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报告

目           录

1、前言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分析评价

4、岩土工程分析及评价

5、地基基础方案分析与建议

6、地基变形特征及沉降变形预测

7、结论与建议

附图目录(附报告后)

 顺序号         图号                图名                 

   1             1-1           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2          2-1~2-23        工程地质剖面图

                                                               

附表目录(附报告后)

附表1: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

附表2:标贯试验成果表

附表3: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表

附表4: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表

附表5:土工试验成果总表

附表6:水质分析报告表

附表7:土层固结压缩试验曲线

附表8:岩石抗压测试报告                     

附表9:抽水工艺综合柱状图       

附件目录(附报告后)

      附件1:地基土剪切波速、地脉动测试报告

      附件2: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

1.前言

受平和中坊置业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平和县锦锈柚都一期场地岩土工程一次性详细勘察任务。

1.1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总用地面积为31827.85m2,总建筑面积为98981.60m2,建筑占地面积约为10030.40m2。拟建场地位于平和县城关,玉溪路东南侧。场地内已填土整平,地形较平缓,钻孔孔口高程为31.75~33.32米(黄海高程)。拟建锦锈柚都一期1#、7#、8#、9#住宅楼为高层建筑,拟建物对工程差异沉降敏感程度为敏感,建筑整体倾斜要求为0.003,平均沉降量200mm,基础埋置深度为设计标高以下5.00m,2~6#、10#住宅楼、超市、店铺、幼儿园为多层建筑,底层为1层超市、店铺相连,对工程差异沉降敏感程度为敏感,基础埋置深度为设计标高以下2.00m,地基变形允许值整体倾斜为0.004,相邻柱基的沉降差为0.002L。7#、8#、9#住宅楼、10#商住楼、幼儿园范围设一层地下室,地下室埋深为-4.50m,地下室面积为7696.00m2。2~6#、10#住宅楼、超市、店铺、幼儿园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1#、7#、8#、9#住宅楼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该项目由厦门市住宅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拟建物特性具体情况见表1:

                           拟建物特性一览表                            表1

1.2 勘察目的与技术要求

本次勘察为一次性详勘,勘察目的是为地基基础设计提供岩土资料及相关技术参数。委托单位对本次勘察提出了具体的勘察技术要求如下:

a、详细查明建筑物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及均匀性,提供岩土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抗震设计参数。对地基土的承载力、压缩性、稳定性、危险或非危险地段作出评价;

b、阐明不良地质现象,并提供防治工程所需的指标及技术参数;

c、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情况、富水性、水位变化幅度,并对地下水腐蚀性进行评价;

d、进行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e、提供基坑开挖、支护、降水、设计施工所需的技术参数,并提出支护及降水方案建议;

f、提供可靠的基础持力层及基础方案,提供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1.3 勘察依据

根据上述勘察技术要求,本次勘察主要参照和依据以下规范、规程执行。主要有:

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年版)》GB50021-2001及建设部第314公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08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福建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省标《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福建省建设厅、福建省地震局文件(闽建设[2002]37号及[2003]10号文件)、《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及委托技术要求等进行。

1.4 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

1.4.1依拟建物性质和场地地质情况,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判定,本工程场地复杂程度属二级,地基复杂程度属二级,拟建物重要性等级属二~三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属乙级,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乙类,基坑安全等级为三级。

1.4.2本次勘察工作量根据拟建物性质及场地地质条件,按有关规范要求确定。勘察手段主要采用钻探、标贯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剪切波速测试及取扰动样、原状样、岩样、水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及水质分析等手段、方法进行。

1.4.3工程勘探孔沿建筑物周边及角点布置,共布79个钻孔。主楼及裙楼勘探孔71个(编号为ZK01~ZK71),基坑孔8个(编号为JK01~JK08)。其中24个孔为标贯+取土孔、2个孔为动探+取土孔、2个取土孔、20个孔为标贯孔、4个孔为动探孔、4个孔为剪切波速测试、1个孔为抽水试验孔。本次勘察按桩基勘察布置钻孔深度,钻孔孔深进入预计持力层桩端平面以下深度大于5.0米。本工程技术孔孔数、取样件数及原位测试数据均满足规范要求。具体孔位详见图1-1——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1.4.4钻探设备采用XY-100型液压工程钻机,钻探方法采用泥浆护壁或回转钻进,全孔取芯施工工艺。钻探操作按《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执行。

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动脱钩自由落锤装置(锤重63.50kg,落距76㎝)进行,标贯试验层位为粉质粘土、粗砂、残积砂质粘性土、全风化花岗岩、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落距76cm,锤重63.5kg。主要测试层位为粗砂、圆砾。

声波测试:采用XG—I悬挂式波速测井仪,单孔检层法进行剪切波波速测试,测定勘探孔内岩土层剪切波速及判定场地类别。

抽水试验:对基坑开挖影响深度范围内的主要含水层进行抽水试验,测定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和影响半径。

土工试验执行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并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进行操作。

1.4.5 钻孔野外放样是据委托方提供平面图(1:1000)采用全站仪进行实地施测,为漳州独立坐标、黄海高程,以拟建场地东北侧两个红线点位置为本次测量起算点,测至各钻孔位置,其J1点的坐标X=2697208.875、Y=532196.157,高程引测于J1点H=32.80m;J2点的坐标X=2697262.704、Y=532117.134。各孔座标及高程见附表1——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   

本次勘察外业工作为20##年12月01日~20##年12月29日。实际完成主要工作量见表2。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表2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

拟建场地原始地貌属冲洪积阶地。经近期人工填土整平,地形较平缓,钻孔孔口高程为31.75~33.32米(黄海高程)。拟建物场地西北侧为玉溪路,东北侧为东坑路,其余两侧为空地。场地平整后不会形成陡坎、临空面等,场地上空无高压电线、通讯电缆,经了解场地内无地下管线、管道分布。

2.2 场地区域地质概况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内无大的全新活动断裂通过。

2.3 岩土层分布及特征

      根据钻探及区域地质资料,区域内上覆地层较复杂,表层为素填土、之下为粉质粘土、粗砂、圆砾、残积砂质粘性土、全风化花岗岩、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微风化花岗岩。

根据勘察孔最大深度55.70m(ZK35)揭露的地质资料可知,场地内岩土层自上而下共分9大层,各岩土层的工程地质特征分别叙述如下:

①素填土(Qml):灰黄色,松散,稍湿~饱和,主要成份为残坡积粘性土,堆填时间为近期,局部含少量耕土,欠固结、欠压实,未经系统压实。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厚度为0.80~2.20m,工程地质性能差。

②粉质粘土(Q4al-pl):新近沉积土,灰黄、灰色,可塑,稍湿~饱和,以粘、粉粒为主,含有石英砂约10~20%,局部含砂量较高。无摇振反应,韧性中,干强度中,切面稍光滑。场地内ZK02、05、17、25、27~29孔缺失,顶板埋深0.80~2.20m,顶板标高30.45~32.42m,层厚1.20~4.30m,标贯修正击数3.9~7.5击,标准值N’=5.1击,工程性能一般。

③粗砂(Q4al-pl):新近沉积土,灰色,松散~稍密,饱和,冲洪积成因,主要以石英粉细砂为主,砂粒呈次棱角状,颗粒级配一般,局部少量泥质胶结。场地内ZK02、05、06、08、17、24、25、27~29、31、40、45、48、61孔有分布,顶板埋深1.20~3.80m,顶板标高28.82~31.90m,层厚为0.70~3.50m,现场标贯修正击数4.9~9.4击,标准值N’=5.7击,工程性能一般。

④圆砾(Q3al-pl):老堆积土,灰黄色、灰色,稍密~密实状态,饱和。含有2.2~26.6%卵石,粒径一般20~40mm,部分可达60mm,多呈亚圆形,成份以中风化花岗岩及砂岩为主,颗粒间充填砾石、中粗砂及少许泥质。胶结程度较差,分选性一般。现场在本层内进行277阵击重型圆锥动力触探测试,校正后的锤击数为1.9~16.5击,标准值为10.4击。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层顶埋深2.50~5.50m,顶板标高27.12~30.28m,揭露层厚5.10~10.60m,工程地质性能良好。

⑤残积砂质粘性土(Qel):母岩为花岗岩。褐黄色,可塑~硬塑状态,其细粒土呈可塑状态,湿,组织结构已全部破坏,矿物成分除石英外,长石等大部分矿物已完全风化成土状,含石英角砾约6.9%,遇水具软化性及崩解性;该层场地内基坑孔未揭露,层顶埋深10.00~13.80m,顶板标高18.95~22.70m,厚度1.40~16.70m,校正后标贯击数为7.6~22.3击,标准值11.5击,工程性能较好。

⑥全风化花岗岩(r53):褐黄色,中粗粒花岗结构,散体状构造,主要由长石风化而成的粘性土及石英颗粒组成,原岩结构已基本破坏,岩芯呈散体状,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结合很差,其中石英颗粒约占15%,岩心采取率为70~80%,具软化性及崩解性,具原岩残余结构,属于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该层场地内ZK31~62孔有揭露,层顶埋深12.70~27.00m,顶板标高5.80~20.17m,揭露厚度为4.00~11.70m。校正后标贯击数21.0~35.2击,平均值26.2击。工程地质性能较好。

⑦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r53):褐黄色,中粗粒花岗结构,散体状构造,主要由长石风化而成的粘性土及石英颗粒组成,原岩结构已大部分破坏,岩芯呈散体状,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结合很差,其中石英颗粒约占30%,岩心采取率为60~70%,具软化性及崩解性,具原岩残余结构,属于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该层场地内ZK31~62孔有揭露,层顶埋深18.10~36.50m,顶板标高-3.70~14.77m,揭露厚度为1.80~14.20m。校正后标贯击数为33.4击~反弹。工程地质性能好。

⑧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r53):褐黄色,中粗粒花岗结构,散体状构造,主要由长石风化而成的粘性土及石英颗粒组成,原岩结构已大部分破坏,岩芯呈碎块状,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结合很差,其中石英颗粒约占30%,岩心采取率为60%,具软化性及崩解性,具原岩残余结构,属于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该层场地内ZK31~62孔有揭露,层顶埋深26.90~45.80m,顶板标高-13.00~5.97m,揭露厚度为0.70~5.40m。工程地质性能好。

⑨微风化花岗岩(r53):灰色,结构清晰,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岩石致密,坚硬,风化裂隙稍发育,裂隙面平直光滑,闭合状,密度一般1~2条/m。岩芯呈长柱状为主,局部为碎块状,锤击声脆,岩石RQD=50-75%。局部裂隙风化较严重。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试验6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为61.4~73.6Mpa。坚硬程度为坚硬岩,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岩体质量等级为Ⅱ级。该层未见洞穴、临空面等。本层ZK31~62孔有揭露(未揭穿),层顶埋深30.00~47.70m,顶板标高-14.90~2.87m,揭露层厚为5.00~9.00m,工程性能好。

场地内第⑤、⑥、⑦三种岩土呈逐渐过渡,界线分层不明显,本次勘察按实测标贯试验击数进行分层,分层标准为:N<30击为残积砂质粘性土,30≤N<50击为全风化花岗岩,N≥50击为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

以上各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分布和厚度情况详见附表4、附图2-1~2-23。

2.4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2.4.1地下水类型及埋藏条件

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及风化壳网状孔隙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潜水赋存于素填土中,该层孔隙连通性与渗透性因颗粒组成不同而差异性较大,水量较小,补给来源主要为地表水渗入和大气降水。孔隙承压水赋存于粗砂、圆砾层中,局部区域为孔隙潜水,为中~强透水层,孔隙连通性好,渗透性好,水量丰富,承压水头较高,其主要补给来源为同一含水层的侧向补给,风化壳网状孔隙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残积砂质粘性土及以下各风化层中,为弱透水层,富水性差,水量贫乏,地下水主要受土层的侧向迳流补给及上部含水层的垂直补给,并且由于风化作用,裂隙多有风化物填充,为闭合裂隙,水量分布不均匀,渗透性能一般。排泄方式主要沿含水层由高往低排泄。

场地及其附近主要地表水系较不发育,主要为大气降水,与地下水具一定的水力联系,未发现有污染源。勘察期间进行了地下水位观测,测得初见水位埋深为0.40~1.70m,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0.50~1.60m,高程变化为31.25~32.70m。据访问该区地下水年变幅约1.0米,近3~5年最高水位高程为33.30m。抗浮设计水位相对黄海高程取33.30m。

      2.4.2抽水试验成果分析

为查明建设场地范围内地下水的渗透性和富水性,测定有关水文地质参数,为基坑开挖支护及降水设计提供依据,在基坑开挖范围内进行了1组单孔抽水试验,本次勘察进行抽水试验的含水层为③粗砂、④圆砾孔隙承压水含水层。该层含水层一般厚度为(5.10~10.60m),本次勘察选取有代表性的ZK61钻孔,采用单孔抽水法,按承压水完整井稳定流进行一个落程抽水,稳定水位延续时间不小于8h(流量及水位均为稳定),降深主要考虑基坑开挖的最大深度和含水层底板深度等综合确定。试验时用水表观测抽水孔的涌水量,钻孔水位用带有刻度的专用测绳配万用表进行测量,抽水试验设备采用深井潜水泵。抽水试验有关数据详见附表9,测得③粗砂、④圆砾的当水位降深为2.80m时,单孔涌水量为573.11m3/d,渗透系数K=27.95m/d。

2.4.3地下水、土腐蚀性评价

本次勘察在ZK03、ZK59孔内共采取水样2件,按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附录G的有关规定:场地处于湿润区,地层渗透性为A类,综合判定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判别如下表3:

                            地下水腐蚀性判定表                       表3

         注:/为未检出

根据水质分析报告试验结果,综合判定场地地下水受环境类型影响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受地层渗透性影响具弱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及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具微腐蚀性。场地内无污染源,根据水质分析结果并结合地区工程经验判定,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对场地地下水、土的腐蚀性,其防护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的规定。

2.5、不良地质作用及不良地下埋设物

2.5.1、不良地质作用

根据野外调查及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及周边影响范围内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构造迹象。不存在岩溶现象,也不存在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不良地质作用或地质灾害。

2.5.2、不良地下埋设物

勘察期间经调查,场地四周未发现采空区、地下管线等其它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3.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分析评价

3.1 场地土类型与场地类别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1.2~4.1.6条及《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福建省区划一览表及闽建设[2002]37号文和闽建设[2003]10号文,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根据《平和县锦锈柚都一期地基土剪切波速、地脉动测试报告》(附件1),根据测试成果:场地各土层剪切波速平均值①素填土Vs=102.0~122.0m/s,属软弱土;②粉质粘土Vs =174.0~202.0m/s,属中软土;③粗砂Vs =200m/s,属中软土;④圆砾Vs =379.0~408.0m/s,属中硬土;⑤残积砂质粘性土Vs =211.0~224.0m/s,属中软土;⑥全风化花岗岩Vs =288.0~314.0m/s,属中硬土;⑦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Vs =398.0~419.0m/s,属中硬土;⑧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Vs =503.0~535.0m/s,属坚硬土;⑨微风化花岗岩Vs =640.0~669.0m/s,属稳定基岩。实测场地ZK35、ZK45 、ZK53、ZK60孔等效剪切波速值分别为247.0m/s、179.0m/s、231.0m/s、243.0m/s,其土层等效剪切波速140<vse平均值=225.0≤250m/s之间,据钻探孔揭露及本地区工程经验,场地内覆盖层厚度26.90~45.80m,介于3~50m。综合判定拟建场地的场地土类型属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表5.1.4-2:场地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在ZK35、ZK60号钻孔附近进行了地脉动测试,该场地的地脉动东西向、南北向、垂直向的卓越周期值分别为0.353s、0.343s、0.305s(详见附件1)。

3.2场地砂土液化及软土震陷

 勘察场地20m深度范围内③粗砂,该层属第四系全新统地层,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3.3条初判,③粗砂具液化潜势,需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方法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

根据该层的标准贯入试验数据,采用下式进行液化判别:

Ncr=No[0.9+0.1(ds-dw)]√3/ρc  (ds≤15)………………①

式中:Ncr——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

      No——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本工程取6;

      ds——饱和土标准贯入深度(m);

      ρc——粘粒含量百分率,本层取pc=3;

      dw——地下水位深度,采用历史最高水位标高为33.30m。

当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N63.5≥Ncr时,则判为非液化土,当N63.5<Ncr时,则判为液化土,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的公式4.3.5计算液化指数(ILE)、判定液化等级。具体的计算结果见下表4。

                                  砂土液化判别表                                表4

  备注:标贯点的深度、地下水的深度从场地地坪标高算起。

场地内饱和砂土层经综合判定:③粗砂层为轻微~中等液化饱和砂层,液化指数为0.54~7.84,平均值为3.33。综合判定场地地基的液化为轻微液化。场地地表下20米深度范围内不存在软土,可不考虑土地震震陷影响。

3.3抗震地段划分

据钻探揭露,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场地内存在素填土及轻微~中等液化饱和砂层,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1.1条综合判定:拟建场地属抗震不利地段。

4.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4.1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据1/5万《平和幅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报告》和本次勘察,拟建场地及周边范围内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影响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现象和地质构造迹象,未发现暗塘、暗沟、暗河、暗滨等对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场地稳定性较好。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分类属较适宜。场地岩土层分布的稳定性相对较好,但均匀性较差,场地岩土层较复杂,地基稳定性和均匀性较差。

4.2岩土体参数的分析与选用

本次详勘在场地内中共采取了16组原状土样、10件扰动样、6件岩样,并进行了252次标准贯入试验、379次重型动力触探试验、4孔波速测试、1孔抽水试验等。土工试验系按国标GB/T50123-1999要求测试,其测试成果可靠。根据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有关规定,采用岩土工程勘察软件对各岩土体的有关数据进行数理统计,详见附表4。从附表4中可看出,这些测试数据总体上是合理的,符合地区区域经验值。各岩土体承载力的取值方法是根据土工试验成果及原位测试成果、综合地区经验考虑后确定,各岩土体的设计参数建议取值详见表5。

           各岩土层主要设计参数建议值              表5

 :⑴:表中加*数值系按地区经验进行取值。

     ⑵:⑤、⑥、⑦层变形模量根据省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算出并结合经验值。

4.3岩土体工程性能评价

素填土①:成份较复杂,高压缩性,属软弱土,均匀性差,工程地质性能差;

粉质粘土②、粗砂③:力学强度一般,分布较不均匀,岩性变化较大,土质均匀性较差,圆砾④:力学强度良好,并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特点,但其岩性变化较大,土质均匀性较差,承载力特征值280kPa,工程性能较好。残积砂质粘性土⑤、全风化花岗岩⑥、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⑦、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⑧、微风化花岗岩⑨该五层力学强度较高,工程性能较好,具有一定的地基强度,并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特点。

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场地内岩土体总体上分布较不稳定,且岩性变化较大,各岩层层面起伏变化较大。

综合评价,场地地层较不稳定、且层面起伏相对较大,地基土均匀性较差。场地内各地基土因成因不同,物理力学差异较明显,场地地基土均匀性总体较差。

5.地基基础方案分析与建议

5.1、浅基础方案:

拟建2~6#、10#商住楼、幼儿园为2~6层,底层1层超市、店铺相连,框架结构,单柱最大荷载500~4000KN,对沉降敏感。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及施工条件,上部素填土、粉质粘土、粗砂力学强度一般,分布较不均匀,岩性变化较大,土质均匀性较差,不宜作为浅基础持力层。下部的地层为圆砾④工程性能好,力学强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地基强度,承载力特征值为280Kpa,该层可作为多层建筑的基础持力层。基础形式可采用独立基础或筏板基础,基础须进入持力层一定深度。主楼、店面建议按沉降控制进行基础设计,沉降差异较大,结构上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圆砾密实度差异较大,力学强度差异亦较大,对地基的沉降变形较敏感,拟建1#、7~9#高层住宅楼宜采用桩基础。

5.2、桩基础方案:

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及施工条件,拟建1#、7~9#高层住宅楼,层数为17~18层,单柱最大荷载约为9500~10000KN,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出发,由于场地上部存在圆砾④厚度较大,含水量大,故桩型不宜采用打入式桩及人工挖孔桩,下部微风化花岗岩⑨力学强度高,层位较稳定,可满足拟建物荷载及对沉降敏感度的要求,故拟建物桩型宜选择冲、钻孔灌注桩,以微风化花岗岩⑨为桩端持力层。其桩基础设计所需的参数列于表6,供设计选用。

冲、钻孔灌注桩的桩基础设计参数表            表6

冲、钻孔灌注桩:具有机械化施工速度快,桩长易控制,单桩承载力高,但存在排污问题、单桩造价高,及工期长等缺点;也具有施工质量难以控制,易出现断桩、夹泥、缩径等缺点。应选择适当的施工工艺、方法,并加强检测工作,以确保成桩质量。场地内及四周均为平坦空地,桩机进出场、摆放、施工条件好。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宜采取标高和贯入度相结合的方法,但不宜小于1倍的桩径,并应严格按规范要求控制沉渣厚度,沉渣厚度应小于5cm。

 单桩承载力可根据设计参数表中所列参数,按照国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有关公式进行计算。根据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规定,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应通过现场静载试验确定,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并不应少于3根桩作为验证,工程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根,同时应进行低应变检测桩质身量。

①、桩基础的成桩分析

影响本工程的成桩的因素主要有:

圆砾层具有较高的强度,个别粒径较大,易缩径及塌孔,钻孔桩施工因成孔时间长,应做好泥浆护壁,以免塌孔,以利于成桩,以保证桩机机械顺利进行施工。

②、地下水对桩基设计和施工的影响

本场地地下水对冲、钻孔灌注类桩型有一定影响,应选择适当的施工工艺、方法,并加强检测工作,以确保成桩质量。

③、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进行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估算见下表7。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估算表          表7

 :⑴桩长按进入持力层1.00m计算,该计算过程未考虑素填土的负摩阻力。

④、不良地质作用、特殊性土及其对桩基的危害程度分析

a、勘察时拟建场地未发现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及断裂带等不良地质作用,因此对桩基质量无不良影响。

b、场地内的素填土,建议该素填土负摩阻力系数ξn取值 0.25;粗砂为轻微~中等液化,应考虑其对桩基产生负摩阻力影响,其负摩阻力系数ξn取0.35,土层液化折减系数ψL取2/3。

⑤、桩基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拟建物场地西北侧为玉溪路,东北侧为东坑路,其余两侧为空地。各侧距离该拟建场地均有一定距离,基础施工过程中对邻近环境影响较小。场地周围较为开阔,现为空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基础施工过程应加强桩基工程的监测、检测、验桩等工作,以确保基础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并加强对周边建筑物进行监测等工作,以便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⑥地下室基坑开挖支护与降水方案

a基坑开挖、支护的建议

拟建建筑基坑开挖深度-4.50m,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三级基坑,基坑开挖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见表5。场地现为平坦空地,四周均无建筑物,开挖后基坑侧壁地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粗砂、圆砾。素填土、粗砂自稳能力较差,粉质粘土、圆砾自稳能力一般,场地四周开阔,基坑开挖具备放坡的空间,建议采取放坡开挖。采用直接放坡法应作好坡面保护工作,如坡角堆砌砂袋或喷射混凝土等,对于开挖深度较大、土质较松散的地段,应采用土钉墙支护。基坑各侧壁的地质模型参照剖面3-3’。 应在基坑及基坑边坡影响范围内的地下水位降至地下室底板以下不小于0.5m方可,否则基坑开挖时,基坑底部将出现突涌现象。地下室范围与住宅楼一致的地段,地下室可采用建筑物自重抗浮,但在建筑物施工的前期阶段,建筑物自重小于抗浮力,应有相应的降水措施予以抗浮,且当建筑物自重压力大于水头压力时,降水方可停止;纯地下室的地段,应采取相应的抗浮措施,抗浮方案可采用锚杆桩,基坑开挖时坑顶严禁堆放土体及建筑材料等。

本次勘察业主未提供场地地下管线、地下结构物等分布图,经调查和本次勘察钻孔揭露,场地无埋藏的地下结构物、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分布。但在基坑开挖及施工过程中仍应予以注意,若发现有对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应提前进行妥善处理。基坑开挖监控应注意:基坑开挖前应作出系统、全面的开挖监控方案;开挖过程中,应根据设计要求提交阶段性监测报告;工程结束时应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承台施工挖土应均衡分层进行,在承台和地下室外墙与基坑侧壁间隙回填土前,应排除积水,清除虚土和建筑垃圾,填土应按设计要求选料,分层夯实,对称进行。基坑开挖应对挡土结构各种变形的监测,同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对邻近建筑物的不利影响采取防范措施。地下室开挖到设计标高时,必须请专门岩土工程人员进行地下室基槽现场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基槽开挖到位应及时浇注,避免软化与扰动,同时基础施工应做好护壁工作。

b基坑降水方案及建议

基坑开挖深度一般在设计地面下-4.50m左右,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岩土体为素填土、粉质粘土、粗砂、圆砾,根据钻孔抽水试验成果,基坑开挖范围内的各土层大部分为微~弱透水层(素填土、粉质粘土),该两层水量贫乏,素填土与场地外的填土层有一定的联系,其水量、水位受季节性影响变化较大,如旱季施工,该层水量不大,如雨季施工,该层水量将较大;基坑底部为强透水层圆砾,基坑全面开挖至标高为29.40m时,地下水位标高降至高程28.90m时,基坑日涌水量估算为3199m3。该含水层孔隙连通性较好,渗透性强,水量较丰富,基坑日涌水量大,故基坑降水应采用基坑外围井点降水法,降水类型宜采用管井,以保证基坑施工的可行性。基坑小范围、小降深(水位降深约2.00~3.00m即可)的降水对周围环境及相邻建筑物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基础抗浮设防水位建议取标高为33.30m。

c.施工监测

包括邻近建筑物沉降、桩顶位移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基坑开挖、降水时,应对挡土结构的水平位移和竖向变形及被支护土体的位移进行监测,基坑壁土体稳定性监测,地下水监测、降水效果及基坑隆起监测等内容,以指导施工工作,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6.地基变形特征及沉降变形预测

拟建物为框架~框剪结构,多层建筑荷载要求相对较低,地基土主要表现为总体沉降量和相邻柱间差异沉降及建筑物的整体倾斜。拟建物当采用桩基础时,总沉降量都较小,柱间沉降差也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地基变形能满足设计要求。

7.结论与建议

7.1场地内未发现有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活动性断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场地和区域稳定性较好,但地基稳定性和均匀性差,经适当的地基处理后适宜拟建物建设。

7.2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1.2~4.1.6条及《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福建省区划一览表及闽建设[2002]37号文和闽建设[2003]10号文,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拟建场地为中软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拟建场地属抗震不利地段。

7.3场地地下水受环境类型影响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受地层渗透性影响具弱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及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具微腐蚀性。场地内无污染源,根据水质分析结果并结合地区工程经验判定,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对场地地下水、土的腐蚀性,其防护措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的规定。

7.4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及施工条件,拟建2~6#、10#商住楼、幼儿园为2~6层,底层1层超市、店铺相连,基础形式可采用独立基础或筏板基础,采用圆砾作为基础持力层,基础须进入持力层一定深度;1#、7~9#高层住宅楼宜采用桩基础,建议采用冲、钻孔灌注桩,以微风化花岗岩为桩端持力层。基坑开挖和桩基施工中时应通知我方到现场进行检查、验槽、验收等事宜。

     7.5、基坑开挖可采用坡率法放坡处理,基坑降水应采用基坑外围井点降水法,降水类型宜采用管井,基础抗浮设防水位建议取标高为33.30m。建筑施工中及工程竣工后应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做好监测和沉降观测工作。

7.6、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最终确定,应按有关规范规定以现场静载荷试验为准,试桩数不应少于规范规定要求,并应按有关规范等进行施工、检测验收,确保桩基质量,达到设计要求。采用浅基础时,达到基础开挖面后,应进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地基土承载力。

7.7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监理和验收工作,若发现岩土层条件出现异常时,建议进行施工勘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