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调查报告

一、前言: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可以把握方向、明辨是非,可以获得正确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获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政治素质,获得不断奋斗前行的动力,获得伟大的人格魅力,因此,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中国的现实国情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国。今天的中国,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实践表明,形势越是复杂,社会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在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这是保证国家稳定,社会发展的思想基础。

因而,本着对中国社会的深切关注,通过我们小组的深入调查和收集数据,我们完成了这份《调查报告》。也许我们的数据不够权威,也许我们的分析不够准确,但我们有自己的角度, 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方法。它代表我们自己的声音。希望广大读者和所有关心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们,能够通 过这份调查报告去把握当前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了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

之所以开展此项调查,主要基于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对当前西南政法大学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调查,以得出 21 世纪初的重庆市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二是通过对西南政法大学的抽样调查,力图解读当前全国高校大学生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信仰的方法。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西南政法大学全体在校学生。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分为网络问卷(以邮件形式发送)和打印的问卷,共有100位学生参与了此次问卷,其中包括了大一到大四所有年级,尽量保证了其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42位男生,58位女生,其中,女生对马克思主义更为了解和关注,专业以文科为主(可能有政法学校的影响),但也有22%理工科 ,12%的生物、医学类 ,8%的农学类 和 12%的艺术类;其中76%来自城镇,而经调查,这些城镇学生的信仰也较为丰富;66%是团员,25%是党员,只有9%是群众;调查以上问题是想知道这些因素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影响。其中,58%认为马克思主义有说服力,没有过时 ,但32%的人认为其没有说服力,已过时,另外10%表示不了解,但所调查的人全部都认为树立正确的信仰对到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可以看出,信仰对学生很重要,但学生们的信仰已不再局限于马克思主义了。问及当今,许多大学生对“马列主义”等指导思想情感淡漠,你认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的时候,大多数学生表示认为是人们更多的追求物质生活,忽略精神家园的建设,出现信仰危机及多元信息、文化、思想的冲击,没有学生认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列主义的指导意义已不重要或马列主义是空洞的理论,毫无任何实践性,不再信仰马列主义,可以看出,学生们都认为马克思主义还是有其现实性,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它不一定成为学生们的第一信仰。当然,问到如果非必要,你会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吗时,接近一半的同学认为不会,这令人感到遗憾。在谈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前途的态度如何时,只有6%的学生充满信心,38%的表示对其前途比较有信心,56%的学生表示态度一般,好在没有人表示对其前途不看好。学生们认为怎么对大学生培养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途径最有效呢?只有2%认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有20%认为是党的宣传和其他媒体途径,大多数占36%认为是加强自身修养,另外42%认为是通过其他途径,这些其他途径包括以学生为本,转变教育观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等,具体将会在下面的建议中指出。

三、问题总结:

1.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自己的政治意识淡漠。在西方多党制、多元化等资产阶级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下,一些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意识不坚定、不明确。

2. 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足,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没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是很感兴趣,没有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3.学校老师们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并未切实与实践相结合,教育脱离实际,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也力不从心。

4.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方式单一,学生们获得相关知识的渠道也很单一。

四、原因分析:

1.       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学生的感染力不够要让学生自觉 、主动去学习马克思主义 ,因而必须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让学生喜欢马克思主义 、愿意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在取得举世瞩 目成就的同时 ,在社会上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和矛盾 ,如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导致在一些人中出现了拜金主义 、金钱至上论 ,以及政治中出现一些收贿受贿 、贪污腐败等不良现象 ,再加上近年来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随着高校学生大规模的扩招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长期影响着学生等等。因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具有长期性的特点 ,需要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化解 ,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见到成效 ,因而对部分大学生产生 了错觉 ,使他们轻信马克思主义不可能解决这些 问题 、马克思主义没用等错误思想。

2.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在讲解和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时 ,对马克思主义讲解不深 、分析不透 ,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的作用和意义研究不够 ,直接导致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引导不到位 ,因而不能有效地向学生分析和解读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历史发展 的重要作用 ,以使学生产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兴趣。

3.       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渠道单一。从目前的高校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来看 ,主要平台还是课堂教学。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及分析在信仰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信仰等几个主题的调查中发现真信马克思主义的仍然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有没有用的问题上,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有其现实意义,这说明各高校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育和灌输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基本的认识 ,大部分学生信马克思主义 ,反映了学生中的主流。但很大一部分学生并不信仰马克思主义,这既反映出了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不足 ,也说明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去武装更多大学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如果不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不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去武装这部分学生 ,将有可能被其他不良文化或西方腐朽价值观所占领。

4.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宣传中,还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影响了青年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认同感。一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宣传的形式、方式和方法过于僵化、呆板,落后于当前社会形势的发展对教学、宣传手段的要求。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学和宣传中“大”和“空”的现象,一味地戴理论高帽。空话、套话多,其结果往往使青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风不够端正,形式主义比较严重。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5.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队伍不适应。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队伍师资力量和理论水平与形势和任务的发展不适应;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队伍相对来说受到的重视不够。民间舆论往往把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看作“万金油”,甚至认为是专业能力不行的才去教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给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工作者在评职称、晋级晋职,对外交流等方面,客观上存在着受“歧视”的现象,机会往往不如其他专业课教师。

6.        相关的教育管理机制不到位。多年来,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各大专院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近年来尤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教学、学习都作了明确规定,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除了明确规定的课程考试之外,其他形式的理论学习得不到落实。教学、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相关的教学和学习工作计划虽有提及,但是具体任务、工作目标、考核标准等都相对模糊。

五、改进建议

1.       真正解决好各级领导重视的问题。高校应把定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化,定期开展调查研究,客观评价工作状况,及时发现突出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制定有效改进措施,主动支持“两课”教学。学校的上级领导机关也应进一步加强对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检查指导,应制定更加科学、客观和可测量的评价标准。

2.         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体系。第一,一些教师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究竟是作为一门课还是作为两门课设置,是编一本教材还是两本教材,还有不同看法。如果是一门课,是分为两部分讲,还是一起讲,有不同意见。这应当解决。第二,课程设置体系只从文科、理科的类别和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大专生的层次来区别,是否缺少针对性。至少应当强调各校要在执行基本设置规定的同时,一定要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实际有所调整。第三,一些教师对大专生的“两课”不开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不同看法。一部分教师认为,只讲哲学,不讲政治经济学会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得不全面。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感到,由于学生缺乏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掌握,在学习邓小平理论时就显得缺少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基础。

3.         认真抓好基础理论教材建设工作。现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材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其一,一些教材过于重视自身内容的全面和形式上的完美,难免导致求大、求全的形式主义倾向;其二,有的教材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们党据以制定的种种现行政策混同,而且在内容安排上,政策内容讲得偏多;其三,有的教材中,理论内容本身和编写者对理论内容的理解、阐释的区别不明显。

4.        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两课”教师的学习和工作条件,帮助教师树立职业自豪感和工作责任心;另一方面,必须进一步优化“两课”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是要严把“入口”关,不能让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不合格的人登上“两课”讲台;二是要从多方面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培养和锻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三是要制定政策,努力吸引那些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有教学能力,同时,又有社会实践经验或专业特长的优秀人才,充实“两课”教师队伍;四是要从校内外聘请一些优秀的专家学者、党政干部,组成兼职教师队伍,参与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中去。

5.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基础理论教材应侧重实际。其一,应彻底改变一些教材过于重视自身内容的全面和形式上的完美,最终导致求大、求全的形式主义,应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下,使基础理论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其二,对于有的教材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们党制定的种种现行政策混同的现象应加以区分,并在内容安排上,不应将政策内容讲得过多,而应把重点放在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上,使得马克思理论能够更好地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培养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优秀大学毕业生。

6.        以学生为本,转变教育观念。没有任何信仰的学生是不存在的,那些号称什么也不信的学生,常常是放弃了精神卜的信仰与追求把某种有限的物质事物神圣化,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了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的信仰趋向,高校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毛泽东曾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因此,高校要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将对学生信仰观念的教育从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教学转变到重视马克思主义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来,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将教书与育人切实地结合起来。

附:调查问卷:

1.性别是:

A.男            B女

2.您的专业类别是:

A文科                  B理工科             C 生物、医学类              D.农学类             E.艺术类

3您来自:

A.城镇      B.农村

4.您的政治面貌为:

A.党员                  B.团员               C.群众

5 您认为树立正确的信仰对到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吗

A是        B不是          C没想过

6.认为马克思主义

A有说服力,没有过时             B没有说服力,已过时                C不了解

7、当今,许多大学生对“马列主义”等指导思想情感淡漠,你认为产生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列主义的指导意义已不重要

B、人们更多的追求物质生活,忽略精神家园的建设,出现信仰危机

C、马列主义是空洞的理论,毫无任何实践性,不再信仰马列主义

D、多元信息、文化、思想的冲击

8.非必要,你会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吗?

A会           B。不会

9. 你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前途的态度如何?

A充满信心

B比较有信心

C一般

D不看好

10. 您认为对大学生培养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最有效途径是

A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

B党的宣传和其他媒体途径

C自身修养的加强

D其他途径

 

第二篇:马克思报告最终版

分数

马克思报告最终版

2012-2013-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调研报告

题 目:河南工业大学学生信仰状况调查报告 学 院:

专业班级:

小组成员:

河南工业大学思政学院原理教研室

前言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指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信奉和遵循,是统摄其它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态。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通过共同信仰所产生的凝聚力来维持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信仰是协同尽可能多的人自觉地为共同的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支柱。而作为社会主义未来建设中坚力量的在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塑造和形成期,他们的信仰极容易受到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专业、政治面貌、成长环境以及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我校大学生信仰状况调查结果的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关信仰方面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字 河工大 大学生 信仰状况 调查 分析 信仰是人精神世界最高的价值信念,它是个体对某种理想和主张极度信服和尊重,而在日常行为中自觉身体力行的一种精神状态。信仰是一种信念,具有信念的基本特征,即基于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的坚信不疑和身体力行的状态,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合金”。 而大学生作为这个时代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祖国的栋梁和未来的接班人,因此大学生的信仰状况更是重中之重。我们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来探讨大学生信仰形成过程中诸多因素之间的联系,为我校及各高校的信仰教育、道德教育构建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是河南工业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学院类型涵盖管理、医学、财经、理工、文史、综合等。本问卷主要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年级覆盖一、二、三、四,四个年级,本次共发放问卷60份,

收回的有效问卷是50份,有效回收率83.3%。问卷主要是对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本次问卷是通过对我校在校大学生信仰状况的调查来反映高校大学生的信仰问题,从而引起大学教学工作者的思考,不断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本问卷涉及到大学生信仰状况的诸多方面,能够较全面地反映问题。

二、调查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的性别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男生占总数的68%,女生占32%, 而在所有男生当中,有信仰的男生为58.8%;女生当中有信仰的占所有女生的50.0%,这表明:在被调查的群体中,性别差别对有无信仰的有一定的影响,从调查结果来看,男生较女生较有信仰。综合对幸福定义的调查,大多数男生认为为自己的信仰而奋斗是幸福,而女生大多选家庭和谐健康与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由此可见,男生的责任感也会对信仰有所影响。

2.调查对象的年级分布

在填这份问卷的时候,大一占50.0%,占了绝大多数,大二占34.0%,大三占8.0%,大四占8.0%,(根据大学的实际情况,大三学生因考研的压力纷纷躲进自习室,而大四学生多已实习或者外出找工作,因此这两个年级段的调查对象比较少是意料之中的,大一、大二应该作为主要调查对象,) 由于调查对象的年级分布情况不是很理想,所以这里只分析占比例较多的大一学生和大二学生有无信仰状况,大一中

有40.0%的学生有信仰,大二中有88.2%的学生有信仰,由于大一新生刚入校不久,对信仰的理解与认识不够深入,而大二的学生通过一年的思想道德修养与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对信仰有了深刻的认识,所以说这个数据还是比较准确的。

3.调查对象的政治面貌

排在第一位的是共青团员,占了74.0%,共 产 党员占了16%,群众占10%,其中,共青团员中有信仰的占40.5%;在群众当中有60.0%的学生有信仰。 共 产 党员中有信仰的仅仅才占62.5%,出现了令人喜忧参半的局面:因为既然是党员就应该要信仰共产主义,这一数据说明大学生入党缺乏足够的思想引导,其入党动机并非真正的信仰共产主义而是有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端正入党动机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4.调查对象有、无信仰分析

(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理想、信念或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或尊敬,并以之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和指南) 其中56.0%的人有信仰,44.0%的人没有信仰。“信仰危机”的出现也提醒我们,当代大学生出现“远离理想、躲避崇高”的这样一些现象也正是因为缺乏信仰而造成的。如何使这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发生转变将是以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5.信仰的形成状况分析

有40.0%的人通过自身的积极寻求探索自身的经历及阅读,有28.0%的人受家庭教育影响,受教育或老师同学影响的占24.0%,其

他的占8.0% ,这种状况的出现可能是调查对象多是大一新生的原因,他们受外界影响相对小一些,通过自身的探索去寻求信仰反而是比较常见的。

6.所信仰的类别分析

信仰共产主义占48.0%,信仰宗教的20.0占% 其他主义占32.0% 。这与我们的预期有一定的距离,虽然信仰共产主义的所占比率最高,但占总人数的一半还不到,作为当代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本不应该出现这种模棱两可的局面。因此大学生精神领域的课程还需加强学习。

7.宗教信仰的类别

信仰基督教的占了26.0%,信仰佛教的占21.0%,信仰道教的有10.0%,信仰伊斯兰教有8.0%,其他的占35.0%,由于受佛教在我国的影响,在耳闻目染中,自然信仰佛教的比较多,另外基督教在乡村及偏远城镇里传播也比较广泛,由此可见,我校大学生来自农村的不在少数。

8.造成大学生信仰缺失的原因

认为是学校教育的稀缺和失败影响的占16.0%,学生自身不想要信仰的有34.0%,认为社会深层原因影响的占38.0%,其他占12.0%。这充分反映了现在大学生的精神现状,多数大学生自身就不追求信仰,就没有追求的理想,或者有自己的理想但没有远大抱负,随遇而安,顺其自然,逆来顺受;还有一部分人是对自己人生很迷茫,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就是不知怎么下手;更有甚者对自己很悲观,不知道

以后要干什么,在浑浑噩噩中混日子。当然社会的深层原因也是造成大学生信仰缺失的重要罪魁祸首,历史的变迁、经济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必然会影响到处于转型期人们的道德标准与价值取向,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塑造和形成期,若没有正确的人生向导,极容易受到影响。

三、相关建议与对策

大学生信仰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成长过程中来源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信仰教育在大学生心中会形成一定的认知基础。如何应对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方面出现的问题,是新形势下所有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能否切实有效地抓好大学生信仰教育,在大学生信仰选择方面做出正确的引导,是衡量高校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准。针对这次调查结果所反映的大学生在信仰状况方面出现的问题,我们给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使大学生坚定正确的信仰,这就面临着一个不同学生信仰认知存在差别的问题,大学生信仰认知基础存下差异,必然导致同样的信仰教育,收到的效果却不尽相同。因此,建立以家庭、学校、社会为一体的信仰教育机制是一个富有挑战的课题。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是社会的初级群体,也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在个体生活的微观环境中,父母与子女的互相影响个体早期的社会化进程,对大学生来说,家庭教育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和信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要营造积极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作为广大师生在实践

中共同创造和认同价值取向和情感追求的场所,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当大学生在学校遇到挫折时,它会给他们以信念的支撑,并成为他们树立崇高理想、追求远大目标的力量源泉。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就是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把包含着大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信息通过各种途径作用于生活在大学校园的学生们,在最大程度上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蕴含着教育目的的互动着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去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品德的形成以及生活方式的选择。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建设和信仰建设。

再次,大学生要实事求是的对待信仰问题。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信仰属于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信仰在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是人的精神支柱,在最难得抉择时才能显出信仰有多重要。我们不能没有信仰。

结语:

对探明当代工大学生信仰状况而言,这次调查无疑还是初步的。但是,我们希望这份报告能够结合其他研究结果和相关材料,给出一些结论和良好建议,对我校思想政治和心理教育也不无裨益。

附件一、调查图片

马克思报告最终版

大一学生正在宿舍仔细填写调查问卷--上、下 图

马克思报告最终版

马克思报告最终版

大二一男生正躺在床上认真地填写调查问卷

马克思报告最终版

马克思报告最终版

在E区男生宿舍楼里的

调查

马克思报告最终版

一校园里女生正接受我

们的信仰调查

马克思报告最终版

学校餐厅一学

生正阅读我们的调查问卷

马克思报告最终版

餐厅里

一名勤工俭学学生耐心地填写着我们的关于信仰的调查问卷

马克思报告最终版

宿舍楼前拦截学生进行调查问

马克思报告最终版

宿舍楼前拦截学生进行调查问卷

马克思报告最终版

在校园里进行调查问卷??

马克思报告最终版

在校园路旁进行调查问卷,小组成员(右)就被调查者的

疑问进行讲解和指导

附件二、访谈记录

2012.11.17晚,小组成员在大一新生宿舍做问卷式访谈; 2012.11.20午饭时间,小组成员在工大二餐向同学分发调查问卷;

2012.11.21,小组成员在校园里随机向同学们分发调查问卷做访谈;

2012.11.25,小组成员在E区男生宿舍楼下做访谈。

附件三、调查问卷

大学生信仰状况调查

亲爱的同学您好:

我们正在做一个关于大学生信仰的调查问卷,我们特邀您参加这次调查,您的回答会非常有利于我们对大学生信仰的了解,请您根据自身情况和想法在相应的选项上打√,非常感谢您的配合!

【个人信息】您的性别: 男 女

您的年级: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您的政治面貌:团员 党员或预备党员 群众

1你是否有信仰: A 是 B否 C不知道

2.你觉得信仰是什么:

A.个人的行为准则 B. 对天命、宗教或其他的信仰 C具体的生活目标 D.调节自我的心理的方法 E无法描述

3.下列哪个信念更符合你:(可多选)

A.我的命运把握在我的手中 B这是个物质的世界,钱主导

了我们的生活

C.知识就是力量,尽我所能学到一技之长,成就一番事业

D.珍惜时间活出价值,奉献自己 E.家庭幸福、身体健

康、快乐就好

4.你的个人信仰是: A.共产主义 B. 宗教信仰 C. 自然科学

D.其他

5.你的具体宗教信仰是:(如果有宗教信仰请选择其一)

A 基督教 B 天主教 C 伊斯兰教 D 佛教 E 道教 F 其他

6.你对有宗教信仰的同学怎么看:

A.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受影响 B理解接纳 C有兴趣了解不同的信

仰 D无所谓异同

7.你的信仰怎样产生:

A通过自身的积极寻求探索自身的经历及阅读 B.受家庭

的影响

C.受教育或老师同学的影响 D.其他

8.你认为什么可以影响你的信仰:(可多选)

A书籍 B网络、大众传媒 C学校教育 D信教

9.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什么是你的主要阻力:

A 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持的毅力B 家庭 社会 现实的阻力

C信仰的缺失 D未来的不确定性

10.你认为信仰会给你带来什么

A.学业上的成功 B、生活上的幸福 C自己理想的顺利实现 D三者兼有 E、其他

11.你一定会坚持自己的信仰吗 A、.是 B否 C不确定由情况而定

12.你是否觉得这是一个缺乏信仰的时代? A 是 B否 C说不清

13.大学生需要信仰吗? A.迫切需要 B.需要 C.不太需要

D.不需要

14.您觉得导致大学生信仰缺失的原因是什么?

A.学校教育的稀缺和失败 B.学生自身不想要信仰 C.社会深层原因 D.其他原因

15.你觉得你是哪一类大学生?

A.态度乐观有理想有抱负 B.有自己的想法但没有太远大抱负顺其自然

C.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很茫然不知道从何下手 D.对自己很悲观不知道以后要做什么

16.你认为在大学里是否应该开设关于信仰的课程,从而开拓大学生的精神领域? A.应该 B.不应该 C.无所谓 D.其他

17.以下有几种生活,你觉得最为满意的是哪一种

A.每天奔波忙碌 虽然辛苦却偶收获很充实 B.稳定安逸的生活

平庸却没有太大的担忧

C.有明确的信仰目标,相信一定会成功D.拥有最大程度的自由,做自己想做的是不受约束

18.你对幸福的定义是什么?

A.为自己的信仰而奋斗B.家庭和谐健康C.腰缠万贯D.享受生活无忧无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