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第十章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田麦久

多年训练计划是对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总体规划,对于运动员两年

以上的训练过程的设想和安排,都属于多年的训练计划,其时间跨度有时 可长达十几年。

第一节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

理论研究与训练实践有已表明,不经过多年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就不可

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优秀运动员。为了保证多年的训练取得理想的效果,即培养 出高水平的优秀运动员,需要对整个训练过程进行合理的和整体的规划。调查 表明,我国不同项群奥运选手的培养期在7.6~11.2年之间(表10-1)。

第十章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田麦久

多年训练计划是对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总体规划,对于运动员两年

以上的训练过程的设想和安排,都属于多年的训练计划,其时间跨度有时 可长达十几年。

第一节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

理论研究与训练实践有已表明,不经过多年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就不可

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优秀运动员。为了保证多年的训练取得理想的效果,即培养 出高水平的优秀运动员,需要对整个训练过程进行合理的和整体的规划。调查 表明,我国不同项群奥运选手的培养期在7.6~11.2年之间(表10-1)。

(依陈兵、田麦久,1992)(依陈兵、田麦久,1992) 项群

人数

参加业余训练

年龄(岁)

表10-

10-10-10-10-

1

1111

我国第23

23232323

届、24

24242424

届奥运会参赛选手训练成才年限

达各阶段界点训练年限(年)

入省市队入国家队参赛奥运会

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速度性2517

11.5

11.3

4.0

3.6

6.9

7.1

10.2

9.6

力量性

2713

14.1

13.0

2.8

2.9

5.8

7.5

9.8

10.1

耐力性

2523

15.9

14.1

1.8

2.1

5.9

4.9

8.2

7.6 技 能 主 导 类

表现难美性 表现准确性 152028 16

8.7 15.7

7.9 15.1

2.9

1.9

2.7

1.8

8.3

5.3

6.9

4.6 12.8

8.6 10.2

7.8

隔网对抗性 1924 12.2 11.9 3.0

3.1

7.6`

7.1 11.3 11.2

同场对抗性 4840

13.1 12.8

3.4

2.8

8.7

7.1 12.3 10.2

格斗对抗性 298 15.4 14.4

2.3

2.6

5.4

5.1

7.9

9.2

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长期性的要求

构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各个部分,无论是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还是 心理能力,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二、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阶段性的要求

运动员机体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点,以及构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运动素质、技术、 战术和心理等因素内部结构的层次性,决定了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的完整过程是 由若干个彼此相联的不同阶段组成的。各个阶段有着自己特有的训练任务和内容,由 着不同的运动负荷要求。

三、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与后天获得性竞技能力最佳组合的要求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一部分由先天性遗传途径获得,一部分由后天性训练途径与生 活途径获得(图10-1)。

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随着人体发育阶段的递进而表现出不同的水平,后天获

得性竞技能力也随训练过程的延伸而变化,因此,科学的多年训练过程始终把追求实现 二者的最佳组合作为自己的行为目标。

理想的组合是,当运动员的生长发育过程处于最适宜于参加某个运动项目的专项竞

技的阶段时,他应该已在专项的技能、体能、战术能力及心理能力等各方面接受了足够 的训练,获得了充分的发展。运动员处于两类竞技能力最佳组合的状态时,则具备了在 专项比赛中,表现高度竞技水平最佳的主观条件。

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长期性的要求

构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各个部分,无论是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还是 心理能力,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二、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阶段性的要求

运动员机体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点,以及构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运动素质、技术、 战术和心理等因素内部结构的层次性,决定了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的完整过程是 由若干个彼此相联的不同阶段组成的。各个阶段有着自己特有的训练任务和内容,由 着不同的运动负荷要求。

三、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与后天获得性竞技能力最佳组合的要求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一部分由先天性遗传途径获得,一部分由后天性训练途径与生 活途径获得(图10-1)。

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随着人体发育阶段的递进而表现出不同的水平,后天获

得性竞技能力也随训练过程的延伸而变化,因此,科学的多年训练过程始终把追求实现 二者的最佳组合作为自己的行为目标。

理想的组合是,当运动员的生长发育过程处于最适宜于参加某个运动项目的专项竞

技的阶段时,他应该已在专项的技能、体能、战术能力及心理能力等各方面接受了足够 的训练,获得了充分的发展。运动员处于两类竞技能力最佳组合的状态时,则具备了在 专项比赛中,表现高度竞技水平最佳的主观条件。

人体各个系统发育的速度时不同的。运动员的各种竞技能力在多年训练过 程中也各有其不同适宜发展阶段(图10-3)

竞技能力

生活效应

训练效应

遗传效应

后天性

先天性

图10-1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获得途径

人体各个系统发育的速度时不同的。运动员的各种竞技能力在多年训练过 程中也各有其不同适宜发展阶段(图10-3)

竞技能力

生活效应

训练效应

遗传效应

后天性

先天性

图10-1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获得途径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100

200

(%)

(岁)

淋巴系统

神经系统

总体发育

生殖系统

图10-2身体各系统发育情况

(引自《运动生理学》教材,1984)

100%

5 10 15 20 25 30(岁)

全面发育

成熟期

心理能力

技能

体能

图10-3运动员各种竞技能力在多年训练过程中的发展 (引自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1997)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100

200

(%)

(岁)

淋巴系统

神经系统

总体发育

生殖系统

图10-2身体各系统发育情况

(引自《运动生理学》教材,1984)

100%

5 10 15 20 25 30(岁)

全面发育

成熟期

心理能力

技能

体能

图10-3运动员各种竞技能力在多年训练过程中的发展 (引自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1997)

第二节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对运动员从开始接受基础训练,达到个人运动竞技水平的高峰,到停止参加竞 技训练活动的整个训练过程的设计与规划,就是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一、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

以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为基础,并考虑到不同项群训练的特点,研究提出了全 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划分、训练年限及其训练的重点内容(表10-2)。

如表10-2所示,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通常包括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 最佳竞技阶段以及竞技保持阶段。

第二节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对运动员从开始接受基础训练,达到个人运动竞技水平的高峰,到停止参加竞 技训练活动的整个训练过程的设计与规划,就是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一、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

以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为基础,并考虑到不同项群训练的特点,研究提出了全 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划分、训练年限及其训练的重点内容(表10-2)。

如表10-2所示,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通常包括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 最佳竞技阶段以及竞技保持阶段。

表10-210-210-210-2全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划分表10-210-210-210-2全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划分

阶段

主要任务年限

训练的重点内容及顺序

负荷特点

体能主导类项目技能主导类项目

基础阶段

发展一般

运动能力3~51.协调能力,基本运动能力

2.多项基本技术

3.一般心理品质

4.基本运动素质

循序渐进

留有余地

专项提高

阶段

提高专项

竞技能力4~61.专项运动素质

2.专项技、战术

1.专项技、战术

2.专项运动素质

逐年增加

逼近极限

最佳竞技

阶段

创造专项

优异成绩

4~83.专项心理品质

4.训练理论知识

3.专项心理品质

4.训练理论知识

在高水平

区间起伏

竞技保持

阶段

努力保持

专项

竞技水平

2~51.心理稳定性

2.专项运动素质

3.专项技、战术

4.训练理论知

1.心理稳定性

2.专项技、战术

3.专项运动素质

4.训练理论知识

保持强度

明显减量

(引自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过程》,1988)

二、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年龄特征

在最适宜的年龄阶段,使运动员处于最佳竞技水平,创造出优秀的运动成绩是运动训 练的最终目标,也是决定整个运动训练过程年龄特征的主要依据。

陈兵、田麦久(1992)研究了我国377名第23届、第24届奥运会参赛选手全程性多年 训练各个届点的年龄特征(表10-5).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奥运级男运动员多年训练全过程平 均为13.8±1.7年;女运动员平均为13.5±1.1年,其中男子难美性项群选手最长为16.5年,而

男女耐力性项群选手最短,分别为11.3年及11.4年。我们把运动员开始参加训练到成为奥 运会选手的训练期限称为奥运成材期。

表10-5的材料表明,最短的为女子耐力性项目选手为7.6年、男子格斗对抗性项目选手 为7.9年,女子准确性项目选手为8.0年,最长的为男子表现难美性项群选手为12.8年,男 子同场对抗性项群选手为12.2年。如果以10年为界,将8个项群分为三组(表10-6),则可

对不同项群运动员奥运成材训练的年龄特征有一个框架式的把握。

20世纪60~90年代,由于竞技训练的国际性竞技日益激烈以及训练理论的不断发 展,在一部分运动项目中,出现了优秀运动员年轻化的趋向。其中,尤以竞技体操、 跳水和技巧等显示复杂高难的技术以及表现高度美感为主要特点的项目最为突出。我 们把那些在少年时期即有可能表现出世界级竞技水平的项目称为“少年”运动项目,而 将其他仍然由成人占据优势地位的项目称为“成人”运动项目。这两类项目各自的年龄 特征如表10-7所示。

二、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年龄特征

在最适宜的年龄阶段,使运动员处于最佳竞技水平,创造出优秀的运动成绩是运动训 练的最终目标,也是决定整个运动训练过程年龄特征的主要依据。

陈兵、田麦久(1992)研究了我国377名第23届、第24届奥运会参赛选手全程性多年 训练各个届点的年龄特征(表10-5).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奥运级男运动员多年训练全过程平 均为13.8±1.7年;女运动员平均为13.5±1.1年,其中男子难美性项群选手最长为16.5年,而

男女耐力性项群选手最短,分别为11.3年及11.4年。我们把运动员开始参加训练到成为奥 运会选手的训练期限称为奥运成材期。

表10-5的材料表明,最短的为女子耐力性项目选手为7.6年、男子格斗对抗性项目选手 为7.9年,女子准确性项目选手为8.0年,最长的为男子表现难美性项群选手为12.8年,男 子同场对抗性项群选手为12.2年。如果以10年为界,将8个项群分为三组(表10-6),则可

对不同项群运动员奥运成材训练的年龄特征有一个框架式的把握。

20世纪60~90年代,由于竞技训练的国际性竞技日益激烈以及训练理论的不断发 展,在一部分运动项目中,出现了优秀运动员年轻化的趋向。其中,尤以竞技体操、 跳水和技巧等显示复杂高难的技术以及表现高度美感为主要特点的项目最为突出。我 们把那些在少年时期即有可能表现出世界级竞技水平的项目称为“少年”运动项目,而 将其他仍然由成人占据优势地位的项目称为“成人”运动项目。这两类项目各自的年龄 特征如表10-7所示。

表10-610-610-610-6不同项群奥运选手成材期(始训→参赛奥运)表10-610-610-610-6不同项群奥运选手成材期(始训→参赛奥运)

年限

体能主导类技能主导类

<10年耐力性

表现准确性

格斗对抗性

≈10年速度性

力量性

>10年

表现难美性

隔网对抗性

同场对抗性

表10-710-710-710-7世界水平运动员多年训练的年龄特征 6~810~12开始接受训练的年龄(岁)

8~128~12必要的训练年限(年)

15±117±119±121±1达世界水平年龄(岁)

女男女男

““““少年””””运动项目““““成人””””运动项目 类别

表10-710-710-710-7世界水平运动员多年训练的年龄特征 6~810~12开始接受训练的年龄(岁)

8~128~12必要的训练年限(年)

15±117±119±121±1达世界水平年龄(岁)

女男女男

““““少年””””运动项目““““成人””””运动项目 类别

三、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负荷特点

如表10-2所示,基础训练阶段的负荷内容,首先是协调能力和基本 技术的训练;在专项提高阶段及最佳竞技阶段中,则首先要发展决定专 项竞技能力的首要因素;而在竞技保持阶段,则需要把运动员的心理稳 定性的保持和提高放在训练的首位。

运动负荷的量度随阶段的不同也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从对周期训

练次数的比较中可以看到,由基础训练阶段到专项提高阶段,周训练的 课次明显增加;而由最佳竞技发展阶段转入竞技保持阶段,周训练的课 次则逐渐减少。

三、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负荷特点

如表10-2所示,基础训练阶段的负荷内容,首先是协调能力和基本 技术的训练;在专项提高阶段及最佳竞技阶段中,则首先要发展决定专 项竞技能力的首要因素;而在竞技保持阶段,则需要把运动员的心理稳 定性的保持和提高放在训练的首位。

运动负荷的量度随阶段的不同也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从对周期训

练次数的比较中可以看到,由基础训练阶段到专项提高阶段,周训练的 课次明显增加;而由最佳竞技发展阶段转入竞技保持阶段,周训练的课 次则逐渐减少。

第三节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多年训练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特定的时间区域,都构成一个区间。对两年以上的

一个特定时间的训练过程的设计,就称做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如两届奥运会之间 4年的训练计划,6年中学学习期间的训练计划等等。

一、基础训练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我国乒乓球运动水平40年来始终位于世界的最前列。我国运动员从儿童时期起

(男子为6.1±1.5岁,女子为6.0±1.3岁)即系统地参加训练,他们在各类体校的训练 世界平均为5.3年(男)和5.7年(女),经过了包括基本技术、基本素质和基本心理 能力在内的基础阶段的严格训练,分别在19.4岁(男)和17.8(女)左右成为世界最 高水平的优秀选手(表10-12).

第三节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多年训练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特定的时间区域,都构成一个区间。对两年以上的

一个特定时间的训练过程的设计,就称做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如两届奥运会之间 4年的训练计划,6年中学学习期间的训练计划等等。

一、基础训练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我国乒乓球运动水平40年来始终位于世界的最前列。我国运动员从儿童时期起

(男子为6.1±1.5岁,女子为6.0±1.3岁)即系统地参加训练,他们在各类体校的训练 世界平均为5.3年(男)和5.7年(女),经过了包括基本技术、基本素质和基本心理 能力在内的基础阶段的严格训练,分别在19.4岁(男)和17.8(女)左右成为世界最 高水平的优秀选手(表10-12).

表10-10-10-10-12121212世界水平乒乓球选手多年训练的年龄特征

11.8±0.817.8±1.65.7±1.611.7±1.76.0±1.3M±S

1211xxxxxxxxxxxx319*

18*

18*

19*

19*

17*

14*

17197744477xxxxxxxxxxxx21013107777653661978.101976.11977.71978.91980.31982.1198

5.11982.61978.7

王楠

李菊

杨影

王辉

孙晋

张怡宁

张莹莹

李楠

成红霞

13.6±1.519.4±2.85.3±1.711.4±1.36.1±1.5M±S

14xxxxxxxxxxxx0*

17*

19*

1816*

24225xxxxxxxxxxxx311121366664961975.101976.11980.21980.31978.71975.41975.8 孔令辉

刘国梁

马琳

刘国正

秦志戬

冯喆

闫森

世界水平

训练年限

(岁)

世界前三

名年龄

(岁)

基础训练

年限(岁)

进专业队

年龄(岁)

训练起始

年龄(岁)

出生年月

姓名

*世界冠军(依张礬林、蔡振华、陆元盛材料编制,2000)

表10-10-10-10-12121212世界水平乒乓球选手多年训练的年龄特征

11.8±0.817.8±1.65.7±1.611.7±1.76.0±1.3M±S

1211xxxxxxxxxxxx319*

18*

18*

19*

19*

17*

14*

17197744477xxxxxxxxxxxx21013107777653661978.101976.11977.71978.91980.31982.1198

5.11982.61978.7

王楠

李菊

杨影

王辉

孙晋

张怡宁

张莹莹

李楠

成红霞

13.6±1.519.4±2.85.3±1.711.4±1.36.1±1.5M±S

14xxxxxxxxxxxx0*

17*

19*

1816*

24225xxxxxxxxxxxx311121366664961975.101976.11980.21980.31978.71975.41975.8 孔令辉

刘国梁

马琳

刘国正

秦志戬

冯喆

闫森

世界水平

训练年限

(岁)

世界前三

名年龄

(岁)

基础训练

年限(岁)

进专业队

年龄(岁)

训练起始

年龄(岁)

出生年月

姓名

*世界冠军(依张礬林、蔡振华、陆元盛材料编制,2000)

表10-10-10-10-11xxxxxxxxxxxx1名优秀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的年龄特征

3.5±1.2M±S

4444324533316~20岁

15~18岁

15~18岁

16~19岁

17~19岁

18~20岁

8~12岁

10~15岁

14~17岁

16~19岁

12~15岁

1971~19751970.12~1973.61973.4~19761972~19751974.1~1975.121973.11~1975.61970~19741971~19761973.4~1976.61972~19751971~19751954.10.211955.1.141957.10.91956.7.61956.11.221955.1.11961.12.151961.4.41959.3.151956.1.261958.9.10

排球

排球

排球

排球

射击

射击

体操

体操

三级跳远

篮球

篮球

曹慧英

陈招娣

周晓兰

周鹿敏

于吉平

孙盛伟

刘亚军

李翠玲

林克强

匡鲁彬

宋晓波

年龄区间年度区间

年限

基础训练阶段的年龄特征

出生项目

姓名

(依田麦久,1986)

表10-10-10-10-11xxxxxxxxxxxx1名优秀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的年龄特征

3.5±1.2M±S

4444324533316~20岁

15~18岁

15~18岁

16~19岁

17~19岁

18~20岁

8~12岁

10~15岁

14~17岁

16~19岁

12~15岁

1971~19751970.12~1973.61973.4~19761972~19751974.1~1975.121973.11~1975.61970~19741971~19761973.4~1976.61972~19751971~19751954.10.211955.1.141957.10.91956.7.61956.11.221955.1.11961.12.151961.4.41959.3.151956.1.261958.9.10

排球

排球

排球

排球

射击

射击

体操

体操

三级跳远

篮球

篮球

曹慧英

陈招娣

周晓兰

周鹿敏

于吉平

孙盛伟

刘亚军

李翠玲

林克强

匡鲁彬

宋晓波

年龄区间年度区间 年限

基础训练阶段的年龄特征 出生项目

姓名

(依田麦久,1986)

1111、训练的主要任务及基本内容

运动员基础训练的总任务是发展一般运动能力。

在近代运动训练理论和实践中,日益重视协调能力的作用,把协调能力看作是

发展运动员技能和战术能力的基础。而儿童时期正是发展协调能力最有效时期。如 图10-5所示,运动员在基础训练阶段,应将发展协调能力的训练放在首位。 在发展协调能力训练内容的配置中,亦应注意不同年龄的适宜训练内容。德

国学者认为,儿童从5~6岁起即可有效地发展节奏感继而应安排发展灵活性、反 应及空间定向能力的练习,9岁起可着力提高平衡与准确能力(图10-6)。

在发展各自运动素质的训练内容的配置上,随年龄由小至大,应按照柔韧→

有氧耐力及反应速度→最大速度及速度力量→最大力量、无氧耐力及力量耐力的 顺序予以安排。

2222、负荷特征与竞赛安排

安排参加基础训练的少年儿童的训练负荷时,必须严格遵循序渐进的原则。德国

田径界流传着这样一个警句:“他们(指参加训练的儿童)能够做到。但不要让他们去 做。”就是指不要让儿童承受看来他们似乎可以承受的过大的负荷。

1111、训练的主要任务及基本内容

运动员基础训练的总任务是发展一般运动能力。

在近代运动训练理论和实践中,日益重视协调能力的作用,把协调能力看作是

发展运动员技能和战术能力的基础。而儿童时期正是发展协调能力最有效时期。如 图10-5所示,运动员在基础训练阶段,应将发展协调能力的训练放在首位。 在发展协调能力训练内容的配置中,亦应注意不同年龄的适宜训练内容。德

国学者认为,儿童从5~6岁起即可有效地发展节奏感继而应安排发展灵活性、反 应及空间定向能力的练习,9岁起可着力提高平衡与准确能力(图10-6)。

在发展各自运动素质的训练内容的配置上,随年龄由小至大,应按照柔韧→

有氧耐力及反应速度→最大速度及速度力量→最大力量、无氧耐力及力量耐力的 顺序予以安排。

2222、负荷特征与竞赛安排

安排参加基础训练的少年儿童的训练负荷时,必须严格遵循序渐进的原则。德国

田径界流传着这样一个警句:“他们(指参加训练的儿童)能够做到。但不要让他们去 做。”就是指不要让儿童承受看来他们似乎可以承受的过大的负荷。

专项运动素质

一般运动素质

高难技术高难技术

专门协调能力一般协调能力

6 7 8 10 9 11 12 13 14 15 20 21 16 17 18 19 图10-5发展不同竞技能力的适宜年龄区间 (据[德]葛欧瑟19xx年材料改编)

专项运动素质

一般运动素质

高难技术高难技术

专门协调能力一般协调能力

6 7 8 10 9 11 12 13 14 15 20 21 16 17 18 19 图10-5发展不同竞技能力的适宜年龄区间 (据[德]葛欧瑟19xx年材料改编)

平衡与准确

灵活性、反应、空间定向

节奏感

6 7 8 11 10 9 12 13 14

图10-6发展各种协调能力的适宜年龄区间 (据[德]葛欧瑟19xx年材料改编) 平衡与准确

灵活性、反应、空间定向

节奏感

6 7 8 11 10 9 12 13 14

图10-6发展各种协调能力的适宜年龄区间 (据[德]葛欧瑟19xx年材料改编)

二、专项提高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1111、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与训练任务

运动员在成功地接受了3~5年的基础训练之后,“少年”项目运动员通常从10~12岁

起,“成人”项目运动员从14~16岁起,便进入了专项提高阶段,致力专项竞技能力的提高。 这一阶段通常延续4~6年。

2222、两个阶段负荷安排的不同特点

运动员进入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通常可以比较明显地逐步承受较大的专项训练

负荷。在这一阶段训练中,要特别注意细致地安排负荷。

一般来说,波浪式地增加训练负荷是适宜的。当然,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专项提

高阶段也可以采用逐年增加负荷的安排。

在专项提高阶段与最佳竞技阶段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

3333、优秀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高原现象

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常常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之后,会

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运动训练学将其命名为“高原现象”(邬向 明、田麦久、1988)。

如第23届奥运会男子举重冠军陈伟强、男子步枪射击世界记录创造者林波,他们在 多年训练过程中都曾出现过“高原现象”(图10-9)

二、专项提高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1111、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与训练任务

运动员在成功地接受了3~5年的基础训练之后,“少年”项目运动员通常从10~12岁

起,“成人”项目运动员从14~16岁起,便进入了专项提高阶段,致力专项竞技能力的提高。 这一阶段通常延续4~6年。

2222、两个阶段负荷安排的不同特点

运动员进入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通常可以比较明显地逐步承受较大的专项训练

负荷。在这一阶段训练中,要特别注意细致地安排负荷。

一般来说,波浪式地增加训练负荷是适宜的。当然,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专项提

高阶段也可以采用逐年增加负荷的安排。

在专项提高阶段与最佳竞技阶段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

3333、优秀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高原现象

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常常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之后,会

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运动训练学将其命名为“高原现象”(邬向 明、田麦久、1988)。

如第23届奥运会男子举重冠军陈伟强、男子步枪射击世界记录创造者林波,他们在 多年训练过程中都曾出现过“高原现象”(图10-9)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xx年 ●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岁

KG

陈伟强 奥运会男子举重冠军

举重运动员陈伟强多年训练过程中竞技水平的“高原现象”表现 75

85

95

105

115

125

135

145

●●

●●

抓举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xx年 ●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岁

KG

陈伟强 奥运会男子举重冠军

举重运动员陈伟强多年训练过程中竞技水平的“高原现象”表现 75

85

95

105

115

125

135

145

●●

●●

抓举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xx年 ●

●●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岁

60发卧射

600

595

589

583

577

林波 男子步枪世界记录创造者

运动员林波多年训练过程中竞技水平的“高原现象”表现 高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xx年 ●

●●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岁

60发卧射

600

595

589

583

577

林波 男子步枪世界记录创造者

运动员林波多年训练过程中竞技水平的“高原现象”表现

邬向明等对136位我国体能主导类项目(田径、游泳、举重)优秀选手的研究

揭示,“高原现象”的发生概率达69.3%通常在从训后6~8年时出现;出现“高原现象” 时运动员的年龄为20岁左右;“高原现象期”持续2.0±0.5年。

导致““““高原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1)随着运动员进入青年期,各生理系统发育日臻完善,遗传效应减慢或停滞。 这是不依人们主观意志而转移的自然规律。

(2)由于多年由同一教练同一思路训练,对所采用的习惯性训练方法和手段高 度适应,难以引起积极的适应性反应,训练的效应自然减弱。

(3)训练不当(包括过度负荷、局部损伤等)及环境的不良影响。

(4)运动员由于训练以及经济、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主观 努力的下降(表10-19)。

邬向明等对136位我国体能主导类项目(田径、游泳、举重)优秀选手的研究

揭示,“高原现象”的发生概率达69.3%通常在从训后6~8年时出现;出现“高原现象” 时运动员的年龄为20岁左右;“高原现象期”持续2.0±0.5年。

导致““““高原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1)随着运动员进入青年期,各生理系统发育日臻完善,遗传效应减慢或停滞。 这是不依人们主观意志而转移的自然规律。

(2)由于多年由同一教练同一思路训练,对所采用的习惯性训练方法和手段高 度适应,难以引起积极的适应性反应,训练的效应自然减弱。

(3)训练不当(包括过度负荷、局部损伤等)及环境的不良影响。

(4)运动员由于训练以及经济、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主观 努力的下降(表10-19)。

表10-1910-1910-1910-19体能主导类项目优秀选手““““高原现象””””的年龄特征及主要致因

1.遗传效应减慢或停滞

2.训练效应的自然减弱

3.训练不当及环境的不良影响

4.主观努力下降

主要致因

69.3%

6~8

≈20年

1~2年

发生概率

出现时训练年限

出现时年龄

延续时间

研究结果研究内容

(依邬向明、田麦久、1989)

表10-1910-1910-1910-19体能主导类项目优秀选手““““高原现象””””的年龄特征及主要致因

1.遗传效应减慢或停滞

2.训练效应的自然减弱

3.训练不当及环境的不良影响

4.主观努力下降

主要致因

69.3%

6~8

≈20年

1~2年

发生概率

出现时训练年限

出现时年龄

延续时间

研究结果研究内容

(依邬向明、田麦久、1989)

4444、集体项目运动员的结果调整与集团竞技能力的保持和提高

同所有事物的发展过程一样,集体项目运动队集团竞技能力的发展也必然经历着

提高→成熟→衰退的过程,尹洪满等的研究描述了这一过程的阶段特征(表10-20、图 10-10)。

表10-10-10-10-20202020我国篮排足国家队1976~19901976~19901976~19901976~19xx年集团竞技能力发展周期模型(年)

7.57.08.4合计

0.8±0.42.5±0.83.0±0.71.2±0.30.5±0.32.3±0.32.9±0.31.3±0.30.7±0.33.2±0.83.3±0.61.2±0.3

组建阶段

提高阶段

成熟阶段

保持阶段

足球排球篮球阶段

(依尹洪满、田麦久、1991)

4444、集体项目运动员的结果调整与集团竞技能力的保持和提高

同所有事物的发展过程一样,集体项目运动队集团竞技能力的发展也必然经历着

提高→成熟→衰退的过程,尹洪满等的研究描述了这一过程的阶段特征(表10-20、图 10-10)。

表10-10-10-10-20202020我国篮排足国家队1976~19901976~19901976~19901976~19xx年集团竞技能力发展周期模型(年)

7.57.08.4合计

0.8±0.42.5±0.83.0±0.71.2±0.30.5±0.32.3±0.32.9±0.31.3±0.30.7±0.33.2±0.83.3±0.61.2±0.3

组建阶段

提高阶段

成熟阶段

保持阶段

足球排球篮球阶段

(依尹洪满、田麦久、1991)

组建

提高成熟保持

时间

集团竞技能力

图10-10球队集团竞技能力的发展过程 (依伊洪满、田麦久、1991) 组建

提高成熟保持

时间

集团竞技能力

图10-10球队集团竞技能力的发展过程 (依伊洪满、田麦久、1991)

通过改善球队成员的组合特征,提高球队集团竞技能力应注意以下四点:

保持处于不同竞技能力发展阶段的球员之间的适宜比例

保持适宜的平均累积配合训练年限

采用全国选拔式组建国家队

选用适宜的队伍更新方式

表10-10-10-10-21212121我国篮、排、足球队平均积累配合训练年限****(1976~19871976~19871976~19871976~1987)

1.3±0.72.5±1.72.1±1.5男足

1.6±0.82.7±1.82.2±1.5男篮

1.7±1.03.1±2.02.4±1.7女篮

1.8±1.03.5±1.82.6±1.7男排

2.0±1.14.0±2.03.2±1.9女排

替补主力全队

队别

*全队队员在国家队训练年限的平均数(依尹洪满、田麦久,1991)

通过改善球队成员的组合特征,提高球队集团竞技能力应注意以下四点:

保持处于不同竞技能力发展阶段的球员之间的适宜比例

保持适宜的平均累积配合训练年限

采用全国选拔式组建国家队

选用适宜的队伍更新方式

表10-10-10-10-21212121我国篮、排、足球队平均积累配合训练年限****(1976~19871976~19871976~19871976~1987)

1.3±0.72.5±1.72.1±1.5男足

1.6±0.82.7±1.82.2±1.5男篮

1.7±1.03.1±2.02.4±1.7女篮

1.8±1.03.5±1.82.6±1.7男排

2.0±1.14.0±2.03.2±1.9女排

替补主力全队

队别

*全队队员在国家队训练年限的平均数(依尹洪满、田麦久,1991)

表10-2210-2210-2210-221976~19871976~19871976~19871976~19xx年间国家篮、排、足球队不同更新方式运用次数

9283675042改/重建式占

(%)

817335058微调式占(%)

43322重建式(次)

77543改建式(次)

12467微调式(次)

男足男篮女篮男排女排

队别

(依尹洪满、田麦久,1991)

表10-2210-2210-2210-221976~19871976~19871976~19871976~19xx年间国家篮、排、足球队不同更新方式运用次数

9283675042改/重建式占

(%)

817335058微调式占(%)

43322重建式(次)

77543改建式(次)

12467微调式(次)

男足男篮女篮男排女排

队别

(依尹洪满、田麦久,1991)

三、竞技保持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大量的实例都已说明,许多似乎已经度过了竞技高峰的运动员,在适宜的条件下仍然 有可能达到新的更高的竞技水平。

如男子跳水世界冠军李孔政(中国),女子800米世界记录创造者克拉托赫维洛娃

(捷克),19xx年连创5000米、10000米世界记录的30岁的挪威女长跑家克里斯蒂安森, 中国女排的优秀队长曹慧英,操女子手枪慢射世界记录的中国女射击手李英子等。 表10-2310-2310-2310-2319971997199719xx年世界田径锦标赛中大龄选手的获奖情况 25.51330.21930岁以上人次

25.51319.01228~29岁人次

100.051100.063前3名人次

1721项数

%%%%女%%%%男性别

(依张英波,1991)

三、竞技保持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大量的实例都已说明,许多似乎已经度过了竞技高峰的运动员,在适宜的条件下仍然 有可能达到新的更高的竞技水平。

如男子跳水世界冠军李孔政(中国),女子800米世界记录创造者克拉托赫维洛娃

(捷克),19xx年连创5000米、10000米世界记录的30岁的挪威女长跑家克里斯蒂安森, 中国女排的优秀队长曹慧英,操女子手枪慢射世界记录的中国女射击手李英子等。 表10-2310-2310-2310-2319971997199719xx年世界田径锦标赛中大龄选手的获奖情况 25.51330.21930岁以上人次

25.51319.01228~29岁人次

100.051100.063前3名人次

1721项数

%%%%女%%%%男性别

(依张英波,199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