向社会,在社会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激发孩子们解决问题的兴趣?还仍然值得我们各位教师去深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