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1~3章)读书报告

分工的作用、起源与限制

——亚当·斯密的观点和我的总结及疑问,《国富论》(1~3章)读书报告

110001486 林大卫

国富论的一到三章,都是围绕分工这一主题展开的。讲了分工的作用,起源,限制因素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而分工的这三章内容,属于全书的第一篇,即“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生产物给各个阶级的自然顺序”,从标题中就可以看出来,这一篇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论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而亚当·斯密将分工作为第一篇的开头,也作为全书的压卷之作,就表示亚当·斯密认为分工在促进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他后面的论述也说明了这一点。

在第一章中,亚当·斯密着重叙述了分工的巨大作用。他首先就说明了,分工在现实社会是大量存在的,特别是在同一个工厂中看不到的容易被忽视的“大制造业分工”,为此他举出了那个著名的制作扣针的例子。亚当·斯密的这一段描述非常真实详尽,很显然他做过非常细致的考察,将整个生产过程的分工情况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这样的写法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把事实摆出来,无需赘言,就可以产生较好的论述效果。但是,亚当·斯密举出这个例子并不是仅仅想说明分工的存在,他更需要说明的是分工的巨大作用。而他给出的两个数字对比非常鲜明:四千八百枚对不到二十枚(甚至一枚也没有),这两个真实的数字对比,就将分工带来的生产发展直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这后面他又运用了两个对比:农业与制造业的对比和富国与贫国在不同产业上的对比。亚当斯密提出了一个观点:即农业无法像制造业那样细致地分工,所以农业的增进跟不上制造业的步伐。这当然也是一个说明分工作用的例子。但我想这也许并非农业落后于制造业的最主要原因。毕竟当时的制造业的生产工具有了较大的进步而农业的耕作方法和工具都还比较落后,而且农业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已经在历史上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受到传统的生产方式的影响较深;而制造业,特别是当时新兴的由工场手工业演变而来的工厂组织形式的制造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其生产方式比农业要先进得多,而且机器生产的制造业本来就是比农业更先进的经济产业,再加之殖民地扩展带来的广阔市场和原料,为制造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条件,所以其发展会比农业更迅速。不过,分工的因素也是不可避免的。在举过这些例子之后,亚当·斯密从理论上阐明了分工的三个作用,也即方老师在课上谈到的三个作用。这三个作用概括的很到位,我们今天再来看分工的作用时,亚当·斯密所提的这三个作用仍然是主要的(虽然可能不全面),特别是第三个作用,知识和机器的专业化生产,与我们现今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谋而合。足可见作者的远见。

通过第一章,我们可以大概了解亚当·斯密的论述手法,即从事实到理论,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他先举出很多的事实和现象(进行比较),让读者有一个感性的认同,再论述其中的理论和本质的东西,是读者有一个理性地认识,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他的观点。而事实是最有力的论据,将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实来阐述比较深刻,比较抽象的理论。当然,要运用这样的写法,没有深入的调查了解是不可能的,也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亚当·斯密对当时经济社会的深入考察。这种身体力行,注重实践的学术方法也是我们所需要的。 在第二章,亚当·斯密主要论述分工的起源。他认为分工是交换的结果。这一点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为什么偏偏人类会发生交换关系?亚当斯密认为是人具有交换的倾向,这是人类所共有的。他举出了动物的例子,即没有见过动物发生交换行为,因为动物在成年后几乎都能独立,不需要别的动物的援助,因而不需要交换。而文明社会的人类随时随地都需要协助,所以必须交换而不能依靠他人的恩惠(即使是乞丐)。不过,我有些困惑的是人需要同胞的协作,是因为个人无法生产所有自己所需的产品,而这不也正是分工和交换的结果

吗?而一些群居动物(如狼)在集体捕食时也会需要同类的协助,但是所得的食物没有产生交换。所以,也许是否需要同类的协助并非是产生交换倾向的绝对因素。因为最初的交换是原始社会偶然的物物交换,当时还未出现商品生产,那么生产的产品必是生产者自己所需的,也就谈不上为了交换而交换,也不是为了同伴的协助而交换(因为即使没有交换也能生存,并不需要通过交换来获得同伴的协助,起码在偶然的交换发生之前主观上不是如此)。作者还叙述了一下分工带来的另一个结果:即使先天差异并不是很大的人的后天差异越来越大。

第三章中作者主要论述了分工所受的限制——市场的大小。亚当·斯密举出了人烟稀少的荒地和繁忙的大城市的例子,旨在说明市场对分工的限制作用主要是两方面,一是人烟稀少的地方由于相互间的沟通不便,分工后供给方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来需找需求,某一方面的需要也必须等待很久才能找到供给方,使交易成本大大上升;另一方面是就算相互之间沟通方便(如一个小村庄),但由于市场小,需求少,分工之后生产的产品无法完全售出,就不会使生产者专注于进行这一领域的生产,也就无法促进分工了。这两个方面都是很关键的。因此,市场会限制分工的发展是无庸质疑的。之后,亚当·斯密又强调了水运开拓市场的重要性,水运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且有利于大规模运输。这似乎与分工的主题无关,其实不然。因为这恰好可以说明靠近河海的地区(如地中海)商业活动开始得早,市场得到了扩大,而分工发展也就最先开化。而内陆远离河海地区则要落后一些。而且,如果河流拥有多条支流且控制权在一国手中的话,这样的效用会更加明显。这个论断虽然有些道理,但是还是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的,毕竟在亚当·斯密的年代,陆上交通还很落后(以马车为主),不过几十年以后,等到铁路,火车等新交通工具出现,这样的水运限制也就不再十分重要了。而亚当·斯密用了这么多的篇幅来强调水运的重要性,这也恰好说明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巨大作用:扩展市场,促进分工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

作者在最后还提出了一个疑问: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东方大国虽然水运条件十分便利,但是却不注重发展海外贸易,财富只是来自与内部贸易。但我认为这种说法也有局限,毕竟唐宋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也是非常发达的。而到了明后期由于统治阶级的集权统治考虑,才开始实行闭关政策。这就说明了有时候仅仅依靠靠河靠海的优越自然条件是远远不够的,而政治因素——特别是经济政策——也会对贸易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二篇:国富论读书报告

课程:《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指导教师:刘恩专

《国富论》阅读报告

书名:《国富论》

作者:亚当·斯密

出版社:

小组成员:李晓龙,张克宁,张理,汤俊韬,刘佳婧,于露 专业班级:商学院会计二系CIMA1101

一、 未读之前

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17xx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亚当·斯密,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女儿,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

亚当斯密常想事情想得出神、丝毫不受外物干扰;有时也因此发生糗事,例如:亚当斯密担任海关专员时,有次因独自出神将自己公文上的签名不自觉写成前一个签名者的名字。亚当斯密在陌生环境发表文章或演说时,刚开始会因害羞频频口吃,一旦熟悉后便恢复辩才无碍的气势,侃侃而谈;而且亚当斯密对喜爱的学问研究起来相当专注、热情,甚至废寝忘食。

1723~17xx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时期亚当·斯密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740~17xx年间,赴牛津大学(Colleges at Oxford)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17xx年后,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不仅担任过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还兼负责学校行政事务,一直到17xx年离开为止;这时期中,亚当·斯密于17xx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而后于17xx年开始着手著述《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xx年时认为《国富论》已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饰此书,17xx年x月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国富论》的编者马克斯·勒纳评论说:"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地混合在一起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这个人有强大的分析能力,能对他的笔记本中所有的材料进行筛选;又有强大的综合能力,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将其重新组合起来,斯密对他当时的学术领域的各种思想是极为敏感的。他像后来的马克思一样,不是一个关在自己房子里的与世隔绝的学者,他仿佛全身装着天线,能收到并吸收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信息。他在封建欧洲解体之末、近代世界开始之时写作,在这个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团经常表现的顽固性在坚持。他正是为反对这种利益集团而写作的。结果是,他的书不只是为图书馆收藏而写的,它对经济意见和国家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形成了我们今天住在其中的整个生活环境。

二、 读书之时

《国富论》被称为经济学中最重要的著作,是市场经济的圣经。读过本书之后,我认为此说法有其道理所在。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不断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也在更新。很多经济学著作或者说经济学原理不能接受不同历史时期的检验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与其历史局限性,即它只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经济状况。而《国富论》不同,《国富论》分析揭示的是经济学的本质,是从事经济的社会中的人的本质,而人的活动的本质、心理是不随时代的变迁而改变的,或是说,没有重大改变的,即都是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亚当?斯密的观点无论是对于早期还是现期的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与借鉴意义。其许多观点也亦被当今人们奉为经济学中的定理。

《国富论》中最具精华的理论,我认为,即是“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斯密从人的利己的本性出发,论述了利己主义的利益观。他认为,每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主要是在于

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追求效益最大化,整个社会就在不同的个人实现自己的效益最大化过程中实现社会的效益最大化,即社会福利。因此,他认为,利己心并不是值得反对或摒弃的,自私有利于社会福利。然而,斯密在所著另一本书《道德情操论》中从人具有同情心出发,论述了利他主义的伦理观。这看似矛盾的观点恰恰揭示了斯密矛盾的内心世界,在我看来,也揭示了经济活动中人们矛盾的内心世界。人们一方面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一方面又逃脱不了自身的伦理观、社会观。经济实际上是利己性与利他性结合起来完整的人的活动,是人们追求自身来自物质与精神整体的效益的最大化。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市场实现每个人的最大效益,并实现共同福利。

其次,斯密在书中提到了分工。他认为分工可以带来很多好处,分工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每个人必然有不是自己专长的方面,如果每个人都自给自足,那么带来的将是低效率的生产。分工使每个人都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一方面,分工促进生产的专业化。通过分工,社会资源能够被最有效的利用方式所利用;通过分工,每个人的生活状况都将变得更好。

正因为如此,斯密反对殖民地政策,主张自由贸易。他认为,殖民地国家大多实行“重商主义”政策,而这对于殖民地及其统治国双方都是有害无益的。殖民地国家在殖民地造成的经济垄断不仅使殖民地财富与资源大量外流,也阻碍了殖民地生产力的发展,制约了其分工的专业化进程;统治国亦未在其与殖民国交易的过程中取得分工的好处,从而带来两国整体效益的无谓损失。斯密也主张“自由放任”,他强调,只有对内对外的商业不受任何限制,才能使一个国家得到充分的发展和繁荣。自由竞争促使资源向实现其效用最大化的方向流动,因而,他反对各种公司的垄断,因为垄断同样能带来低效率的生产。私密将此理论向更深一步扩展,主张国家与国家之间应像个人与个人之间一样实行分工,即主张自由贸易。此观点,无论是后来的绝对分工理论,还是相对分工理论,都证明了其正确性所在。

基于此,斯密在书中对政府存在的意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确切地说,他对政府的职责规定得相当具体。他认为,政府的主要任务在于:保护社会免遭其他社会之暴力入侵;尽可能地保护每个社会成员免受其他社会成员之不正义的压迫;建立和维护特定的社会公共工程和公共制度。总结起来,即:对外抵御敌国,对内执行司法;政府的另外一个重要职责是“创建并经营某些公共工程”,这也就是我们现在称之为“公共事业”的各种设施。特别地,他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主张“自由放任”。

此外,《国富论》中也提到了教育的重要,提倡政府推动教育的发展。亚当?斯密指出,在自由国家,政府安定主要依靠有力的舆论,而这与公民的受教育程度有关。公众教育程度越高,受教育者越多,越有公正判断的能力。

从《国富论》初版出版到今天已经两百多年了,然而,《国富论》中许多观点对于今天的社会经济活动都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承认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利己性是搞市场经济的前提。“人是利己的”这一人性假设被认定为是研究、从事经济学的第一块基石。书中指出,计划经济对人性的假设不符合真实的人性,而在这个错误的人性假设基础上的理论和实践也必然是错误的。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利己性本来就是不言而喻的,就像买东西的人都希望买尽量便宜和好的东西,而卖东西的人都希望东西卖得价钱高一些一样自然。只有承认这个不变的定律,才能站在正确的角度上研究经济学。

其次,亚当?斯密主张分工,提倡分工的好处。这在当今社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分工促使专业化,分工让每个人更有效率的生产,然而我认为,在现实生活中,社会资源不会像书中前提假设的那样可以完全自由流动,即使可以,自由流动达到的社会

生产状态也未必是人们最期望的,因为人们存在自身的偏好。无论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或是一国之内地区与地区之间,或是一个地区内企业与企业之间,政府或生产商出于某种长远的考虑或额外的目的会暂时采取一些违反经济基本原理的措施,例如贸易保护以扶植特殊产业等。分工对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来说或许是合意的,但如果人为的将利益区域化,分工、自由贸易就不一定是最可取得了。

最后,亚当?斯密对于政府所论述的其作用今天仍被大多数人所认可,但今天,更多的人认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与适时监管。市场的作用是有限的,同时,斯密在书中将经济活动的前提过于理想化与简单化,而这些假设在现实社会中并不存在,或者说很难存在。因此基于其上的政府理论也有待完善与修改。

三、 已读之后

《国富论》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亚当﹒斯密把人的自利心与公利心做了和谐的统一,让我们知道了自利与公利并不是彼此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有利于整体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自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来引导着人们做出有利于社会与个人的最佳选择,没有任何政府与个人会代替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如要取代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必会带来混乱。这只“看不见的手”是什么呢?斯密虽然没有直接表达,但是全书已经告诉我们,那只“看不见的手”正是人类的利己之心。

《国富论》的中心思想是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行调整机制,自动倾向于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的货品种类的数量。例如,如果某种需要的产品供应短缺,其价格自然上升,价格上升会使生产商获得较高的利润,由于利润高,其他生产商也想要生产这种产品。生产增加的结果会缓和原来的供应短缺,而且随着各个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供应增长会使商品的价格降到“自然价格”即其生产成本。谁都不是有目的地通过消除短缺来帮助社会,但是问题却解决了。用亚当斯密的话来说,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象“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国富论》,第四卷第二章)

但是如果自由竞争受到阻障,那只“无形的手”就不会把工作做得恰到好处。因而亚当斯密相信自由贸易,为坚决反对高关税而申辩。事实上他坚决反对政府对商业和自由市场的干涉。他声言这样的干涉几乎总要降低经济效率,最终使公众付出较高的代价。亚当斯密虽然没有发明“放任政策”这个术语,但是他为建立这个概念所做的工作比任何其他人都多。

有些人认为亚当?斯密只不过是一位商业利益的辩护士,但是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他经常反复用最强烈的言辞痛斥垄断商的活动,坚决要求将其消灭。亚当斯密对现实的商业活动的认识也并非天真幼稚。《国富论》中记有这样一个典型观察:“同行人很少聚会,但是他们会谈不是策划出一个对付公众的阴谋就是炮制出一个掩人耳目提高物价的计划。”

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体系结构严密,论证有力,使经济思想学派在几十年内就被抛弃了。实际上亚当?斯密把他们所有的优点都吸入进了自己的体系,同时也系统地披露了他们的缺点。亚当斯密的接班人,包括象托马斯?马尔萨斯和大卫?李嘉图这样著名的经济学家对他的体系进行了精心的充实和修正(没有改变基本纲要),今天被称为经典经济学体系。虽然现代经济学说又增加了新的概念和方法,但这些大体说来是经典经济学的自然产物。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甚至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自然不是他的政治学说)都可以看作是经典经济学说的继续。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在一定程度上预见到了马尔萨斯人口过剩的观点。虽

然李嘉图和卡尔?马克思都坚持认为人口负担会阻碍工资高出维持生计的水平(所谓的“工资钢铁定律”),但是亚当斯密指出在增加生产的情况下工资就会增长。事实已经十分清楚地表明亚当斯密在这一点上正确,而李嘉图和马克思是错的。

除了亚当斯密观点的正确性及对后来理论家的影响之外就是他对立法和政府政策的影响。《国富论》一书技巧高超,文笔清晰,拥有广泛的读者。亚当斯密反对政府干涉商业和商业事务、赞成低关税和自由贸易的观点在整个十九世纪对政府政策都有决定性的影响。事实上他对这些政策的影响今天人们仍能感觉出来。

自从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致他的一些思想已被搁置一边,因而人们容易低估他的重要性。但实际上他是使经济学说成为一门系统科学的主要创立人,因而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主要人物。

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一本必读的经典著作,该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记得高中课文朱光潜在《谈读书》里说,要学某门学问,这门学科的经典就不得不读,譬如学经济就得看斯密《国富论》,如今我看完这本书的主体部分,发现这真是不太恰当,关于《国富论》,我具有以下几个不成熟的观点:1.斯密的经济理论是基于一种几乎完全开放的自由经济体制,而当今世界完全自由开放的经济体制几乎没有,中国更是如此,大型国企占了重要领域的大部分。在我看来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相当之大,不好去评论这两种体制孰优孰劣,但是斯密的理论与现实中国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社会体制,对于现代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中国政治家经济学者不能完全去照办其中的某些例子原理。2.社会形态不同。斯密的时代大约是18世纪,当时欧洲以农为主,工业革命正在起步,制造业刚刚兴起,那时候的科技也是不发达的,当时社会阶层大约是地主阶级为主,工人农民(劳务)阶级为辅,资产阶级,以及贵族官僚阶级,而现在地主阶级已经没有了,而我国工薪阶级却大量存在,社会形态已不一致了。3.背景的不同,导致理解较为费力。斯密常常以英国地区,城市,还有英国古老的货币单位为例,由于缺乏对此的感性认识,往往难以理解深刻。4.由于本书成书较早,许多书中经过精细论述而提出的结论早已被后来的历史所证伪,有些而现在已成为常识,比如关于货币性质,作者仍然大量论述,让我觉得显得冗杂而烦乱。或许《国富论》在世界经济历史上意义确实难有后者,但是本书作为两百多年后的后来者学习,显然已不太适合,曾经经典未必现在合适。当然我通过本书还是了解到了许多的经济学知识,比如论述劳动生产力提高的原因,比如论述劳动产物的阶级分配,比如资产的划分。但经典的确是经典,依旧有着自己的价值,有许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四、 此书之外

《国富论》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经济学的百科全书、影响世界历史的十大著作本书之一 、影响人类文化的100本书之一、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经典译作、对人类发展进程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书籍等等。 其实,由于亚当·斯密受所处的时代和自身的世界观和经济分析方法的局限,《国富论》中也存在不少谬误,一些用抽象法和现象描述法所解释的经济现象,缺乏准确的数据分析,在现在看来,并不具有很大的信服力。但是,从17xx年《国富论》首次出版,到今年,已经230多年了它的的光芒却依然没有减退。还是有那么多人追随在亚当·斯密后面,学习《国富论》里的精髓。

不能否定,亚当·斯密对立法和政府政策的影响和反对政府干涉商业和商业事务、赞成低关税和自由贸易的观点在整个19世纪对政府政策都有决定性的影响,事实上他对这些政策的影响今天人们人能感觉出来。 更确切的说,亚当·斯密的一些思想在当

今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例如,他的分工理论、交换理论、价值与价格理论、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对如今经济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