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交通的调查报告

关于宁强县交通的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受交通运输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机动车保有量和机动车驾驶员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道路交通参与者的急剧增长给原本捉襟见肘的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和道路交通事故也乘虚而入。据公安部交管局公布:20xx年我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死亡98738人人,伤残469911人,直接经济损失18.8亿元,万车死亡率为7.6,居世界首位,比交通高度发达的美国还高出2%之多。据有关部门统计,20xx年度,我县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544起,死亡136人,伤残881人,直接经济损失163.992万元,与20xx年事故四项指数相比,分别上升了58.68%、下降8.11%、上升27.5%、下降9.7%,占全县所有安全事故四项指数的98%、92%、96%、95%,居各类型安全事故第1位。道路交通事故已经严重危及我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引发了一些社会不安定因素,将直接影响到我县招商引资的软环境建设,甚至有可能制约我县经济的进一步高速持续发展。

二、调查内容与分析

(一)、宁强县道路交通安全概况:

宁强县的道路交通事业已初步建立起一个以一条高速路(宁宿徐高速)、一条国道(G104线)、三条省道(S121线、S251线、S234线)为主干线,各类县乡道路为分支的公路交通网络,具有一定规模的通行条件。据笔者调查统计,截止20xx年,我县拥有高速路里程达80公里,国道里程达70公里,省道里程达130公里,县乡道路32条650公里,乡村道路已达56条890公里,桥梁98座,有效地缓解了县乡道路拥挤的混乱局面,大大提高了通行能力,为我县的经济跨跃式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交通安全运行保障。道路的迅速发展,我县各类机动车保有量也呈大幅度上升趋势。截止20xx年12月底,我县拥有各类机动车89927辆,仅20xx年一年我县各类机动车登记达7500辆;机动车驾驶员也呈高速增长态势,现我县拥有各类机动车驾驶员45000名,20xx年新增驾驶员11000名,以25%的速度增长。 人口的增加,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驾驶员人数的增多,乡村道路里程的延伸,导致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日益严峻,现有的路面有效警力和交通安全管理模式远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形势需要。据笔者调查,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仍存在如下薄弱环节:

1、从道路现状看,我县一、二级国、省道路段较多,立体隔离设施、标志标牌相对齐全;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乡村道路不断延伸,但乡村道路交通标志的严重缺失给乡村道路的交通安全提出严峻考验。

2、我县城区道路多为平直、平行路段,有平交路口35处,其中灯控路口12个,电子监控路口3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路面警力的不足;但因资金投入和警力上的不足,仍有较多路口处于管理失控状态。

3、从警力分布看,我县公安交巡警大队现有干警99名,辅警220名。除去机关办公人员,路面执勤中队警力不到总警力的50%,人均管理公路达35公里,路面警力的严重不足,执勤交巡警整日高负荷运转,致使路面安全管理的效能大打折扣。

4、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单一,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不高。虽然《道路交通安全法》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的措施有明确规定,但交通安全靠交警的思想根深蒂固,致使很多相关职能部门不能或充分发挥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以至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当前影响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

虽然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道路交通流量迅速增长,但是现有的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还不适应迅速发展的人、车、路的需求。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影响我县道路交通安全主要有以下原因:

1、人的因素直接影响我县道路交通安全。

人,包括机动车驾驶人、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等一切交通参与者,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笔者调查分析,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原因是人的因素,20xx年我县共发生此类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道路交通事故820起,死亡95人,伤残550人,直接经济损失110万元,分别占我县交通事故四项指数的53.11%、69.85%、62.43%、67.08%。 首先是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无证驾驶、驾无牌车、驾车吸烟、拨打移动电话以及道路行驶中超员、超载、超速、逆向行驶、酒后驾车、货运机动车载人等严重交通违法现象普遍。占全县驾驶人总数63.1%以上的二、三轮摩托车驾驶员,每年除了年度审验或车辆检验能见到一面外,其它时间很难见到他们,长时间的不学法,致使其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认识不足,在道路行驶中主观随意性大,违法行为突出,上路随意调头、拐弯,不带驾驶证、行驶证,驾驶证、车辆多年不审、不检,特别是部分三轮载货摩托车,受利益驱使用于拉客,此类现象我县睢桃路上最为多见,虽经多次取缔,仍屡禁不止。

其次是机动车责任人(车主、单位负责人)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没有尽到应有的安全管理和车辆维修保养义务。据调查,多数车主交通安全法制淡薄,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为儿戏,甚至指使教唆驾驶员多拉快跑,对路面执勤交巡警的安全检查视而不见。另外,还有部分车主(负责人)受利益和金钱的驱使,为提高车辆的营运效率,与驾驶人定口头协议,多拉多挣,多劳多得,致使车辆早出晚归,人歇车不歇,“小车不倒只管推”,车况极差,病车上路是家常便饭,试想这样的车辆上路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能有什么保障?

再次是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法严重。因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多未参加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和培训,在日常的道路交通活动中,违反交通标志标线的行为异常突出。行人闯红灯、在机动车道内行走、驾驶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行驶或随意穿插行驶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之间,行驶路线不定,导致路面交通险象环生,另外,非机动车载人、载物等违法行为也时有发生,对我县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2、影响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二大因素,车的因素。车是指机动车、非机动车。我县近年来各类机动车保有量呈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如前所述),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不难看到,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中,有较大比例的脱检车、报废车正与我们擦身而过。例如农用运输车,可谓农民致富的“多用途车”,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这部分车深受农民喜爱,既可农作,又可搞运输,还时常充当“客运”、“货运”两大功效的运输工具。但因为保险费、车购税等问题影响,农用车注册登记率不足60%,年检率不足50%,安全设施普遍不全,安全性能普遍不高,农用车问题已成为各级公安交管部门关注的焦点、治理的重点。

3、道路条件和道路环境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和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第三大因素。人多、车多、路少,高峰拥挤已成不争的事实。近几年我县的道路状况虽大有改观,但局部路段在交通高峰时段仍不能适应交通需求,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例如我县城区的元府路、八一东路、人民东街等路段。城区人、车混行,多车一道的状况尤为突出,县乡道路里程的不断增加而安全标志的严重缺失依然严重,交通安全设施不能满足当前道路交通安全的要求,这些都是影响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环境和发展,导致我县道路交通事故高发的重要因素。

三、调查建议

从笔者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当前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人多、车多、路况复杂而路面警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要想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切实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车辆的安全行车性能,完善道路的基础设施,笔者认为必须想方设法走出一条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之路。

走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之路,就要求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及相关政府部门要认真依法履行职责,及时研究、探索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长效机制,为保障社会和谐稳定,道路安全畅通,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在此,笔者就推进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工作提

出几点初步建议:

1、完善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机制。要设立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对本行政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实行统筹协调,同时,制定交通安全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分析交通安全形势,协调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汽车产业、交通运输、道路交通基础建设等工作。

2、建立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管理机制。一是建立行政首长负责制;二是建立部门协作联动机制;三是建立群防群管工作机制。只有责任明确,机制科学,才能做到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3、建立科学的交通安全宣传模式。《道路交通安全法》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的措施有明确规定,要实现由交警一家唱独角戏向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宣传教育的转变,使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实处。

4、建立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监督机制。要把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保障交通安全的情况纳入目标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干部政绩考核范围,对于交通安全措施不得力,安全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道路交通事故多发,事故隐患突出的的单位,要实行“一票否决”,追究有关责任人员行政和法律责任。

5、建立交通管理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自治。为强化对驾驶员的自我安全教育管理,应成立了机动车驾驶员协会,主要由机务、安全部门负责人组成,承担驾驶员的日常安全学习教育,协助交警部门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行车竞赛活动。

四、结论

通过对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现状的调查,我们不难看到我县的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道路交通事故依然是影响并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社会因素。为缓解我县的交通压力,提高全县人民的交通安全意识,确保全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创造安定和谐的经济发展环境,就必须改善我县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交通安全的社会化管理战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县的道路交通环境,才能维护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保证我县经济进一步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1宁强县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调研报告

宁强县人民政府20xx年4月5日

近年来,随着宁强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道路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同时也带来了交通事故的安全隐患。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宁强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增强安全感和幸福感,构建和谐社会。目前,全乡农村道路建设快但安全设施少、农村车辆多但群众安全意识差,农村道路的交通安全形势非常严峻,根据县“大调研”、“大排查”、“大整治”文件要求,宁强县组织相关安全责任部门开展大调研、大排查。现将有关调研、排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状况

宁强县境内交通发达,目前通车公路总里程达367.5公里,其中县道25.5公里,村道140.5公里,组道201.5公里;全乡共有机动车驾驶员112名,机动车75辆。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围绕“保畅通、保安全”的总体目标,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工作机制,宁强县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基本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工作成效逐步显现。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村村通工程”建设的深入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日趋严峻。

2

二、主要问题

1、发生事故情况及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严峻

宁强县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发生0起,无人员死亡,虽然没有发生死亡事故,但目前宁强县道路交通形势管理难度非常大,主要是摩托车无牌无照,非法营运十分严重,经统计,摩托车2750辆,其中无牌无照22047辆,非法营运16辆。严重存在着交通安全隐患。

2、安全设施普遍缺少

“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乡村道路建设迅猛,但安全设施普遍缺少。全乡白聚油路18公里,甘宝油路7.5公里,通村公路18条、140.5公里,通组公路120余条、201.5公里,普遍存在着坡陡、弯急、路面差等现象,并且缺乏护栏、档墙、防撞墙、警示标牌139处,另外还有许多村民、企业集资修建、改建的道路,基本没有安全设施。同时,农村马路边乱搭乱建情况较多,严重阻碍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的视线,由此带来了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3、管理力量比较薄弱

由于一直以来在交通安全工作中管理力量历来不足。当前在农村硬化道路和机动车保有量增长、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农村群众安全意识欠缺的情况下,农村道路迫切需要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宁强县现仅有派出所4名干警,安监站3名工作人员,既要保证城镇的交通畅通、安全,又要做好农村大范围、长里程的道

3

路交通安全管理,同时还要抓好宁强县其它工作,管理力量与管理需要之间显然很不协调。

三、主要原因

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法制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农村群众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而且接受交通安全教育的面比较狭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都较差,特别是老年人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固有的思维和行为习惯,随意穿越马路、在路边堆放杂物情况较多;幼儿更是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外来人员交通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都不强;许多青壮年村民法制意识淡薄,无证驾驶、驾驶无牌车、报废车、超载、加载等违法行为十分突出。这些都会影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2、交通压力不断增大。

近年来,宁强县农村驾驶人员和机动车量迅速增加,基础建设也吸引了大量外地车辆和务工人员,加重了农村道路的交通压力;农村中从事非法运营的面包车较多,而且驾驶报废车、无牌无证摩托车等行为一直以来都是管理的盲点和难点,尤其是在农村主要道口、农贸集镇上,各种车辆混杂,交通拥挤,交通安全问题非常突出,宁强县的通村、通组公路路面窄、坡陡、弯急,在很多地方无安全标示牌,防护栏和档墙等安全设施。这些都加剧了农村道路的交通压力,也成为造成交通事故的隐患。四、对策建议

4

为加强和改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防范事故的发生,建议如下:

1、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重视交通安全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事关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是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深刻认识做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重要性和特殊性,高度重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切实履行职责,大力解决影响农村人民群众安全的突出问题。

2、明确管理职责,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

农村道路及安全设施要象城市道路和国省道一样,明确有人建、更有人管。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特别是要明确村道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职责,防止出现“有人建、

无人管”和“人人管,人人又不管”的情况。二要认真履行职责。各部门之间要加强配合和协作,切实履行相应职责。同时对今后新建的道路,要严格把关,确保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和道路设计、建设、验收。

3、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安全素质

一是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派出所,安监站,交管站等部门要经常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对道路安全工作的宣传和报道。二要强化对农村青壮年的教育。农村中的青壮年往往是农村交通违法行为的主要和主动

5

参与者,他们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交通是否安全。要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教育和培训纳入农民素质教育工程,通过强化教育,提高村民的法律知识和安全意识,提高村民素质。三要增强弱势群体的自我保护意识。宁强县农村中的老年人、幼儿和外来人员是交通安全中的弱势群体,要采取他们易懂、易记、易接受的教育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增加他们的交通常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4、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安全设施

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既是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预防交通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加大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安全设施建设和维护的经费投入,最大限度地解决安全隐患的存在,尽可能控制安全隐患的发生。

关于我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

的调研报告

——山西省道路交通安全协会

山西地处华北地区黄土高原,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山区和丘陵占全省面积的2/3。近年来,山西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自力更生修大路,艰苦奋斗奔小康,农村交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国家有关部委战略转移,强化“三农”建设,使山西的农村公路建设春意盎然。目前,全省农村公路11.6万公里,占全省公路通车里程13.16万公里的88.1%。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道路的拓展,农村机动车、驾驶人迅猛增加,农民出行条件的不断改善,农村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的同时,由于农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及交通安全监管工

作跟不上形势的需要,农村道路交通管理滞后显得尤为突出。交通法规、交通设施、交通监管、交通服务不配套,人、车、路矛盾十分突出,道路交通事故频发,人民群众呼声较强烈。

本次调研,针对当前农村交通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坚持科学发展理念,依靠基层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深入城镇、乡村、农家,开展细致的调查研究,在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特别是交通战线的专家学者、交通参与者的意见和呼声,把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脉搏和症结,依托媒体适时开展农村交通调研的专题宣传,起到宣传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实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畅通,促进民警强化交通管理互动的良好效应。同时,也引起党委、政府、全社会对农村交通安全的重视和关注,让农村道路真正成为农民的致富路、放心路。

一、我省农村交通安全现状

(一)农村交通基本要素情况

1、全省人口分布和道路通车里程。全省33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约有1942万,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全省有118个县、1339个乡镇、28536个村。全省96.1%的农村通了公路,42.3%的村内道路是水泥路,27.5%的乡镇建有车站或停靠点。近4年间,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353.1亿元,

占同期全省公路建设总投资的1/3,新改建农村公路106758公里,其中县乡公路16910公里,100%的建制村通了水泥(油)路。

2、全省机动车、驾驶人情况。随着农村道路条件的改善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机动车、驾驶人数量猛增。全省在册机动车400余万辆(不含农机部门统计数据),其中在册的挂车、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摩托车等“五小”车辆达100余万辆,占到车辆总数的29.8%;全省驾驶人600余万人,其中农村驾驶人有160余万人,约占驾驶人总数的26.4%。20xx年底我省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小型汽车5.8%辆、摩托车56.57%辆、电动自行车达13.52%辆。

3、农村道路公安交通管理警力配置情况。目前,全省有正式公安交警7225人,协勤人员8000人余人,176个交警大队,用于县乡道路120个,3000余名警察。其中,环节干部、车管、事故处理等执法岗位的民警2500余人,直接用于路面勤务管理的正式民警只有505名,按全省县乡道路63111公里计算,人均管辖约125公里。全省村村通公路47256公里,没有专门警力管理。县、乡、村三级道路总里程11.6367万公里,人均管辖218公里。按照公安部交管局中部地区县乡公路警力配置平均每公里0.08人计算,缺编4544人;村村通公路按最低标准平均每公里0.018人计算,缺编6538人。现有警力也多为19xx年道路体制改革时的基

础,二十年多来警力基数增长不大,年龄老化,平均达43.2岁,思想僵化,工作弱化,只好雇用临时协勤人员上路维持路面秩序。当前,农村道路上的问题较多,矛盾突出,不适应农村交通安全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农村交通管理执法环境情况

当前农民经济还不富裕,买不起高档车,购买低档车、二手废旧的“五小”车辆、“三无”车辆上路现象很普遍,突出表现是无序、混乱,而且相当的车辆排气超标,造成污染。加之驾驶人文化素质较低,考证后续教育跟不上,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行车走路我行我素,随意性大,车辆与行人混行、人货混装、超员、超载违法行车的问题十分突出,在当前的农村交通管理中,重要的问题是对驾驶人的素质教育。驾驶人无视交通法规,不仅造成交通无序,而且是引发重特大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公安交警虽经不停顿的整治,对无牌无证的严重违法行为处罚中执行上限罚款2000元,农民缴不起罚款,抵触情绪大;酌情少罚,又形成随意执法。农村交通执法公安、交通、农机、安监多部门参与,但职责不够明确,存在交叉、扯皮,使执法形成盲区,究责难为。因此,整治隔靴搔痒,一直不解决根本问题。加之农民交通安全意识差,公安交警在农村的执法阻力较大,执法严群众不支持,执法松社会又有反映,时有打骂民警、抗拒执法的行为发生。总之,农村交通执法环境较为恶劣。

(三)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取得一定成效

道路交通管理由笨拙的人力管理逐步向智能交通过渡。智能交通是文明交通的展示,科技化、信息化、网络化程度较高,解放和取代了人力劳动。我省当前农村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基本处于粗放的管理模式和水平,虽然使用了一些先进设备,但由于交通文明程度不高,人机结合不好,基本是靠人力管理为主,还是靠天吃饭。公安交警的独力支撑作用是很有限的,农村车辆、驾驶人的管控是局部的、阶段性的,专项整治的成果也是暂时的短期行为,形不成长效的管理机制和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氛围。不过,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较重视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特别是公安部20xx年广西公安交通管理现场会后,我省强化了农村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依托交通安全“五进”宣传活动,倡导以乡设队,实行灵活的勤务管理,交警部门在警力一时难以增编,乡村路况一时难以改观的情况下,初步尝试探索建立适合广大农村道路实际的交通管理模式和方法,大力倡导“文明交通”,初步形成“政府牵头,交警主管,部门参与,综合治理”的管理格局。乡政府主抓,公安交警与公安派出所、交通、农机、安监等部门协同作战,有力的整治农村交通的混乱局面,全力保障农村交通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明确乡镇交通安全政府主抓的责任,强化各职能部门互动,不断转变执法理念,将车、驾管业务下放到大队,将服务前移,加强

信息网络建设,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将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逐步落到实处,较好地保障了我省农村道路的安全与畅通。

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省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虽然做了一定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与党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交通违法突出,交通事故频发,特别是恶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乡村道路交通管理混乱带来的负面效应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甚至影响农村的稳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xx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发生的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中,发生在农村道路的就占到了54%。我省发生在农村道路的交通事故也占到全省交通事故总数的38%。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较为严竣,必须进一步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1、农村交通安全状况堪忧,管理困惑。近年来,农村道路交通的人、车、路迅猛增加与公安警力的缓慢增长比例严重失调,农村警力严重不足,装备落后,管理无法延伸至乡村,远不适应农村道路发展的需要。2008—20xx年,全省道路年增长率为47%,机动车年增长率为11.98%,驾驶人年增长率为15.93%,公安交警警力年增长率为3.8%。人、车、

路管理矛盾较为突出。如五台县交警大队属国家级旅游区,警力配置在全省县大队尚属较强。该大队管辖各类机动车

2.2万余辆,驾驶人2.7万余人,交警大队只有正式民警36人,聘用协勤人员270名,管辖省道4条计203公里,县道7条计164公里,乡级公路61条计441公里,总里程800余公里,人均管辖约23公里。除去大队、中队干部,有的乡镇中队只有一名正式民警和几名协勤人员,几条干线公路都难以保证警力全天候监控,更不说覆盖全县所有的农村公路网络,公安交警由于警力紧张,长期疲劳作战,加之装备不到位,连日常的勤务、事故、车管业务都难以维系。据统计,全省交警大队和交警中队临时聘用的协勤人员比例分别占到正式民警总数的81%和88%。临时人员上路带来的负面效应太大,这些人工资、待遇低,训练弱,监管不到位,不发生问题是暂时的,发生问题是必然的。让这些人承担农村道路执法的重任非常担忧。“11·28”央视曝光我省岚县和盂县交警公路“三乱”问题影响恶劣。目前在县交警大队所辖道路中,村道至少占道路总长一半以上。农村机动车、驾驶人的数量增长和交通民警数量微增长的比例悬殊,交警部门面临的工作压力巨大。农村道路失管、失控较为严重。无牌无证、无年检车辆、报废车、拼装车、无强制保险等交通违法行为的车辆上路现象普遍而大量存在。据统计显示,农村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高达63.5%以上,特别是酒驾违法行为

高达80%,交通事故伤亡率36.1%,造成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严重。20xx年3月26日,我省高平市北诗镇吴庄路段发生了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辆三菱车失控撞上路边民房,造成8人死亡、3人重伤的严重后果。去年该市发生各类道路交通事369起,死62人,伤48人。二、三轮摩托车肇事23起,致25人死亡,分别占死亡事故总数的41%和40%。目前,农村的交通安全多靠阶段性集中整治来解决,由于整治的时间短、力度弱,效果微,根本性的问题没能彻底解决。

2、农用车、摩托车等小型车辆管理漏洞较多。“五小”车辆行车秩序乱,事故隐患较大。据初步摸底,我省农村有各类机动车1000余万辆,其中以四轮低速货车、三轮汽车、三轮摩托车、二轮摩托车、变型拖拉机为主体的“五小”车辆达620余万辆,是在册车辆总数的6倍以上。这些车辆的性能、质量、种类千差万别,管理漏洞多,行车无序,安全隐患较大。以阳城县为例,各类机动车达14万余辆,其中“五小”车辆12万余辆,占机动车总数的81%。“五小”车辆中,摩托车有10万余辆,约占80%;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约有8200余辆,约占7.3%;变型拖拉机约有2900余辆,约占2.4%。目前,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相对还较低,随着乡村和边远山区公路的开通,虽然改变了全靠步行的历史,由于农民收入有限,大多农民买不起好车,多为购买老旧车辆。这些老旧车辆又多数已达或接近报废的年限,车况

不好是这些车辆的共同特性。这些廉价车辆上路,大都是无牌、无证、无费,安全技术性能很难保证,管理难度较大,引发交通事故的机率也较大。全省发生在农村道路上的交通事故占全省事故总数的38%。乡村和边远山区公路相对偏僻,由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警力不足,管控不到位,“五小”车辆管理问题多、事故多、盲区和死角多、漏洞多。

3、农村驾驶人考证,车辆办牌、#b@2难。在农村机动车驾驶人中,有相当没有经过正规的驾驶培训,即使有驾驶证,交通安全意识也十分淡薄,管理部门后续教育培训跟不上,交通违章违法现象经常发生。车辆办牌、#b@2业务及后续管理脱离农村地区实际情况,部门相互脱节,管理衔接不到位。以摩托车为例:摩托车生产厂家与经销商为了迎合群众需求,推出“借贷”和“分期付款”的促销方式推销摩托车,农民群众购买摩托车很方便,但购车后使用了几年,甚至有的已达到报废年限还未付清购车款,更谈不上办牌#b@2;其次农村机动车交易市场较为活跃,一些二手车大量被交易到了偏远的山区农村,据统计全省农村二手车占农村车辆总数的80%以上;再则受办牌#b@2的高门槛制约。按照部令规定:办理车辆上户必须严格实行计算机登记制度,费、税、强制保险一次性交清录入。农民购车很便易,但上户不仅手续繁杂,而且收费较高,部分车主干脆不上户。加之农机部门给农用车上户实行鼓励优惠政策,并奖励加油费,又

有部分车主图便宜,直接到农机部门上了户。关于方便农民购车上户,有关部门曾多次向政府部门书面建议,出台农民办牌上户的优惠政策,由于涉及社会多个部门利益,相互扯皮,政府的政策迟迟未出台。农民购车后,考证、办牌存在难度。

4、农民交通安全意识差,农村道路交通标志、设施严重缺失,交通安全宣传乏力。农民群众文化教育程度不高,加之管理、宣传等不到位,受种种原因影响,农村驾驶人对交通安全法规认识模糊,交通安全意识较弱,行车走路我行我素,货车载人、拖拉机载人、无牌无证车上路、客货混装、超员、超载、超速、疲劳驾驶等严重违法现象普遍存在。农村道路建设与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失调,行车环境条件较差。近年来,全省农村道路建设突飞猛进,硬化里程不断增加,“村村通”道路网的形成,使农村交通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车速明显提高。但是,农村道路由于天然地理条件限制,大部分绕山而转,避水而行,坡大沟深弯急,路况差。加之农村道路修建时过多考虑道路的实用性和建设成本,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农村道路的等级低、质量次。相当的村镇班子不健全,干部管理不力,文明村镇建设滞后,形成道路两旁违章占道现象严重,道路沿线乱挖乱建、堆物占道、乱设摊点等都严重影响车辆、行人的正常通行。临汾市尧都区县底镇埝下村从村口第一个十字路口到连接该村和临浮路约500米

的道路上,两边店铺、摊点约有90余家,大部分占道经营,将路面占去了三分二,发生道路拥堵和交通事故的隐患大。道路养护和管理的资金投入不足,维修养护不到位,标志、标线几乎没有,部分农村道路长期处于“病患”状态,道路交通环境氛围较差。综上所述,农民的出行安全问题仍然是各级政府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重头戏。农村道路交通宣传教育滞后。教育不深入,尤其是偏僻、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不能持之以恒,难以达到提高群众交通安全意识的效果。一些交通参与者法制观念淡薄,交通安全意识、环保意识淡薄,随意购车,随意行车,随意停车,有的甚至逃避、抗拒执法。当前,在农村地区开展的交通安全“五进”宣传活动,有待进一步深入。

5、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管控不到位。农村交通管理体制性、机制性、社会性问题长期未能彻底解决。公安交警作为农村道路交通的主管部门,现行体制是19xx年国家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的建制和编制,当时,只有县大队正科建制,乡(镇)、村未涉及,编制也很少。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公安部提出以乡设队,但至今还是一句空话。关于乡、村增设交通协管员的工作。目前,虽在118个县大队聘用交通协管员4600余名,只占全省交警聘用协管员总数的37.5%,很多乡、村仍无交通协管员参与交通管理。原归农机部门管辖的农用车辆移交不彻底。仍然存在政出多

门,交叉管理,处罚困难、管理难的问题。20xx年颁布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规定,除拖拉机以外,所有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及其驾驶人管理业务,都纳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然而直到现在,我省一些农机部门为了维持在职人员的生存,没有彻底将有关业务移交给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仍然在超范围违规办理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的牌证业务。加之政府对农村交通安全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改革的决心不大,宣传的氛围不浓,没有将交通管理的重心全力移向农村。当前,我省道路交通管理仍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的滞后局面,根本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和交通建设发展的需要。农村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机制不健全,责任目标不明确,职能部门没有形成常态化、稳定化的工作机制,公安交警由于警力短缺,长期疲劳作战,且部门孤军作战的局面未根本改变,农民出行难、出行安全的问题仍然是个大问题。

三、关于改进和提高农村交通安全的建议

我省当前农村交通安全突出的问题是管理问题。农村车辆、驾驶人的盲目无序发展、无序行车引发交通事故,相当的车辆尾气超标,污染环境,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群众。各级必须充分认识整治农村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须严格执法,规范农村的交通管理秩序;必须对农村交通工具作出规范性限制,防止盲目性;必须抓好文明、安全、畅通、

环保交通管理。农村交通安全责任重大,时不我待。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出重拳、出实招,积极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改革。呼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结合本地道路的实际情况,遵循交通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为群众服务的原则,重心下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破解难题,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解决农村交通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农村交通的文明程度,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尽快走上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

1、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视。在农村交通迅猛发展的今天,管理与被管理的矛盾,服务与被服务的矛盾显的较为突出,是摆在各级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在农村交通管理人力、物力、经费一时难以到位的情况下,实施专业化管理不现实,唯一的办法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借助社会综合治理,以解决当前农村道路交通燃眉之急。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是当前“三农”工作的“先行官”“排头兵”,它直接关系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民的出行便捷和安全,是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盼。关心群众,就应从关心农村的交通安全入手,农村交通安全是当前公安交通管理的焦点和工作重点,任重而道远。各级党委、政府要对农村交通安全真正重视起来,列入议题,明确工作重点,专人专抓,落实责任,限期改变面貌。要实施农村交通综合治理,

推进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逐步形成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道路交通包括“人、车、路、环境、管理”五要素,随着交通安全工作重心的转移,各级基层政府、辖区交警大队、派出所负有对本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责任。坚持交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听取辖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汇报,研究本辖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乡镇党委、政府要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中,要在倡导文明交通工程和智能交通工程方面下力,层层签订责任状,一级包一级,将管理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村委会,在村委成立相应的交通安全教育协管队伍,在管人、管事方面下力,在根治“顽症”方面出招,在规范行为、创新秩序方面用心,在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上显效。逐步形成“政府牵头、交警主管、部门参与、综合治理”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新机制。

2、必须完善农村交通安全法规建设。以《道路交通安全法》为基础,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探索建立适合本地区、本部门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针对性地方法律法规,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实施细则和措施,制定具体可行的农村交通安全规划,保障农村交通安全有法可依。同时政府要尽快出台方便农民购车办牌#b@2的优惠政策,要适当限制农村的低档次车辆盲目发展,强化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正确引导农民自学遵守交通安全法规。用法规制度保障,规范交通行为,

从而形成道路交通安全有人抓,安全隐患有人治理、工作措施有人落实、宣传教育有人开展、严重交通违法有人查处的工作局面。农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逐步提高,遵章守法的文明交通氛围逐步形成。

3、必须增加农村交通安全资金投入,尽快完善农村交通安全配套设施。应将农村交通安全管理费用纳入政府预算,予以全力保障。增强农村交通发展的前瞻性,减少农村交通建设的盲目性。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建设、养护、配套设施等要加大资金投入,在保证道路建设里程的同时更要优先保证建设、设施、养护的质量,彻底改善农村道路安全环境。农村道路虽路面沥清化,但道路的走向都是按原路线改造的,一些转弯处多为视线不清,安全隐患严重。因而要完善基础设施和标志、标线,加强交通信息网络建设,提升科学管理交通水平,消除安全隐患。政府和交通部门应积极筹集资金,加大对农村道路改造专项资金的投入,提高农村道路的等级,提高农村交通工具安全性能,提高农村交通设施质量,积极预防和减少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确保农村道路交通的安全与畅通。

4、必须强化农村交通安全监管机制建设。增加建制编制,完善机制建设,增加警力,充实人员,公开招聘交通协管员,真正让交通协管员在县、乡(镇)、村三级交通安全管理中发挥作用。应积极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乡村道路交

通社会管理模式和机制,改善办公环境,增加装备,改变农村交通安全管理警力不足、装备不强、监管乏力、宣传不到位的现状。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建立基层交安委和交通安全协会,动用社会力量,通过设置交通安全信息员、聘请交通协管员、交通安全劝解员等措施,弥补农村警力不足,缓解警力紧张。同时要针对公安交警协勤、协管人员队伍不断状大的现状,在提高其工资待遇的情况下,要以制度管人,要强化监督管理,确保队伍战斗力。发挥农村派出所参与交通管理是解决交警警力不足的好办法,建立多警种、多部门联合参与交通安全管理的新机制,延伸管理网络,在主要县、乡、村公路沿线的乡镇设立交警中队,把交通管理的重心由城市、主干道向农村县、乡、村道路延伸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好交警中队、公安派出所、乡镇交安委的作用,组织社会力量参与交通安全管理,形成县、乡、村三级交通安全管理网络。

5、必须强化农村交通服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整治。让管理到一线,服务到“三农”,下大力解决农村交通中突出的“三无”问题。各级、各部门要增强为农民服务的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考虑农村实际,灵活执行现有法规政策,重心前移,管理前移,全心全意为农民群众服务。公安交警要实行车、驾管业务上门服务,落实农民买车上户、考证的优惠政策,解决农民购车办牌#b@2难的问题。在政策

规定允许的范围内简化办事程序,降低收费标准,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减轻群众负担,把服务措施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为农民提供方便,提供优质服务,打消群众顾虑,提高群众办牌、#b@2的积极性,提高机动车、驾驶人纳管率,解决农村车辆无牌、无证、无费的突出问题。提升公安交警形象,拉近公安交警与农民群众的感情和距离。农村的“三无”问题、“五小”车辆问题尤为突出。这些多年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违法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的整治能奏效的。必须“政府牵头,交警主管,部门参与,综合治理”,下大力出重拳、出实招,齐抓共管,持之以恒,形成社会共治的氛围和强大的声势,真正打一场治理农村交通违法的人民战争,不给农村交通违法行为任何市场和余地。

6、必须大力加强农村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交通安全事涉千家万户,交通工程是人民群众的“文明工程”、“德政工程”。必须进一步引深“五进”宣传,营造宣传声势,强化依法管控,教育和惩戒相给合,宽严相济,疏堵并举,组织社会,发动全民,戮力同心创造农村交通安全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要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纳入全民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各乡、村要以创建交通安全文明示范乡、村为载体,建立健全以村委会为主体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机构,逐村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点、宣传牌、宣传橱窗,将交通安全法规知识宣传到家喻户晓,深入民心。教育部门应设

置专门课程,将交通安全宣传列入教学计划,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文明交通从娃娃抓起,使广大农村中小学生从小就受到交通安全教育,让人民群众真正明白,“关爱生命,平安出行”、“维护交通,人人有责”、“交通不文明,等于森林没有路!”,逐步形成全民遵章守法的良好交通习惯。

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要高度重视和关注。公安交警部门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强化交通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及时开展交通管理调研,主动发现、积极解决农村交通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组织社会多方参与交通管理,真正形成由“政府牵头,交警主管,部门参与,综合治理”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新格局。完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措施,建立健全农村交通安全网络,使农村道路交通发展的步伐与城市交通相协调、相一致,实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文明有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