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浙江工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导 言

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历史中师生员工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大学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和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普遍高度重视的一个关乎学校发展的战略性问题。20xx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使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近几年来,我校在扩大办学规模、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增强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十分重视学校的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坚持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廉政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素质教育有较大拓展,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得到进一步弘扬,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基本形成,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校园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学生科技活动成绩显著,社团活动蓬勃开展,国际交流全面展开,启动了学校文艺、体育工作振兴计划;大力加强校园优秀文化品牌体系建设,形成了以“五当代报告”(浙江省首批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为代表的思想教育工作品、“三育人”工作为代表的师德师风建设品牌、“百家百科”讲坛为代表的学术活动品牌、班级学风建设和挑应战活动为代表的学风建设品牌、科技竞赛为代表的学生科技活动品牌和以“浙商走进杭商”、“人文大讲堂”等为代表的一批学院校园优秀文化活动品牌;开展各类文化艺术节、体育、文艺竞赛、“读书节”、“1911迎新长跑”等活动,校园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切实抓好新校区的规划和建设,校园面貌日益绿化和美化,进一步优化了校园环境。 1

当前,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校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确定了新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精心设计,全面部署,整体推进。按照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学校由党委副书记孙启明牵头组成了专题调研小组,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调查研究,着重查找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分析成因,提出对策和建议。

本次调研工作主要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180份,收回有效问卷1392份)、资料查询、兄弟高校经验学习等方式进行,相关责任部门分别写出分析报告,最后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一)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工作亟待加强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应与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以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为基础,确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前瞻性地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并明确责任与分工,落实相应的工作机制。

在教工卷的“目前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多选题)”一题中,有94.3%的教工选择了“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规划”,说明绝大多数教工认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比较薄弱。

实际工作考察结果也表明,我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工作重视不够,缺乏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前瞻性和系统性研究,缺乏明确的总体建设目标和总体实施方案,没有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充分纳入到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统筹协调不够,校园文化建设听取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建议还不充分。

(二)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的学校精神的凝聚、培育与弘扬不够 2

大学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灵魂,它的核心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价值追求。办学理念主要是以大学理念为基础,反映学校建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和如何建设这样的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这样的人的认识、观念和态度。我校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何形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认可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与办学定位,形成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既是推进学校新时期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教工问卷中有63.6%,学生问卷中有65.4%认为学校校园文化中大学精神体现是一般和不充分,教工问卷中有42.3%认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最薄弱。说明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不足在师生中具有共识。

目前大学精神在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彰显不够,体现大学精神、大学理念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还不够健全,未充分重视挖掘、提炼、培育体现我校历史传承、学科特点和办学特色的学校精神,新时期学校的办学理念尚未成为全校上下的共识,相关研究和建设工作比较滞后,精神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引领和激励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三)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尚不健全

校园文化建设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合理分工与相互支撑,保证学校的文化建设按照学校发展的总体要求,遵循组织的文化理念,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分层推进,形成合力。

目前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统筹协调不够,有序组织比较欠缺,发动各部门和依靠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建设的决策机制、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够健全。

(四)教师与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大学校园文化是以教师、学生和管理服务人员为主体的大学人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和创造的。大学文化以知识及其学科(专业)为 3

基础,以育人活动为主要功能,这是大学文化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文化的一个根本特征,由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而形成和创制的文化构成了大学文化的主要内容,这就决定了教师与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教工问卷中有55.5%、学生问卷中有74.1%认为校园文化最重要的建设主体是学生,教工问卷中有20.2%、学生问卷中有14.1%认为校园文化最重要的建设主体是教师。反映出师生均对学生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主体作用的期待比较高,但同时也反映出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凸显不够,导致大家对教师建设主体地位认识不足。在教工卷的“目前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多选题)”一题中,“缺乏以教师为主导的校园文化活动载体”排在7个选项的第二位,说明教师认为缺乏主导校园文化活动的途径。此外,在“最能体现学校精神和学校文化特色的是(多选题)”一题中,有63.2%的教工,26.1%的学生选择了“教师言行”,均居6个选项的第5位,反映教师作用没有得到足够认可。调查结果有26.8%的学生在问卷的“您对校园文化建设有哪些意见和建议”一题中选择“尊重学生的意愿开展活动”,居该项问题9个选项之首,说明学生对于自主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意愿比较强烈。

由于学校地理位置的原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比较缺乏,教师对学生文化活动的深入指导和共同建设不够;具有学校特色的师德师风建设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优秀教师风范的引导、培育、宣传不够,教师在校园文化的传播、示范、引领、感染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主体作用的发挥还不够充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等活动中没有充分体现,以行政管理为手段的约束性活动和措施比较多,缺少鼓励和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成才,以及培养实践能力和发展个性、兴 4

趣及创新精神的校园氛围。此外,对学生自主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在设施、经费等方面支持与保障的力度不够。

(五)学校文化特色不够鲜明

大学的文化特色是影响大学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追求个性、铸造品牌、彰显特色是大学校园文化的内在要求,以特色求创新,以特色促发展,是一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教工问卷中有84.2%、学生问卷中有92.7%认为校园文化特色一般或缺乏特色。在学生问卷的“我校校园文化目前应该特别重视建设的”一题中,有61.2%的学生选择了“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体现商大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居6个选项的第二位,有79.4%的教工选择了该选项,也居6个选项的第二位,说明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中特色文化品牌重要性的高度认可和对目前学校文化特色不够鲜明的评价。在“最能体现学校精神和学校文化特色的是”一题中,有88.2%的教工和68.9%的学生选择了“校园学术活动”,学生选择该项的居6个选项之首,说明校园学术活动最能体现学校学科文化特色,并且是影响学生文化的重要途径。

目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特色不够鲜明,主要表现在:学校的文化特色研究不够、定位不明确,校园环境中缺乏反映学校历史与传统的元素,校园文化的移植和对接比较薄弱;校史校情研究不够,导致学校文脉的传承、宣传不足;学校文化建设与学科文化的结合不够,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术文化活动培育不足,缺少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和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与竞争力的文化项目;学校的形象识别系统尚未完全建立;学校文化建设和地域文化的结合也比较欠缺。

(六)校园环境建设缺乏文化内涵的矛盾比较突出

校园环境是校园物质文化最主要的内容,传递和表现着校园文化精神的内涵与韵律,是校园文化精神的物化形态。优秀的校园环境是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有机结合,有发挥着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 5

化的感染、启迪和熏陶的育人功能。

教工问卷中有59%认为校园环境建设薄弱,学生问卷中有54.7%认为校园环境文化气息不浓,反映出师生对校园环境,特别是人文环境营造还不是很满意。

目前学校校园环境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是:由于新校区建设时间较短,自然景观还比较单薄,缺少体现大学文化特征的文化景观和文化气息,校园视觉识别系统尚未按照校园文化特点完全建立,建筑物、道路的命名没有系统规划与设计,缺少文化意蕴,校园建筑物内缺少人文内容和具有大学特色的文化表现。

(七)学校网络文化建设比较薄弱

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的文化方式,它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人参与到网络文化活动中来。网络文化拓展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空间,提供了新途径,但网络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使校园文化建设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问卷中有一道题为:您认为目前我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是(多选题),选项涉及了校园网内容比较贫乏、缺乏文化影响力, 页面设计比较单一、缺乏学校特色和美感,缺乏交流平台和网上活动平台,校内各网站建设缺乏统一规划、质量参差不齐四个方面。教工问卷中选择的百分比分别是:96.3%、98.2%、98.7%和96.9%,学生问卷中选择的百分比分别是:50.7%、45.3%、62%和37.4%。说明教工对学校网络文化建设普遍不太满意,学生更加关注网络的交流和活动平台建设。

目前学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相比还比较滞后,校园各级网站建设缺少统一的指导和规划,各级特别是各部门的网站建设在人力、物力的投入上还比较少,内容不够丰富,互动性不强,缺少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精品网站和栏目,以网络为平台的网络文化活动贫乏,学校网络的文化影响力还不够强。

6

(八)学校制度文化建设需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大学制度文化可分为表层制度文化和深层制度文化,前者是指以文本形式呈现出来的制度,后者是指人们对创建制度与遵守制度的态度、价值观念等。大学制度文化建设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遵循依法、公正、科学、和谐的原则,坚持表层制度文化建设与深层制度文化建设并重。

在“我校校园文化目前应该特别重视建设的”一题中,有90.4%的教工选择了“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民主、科学、进取、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居6个选项之首,学生有58.1%选择该选项,列6个选项的第三位。说明教工对直接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高度关心。

目前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是:现有的各种规章制度还没有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及时进行全面梳理和“废、改、立”;校内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需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完善,教职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尚需充分发挥,以适应学校新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学校制度的宣传教育还比较少,深层制度文化的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二、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与不足的成因分析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和各方面工作的系统工程,具有全局性、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学校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有着多方面的主客观原因,主要表现为:

(一)校园文化问题研究不深入,思想认识不统一,科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尚未真正确立

校园文化建设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和认识问题。我们对校园文化问题研究还不够深入,对校园文化的内涵、特点、地位、作用以及发生发展规律认识还不深刻,科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还没 7

有真正确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就不能真正做到将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思考和实施,就难以真正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长远规划,从而导致了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工作较为薄弱,也使校园文化难以体现学校特色,难以铸造特色文化、打造特色品牌。此外,校园文化建设也比较难以融入学校的中心工作,常常被当作宣传、学生等部门和工会、团委等群众组织的事情,教师、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真正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合力不易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的就难以真正建立起来。

(二)对大学精神的塑造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和进入大众化阶段的过程中,国内高校普遍关注硬件的发展与建设,加之市场经济发展中功利主义倾向对校园的影响,大学精神的建设普遍受到削弱,这是大学精神建设不受重视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对大学精神在学校发展中重要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主观原因。工作中不重视对大学精神的凝聚、培育与弘扬,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显得比较滞后,使得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有效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就难以提高,校园文化凝聚人心、价值导向、振奋精神的作用就难以很好发挥。

(三)文化创新精神不够

新的历史条件下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以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方法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中,我们的创新意识还不强,创新精神不够,缺少对校园文化生活,特别是大学生文化生活新特点、新需求的深入研究和分析,缺少对校园文化建设新方法、新措施的积极探索。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缺少创新,校园网络等新兴文化载体的建设还比较滞后,具有学校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还比较缺乏,学生自主创新开展的文化活动还不够丰富。

(四)学校快速发展产生的影响

8

校园文化需要传承、整合与积淀。学校在近十几年的发展中经历了并校、规模迅速扩大,主校区搬迁等发展和变化,这既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对校园文化的传承与整合带来了不利影响。校园环境建设,特别是文化环境的形成需要比较长的过程,新老校区文化的移植与对接、师生文化的互动等受到新校区和分校区办学的影响,学科门类、专业设置、教师队伍的迅速增加与扩大,使得原有的校园文化传统面临着新的整合与凝聚,影响了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确立。这些因素都对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与影响。

(五)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宣传不够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需要全校师生员工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形成共识,需要全校师生员工了解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情况,互相交流、互相促进。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目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宣传做得不够,校园文化建设的引导、示范比较薄弱,相互促进、相互交融比较欠缺,使得各部门和师生员工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还不够统一,这也是产生问题与存在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和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大学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负有重任,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贯彻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与时俱进的发展原则,大力开展文化创新。浙江工商大学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加快建设富有历史传承、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浙商大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战 9

略使命。

(一)进一步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弘扬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以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为载体,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发展定位、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结合起来,以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勇于创新,打造特色,建设具有一流文化品位的大学。

(二)立足学校发展总战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规划 适应学校新时期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的需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中,启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十二五”规划工作。学校确立了“加速发展,创新强校”的新时期发展战略,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出了“更新观念、加快转型、创新强校、特色名校”的发展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加强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树立科学的文化建设理念,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前瞻性研究和系统规划,提出明确的建设目标,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提供政策保障,实现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协调发展。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形成校园文化建设合力

校园文化建设要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形成共建意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统筹协调,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学校要高度重视建立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师生主体作用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要求渗透到教学、科研活动中,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让 10

最能体现校园文化内涵和实现文化传播的教学、科研及学术活动等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渠道。

(四)高度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充分彰显大学精神

学校要高度重视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的学校精神的挖掘、凝聚、培育与弘扬,围绕学校的发展要求和办学理念,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重视校史校情研究和优秀传统的继承,重视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的宣传与教育,重视学校校风、教风、学风优良内涵的挖掘、培育与弘扬,重视校园先进事迹先进人物的宣传。通过校园精神文化的积极构建,营造体现大学精神、大学理念的文化氛围,展现校园精神文化的独特魅力,充分发挥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作用。

(五)大力进行文化创新,努力培育学校特色文化

文化创新是校园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学校要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和载体创新,以特色求创新,进一步凝炼办学特色,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培育特色文化,凸显学科文化与学术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注意吸纳地域文化资源,积极打造学校特色文化项目和活动品牌。

(六)加强载体建设,促进校园文化的创新发展与有效传播 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有效的建设载体与活动平台,加强载体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校园文化的创新发展与有效传播。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课堂、网络、校园媒体、学术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学生社团、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载体和活动平台的建设,加强规划、指导与投入;要特别重视强化教育教学环节的文化建设功能,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生培养计划,并使之与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相结合,重视各级各类素质教育和素质拓展的基地建设,为教师创造更多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中教育、引领、 11

示范作用的渠道;要适应大学生生的特点与需求,创新载体,搭建更多寓教于乐的活动平台,加大文化设施的投入,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四、实施校园文化建设行动方案,加快校园文化建设步伐 为加快校园文化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各项建设任务,同时力争在百年校庆之时初步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标志性成果,应尽早部署实施校园文化建设行动方案:

(一)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实施“商大精神”提炼、培育与弘扬计划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挖掘和提炼学校的优良传统与办学特色。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弘扬和培育“商大精神”结合起来,丰富学校精神的内涵,增强凝聚力,使之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与目标。

——开展校训、校标、校歌等学校标志性文化形象符号的建设工作。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目标,进一步开展校训和校风、教风、学风特色专题讨论和研究工作,深入发掘和提炼学校发展过程中所积累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形成一批反映学校办学理念、价值追求,揭示学校独特品质、风格、特色的研究和宣教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凝炼出我校校风、教风、学风的基本内涵。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制定完善师德规范,严格师德管理,加强教师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教育,宣传师德建设先进典型,开展“名师文化”建设工程。通过建立相关工作机制和评选措施,不断培育和推出优秀教师群体,并通过对优秀教师群体的宣传和开展各种类型的师生互动活动,展现优秀教师的精神气质、思想风貌和学术风范,为培育和弘扬商大精神、商大特色文化提供重要资源。

12

——开展“名生文化” 建设工程。规范学校各类学生评优办法和制度,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优秀学生评比评选,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介绍校内外获得荣誉和奖项的优秀学生,用商大优秀学子多姿多彩的风貌彰显和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

——开展“名校友文化”建设工程。广泛收集校友情况,推选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校友人物,编辑名校友宣传资料,设立“校友论坛”,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等活动,展现校友风采,为培育和弘扬商大精神、商大特色文化提供更为广阔的的资源。

——加强校史研究。组建研究班子,进行专题立项,对校史资料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重视对反映学校重要发展进程的校史资料的搜集与梳理,开展重点对象(老校友、名校友、老领导、老教师、学校发展重要见证人)的文章征集、音像资料录制等工作,组织各学院开展院(系)史资料的搜集、研究和编写,形成一批反映学校文脉线索,体现学校精神传承与发展的研究成果。

——编写制作校史宣传资料。建设“网上校史馆”, 建立浙江工商大学校史展览厅(馆),拍摄录制浙江工商大学宣传介绍片,构建校史校情教育的有效载体。

(二)实施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计划

——学校的制度建设、各类规章的制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民主科学、公正和谐的原则,反映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现学校的办学精神。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体系,依法规范学校的决策体制、完善决策过程和工作规则,实现决策的程序化、科学化,特别是重大问题决策的民主化。

——各职能部门要根据学校发展的要求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并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制定新的规章制度或修订完善已 13

有的规章制度,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和各个工作环节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保证学校规章制度与上位法相符及规章制度之间的融通和谐。

(三)实施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工程和学校形象识别系统建设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要按照“体现文脉传承、彰显商大特色、传递人文精神、表达自然韵味”的要求,遵循“总体策划、对位设计、分步实施”原则,制定相应的建设方案。

——开展学校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的建设工作,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学校形象标识。创制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标、校训、校歌,规范校标、校训、校徽等学校形象标识的使用,充分利用各种载体表达和传递学校形象标识,逐步构建比较完整的浙江工商大学形象(视觉)识别系统。

(四)实施文艺和体育工作振兴计划

——实施文艺工作振兴计划,推进文艺工作与学校整体同步发展,在文艺水平、文艺设施、文艺服务等方面争创一流,努力走在全省高校前列。

——实施体育工作振兴计划,推进体育工作与学校整体同步发展,在体育竞技水平、体育设施、校园体育文化等方面争创一流,努力走在全省高校前列。

(五)实施校园文化品牌工程

——继续深化以班集体建设为核心的学风建设活动,积极探索学风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切实培育和增强学生的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巩固提高班级学风挑应战、班级学风评估、学风特优班建设等成果,积极打造优良学风品牌。

——制定浙江工商大学优秀文化品牌评选和管理办法,使优秀文化品牌的评选与建设规范化和制度化,鼓励全校开展具有鲜明特色、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14

——培育和建设一批校、院(部门)主办的优秀文化品牌活动。

——鼓励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批优秀科技活动和实践教学活动品牌。

——扶持和培育一批学生社团主办的社团优秀品牌活动,实现每一个社团有一项品牌特色活动。

——鼓励国际文化交流,努力打造科技、教育、体育、文艺等方面的国际文化交流优秀活动品牌。

——积极营造学院特色文化品牌。鼓励各院系本着突出特色、有机协调的发展理念,以学科文化建设为基础,加强自身形象设计和宣传,注重品牌专业、品牌课程、品牌师资等优势文化建设,加快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学院文化品牌。

——加强学校重大活动、庆典仪式的规范化、品牌化建设。

(六)实施校园文化阵地建设计划

——《浙江工商大学报》要进一步凸现高校特点,体现学校特色,加强编辑部人员建设,建好宣传通讯员队伍,创立若干个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的品牌栏目,推进扩版和电子网络版的建设,不断提高办报质量,使之成为反映学校建设发展,体现校园文化特色,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窗口。

——推进校园网络建设,努力建设具有时代气息、商大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制定和完善校园网络与网站管理制度,加强网络信息工作队伍建设,重点建设好学校门户网站,努力培育若干个校园精品网站和一批特色栏目,开展优秀网站和网页的评选活动和网络文化活动。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重点建设若干个在校内外具有较大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的“浙江工商大学示范社团”。

15

——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重点建设若干个有长期稳定关系,可持续发展的“浙江工商大学社会实践示范基地”。

——加强对论坛、讲座、研讨会的宣传与管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鼓励扶持连续举办、有较大影响的论坛、系列讲座,形成一批有代表性的品牌论坛和系列讲座,努力营造具有浓厚大学学术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一)学校党委应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指导,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定期研究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不断创新发展。

(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统筹协调和组织落实。各部门、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各司其职,认真做好所承担的工作。

(三)学校要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师生员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定期评选和表彰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四)学校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支持和保障。大力支持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切实解决校园文化建设中人、财、物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鼓励广开筹资渠道,采取多种合法的方式从社会上筹措经费,学校在有关政策上要为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的筹资提供支持与帮助。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