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60例临床总结

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60例临床总结

【摘要】选用《中医古典》及现代药典筛选的中草药组成的中妇号方剂(红藤、败酱、黄柏、地丁、苦参、臭灵丹、苡仁),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根据“中药新药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临床指导原则”有关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痊愈28例,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显效率为73.3%,总有效率为96.7%。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药灌肠;临床观察

近年来,由于人工流产等计划生育手术率居高不下及某些社会问题,造成了妇科炎症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或失治误治,或治疗不彻底,迁延日久,很容易导致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的慢性炎症,包括慢性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及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临床表现为慢性盆腔痛,不孕及异位妊娠,月经异常,有时低热,肛门坠胀,腰骶痛,性交痛,白带增多,抵抗力下降时有急性发作[1]。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危害女性身心健康。单一用药难以奏效,加用中药疗效显著。现将完整的60例病例整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资料共60例,均为20xx年x月~20xx年x月我院妇科门诊或住院病人。全部病例均系已婚,其中:住院病人50例,门诊病人10例;年龄20~30岁者42例,31~40岁者14例,41~50岁者4

例;病程不足1年者17例,1~3年者10例,4~6年者2例,6年以上者1例。

1.2症状、体征及病情分度

从症状来看,以下腹疼痛者最为多见,有52例,其中胀痛40例,刺痛2例,隐痛10例。腰痛者44例,带多或带下黄臭者32例,痛经12例,经量增多16例,经期延长14例,继发性不孕10例。妇科检查:子宫活动受限、压痛者42例;附件一侧或双侧增厚、压痛者48例;一侧或双侧附件包块者18例。实验室检查:血象增高4例,血沉增高4例,白带常规检查清洁度ⅲ度及以上者44例,b超检查示盆腔炎占位者18例。根据病情分度,轻度16例,中度40例,重度4例。中医辨证属瘀毒内结者42例,气滞血瘀者18例。

1.3诊断及病例选择标准

根据卫生部19xx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临床指导原则”[2]中有关慢性盆腔炎的内容制定诊断标准如下:

(1)症状:①下腹部及腰部疼痛;②下腹坠胀;③腰骶部酸痛。以上症状常在劳累、性交后、排便时及月经前后加重。④可伴有低热,月经、白带增多等。

(2)妇科检查:①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②附件一侧或双侧可触及条索状物,并有轻度压痛;③子宫一侧或双侧有片状增厚、压痛;④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摸到包块,边界欠清,有压痛。 以上临床症状、妇科检查各具备1项以上,并有b超提示炎性包

块,或白带检查有异常者可诊断为慢性盆腔炎。

(3)病情程度评分标准:根据妇科检查,子宫活动受限、压痛5分;子宫一侧或双侧片状增厚或扪及包块,边界欠清,压痛5分;子宫一侧或双侧呈条索状压痛5分;下腹腰部酸痛3分;带下增多1分;低热疲乏1分;经期腹痛1分;月经不调1分;病程每增加1年增加0.5分。其积分大于15分者为重度,10~14分者为中度,5~9分者为轻度。

2治疗方法

选用《中医古典》及现代药典筛选的中草药组成的中妇?号方剂,药物组成为:红藤、败酱、黄柏、地丁、苦参、臭灵丹、苡仁,浓缩至150~200ml,温度在30~35℃之间。直肠进入7~18cm进行肛滴(输液器)缓慢给药,30~45min完成。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外用t.d.p(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热照于小腹部。灌肠治疗3个疗程详细记录进行疗效评定。治疗期尽量不用其他药物以影响疗效评定。

3治疗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卫生部19xx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临床指导原则”[2]有关慢性盆腔炎的内容制定疗效评定标准如下:

(1)痊愈: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均正常,治疗后病情程度评分为0(病程积分除外)。

(2)显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有明显改善,治疗后病情程度评分较治疗前降低2/3以上。

(3)有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有所减轻,治疗后较治疗前病情程度评分降低1/3~2/3。

(4)无效:症状、体征及治疗后病情程度评分无明显改善者。3.2治疗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60例病例中,痊愈28例(占46.7%),显效16例(占26.7%),有效14例(占23.3%),无效2例(占3.3%),总显效率为73.3%,总有效率为96.7%。

4讨论

慢性盆腔炎属中医妇科腹痛、带下病、痛经、症瘕、不孕等病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经期、产后胞室空虚,摄生不洁或不慎,湿、热、毒邪乘虚而入,日久湿热邪气结聚胞室,瘀毒内结,气滞血瘀而成。因而,对本病的治疗应以清热解毒,除湿行气,活血化瘀为主。中妇ⅰ号选用的红藤、败酱、黄柏、地丁、苦参,臭灵丹、薏仁等选方精炼,使用安全,在治疗过程中共奏清热解毒除湿、行气活血止痛、消症散结的功效。采用局部用药的方式,能使药力直达病所而起到治疗作用,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不良的副作用。

采用中药灌肠缓注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因为直肠与子宫、附件相邻,彼此静脉丛交相吻合,药物经直肠粘膜吸收后,除发挥全身治疗作用外,更主要的是能有效地发挥局部用药效应,药物直接渗透至病变部位,从而能较长时间地维持有效药物浓度,促进局部血液

循环,使增生纤维组织软化,利于炎症病灶消散吸收;[3-4]辅助热(t.d.p)电磁波既保持中药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功能,又可借热力适达腹肌,加强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

 

第二篇:滴注式灌肠治疗直肠炎120例经验总结

甲硝唑配伍滴注式灌肠治疗慢性直肠炎120例经验总结

李兴红

(利川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湖北 445400)

摘要:目的:探讨滴注式灌肠治疗慢性直肠炎的作用 方法:改变传统的保留灌肠,采用输液器直接滴注灌肠 结果:滴注式灌肠治疗直肠炎效果优于保留灌肠。 关键词:慢性直肠炎 滴注 灌肠

Compatibility of drip-style enema metronidazole treatment of chronic proctitis Experience of 120 Cases

LI Xing-hong

(Lichuan City People's Hospital, Gastroenterology,Hubei 4454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rip-style enema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roctitis method: change the traditional retention enema, using a direct infusion infusion enema Results: The drip-type enema retention enema treatment more effective than proctitis.

Key words: chronic proctitis drip enema

慢性直肠炎在临床中发病率高,在治疗中过去采用药物保留灌肠,药物与病灶接触时间短,疗效差。我们收集了3年来病变单独发生于直肠的慢性直肠炎病例250例,其中130例采用传统方法保留灌肠,120例采用滴注式灌肠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滴注式灌肠在症状缓解、治愈时间上均优于传统方法。

1. 病例资料:250例均排除寄生虫感染、同性恋、放射性直肠炎等疾病

保留灌肠组:按病变性质程度分 单纯充血 76例 糜烂(含充血) 54例 按

病变面积分:轻度(<30%)52 中度(30%-50%)48 重度(>

50%)30

滴注式灌肠组:按病变性质程度分 单纯充血 81例 糜烂(含充血) 49例 按

病变面积分:轻度(<30%)39 中度(30%-50%)63重度(>

50%)18

2. 治疗用药均采用0.5%甲硝唑注射剂100毫升+庆大霉素注射剂8万单位+地塞米松注射剂5毫克+维生素6注射剂0.1克。每日2次,灌肠10天复查结肠镜

3. 滴注式灌肠方法:将药物配制好倒置于输液架上,插入输液器,输液器材料为医用级PVC,将连接注射针一端的过滤装置剪断去掉,留下的断端修剪圆润,直接经肛门口插入,深度以病灶范围中心为准,一般为5-10厘米,开启滴速调节装置,调节滴速为20滴/分钟。

4. 疗效标准:治愈:便秘消失,里急后重消失,结肠镜复查病变完全消失;有效:便秘减轻,里急后重减轻,结肠镜复查病变减轻50%以上;显效:便秘略减轻,里急后重略减轻,结肠镜复查病变减轻<30%;无效:便秘,里急后重,结肠镜复查病变均无变化。

5. 治疗结果:

灌肠方法

保留灌肠

滴注式灌肠 治愈 46 89 有效 51 15 显效 24 5 无效 9 1 合计 130 120

经统计学处理χ2=4.69>χ20.01(t),p<0.01,治愈率有显著差异性

6. 讨论:

慢性直肠炎的发病机理不清,目前认为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有很多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如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对食物或其他物质过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缺乏营养,新陈代谢失调和自身抗原等[1]。甲硝唑由于其具有好的抗厌氧菌作用,近几年来广泛应用于肠道、腹腔 、妇科等感染。庆大霉素适用于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的各种感染[2]。地塞米松有抗炎作用。成人直肠长度约15厘米,正常情况下处于自动收缩状态,只有排便时开放,保留灌肠只能保留在乙状结肠及其以上部位内,而药物在直肠由于直肠收缩无法停留,不能发挥药物作用,药液在直肠内接触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传统的保留灌肠,肛管插入在直肠以上,药液推注速度快,易刺激肠蠕动增强,患者便意感明显 ,使药液保留时间短,吸收不完全,影响疗效。用输液管滴注式灌入,滴速缓慢,使药液易于浸润病变部位,增加直肠药液的吸收。滴注式灌肠具有药液在直肠内接触时间明显延长、安全、舒适 、患者易接受,疗效确切,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3]。

参考资料:

1. 彭清玲:中西 医结合治疗慢性结肠炎 、直肠炎 150例 河北中医 2OO2年x月第 24卷第 10期 772-773

2. 王羚:甲硝唑、庆大霉素、康复新直肠滴入治疗糜烂性直肠炎 58例临床观察中国当代医学 20xx年x月第 7卷 第2期 31

3. 冉春芳 刘彩 虹: 滴注式保留灌肠与传统灌肠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实用医药杂志 20xx 11月第 25卷第 1 1期 1350

 

第三篇:花类中药总结

【重点小结】

表10-1 花类中药显微鉴别要点

表10-2 花类中药粉末鉴别主要特征

表10-3 花类重点中药的来源与品种情况

名称 丁香 金银花 红花 西红花

正品来源 桃金娘科植物丁香 忍冬科植物忍冬 菊科植物红花 鸢尾科植物番红花

药用部位 干燥花蕾 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干燥花 干燥柱头

伪品

夜香树花蕾、毛瑞香花、山银花

莲的干燥雄蕊、玉蜀黍柱头及花柱、纸浆、染料和油性物质加工而制成的仿制品

表10-4 花类重点中药的性状鉴别主要特征

名称

外观 略呈研棒状 呈棒状

红花

花序类型 复聚伞花序

花冠

雄蕊、雌蕊

颜色

气、味 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气清香,味淡、微苦 气微香,味微苦

气特异,微有刺激性,味微苦

丁香 圆球形

雄蕊多数,成四束与

棕褐色或

萼片互生;雌蕊1枚,

褐黄色

子房下位

雄蕊5,附于筒壁,黄黄白色或色;雌蕊1,子房无毛 绿白色 雄蕊5,花药聚合成筒状

暗红色 红黄色或红色

金银花

西红花

呈线形

开放者花 冠筒状,先

端二唇形 花冠筒细

头状

长,先端5

花序

表10-5 花类重点中药的粉末显微鉴别主要特征

名称 丁香

粉末颜色 暗红棕色

花粉粒 极面观呈三角形,赤道面观呈双凸镜形,具3副合沟 黄色,类圆球形,具3孔沟

类圆球形、椭圆球形或橄榄形,具3个明显突起的萌发孔,外壁有齿状突起

类圆球形,外壁近光滑,内含颗粒状物质

草酸钙簇晶 簇晶众多,存在于较小的薄壁细胞中 薄壁细胞中含细小草酸钙簇晶

油室碎片 油室多破碎

金银花 浅黄色

红花 橙黄色

草酸钙方晶存在于薄壁细胞中

油细胞随处可见

西红花 橙红色

草酸钙方晶、簇晶,直径2 ~ 14 μm

表10-6 花类重点中药主要成分、理化鉴定

名称 丁香

主要成分类 挥发油、鞣质、齐墩果酸等 有机酸、黄酮类、挥发油、三萜皂苷等 黄酮、红花黄色素A、B、C等 西红花苷Ⅰ~ Ⅳ、西红花苦苷、挥发油等

薄层色谱对照品 浸出物或挥发油

含量测定 丁香酚≧11.0% 绿原酸≧1.5%;木犀草苷≧0.050%

羟基红花黄色素≧1.0%;山柰素≧0.050%

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总量≧10.0%

金银花 绿原酸对照品

水溶性浸出物≧

30.0% 30%乙醇浸出物

≧55.0%

红花 红花对照品

西红花

西红花对照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