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镇综合地质报告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地壳或杨师圈的地质构造。主要从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现象(构造)。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地质构造主要是为了阐明地壳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其动力来源,而实践意义在于,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规律指导生产实践,解决矿产分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问题。

综合读图是使我们能比较全面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和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次训练. 因此,这种类型作业是重要的。对培养我们读图、作图及提高我们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都具有较好的效果

本次要求分析金山镇地区地质图,比例尺1::100000,面积达200多平方千米。图区内地势北高东低,主要山峰为:飞来峰、奇峰、雨峰。最高点为渚岭1800m,最低点为河北村小于800m,图区内山地分布广泛。该地区经过了复杂的构造运动,形成了一系列褶皱和断层以及岩浆岩体的侵入。

该地区地势较为平缓,山峰、谷底落差不大。河流主干在东南部流过,自西部、东北部有支流流经汇入东南部主干流水。

该地区村镇分布于东部及中部地区,多沿河流分布且较分散。其中,金山镇位于东部河流主干旁。图幅中包含大量信息,包括岩层年代,岩性,主要构造,主要村落等。其中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均有较好发育,构造方面,断层和褶皱出露明显。图中东北角和西面有斑岩和花岗岩侵入,且存在两处角度不整合,缺少J地层。A-B剖面上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大,断层,褶皱均在其中。其剖面大致走向为SE123°,岩层年代从K2-D2,包含地质图上几乎所有年代岩层。

本次实习的《构造地质》课程设计,是将所学《构造地质》理论知识及有关课程相结合。

因此对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分析能使我们将书本上所学的知识更好的掌握并且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更好的了解。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为编制《金山镇AB地质构造剖面图》,编制《金山镇地质构造纲要图》,结合编制的《金山镇AB地质构造剖面图》和《金山镇地质构造纲要图》及《金山镇地质图》,分析该地区地层、构造及地质发展史,编写《金山镇综合地质报告》。

第二章 地层

第一部分:地层方面

该区域出露的地层主要从泥盆纪-白垩纪, 缺少上,下三叠统和侏罗统的全部地层, 西北面下二叠地层与下白垩地层为角度不整合

关系,东北部上白垩纪岩层与其下方岩层均为角度不整合关系,东北部上二叠和中三叠地层为平行不整合关系。 有泥盆纪地层,石炭纪地层,二叠纪地层,三叠纪地层和白垩纪地层与少许第四纪地层等。 泥盆纪地层: 主要为中泥盆统砂岩,砾岩;上泥盆纪页岩,泥岩。主要出露在河北村附近。D2与D3为整合关系。

石炭纪地层:石炭纪地层广布于整个金山镇区,从西北到东南均有出露,而且其组成的构造均为SW-NE走向,主要为下石炭统砂岩,砂砾岩;中石炭统粉砂岩,页岩;上石炭统灰岩、泥岩。C1,C2,C3中均无地层缺失,为整合关系。

二叠纪地层:出露的有下二叠统砂岩和上二叠统灰岩、泥岩。P1主要出露在左边断层的周围和飞来峰、构造窗的周围,其接触关系均不明显,只是在孤峰和桑园上部附近有接触关系,可能当时发生了强烈的构造运动。

三叠纪地层:由于构造运动,三叠纪地层中仅存中三叠纪泥灰岩、灰岩,东北方三叠纪地层呗岩浆岩切断,且发生了断裂形成断层,在孤峰,和另外的飞来峰和构造窗上有出露,其余在中部断层处出露,与P2形成角度不整合关系。

白垩纪地层:该地层主要分布于西北区和东北区,其中西北区地层有斑岩侵入,与中三叠地层形成角度不整合关系。

第三章 岩浆岩

金山镇地区主要有两处岩浆岩,分别为西部的斑岩侵入体和东北部的花岗岩体及斑岩侵入体,位于东北角面积较小,其构造与岩体边界产状平行。花岗岩侵伏早期岩层,边界线被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切割,由此可以判断花岗岩的形成早于此处逆冲断层的形成,而花岗岩又覆盖于下盘的T3、T2、P2之上,说明花岗岩的形成晚于下盘褶皱

的形成;可以推测东北部的花岗岩体形成时间大约为中三叠-下白垩,并与围岩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斑岩呈长条状分别分布于图区的西侧和东北角,分别位于李家西侧和陵庄东侧。在陵庄东侧覆盖与花岗岩之上,其边界线也被K2截断,说明斑岩的形成晚于花岗岩而早于

K2。其斑岩的侵入时间为下白垩之后,即花岗岩体形成之后。西北部

斑岩侵入体自K2向K1侵入,走向约为SE120o ;,两种侵入体均与围

岩形成角度不整合关系。

第三章 地质构造

断裂构造:

1、河北村正断层系:五个正断层面的走向垂直于河北村褶皱的枢纽,延伸1—1.5km。延枢纽方向从北东至南西向每个断层面的倾向依次为北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在第一二个断层面中间形成地垒,在第四五个断层面中间形成地垒,两地垒中间形成地堑。

2、奇峰—雨峰逆冲断层:位于奇峰和雨峰之东侧近山脊处,断层走向北东—南西,两端分别延粗图外,图内全长约18km,断层西倾向北西,倾角20—30°。上盘(即下降盘)为组成奇峰和雨峰背斜的石炭系各统地层;下盘(即上升盘)为下二叠统和上石炭统。构成不完整向斜上升盘的石炭系各统岩层逆冲于下二叠统和上石炭统地层之上。地层断层约800km。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一致,为一纵向断层。断层中部为两个较晚期的横断层所错断。断层形成时代与同方向、同性质的桑园—五里河逆冲断层相同,即中三叠世(T2)之后,早白垩

世(K1)之前,两条断层构成叠瓦式。

3、李家逆冲断层:层面走向北东南西,倾角30°,延伸约11km。上盘为李家背斜与向斜组,下盘为奇峰—雨峰短轴背斜褶皱。

4、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层面走向北东南西,倾角20°,延伸约18km。上盘为五里河、诸岭短轴倒转背斜褶皱组,下盘为孤峰—陵庄向斜褶皱组,根据构造窗和飞来峰可判断该逆冲推覆构造的最小位移位为2.2km。它是整个地区规模最大的断层。

五里河与孤峰飞来峰:五里河低洼处只有800m高度,露出了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的下盘,看到下盘的底层P2,该处为构造窗;孤峰

高处为1200m,由P2和T2两部分组成,可以判断出是陵庄—五里河逆

冲断层的上盘被剥蚀后留下的,该处为飞来峰。

雨峰、奇峰走滑断层系:在雨峰、奇峰附近各有一走滑断层(走向北东—南西,延伸分别为1.5—2km),分别为左行和右行走滑断层,使两端层面中间部分相对两边向北西方向移动。

褶皱构造:

1、河北村—金山镇线性背斜褶皱:该褶皱分布于河北村至金山镇一带,核部为D2,翼部由D3、C1、C2、C3组成,两翼走向北东南西,倾

角45°,中间低并向两边扬起,轴面竖直略向北西倾,枢纽倾伏,两翼夹角约110°。

2、孤峰—陵庄向斜褶皱组:由孤峰和陵庄两处向斜褶皱组成,核部均为T3,翼部由T2、P2组成,两翼走向北东南西,北西翼倾角80°,

南东翼倾角40°,中间低并向两边扬起,由此可恢复原转折端形态,即圆弧形态,轴面竖直略向北西倾,两翼夹角约60°。孤峰处呈现短轴褶皱状态。

3、五里河、诸岭短轴倒转背斜褶皱组:两处短轴背斜的核部均为C1,翼部由C2、C3、P1组成,北西翼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角45°;

南东翼为倒转岩层,走向北东—南西,倾角80°。中间低并向两边扬起,由此可恢复原转折端形态,即圆弧形态,轴面向北西倾,两翼夹角约35°。

4、奇峰—雨峰短轴背斜褶皱:核部均为C1,翼部由C2、C3组成,北

西翼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角45°;南东翼为倒转岩层;走

向北东—南西,倾角75°,但是由于此处的逆冲推覆构造导致南东翼被剥蚀得所剩无几。中间低并向两边扬起,由此可恢复原转折端形态为圆弧形态,轴面倾向北西。

5、李家背斜与向斜组:背斜核部C1向斜核部P1,翼部由C2和C3组成,

两翼走向北西—南东,北西翼倾角60°,南东翼倾角45°,轴面略向北西倾,转折端成圆弧状。金山镇地区总体的组合形式为背向斜的组合,背向斜的交替出现,整个区域中所有褶皱的轴迹平行,是平行是排列褶皱,反映了垂直于褶皱延伸方向的挤压应力场。

一、褶皱构造:

第四章:构造发展史

金山镇地区自中泥盆世以来经历了多期地壳运动。地壳发生了多次抬升与沉降,并且遭受了水平挤压应力场的作用,最终造成了今天的地形地貌。

中泥盆世时期该地区位于海平面之上,为河流相沉积,沉积了砂岩、砾岩;之后地壳下降,地面下降到了海平面以下,并且于晚泥盆世开始接受滨—浅海沉积,沉积了页岩、泥岩。晚泥盆世晚期地壳开始抬升,到早石炭世时,该地区已经抬升到地表,并且开始接受河流沉积,先沉积了下石炭统砂岩、砂砾岩;早石炭世晚期,该地区地壳下降,并且接受滨—浅海沉积,于晚石炭世时期沉积了上石炭统粉砂岩、页岩。晚石炭世晚期,该地区地壳继续下降,并且开始接受浅海

沉积,于早二叠世沉积形成了下二叠统灰岩、泥岩;早二叠世晚期,该地区地壳抬升,但并未完全抬升出地表,在中二叠世开始接受滨—浅海沉积,并且沉积了一套中二叠统砂岩;中二叠世晚期,该地区地壳又下降,下降到海平面以下,于晚二叠世开始接受浅海沉积,形成了上二叠统灰岩、页岩。早三叠世时期,该地区地壳抬升出地表,接受风化剥蚀,因此缺失了早三叠世T1的地层。晚三叠世时期,该地区地壳抬升到地表,经受风化剥蚀,并且于晚三叠世到晚侏罗世时期,该地区经受了巨大的构造运动,整个地区受到了北西—南东方向的挤压应力,形成了该地区一系列的断层和褶皱构造,同时在该时期,在该地区的西部和东北部发生了岩浆岩体的侵入,形成了花岗岩和斑岩。至今,该地出露地表的大面积白垩纪、中三叠世地层受到剥蚀,同时在断层F2周围形成一个构造窗和一个飞来峰。

第六章 总结

通过这次作业, 我熟悉了学科中大部分的构造, 对构造地质学这门课有了明了的认识,,而且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也在这次作业中得到加强和巩固,也提高我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周的《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我学会了地质图的分析,了解不同倾斜程度的底层、褶皱的够造、断层的够造并且能对各种构造进行分析其地质现象分布规律对褶皱、断层、不整合构造岩浆侵入活动地区的分析方法、从地质图中描绘出地质纲要图、地质剖面图、根据地质图分析区域的地质发展史的方法并且能大概分析出其

应力方式与方向等。对《地质构造学》课上所学的知识内容加以巩固与深化。

本次实习让我学会了又很多东西要自己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更好的掌握。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操作经验,对实际的地质图分析有了一个新的开始,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这次实习让我我知道地质工作是一项谨慎细心的工作,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第二篇: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1

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日 期:

目 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附图一附图二附图三 引言………………………………………地层………………………………………构造分析…………………………………岩浆岩……………………………………地质构造演化史…………………………结语………………………………………金山镇地质图 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 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 - 2 - 3 4 5 8 9 10

第一章 引言

本次金山镇地质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前几次构造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方向、方式和性质,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 该报告包含《金山镇地质图》(附图一)一张、《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附图二)一《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附图三)一张,该报告是通过对金山镇地质图进行综合分析,对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的综合描述。

金山镇地质图比例尺为1:100000,岩层年代大致从中泥盆统到上白垩统。该地质图长18.5厘米,实际长度18.5公里,宽14厘米,实际长度14公里,覆盖实际面积259平方公里。 整个地区北高南低,海拔高度位于700 米-1800米的范围内,北部以渚岭最高,达1800米,南部以安村最低,接近750米。在沿 NW-SE 方向上,该地区地貌有三次大的起伏,伏牛山,雨峰,孤峰所在山脉位于起伏瞰点。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可将该地区地层可以划分为 3 个构造层:D2-P2,T2,K1-E。研究区北东区域有花岗岩体和晚期岩脉侵入,北西区域沉积近水平白垩统砂岩。

- 3 -

第二章 地层

从河流的分布和流向判断,金山镇地区西高东低,河流两岸多是山峰。地质图上出现地层的地质年代从 D2 至 K2,中间缺失下三叠统 T1 、上三叠统T3和侏罗纪 J 的一整套地层, 地层走向基本为北东南西向,倾向随构造的变化而有不同。白垩统 K1、K2 和中 泥盆统 D2 为砂岩,分别分布西北角和北部略偏东以及河北村正断层系一带;上 泥盆统 D3 为页岩,集中分布于河北村正断层系一带;C1 至 T3 均为灰岩广泛分 布于金山镇地区。东北角陵庄出现岩浆岩,即斑岩和花岗岩。最老的地层 D2 出 现在东南角河北村地区, 最新的岩层则出现在西北角(K1、 K2)和北部略偏东 (K2) 两处,为水平岩层,这两处水平岩层和下面的倾斜岩层形成角度不整合。从地质 界限的行迹以及地层产状可以看出 T2 与 P2 形成平行不整合。

- 4 -

第三章 构造分析

(一)褶皱构造:

1、河北村—金山镇线性背斜 该褶皱分布于河北村至金山镇一 线性背斜带,核部为 D2,翼部由 D3、C1、C2、C3 组成,两翼走向北东南西,倾角 45 度,中间低并向两边扬起,轴面竖直略向北西倾,枢纽倾伏,两翼夹角约 110 度。

2、孤峰—陵庄向斜 向斜褶皱组:由孤峰和陵庄两处向斜褶皱组成,核部向斜均为 T2,翼部由P2、P3组成,两翼走向北东南西,北西翼倾角80度,南东翼倾角40度,中间低并向两边扬起,由此可恢复原转折端 形态,即圆弧形态,轴面竖直略向北西倾,两翼夹角约 60 度。孤峰 处呈现短轴褶皱状态。

3、 五里河—诸岭短轴倒转背斜 短轴倒转背斜褶皱组: 两处短轴背斜的核部均为 C1, 短轴倒转背斜翼部由 C2、C3、P1 组成,北西翼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角 45度;南东翼为倒转岩层,走向北东—南西,倾角 75 度。中间低并向两边扬起,由此可恢复原转折端形态,即圆弧形态,轴面向北西倾,两翼夹角约 35 度。

4、 奇峰—雨峰短轴背斜 短轴背斜褶皱:核部均为 C1,翼部由 C2、C3 组成,短轴背斜北西翼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角

- 5 -

45 度;南东翼为倒转岩层;走向北东—南西,倾角 75 度,但是由于此处的逆冲推覆构造导致南东翼被剥蚀得所剩无几。中间低并向两边扬起,由此可恢复原转折端形态为圆弧形态,轴面倾向北西。

5、 李家背斜与向斜 背斜与向斜组:背斜核部 C1 、向斜核部 P1,翼部由 C2、C3 组成,两翼走向北西—南东,北西翼倾角60度,南东翼倾角 45 度,轴面略向北西倾,转折端成圆弧状。金山镇地区总体的组合形式为背向斜的组合,背向斜的交替出现,整个区域中所有褶皱的轴迹平行,是平行是排列褶皱,反映了垂直于褶皱延伸方向的挤压应力场。

(二)断裂构造

1、河北村正断层系:五个正断层面的走向垂直于河北村褶皱的枢纽,延伸 1—1.5 千米。延枢纽方向从北东至南西向每个断层面的倾向依次为北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在第一、二个断层面中间形成地垒,在第四、五个断层面中间形成地垒,两地垒中间形成地堑。

2、奇峰—雨峰逆冲断层:位于奇峰和雨峰之东侧近山脊处,断层走向北东—南西,两端分别延粗图外,图内全长约 18km,断层西倾向北西,倾角 20—30 度。上盘(即下降盘)为组成奇峰和雨峰背斜的石炭系各统地层;下盘(即下降盘)为下二叠统和上石炭统。构成不完整向斜上升盘的石炭系各统岩层逆冲于下二叠统和上石炭统地层之上。地层断层约 800km。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一致,为一纵向

- 6 -

断层。断层中部为两个较晚期的横断层所错断。断层形成时代与同方向、 同性质的桑园—五里河逆冲断层相同,即中三叠世(T2)之后,早白垩世(K1)之前,两条断层构成叠瓦式。

3、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层面走向北东南西,倾角 20 度,延伸约 1.8 万米。上盘为五里河、诸岭短轴倒转背斜 短轴倒转背斜褶皱组,下盘为孤峰—短轴倒转背斜陵庄向斜向斜褶皱组,根据构造窗和飞来峰可判断该逆冲推覆构造的最小向斜位移位为 2.2 千米。它是整个地区规模最大的断层。

五里河与孤峰飞来峰:五里河低洼处只有 800 米高度,露出了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的下盘,看到下盘的底层 P2,该处为构造窗;孤峰高处为1200米,由 P2、T2 两部分组成,可以判断出是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的上盘被剥蚀后留下的,该处为飞来峰。

4、雨峰、奇峰走滑断层系:在雨峰、奇峰附近各有一走滑断层(走向北东—南西,延伸分别为1.5—2千米),分别为左行和右行走滑断层,使两端层面中间部分相对两边向北西方向移动。

- 7 -

第四章 岩浆岩

金山镇地区的正西部和东北部出现斑岩侵入体,正西部斑岩侵入 体依次透切中白垩统砂岩、页岩,下白垩统砂岩、砾岩,下石炭统砂 岩、砂砾岩,以及部分侵入中石炭统粉砂岩、页岩。东北部陵庄处斑 岩斑岩侵入体依次透切花岗岩侵入体,中三叠统泥灰岩、灰岩,上二 叠统灰岩、页岩,以及部分侵入下二叠砂岩。在这两类侵入体中,斑 岩侵入体呈细长的脉状,穿插能力强;花岗岩侵入体沿着 T2 岩层内 断层线和 T2 与 P2 的地质交界线,发生整体侵入,范围相对较大。由于两类侵入体切割的最新地层为 T2 地层,可知侵入体是 T2 后期形成的。

- 8 -

第五章 地质构造演化史

金山镇地区构造运动比较复杂。结合所学理论分析地质构造演化如下:

1、 D2—P2 构造层包括 D2 的白垩砂岩和大部分页岩和灰岩, D2的白垩砂岩应该是海洋或是湖泊相沉积,但由于金山镇处在中国 地区,因而是中国陆相沉积的湖泊相,D3—P2 的页岩和灰岩是滨海 沉积岩,由此可推知这一构造层形成于浅海沉积环境,可知这段时间 地壳有轻微的抬升,幅度很小故而沉积过程稳定。

2、 T2与P2之间缺失地层 T1 形成平行不整合,推知 T1 时段内岩层没有继续接受沉积,地壳开始垄升,但还没有形成褶皱和断裂, 只是一次大的造陆运动。

3、在 T2-T3 时段内岩层继续接受沉积,仍形成灰岩,说明此过 程也是在浅海沉积环境中。

4、在 T3-K1过程中,缺失J系,并形成角度不整合,可知在侏 罗纪里发生了一次大的造山运动,产生了一系列的大的褶皱和断层, 并有岩浆侵入,即花岗岩和斑岩。

5、 K1-K2 之间又开始接受沉积,但沉积的范围不大,形成的砂 岩是陆相沉积高地,滨海沉积环境。但在图北部略偏东的位置只沉积 了 K2 而没有沉积 K1,说明沉积时发生了海浸。

- 9 -

第六章 结语

通过本次综合地质作业,使我巩固了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也在这次作业中得到加强和巩固,也提高我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我也懂得了今后学习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方法。首先,应该端正态度;其次,课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下利用一定时间巩固所学的知识。因为每节课的内容量很大,就必须认真听讲,而且课上得效率是自己看书的好多倍,加上老师不是按照课本讲课,我们还必须把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记下来。只要做好了这两点我觉得应该离成功不远了,可是由于我一直担任很多学生工作,再加上课上听课效率也不是很高,致使前半学期的学习效率非常低,当我认识并想改变的时候,已经被甩得很远。为了尽快追上同学们的步伐,我开始加强了对构造地质学的学习,而且在学习构成中,我发现了自己在构造中的一些兴趣。本学期,学生收获颇丰,也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祝余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 10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