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进方案

云贡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人才引进方案

为进一步强化公司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员结构,认真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及经营规划,现制定人才引进方案。

一、需求分析

截止20xx年3月底,公司现有员工50人,其中,管理人员10人,占员工总数的20%,技术人员2人,占员工总数的4%,营销人员30人,占员工总人数的60%,

从现有人员结构上看,要适应公司20xx年经营规模需要及实现公司发展战略中人力资源支撑,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在关键岗位、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方面比较缺乏,后备骨干队伍急需加强。

二、工作组织

1、成立公司人才引进领导小组,由公司党委书记任组长,成员由公司班子成员组成。其主要职责:负责人才引进计划的审批,人才引进的最终审定,人才引进相关福利待遇的确定等。

2、成立公司人才引进工作小组: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任组长,成员由各单位行政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负责对人才需求的提出和审议,负责对引进人才的面试及考试、面谈,负责向人才引进领导小组提供相关需引进人才素材等。

三、引进计划

1、根据公司发展战略,以专业需求为导向,拓展人才引进渠道,

创新人才引进方式。20xx年重点引进成熟人才、急需专业人才,逐步配齐适应公司发展的各类专业人才,确保引进人才质量,注重引进人才素质,提高引进人才效益。

2、根据公司发展需要,20xx年需引进专业领军人才和专业技术带头人1—2人,引进成熟技术人才6名(主要专业方向:美工、文案、网络技术人员、销售精英等),高校毕业生10名(主要专业方向: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成熟营销人员5名,大专毕业生10名(采取先实习,再择优录用的方式进行)。

3、根据公司发展需要,适时引进网络兼职人员,加强发掘优秀人才。

四、引进渠道

20xx年,在人才引进渠道方面,广开引进渠道,利用多种方式进行人才引进。一是通过猎头公司引进领军人物和专业技术带头人;二是通过58招聘网、赶集招聘网、智联招聘等发布招聘信息;三是与当地人才中心联系沟通,组织参加当地具有针对性的大小型人才招聘会;四是到高校参加校园招聘会;五是在当地具有相同专业企业中挖掘成熟人才等。

五、引进措施

1、建立和完善一系列人才引进措施。对人才引进要根据不同的学历、资历、工作经历、工作能力等,制定不同的福利待遇政策和有专业性、侧重性的职业生涯规划。

2、加强企业文化教育,提升企业信誉形象和影响力,为引进人

才提供宽松、和谐环境,关心人才,爱护人才,为引进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六、引进评估

1、对所引进人才统一实行1—3个月试用期,特别对引进的成熟人才和高校毕业生,通过试用,对不适合岗位要求的人员,按照相关法规进行辞退或在福利待遇方面进行体现。

2、在引进人才中,大力推行传、帮、带,让领军人才及专业带头人起好技艺传授作用;对成熟人才、应届毕业生严格执行“师带徒”制度,尽快转变角色,熟悉专业知识和业务本领。

3、对于已签约有意向来实习、试用的人员,由人力资源部与相关部门沟通后进行统一安排,协助解决应聘人员吃、住、等后勤保障问题。确保实习期满后表现优秀的人才能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第二篇:浅析我省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引进难的原因和对策

浅析我省非公有制企业人才

引进难的原因和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着力解决好非公有制经济布局、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竞争力”。积极制定有效措施,进一步拓宽人才市场建设的工作思路,为非公有制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也是社会各界的共识。 近年来,我省非公企业人才总量逐步增长,人才素质不断提高,人才结构得到改善,人才环境逐步优化,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人才引进难的问题在一定情况下还相当突出。

一、我省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引进难的主要原因

1、对待人才的观念陈旧,把人才拒之门外。海南大部分的企业老板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加上海南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竞争不如在广东、上海等地区那么激烈,企业相应地缺乏人才引进、使用和培养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在观念上,60%的企业虽承认人才对企业的作用,但没有真正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在选人用人上,急功近利思想严重,重视实用型人才,注重即聘即用,重使用、轻培养,片面强调人才工作经验,忽视了对人才的锻炼培养,是典型的“拿来主义”。这就限制了人才使用面,企业都喜欢聘用一上手就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的老师傅(人才),不愿接收缺乏实践经验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只重视使用人才,而忽视培养,更不愿储备人才。从调查情况看,60%的企业认同大学生的人才价值,但同时又认为,大学生没有实

际工作经验,不愿花时间对大学生进行培养;在人才评价上,没有科学的人才评价方法,一味依赖企业老总的平时观察和个人好恶,难以保证其公平与公正,也难以发挥其对人才的激励作用。

2、任人唯亲的家庭管理模式根深蒂固,使人才望而却步。非公有制企业大多是私人企业,人心隔肚皮,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干什么都是亲人可靠的狭益思想,较为严重地阻碍了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活力。一方面,企业老板对企业经营管理不愿放权、不敢放权,经营管理者多为家庭成员,导致从外面引进的人才数量相对较少,也使现有的职业管理人才发挥才能的平台较为狭窄,人才的引进和留用较为困难。另一方面,对人才的开发、使用、培养缺乏完善的制度保证,工作环境欠宽松,人才自我价值难以得到充分体现,难以形成人才的聚集效应,外面优秀的人才引不进,现有的人才又往外流。并且我省非公企业大多属于中小型企业,大多没有多余的资金用于人才开发培养的长远投资上,追求的是即时效益,也极大地束缚了人才队伍建设。

3、待遇失衡,人才队伍难稳定。一是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的思想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把进机关、事业单位看成是保险系数较大的就业渠道,不愿到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中就业。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二是政府政策保障措施不完善和一些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淡漠。如员工的生活居住条件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养老保险由于不能在全国范围对实施无障碍快捷的转移,户口转移,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都成为外来创业人员的一大心病。

4、发展平台受限,人才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一是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往往造成个人价值观念与企业理念的错位,这也是非公有制企业难以吸引与留不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大多非公企业老板,没有长远的眼光,创新意识不强,只知守住本身的产业,在做大做强上没什么思想,也有的是怕创新承担风险,得不偿佚,人才没有自己施展才华的空间,只好到其他更好的地方去找工作,实现自身的价值。

5、虚荣心的驱使,人才好高骛远。一是怕辛苦,图舒服,不注重实际的锻炼,80%的企业反映,大学生毕业后,不愿下车间,想要高工资,又不愿多劳动,整天想的就是往沿海城市高工资的地方跑;二是没有正确的择业观,50%的中小企业反映,有相当部分的年轻人才把在非公企业的工作经历作为向大企业发展的基础,不安心,缺乏诚信。三是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有的看到同龄人、同学、校友等都找到比自己好的工作,拿到高工资,而自己工作、工资都不如别人,因此在企业工作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没有真正安下心来做事业的准备。长此以往,既不利于大学生个人的成才,也不利于非公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二、加强我省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对策

在非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只有经济发展环境、政府的人才制度、企业用人意识及人才本身这四个主体“和谐”一致,才能达到“以一流的环境吸引一流的人才,以一流的人才兴办一流的企业”的发展目标。

(一) 创新观念,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一是党委政府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各级党委政府要坚决破除那些束缚非公企业人才发展的观念、做法和体制,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人才环境是投资环境的理念,将非公企业人才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要树立起“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理念,大力开展人才的柔性流动。二是企业要有自觉更新人才的观念。要克服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观念,树立发展是“硬道理”,人才是“硬家当”的意识,充分认识到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真正后劲,自觉从企业发展的需要出发,合理引进、使用和培养人才。要改善用人环境,用事业留人,用环境留人,用制度留人,用待遇留人,用感情留人,为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硬件”与“软件”。三是人才自身也必须更新观念。人才成长、进步、实现价值最为关键的因素是自身素质。“真金不怕火炼”。人才要改变过去那种“铁饭碗”的就业观念,勇于到非公企业工作,勇于下车间进行锻炼,善于进行经验积累,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政策保障,确实为人才的引进构建“绿色通道”。 首先各级人才部门要根据党管人才的原则和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精神,进一步落实《20xx年海南省人才工作要点》的总体要求,消除一切不利于人才吸引、培养、使用的机制和体制性的障碍,把非公企业的人才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纳入整体规划,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构建非公企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

为非公企业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其次加强人才市场法制建设。进一步规范企业在人才合同、流动、使用、薪酬、保障等方面的行为,切实维护非公企业和人才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非公企业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有序的开展;再次是落实必要的保障措施。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职工基本养老医疗生育工伤等各项规定,落实好人才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对非公有制人才的户口迁入、配偶就业、子女上学等要有专门的部门负责,解决非公企业人才的后顾之忧。第四是由省人才办专门负责非公企业人才开发的日常工作,对非公企业人才开发进行全方位协调指导和全程服务,保证人才用到“刀刃”上。

(三)优化环境,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空间。

一是利用现代传媒加强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非公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宣传非公企业人才对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和作用,努力宣传非公企业人才的先进典型,充分调动各方面人才到非公企业创业的积极性,全力营造一个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加大对非公企业人才的表彰力度。一方面公开表彰奖励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优秀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劳动模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等方式增强人才对社会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对业绩突出、公认度高的中青年优秀科技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不唯学历和职称,不唯本人身份和单位所有制,及时推荐纳入省人才进行管理和培养。

再有是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政府可以通过设置非公企业突出贡献人才基金奖等形式,对有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奖励,并用制度固定下来,形成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制度,调动企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社会认同感,形成浓烈的重才亲才氛围;三是坚持任人唯贤的用人观念。关键在于破除“家族式”管理模式。按照实际情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让人才既展示了其才华,又实现了其人生价值的大舞台,既有可干的事业,又有晋升发展的空间,既能够在施展才干中实现自身价值,又能够在价值实现中享有成就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