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改进行动计划

坦途中学课程教学改进行动计划

一、学校现状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坦途镇中学占地15万平方米,始建于19xx年,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已发展成为一所历史悠久、文化低蕴深厚、特色明显的初级中学校。现有学生363名,9个教学班,教职工68人,专任教师56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15人,市级德育骨干2人,县级骨干教师18人,县级学科带头人4人,县级教学能手1人。教师学历达标率和参与继续教育率达100%。近年来,坦途镇中学教师共获得各级荣誉和奖励105项,发表文章13篇,有40名教师被吸收为镇赉县教育学会会员,做到了人人参与课题研究。

为创设良好育人环境,坦途中学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坦途镇中学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办学条件逐步提高。教师中转宿舍楼与学生食堂也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以及远程教育网络已全面满足了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校园布局更加合理,环境更加幽美,已达到市级花园式学校标准。校园内,“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三区格局明显,却又错落有致,协调统一。教学区绿化、美化、净化、硬化、香化“五化”合一;活动区,设施齐备,每地每处别具匠心,充满生机与活力;生活区,屋舍整齐,室内洁净,外面花树成行,芳草清香,成为孩子们苦

学后的乐园。

二、课程教学改进发展的理念与目标

(一)改进发展理念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共建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以师生全面发展作为课程教学改进的出发点;促进学校课程终极发展;以质量意识和强化管理为切入点,提高学校课程改进质量;以提升育人和服务功能管理为落脚点,推进学校课程改进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吉林省课时计划及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努力办学生喜欢、家长认可、社会认同、人民满意的农村学校。

(二)改进发展目标

努力改进管理思路,处处体现办学宗旨、力争两年内形成办学特色。各处室负责人要对各自负责的学校课程改进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制定出专门的改进行动计划。结合学校的现状情况、存在的问题、优势劣势及机遇挑战要清楚掌握,寻找工作切入点,切实做好学校课程改进各项工作计划,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教育质量。

1、教导处重点在课程改进管理方面入手打造精品学科,改造弱势学科;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力开展教学改革,落实课堂教学质量工程,推进课程改革和教育创新;加强工作的计划性和过程管理;加强毕业班与薄弱学科的监控力度,继续落实各级各班的学情监测制度; 完善评价制度,强导向性评估与测试,促使教

师自觉投入到教学课程改进工作中,同时保证奖励机制,鼓励教师自我提高,促使学校可持续发展。

2、教研处要在信息技术的培训与运用,教研活动的形式上有所创新;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改革进行整合;督促教师专业成长,帮助教师确立课题研究,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重视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真正把教育科研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起来,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3、政教处要狠抓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统一教师思想,树立爱岗敬业和终身服务教育的思想;加强学生德育管理,根据新时期青少年特别是农村学生的实际状况,认真研究,透彻分析,充分掌握农村学生思想状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日常习惯养成,再做具体探讨;力争使学校课程改进各类活动制度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平台;督促各年级组和班主任强化各类学生集会制度和教育功能。

4、后勤处要加强学校财务管理,保障学校正常运转;科学安排学校环境建设,最大限度的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要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师生食堂管理、食品安全;学校财产、学生人生安全等方面制定出相关方案并加以落实。

二、课程改进发展战略举措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加强领导班子思想建设,以公兴校,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使领导班子成为团结进取、勇于创新,乐于为大家服务的集体;强化班子成员的学习和研究意识。班子成员至少精通一门主要学科,有效地指导

课程改进工作,指导学校的教科研,力争成为专家型管理人才;加强政策、法规学习,坚持以法治校,以法治教,规范办学,科学管理;加强作风建设,形成团结务实、开拓创新、清正廉洁、勤奋高效的领导集体;实施民主管理和民主考核,强化责任心,增强压力感;努力实现领导团队的管理效能。

(二)在课程改进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业务能手的培养和管理。分批分阶段分学科组织现有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业务能手开设示范课或作专题讲座。完善教师业务考核方案,建立人才跟踪培养机制,力争推出一批在全县有影响力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打造一支“政治过硬、责任心强、有爱心,懂管理艺术”的班主任队伍,打造一支“业务精良,能力高,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

2、积极开展教学专题交流活动。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研立校"的思想。各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契机,结合实际,积极投身课程改进研究之中,教师主动申报课程改进教学交流课题,学校要对申报教师给予充分的准备时间和全方位支持,以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能力。本学年教研组每学期均要确保申报课程改进中教学专项交流课题,并组织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开展活动。

3、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活动。学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训练。训练内容为课件制作、备课、说课等。每位教师要在信息技术和本学科的整合上多下工夫,积极探讨。保证每学期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上两次以上电教课。学校做好活动的组织和阶段性验收工作,

以提高教师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4、积极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学校建立以"骨干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为基本内容的校本教研制度,引导教师不断反思自己在课程改进中的教育教学实践,培养教师反思的能力。通过案例写作、教学随笔、课后反思等形式,引导教师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学校组织优秀案例写作、教学随笔、课后反思的评选活动,推荐优秀作品上报参与各类评比。每学期召开一次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研讨会。

5、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历进修、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三)完善学校课程改进评价机制

搞好课程改革,完善评价体系,在评优评先、脱产培训、职称评聘方面给予适当倾斜。进一步改革完善奖惩考核办法,使之更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要建立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既重终结性评价,更重形成性评价。同时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起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纠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使之促进教师的自我专业逐步发展。

(四)在课程改进中将教育教学管理落到实处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加强课堂常规管理,杜绝教育教学事故

发生,严格教学过程检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点抓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复习、考查等若干教学环节的检查和监督,只有整个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能按标准、上层次,才能确保质量的提升。教导处成立督导小组定期对教师的常规教学工作检查情况进行公示和反馈,并将检查结果作为年度考核依据。

2、切实做好毕业班的教学与复习工作。

九年级要早谋划毕业班的教学与复习工作。狠抓阶段复习计划制定,督导复习阶段教案的设计,积极探讨复习课课堂模式,引导教师仔细分析学生现状,加大个别化指导力度,更要弘扬巧教巧学的科学精神,科学把握学生的学习负担,要把提高质量的立足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上,为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不断努力。教研处不仅在平时注重了常规的校本教研活动,而且大胆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开展了学校连片教研活动,打破了制约农村中小学教研活动瓶颈,有效的解决了农村中小教研力量薄弱,教研形式单一,教研资源不足的突出矛盾,有利的促进了我校教研质量的提高。

三、课程改进发展战略保障

(一)思想引领

教育的发展在教师,学校的发展在师德,课程的改进发展在思想,只有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指导教师,才能让教师积极参与学校课程改进中来,才能让教师用有效的教育模式教育和引导学生。

首先,校长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自己的管理团队和教师团队;

其次,要不断提升学校领导班子的政治理论水平,树立全局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领和促进教师的教科研发展。

再次,要积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十八大”报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义务教育法》等政策法规,使全体教师进一步明确教育的内涵,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教育的发展方向,进一步理解教育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增强敬业爱岗、奉献事业的责任感,同时,继续开展教师评价活动和业绩考评工作,促进全体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的提高。

(二)文化引领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争使这项工作序列化、常规化。

利用橱窗对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办学策略、育人思路、主要工作计划、办学成绩等进行宣传;对学校骨干教师以及优秀的教师群体进行宣传; 对学校本年度的优秀学生进行宣传,让学生牢固树立以学校为荣,以教师为荣,以同伴为荣的观念;让楼道成为学生励志的重要场所,在学校楼道悬挂励志警句,比如古今中外经典的名人名言、谚语、诗词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厚重背景里浸濡、熏陶;让教室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我们在教室悬挂国旗,办好

黑板报,开设各种学习专栏,让教室里有浓郁的学习气氛,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从学生行为习惯入手,营造学校人文环境,每年新生入学,要求班主任利用一周的时间以校本教材《坦途中学办学纲要》为蓝本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学习学校各种常规,使他们明确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每学期,都有养成教育月,通过各种活动抓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力求让"懂礼仪、讲卫生、守纪律、保安全、爱学习、会自理"成为学生的共同习惯。积极组织师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活动成为教师和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增强了凝聚力,让师生更加自信,让师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新办学理念,注重人文关怀,体现时代精神,美化了学生的心灵,提升了学生的价值观,使学校整体基础设施再上新台阶,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三)课程引领

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环保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德育网络、课外活动等教育是学科教育之外的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只有将其课程化,才能更好的起到育人效果。当然,校本课程的积极开发与研究,是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更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制度保障

学校制度的制定,是保障学校正常运行的保障,要在现有制度

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同时补充修订值班制度、夜间值班巡逻制度、节假日领导值班制度等,使学校制度更加人文化,更加民主化,更利于操作。

 

第二篇:促进学校发展

推进孝德教育 促学校和谐持续发展

今天,很多孩子养成了任性、思想行为失范等不良习惯,现实中一再发生孩子不体谅父母甚至辱骂父母的事情。正是“孝德”的缺乏,才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发生。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内容,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孝德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一切的美德都是从孝德中派生出来的。作为一所农村完小,我们深深认识到加强少年儿童孝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此,学校决定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使广大学生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以实际行动投入到孝敬父母活动中去,同时也要使广大家长明白学校开展此项活动的深远意义,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具体做法概括如下:

一、知孝心——晓理、铭记、动情

《弟子规》说:“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为了让学生能感受到行孝是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华儿女该做的事,必做的事,我校展开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大家深切地感受,并逐步产生“养育之恩当报”的情怀。

1. 宣传发动,晓之以理。孝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古有“二十四孝”的故事,现有“鲁迅一生孝母亲”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流传千古;更有《增广贤文》——“千万经典,孝义为先”等孝德名言,这些都是对师生进行孝德教育的好材料。20xx年初,学校通过发家长书《至要莫若教子》、每周发校讯通“孝德名言”等,对师生、家长进行宣传。并利用校园广播定时播放孝德歌曲,课前放《论语》中的孝德名言,课后放《弟子规》篇章、宣传窗介绍孝德名言、闭路电视每周五播放中华德育故事等大力宣传各种孝德文化,让学生在人文环境的感染下,产生心理共鸣,真正感触到孝德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传统美德。

2. 阅读收集,铭记于心。光听光看孝德教育都是被动的,为了让师生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孝德这一活动之中,20xx年起,学校组织学生阅读收集孝德故事、孝德名言、孝德歌曲。各班出了孝德黑板报、孝德手抄报、孝德图画。各中队利用晨间活动和午休时间学习、诵读收集到的内容,并通过比赛、讨论等形式进一步感受、理解和分享。全体教师也开展《弟子规》背诵比赛、孝德名言知识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广大师生主动学习了孝德故事,提高了孝德意识,更加重视孝德教育。

3. 知恩报恩,动之以情。《弟子规》说:“首孝弟,次谨信。”《论语》说:“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父母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我们,却从不要求报酬。因此,作为一个人,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因为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为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学校通过《孝亲颂》,以及学生调查活动,如让学生调查母亲从怀孕到把自己生下来经历了哪些痛苦?让学生计算父母每年在自己身上所花的时间和金钱等去体验这份比天高、比海深的恩情。大队部还要求各中队开展《生命来之不易》、《感恩珍爱生命》等班队课。20xx年10月18日,还邀请了全国著名演讲家范红伟老师来校作《感恩,我们要行动》的演讲。

二、践孝行——导行、养习、受益

《弟子规》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管是只说不做,或心动却不行动,也就是说光把孝德挂在嘴上,记在心里,这种孝德还是空的,最主要的是要有行动,有实实在在的孝行,才算把孝德教育落到了实处。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作用于人的一生,孝心的养成也要基于良好的习惯培养。

1. 孝德言行导以行。少先队大队部印发《弟子规》学习评量表7张,以《入则孝》和《出则弟》里的39条孝德言行作为规范发给每个队员,由中队辅导员组织队员对表中的39条生活规范进行讲解,使队员的孝德言行有了规范,并通过队员带给家长,为教师、家长教育评价队员提供了更为具体、规范化的内容和标准,同时,中队辅导员讲解的过程本身也是对队员进行孝德教育活动的过程。《弟子规》学习评量表中的孝敬长辈言行规范,是我校孝德教

育的一大创举,受到了师生、家长和社会的肯定和好评。

2. 行孝活动有体验。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要让学生养成行孝的习惯,就要让学生从生活、活动中去体验,去培养。《弟子规》说:“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学生受教育以后,在学校里受伤事故几乎没有,因为学生明白了身体受伤让父母担忧是不孝的表现;同学之间也几乎没有发生打架事件,因为道德不好会给父母蒙羞,也是不孝的表现。老师们对以上两点很高兴。学校充分利用教师节、孔子诞辰纪念日、重阳节等各种契机,以“一日护蛋活动”、“写一封写给父母的信”、“鞠一个中国人的躬”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表达孝心,感动父母,将孝心孝行真正落到实处。学校少先队还特别重视假期的孝德教育,特别针对长假设计的孝德作业,让学生去完成假期行孝实践。

3. 孝德教育进课堂。自从开展孝德教育以来,学校就把“孝德教育学习”纳入校本特色课程,安排每周一节的校本课程,由任课老师进行教授《弟子规》和《孝行成德》校本教材。大队部要求各中队利用班队课进行孝德教育,并从规范队员日常行为的小处入手,去培养学生文明用语、文明课间等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学校开展的“孝德教育”有成效有成果。20xx年5月,学校开展“让孝德之花开满校园”区级大队观摩活动,用现场活动和汇演及家长的真情实感的汇报等形式展示了知孝德、行孝德、颂孝德,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孝乃众善之始,做人之基。”今后,学校将持之以恒,立足孝德文化,打造孝德教育,促使队员在校学孝心,在家尽孝心,在社会献爱心,进而促使学校和谐持续发展,让“孝德”之风拂遍校园,让中华文明的鲜花开遍校园,使这一中华美德代代传下去,为中华民族培养出有道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关推荐